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历史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铁杵磨成针
B.
司马光砸缸
C.
火烧赤壁
D.
刻舟求剑2.说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一点也不为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经
B.
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C.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D.
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3.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B.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有所不同的物质
C.
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4.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振荡试管
B.
取固体药品
C.
移走蒸发器
D.
量筒读数5.物质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颜色、状态
B.
密度、硬度
C.
氧化性、可燃性
D.
熔点、沸点6.下列反应(反应条件已略去)是分解反应的是(
)A.
水+二氧化碳→碳酸
B.
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
C.
氧化汞→汞+氧气
D.
镁+二氧化碳→氧化镁+碳7.“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
②分子之间有间隔
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8.实验桌上有银白色金属,小红同学提出可以用磁铁来吸一下,判断其是否为铁。该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
B.
作出猜想
C.
设计实验
D.
得出结论9.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水的三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B.
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
水通电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
压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来—温度升高,分子变大10.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蒸馏水
B.
食醋
C.
空气
D.
纯牛奶11.下列对分子、原子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都不可分
B.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
C.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的体积都很小
D.
天然水的循环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排列方式发生变化12.冬天第一场雪,当雪花落在地上,会很快化为水滴。在雪花化作水滴的过程中,对水分子行为描述正确的是(
)A.
水分子的能量降低了
B.
水分子的体积变小了
C.
水分子的构成发生了变化
D.
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了二、多选题13.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
B.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
C.
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
D.
①→②→③的过程中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14.X2分子、Y2分子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相同球代表相同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原子、Y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
B.
X2分子与Y2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
C.
参加反应的X2分子与Y2分子的数目之比为3:2
D.
每1个生成物分子由1个Y原子和3个X原子构成15.下列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
H2O与H2都含有氢分子
C.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D.
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变成蒸馏水三、填空题16.用化学符号填空。镁
,磷
,铝
,氧气
,氢气
17.我们通过对化学的学习,初步感知化学的奇妙。(1)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日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A新材料的研制
B“神十一”飞天轨道的设定C新药品的合成
D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2)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的途径之一,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①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最能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________(用字母序号表示,下同)。烟花、照明弹中用到镁粉作燃料,其原因是镁条燃烧时________。A发出耀眼白光
B放出大量热
C生成白色固体②举出一个储存能量的化学变化的例子________。(3)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①世界万物都是由及其微小的粒子构成。如水由________构成,一个水分了由________构成。②科学家已经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而且实现了对原子和分子的移动和________,以及复制、改造和创造分子。18.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水、爱护水、节约用水。请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来认识“水”。(1)从微观角度:①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________。②常温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说明:________。③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________。(2)从变化角度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该气体是________(写名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可以________。②若与正板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5mL气体,则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可以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大约是________mL,请写出水通电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该化学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反应。③试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________。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________。(3)从环保角度:提倡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A淘米水浇花
B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C使用节水龙头
D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4)如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该实验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此实验验证了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能分,而________不能再分。19.正确选择实验仪器和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1)I: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请用所提供仪器的名称进行填空。常用于保存液体药品的是________;用作反应容器且能够直接加热的是________;(2)用作量取液体体积的是________,为准确量取还应该辅助的仪器是________;(3)用于过滤的仪器是________;常用的加热仪器是________。(4)II: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小组部分实验过程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A图中所称食盐的质量为________g,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了,游码显示仍为A图,则食盐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g。(5)B图中倾倒液体时,手握该试剂瓶时的注意事项是________。(6)图C中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________。(7)欲量取40mL水,某同学如D图读数,则实际量取的液体________4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魔棒生烟”的魔术(如图一),当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两根玻璃棒靠近时会产生白烟。为了揭秘这个魔术,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①浓盐酸会挥发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浓氨水会挥发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两种气体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②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率越快。③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5,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然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一步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试回答以下问题:(1)图一中“魔棒生烟”的魔术中两根玻璃棒无需接触,只要靠近就能产生白烟,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2)图二中同时打开开关a和b,玻璃管c中出现白烟,白烟最浓厚的地方是________(选填“d”“e”或“f”),理由是________。(3)如果将图二中的烧瓶A和B放入冰水中,能更________(选填“快”或“慢”)地观察到白烟的产生,原因是________。(4)图二实验相较于图一实验,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回答一条即可)。(5)生成白烟的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四、综合题2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杨骏等,有删改)即使艳阳高照、天气晴好,有时人们也会出现眼睛刺痛、咳嗽等不良症状。专家认为,这很可能与臭氧(O3)有关。臭氧原本是大气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可缓慢反应生成氧气,当温度达到165℃迅速反应。绝大部分臭氧存在于离地面25公里左右处的大气平流层中,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臭氧层。臭氧量往往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研究人员发现,天空中的臭氧层能吸收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为何它又成了危害健康的污染物?地表臭氧并非自然产生的,而是由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而形成的。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加速这一化学反应。地表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极为有害,一些易于过敏的人长时间暴露在臭氧含量超过每立方米180微克的环境中,会产生上述不良症状。研究表明,空气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对于运动员来说,空气中的臭氧含量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耐力和比赛成绩。自2013年中国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6种污染物以来,臭氧便成为一些城市夏季空气质量“超标日”的首要污染物。下图为某地夏季某日昼时(7:00~18:00)臭氧、二氧化氮(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臭氧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___。(2)写出臭氧迅速生成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3)如上图,某地夏季某日昼时,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段是________(填序号)。A.8:00~10:00
B.10:00~12:00
C.12:00~14:00
D.14:00~16:00(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A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B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C地表空气中臭氧的含量与天气阴晴无关D空气中臭氧浓度不同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5)为了减少臭氧污染,请你向市民提出一条生活中可行的倡议________。五、科学探究题2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对一烧杯取自金泉河的河水进行了简单净化。请完成下列有关问题:(提出问题)河水中有哪些杂质?应该采用什么方法除去杂质而得到较纯净的水?观察河水略浑浊,有固体小颗粒,该河水除含水外,还含泥沙、可溶性的矿物质和细菌等。(1)(设计实验方案)除去杂质方法与思路:除去固体颗粒,可选用________(填字母序号)。a沉降
b蒸发
c过滤
d蒸馏(2)上述净化水的方法,实质上是将混合物分离为纯净物的过程。分离提纯混合物有以下两种基本思路。思路一:将________,如:上述中的沉降、过滤等;思路二:将________,如蒸馏。(3)(进行实验)先向盛有河水的烧杯中加人适量________粉末,这是利用其溶于水后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4)再进行过滤操作:①过滤操作所必需的玻璃仪器________(填字母序号);a烧杯
b酒精灯
c铁架台(带铁圈)d试管e玻璃棒f漏斗g蒸发皿②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玻璃棒下端接触的部分是________层滤纸处;③若滤液仍然浑浊,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一项即可);(5)再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作用。(6)最后进行蒸馏:所得蒸馏水是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检验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解答】A、铁杵磨成针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司马光砸缸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火烧赤壁设计燃烧,会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刻舟求剑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即为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分析;2.【答案】D【解析】【解答】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经,A不符合题意;B、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因此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B不符合题意;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不同物质中所贮存的能量是不同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C不符合题意;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绿色化学”提出,使化学工艺的生产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发展,一些化学技术还可以致力于环境的改善,恢复被污染、破坏的环境,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实验在化学中重要性分析
B、根据化学研究的内容分析
C、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分析
D、根据化学发展的意义分析3.【答案】D【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的中的新物质是区别于反应物的物质,A不符合题意B.新物质必须是结构和反应之前的物质不一样的物质,B不符合题意C.灯泡发光现象明显但是没有新物质生成,C不符合题意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化学变化不一定有现象,生成的新物质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据此分析4.【答案】B【解析】【解答】A、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符合题意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而不是手指拿住试管上下晃动,操作不符合题意。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操作符合题意。C、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操作不符合题意。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振荡试管的方法分析
B、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方法分析
C、根据蒸发的操作分析
D、根据量筒读数的方法分析5.【答案】C【解析】【解答】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A、颜色、状态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不符合题意;B、密度、硬度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不符合题意;C、可燃性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氧化性也属于化学性质,故C符合题意;D、熔点和沸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6.【答案】C【解析】【解答】A、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的反应物、产物均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应特点,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D、该反应的反应物、产物均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应特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解反应要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分析。7.【答案】B【解析】【解答】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闻到物质的气味说明分子的运动及体现出不同物质的性质分析。8.【答案】C【解析】【解答】由题干可知,该同学为科学探究的设计实验,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提议怎么做属于设计实验的探究过程分析。9.【答案】D【解析】【解答】A、水的三态变化,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B、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不符合题意;D、压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改变。10.【答案】A【解析】【解答】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蒸馏水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选项A符合题意;B、白醋是溶液,含有水、醋酸等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选项B不符合题意;C、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选项C不符合题意;D、纯牛奶是由蛋白质、水等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分析。11.【答案】A【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符合题意;B、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不符合题意;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的体积都很小,不符合题意;D、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三种状态的改变实际上是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天然水的循环过程中水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物质的状态改变是分子间隔发生改变分析。12.【答案】D【解析】【解答】A、雪花化作水滴是液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水分子的能量升高,故A不符合题意;B、雪花化作水滴的过程中水分子的体积并没有发生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C、无论是固态的雪,还是液态的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均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构成没有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D、雪花吸收热量,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转化为了液态的水,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分子的体积小、质量小。二、多选题13.【答案】C,D【解析】【解答】A、③是水蒸气状态,②是液体状态,故水分子间的间隔:③>②,不符合题意;B、③状态温度比①状态温度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不符合题意;C、分子质量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故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符合题意;D、①→②→③的过程中是水从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D。
【分析】根据水蒸气分子间隔最大,分子间隔发生改变时分子种类、质量都不发生改变分析。14.【答案】B,D【解析】【解答】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所以X原子、Y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故X2分子与Y2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此选项符合题意;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后剩余一个,则参加反应的X2分子与Y2分子的数目之比为3:1,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每1个生成物分子由1个Y原子和3个X原子构成,此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D。
【分析】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种类及个数反应前后不变,由此确定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分子个数关系分析。15.【答案】B,D【解析】【解答】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物质由元素组成,物质中含有元素,H2O与H2都含有氢元素,此选项符合题意;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发生了化学变化,则水分子发生了改变,故分子种类发生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得到的水中,仍含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不能变成蒸馏水,此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D。
【分析】A、根据自然界中水循环是分子运动致使间隔发生改变分析;
B、根据水由水分子构成分析;
C、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析;
D、根据沉降、过滤、杀菌消毒过程所得水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分析。三、填空题16.【答案】Mg;P;Al;O2;H2【解析】【解答】镁和铝属于金属,磷属于固体非金属,都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氧气和氢气是气体单质,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物质。故填:MgPAlO2H2。
【分析】根据金属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气态非金属单质一般是双原子构成分子分析。17.【答案】(1)B
(2)热;光;C;A;蓄电池充电
(3)水分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排列【解析】【解答】(1)A、新材料的研制与化学有关,选项A不正确;
B、“神十一”飞天轨道的设定与化学无关,选项B正确;C、新药品的合成与化学有关,选项C不正确;D、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与化学有关,选项D不正确。故答案为:B。(2)①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强光并放出大量的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因此最能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C。故填:热;光;C;②储存能量的化学变化的例子:蓄电池充电,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填:蓄电池充电(合理即可);(3)①水由水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为H2O,一个水分了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填:水分子;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②科学家已经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而且实现了对原子和分子的移动和排列,以及复制、改造和创造分子。故填:排列。【分析】(1)根据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制法等分析;
(2)根据镁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镁燃烧的现象及蓄电池的充电过程分析;
(3)根据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分析。
18.【答案】(1)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水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
(2)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燃烧;10;水氢气+氧气;分解;分子没有改变,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改变,属于化学变化
(3)D
(4)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子;原子【解析】【解答】(1)①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②常温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③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2)①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故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可以燃烧;②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若与正板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5mL气体,则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可以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大约10mL;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③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属于物理变化;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3)A、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不正确;B、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不正确;C、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不正确;D、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会污染水源,正确。故答案为:D;(4)在该反应中,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该实验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该实验验证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而原子不能分。【分析】(1)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分析;
(2)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的现象及化学变化分子种类改变,物理变化分子种类不变分析;
(3)根据节约用水包括防止污染及节约用水分析;
(4)根据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分析。
19.【答案】(1)细口瓶;试管
(2)量筒;胶头滴管
(3)漏斗;酒精灯
(4)12.4;7.6
(5)标签朝向手心
(6)将玻璃导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7)大于【解析】【解答】I:(1)常用于保存液体药品的是细口瓶;用作反应容器且能够直接加热的是试管;
(2)用作量取液体体积的是量筒;为准确量取还应该辅助的仪器是胶头滴管;(3)用于过滤的仪器是漏斗;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II:(4)A图中所称食盐的质量为10g+2.4g=12.4g;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了,游码显示仍为A图,左盘质量=右盘质量+砝码质量,故食盐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10g-2.4g=7.6g;(5)B图中倾倒液体时,手握该试剂瓶时的注意事项是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液体流下腐蚀标签;(6)图C中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将玻璃导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7)欲量取40mL水,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故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大于40mL。【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用途分析;
(2)根据量筒液体需用量筒和滴管分析;
(3)根据过滤所需仪器分析;
(4)根据天平中左盘质量=右盘质量+砝码质量分析;
(5)根据倾倒液体时标签、瓶口、瓶塞三处的要求分析;
(6)根据热胀冷缩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7)根据仰视读数时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分析。
20.【答案】(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d;氨气比氯化氢相对分子质量小,分子运动速率更快,所以最先在d处相遇,产生白烟最浓
(3)慢;温度低分子运动的变慢
(4)不污染空气(还能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5)化学【解析】【解答】(1)图一中“魔棒生烟”魔术中两根玻璃棒无须接触,只要靠近就能产生白烟,说明两根玻璃棒上所蘸物质的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填: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图二中同时打开开关a和b,玻璃管c中出现白烟,白烟最浓厚的地方是d,理由是氨分子相对分子质量比氯化氢分子小,运动的快,所以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会最先在d处相遇,此处产生白烟最浓。故填:氨气比氯化氢相对分子质量小,分子运动速率更快,所以最先在d处相遇,产生白烟最浓;(3)如果将图二中的烧瓶A和B放入冰水中,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都变慢,能更慢地观察到白烟的产生。故填:慢;温度低分子运动的变慢;(4)图二实验相对于图一实验具有的优点是在密闭环境中进行,更加环保(不会污染环境)。故填:不污染空气(还能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5)氯化氢气体与氨气相遇会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即白烟,所以生成白烟的变化属于化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政与金融(第2版)》 课件全套 赵立华 第1-16章 财政的概念与职能-宏观调控
- 二零二五年度购车赠送车载安全预警系统合同(行车安全)3篇
- 2025年度个人与公司租赁房屋修缮责任合同3篇
- 浙江2025年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济南2025年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行政学院)引进博士研究生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河南2024年河南信阳师范大学招聘硕士研究生4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汉中2025年陕西汉中市中心医院招聘3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二零二五年度车身广告租赁合同品牌形象保护与宣传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商平台会员充值优惠合同3篇
- 2025年度水电设施智能化设计与安装服务合同4篇
- 数学-山东省2025年1月济南市高三期末学习质量检测济南期末试题和答案
- 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社招2025年学习资料
- 河南退役军人专升本计算机真题答案
-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 船舶行业维修保养合同
- 驾驶证学法减分(学法免分)试题和答案(50题完整版)1650
- 2024年林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
- 物流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 2025届江苏省13市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
- 产钳助产护理查房
- 招聘专员转正述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