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1页
《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2页
《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3页
《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4页
《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前言 1一、任务的由来 1任务 1 四、方案适用年限 5五、编制工作概况 6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10第一节矿山简介 10第二节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 10第三节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13第四节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20第二章矿区基础信息 40第一节矿区自然地理 40第二节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42第三节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52第四节矿区土地利用现状 52第五节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53第六节矿山及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 54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 62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62第二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62第三节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 80第四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 87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97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 97第二节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98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 107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损毁预防 107第二节矿山地质灾害治理 109第三节矿区土地复垦 112第四节含水层破坏修复 116第五节水土环境污染修复 116第六节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防治 117第七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117第八节矿区土地复垦监测和管护 120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部署 125第一节总体工作部署 125第二节阶段实施计划 126第三节近5年年度工作安排 127第七章经费估算及进度安排 129 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经费估算 134第三节土地复垦工程经费估算 141第四节总费用汇总与年度安排 145第八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148第一节组织保障 148第二节技术保障 148第三节资金保障 149第四节监管保障 149第五节效益分析 149第六节公众参与 151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152第一节结论 152第二节建议 1541、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图(比例尺1:2000)2、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测图(比例尺1:2000)3、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矿区土地损毁预测图(比例尺1:2000)4、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矿区土地复垦规划图(比例尺1:2000)5、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部署图(比例尺1:2000)6、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1:10000)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2、矿山企业委托书3、矿山企业真实性承诺书4、编制单位真实性承诺书5、治理基金承诺6、工程量统计表7、评审申报表8、采矿许可证复印件9、郜北铁矿内审意见及专家签字10、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公众参与调查表11、《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内矿审[2008]044号)12、关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超贫磁铁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内国土资储备字审字[2015]145号)13、2014年9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验收意见14、2015年9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验收意见15、2017年7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验收意见16、《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检测报告》(2017年度)17、主要编制人员证书18、矿区范围批复19、现场踏勘证明20、矿山停产证明21、采矿权延续申请登记书1前言乌拉特中旗金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境内,属停产矿山,矿区面积2.2656km2,采矿证分为四个采区,开采矿种为铁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建设规模6万吨/年,开采深1586m—1357m。目前采矿证已到期,矿方正在办理延续中。旗郜北矿区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评审通过,并于2009年开始适用;于2014年11月委托内蒙古地矿地质工程勘察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方价格严重下滑,投入和收益不成比例,故矿区的采矿工作处于停产状态(在2018年至2020年)。矿山为办理采矿证延续工作,依据国务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土地复垦条例》以及《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在办理采矿权延续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超过适用期或方案剩余服务期少于采矿权延续时间的,应当重新编制或修订。矿山企业原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其中一个超过适用期的或方案剩余服务期少于采矿权延续时间的,应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为此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于2020年4月委托内蒙古禹晟地质勘查有限公司承担《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闭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编制工作。二、编制目的、任务(一)目的为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经济可行、合理利用”的原则,避免和减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使其治理后的土地恢复2达到可供利用状态。为矿山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确保本项目土地复垦和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落到实处,为土地复垦和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用预提提供依据,特编制本《方案》。本《方案》的编制与实施,将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治理和保护,达到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矿区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相协调的目的,对保护土地资源、矿山地质环境及周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二)任务1、通过收集资料与野外调查,实地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及土地资源等调查,查明矿山概况、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2、查明矿区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造成的危害,矿山开采以来矿区各类土地的损毁情况,分析研究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的分布规律、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论述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根据调查情况、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初步设计、采矿地质环境条件对评估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进行现状和预测评估;3、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和确定土地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4、从技术、经济、土地适宜性和水土资源平衡等方面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进行分析;5、提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修复与土地复垦技术措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土地复垦监测和管护方案,明确各项工作的目标任务;6、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分阶段进行工作部署,并明确近五年工作安排情况;7、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土地复垦工程的经费估算,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的保障措施。(一)法律法规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93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14日修改发布);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修正版);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21年7月29日年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修订);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二)政策文件1、《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2、《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6]63号);4、《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3号);5、《国务院关于促进集约节约用地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3号);6、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关于《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废止后有关事宜的通知(内自然资字[2019]528号);7、《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及矿产资源开发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水保13[2004]165号);8、《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9、《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取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的指导意见》(财建[2017]638号);410、《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资归[2017]4号);11、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方案的通知(内政发[2017]111号);12、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第四厅局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的通知(内国土资字[2018]191号);13、《财政部、国土部、环保部关于取消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的指导意见》(财建[2017]638号);14、《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自治区矿山环境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字[2020]56号。15、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财政厅、生态环境厅下发《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办法(试行)》(2019年12月)。法(试行)》(内(三)技术标准、规范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GB/T40112-2021);5、《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DZ/T0287-2015);6、《地下水动态监测规范》(DZ/T0133-1994);7、《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DZ/T0283-2015);8、《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9、《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10、《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11、《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12、《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DZ/T0220-2015);1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14、《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1036-2013);;516、《生产项目土地复垦验收规程》(TD/T1044-2014);GB(三)地方性法规1、《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4--2020年);2、巴彦淖尔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5年-2020年)。(四)有关技术资料1、乌拉特中旗第二次土地调查利用现状图比例尺为1:10000(图幅号K49G078018、K49G078019)来源于乌拉特中旗自然资源局;2、2007年7月内蒙古第五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郜北铁矿详查报告》;3、2008年2月,包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4、2009年7月,内蒙古地矿地质工程勘察有限责任公司提交了《内蒙古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5、2012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提交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二○一二年储量年报》;6、2014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提交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超贫磁铁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7、2014年9月,包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超贫磁铁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8、2014年11月,内蒙古地矿地质工程勘察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铁矿)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9、2017年8月,内蒙古木青环境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方案(2017.5-2020.4)》。10、2017年12月,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编制的《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检测报告》。四、方案适用年限1、生产服务年限2017年12月,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编制的《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检测报告》,查明资源储量(122b)+(333)56.56万吨,6平均品位TFe20.64%,mFe15.89%,折标矿石量44.94万吨。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22.15万吨,平均品位TFe20.26%,mFe15.73%,折标矿石量17.42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4.41万吨,平均品位TFe20.99%,mFe16.04%,折标矿石量27.60万吨。山实地调查,矿山已经对以往形成的露天采坑进行了治理,并通过了相关验收。下步矿山对一采区①矿体和三采区⑪矿体进行地截至2014年7月31日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超贫磁铁矿资源量核实估算结果总表采区编号矿体编号赋矿标高(m)资源储量保有量(万按mFe20%折算标矿石量 (万吨)资源储量类型(编码)资源储量类型资源储量(万储量保有量一采区①1487-135733217.897.4414.965.953337.863.83.193.04333∑25.7511.2418.158.99∑三采区⑪1525-13753323.1414.7111.7711.773339.933.824.363.06333∑13.0718.5316.1314.83∑矿区合计38.8229.7734.2823.82一采区①矿体和三采区⑪矿体保有资源储量(122b)+(333)23.82万吨,根据国土资源部[2002]271号文件精神,结合矿体赋存情况,对于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100%采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储量(333)80%采用,经计算,矿山一采区①矿体和三采区⑪矿体剩余服务年限约为3.8年。根据现状调查,矿山2011年至今,一直未开采。2、方案服务年限考虑到矿山剩余服务年限约为3.8年、闭坑后的稳沉期及治理时间需要约1年,土地复垦管护期3年,综上考虑,确定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7月。每5年修编一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第十五条,采矿权人变更矿山开采方式、矿区范围和生产规模,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五、编制工作概况7本《方案》的编制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分别为:(一)工作程序本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写工作严格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规定的程序进行(见图0-1),大致工图0-1工作程序框图(二)工作方法1、收集矿区社会经济、自然地理、地质条件、土壤植被分布、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等相关资料,对矿区内地质环境条件的基本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与矿区开采活动相关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确定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展矿山地质环境和土地资源调查,实地调查复垦区土壤、水文、土地利用、土地损毁、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等情况,调查范围面积2.2656km2,对灾害点和重要地质现象进行详细记录和拍照,野外调查内容主要是对区内交通、居民饮用水井、村庄、植被覆盖率、地形地貌、现状地质环境条件等进行了调8查,基本查明了评估区内的地质环境现状问题和土地损毁现状,保证了调查3、资料整理,选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的标准和措施,明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的目标,确定矿山地质环境评估范围、评估级别以及土地复垦区和复垦责任范围;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包括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损毁分析与预测);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布特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同时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公众参与意见及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确定土地复垦单元;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及土地复垦单元,提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措施,进行相关治理及复垦工程设计及经费估算,同时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计划进行年度工作安排,给出相应的保障措施,完成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及图件绘制工作。(三)完成的工作量接受委托后,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复垦调查严格按规程、规范进行,主案》,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见表0-1。本方案严格按照《编制指南》及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标准与规范及有关技术资料进行编制,该《方案》资料真实可信,数据准确,质量满足要求,完成了预期的工作任务,达到了工作目的。9表0-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工作量统计表工作内容完成工作量资料收集1、乌拉特中旗第二次土地调查利用现状图比例尺为1:10000(图幅号K49G078018、K49G078019)来源于乌拉特中旗自然资源局;2、2008年2月,包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3、2009年7月,内蒙古地矿地质工程勘察有限责任公司提交了《内蒙古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4、2012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提交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二○一二年储量年报》。5、2014年11月,内蒙古地矿地质工程勘察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铁矿)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6、2017年12月,内蒙古元猛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编制的《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检测报告》。野外调查调查方法采用矿区1∶2000地形地质图,利用无人机航测结合手持GPS对调查对象进行定点、上图;广泛地与村民沟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政策调查面积2.2656km2地形地貌包括地形坡度、坡向、第四系覆盖范围及厚度,地表水系调土地现状状核实对照土地利用现状图,对主要地块进行地类核实损毁场地现状的竖井井口的面积和地类、已治理验收区域范围数码拍照无人机航拍图水井调查走访井深、静水位、供水量其它包括人文景观、重要交通、重要水利设施内部作业编制工作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附件、附图等审查工作矿方技术交流成果提交文本《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区土地复垦规划图》、《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部署图》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根据采矿许可证,证号:C1500002011012110103500,矿山情况如下:1、采矿权人:乌拉特中旗金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2、矿山名称: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3、矿山位置: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中旗石哈河镇二十四分子南山4、经济类型:有限责任公司5、开采矿种:铁矿6、开采方式:地下开采m第二节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一、矿区地理位置与交通(一)位置矿区行政区划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位于乌拉特中旗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图镇东南80km处,南距石哈河镇10km。北东距小舍太镇20km。行政区划隶属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镇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9º17′45″-109º31′00″北纬:40º14′00″-41º17′15″(二)交通矿区有自备简易公路与706县道连接,706县道与石哈线(石哈河-哈德门沟)连通,由石哈线(石哈河-哈德门沟)向西北经海固线(海流图-固阳)至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90km,向南东经110国道至包头120km,交通较为便利,详见交通位置图(图1-1)。二、矿权设置(一)矿业权人: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金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7月25日以“探转采”的方式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授予的“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采矿许可证。(三)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了《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号为C1500002011012110103500,有效期限开采方式:地下开采,生产规模:6万吨/年,开采标高:1586m-1357m。采矿证分为四个采区,分别为一采区、二采区、三采区和四采区,共计26个拐点圈定,其范围拐点坐标见下表(表1-1)。表1-1采矿许可证拐点坐标一览表经纬度坐标80直角坐标(3°带)2000国家大地坐标(3°带)1″″4572511.8336608762.0772522.42196.15792″″4572511.8336609182.0772522.42246.15913″″4572427.8336609186.0772438.42210.15924″″4572429.8336609402.0772440.42236.15995″″4571811.8336609402.0771822.42036.16066″″4571811.8336609122.0771822.42006.15987″″4572151.8336608762.0772162.42076.1583矿区面积:0.3687Km28″″4571431.8336608922.0771442.41866.15969″″4571431.8336609722.0771442.41956.162010″″4570651.8336609722.0770662.41706.1630″″4570651.8336609322.0770662.41656.161712″″4571151.8336608922.071776.1599矿区面积:0.5240Km213″″4571781.8336610782.0771792.42186.164214″″4571781.8336611122.0717792.4222015″″4571551.8336611522.0771562.4220316″″4571041.8336611522.0771052.4205917″″4571041.8336611322.0771052.4202418″″4571351.8336610782.0771362.42056.1648矿区面积:0.4180Km219″″4572351.8336614822.0772362.42806.173020″″4572351.8336615922.0772362.42946.176221″″4571951.8336616422.0771962.42906.178222″″4571751.8336616422.0771762.42856.178323″″4571751.8336615922.0771762.42796.176824″″4571531.8336615922.0771542.42736.177025″″4571531.8336615522.0771542.42686.175926″″4571951.8336614822.0771962.42706.1735矿区面积:0.9549Km2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2014年9月,包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乌一、矿产资源储量发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9月编制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止2014年7吨,平均品位Fe20.64%,TFe20.26%,mFe15.73%;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6.23万吨,平均品TFemFe万吨,平均品位TFe20.64%,TFe20.26%,mFe15.73%;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82万吨,平均品位TFe20.99%,mFe16.04%;保有资源储量56.56万吨,矿石平均品位TFe20.64%,mFe15.89%,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22.15万吨,平均品位TFe20.26%,mFe15.73%;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4.41万吨,平均品位TFe20.99%,mFe16.04%。二、开采范围三、采用资源储量表1-2采用资源量计算表根据《开发利用方案》,该矿山设计生产规模为6万吨/年,开发利用方案采用资源储量为49.68万t,矿山采用间断工作制,年工作日300天,每天3班,每班8小时,矿山服务年限为8年(不包括基建期),其中首期开案(一)开采规划及首采地段选择蕴经济资源量(122b)占总储量的100%,其资源量占总储量的54%,所以方案(二)矿床开采方式的确定1、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及围岩均由较坚硬块状岩层所组成,力学强度高,整体岩石的稳定平均厚度2.69m;⑪号矿体厚度0.18-6.53m,平均厚度为2.64m。矿石体重:tm72-77°。2、开采方式矿体属于急倾斜矿体,矿体厚度小,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若采用露天开采剥采比太大,矿山已经采用地下开采故本方案推荐对(三)矿床开采方式《开发方案》重点对①号和⑪号矿体进行规划设计,采用地下开采方式,采矿方法为浅孔留矿采矿法。矿床开采的总顺序为自上而下分中段开采,先采上盘矿体,再采下盘矿体,同一中段采用后退式回采。矿体分为2个阶段mmm⑪号矿体1、采矿方法构成要素矿块沿走向布置,将矿块划分为矿房和矿柱,先采矿房后采矿柱。矿块长度50m,高度50m,矿块宽度等于矿体厚度。顶柱高度4m,底柱高度6m,间柱宽度6m,联络道间距5.5-6m。矿块结构参数最终尺寸应结合矿体的具体情况确定。2、采准切割采准切割工作主要包括掘进中段运输巷道、天井、天井联络道,在底柱上方掘进拉底平巷和每隔5-7m掘进漏斗颈,并切割拉底、劈漏形成开采自由面。采准切割工作,平巷掘进采用7655型气腿式凿岩机,天井掘进采用YSP45型凿岩机。采准切割巷道一般不支护,局部不稳定地段采用木支护,极不稳固地带采用砼加强支护。3、矿房回采回采工作主要包括凿岩、爆破、通风、局部放矿、撬顶平场、大量放矿等工作。回采工作从拉底水平开始自下而上分层进行,分层高度一般为2-2.5m。采场使用7655型气腿式凿岩机钻凿上向微前倾炮孔落矿,凿岩爆破参数为:最小抵抗线1.0-1.2m,炮孔间距0.8-1.0m,孔深1.8-2.2m,前后排炮孔交错布置,采用硝铵类炸药人工装药,毫秒非电导爆管起爆。新鲜风流由中段运输巷道经矿房一侧的天井、天井联络道进入采场工作面,污风经矿房另一侧的天井联络道、天井进入上中段运输(回风)巷道排出。采场崩落的矿石依靠重力放出落矿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然后进行撬顶、平场和二次爆破工作。矿房回采结束后,组织大量放矿工作,放出存留在矿房内的全部矿石。矿石经漏斗装入矿车经中段运输巷道运出。4、矿柱回采矿柱采用崩落法进行回采。为了保证矿柱回采工作安全,在矿房大量放矿前,凿完矿房间柱和顶底柱中的炮孔,放出矿房中的全部矿石后,再爆破矿柱。一般先爆间柱,后爆顶、底柱。5、空区处理由于使用浅孔留矿采矿法回采,在矿柱回采的同时,要有计划地采取自然或强制崩落围岩的方法处理采空区。6、采矿损失率及贫化率根据矿体赋存状态、开采技术条件及推荐采用的采矿方法,参照类似矿山的实际指标,本方案所确定的采矿指标为:矿石综合回采率90%;废石混入率10%。采矿综合贫化率10%。平均出矿品位TFe18.59%,mFe14.31%。(四)开拓运输方案该矿采用下盘竖井开拓运输方案。下盘竖井开拓运输系统由主竖井、竖风井和各阶段运输巷道组成。主竖井在号和⑪号矿体下盘西端岩体移动范围20m外布置,采用罐笼提升,主要用于提升运输矿石、废石、材料、设备及XYZ井深118m。井筒净断面3.5m;竖风井井口坐标:X=4572078,Y=36609278,Z1470,风井井筒净直径2.5m;⑪号矿体主竖井井口坐标为:X=4571384,Y=36611222,Z1490,井深122m。井筒净断面3.5m;竖风井井口坐标:X=4571134,Y=36611365,Z1502,风井井筒净直径2.5m。根据围岩稳定性,矿体倾角、厚度及采矿方法,确定岩体移动角为上盘60°,下盘65°,侧翼70°。(五)井下运输井下坑内矿岩总运输量220t/d。其中,矿石运输量220t/d,废石运输量按其10%估算为20t/d。考虑到井下运输量不大、运距较短等因素,为减少投资和便于管理,井下各阶段矿岩均采用0.7m3矿车运输,各阶段矿车由人工推至主竖井井底车场经主竖井提升到井口。(六)矿井通风矿体采用对角式通风系统,通风方式为抽出式。新鲜风流经由主井→石六、选矿该矿石铁矿物结晶粒度属中-细粒,与脉石矿物的嵌生关系相对简单,矿石属易选型矿石。该试样采用干磁选预处理后,全铁及磁性铁品位明显提高,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当磨矿细度-200目达到69.3%,磁场强度为120KA/m时,采用单一磁选处理该试样,全铁品位大于65%,硫、磷、氟、二氧化硅等各项指标均符合铁精矿C65一级品的要求。矿石选矿比为4.47。选矿试验推荐的干式磁选—一段磨矿—湿式弱磁选工艺流程。选矿试验推荐的工艺流程见图1-2。图1-2选矿工艺流程图入选品位:mFe14.31%;;铁精矿回收率:mFe95.28%。mFe64.00%的铁精矿1.28万吨。尾矿设施选厂尾矿全部排入尾矿库中。选厂每年排尾矿4.72万吨,其中干选尾矿1.08万吨,湿选尾矿3.64万吨,折合2.43万m3。m服务年限约10年。选厂的尾矿及污水全部排放至尾矿库中,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在尾矿库中设置回水装置,尾矿水澄清后,经水泵通过回水管线返回至选厂循环使用,不足部分再补充新水。七、总平面布置根据开发利用方案,矿山总平面布置包括废石场、工业场地、选矿厂和1、废石场根据《开发利用方案》,该矿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废弃物为废石、废渣,开采①号和⑪号矿体产生的废弃物分别排往各自的废石场内,两处废石场总占地面积3600m2。①号矿体废石场位于该矿体南侧的缓坡处,占地面积1500m2;⑪号矿体废石场位于该矿体南侧的缓坡处,占地面积2100m2。2、工业场地工业场地位于主竖井井口附近,设有提升机房、断面矿石转载站、空压3、选矿厂区东南部,占用土地面积约2000m2。选厂设计年处理矿石10万t/a,生产铁精粉3万t/a,排尾量约7万t/a(合0.89万m3/a),排水量250t/d。尾矿库建在选厂南侧,距选厂约100m,尾矿库占地面积约8000m2。利用河床废石及尾砂筑坝,为平地型三围坝式尾矿库。坝高12m,坝顶宽4m,坝八、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废水排放量及处置情况(一)固体废弃物1、采、选矿废石该矿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废弃物为废石、废渣,废石块度大,不含其它有害物质,一般为固体废弃物。生产中废石全部堆放于矿区设置的废石场内。矿体均为地下开采,预计矿山年产生采矿及选矿废石量约800m3,则矿山剩余3.8服务期内矿山预测产生采废石约1.14万m3,选矿尾矿总量约2、选矿尾砂矿区另一部分固体废弃物是选矿产生的尾矿砂,生产中全部用泵打入尾矿库,不外排。尾矿库占地面积8000m2,位于选厂南100m。利用河床废石及尾砂筑坝,为平地型三围坝式尾矿库,坝高12m,坝顶宽4m,坝顶相对高程100m,初期坝库容10万m3,尾矿库设计使用年限5年,最终库容30mt/a(合0.89万m3/a),尾矿库可满足选矿厂5年的使用期。尾矿库内现状堆积尾矿砂约30000m3,预计本期尾矿库总堆放量m(二)废水郜北矿区铁矿矿区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有选矿废水和生产、生活1、选矿废水该矿区选厂精矿废水产生量为250~400t/d,在精矿池直接回用选矿,尾矿废水与尾矿一同泵入尾矿库,清液泵入清水池会用于选矿系统。精矿池、尾矿库回水池均采取防渗措施,因此选矿废水除一部分蒸发和产品携带外,其余全部回用,选矿废水不外排,选矿废水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2、生产、生活污水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和现场调查,该矿生产、生活废水主要来源于井下采矿和工业场地,未来生活污水统一排入场地内的污水处理池进行集中处理;而生产废水则在井下处理后,作为采矿生产、除尘和消防用水。矿区内仅布置有少量临时的生产、生活设施,未来矿区内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较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一、矿山开采历史1、矿山勘查历史2007年7月内蒙古第五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郜北铁矿详查报告》送达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审验。评审基准日为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备案,其备案文号《内国土资储备字【2007】239号》。批准详查报告共提交铁矿资源储量83.38万吨;其中(332)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21.03万吨;(333)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62.35万吨。2008年内蒙古第五地质矿产资源开发院受乌拉特中旗元猛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对乌拉特中郜北矿区铁矿进行年度矿产资源储量核查检测。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2008年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检测报告》。2009年内蒙古第五地质矿产资源开发院受乌拉特中旗元猛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对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进行年度矿产资源储量核查检测。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郜北铁矿核查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2010年12月由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编写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二0一0年矿产资源储量检测年度报告》。2011年12月由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编写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二0一一年储量年报》。2012年12月由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编写的《内蒙古31日,矿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为83.6万吨,矿山开采累计消耗资源储量为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进行了评审并备案,评审意见书文号“内国土资储评字查位TFe20.26%,mFe15.73%,折标矿石量26.28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7月内蒙古第五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郜北铁矿详查报告》和《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矿区铁矿二0一二年地表出露的矿体进行了开采,开采累计消耗资源储量为10.7万吨,并且矿郜北铁矿自2009年7月建设生产以来,对一采区的①号矿体上部进行露天开采,下部1420m水平巷采部分。三采区的⑪号矿体进行露天开采,下部1437.10水平巷采部分。其它矿体采坑的形成,是采矿权未取得前当地牧民偷采造成的。地下开采形成采空区主要在:一采区内①号矿体上盘东端岩体距矿体60m外挖掘了主井,上盘中部岩体距矿体50m外挖掘了通风竖井(副井),从主井到副井,施工了1420m中段沿脉巷道,且到矿体施工了穿脉巷道,井下开采了(剖面1P2至1P3之间)部分矿体。三采区内⑪号矿体下盘西端岩体距矿体56m外挖掘了主井,下盘东部岩体距矿体25m外挖掘了通风竖井(副井),主(副)井均垂直矿脉施工巷道,穿过矿脉后从主井到副井,施工了1437.10m中段沿脉巷道,且到矿体施工了穿脉巷道,该矿体未进行开采。中旗郜北矿区超贫磁铁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超贫磁铁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乌拉特中旗郜北矿区铁矿 (铁矿)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矿山未进行采矿活动。2014年至2017年,矿山调查了矿区范围内存在的8处废弃采坑,编号为CK1~CK8,总占地面积约16000m2。其中,一采区的CK1和三采区的CK7为矿山前期开采①、⑪号地表出露矿体所形成,占地面积约5850m2;占地面积约10150m2。矿山开展了矿山环境治理工程,并通过了巴彦淖尔市自然资源局组织的验收。二、矿山开采现状年至2017年开展了环境治理工程,并通过了验收。矿山现状存在一采区地下采空区、一采区主井工业场地、一采区风井工业场地、三采区主井工业场地、三采区风井工业场地、源鑫铁选厂、内蒙古乌海市江达机械有限公司磁铁采选厂、乌拉特中旗源鑫铁选厂尾矿库、内蒙古乌海市江达机械有限公司磁铁采选厂尾矿库和矿区道路10个采矿单元,2017年至今矿山未进行采矿生产活动。矿山现状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经过开采历史上的不规范开采和不规范堆放废石,挖损形成的历史遗留露天采坑和废石堆,本次通过实地调查,现状存在历史遗留露天采坑54处、历史遗废石堆59处,现状单元详见K面积为43598m2,其中一采区有露天采坑15处,编号CK1—CK15;二采区有四采区有露天采坑26处,编号CK29—CK54。见表1-3。表1-3露天采坑现状分析表编号位置面积(m2)容积(m3)采坑现状特征地质灾害现状分析CK1一采区9623348四周形成高边坡,未分台阶,最大开采深度为15m,最低开采标高为1450m,边坡角度为45-70°。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2一采区423东部形成边坡,高度为1-3m,边坡角度为40-60°,最低开采标高为1450m。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3一采区未分台阶,边坡高度为1-1.2m,最低开采标高为1446m。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4一采区374北部形成边坡,高度为1-3m,边坡角度为40-60°,最低开采标高为1450m。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5一采区未分台阶,边坡高度为1-1.2m,最低开采标高为1442m。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6一采区5302120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3-5m,边坡角度为40-7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7一采区432456212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2-15m,边坡角度为40-8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8一采区5758132434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15-25m,边坡角度为60-8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9一采区857940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2-5m,边坡角度为40-6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10一采区5132052西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2-15m,边坡角度为40-6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11一采区30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2-12m,边坡角度为50-7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12一采区5283168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2-8m,边坡角度为40-55°。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13一采区4293861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2-10m,边坡角度为60-8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14一采区56510735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2-20m,边坡角度为45-8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15一采区326978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1-3m,边坡角度为50-65°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16二采区489184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4-9m,边坡角度为80°最低开采标高为1481m。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17二采区637578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3-7m,边坡角度为40-7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18二采区6532612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1-4m,边坡角度为40-6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19二采区4934437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3-10m,边坡角度为70-85°。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20二采区6086080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10m,边坡紧直立。最低开采标高为1485m。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21二采区46456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2-4m,边坡角度为50-7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22二采区373746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1-2m,边坡角度为40-6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23二采区544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1-5m,边坡角度为40-6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24三采区298644790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3-17m,边坡角度为70-8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25三采区边坡高度为1m,边坡角度为35-40°。最低开采标高为1503m。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26三采区9115483四周形成高边坡,坑内有积水,边坡高度为3-15m,边坡角度为60-75°。最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编号位置面积(m2)容积(m3)采坑现状特征地质灾害现状分析CK27三采区226161047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27m,边坡近直立。最低开采标高为1491m。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28三采区7424452m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29四采区8711922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4-7m,边坡角度为50-7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30四采区423126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1-4m,边坡角度为40-6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31四采区219110955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3-6m,边坡角度为50-6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32四采区253506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1-2m,边坡角度为40-6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33四采区29372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3-5m,边坡角度为40-5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34四采区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1m,边坡角度为40°。最低开采标高为1556m。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35四采区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1m,边坡角度为40°。最低开采标高为1555m。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36四采区35050m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37四采区858680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5-9m,边坡角度为40-7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38四采区362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1-2m,边坡角度为40-5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39四采区m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40四采区383766m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41四采区213213m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42四采区m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43四采区329792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5-8m,边坡角度为50-8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44四采区6164928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4-10m,边坡角度为50-7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45四采区254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1-3m,边坡角度为40-6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46四采区96m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47四采区3018590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4-15m,边坡角度为60-8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48四采区292876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1-3m,边坡角度为40-6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49四采区339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2-4m,边坡角度为50-6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51四采区490490m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52四采区282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1-2m,边坡角度为40-6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53四采区m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CK54四采区510四周形成高边坡,边坡高度为1-3m,边坡角度为40-60°。最低开采标高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43598481222照片1-3CK1照片1-5CK8照片1-4CK7照片1-6CK14照片1-9CK24照片1-10CK26照片1-11CK27照片1-13CK31照片1-12CK28照片1-14CK37照片1-15CK43照片1-16CK44照片1-17CK47照片1-19CK523、废石堆照片1-18CK48照片1-20CK54矿山现状有废石堆59处,编号FS1—FS59,总面积为99115m2,堆放废石土总量约为196975m3。各废石堆现状见表1-4。表1-4废石堆现状分析表编号位置面积(m2)废石量(m3)现状特征地质灾害现状FS1一采区45117443废石堆放高度为2-7m,边坡角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2一采区529709废石堆放高度为1-2m,边坡角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3一采区422094废石堆放高度为3m,边坡角度30-35°。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4一采区464933废石顺坡堆放,形成边坡高度为2-3m,边坡角度30-35°。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5一采区608815废石堆放高度为1-2m,边坡角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6一采区26397073废石堆放高度2-5m,边坡角度35-45°。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7一采区848542001废石堆放高度10-20m,边坡角-45°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8一采区423410011废石堆放高度5-10m,边坡角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9一采区622208废石堆放高度为0.5m,边坡角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10一采区686230废石堆放高度0.5m,边坡角度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11一采区209该处废石零散堆放,堆放高度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12一采区0该处废石零散堆放,废石堆放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13一采区308619废石顺坡堆放,边坡高度1-3m,边坡角度为35°。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14一采区31273096废石堆放高度为3m,边坡角度30-40°。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15一采区29455919废石堆放高度为1-4m,边坡角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16二采区220295该处废石零散堆放,堆放高度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17二采区566379该处废石零散堆放,堆放高度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18二采区32928823废石堆放高度2-5m,边坡角度30°-40°。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19二采区382256废石堆放高度1m,边坡角度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20二采区235437废石堆放高度3-6m,边坡角度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21二采区473507废石顺坡堆放,边坡高度2-6m,边坡角度为35°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22二采区233废石顺坡堆放,边坡高度0.7m,边坡角度为40°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23二采区90918废石顺坡堆放,形成边坡高度2m,边坡角度为35°。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24三采区26115248废石顺坡堆放,形成边坡高度2-4m,边坡角度为30°-40°。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25三采区73786废石顺坡堆放,高度1m,边坡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26三采区892591该处废石零散堆放,堆放高度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27三采区406272该处废石零散堆放,废石堆放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28三采区437878废石堆放高度2-4m,边坡角度未发生崩塌、滑坡等编号位置面积(m2)废石量(m3)现状特征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FS29四采区984683废石堆放高度3-6m,边坡角度30°-40°。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30四采区223059废石顺坡堆放,高度1-4m,边坡角度为30°-40°。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31四采区97662废石顺坡堆放,高度2-3m,边坡角度为35°-45°。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32四采区281815104废石零散堆放,堆放高度为5-10m,边坡角度为35°45°。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33四采区449414830废石顺坡堆放,边坡高度8-11m,边坡角度为35°40°。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34四采区2391615785废石顺坡堆放,边坡高度m,边坡角度为35°-40°。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35四采区29543958废石顺坡堆放,边坡高度m,边坡角度为35°-40°。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36四采区219废石顺坡堆放,边坡高度1m,边坡角度为35°-40°。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37四采区280375废石顺坡堆放,边坡高度m,边坡角度为35°-40°。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38四采区9废石顺坡堆放,边坡高度1m,边坡角度为30°-40°。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39四采区7废石零散堆放,堆放高度为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40四采区221废石零散堆放,堆放高度为0.5m。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41四采区76930废石顺坡堆放,边坡高度m,边坡角度为35°-40°。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42四采区2废石顺坡堆放,边坡高度1m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43四采区20234066废石顺坡堆放,边坡高度m,边坡角度为35°-40°。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44四采区613915废石顺坡堆放,边坡高度2-4m,边坡角度为35°-45°。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45四采区0885废石顺坡堆放,边坡高度m,边坡角度为35°-40°。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46四采区413553废石顺坡堆放,边坡高度m,边坡角度为35°-40°。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47四采区434582废石顺坡堆放,边坡高度m,边坡角度为30°-35°。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48四采区395265废石顺坡堆放,边坡高度1m,边坡角度为30°-35°。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49四采区28665761废石顺坡堆放,边坡高度2-4m,边坡角度为30°-35°。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50四采区512817废石顺坡堆放,边坡高度3-4m,边坡角度为30°-40°。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51四采区286575废石顺坡堆放,边坡高度m,边坡角度为30°-45°。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52四采区9399废石顺坡堆放,边坡高度2m,边坡角度为30°-40°。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53四采区436废石顺坡堆放,边坡高度0.6m,边坡角度为30°-35°。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54四采区982658废石顺坡堆放,边坡高度1m,边坡角度为30°-35°。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55四采区899903废石顺坡堆放,边坡高度未发生崩塌、滑坡等编号位置面积(m2)废石量(m3)现状特征地质灾害现状1-2m,边坡角度为30°-35°。地质灾害。FS56四采区488817废石顺坡堆放,边坡高度m,边坡角度为30°-35°。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57四采区264265废石顺坡堆放,边坡高度m,边坡角度为30°-35°。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58四采区2废石顺坡堆放,边坡高度m,边坡角度为30°-35°。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FS59四采区52废石顺坡堆放,边坡高度m,边坡角度为30°-35°。未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合计9911519697540第二章矿区基础信息第一节矿区自然地理一、气象矿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点,春季多风,夏季炎热,冬季严寒,年最高温度37℃,年最低温度-34.5℃,年平均气温6.5℃;每年七、八月为雨季,且多为暴雨,年降水量146.00-458.60mm,平均降水量为375.70mm,年均蒸发量2100mm;冬、春季节多见西北风,平均风速2-3m/s,最大风速可二、水文属季节性河流,只有在雨季,融雪季节才有水流通过,区域内沟谷较发育,但大部分为干河谷,只在洪水季节成为地表水的排泄通道。三、地形地貌(一)地形矿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中西部,地形平缓,地势起伏不大,总体地形北高南低,海拔高程为1486—1677m,最大高差为191m,相对高差约30m,属中山区。区内地表植被稀少,覆盖率低。根据地形及微地貌形态、特征,将矿区划分为中山和沟谷两种地貌类型。(二)地貌矿区地貌类型为中山地貌和沟谷地貌。1、中山地貌分布于评估区大部分地区,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地势较高,地形起伏较大,切割不明显,天然坡角一般为15°~30°。地表基岩裸露,岩性为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刘鸿湾组黑云母石英片岩。植被覆盖率低,在20-30%之间。 2、沟谷地貌评估区内发育有三条沟谷,分别位于一采区、三采区和四采区内。叙述41(1)一采区沟谷:位于一采区南部,区内长约525m,宽15~75m,深15~20m,坡降在5-10‰左右。东西向展布于评估区,断面呈“V”字型,次级沟谷不发育。谷底由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砂土组成,厚度一般为10~15m。 (2)三采区沟谷:位于三采区东南部,区内长约540m,宽约60~100m,深15~20m,坡降在5-10‰左右。呈南北向展布,两条支沟呈“V”字型分布于其东西两侧。东部支沟评估区内长约60m,宽约160m,深8~10m;西部支沟长约375m,宽约50~100m,深10~15m。谷底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砂土,厚度较薄,一般为10~15m。(3)四采区沟谷:位于四采区东南部,区内长约100m,宽约50~135m,深12~15m,坡降在5-10‰左右。呈南北向展布,次级沟谷不发育。四、植被矿区所在地区的植被景观类型为的荒漠化草原景观,植物群落结构简单,植被品种单一,主要以针茅草、冷蒿为主,有少量小叶锦鸡儿,柠条等。植被低矮稀疏,植被覆盖率15-20%,植被高度为5-30cm,产草量低。由于过度放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加之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矿区周围的草场有退化现象。(见照片2-3)五、土壤矿区所在区域地带性土壤比较单一,属棕钙土类。以棕钙土亚类和淡棕钙土为主。土壤表层为腐殖层,厚10~20cm,下面钙积层明显,厚20~30cm,有机质含量0.89%,全氮含量为0.05%,全磷含量为0.06%,速磷5.6ppm,速钾157.2ppm,属养分含量较低的土层。(见照片2-4)42照片2-3矿区植被照片2-4矿区土壤第二节矿区地质环境背景一、地层岩性工作区区域上大地构造属华北地台,内蒙古台隆之阴山断隆东段北部,古生代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阴山地层分区,大青山地层小区;中生代地层区划分属滨太平洋地层区,大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阴山地层小区。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ChQnZ)、侏罗系中下统石拐群(JS)、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K1d)以及第四系全新统(Qh)。矿区内出露地层简单,主要为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刘鸿湾组(QnL)及第四系冲洪积砂砾层(Qhal+pl)(1)渣尔泰山群刘鸿湾组(QnL):岩性主要为黑云母石英片岩,灰-长石(含量10-15%)及黑云母(含量20-25%),铁矿物以细粒浸染状分布于长石、石英矿物中,粒径0.15-0.2mm,含量3%,为赋矿层位。(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砂砾层(Qhal+pl):岩性为一套砂砾石混杂堆积,有碎石、卵石及砂组成,砾径5-50cm,厚度10-15m。3、岩浆岩矿区内岩浆岩为华力立西晚期灰绿色石英闪长岩,呈透镜状北东向分布Ⅱ号详查区的西南,见一条长度275m,宽度5-50m的闪长岩脉。二、地质构造1、区域构造43本区内构造活动频繁,岩浆岩体十分发育,构造方向近东西,地层一褶皱为主,总体呈-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2、矿区构造矿区总体构造线方向为东西~南东向,呈倾向北及北东,倾角60~82°造。3、区域地壳稳定性地壳运动主要表现为升降运动,构造变动轻微,褶皱、断裂不发育,地层基本上为水平岩层。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该区地震动峰值加为区域地壳次稳定区,应做好地震预防工作。矿区周边地震统计资料。(见表2-1矿区周边地震资料统计表三、水文地质矿区主要分布有第四系冲洪积砂砾石潜水含水层和基岩裂隙潜水弱含水层。第四系冲洪积砂砾石潜水含水层主要分布在矿区南部的沟谷之中,地下水由北向南流入山前洪积扇。潜水含水层岩性为砂砾石,厚度一般为5-10m,水位埋深一般为2.5—2.7m,据MJ1民井简易抽水资料,降深0.7m时,单井出水量为50m3/d,由于地下水径流条件好,矿化度为0.57g/L的HCO3-Ca型水,水质较为良好。基岩裂隙潜水弱含水层风化裂隙深度在10-30m,透水性良好,但由于降水垂直渗入补给风化裂隙带内的水量极为贫乏,基岩裂隙潜水单泉涌水量为0.03L/s,对矿床开采影响极小。铁矿体所处地形位置较高,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风化裂隙水水量极为贫乏,对采矿影响极小。本矿区是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附近无地表水体,矿床主要含水层富水性弱,第四系无覆盖,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44四、工程地质根据矿区总体工程地质条件和矿区内岩性的分布情况,将本矿区划分为两个工程地质结构区,即松散岩类区、块状结构区。松散岩类区,主要分布在矿区内的沟谷之中,岩性为第四系冲洪积的砂砾土、亚砂土,亚砂土厚度一般为5-20m,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对矿床开采没有影响。块状结构区,为大面积分布在矿区内的基岩,岩性主要为中晚元古界渣尔泰山群黑云母石英片岩、板岩,由于岩石长期裸露地表,遭受了强烈的风化作用,风化裂隙较为发育,风化裂隙带深度一般为10-20m左右,风化裂隙使岩石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受破坏,降低了岩石整体力学强度。根据物理力学试验结果,顶板2.14-3.06MPa,内摩擦角φ=23.24°;矿层磁铁石英岩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87.64-94.78MPa,抗拉强度3.36-4.99MPa,内摩擦角φ=34.99°;底板黑3.97-5.15MPa,内摩擦角φ=64.77°。从而可知岩石力学强度划分为坚硬岩-较坚硬岩类,力学强度高,稳定性好。矿体及围岩均由较坚硬块状岩层所组成,力学强度高,整体岩石的稳定性强,构造破碎带不发育。矿区工程地质勘查类型为第二类第一型,即以块状岩类为主的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五、矿体地质特征1、矿体赋存部位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刘鸿湾组黑云母石英片岩中,与围岩界线清楚,产状一致。2、矿体特征号;二采区赋存四条铁矿体,其编号分别为⑥、⑦、⑧、⑨号;三采区赋存两条铁矿体,其编号分别为⑩、⑪号;四采区赋存五条铁矿体,其编号分别4517条矿体均呈似层状赋存于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刘鸿湾组黑云母石英片岩中。其中①、⑪号矿体最大。各矿体特征分述如下:(1)一采区:①号矿体位于一采区的中部,矿体长度为229m。倾向40°,倾角59-68°,平均倾角63°。矿体由3个槽探、11个采坑点、3个钻孔、6个穿脉工程控制。在PPP工1ZK1、1ZK2、1ZK3钻孔,沿倾向控制矿体深部工程矿体厚度1.01-3.70m,平均厚度2.20m,由地表向深部矿体厚度有变薄的趋势。该矿体厚度1.00-6.48m,平均厚度2.69m。地表工程品位深部工程品位TFe16.43-23.95%,mFe13.65-19.01%,平均TFe21.32%,mFe16.68%,厚度变化系数(Vc)为51.07%,品位变化系数(Vc)为TFe9.23%,mFe9.80%,矿体无夹石。②号矿体倾角65°。矿体仅由地表3个采坑点控制,矿体厚度1.00-7.57m,平均厚度4.11m。矿体品位TFe19.16-21.04%,mFe14.70-16.21%,矿体平均品位TFe19.88%,mFe15.22%。厚度变化系数(Vc)为22.82%,品位变化系数(Vc)FemFe③号矿体位于一采区的中东部,矿体长度为81.50m,倾向38°,倾角63-65°,平均倾角64°。矿体仅由地表2个采坑点控制,矿体厚度1-4.27m,平均厚度3.09m。矿体品位TFe19.51-19.94%,mFe14.24-14.27%,矿体平均品位TFe19.73%,mFe14.51%。厚度变化系数(Vc)为4.61%,品位变化系数e④号矿体位于一采区的东南角,矿体长度为73m,倾向15°,倾角7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