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历年真题精析_第1页
国家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历年真题精析_第2页
国家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历年真题精析_第3页
国家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历年真题精析_第4页
国家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历年真题精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贺银成

资深西综辅导名师、武汉大学副教授、文都西医综合主讲名师。与于吉人教授堪

称西医综合辅导〃黄金搭档〃,是当今最年轻、最具实力的优秀名师之一,考研辅导实

力派代表。编著《西医综合辅导讲义》、《西医综合历年真题精析》等专著。有多

年西医综合辅导经验,深谙西医综合出题规律及命题特点,被同学们称为〃对西综考

试研究最深的老师〃。

贺老师讲课思路清晰,内容丰富、针对性强,考点突出,将晦涩繁琐的医学知识简

单化、条理化,授课时将西医综合各科相关的内容一并归纳整理,使同学们能够融

会贯通。

授课风格独特,妙趣横生,风趣幽默,旁征博引,激情澎湃,感染力极强。课堂上

灵活应用〃同音记忆、形象记忆、场景记忆、对比记忆、顺序记忆〃等方法,可使同

学们在笑声中牢牢记住医学知识点。贺老师所教的专门针对西医综合多选题的一些

解题技巧更是让考研学子受益匪浅。

许多参加过贺老师辅导班的同学都说:〃听过贺老师的课后,即使不复习,也可让

90%的学生,记住所讲内容的90%,做对90%的试题〃。〃以前我们在考研复习时都一

味强调毅力的重要性,先辈们也有意或无意的误导着我们,于是,就形成了这样一

种共识,坚持就是胜利。可正如贺老师所说,考研不仅是一种毅力的较量,也是一

种智慧的较量〃!〃其实好多原来自己复习了N遍、仍然记不住的东西,经您这么一

讲,实在简单的不行!〃

前言(应高度重视历年真题)

自1989以来,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考试大纲的变化不大,且

题型基本相同(1990年将K型题改为X型题,2005年删除了C型题),经过17年

的考试后,儿乎所有的考点都已涉及,每年试题中都会出现大量与过去真题完全相

同或相似的考题,因此熟练掌握历届真题,对于复习时把握重点、了解西医综合命

题规律,在西医综合考试中获得高分,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为2005年试题与历届

考题的对比研究:

2005N02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中,Na+跨膜转运的方式是(C)

A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B、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D、易化扩散和出胞或入胞E、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2000N0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中,Na+跨膜转运的方式是(C)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D、主动转运E、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

2005N07在微循环中,下列哪种结构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的调节?(D)

A、微动脉B、微静脉C、通血毛细血管

D、毛细血管前括约肌E、真毛细血管

2003N05决定微循环营养通路周期性开闭的主要因素是(E)

A、血管升压素B、肾上腺素C去甲肾上腺素

D、血管紧张素E、局部代谢产物

2005N08下列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E)

A、指肺通气量和肺血流量的比值

B、人体平卧时,平均比值等于0.64

C、人体直立时,肺尖部的比值减小

D、比值增大意味着肺泡无效腔减小

E、比值无论增大或减小,都不利于肺换气

2003N07下列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描述,正确的是(B)

A为肺通气量和心输出量的比值

B比值增大或减小都降低肺换气效率

C人体直立时肺尖部比值较小

D比值增大犹如发生了动-静脉短路

E比值减小意味着肺泡无效腔增大

2005N09下列哪项能使氧解离曲线发生右移?(A)

A糖酵解加强B、温度降低C、pH升高

D、C02分压降低E、CO中毒

2002N09下列哪一种情况下氧解离曲线发生右移?(C)

A、肺通气阻力减少B、代谢性碱中毒C、2,3-二磷酸甘油酸增多

D、血温降低E、血C02分压下降

2005N011胰泌素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特点是(A)

A、水和HC0-3多,酶少B、水和HC0-3少,酶多C、水多,HC0-3和酶少

D、水、HC0-3和酶都少E、水、HCO-3和酶都多

2004N010CCK刺激胰腺分泌的特点是(B)

A、水分少,HC0-3和酶含量多

B、水分和HC0-3含量少,酶含量多

C、水分和HC0-3含量多,酶含量少

D水分多,HC0-3和酶含量少

E水分、HC0-3和酶含量都少

2003N09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B)

A水分少,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丰富

B水分和碳酸氢盐的含量少,酶的含量丰富

C水分多,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少

D水分、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均多

E水分和碳酸氢盐的含量多,酶的含量少

A胃泌素B促胰液素

C胆囊收缩素D血管活性肠肽E乙酰胆碱

2000N095引起胰液分泌大量水分和碳酸氢盐的是(B)

2005N015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多的原因是(D)

A饮水过多

B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C肾小管重吸收NaCl量减少

D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

E肾交感神经紧张度降低

1997N09家兔静脉内注入20%葡萄糖10ml,尿量将增加,其原因是(A)

A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

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C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高

DADH分泌减少

E醛固酮分泌增多

2005N026内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不包括的辅助因子是(E)

AFAD

BNAD+

C硫辛酸

D辅酶A

E生物素

1996N026丙酮酸脱氢酶系中不含哪一种辅酶?(E)

A硫胺素焦磷酸酯

B硫辛酸

CNAD+

DFAD

E磷酸毗哆醛

2005N028血糖降低时,脑仍能摄取葡萄糖而肝不能是因为(B)

A脑细胞膜葡萄糖载体易将葡萄糖转运入细胞

B脑己糖激酶的Km值低

C肝葡萄糖激酶的Km低

D葡萄糖激酶具有特异性

E血脑屏障在血糖低时不起作用

1999N025血糖浓度低时,脑仍可摄取葡萄糖而肝不能,是因为(B)

A胰岛素的作用

B脑己糖激酶的Km值低

C肝葡萄糖激酶的Km值低

D葡萄糖激酶具有特异性

E血脑屏障在血糖低时不起作用

2005N030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是(C)

A鲨烯环化酶

B鲨烯合酶

CHMGCoA还原酶

DHMGCoA合成酶

EHMGCoA裂解酶

1995N03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是(B)

AHMGCoA合成酶

BHMGCoA还原酶

CHMGCoA裂解酶

D甲羟戊酸激酶

E鲨烯环氧酶

2005N031体内转运一碳单位的载体是(D)

A叶酸

B生物素

C维生素B12

D四氢叶酸

ES-腺昔蛋氨酸

A维生素B6

B四氢叶酸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989N0109运载一碳单位的辅酶是(B)

2005N034原核生物的mRNA转录终止需要下列哪种因子?(B)

A释放因子

BRho因子

C信号肽

D。因子

EDnaB

2002N028原核生物中识别DNA模板上转录起始点的是(B)

ARNA聚合酶的核心酶

BRNA聚合酶的。因子

CRNA聚合酶的a亚基

DRNA聚合酶的B亚基

EP因子

2005N037脂褐素大量增加最常见于(A)

A细胞萎缩

B细胞坏死

C细胞凋亡

D细胞水样变

E细胞玻璃样变

2002N044萎缩的心肌细胞内常可出现(B)

A橙色血质

B脂褐素

C疟色素

D含铁血黄素

E黑色素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2005试题有近70%几乎就是历年考试的原题或类似题。由

于篇幅所限,不可能一一列举(具体可以参阅本书的姊妹篇KHTHR《2006年版•西

医综合辅导讲义》KHTSS3)。鉴于此,本书对近12年来的每道真题逐一进行了详

细解答,为了使同学们触类旁通,解题时作者将与该题相关的知识点、常考点及易

混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将历年相似与相关的试题,以〃参阅〃、〃类似〃的方式进行

串联,以使同学们掌握同类试题的命题规律。同时,书中也简单介绍了一些非常实

用的解题技巧和方法,使同学们可以利用一些独特的解题技巧,解答一些繁杂的考

题。

本书是在《2005年版•西医综合历年真题精析》基础上,根据同学们去年使用

后的反馈信息修订而成。修订时,按人民卫生出版社的6版统编教材,对一些错误

的答案进行了修订,实在无法修订的地方,也作了详尽的注解,提醒同学们解题时

注意。对每一道试题真正进行了详细解答!解答时,对试题的每一答案项为什么正

确,为什么错误,错在什么地方,今后考生在解答此类试题时的方法、注意事项都

作了详细说明。因此有很多内容是重新撰写的!修订时删除了原附录,在不增加篇

幅的情况下,增加了1994年试题的详细解答。

同学们在使用本套丛书的过程中发现不足或错误之处,请随时指出,谢谢!我

的EMail:heyincheng2002@。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

或希望得到更多有关西医综合方面的资料或专业试题,可以登陆我的网站:西医综

合网:o

贺银成

正文:

第3章2003年西医综合科目试题及详细解答

提示:书中,试题及解答分开排版,但在此为了方便阅读,将解答紧随试题之

qo

作者:贺银成

来源:西医综合网

转自:贺银成《2006年新版•西医综合历年真题精析》

出版:北京现代出版社

一、A型题

1.属于负反馈调节的过程见于

A.排尿反射

B.减压反射

C.分娩过程

D.血液凝固

E.排便反射

1.B参阅[2004N01]o

负反馈控制系统正反馈控制系统

比例大多数情况下的控制机制少数情况下的控制机制

定义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性质相同

的反馈

作用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举例①减压反射②肺牵张反射③动脉压感受性反射④代谢增强时02及C02浓度的

调节⑤甲亢时TSH分泌减少①排尿反射、排便反射②血液凝固过程③神经纤维膜

上达到阈电位时Na+通道开放④分娩过程⑤胰蛋白酶原激活的过程

2.列关于Na+-K+泵的描述,错误的是

A.仅分布于可兴奋细胞的细胞膜上

B.是一种镶嵌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C.具有分解ATP而获能的功能

D.能不断将Na+移出细胞膜外,而把K+移入细胞膜内

E.对细胞生物电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2.ANa+-K+泵广泛分布于各种细胞的细胞膜上,不仅仅只分布在可兴奋细胞

的细胞膜上。参阅【2004N02]。。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K+浓度约为膜外30倍,

膜外Na+浓度为膜内10倍(6版生理学将此数据改为10倍,原2〜5版均为12倍)。

细胞膜内外Na+、K+这种浓度差的维持就是Na+-K+泵的作用。Na+-K+泵是镶嵌在细

胞膜上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钠泵每分解1分子ATP将3个Na+逆浓

度差移出胞外,同时将2K+个移入胞内。当细胞内Na+浓度升高或细胞外K+浓度升

高时,可激活钠泵。钠泵的重要生理意义在于建立一种势能储备,供细胞的其他耗

能过程应用。钠泵的这种特性多次考到,几乎就是原题。如【2004N02】、【1998N03]、

[1996N01]、[1991N0114]。

3.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会导致

A.溶血

B.红细胞凝集

C.血液凝固

D.血沉加快

E.出血时间延长

3.D①悬浮稳定性是红细胞的四大生理特征之一(红细胞的四大特征为通透性、

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及渗透脆性)。血沉试验时,通常将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

下沉的距离称血沉(ESR)。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越差,则沉降率越大,ESR越快。②

红细胞凝集是指血型不符的两个人的血液混合时,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凝集原)

与血浆中特异性抗体(凝集素)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凝集的红细胞破坏后,可

引起溶血。但这些都与红细胞悬浮稳定性无关。③血液凝固主要是凝血因子参与的

系列酶促反应,也与红细胞悬浮稳定性无关。④出血时间(BT)主要检查血管的止

血功能,BT延长主要见于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缺陷等,而与红细胞无关。

4.第二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房室瓣开放

B.房室瓣关闭

C.动脉瓣开放

D.动脉瓣关闭

E.心室壁振动

4.D

心音产生机制临床意义

第一心音房室瓣关闭、心室射血引起心室收缩开始

第二心音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产生心室舒张开始

第三心音心室舒张早期,血流冲击心室壁和乳头肌引起发生在快速充盈末期

第四心音与心房收缩有关(心房音)正常情况下听不到

5.决定微循环营养通路周期性开闭的主要因素是

A.血管升压素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血管紧张素

E.局部代谢产物

5.E微循环是指循环系统中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部分。典型的微循环由微

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直接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和

微静脉等组成。微循环关闭或开启主要由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决定。后微

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不断发生每分钟5-10次的交替性收缩和舒张。当它们收

缩时,其后的真毛细血管网关闭;舒张时开放。毛细血管网的开放和关闭是由局部

代谢产物积聚的浓度决定的。这些代谢产物包括低氧、C02、H+、腺昔、ATP、K+等。

毛细血管关闭时,该毛细血管周围组织代谢产物堆积,氧分压降低;代谢产物堆积

和氧分压降低又使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于是毛细血管网开放,代谢

产物随血流清除,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如此周而复始。ABCD各项都

不是决定微循环关闭或开启主要因素。

6.下列关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能降低肺的顺应性

B.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能减小肺的弹性阻力

D.由肺泡B型细胞分泌

E.脂质成份为二棕桐酰卵磷脂

6.A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概念及功能多次考到,如【2000N0142】、【1999N0142】、

[1997N013]、[1993N06]、[1991N05]、[1989N044]。有关知识点小结如下:

主要成分为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主要成分为二棕桐酰卵磷脂(DPL,占60%)

来源DPPC和SP均由肺泡H型细胞分泌

分子特点DPPC一端为非极性疏水的脂肪酸,不溶于水而插入肺泡的液气界面中

另一端是极性的,易溶于水而插入水中,形成单分子层,分布在肺泡液-气界面上

分布于肺泡内侧面

功能①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有助于肺泡的稳定性肺泡变大时,DPPC密度降低,

使肺泡表面张力增大,可防止肺泡过度膨胀肺泡变小时,DPPC密度增大,使肺泡

表面张力降低,可防止肺泡塌陷②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③

防止肺不张④可使肺顺应性变大,能减小肺的弹性阻力⑤降低肺阻力,减少吸气

作功

DPLI①导致成人肺炎、肺血栓形成等疾病时,加重肺不张②导致新生儿呼吸窘

迫综合征(肺泡内表面透明质膜形成,发生肺不张)③肺顺应性降低,吸气性呼

吸困难

7.下列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为肺通气量和心输出量的比值

B.比值增大或减小都降低肺换气效率

C.人体直立时肺尖部比值较小

D.比值增大犹如发生了动-静脉短路

E.比值减小意味着肺泡无效腔增大

7.B通气/血流(V/Q)是影响肺换气的重要因素,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

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①V/Q增大一说明V增大(肺通气过度),或Q降低(肺血流量减少),部分肺

泡无法进行气体交换,相当于肺泡无效腔增大。

②V/Q减小一说明V减小(肺通气不足),或Q增大(肺血流量过剩),部分静

脉血流经通气不良的肺泡,混合静脉血中的气体未进行充分气体交换,就直接流回

了心脏,相当于发生了动静脉短路。

③因此V/Q比值无论增大或减小都降低肺换气效率(答案B对)。

④生理情况下,由于肺内肺泡通气量和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分布不均,因此各部位

的V/Q比值也不相同。如肺尖为3.3,肺底部为0.63,但由于呼吸面积储备较大,

因此并不明显影响气体交换。

8.分泌胃酸的细胞为

A.壁细胞

B.主细胞

C.颗粒细胞

D.粘液细胞

E.Cajal细胞

8.A壁细胞分泌胃酸和内因子;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粘液细胞分泌粘液;

胃窦部G细胞分泌胃泌素。Cajal细胞是位于胃肠平滑肌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间

质细胞,可产生慢波电位,是胃肠道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起源部位。

9.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

A.水分少,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丰富

B.水分和碳酸氢盐的含量少,酶的含量丰富

C.水分多,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少

D.水分、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均多

E.水分和碳酸氢盐的含量多,酶的含量少

9.B表中〃量〃指水分和碳酸氢盐的含量;〃酶〃指各种胰酶的含量。

迷走神经的兴奋促胰液素(胰泌素)胆囊收缩素CCK

刺激物食物一迷走神经兴奋胃酸(最强)〉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糖类蛋白质

分解产物〉脂肪>盐酸>糖类(几乎无作用)

作用部位腺泡细胞导管细胞腺泡细胞

胰液特点量少酶多量多酶少量少酶多

10.影响能量代谢最主要的因素是

A.寒冷

B.高温

C.肌肉活动

D.精神活动

E.进食

10.C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包括肌肉活动、精神活动、食物特殊动力效应、

环境温度等。其中肌肉活动为最主要因素。

n.肾重吸收葡萄糖的部位是

A.近端小管

B.髓神细段

C.髓拌升支粗段

D.远曲小管

E.集合管

11.A各种物质在肾脏的吸收和分泌部位是常考点,总结如下:

重要物质吸收部位/分泌部位

吸收Na+、Cl-近端小管(70%)、髓拌(20%)、远端小管(12%)

K+近端小管(65%〜70%)、髓神(25%〜30%)、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HC0-3近端小管(80%)、髓祥升支粗段、远端肾小管、集合管

葡萄糖、氨基酸近端小管(100%)

水近端小管(70%)、髓拌(15%)、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不定量)

Ca2+近端小管(70%)、髓拌(20%)、远曲小管和集合管(9%)

分泌K+远曲小管+集合管

H+所有肾小管+集合管

NH3除髓祥细段外,其他的肾小管+集合管

Ca2+随尿排出(1%)

可见近端肾小管是最重要的重吸收部位。

12.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肾血浆流量增多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

E.醛固酮分泌减少

12.D

①大量饮清水后虽然会出现ABC三种生理效应,但却不是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

原因。

②大量饮清水后,由于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ADH分泌减少,对水重吸收减少、

尿量增多(主要原因)。

③ADH和醛固酮对水钠代谢的影响是常考点,归纳如下:

抗利尿激素(ADH、血管升压素)醛固酮

来源主要为视上核,室旁核也可少量分泌肾皮质的球状带合成及释放

作用部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作用机理增加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

重吸收

作用结果水重吸收t、尿量I、血压t保Na+排K+,水、C1-重吸收f

调节途径①血浆晶体渗透压f―饮水I、大量出汗②血容量I--急性大出血

①血钠I血钾t-醛固酮f②肾素-血管紧张素的作用一醛固酮f

13.下列关于视网膜上两种感光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视杆细胞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而视锥细胞分布于中心部

B.视杆细胞对光敏感度较视锥细胞低

C.视杆细胞不能分辨颜色,而视锥细胞能分辨颜色

D.视杆细胞对被视物结构的分辨能力较视锥细胞低

E.视杆细胞传入通路的会聚程度较视锥细胞高

13.B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是视网膜上的两种感光细胞,其特点是每年考

试的重点,归纳如下,解题时应注意〃视敏度〃和〃光敏度〃的区别。视杆细胞产生的

感受器电位是局部电位,而非动作电位。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

一般特点主要与暗视觉有关主要与光视觉有关

存在部位主要存在视网膜周边部主要存在于视网膜中心部,中央凹只有视锥细

联系方式普遍存在会聚式排列会聚排列极少见,还存在辐散式联系

分辨率分辨率低、清晰度差分辨率高、清晰度高

色觉无色觉(不能分辨颜色)有色觉(能分辨颜色)

视色素视紫红质三种不同的视色素(红、绿、蓝)

光敏度对光的敏感度较高对光的敏感度较低

视敏度较低(暗视觉、晚光觉)较高(明视觉、昼光觉)

外段形状圆柱状圆锥状

结构特点外段更长,所含视色素更多外段较短,所含视色素较少

对光反应速度慢速度快

14.下列各项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咀嚼、吞咽食物引起胃液分泌

B.异物接触眼球引起眼睑闭合

C.叩击股四头肌腱引起小腿前伸

D.强光刺激视网膜引起瞳孔缩小

E.闻到食物香味引起唾液分泌

14.E条件反射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其中枢部位在大脑皮

层。C项的反射中枢不在大脑皮层,不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要求在时间

上把某一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多次,因此只有多次闻到食物香味,才能形成

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其余ABD均不是条件反射。

15.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A.胃肠运动加强

B.消化腺分泌增多

C.膀胱逼尿肌收缩

D.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E.瞳孔缩小

15.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的鉴别是常考点,5版生理学教材上P352

有个表,许多同学觉得很难记,其实采用场景记忆法就容易记忆。你可以设想一下:

〃交感神经兴奋的典型场景是什么〃?就是战场上,战士杀敌的场面:他们手握冲锋

枪,大喊一声:〃冲啊!〃然后向敌人阵地冲去。此时,人体的变化就是交感神经兴

奋的功能(记忆方法见下表)。

器官表现及反应记忆方法

循环HRt、心缩力f只有心潮澎拜,热血沸腾才能杀敌!

不重要脏器血管收缩杀敌时不可能想到肚子饿了,要吃饭了!

肌肉血管舒张只有这样才能拿好枪!

呼吸支气管平滑肌舒张冲锋时,当然喘着粗气!

消化分泌粘稠唾液一声〃冲啊一〃,唾沫横飞!

胃肠蠕动I、胆囊活动(、括约肌收缩t杀敌时不可能想到肚子饿了,要吃饭

了!

泌尿逼尿肌舒张、括约肌收缩杀敌时不可能想到上厕所!

有孕子宫收缩,无孕子宫舒张女兵打仗时连命根子也顾不上要了!

眼瞳孔扩大两眼圆瞪!恨不得吃下敌人!

皮肤竖毛肌收缩,汗腺分泌怒发冲冠,大汗淋漓

代谢血糖f(糖原分解t,胰岛素I)只有血糖f才有精力冲锋,否则只能躲在

猫耳洞里

肾髓质分泌t(交感-肾髓质-糖皮质激素t)这就是应激反应!

这样记,省时省力,又不易忘记!记住了交感神经的功能,副交感神经功能就

自然凸现了。参阅【2000N018]。

16.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

A.生长素

B.甲状腺激素

C.皮质醇

D.肾上腺素

E.胰岛素

16.B

①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②蛋白质合成和储存不可缺少的激素是胰岛素;

③胰岛素是合成代谢的激素(合成三大物质);

④生长激素是年轻激素。该知识点常考,如L1993N01]>[1991N030]、

[2004N0113]o

17.下列关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蛋白质合成

B.促进脂肪的合成和贮存

C.促进细胞利用葡萄糖

D.保持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正常反应?

E.减少血中红细胞的数量

17.D糖皮质激素的生理功能是常考点。对各类物质代谢及各系统的影响

为:

①糖一使血糖升高(促进糖异生、抑制糖氧化、对抗胰岛素作用)。

②蛋白质一促进蛋白质分解、消瘦(促进肝外组织,特别是肌肉组织蛋白质分

解)。

③脂肪一不同部位作用不同:水牛背(四肢脂肪分解,头面躯干合成增强)。

④对水盐代谢的影响一保钠排水排钾,但比醛固酮作用弱(仅为醛固酮效应的

1/500)o

⑤对血细胞的影响一使红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和嗜酸性

粒细胞减少。

⑥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一本身无缩血管作用,但对儿茶酚胺有很好的允许作用。

⑦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一应激时增加的激素有:ACTH、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

生长素、催乳素、胰高糖素、抗利尿激素、醛固酮、内啡肽等。故只有答案D

正确。

18.正常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出现第二次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A.雌激素的正反馈作用

B.孕激素的正反馈作用

C.催乳素的作用

D.黄体生成素的作用

E.促卵泡激素的作用

18.D正常的月经周期平均为28天左右,分为排卵前期(卵泡期)和排卵

后期(黄体期),各激素水平随月经周期而变化。①FSH、LH逐渐浓度升高一雌激

素分泌增加(排卵前1天达第1次高峰)一LH高峰一排卵。②LH升高,作用于黄体

细胞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一导致排卵后雌激素第2次高峰一促进黄体分泌孕激素一

排卵后5〜10天出现孕激素高峰一黄体退化雌激素、孕激素降低。可见导致雌激素

出现第二次高峰的直接原因一黄体生成素(LH)。LH的高峰导致了排卵,因此LH

高峰是控制排卵的关键性因素。

19.稳定蛋白质分子中a-螺旋和B-折叠的化学键是

A.肽键

B.二硫键

C.盐键?

D.氢键

E.疏水作用

19.D蛋白质分子结构分成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经常考到的知识

点为表现形式和维系键,归纳如下表:

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定义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指蛋白质主链的局部空间结构整条肽链中

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各亚基间的空间排布

表现形式肽链a-螺旋、6-折叠8-转角、无规卷曲结构域亚基

维系键肽键(主要)二硫键(次要)氢键疏水作用、离子键氢键、范得华力

疏水作用(主要)离子键、氢键

意义各种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不同;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空间构象和特异性生物学功

能的基础,但并不是决定空间构象的唯一因素二级结构是由一级结构决定的。在

蛋白质中存在二个或三个由二级结构的肽段形成的模序,发挥特殊生理功能。二级

结构为短距离效应分子量大的蛋白质分子常分割成1〜数个结构域,分别执行不

同的功能。三级结构为长距离效应含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单独的亚基一般无生

物学功能

20.下列关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股脱氧核甘酸链呈反向平行

B.两股链间存在碱基配对关系

C.螺旋每周包含10对碱基

D.螺旋的螺距为3.4nm

E.DNA形成的均是左手螺旋结构

20.E参阅[2004N020]o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又称Watson-Crick结构模

型。

①DNA是反平行的互补双链结构,碱基位于内侧,两条碱基间严格按A二T、G三C

配对存在,因此A+G与C+T的比值为1。脱氧核糖核酸和磷酸骨架位于双链外侧。

一条链的走向为5,一3',另一条为3'-5'。

②DNA为右手螺旋结构。螺旋直径2nm,每周10对碱基,因此每个碱基旋转角

度为36°。螺距为3.4nm,每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nm。DNA的右手螺旋结

构不是自然界DNA的唯一存在方式(B-DNA),还有左手螺旋结构(Z-DNA)和A-DNA。

③横向稳定性靠双链碱基间的氢键维系;纵向稳定性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

积力维系,尤以碱基堆积力最重要。

21.已知某种酶的Km值为25mmol/L,使酶促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50%,该底物

浓度应为

A.12.5mmol/L

B.25mmol/L

C.37.5mmol/L

D.50mmol/L

E.75mmol/L

21.B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Km值为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

物浓度。

22.下列参与糖代谢的酶中,哪种酶催化的反应是可逆的?

A.糖原磷酸化酶

B.己糖激酶

C.果糖二磷酸酶

D.丙酮酸激酶

E.磷酸甘油酸激酶

22.E排它法解题:糖原磷酸化酶(A)是糖原分解的关键酶;己糖激酶(B)

和丙酮酸激酶(D)是调节糖无氧酵解的关键酶;果糖二磷酸酶(C)是糖异生的关

键酶。剩余E项为所要求答案项。磷酸甘油酸激酶所催化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磷酸甘油酸激酶所催化的反应为可逆反应:1,3-二磷酸甘油酸(1,3-BPG)-3-

磷酸甘油酸(3-PGA)

23.酮体不能在肝中氧化的主要原因是肝中缺乏

A.HMGCoA合成酶

B.HMGCoA裂解酶

C.HMGCoA还原酶

D.琥珀酰CoA转硫酶

E.羟丁酸脱氢酶

23.D酮体是在肝脏合成的,但肝脏缺乏利用酮体的酶系一琥珀酰CoA转硫

酶,因此不能利用酮体供能。心、肾、脑、骨骼肌的线粒体具有高活性的琥珀酰CoA

转硫酶,故可利用酮体供能。可见酮体是肝内合成,肝外利用。

乙酰乙酸+琥珀酰CoA一乙酰乙酰CoA一乙酰CoA一三竣酸循环氧化利用

有关HMGCoA合成酶、HMGCoA裂解酶和HMGCoA还原酶所催化的反应,请参

阅【1995N03】。B-羟丁酸脱氢酶是酮体合成过程中的非关键酶,乙酰乙酸在此酶

催化下,被还原成羟丁酸。

24.经代谢转变生成牛磺酸的氨基酸是

A.半胱氨酸

B.蛋氨酸

C.苏氨酸

D.赖氨酸

E.缴氨酸

24.A

氨基酸化合物生理功能

谷氨酸GABA(丫氨基丁酸)神经递质

半胱氨酸牛磺酸胆汁成分

半胱氨酸硫酸根活化为PAPS

色氨酸5-HT神经递质、血管收缩剂

鸟氨酸腐胺一精眯一精胺促进细胞增殖

甘氨酸+精氨酸+蛋氨酸肌酸一磷酸肌酸能量储存

组氨酸组胺血管舒张剂

苯丙氨酸、酪氨酸黑色素皮肤色素

苯丙氨酸、酪氨酸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神经递质、激素

酪氨酸甲状腺素激素

甘氨酸咋琳化合物血红素、细胞色素

天冬氨酸喀咤碱含氮碱基、核酸成分

天冬氨酸、甘氨酸、谷胺酰胺喋吟碱含氮碱基、核酸成分

生物化学多处讲到半胱氨酸的功能,包括:

①可生成牛磺酸;

②产生硫酸根;

③参与蛋氨酸循环;

④所含筑基维持蛋白质稳定性;

⑤是含硫氨基酸。

25.氧化物中毒是由于抑制了下列哪种细胞色素(Cyt)?

A.Cyta

B.Cytaa3

C.Cytb

D.Cytc

E.Cytcl

25.B各种抑制剂对呼吸链的作用部位不同。氟化物中毒是由于抑制了Cytaa3o

26.氮杂丝氨酸干扰核甘酸合成是因为它的结构相似于

A.丝氨酸

B.甘氨酸

C.天冬氨酸

D.天冬酰胺

E.谷氨酰胺

26.E

抗代谢剂类似于作用

6MPIMP作用部位最广的抗代谢剂

氮杂丝氨酸谷胺酰胺干扰谷胺酰胺在喋吟核甘酸中的作用,抑制喋吟核甘酸的合

氨甲蝶吟叶酸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断叶酸还原为FH2及FH4

别喋吟醇次黄喋吟抑制黄喋吟氧化酶,减少尿酸形成。应用治疗痛风

5-FU胸腺喀咤U抑制胸背酸合成酶,阻断dTMP合成

阿糖胞昔核昔抑制CDP-dCDP

27.下列不属于DNA分子结构改变的是

A.点突变

B.DNA重排

C.DNA甲基化

D.碱基缺失

E.碱基插入

27.CDNA损伤也称DNA突变。包括碱基错配(点突变)、缺失、插入、DNA

重排/重组。缺失或插入可导致框移突变。DNA甲基化是指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时,

在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某些喋吟生成甲基喋吟,如A-inA,G-mGo

28.真核生物中,催化转录产物为hnRNA的RNA聚合酶是

A.RNA聚合酶核心酶

B.RNA聚合酶I

C.RNA聚合酶n

D.RNA聚合酶III

E.RNA聚合酶B亚基

28.C参阅[2004N032]。真核生物RNA-pol分RNA-polI、II、IIL

RNA-polI定位核仁,转录45S-rRNA;

RNA-polII定位核浆,转录产生hnRNA-mRNA;

RNA-polHI定位核浆,转录产生tRNA、5S-rRNA>snRNA。

29.下列属于终止密码子的是

A.UCA

B.UCG

C.UAC

D.UAA

E.UGC

29.D参阅【2004N097、98]。

起始密码:AUG(mRNA5‘端第1个AUG为起始密码,位于中间者为蛋氨酸的密

码)。

终止密码:UAA、UAG、UGAo

30.有些基因在一个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这类基因称为

A.可诱导基因

B.可阻遏基因

C.操纵基因

D.启动基因

E.管家基因

30.E管家基因在一个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这类基因表达

只受启动程序或启动子与RNA聚合酶相互作用的影响,而不受其它机制的调节。管

家基因的表达水平不同,但无论水平高低,它们都较少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且在

个体各个不同的生长阶段几乎全部组织中持续表达,或变化很少。其它基因均不具

备这些特性。

31.下列关于游离胆红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B.水溶性较大

C.易透过生物膜

D.可通过肾脏随尿排出

E.与重氮试剂呈直接反应

31.C

游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

别名间接胆红素、血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肝胆红素

定义指未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指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

与重氮试剂的反应慢、间接反应迅速、直接反应

水中溶解度小大

经肾随尿排出不能能

对细胞膜的通透性大小

对脑的毒性大无

32.通过胞内受体发挥作用的激素是

A.肾上腺素

B.甲状腺激素

C.胰高血糖素

D.胰岛素

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32.B

甲状腺激素和类固醇激素通过胞内受体发挥作用,主要影响转录。

信息物质受体功能

神经递质ACh、谷氨酸、GABA质膜受体影响离子通道开闭

生长因子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质膜受体

引起酶蛋白和功能蛋白的磷酸化和脱磷酸化

激素蛋白质、多肽及氨基酸衍生类激素质膜受体同上

甲状腺素、类固醇激素胞内受体调节转录

维生素VitA、VitD胞内受体同上

3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的关键环节是

A.肺间质纤维化

B.肺气肿

C.肺动脉高压

D.肺动脉分支血栓栓塞

E.肺阻塞性通气障碍

33.C

各种原因所致肺动脉高压一肺循环障碍一右室肥大、扩张一肺心病。该病理过

程中,关键环节为肺动脉高压。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肺动脉分支血栓栓塞和肺

阻塞性通气障碍都是肺心病的病因,也是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原因。

34.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的灶性坏死属于

A.凝固性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干酪样坏死

D.固缩性坏死

E.坏疽

34.B?

病毒性肝炎的坏死类型特殊,常考。

①灶状坏死属于溶解坏死,最多见,呈液化性坏死。肝细胞的溶解坏死由高度

气球样变发展而来。

②肝细胞也可表现为凝固性坏死。

③Councilman小体是单个细胞的固缩坏死,属于细胞凋亡,是生理性死亡。

干酪样坏死常见于结核病。

35.前臂断肢再植手术成功后,下列哪种愈合属于完全再生?

A.动脉吻合口愈合

B.皮肤伤口愈合

C.骨折愈合

D.肌肉断端愈合

E.肌腱断端愈合

35.C

再生是指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完成修复过程。如果完全恢复了原组织的结构

和功能,则称为完全再生。骨折愈合时,如果对位对线都达到了解剖学复位,经骨

板形成塑型期后,可完全恢复原有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属于完全再生。动脉吻合口

的愈合、皮肤伤口的愈合、肌肉和肌腱断裂后的愈合等都不是完全再生,因愈合后

有瘢痕形成。如[1996N0373o

36.下列各项中,属于白色血栓的是

A.延续性血栓的体部

B.阻塞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血栓

C.阻塞肺动脉主干的血栓栓子

D.疣状血栓性心内膜炎的疣状赘生物

E.基底动脉的血栓

36.D

参阅[2004N035]o疣状血栓性心内膜炎的疣状赘生物是白色血栓。延续性血

栓的体部是混合血栓(静脉延续性血栓的头、体、尾部分别是白色、混合、红色血

栓)。阻塞肺动脉主干的血栓栓子是红色血栓。阻塞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血栓和基

底动脉的血栓是局部血栓。

37.具有趋化作用的炎症介质是

A.组胺

B.缓激肽

C.氧自由基

D.C3b

E.C5a

37.E

作用主要炎性介质

血管扩张组胺、缓激肽、PGE2、PGD2、PGF2、PGI2、NO

血管通透性增高组胺、缓激肽、C3a、C5a、LTC4、LTD4、LTE4、PAF、P物质、活

性氧代谢产物

粘附分子选择蛋白类、1g类、整合蛋白类、粘液样糖蛋白类

趋化因子细菌产物、白三烯B4、C5a、嗜中性粒细胞阳性蛋白、细胞因子(IL8、

TNF)

调理素Fc、C3b

发热ILKIL6、TNF、PG

疼痛PGE2、缓激肽

组织损伤氧自由基、溶酶体酶、NO

38.炎症时,经被动过程从血管内到血管外组织的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红细胞

C.单核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38.B

炎症时,被动从血管内到血管外的细胞是红细胞。在趋化因子作用下,主动游

出血管外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39.交界性肿瘤是

A.既有癌,又有肉瘤成分的肿瘤

B.侵犯表皮和真皮交界部位的肿瘤

C.介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的肿瘤

D.侵犯粘膜和粘膜肌层交界部位的肿瘤

E.既有腺癌成分,又有鳞癌成分的肿瘤

39.C

交界性肿瘤是指介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的肿瘤。此概念多次考到,如

[2000N039]o既有癌,又有肉瘤成分的肿瘤是癌肉瘤。既有腺癌成分,又有鳞癌

成分的肿瘤是鳞腺癌。侵犯粘膜和粘膜下层的肿瘤是原位癌。突破粘膜下层、侵犯

肌层的肿瘤是浸润癌。

40.下列哪项属于真性肿瘤?

A.畸胎瘤

B.动脉瘤

C.错构瘤

D.迷离瘤

E.结核瘤

40.A

畸胎瘤是来源于性腺或胚胎剩件中全能细胞的肿瘤,往往含两个以上胚层的多

种组织成分,属于真性肿瘤。迷离瘤指误位于异常部位的分化正常的组织。多见于

肝、肺,Albrecht在1904年首先提出〃错构瘤〃一词,用来描述受累器官的正常组

织在发育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组合、排列,因而导致了类瘤样的畸形。当然目前也有

少数学者认为错构瘤是后天性肿瘤,而决不是〃正常组织的异常组合〃,应被归为间

质类肿瘤。动脉瘤是指严重粥样斑块引起动脉中膜的萎缩和弹性下降,在血管内压

力的作用下,动脉管壁的局限性扩张。结核瘤是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

的干酪性坏死灶,直径一般2〜5cm。可见,迷离瘤、错构瘤、动脉瘤和结核瘤都不

是真正的肿瘤。

41.艾滋病患者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

A.霍奇金病

B.非霍奇金淋巴瘤

C.Kaposi肉瘤

D.子宫颈癌

E.阴茎癌

41.C

艾滋病患者中,最常合并的恶性肿瘤是Kaposi肉瘤(占1/3)。

42.慢性排斥反应中,移植物的血管病变特点是

A.血管内膜纤维化

B.血管肌层肥厚?

C.血管外膜纤维组织增生

D.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

E.血管壁玻璃样变性

42.A

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特点是血管内膜纤维化,肾移植后常累及小叶间弓形动脉。

动脉内膜纤维化引起管腔狭窄。

43.形成肉芽肿的心肌炎是

A.特发性巨细胞性心肌炎

B.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

C.埃可病毒性心肌炎

D.白喉性心肌炎?

E.葡萄球菌性心肌炎

43.A

①孤立性心肌炎病因未明,分弥漫性间质性心肌炎和特发巨细胞性心肌炎两种

类型,前者的病理特点为间质炎细胞浸润,心肌细胞较少发生变性坏死;后者的病

理特点为心肌灶性坏死及肉芽肿形成。②柯萨奇B、ECHO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特点

是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心肌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无肉芽肿形成。③白喉性心肌炎和

葡萄球菌性心肌炎也无肉芽肿形成。

44.引起水冲脉的疾病是

A.二尖瓣关闭不全

B.三尖瓣关闭不全?

C.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D.二尖瓣狭窄

E.主动脉瓣狭窄

44.C

①交替脉一高血压、主狭、动脉粥样硬化、扩张型心肌病。

②奇脉一大量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右心衰、肺气肿、支气管哮喘。

③水冲脉一主闭、动脉导管未闭、甲亢、严重贫血。

45.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是

A.肝细胞增生

B.小胆管增生

C.纤维组织增生

D.肝细胞坏死

E.假小叶形成

45.E

假小叶形成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①假小叶是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C)

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②假小叶内肝细

胞排列紊乱,可变性、坏死、再生。再生的肝细胞体积较大、核大、染色深、常发

现双核(AD)o④汇管区可见纤维组织和小胆管增生(B)。可见ABCD均是假小叶

的病理改变,并不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

46.以皮肤病变为特点的淋巴瘤是

A.蕈样霉菌病

B.Burkitt淋巴瘤

C.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

D.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E.滤泡性淋巴瘤

46.A

蕈样霉菌病是T细胞源性淋巴瘤。原发于皮肤,早期为湿疹样病损,皮肤瘙痒,

表面斑疹。以后发展为不规则瘤样结节,可扩散至淋巴结和内脏。

47.用硝酸甘油类药物使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症状加重的原因是

A.扩张大动脉,降低了周围血压

B.扩张静脉,左室射血分数增加

C.扩张静脉,使回心血流量减少?

D.冠状动脉收缩

E.心肌氧耗量增加

47.C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过去称为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其病理特点是非

对称性心室间隔肥厚,尤以主动脉瓣下室间隔肥厚明显,导致左室流出道梗阻,心

输出量减少。硝酸甘油可扩张周围静脉,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心室容量和心排

出量。使用后可使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心输出量更少,症状加重。

48.下列关于高血压病降压治疗的原则,哪一项是错误的?

A.发生高血压急症应迅速降压

B.血压控制满意后,可以立即停药

C.单个药物宜从小剂量开始

D.联合用药

E.尽可能用长效制剂,减少血压波动

48.B

①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尚无根治方法,高血压与糖尿病等疾病一样,都是终身制

疾病,需终身用药维持,不能在血压控制满意后,立即停药(B错)。②降压治疗

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联合用药有利于血压在相对短期内达到目标值。

选用长期制剂或缓释剂可减少降压过程中血压的波动。③高血压急症(高血压脑病、

高血压危象)必需紧急处理,以降低死亡率。

49.下列哪项不引起高排血量心力衰竭?

A.严重贫血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动静脉屡

D.脚气病

E.二尖瓣关闭不全

49.E

心力衰竭大多数是低排出量心衰,高排出量心衰常见于甲亢、动静脉瘦、脚气

病、贫血和妊娠。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心排出量是减少的,属于低排出量心衰。

50.关于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发生的可能机制,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入睡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小支气管收缩,影响肺泡通气

B.卧位时膈肌上抬,肺活量减少

C.卧床后,左室不能承受回流增多的血量,左室舒张末压升高

D.熟睡时呼吸中枢敏感性降低

E.由于夜间心动过缓引起

50.E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发生的机制为:①睡眠平卧血液重新分配使肺血量增加;

②入睡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小支气管收缩,影响肺泡通气;③卧位时膈肌上抬,

肺活量减少。而与夜间心动过缓无关。

51.下列哪种类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危险性最大?

A.前壁心肌梗死并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B.下壁心肌梗死并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C.下壁合并后壁心肌梗死?

D.前壁合并高侧壁心肌梗死

E.高侧壁合并后侧壁心肌梗死

51.A

〃心梗+HI度房室传导阻滞〃危险性肯定大于单纯心梗,因此答案只能在A、B项

产生。我们知道前壁心梗一般是由于左前降支及其分支闭塞所致,下壁心梗一般是

由于右冠脉闭塞所致。左前降支及其分支闭塞还可引起心尖、前间壁、前侧壁等的

梗死,因此危险性要远大于下壁心梗。

52.下列哪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缩窄性心包炎最相似?

A.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B.风湿性心脏病

C.冠心病

D.限制型心肌病?

E.肺心病

52.D

缩窄性心包炎为心包狭窄所致,由于心包缩窄,限制了心肌的舒张功能,因此

它与限制型心肌病最相似。

53.男性,47岁,10天前患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入院,一天来胸痛再发,呈持续性,

在吸气时及仰卧位时加重,坐位或前倾位时可减轻。查体:体温37.5℃,血压正常,

右肺底叩浊,呼吸音减弱,可闻及心包摩擦音,胸部X线片示右侧胸腔少量积液。

WBC11X109/L,血沉28mm/h。最可能的诊断是

A.心肌梗死扩展

B.不稳定型心绞痛

C.变异型心绞痛

D.肺栓塞

E.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53.E

10天前心梗,1天来加重,故可排出B、C、D项。〃可闻及心包摩擦音〃+胸腔积

液+心梗后10天,使我们得出诊断就是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54.女性,60岁,慢性咳喘18年,加重一周,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7.35,PaQ255mmHg,

PaC0274mmHg,AB42mmol/L,血钾2.8mmol/L,血氯80mmol/L,考虑诊断为

A.代谢性酸中毒失代偿

B.呼吸性酸中毒失代偿

C.呼吸性酸中毒伴代谢性酸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代偿期

54.D

这类判断酸碱平衡的试题常考,但许多同学无从下手,可按如下规律进行:

①从发病原因大致推测出题者会出何种类型酸碱失调。内科学考的最多的就是〃

慢阻肺并呼衰〃,外科学考的最多的就是〃代酸〃。我们知道C0PD发生呼酸最常见(占

41.5%〜78%),其次依次为呼酸合并代碱(11%〜34%)、呼酸合并代酸(5%〜13%)、

呼碱少见,仅占1%〜5%,其他类型更少见。所以考试中以前两种酸碱失衡最多见。

②看PH。PH<7.35失代偿性酸中毒;>7.45失代偿性碱中毒;正常表明代偿性。

③看Pa02、PaC02o达到诊断呼衰标准者可诊断为呼衰。考题中,大多为此类

型。

④看AB、SB值。AB>SB为呼酸(C02潴留);AB〈SB为呼碱(C02呼出过多);

ABISBI为代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