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最新版本的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和复习用书上收集到的
考点强化训练习题
《基础心理学》部分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考点强化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D)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
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I).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B)。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机能活动
3.(A)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A.个性倾向性B.个性心理特征C.动机D.兴趣
4.下列选项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A)。
A.性格B.兴趣C.理想D.世界观
5.心理学属于(C)。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D.哲学
6.(B)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
心理学的诞生。
A.希波克拉特B.冯特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7.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A)。
A.皮亚杰B.华生C.马斯洛D.弗洛伊德
8.行为主义可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其中,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B)。
A.韦特默B.华生C.斯金纳D.冯特
9.“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用以培养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任选一个,
而把他培养成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派是(A)。
A.行为主义B.机能主义C.人本主义D.构造主义
10.强调研究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主张研究意识的结构的心理学派是(B)。
A.构造主义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
11.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是(B)。
A.神经系统B.神经元C.反射弧D.高级中枢
12.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始于(C)。
A.1789年B.1798年C.1879年D.1897年
13.强调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认为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的是(C)。
A.精神分析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
14.(A)要求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防止主观臆想或虚构猜测,
得出的结论必须符合实际。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
15.(C)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
方法。
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心理测验法
16.(A)能扩大调查的范围,既可以在许多被试中同时进行,也可以借助邮寄的
方式进行。
A.问卷法B.调查法C.谈话法D.实验法
17.下列选项中,(C)不属于心理过程。
A.记忆B.意志C.兴趣D.情绪
18.“狼孩”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D
A.缺乏营养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D.缺乏社会性刺激
19.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
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归属于(C)。
A.观察法B.实验法C.心理测验法D.调查法
加.研究者从“期待”出发,符合自己“期待”的研究资料就采用,不符合自己“期待”
的结果则舍去,这种做法违背了(C)。
A.伦理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1.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A)。
A.观察法B.实验法D.调查法C.心理测验法
22.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是(B)。
A.观察法B.实验法D.调查法C.心理测验法
二、填空题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着重于人格的研究,认为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形成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的流派是_A
本主义。
5.在巴甫洛夫所讲的两种信号系统中,第二信号系统属于人类特有的。
6.被称为“心理学之父”的是冯特:
7.精神分析学派的传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
人的发展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8.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是由铁钦纳在美国建立的。
9.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三、简答题
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参考答案]⑴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般把它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两大方
面。⑵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⑶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
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2.简述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⑴主张研究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
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⑵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⑶不重视心理学
的应用。
3.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是美国当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
洛和罗杰斯创立。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是: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反对心理学中出现的人
性善化和机械化的倾向,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在方法论上,
他们反对以动物实验结果推论人的行为,主张对人格发展进行整体分析和个案研究。
四、论述题:论述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参考答案]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可归结为如下几点:⑴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
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⑵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⑶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适工作;⑷有助于教师依
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五、案例评析
1920年,在印度西北部的山区,发现两个“狼孩”。当他们回到人类社会时,仍用四
肢行走,膝盖着地,用嘴舔地面上的水;不肯穿衣服,怕强光,深夜嚎叫。其中一个名
叫卡玛拉的女孩大约七、八岁,其智力仅相当于在人类社会生活中6个月婴儿的智力水
平。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
[分析案例]人的心理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只有作为心理源
的客观现实与作为反映器官的人脑,二者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正常的心理。人所有的心理现
象都是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人的心理实质是:⑴心理是物质世界的一种
反映:⑵心理是脑的机能;⑶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容和源泉,脱离
了社会环境,便丧失人的心理。⑷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这也证明了人类的知识
和才能并非天赋,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不是孤立的,而是高度社
会化的人,脱离了社会环境、脱离了人类社会的集体生活,就形成不了人所固有的特点。而
人脑又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本身不会自动产生意识,它的原材料来自客观世界,
来自人们的社会实践。
第二章(认知过程)第一节(注意)考点强化训练题
1.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或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B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型D.集中性与紧张性
2.某学生对数学很感兴鹿,因而对该学科学习的注意力保持时间较长,这种注意被称为
(D)。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无意后注意D.有意后注意
3.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A)。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稳定
4.在注意的品质中,教师尤其擅长注意的(D)。
A.稳定性B.转移性C.范围性D.分配性
5.小明在读书时能够一目十行,这是在说哪种注意品质?(B)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广度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稳定
6.“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注意的(B)。
A.指向性B.集中性C.稳定性D.分配
7.教室的布置安静简朴,尽量减少上课时的各种干扰,这是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B)。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无意后注
8.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C)
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
二、简答题: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答案要点]学生良好注意品质及注意力的培养策略是:
⑴培养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⑵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取静”的本领。
⑶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⑷培养良好的情绪,控制调节激情,增强注意力。
⑸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培养注意力和注意品质的意义。
第二节(感觉和知觉)考点强化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知觉基本特性的是(B)。
A.理解性B.规律性C.整体性D.恒常性
2.(B)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A.视角B.视敏度C.视野D.明适应
3.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D)。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
4.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A)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5.红色能够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蓝色能够给人以冷静的感觉,这种心理现象叫(D)。
A.感觉对比B.感觉适应C.感觉后效D.联觉
6.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标本、参观工厂属于(A)。
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言语直观D.现场直观
7.教师在板书时,往往将重点内容用彩色粉笔描出,这是利用了知觉的(B)。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8.古诗句“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描写的心理现象是(B)。
A.空间错觉B.时间错觉C.运动错觉D.视觉错觉
9.“窥一斑而知全豹”是知觉的(B)o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0.人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它,这是知觉的
(C)。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H.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
没有什么变化,这是(D)。
A.知觉选择性B.知觉整体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
12.人们对暗的适应,是视觉感受性的(C)。
A.顺应B.选择C.提高D.降低
13.红、橙、黄色往往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使人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是
(C)。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错觉
14.闻到到苹果的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A
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阈限
15.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B)o
A.色觉B.知觉C.感觉D.统觉
二、简答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答案要点]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⑴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⑵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
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⑶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
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⑷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⑸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
三、论述题: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答案要点]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应注意做到如下儿点:
⑴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⑵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
象的特点;⑶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⑷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四、案例分析
“感觉剥夺”实验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将55名自愿被试者分别孤单一人地关闭在几乎隔
音的暗室里为了尽量剥夺感觉,被试者的手上套上长至肘部的棉手套,蒙上眼罩。他们的头
套在一个U形枕头里以降低听觉刺激,同时空气调节器发出单调的声音,以限制听觉。这些
被试者就这样没日没夜地躺在小床上,或者百般无聊地昏睡,或者胡思乱想,所有的人都感
到难以忍受的痛苦,有的还产生幻想。4天以后对被放出来的被试进行了各种测验,发现他们
的各种能力都受到损害。而他们要恢复正常状态,则需要1天左右的时间。心理学家在其他
大学做了类似的剥夺感觉实验,其情形也是如此。
“感觉剥夺”实验说明了什么?
感觉剥夺实验说明:感觉虽然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却十分重要。首先,感觉向大
脑可以了解外界事物的各种属性,保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感觉是认识的开端,知识的源泉。
感觉剥夺实验说明,感觉的丧失会严重影响人的认知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并涉及人的情
绪和意志,造成心理的紊乱乃至病态。可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漫不经心”地接受的刺激
以及由此产生的感觉是多么重要。
第二章(认知过程)第三节(记忆)的考点强化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意义识记的是(A)。
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个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A)的。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等速D.匀加速
3.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因素
的干扰?(D)
A.消退和干扰抑制B.倒摄和干扰抑制
C.前摄和消退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
4.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A
A.联想B.幻想C.理想D.想象
5.看过电影《董存瑞》的人虽然看电影时并没有刻意地去记住主人公的一言一行,但董
存瑞的形象却始终难忘,这是(D)。
A.意义识记B.机械识记C.有意识记D.无意识记
6.一个人学会骑自行车,很多年不骑也不会忘记,这种记忆是(B)。
A.情景记忆B.程序性记忆C.陈述性记忆D.外显记忆
7.下列选项体现记忆敏捷性品质的是(D)。
A.出口成章B.死记硬背C.博闻强记D.过目成诵
8.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为(C)。
A.3B.4-5C.7+2D.9〜20
9.背诵短文时,中间部分的内容难记且易遗忘,这是(D)影响的结果。
A.同化说B.痕迹消退说C.动机说D.倒摄抑制与前摄抑制
10.当我们按照顺序识记系列外语单词时,发现首尾部分的单词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
的单词不易记住,这种现象叫(D)»
A.遗忘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系列位置效应
1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描述的是下列哪种记忆?(D)
A.情景记忆B.动作记忆C.形象记忆I).情绪记忆
12.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可就是想不起来,这种现象称为
(D)。
A.前摄抑制B.消退C.干扰D.舌尖现象
13.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以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
得了。这是(C)。
A.瞬时记忆B.感觉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
14.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D)。
A.生理性障碍B.心理性障碍C.存储性障碍D.提取性障碍
15.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C
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
16.记忆的首要环节是(D)。
A.保持B.再认C.回忆D.识记
17.为了测量遗忘,艾宾浩斯设计了(C)。
A.回忆法B.再认法C.节省法D.重构法
18.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只能储存的信息项目为(C)。
A.3B.5C.7D.9
19.瞬时记忆又被称为(C)。
A.知觉记忆B.工作记忆C.感觉记忆D.声像记忆
20.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第二天进行检查。这里所运用的
复习规律是(A
A.及时复习B.多感官参与
C.合理分配复习时间D.复习方式多样化
二、简答题
L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答案要点]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主要有:⑴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直接影响识记的
效果:⑵识记时的态度和情绪状态;⑶活动任务的性质;⑷材料的数量和性质;⑸识记的方
法。
2.简述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答案要点]要提高记忆效果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⑴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⑵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⑶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⑷运用组块化学习策
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⑸运用多种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⑹重视复
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三、论述题:试述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I参考答案]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主要有:
⑴深度加工材料。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
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
形成联想。人们在获取信息时对其进行深度加工,信息的保持效果就可得到提高,并有利于
信息的提取。
⑵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
进知识保持的策略。记忆术有:寻找记忆材料的规律,做定的归类和整理,运用多种感官
进行记忆,将零散的材料用一定的方法串联起来,展开想象等。
⑶进行组块化编码。所谓组块,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得知
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
的过程。组块的方式主要依赖于人过去的知识经验。
(4)适当的过度学习。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恰好能背诵之后再继续学习,是使学习的
巩固水平超过刚能背诵的程度的一种防止遗忘的措施。
⑸合理进行复习。包括:①及时复习;②分散复习;③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第二章(认知过程)第四节(表象与想象)、第五节(言语与思维)、第六节(问题解决
与创造性)、第七节(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的考点强化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反映了思维的(B)。
A.概括性B.间接性C.深刻性D.独立性
2.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
雨”的结论,这属于哪种思维特性?(B)
A.抽象性B.概括性C.间接性D.情境性
3.(A)是借助语言进行面对面的思维交流的种特殊语言。
A.对话言语B.独白言语C.书面言语D.内部言语
4.学生演讲时采用的言语形式主要是(C)。
A.内部言语B.对话言语C.独白言语D.书面言语
5.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C)。
A.具体化B.形象化C.系统化D.抽象化
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其最基本单位是(B)»
A.命题B.概念C.判断D.推理
7.有的学生善于钻研问题,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反映了其思维的(B)。
A.创造性B.深刻性C.灵活性D.批判性
8.伽利略大胆设想,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得一样快,并透过实验证实了自己的假设,
这是下列哪种思维品质的体现?(C)。
A.广阔性B.灵活性C.独立性D.敏捷性
9.“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思维过程的(C)o
A.广阔性B.独立性C.灵活性D.逻辑性
10.美人鱼这种形象运用的是想象的哪种加工方式?(A)
A.黏合B.夸张C.拟人化D.典型化
11.小张阅读《西游记》时,根据文学描述在脑中呈现出孙悟空形象,这是(B)。
A.创造想象B.再造想象C.无意想象D.幻想
12.创造性的核心是(C)«
A.集中思维B.聚合思维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
13.在呈现某一事物时,交替变更它所存在的形式,使该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
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方式被称为(D)。
A.直观教学B.启发教学C.比较D.变式
14.下列哪项属于真正的创造?(A)
A.鲁班发明锯子
B.高斯少年时做数学1~100的连加
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
D.陶渊明发现桃花源
15.教师在课堂上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一个问题,这种方法是(C)。
A.创造思维B.聚合思维C.发散思维D.直觉思维
16.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是
(C)。
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D.创造性思维
17.人们经常借助于外在的具体形式,如图表、路线图等表征问题,这是(B)。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验证假设
18.下列选项不属于影响创造性的主要因素是(D)。
A.环境B.智力C.个性D.遗传
19.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A)。
A.有结构问题B.无结构问题C.简单问题D.复杂问题
20.(D)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A.形象B.知觉C.表面特征的D.深层特征的
21.(A)检验虽然可靠,但有些假设不可能或不允许此操作,它是通过实践来检验,
通过问题解决的结果来检验。
A.直接B.间接C.结果D.科学
22.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碰撞,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
(B)。
A.讨论法B.头脑风暴法C.启发法D.用途扩散法
23.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是(A)。
A.发现问题一明确问题一提出假设一检验假设
B.发现问题一研究问题一提出假设一检验假设
C.发现问题一提出假设一理解问题一检验假设
D.研究问题一发现问题一提出假设一检验假设
24.(A)即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
A.算法式B.启发式C.综合式D.概括式
25.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A)o
A.刺激情境B.即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
26.”列举圆形结构的物体”属于(B)。
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方法扩散D.形态扩散
27.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B)。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
28.创造性思维大体都经历四个阶段,其中(D)也被称为灵感期。
A.准备期B.酝酿期C.验证期D.豁朗期
29.一个人在解决问题时能触类旁通,说明这个人的思维具有(B)。
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新异性
二、多项选择题
1.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是(ACD
A.起始状态B.中间状态
C.目标状态D.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E.答案
2.专家具有哪些特征?(ABCDE)
A.专家比新手更能有效地组织信息
B.专家记忆容量较大,因而提取信息的速度更快
C.专家善于应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D.专家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表征,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
E.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
3.发现问题取决于以下哪些因素?(CDE)
A.智力B.认知过程
C.主体活动积极性D.主体的求知欲望
E.主体的知识经验
4.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哪两个条件?(CD)
A.创造力B.求知欲
C.个体思维的灵活性D.已有知识经验
E.好奇心
5.以下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BCD)。
A.敏感性B.流畅性C.灵活性D.独创性E.发散性
6.以下属于真正的创造的是(ABC)。
A.鲁班发明锯子B.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C.爱迪生发明灯泡D.高斯发明连加变乘法的简单运算
E.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
7.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ABCD)。
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方法扩散D.形态扩散E.集体讨论
8.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即(ABC)。
A.给定的条件B.要达到的目标
C.存在的限制或障碍D.存在的疑点
E.存在的隐蔽条件
三、填空题
1.我国心理学家在研究国外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模式,这一
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HI假设和检验假设。
2.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出假设常用的方式是有算法式和启发式。
3.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是直接检验;一是间接检验。
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的特征、已有知识经验和定势与功能固着。
5.根据“新”的程度不同,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之分。
6.问题解决有两种类型:常规性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
7.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发现问题时其首要环节。
8.对问题的表征包括问题的表面特征和深层特征,其中深层特征解决问题的关键。
9.逐星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10.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二者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II.创造性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四、名词解释
1.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亦称求异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
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
2.聚合思维:聚合思维亦称收敛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思维、辐合思维,是指把问题所
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解决方案的思维。其主
要特点是求同。
3.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产生首创的、具有重
大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也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体
现。
五、简答题
1.简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⑴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⑵运
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⑶加强言语交流训练;⑷发挥定势的积极作
用;⑸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2.简述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答案一:创造性思维是指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产生首创的、具有重大社会
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也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体现。创
造性思维的特征有:⑴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⑵多有直觉思维出现;⑶创造想象的参
与;⑷多有灵感出现。
答案二:由于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因而发散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即流畅性、
变通性和独特性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3.简述问题所包含的基本成分。
答: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
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
的限制或障碍。
4.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第一问:问题解决是指由问题引发,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去解决疑难的过程。
答第二问: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⑴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
态;⑵认知性。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⑶序列性。包含如分析、联想、比较、推理
等一系列的认知操作。
5.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答:问题解决的•般过程是:⑴发现问题。问题解决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⑵明确问题
(亦称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即认清问题的关键,要分析问题的要求和条件,找出它们之间
的内在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⑶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方法和策
略;⑷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问题
解决各个阶段的出现不是简单的、线式的,而是反复的、交错的,并可能会出现多次的反复
循环。
6.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答: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可归为两大类,•类是客观的课题因素,
一类是主观的问题解决者的个人因素。
客观的课题因素有:⑴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
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⑵问题表征。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
脑中是如何表现的o问题表征反映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涉及在问题情境中如何抽取有关信息,
包括目标是什么、目标和当前状态的关系,可能运用的手段有哪些等。问题表征不同,就会
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它直接影响问题解决。⑶问题中提供的信息量。信息太多或太少都会
对问题解决产生不利影响。太少可能遗漏事实,太多则会产生干扰。
主观的问题解决者的个人因素主要有:⑴迁移;⑵定势的影响;⑶功能固着;⑷原型启
发;⑸知识储备;⑹智力水平;⑺认知特性;⑻个性倾向性和性格、气质特征。
7.简述真创造与类创造及关系。
答:根据创造产品的价值意义不同,创造可以分为真创造和类创造。⑴真创造指产生了
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类创造指创造产生的成品并非社会首创,只是对个体而言
具有独创性。⑵已有研究指出,不论是真创造还是类创造,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或认知能
力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8.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答: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要注意:⑴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⑵提供多种
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⑶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9.教学中如何教授学生运用策略?
答:教授学生运用策略可通过如下两条途径:⑴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⑵外化
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10.教学中如何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
答: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应致力做到以下方面:⑴将较复杂的技能分解成许多子技
能或前提技能,并分别掌握;⑵促进各子技能或前提技能的组合;⑶多次综合练习,使其达
到自动化水平。
11.简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习惯的策略。
答:培养学生思考问题习惯的策略有:⑴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⑵鼓励学生多角度提
出假设;⑶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12.简述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
答: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有:⑴流畅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
观念的数量的多少;⑵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
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⑶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
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
六、论述题及其参考答案
1.如何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知识结构是有效解决特定领域问题的
最重要条件之一。
⑵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通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维策略,
会有效提高他们问题解决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发现和识别问题的能力。注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搞清问题
的来龙去脉及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以达到深刻地识别问题的目的。
⑷掌握问题解决的启发式策略。经常采用的启发式策略主要有:手段一目的分析法、逆
推法、联想法、简化计划法。
⑸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教师应让学生了解习惯定势、功能固着、酝酿效应,动机
情绪、知识经验、问题情境等对学生问题解决有什么影响,发挥这些因素的积极作用。采用
主动的接受学习方式,辅以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和主动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分析、有批判地进
行特定学科的教学,将会大大地提高解决有关该学科问题的能力。
5.谈谈如何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⑴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②提供多种变式,促
进知识的概括;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⑵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
略。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⑶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⑷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③鼓励自
我评价与反思。
七、案例评析
老师在给同学们讲“圆周率”这个概念。只见她把几个大小不同的圆盘展示给学生:“大
家看,这几个圆盘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说,颜色和大小都不同。然后,老师补充说还有直
径、周长等也不一样。老师强调指出:每个圆盘可以分解为圆面、直径、周长和颜色等各个
部分,而每个圆盘又都是由这些部分组成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几个圆盘的不同点(圆
面大小、直径、周长和颜色)和相同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继而引导学生抛开几
个圆盘的不同点(非本质属性),抽出共同点(本质属性)。然后强调,只要是圆,不论大小,
他们都有一个固定关系,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大约是3.14倍),这个倍数关
系我们叫做圆周率。接着问学生:“什么叫圆周率?”同学们基本上都认识和掌握了圆周率这
个概念。老师接着说:“大家都认识了圆周率,希望大家记住,今后我们还会用它来帮助计算
和解决有关圆的问题。”
试分析这位教师主要是通过哪些思维过程或思维方法进行“圆周率”公式的教学的。
[评析]
⑴老师把几个圆盘展示给学生,并分解为圆面、直径、周长和颜色等部分来认识,这是
分析。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属性或个别方面。
⑵说这些部分构成圆盘就是综合。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个别属性或个别
方面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⑶让学生讨论儿个圆盘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就是比较。比较是在头脑里把各种对象和现象
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相异点及其关系的过程。
⑷抛开圆面大小和颜色等非本质的东西,找出几个圆盘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即周长是直
径的三倍多一点,这是抽象的过程。抽象就是把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舍弃
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
⑸把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再结合起来:只要是圆,不论大小都有个共同的固定的关系,
即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我们便将这个倍数关系称为圆周率,这是概括。概括就是把抽
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过程。
⑹指出今后遇到具体的圆的问题时常用圆周率来帮助解决,这是具体化,旨在为学生学习
更多有关圆的知识埋下伏笔。具体化是把概括出来的一般认识推广运用到同类其他事物中去
的思维过程。
综上可见,这位教师主要是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等思维过程或
思维方法进行“圆周率”公式教学的。
第三章(情绪、情感与意志)第一节(情绪与情感)和第二节(意志)的考点强化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压力的叙述错误的是(D)。
A.适度压力有利于个体高效地完成某一行为
B.压力有暂时性与持久性的区别
C.压力存在太久,应付压力的精力耗竭,这是压力的衰竭阶段
D.过度的压力对智能没有影响
2.正常行驶的汽车遇到意外故障的时候,司机紧急刹车,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所产生的特
别紧张的情绪体验属于(C)。
A.热情B.心境C.应激D.激情
3.一初中生恋爱遭老师家长反对,于是立志好好学习,这种防御机制是(B)。
A.压抑B.升华C.代偿D.置换
4.小明经常背着老师家长去网吧玩游戏,他所缺乏的意志品质是(C)。
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韧性
5.人们常说“知之深,爱之切”,这种说法表明(A)。
A.认识是情感的基础B.情感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是意志的基础D.意志是情感的基础
6.学生对教师演示或描述的现象感到惊奇与困惑,这属于社会性情感中的(C)。
A.责任感B.道德感C.理智感D.美感
7.“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B)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
8.“前有悬崖,后有猛虎”的矛盾冲突是(D)。
A.多重趋避冲突B.趋避冲突C.双趋冲突D.双避冲突
9.“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十五不一样。”这是
对(A)的写照。
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
10.学生解出一道难题,感到无比兴奋、内心充满轻松愉快的体验,这属于(B)o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幸福感
比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
冲突是(C)。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12.当面临对多个岗位选择时,我们需要有各种利弊得失方面考虑,如工作收入、升值空
间、工作性质、生活保障等,这种目标冲突类型为(D)。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13.正常行驶的汽车意外的遇到了故障的时候,司机紧急刹车,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所产生
的一种特殊的紧张的情绪体验,这就是(C)。
A.热情B.心境C.应激D.激情
14.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超水平发挥往往伴随着(C)情绪状态。
A.热情B.心境C.激情D.应激
15.强而有力,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A)。
A.热情B.心境C.激情D.应激
16.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这表现出哪种情绪状态?(B)
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
17.下列中哪一项是基本的情绪分类?或四种最基本、最原始的情绪是(A)。
A.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B.快乐、悲哀、愤怒、嫉妒
C.心境、激情、应激、热情
D.快乐、悲哀、愤怒、惭愧
18.当个体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而使目标无法达成时,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这种心
理现象是(B)反应。
A.压力B.挫折C.焦虑D.愤怒
19.“做该做的哪怕不想做,不做不该做的哪怕想做。”是对哪种意志品质的写照?
(C)。
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韧性
二、填空题
1.从情感的社会内容角度来看,人类的情感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2.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的认知活动特征,它往往与人的思想观念紧密相
连。
3.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
4.“前有狼,后有虎”是一种双避冲突。
5.“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这种防御机制是文饰。
6.与暗示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独立性。
7.人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打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8.一个人企图摆脱和逃避某种危险情景而又无力应付时产生是理惧_情绪。
9.“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种情绪体现了心境的弥散性。
10.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是理智感。
三、简答题
1.简述良好情绪的标准。
[答案要点]良好情绪的标准是:⑴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的
感受;⑵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作出恰当强度的反应;⑶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⑷要符合
学生的年龄特点。
2.简述如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情感。
[答案要点]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情感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⑴培养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和
世界观;⑵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⑶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学会自我欣赏
与自我接纳;⑷提高情商水平,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宽以待人;⑸有针对性进行不良情绪情
感的调适;此外,教育与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主动社交,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学习与工作
中获得心理乐趣,有助于矫正悲观情绪,培养乐观主义情操。
3.教学中如何调控学生的情绪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答案]教学中调控学生的情绪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应注意做到以下即点:⑴课
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找到教师与学生的最佳兴奋点,并将其结
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更不能单纯的说教,而要贴近
学生的实际,才能使他们信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事实
证明,学生是非常愿意参与其中的,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也更具有说服力。心理品质教育也
是一种情感教育,教师要在情感上亲近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影
响学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⑵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为教师丰富课堂内容、挖掘教材内涵提供了更好
的条件。信息技术运用得当,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使课堂内容更为形象、生动、变
抽象为具体,将诗句、图像、影像等内容放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强,效率也随
之提高。
⑶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让生成的东西大于备课中的预设。
4.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
[答案要点]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⑴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
立科学的世界观;⑵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⑶根据学生意志品质
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⑷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四、论述题: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节和控制情绪?
[答案要点]教师帮助学生调节和控制情绪应从以下方面去努力:⑴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
情绪状态;⑵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⑷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如自我意识调控、理智调控、转移调控、合理宣泄等);⑸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
能力。
五、案例分析
有一个笑话: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开洗衣店,一个开伞店。老太太左右为难:
晴天,担心开伞店的女儿生意不好;阴天,担心开洗衣店的女儿衣服晒不干。有一天,有人
劝道,老太太你好福气,下雨天,你开伞店的女儿生意好,该高兴;天气好,你开洗衣店的
女儿洗的衣服干得快,也该高兴。对你来说,哪一天都是好日子。老太太想一想,也真是这
样,心情顿觉好多了。
问题:这则笑话说明了什么?
[案例分析]
人们的不良情绪有些确实是因为生活中的不利境遇所引起的,但也有些不良情绪是由于
人们对事情的真实情况缺少了解或认识有偏差而盲目地生长起来的。同一事物,由于出发点
和认识的不同,心情就不同。以上事例正是如此。由于老太太未能全面合理地认识事物,而
是单方面地、只从不利的悲观方面看待问题,这种不合理信念导致了消极的情绪。若从积极
的角度理性地分析问题,就能获得愉快体验。
第四章(个性心理)的考点强化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
为(A)。
A.人格B.性格C.气质D.倾向性
2.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是在(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JJF 2184-2025电子计价秤型式评价大纲(试行)
- 校园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三篇
- 【可行性报告】2025年防毒面具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照明工业刻录机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音乐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 开学典礼演讲稿范文15篇
- 志愿者2022工作计划安排三篇
-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 中航重机验资报告
- 工作保证书集合15篇
- 军工合作合同范例
- 2025年中国稀土集团总部部分岗位社会公开招聘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超市柜台长期出租合同范例
- 广东省广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8物(科)期末】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 统编版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含答案)
- 从0 开始运营抖⾳音号sop 文档
- Module7 Unit2 This little girl can't walk(Period 1) (教学实录)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上册
- 2024年01月11190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试题答案
- 2024-2025学年深圳市初三适应性考试模拟试卷历史试卷
- 16J914-1 公用建筑卫生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