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地理(上)知识点要点总结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d376b3d871e0379ebc073f0c10cf4b5/fd376b3d871e0379ebc073f0c10cf4b51.gif)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地理(上)知识点要点总结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d376b3d871e0379ebc073f0c10cf4b5/fd376b3d871e0379ebc073f0c10cf4b52.gif)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地理(上)知识点要点总结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d376b3d871e0379ebc073f0c10cf4b5/fd376b3d871e0379ebc073f0c10cf4b53.gif)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地理(上)知识点要点总结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d376b3d871e0379ebc073f0c10cf4b5/fd376b3d871e0379ebc073f0c10cf4b54.gif)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地理(上)知识点要点总结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d376b3d871e0379ebc073f0c10cf4b5/fd376b3d871e0379ebc073f0c10cf4b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地理(上)知识要点
地理组
第一章:行星地球
(注意:黑体表示为重点)
—1.1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地球最
近的天体是月球。
2,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地球
地月系
八大行星及其卫星月球
其他行星、卫星
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99.86%
银河系
层次:总星系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3.八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太阳系八大行星分类:
(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2)巨行星:木星、土星
(3)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4.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钻木取火)
5、地球的普通性
普通性:八大行星都是不透明的近似球形的星体;本身一般不发射可见光;围绕自身的轴自西向东(除金星外)
不停地自转;公转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点。
6、地球的特殊性一一生命的存在(重点)
地球上宇宙环境①稳定的光照条件
生命物质②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存在的条件
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液态水)
②质量体积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③原始海洋的形成生命的摇篮
二:1.2节太阳队地球的影响
1.(P8)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氮。
2.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来源: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对地球的影响:
(1)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太阳能(直接利用),煤、石油(间接利用)](2)
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4.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5.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耀斑(周期11年)也是重要标志;太阳风
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黑子:影响气候(降水量与黑子)
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6.对地球的影响耀斑
影响大气电离层,影响短波通信
太阳风:在高纬地区出现极光
三:1.3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①地球形状: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②经线与纬线的比较表
经线纬线
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
相交的线,也叫子午线圆圈(与赤道平行的线)
特形状半个圆,且都不平行一个圆,且都平行
点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都不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③纬度与经度的划分(见下图)
表1-2:经度与纬度的比较表
起点线度数划分度数含义代号常用划分界线
向南、向当地纬线上北纬赤道把地球分为
赤道北各分作的点与地心(N)南北半球。以30°、
纬度(0°纬90°的连线与赤南纬60°把地球划分为
线)道平面的夹(S)低、中、高纬度
角
本初子向东、向当地经线所东经20°W、160°E经线
午线西各分作在平面与本(E)圈是东西半球的
经度(0°经180°初子午平面西经分界线
线)的二面角(W)
注意:经度的判读规律: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度数增加的是东经(E),度数减小的是西经(W)o
纬度的判读规律:以0°纬线为起始线,向北增大为北纬(N),向南增大为南纬(S)。
2.地球运动的特点:(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特征运动自转公转
绕转中心地轴太阳
自
自从北极上空看,从北极上空看,
西
方向西逆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
向
向
东
东从南极上空看,
从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旋转
顺时针旋转
周期1恒星日、(1太阳
日是昼夜交替周期)1恒星年
角速度极点为0,其余各地15°/h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速
度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补充: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
公转轨道: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
2
3.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图:
产生:地球自转一一赤道平面;地球公转一一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现在)23°26'=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黄
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意义:产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
周期:1回归年约为365日56时48分46秒
黄赤交角与五带的关系: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极昼极夜范围扩大。若
黄赤交角变小,则反之。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包括:1.昼夜交替2.时差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昼夜交替:
①昼夜现象产生原因: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
晨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有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限;
②分界线一一晨昏线
昏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有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限;
③太阳高度:昼半球上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太阳高度小于0°;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
④晨昏线的5个特征:①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②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
③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④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跟经线圈重合。
⑤晨昏线在二至时跟极圈相切。
⑤俯视图中晨昏线的运动过程
二:时差
1.地方时:
(1)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2)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地方时的判读:
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其地方时为12点;
将夜半球等分的经线,地方时为24或0点。0时6时
赤道上,与晨线相交的经线,其地方时为6点,
赤道上,与昏线相交的经线,其地方时为18点。12时
赤道上日出时刻是6点、日落时刻是18点。
(4)地方时的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土(两地经度差)又4分钟
注意:土:所求地方时比已知地方时早,取“+”;若晚,则取“一”。
(即东加西减)太阳直射经线
两地经度差:两地同是东(西)经,则相减;两地分别在东(西)经,
则相加(即同减异加)
注意:全球时间从晚到早的顺序(按照经度):(人为规定)
3
180°-179°W-1780W...10W-00-1°E...178°E-179°E-180°
(东经度数越大,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大,时间越晚)
2.时区和区时
(1)为了统一时间,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的方法,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2)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3)北京:东8区(北京时间);纽约:西5区;
伦敦:0时区(世界时=国际标准时间)
(4)日界线:两条
国际日界线:与180。经线不完全重合;自然日界线一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所在的经线。
根据已知条件判断今日和昨日范围:在地球上分割日期的经线有两条:一是国际日界线,它是地球上新
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二是地方时为0时(24时)的那条经线。从0时经线向东到日界线之间的地区即
为今日。而0时经线向西到日界线之间的地区即为昨日。
注意:全球时间从晚到早的喷序(按照时区):(人为规定)西12区-西11区-一西1区一零时区一东1区-一东12区
(1)经度换算为“时区":某地经度数-15余数<7.5,整数为时区数;余数〉7.5,时区数为整数+1
(2)区时的计算公式:某地区时=已知区时土(时区差)X1小时
注意:土:所求区时比已知区时时区早,取“+”;若晚,则取“一”。(即东加西减)
时区差求法:两地同在东(西)时区,时区号相减(大减小);两地分别在东、西时区,则相加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1.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转,促使地球表面的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其主要体现
在洋流,河流,大气运动(风)等方面。
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上不偏移。物体的偏向越向两极越明显。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包括:1.昼夜长短2.正午太阳高度角3.四节更替和五带
一,昼夜长短
北半球春分3月夏至6月秋分9月冬至12春分3月
节气21日22日23日月22日21H
太阳直
射点的北回归
南北移线
动规律
赤道
南回归
线
正午太赤道90直射点北回归直射点赤道90直射点北回归直射点赤道90
明
向南
更
向南
阳高度度,向南北移线90度,南移南移线90度,北移
逐减
递减
北
北
、
、
及
的纬度北递减向两极九向两极
到
到OO
到0
度
度
分布度递减递减
全
全
球
球
北半球全球昼》夜昼最长昼〉夜昼〈夜昼最短昼〈夜
昼
昼
夜
夜
昼夜长昼=夜>-,,-
短的变昼渐长夜最短昼渐短昼渐短夜最长昼渐长
化规律夜渐短夜渐长夜渐长夜渐短
4
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如图)
实践应用.
①正午太阳高度角=90一纬度差,(指所求地点和太阳直射点所在地之间所跨的纬度范围)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①确定地方时。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②判断日
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③计算楼距:一般说来,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近: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远。
④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H(正午太阳高度)+a(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90°
补充:①昼长的计算:
昼长=(日落时间一日出时间)X2\=(12—日出时间)X2\=(日落时间一12)x2
=昼弧的度数X4分钟日落时间一日出时间
=昼弧度数+15°/小时\=24小时x昼弧长占整个纬线圈长的比例;
夜长=日出时间X昼长+夜长=24
②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经度[地方时为:12点])
三:四季更替和五带
四季更替:春季;2、3、4月
夏季:5、6、7月(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秋季:8、9、10月
冬季:11、12、1月(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五带的划分(重点)
补充:南、北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有极昼、极夜现象
1.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纵波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
度慢);地震波又分为:纵波(P)和横波(S)
注意: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波速比横波快,所以一般在陆地上发生地震时先感觉到上下震动,然后才
是左右震动;在海洋上只有上下震动。
5
地壳:厚度不均,海拔越高,地壳越厚;上层硅铝层,不连续,大洋底部非常罕见;下层硅镁层,连
续的。
分界:莫霍面33KM(大陆部分)
上地幔:软流层——岩浆的发源地
结构地幔
下地幔:
分界:古登堡面2900KM
外核:横波不能传播,呈液态
地核
内核:呈固态
[注意: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
软流层:地震和岩浆的发源地。处在上地幔的上部,但不是顶部。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圈层结构重要特点
大气圈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氧;从地面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
密度迅速下降。2000-3000千米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外部圈层水圈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其中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为
密切。
生物圈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水圈和大气圈中,是是地球上最
活跃的圈层。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地壳在横向上,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其中大洋地壳远比大
陆地壳薄。
内部圈层地幔第地幔帏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壳
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石圈。
地核地核由铁和银组成,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一一>大气削弱一一>地面吸收一一>地面辐射一一>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①.能
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补充: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匕
波长由短到长顺序: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
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一、大二的受热过科
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
辐射能量。
太
阳
大气反射
辐
务射向宇宙空间
大
气大气上界
辎
太
人
射
大大气辐射中向下
气
气
阳
逆
大气吸收吸的部分,与地面
辐
辐
收
射
辐射方向相反。
射
地面增温地面
“太阳暧人地”“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
6
总结:
大气辐射大
气
地
逆
面
幅
辐
射
射
地面辐射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直接对地而起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①气压:单位面积垂直气柱的重量。
②等压面:垂直方向上,气压数值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表示气压的垂直变化。
补充:
1.气温越高的地方,地面气压越低(冷高压,热低压)2.海拔越高,空气的密度越小,气压越低。
3.高压或低压只能在同一高度(海拔)相比较。4.同一条等压线上,气压相等。
5.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越大,越稀疏,风越小.
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高压区,
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如右图)
3.(P31)海陆热力环流:下图(活动)。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因为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
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7
大气的水平运动
4、总结(影响风的力)
水平气压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梯度力
特大小与气压梯度纬度越高,地与地面状
成正比转偏向力越大况有关
点垂直于风向,北
方向垂直于等压与风向相反
线,由高压半球右偏,南半
指向低压球左偏
影风速风速与其成不影响风速使风速减小
正比
响风向影响风向,若北半球右偏,使风向与等
无其他力作用,南平:球左偏压线成•定
风向与其一致夹角
(P31:不考虑其他力)
水平梯度力作用下的风向
(北半球高空)水平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北半球近地面)三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
2.2节:气压带和风带
1.(P34)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记住名称、
回顾:—“六风七带”位置以及风带的风向。(重点)
2.三圈环流:低纬、中纬、高纬环流。
热力成因极地高压带冷却收缩下沉干冷
极地东风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的时候,
冷暖气流汨阳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
动力副极地低压带辐合上升温湿
成因中纬西风注意: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南半球是冬季。
副热带高压带聚积下沉
干热4.(P36)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大陆降温快,形
东北信风
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
热力赤道低压带受热膨湿热
胀上升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东南信风
5.气压中心:(重点)
副热带高压带
纬西风
动力中
成因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热力成因
极地岛•压带
亚洲北太平洋北大西洋
亚洲高压(蒙古
冬季一西伯利亚高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
压)
亚洲低压(印度
夏季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
低压)
6.(P38)季风:(重点)
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8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冬季风夏季风冬季风夏季风
成因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
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凉爽干燥高温潮湿
势力冬季风强夏季风强
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日本等地我国西南地区
气候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
类型
7.气候分布规律图:(重点)
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黑体是重点)
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根据典型地区植被自然带
气温和降水)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全年高温多刚果河流域、亚马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带
控制,盛行上雨孙河流域、印度尼
升气流西亚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终年高温,非洲中部、南美巴热带草原热带草原带
和信风带交替干、湿季明显西高原、澳大利亚
控制交替大陆北部和南部
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全年高温少撒哈拉沙漠、阿拉热带沙漠热带沙漠带
或信风带控制雨伯半岛、澳大利亚
中西部
热带季风气候冬、夏季风交全年高温,分亚洲中南半岛、印热带季雨林热带季雨林带
替控制旱、雨两季度半岛
亚热带季风气冬夏季风交替冬季温利少我国秦岭一淮河以亚热带季常亚热带季常绿
候控制雨,夏季高温南地区绿阔叶林阔叶林带
多雨
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冬季温和多地中海沿岸亚热带季常亚热带季常绿
和西风带交替雨,夏季炎热绿硬叶林硬叶林带
控制干燥
9
温带海洋气候全年受西风控全年温和多西欧新西兰温带落叶阔温带落叶阔叶
制雨叶林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冬夏季风交替冬季寒冷干我国华北和东北地温带落叶阔温带落叶阔叶
控制燥,夏季高温区,日本和朝鲜半叶林林带
多雨岛北部
温带大陆气候终年受大陆气冬季严寒、夏亚欧大陆和北美大温带草原温带草原带
(包括温带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报表分析G》课件2
- 企业培训师复习试题附答案
- 《非均相物系分离》课件
- 高中物理项目化学习路径探究
- 《高空作业操作规范》课件
- 《专题数列》课件
- 绿色农业产业合作协议
-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课件教案
- 服装设计行业服装样品制作合同
- 11 白桦 第一课时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 GB/Z 30966.71-2024风能发电系统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第71部分:配置描述语言
- 脑梗死的护理查房
- 2025高考数学专项复习:概率与统计的综合应用(十八大题型)含答案
- 产后抑郁症讲课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紫苏市场深度局势分析及未来5发展趋势报告
- 销售人员课件教学课件
-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研究
- LED大屏技术方案(适用于简单的项目)
- 城市自来水厂课程设计
- 重庆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4智慧城市数据采集标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