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1页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2页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3页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4页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教师职业心理的发展

一、填空题

1、教室职业生涯发展的三个阶段是: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发展关注阶段。

2、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有:外职业生涯H标和内职、也生涯发展FI标。

3、专家型教师成长的规律有:系统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观摩、从事科学研究、自觉教学反

思。

4、“高原现象”原本是教育心理学中用来描述在学习尤其是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进步的

暂时停顿或者退把_现象的一个概念。

5、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是: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

二、单项选择题

1、大多数教师在从教一年后,开始关注“如何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教学质量”等。这一阶

段的教师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A)

A.任务关注阶段B.自我关注阶段C.发展关注阶段D.生存关注阶段

2、教师对职业生涯中的外在需求的表现是(A)

A.外生涯发展目标B.内生涯发展目标C.教学校能D.高原现象

3、教师个体自身要达到的职业成熟是(B)

A.教学效能B.内生涯发展目标C.外生涯发展目标D.高原现象

三、名词解释

1、教师职业生涯

答:是指一个人一生在教师职业岗位上所度过的、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连续工作经历。

2、自我效能感

答:是指个体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的主观判断9期望。对教师来说,指的是教师对自己

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就的能力的种主观判断和感受。

3、高原现象

答:原本是教育心理学中用来描述在学习尤其是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进步的暂时停顿

或者退步现象的•个概念。个体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某阶段中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非常

小的•种现象。

4、职业倦怠

答:是指助人行业中的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是,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时期压力体

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哀竭状态。

四、判断分析题

1、专家型教师就是有教学专长的教师。

答:错。

专家型教师对教学情境进行准确的分析并具有很强的教学监控能力;教学具有灵活性并

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具有较强的反省意识和出色的教育科研能力。

专家型教师是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

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的教师。因此,这个观点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2、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区别就在工作年限上。

答:错

专家型教师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地解决教学

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的教师。

题目上的观点只是新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区别的个方面,除此之外还有例如与新手

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根据有实践性和实用性;另外,专家型教师和新手交对

问题的表征认识上有本质的区别,抓夹对问题的表征认识更深入,更接近本质。这个观点以

点概面、以偏概全是错的。

五、问答题

1、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有哪些特点?新手教师如何突破目前阶段向前发展?

答:(一)特点:1、恒定平稳的职业生涯;2、独立孤寂的教学科研;3、年龄差距的日渐

拉大;4、教学成效的难以衡量。

(二)发展:1、系统学习理论;2、进行教学观摩;3、从事科学研究;4、自觉教学反思。

2、如何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答:1、提高社会对教师关注;2、建立一套合理高效的管理制度和规章;

3、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

3、专家型教师有哪些重要的教学专长?

答:(1)教学专长是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而获得,获得的专长是不断发展的。

(2)教学专长的发展非线性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速度也不同。

(3)知识和经验更具有实践性和实用性。

(4)对问题的表征认识更深入,更接近本质。

(5)专家型教师对熟悉的教学情境的观察与判断比新手要快,具有直觉性的特点

(6)解决问题时更具有灵活性,是机遇的策划者,能够迅速地转就看问题的角度。

(7)从事教学活动忖能因材施教

(8)认知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

(9)专家型教师能完善的自我监控和调节机制。

4、新手教师如何才能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教师?

答: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进行教学观摩,从事科学研究,自学教学反思。

5、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

答:外在因素的影响:如超量工作,同事关系紧张,班级规模过大,学生行为不良等。

内在因素的影晌:(1)外在社会的期望与内在自我的迷思

(2)过高的内控制点导致“工作狂”的状态。(3)A型性格带来的不良应对。

预防: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不合理信念,做好生活方式,时间,情绪管理。

6、根据教师生涯发展理论对自己的教师生涯做一个发展规划。

答:从生存关注,任务关注,发展关注三个阶段。

六、案例分析题

1、教师的职业生涯要经历哪些阶段?

生存发展、任务关注、发展关注

其发展任务是认同教师职业责任,实现教师角色转换,了解学校工作常规,形成教育实践能

力:发展任务是:认同教师职业价值(经常问:我为什么而教?);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建

立自身经验系统、形成教学指导能力、发挥教学支撑和指导他人的作用;发展任务是:更新

教育理念;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建立自身的教育艺术经验系统,总结和提升多年积累的教

育教学经验;有比较成功的科研课题成果;在一定区域内影响他人

2、怎样才能成长成为一名成熟自信的专家型教师?

第二讲教师的素养与人格

一、填空题

1、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形成的阶段是: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段。

2、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是影响教育教学活动效果的最基本和最直接的因素。

3、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特定的学科知识,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实践知识。

4、教育机智的表现有: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对症下药,掌握分寸。

5、教师激励性人格的表现:热情,热心和幽默,可信任感。

二、单项选择题

1、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和自身发展的认识和评奖叫做:职业价值观

2、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察觉水平促进能力发展的过程是:教学反思

3、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基本、最宜接的因素是: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4、教师职业理想的核心是:师爱

5、被称为教师个性品质、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的合金的是:教育机智

三、名词解释

1、角色期待:社会对每种社会角色都提出了一定的社会期望,规定了每种社会角色相

应的行为规范和要求。

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

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控制和

调节的能力。

3、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对象,来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

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能力。

4、人格: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是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

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四、判断分析题

1、健全的人格是合格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

答:对。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人格,健全的人格是合格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教师的人格特

征不仅影响自身的教育教学效果,影响职业心理健康,同时;也会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产生重

要的影响,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学生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执情和同

情心,一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2、只要有了多件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技能,自然也就形成了教育机智。

答:错。教育机智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准确、恰当、迅速、敏捷地作出判断,并随机应变、恰

到好处地采取措施的能力。它建立在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信念基础上,建立在教师敏

锐的观察,准确的判断和巧妙处理的能力基础上。对于教师来说,教育机智是一系列的品质

和能力所构成。首先,他需具有敏感的,能够读懂他人内心世界的心灵。其次,他表现出良

好的分寸和尺度感。最后,他还具有道德直觉。影响教育机智因素的二个方面:工作态度,

意志品质,知识经验。

3、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素养的落脚点。

答:错。教师的素养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素质和修养,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

心理素质,老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等,教师基本素养的高低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成败的

基础和关键。

五、问答题

1、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有哪些内容?

答:对教学活动的筹划与安排:对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沟通: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评价:时教

学效果的分析与反思。

2、教师的教育机智是如何形成的?

答:教育机智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准确、恰当、迅速、敏捷地作出判断,并随机应变、恰到好

处地采取措施的能力。它建立在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信念基础上,建立在教师敏锐的

观察,准确的判断和巧妙处理的能力基础上。对于教师来说,教育机智是•系列的品质和能

力所构成。首先,他需具有敏感的,能够读懂他人内心世界的心灵。其次,他表现出良好的

分寸和尺度感。最后,他还具有道德直觉。

3、教师的有效人格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5.有效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人格特征?)

答:激励性人格,包括热情,热心和幽默,可信任感。

以成功为导向人格,包括对学生的成功的高期望,鼓励与支持。

专业品行,包括有条理,适应性和灵活性,博学。

4、教师人格对学生的人格有哪些重要影响?

答: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有助于树立老师的威信,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帮助学生形成

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第三讲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调适

一、填空题

1、教师面对工作压力的生理反应是:疲倦、免疫力降低、有机体过度紧张;

2、压力应对的主要方式是:防御性应对、直接应对;

3、教师面对工作压力的心理反应有:焦虑、抑郁、无助;

4、教师面对工作压力的行为反应有:逃避、暴躁、职业倦怠;

5、人在归因过程中总会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行动者、情境。

二、单项选择题

I、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关键是:教师主观因素

2、为自己的处境和行为寻找看似合理的借口的应对方式是:合理化;

3、试图把别人的特点当成自己的特点来缓解压力的应对方式是:自居作用。

三、名词解释

1、压力:指个体感到紧张,焦虑并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

2、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作主观判断。

3、归因模式:指个体对导致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和推断过程。

4、习得性无助:当人们遇到外部不可控事件时,就会本能地认为自己对这些事件所做的任

何努力都是徒劳的,就会变得压抑,并甘心去承受这种压力而不试图去减少它,表现为消极

被动,无所适从和无能为力。

5、压力应对:是指教师面对各种生活和职业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策略和行为的反应方式。

四、判断分析题

1、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说明压力越大,工作绩效也就越高。

答:错。压力:指个体感到紧张,焦虑并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适度的压力会引起人们情绪

上的适度焦虑和紧张感,并引起体内•系列的生理变化,使有机体释放较多的能量进行活动,

使人反应速度加快,记忆,思维能力增强,从而提高智力活动效率,成为人们活动的动力。

随着压力的增加,工作绩效也会增加,但是压力水平达到并超出某一点之后,就会产生焦虑,

疲劳,直至倦怠,压力也就开始对工作绩效产生消极的作用了。

2、面对工作压力,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应对。

答:错。直接应对是指通过直接面对压力来临的情境来缓解心理的紧张。心理学研究发现,

尽管很多人认为自己对自己是了解的,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很好地了解自己,他们或是过高

地估计自己,过于自信,或是过低地估计自己,过于自卑。前者容易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心

理压力,后者则容易使人失去自我发展和成功的机会而造成心理压力,因此,教师要学会从

方面,多途径了解自己,避免由于自己的主观理解而带来的心理误差。

五、问答题

1、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

答: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唤起,与外部因素相比较,老师的主观因素是

影响教学效能感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价值和自我概念。

2、直接应对压力的方法有哪些?

答:调整认知方式和期望水平,掌握调控技巧和抗压方法,寻求社会支持和心理帮助。

3、教师职业的压力来源于哪些方面?

答:职业生涯特点带来的压力,职业角色特点带来的压力,高素质要求带来的压力。

4、来自于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压力因素有哪些方面?

答:人格特征,教学效能感,归因模式,认知方式。

5、面对压力,如何进行防御性应对?

答:合理化,否认,反向,自居作用,投射。

第四讲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填空题

1、儿童青少年的学习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为主,而大学生的学习某本上以未来的

职业定向为主。

2、大学生的思维从以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转化。

3、马西亚把自我同一性状态划分为:同一性混淆、同一性5闭、同一性拖延、同一性达成。

4、发展心理学家把自我同一性阶段的心理变化过程称为“第二次心理诞生”。

5、自我期望就是通常所说的抱负水平,是个人在做某件事实际工作之前估计自己所能达

到的成就目标。

二、单项选择题

1、研究表明,人的基本认知能力在(18~35岁)进入全盛时期。

2、进入青春期,(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为个体主要的思维形式。

3、埃里克森最初提出的(自我同一性)是指“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指导个人未来生

活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

三、名词解释

1、认知发展

答: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

2、辩证逻辑思维

答:对客观现实本质联系的对立统•的反应映,其主要的特点是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

也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既反映事物的相对静止,也反映事物的相对运动,在强调确定

性和逻辑性的前提卜,承认相对性和矛盾性。

3、自我意识

答:一个人关于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观念系统。

4、自我同一性价值观

答:指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生活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们中获

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

四、判断分析题

1、价值观的形成主要经历价值的自由选择阶段,价值选择的珍视阶段和对选择价值的行动

阶段这三个阶段。

答:对。

2、理想自我是处观察者地位的自我,现实自我是处于被观察者地位的自我。

答:对。现在的大学生的意识转向以自己本身的心理活动为对象,原来在儿童,少年时代的

“我就是我”的统一不可分割的自我意识分化为两年方面:一方面自己是观察者,另•方面

自己又是被观察者,这样,自我意识就分化成为处于不同地位的两个部分,理想自我…这是

处于观察者地位的自我,现实自我一处于被观察者地位的自我。理想自我是理想中的自我形

象,主要包括自我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理想

自我指个人当前发展所达到的实际的自我状态,即自我在能力,品德,业绩等方面的实际表

现。自从自我意识分化为两个部分起,理想自我总是时时从观察者的角度,以理实自我为对

象,对现实自我进行观察,分析,看现实自我是否符合理想自我的要求和标准。

五、问答题

1、简述哈尔曼的12条教学方法。

答:A培养学生主动地学习。B放弃权威态度。C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开阔视野。D对学生

进行专门的创造性的思维训练。E延迟判断F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G鼓励学生独立评价H

训练学生的感觉敏锐性I重视提问J尽可能创造多种条件,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概念K注

重对学生挫折忍受力的培养L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教育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1)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

(2)帮助大学生运用社会比较策略客观正确认识自我

(3)帮助大学生调整目标以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

(4)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走出困境形成自我同一性

3、试述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特点。

答:(1)人生价值目标特点:价值目标取向多元化,价值目标更注重实际。

(2)人生价值手段的特点:重视能力与素质,友情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中的重要作用,

一些传统价值观提倡的手段,如“甘做人梯“谦虚谨慎”“委曲求全”等方式和手段己不为

大学生所看重。

(3)人生价值评价的特点,表现出双峰分布的特点及评价的标准多元化。

4、试述人生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答:人生价值观是一种标准,-种内在尺度,引导个体对客体的评判和行为抉择。人生人价

值观对人的行为起引导和调节作用,体现在:

(1)定向功能:指导认知,导向行为。

(2)识别功能:了解行为,判断行为价值。

(3)动力功能:发动并维持行为。

5、简述路易斯评价价值观形成的7条标准。

答:A、自由地选择

B、从各种可能选择中进行选择

C、对没种可能选择的后果进行审慎思考后作出选择

D、珍视与珍爱E愿意想别人确认自己的选择

F、根据选择行动

I、以某种方式不断重复

第五讲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一、填空题

1,自主性是大学生学习与中学生学习明显不同的特点。

2、大学生学习结果的超越性主要表现在超越原学习情境和超越原自我水平这两个方面。

3、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学习方式不适应、学习态度不枳极和学习过度焦虑。

4、培养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信任感,要从理性考察和情感联系两者入手。

二、单项选择题

1、大学阶段学习内容最明显的特点是(专业性)。

2、学习适应不良是大学新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困惑。

三、名词解释

1、批判性学习:批判性学习是对学习中用理论依据去解释这种存在,证明其合理,其中的

一些做法质疑,然后去探明真伪并讨论其合理性,并在有必要改变时探索改变的途径。

2、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3、创造性学习:是指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自己探索为基本学法,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勇于寻求新的理论,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看法,不人云亦云。

4、学习适应:指个体为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身,以使自己的心理活

动和行为方式符合学习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要求的一种稳定的能力倾向。

5、信任感:人际信任的经验,是由个人价值观、态度、心情及情绪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

组心理活动的产物。

四、判断分析题

1、思维的发展为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理论,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发展趋势并进行创新

提供了前提条件。

答:对。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强烈影响下得到充分发展,在形成逻辑

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辨证逻辑思维趋于成熟和完善;再生性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

思维也有明显发展。具体来说,青年大学生的思维有以下一些特点:

1)思维的独立性、合理性、灵活性增强。不满足于教师和教科书,喜欢自己独立思考,

并对独立思考的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尝试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2)思维的批判性初步形成。对各个学派的观点不轻易接受,总要进行一番评价,接受

正确的,批判错误的,提出疑问或新的见解,争论问题。

3)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有很大发展。思考问题的面不断扩大,思考不同的理论知识

和实践领域的问题,探索其本质和原因。

4)形象思维发展到较高阶段,并与逻辑思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能根据已有经验和

过去形象进行加工和改造,提出新的理论,设计新方案,作出新概括,勾画新蓝图,创造新

的艺术形象。运用科学的想象力,使所学的知识和事物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历历在目、栩

栩如生,把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知识,从而加深理解和掌握。

5)抽象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在形式逻辑思维继续向高层次发展的同时,辨证逻辑思

维迅速发展。不仅认识事物的相互区别,而且认识其相互联系;不仅感知事物的静态,也了

解事物的动态;不仅认识事物的同一性,也了解同•性存在于差异性和对立之中。大学的课

堂教学,为大学生的辨证逻辑思维能力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6)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显著发展。不仅学会接受知识,而且尝试

创造生产新的知识。

2、大学的专业设置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前提。

答,对。从长远来看,文凭教育理念、社会结构变迁都可能加速上述现象发生。但就近

期而言,这个问题与教育政策有关。前几年大学扩招,我们培养出了很多高学历者。当然,

扩招能让更多年轻人享受高等教育,这也是社会发展趋势,但教育产出需要和社会结构相吻

合,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

大学专业结构的变化明显滞后于社会需求的变化,大学专业设置常年无法对社会需求作

出反应,就是不正常。........

五、问答题

1、大学生学习内容的专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职业定向目标明确。2)课程设置紧扣专业发展需要。3)专门的专业实践能力训练

2、大学生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主动性。2)选择性。3)批判性。4)探究性。

3、试述你对“专业信任感”的理解。

答: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信任感,也要从理性考察和情感联系两者入手。从认知成分入手

进行专业信任感教育,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背景,学科特色,社会定位,培养模式,

师资队伍,科研水平等,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在

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稳定专业思想,进而产生热爱自己专业的情感,树立对未来专业学习的

信心,激发学习动机,以积极的心态投入专业学生中。

4、结合所学知识及自身实际,论述如何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

答:建立对专业的信任感,培养专业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第六讲大学生的个别差异

一、填空题

1、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维,其基本特征是概括。

2、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人的智力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成分。

3、场依存型的人知觉外在物体是,比较多的将外部参照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4、气质是人与生俱来的,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的•种稳定的心

理特征,他反映了人格的自然属性。

二、单行选择题

1、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构成个性心里品质的全部内容。

2、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

3、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

三、名词解释

1、智力:指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是成功

地解决某些问题的所表现的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

2、晶体智力:指获得知识和发达的智力,技能两者的对结合,由一定的社会文化决定,是

长期学习的结果,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

3、认知方式: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

4、性格: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四、判断分析题

1、冲动型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时间少,错误多;而沉思型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时间虽长,但错

误少。所以说沉思型学生比冲动型学生成绩好。

答:这个是正确的,根据马赛勒等人对大学生冲动性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

果表明,沉思型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好于冲动型学生,即使排除了治理的影响,这••关系任

然是成立的。

2、埃里克森把人格发展描述成管道模式,若前一个阶段的发展被阻碍,则后面的发展阶段

无法完成。

答:错,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描述成一个通道,这个通道有八个关键点,每个关键点是一个

面临两个不同方向的岔路口,这些岔路口代表了人格发展上的转折点,这些点叫做“危机”,

解决这些危机的方式决定了人格的发展方向,影响人格品质的形成。只能解释说明人格发展

的差异,前一阶段并不会阻碍后面阶段的完成。

五、问答题

1、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答: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内

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等。

2、比较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学生在学习上的特点和优劣势。

答:场独立型学习者偏爱自然科学,数学成绩往往比较好,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学习动机

以内在动机为主。而场依存型学习者则偏爱社会性科学,他们的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反馈,

对人比对物更感兴趣。场独立型学习者善于运用公析的知觉方式,而场依存型学习者偏爱非

分析的,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方式。在积极强化的条件下,场独立型学习者和场依存学习者

的学习效率没有明显的区别,但是两种风格各有优,缺点,并不孰优孰劣之分。

3、简述艾森克的人格三维类型。

答:内-外倾型,神经质-稳定性,精神质。

4、依赖性人格有哪些特点?

答:无主见,缺乏自信心和自主意识。

第七讲学习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一、填空题

1、学习的变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2、根据学习主体即学习者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三种。

3、行为主义对于学习的研究被称为联结理论。

4、行为主义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但出在刺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5、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常常需要经过获僵、转化和评价的三个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

1、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仅指人类的学习,也包括动物的学习,学习的变化是具

有(相对稳定性和持久性)。

2、以下选项中(D、斯金纳的行为塑造教学方法)不属于认知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A、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B、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的学习论D、斯金纳的行为塑造教学方法

三、名词解释

1、学习:指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2、消退: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不再伴随无条件刺激出现,也就是说不再强化,

条件反射的强度将逐渐减低,最后会降低到条件反射不再发生的程度。

3、负强化: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

3、行为塑造:通过不断强化有机体的一系列逐渐接近最终行为的反应来使其逐步形成某

种行为。

四、判断分析题

1、负强化与惩罚是相同的。

答:错。1)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或

撤销一个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2)从效果来看,一般而言,惩罚尽管在

改变行为方面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它在塑造行为中的效果不如强化好,而且带有很多

消极影响。因此在教育中,教育者应该有条件地使用惩罚。

2、动物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没有差异。

答:动物的学习是被动适应环境的过程,以满足其生理上的需要,动物的学习更多的是靠强

化,训练等直接方式获取个体经验的过程。人类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有相似性,都是有机体

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过程,但是这种适应环境的本质与动物的学习存在显著不同。主要表现三

方面:1)适应环境的是消极被动还是积极主动,动物学习是被动的,人类学习是主动的。2)

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动物学习的形式是直接的,人类的学习方式除了直接还有其它的方式获

得。3)学习的中介。总之,人类学习与动物的学习虽有其相似性,但是本质上是不同的,

我们不能用动物的学习代替人类的学习,那样将抹杀人类学习的社会性,同时也不能用人类

学习代替动物学习,那样会夸大动物学习的现实性。

3、刺激的泛化和分化是不同的。

答:对。刺激泛化指有机体学会对某一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

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分化指相似但不相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分化和泛化是补的

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差异性的反应不。

五、问答题

1,简述加涅对学习的分类。

答:1)学习层次的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

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运动技能,态度的学习。

2、简述强化的原理及行为塑造的一般步骤。

答:斯金纳的实验较好地说明了行为变化是由有机体作出个行为之后得到的及时的结果决

定。愉快的结果提高了个体作出某种行为的频率,不愉快的结果降低了该行为出现的频率。

行为塑造的步骤:选择具体的目标,了解学生目前的水平面并能做什么,列出从目前状态迈

向目标状态的一系列阶梯式的步子,对学生的每一进步都给予强化,直到达到最后的目标。

3、简述罗杰斯自由学习原则的观点。

答:D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2)学习内容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3)学

生中心的教学观4)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4、如何理解学习产是由于经验引起的行为或思维比较持久的变化?

答:1)学习是••广义的概念,不仅指人类的学习,也包括动物的学习。2)学习的发生基于

经验的过程。3)学习的发生伴随着行为或行为潜能或思维的变化。4)学习的变化具有相对

稳定性和持久性。所以学习不是个体的本能活动,而是后天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活动。

学习引起的不公有外显的行为变化,更有潜在的内部心理的改组和重建,并且这些变化是相

对稳定和持久的。

5、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答:新知识观,新学生观,新教学观。

6、试述加涅的不同学习层次结构的学习分类?

答:加涅根据学习情景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有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将学习分成八类:

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

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

第八讲不同类型的学习

一、填空题

1、陈述性知识包括领会、巩固与应用三个环节。

2、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自动化技能的获得一般分为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阶

段三个阶段。

3,SQ3R阅读策略的五个操作步骤分别是浏览、提回、圆遗、陈述和复习。

4、常用的组织策略有继您、图表法和表格法。

5、在品德形成过程中,道德认识是前提,道德情感是内在力量,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道德

品质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

二、单项选择题

1、“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B)

A、培养时学习的浓厚兴趣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2、在阅读一篇逻辑结构非常严密的课文之后,勾画出文中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以帮助理解

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B、组织策略)

4、在个体道德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中,处于基础核心地位的是(C、道德行为)

三、名词解释

1、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

识。

2、学习策略:是人们有效从事学习活动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控方式。

精加工策略: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含义,并促进记

忆的学习策略。

3、品德: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是个体依据社会的道德原则或规范行动时所表

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和特征。

4、道德两难法:在道德两难故事的讨论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道德问题,进而从道德冲突

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自身的道德判断能力。

四、判断分析题

1、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是无需要学习策略的。

答:对。重视策略学习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质量,因为运用学习策略的过

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这种信息加工的过程只能是主体自我认知活动,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而那种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是无需要学习策略的。因此,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就是自主

学习的过程,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并且学生方式给予

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学习自身,也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精神状态。

2、精细加工需要在新的学习材料中增加新信息。

答:对。精加工策略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含义,

并促进记忆的学习策略。也就是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

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3、一个没有正确道德认识的人,是不可能形成良好品德的。

答:对。在品德形成的过程中,道德认识是前提,它提供必不可少的认识上的依据,为整个

品德心理结构奠定思想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品德形成的方向,内容和速度,如果不能

正确掌握道德知识,就会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的指导,容易产生盲目行动,道德情感是重要

的内在力量,如果没有丰富的道德情感,就难以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从而也就不能引起积

极的态度,道德行为经常被视为品德形成的终末节,被作为衡量人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最重要

的标志,因为任何一种品德都要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才能被确认。

4、品德是可以离开道德而独立存在的。

答:错,品德是离不开道德存在的,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指人们在共同的生活过程中形

成的协调彼此关系的行为规范体系。它是人们分辨是非善恶的标准,是进行道德判断的依据

和道德行为调解的准则。

五、问答题

1、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如何?

答: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性质,内容,状态和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即回答“某物是

什么”的问题,程序性知识是一套控制个人行为的操作程序,包括外显的身体活动和内在的

思维活动,解决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是从不会做到会做,再到熟能生巧的

过程。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都是个体适应环境的必须,二者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一方面,

陈述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形成的必要条件,陈述性知识的积累越多,越有利于程序性知识的

形成,另一方面,程序性知识又会促进个体对新陈述性知识的掌握。

2、教师要促进陈述性知识的迁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1)有意识地注意归纳所学陈述性知识之间的共同点。2)注意帮助学生加深所学陈述性

知识的理解,使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富有意义。3)注意对所学陈述性知识的概括提高。4)注

意培养学生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心向,形成指向陈述性知识学习活动的准备状态。5)注意寻

找学生原有的陈述性知识经验,形成清晰和稳定的认知结构,促使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编码具

有特异性,组织合理性。

3、简述策略学习的条件。

答:策略学习条件可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内部条件: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背景,学习动

机的强度。外部条件:训练方法,变式与连续性练习,具有完整的可以的训练技术。

4、简述当代大学生品德现状的特点。

答:1)认同社会主流道德规范,并呈多元性表现。2)存在道德认识上的困惑。3)道德言

行时有脱节。

5、简述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的基本规律

答:道德评价介运用己掌握的道德标准对别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分析判断的过程。规律:

从“模仿”到独立,从效果到动机,从评人到评已,从片面到全面,从依据道德情境进行评

价到依据道德原则来进行评价。

6、分析角色扮演的心理过程及其优缺点。

答:心理过程:进入情境,担当角色,理解角色,体验角色,表演角色,自己与角色同一,

产生顿悟等

7、根据品德形成过程的规律,论述怎么样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

答:个体品德形成过程就是一个接受社会规范,执行规范行为,并从社会反馈中强化对规范

的认识,获得规范行为的情感体验,从而确立规范行为的自觉机制的过程。

道德两难故事法,价值澄清术,学习榜样,角色扮演。

第九讲学习动机

一、填空题

1、学习动机对学习有加强作用,这种作用不是直接的,它是以注意的加强为中介的。

2、学习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驱力,它们分别是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

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3、大学生自主学习是为了做一个学识渊博的人,这是认知内驱力的表现。

4、有些学生努力学习是为了取得名次或等次,这是自我提高的内驱力的表现。

5、大学生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而努力学习,这是附属内驱力的表现。

二、单项选择题

1、根据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为(B、中等)时,学习效果最好。

2、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划分,学习动机可以分为(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3、一般而言,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是(B、表扬和奖励)。

三、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指个体发动,维持其学习活动并使其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2、认知内驱力:一种学生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3、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老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种需要。

4、归因:人们时自己的行为或他人的行为或结果加以解释和推测的过程。

5、习得性无助:指有机体连接不断地受到挫折后所产生的一种无能为力的,听天由命的心

态。

6、习得无助感:有的学生在学习上连接不断地受到挫折,同时又总是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差

时,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降低学习积极性,这种心理状态就叫做习

得无助感。

四、判断分析题

五、问答题

1、简述动机,需要,行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需要、动机、行为三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人的行为是从需要开始的。当人产生某种

需要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紧张的心理,在遇到满足需要的特定的目标时,这种心理就会转变

成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动力。所以,一个人行动的心理过程,首先是人的需要对自己的机体

产生刺激,然后需要才能转化为动机,最后动机作为一种力量推动人采取行动去实现自己的

目标。

2、简述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之间的关系。

答:内部动机指人们对学习任务或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由学习活动以外

的情境提供奖励所维持的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在推动个体活

动中都发挥作用,但是,外部动机只有不损害内部动机的情况下,才是积极的。如果外部动

机损害了内部动机,此后个休对外部奖励的水平不满的话,其行为活动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

结果毁掉的是个体活动的内部动机。(德西效应的启示)

3、概述你对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的理解。

答:在一定程度内学习效果随着学习动机的增强而提高,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有利于各种学

习。最佳动机水平随课题(任务)的不同性质而不同,对于比较简单的任务,效率随动机的

提高而上升,中等偏高最佳,对于比较困难的任务,效率随动机增强而下降,中等偏低最佳。

随着任务难度不断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随之下降的趋势。

4、作为老师,你如何看待学习动机在学生学习和成长中的作用.

答:1)学习动机既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学习的充分条件。但它是对学习起促进作

用的重要条件。2)对于长期进行有意义学习来说,学习动机是绝对有必要的。3)学习动

机不直接影响和改变学习中的认知过程,因而它对学习的影响是间接的。4)学习机对学习

的促进作用还能通过降低在学习过程中通常所含有的一般的知觉和反应阈限,来动员个体立

即对这种做好准备。5)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有利于各种学习。

动机过弱不足以趋使去活动,过高的学习动机会使学生处于一种紧张的情绪状态之下,注意

力和知觉范围变得狭窄,由此限制了学生正的智力活动,降低的思维效率。

5、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

好奇心。2)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3)帮助

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感。4)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作出积极的,现实的

归因。

2、外部学习动机的民激发:1)提供学习结果清楚,具体,及时的反馈。2)合理运用

外部奖赏。3)给予必要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4)营造适度紧张的竞赛或竞赛气氛,

调动学生的好胜心。

第十讲师生交往及其影响因素

一、填空题

1、师生关系和师生交往分别是师生互动中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

2、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情感三忌:冷漠无情、傲慢V粗暴、偏爱。

3、心理学家基于对交往中信息传达的研究,总结出一个公式:人类信息表达的效果=巡班

言+38%声音+55%体态语。

4、教师领导的类型有: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

5、在交流时,信息发出者对信息表述的清晰程度、全面程度、信息传递的时间和形式是否

合适都会影响交往的质量。

二、单项选择题

1、教学的本质是(A、交往)

2、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C、教师)

3、时常表扬学生并且关心学生,口头禅是“我喜欢这样做”或者“你们能给我这样做吗?”,

这样的老师属于(B、仁慈专断型)

三、名词解释

1,师生交往: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认识,情感,行为上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并且交互作

用的过程。

2、师生关系:指师生之间通过交往,会形成彼此之间的好恶感,以及排斥或吸引等心理联

系。

3、面谈:指师生双方都在交往现场,可以相互观察对方的当面交流形式。

4、师生认知:通过彼此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必然进行相互的感知,观察,理解和评价等认

知活动。

四、判断分析

1、没有师生的交往和互动就没有真正的教学发生。

答:对。交往是教学的本质,就高校教育而言,师生交往活动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统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和互动就没有真正的教

学发生。

2、情感对于教学过程有制约和强化作用。

答:对。师生间的交往不仅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对于教学效果具

有一定的制约和强化作用,课堂气氛主要是老师行为的产物,教学活动是形成真实,接受,

理解的心理气氛,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通道是以心理活动作为中介的,双方心理活

动的具体状态决定着通道的容量,因此,为了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必须在课堂上创造一

种有利于信息交流的最佳''心理场"。教师满腔热情地启发,诱导和帮助学生,可以增加学

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信心,而学生良好评撑习态度能给教师以精神慰藉,使教学更富激

情。

五、问答题

1、简述师生交往的特点。

答:人文追求的过程,精神相遇的过程,动态生成的过程。

2、阐述消极的教师交往各个类型的表现和结果。

答:1)紧张型一师生情绪对立,关系紧张,教学气氛沉闷压抑,学生厌学,逃课。

2)冷漠型一教学效果平常,气氛平淡,师生关系冷漠。

3)庸俗型一师生关系变成庸俗的物质,利害关系。

3、高校师生交往严重缺失的表现有哪些?

答:师生个体与个体的交往减少,个体与群体的交往增加,师生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减少,面

对符号的间接交往增加,师生非正式的体制外交往减少,正式的体制内交往增加。

4、说明积极的师生交往的主要功能。

答: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师生双方

的学校生活品质。

5、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应该克服哪些不良的心理品质?

答:自我中心。世故心理。多疑心理。自卑心理。

6、分析影响师生交往的因素,并论述教师应如何利用这些因素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答:认知因素,情感因素,言语和行为因素。

第十一讲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一、填空题

i、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者事物的行为和作用引

起其他人物或者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

2、引发正向交往行为的心理效应有:白已人效应、反馈效应和犯错误效应。

3、引发主体认知偏差的心理效应有: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晕轮效应与恶魔效应;刻板效

应和投射效应。

4、引发负向行为的心理效应有:超限效应、霍一森选择效应、搭便车效应和习得性无助效

二、单项选择题

1、学生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会对学习过程中发生强化作用,促使自己更加努力学习、

讲究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的心理现象是(A、反馈效应)。

2、(A、首因效应)在陌生人首次见面中易于发生,而(C、近因效应)易于在熟人中发生。

3、一听说是东北人,我们就会认为他豪爽,讲义气;一提到知识分子,眼前就出现文质彬

彬、戴着眼镜的学者形象;一说到医生,似乎就看到了口罩和白大褂,这种现象成为(C、

刻板效应)。

三、名词解释

1、自己人效应:指把与自己有相似特点的人归于同一类型的人。

2、反馈效应:指学生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会对学习过程发生强化作用,促使学习者更

加努力学习,讲究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的心理现象。

3、犯错误效应:即小小的错误反而会使有才能的人际吸引力提高。

4、近因效应:指在多种刺激依次出现地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刺激的心

理现象。

5、登门槛效应:指一个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

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四、判断题

1、刻板印象不影响正常的师生交往。

答:错。刻板效应指某一群人或某一类人的固定的概括的看法。刻板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暂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群体中的每•成员进行深入的了解,

而只是与其中的•部分成员有接触,因而只能“由部分推知整体”。这种心理能量的倾向往

往会造成一先入为主的认知偏差,特别是在消极地看待某个群体的时候,所以我们特别注意

反思和修正带有偏见的刻板印像,否则会出现失范的交往和交往言行,从而妨碍正常的师生

交往。

2、霍布森选择效应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答:对。霍布森选择是一个小选择、是一个假选择,大同小异的选择就是假选择。对于个人

来说,如果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就不可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道理很简单,任何

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选择中产生的,只有拟定出一定数量利质量的方案对比选择、

判断才有可能做到合理。如只有在许多可供对比选择的反感中进行研究,并能够在对其了解

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才算得上判断。因此,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就等于无法判断,就等

于扼杀创造。

因此,没有选择的余地就等于扼杀前途。一个人选择了什么样的环境,就选择了什么样的

生活,想要改变就必须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五、问答题

1、如何让学生认可教师为“自己人”。

答:1)强调师生双方一致的地方。2)努力使师生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共同商量制订规则。

3)教师注意教育技巧。4)尊重学生的个人空间。

2、反馈效应的启示有哪些?

答:1)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提醒学生及时地进自我反馈。2)在学生作业上写评语时,需

认真总结学生学习上存在的优缺点以明确其努力的方向。3)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

的态度。

3、习得性无助效应的深刻启示有哪些?

答:首先,教师不能持续地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失败,其次,当学生受到失败而沮丧时,教

师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引导他们尽可能将失败归因于方法,努力程度,当任务太

难时则归因于任务难度,切不可让学生形成“我没能力,我只有听天由命了”的观念。

4、有哪些心理效应可以提高劝说力?

答:登门槛效应,门面效应。

5,试论述师生交往中引发正向交往行为的心理效应,……

答:自己人效应,反馈效应,犯错误效应。

第十二讲师生交往的技巧

一、填空题

1、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外貌吸引,相似性吸引,接近性吸引,奖励性吸引,敬仰性吸引。

2、人际影响的技巧包括陈述理由、说实话、情感诉求、讨论。

3、情感诉求有拒绝性的情感诉求、请求、倡导式的情感诉求两种情形。

4、宽容学生有四大功能:提高自己的内在吸引力,消除学生的防卫心理,让对方改变态度

和情绪,持续学生主动交往的意愿。

5、师生冲突的主要原因有:师牛.双方观点的差异,师生双方或一方的行为不符合社会约定

的规范,一方的行为与另一方期待差距太大。

6、平息师生冲突的方法有:避免发生直接冲突,熄灭争吵,巧妙和解。

二、单项选择题

1、处理人际冲突最佳的方法是(D、讨论)

2、西方心理学家认为,决定一个人是否受欢迎的特别重要的品质是(A、待人热情)

3、以下哪项不属于人际影响的技巧?(B、说好话)

A、陈述理由B、说好话C、情感诉求D、讨论

4、平息师生冲突的做法有(D、巧妙和解)

A、不发生冲突B、说服C、不体罚学生D、巧妙和解

三、名词解释

1、人际吸引:个体之间情感相互亲近的一种状态,是人际关系的一种肯定形式。

2、人际影响:指说服别人,以改变他们的态度或行为的技巧。

3、情感诉求:指教师运用能够影响学生的情感的语言以说服学生的技巧。

4、同理心:就是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种方式。

四、判断分析

1、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的知识和技能,跟教师是否与学生交往没有多大的关系。

答:错,

2、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与奉献是基于对学生真实需要的了解的基础上的。

答:对

五、简答题

1、如何加强教师“同理心”敏感度的训练。

答:1)从对方的语言和非言语表达来寻找。2)从对方说话的用词中去体会。3)加强和丰

富自己的词汇,加强对各种感受的分辨和体会。4)从对方的语音和语调的变化中去体会对

方的情绪和心态5)透过对方的肢体语言来了解对方的情感6)不断强化自己的逻辑判断能

力。7)给予学生个性化的适应性支持。

2、如何更了解学生?

答:了解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与学生有效交往的前提。首先,要警惕自己对学生的

认知是否出现了恶魔效应,刻板效应,投射效应的偏差。其次,不听信传闻,流言,谣言,

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最后,善于利用空白效应,抛砖引玉,让学生接话。

3、在师生交往中,如何才能够表现了满腔热情?

答:一,老师自己必须朝气蓬勃。二,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三,流露出积极的情绪,主动

交往。

4、导致师生之间产生冲突的原因有哪些?

答:源于师生双方观点的差异。二,师生双方或者••方的行为不符合社会约定的规范,或者

一方的行为与对方的期待差距太大等。

5、回忆你喜欢的一位老师,分析这位老师受欢迎的原因有哪些?

答:一,知人者智,自知者朋。二热情友善,主动交往。三,真诚信任,宽容礼让。四,知

其所欲,善施于人。

6、作为老师,了解,认识自己至关重要,试从心理学角度论述教师如何更好地了解自己。

答:1)可以通过横向比较来确定自己的位置。2)可以通过收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

己。3)可能通过纵向比较来认识自己。4)可以通过静态的“纸笔分析”认识自己。

窠例一:

前不久,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6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

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

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110民警来到

现场,将其带走。

专家分析: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

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

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

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

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近几年来,大学生打架斗

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仅次于大学

生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

心病终需心药医,心理专家呼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要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方

面,更多地给予大学生一些心理关照和疏导,才能减缓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大学生心理发

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

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

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

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

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案例二:

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

离的好朋友。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

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

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A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

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

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

这样的对待?

专家分析:

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

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嫉妒。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

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克服的方法有:1.认清嫉妒的危害,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

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

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2.克服自私心理。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

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

人,悦纳自己。3.正确认知。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一个人只

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

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4.完善个性因素。大凡嫉妒心理级强的人,都是心胸狭窄、多疑

多虑、自卑、内向、心理失衡、个性心理素质不良的人。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因素,提高自

己的心理素质,一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5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一公平、合理伟基础的竞争

是向上的动力,对手之间可以互相取之所长,共同进步;还必须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嫉妒

是人类心灵的一大误区,祝愿所有。

窠例三:

女大学生李某,长得挺漂亮。她有许多网友,大家都聊得很好。渐渐地,她发现和其中一个

男生特别投机。一次不太在意的见面,却让女孩更加心仪,因为她发现男孩比想象中好很多,

从此网恋就变成了现实中的恋爱。长时间的相处,让女孩发现男孩有许多像这样从网上骗来

的女朋友。男孩一直在欺骗她,这就如晴天霹雳,李某心里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没有心思

做任何事,甚至要割腕自杀。

专家分析:

女大学生的这种网络心理障碍属于情景性忧郁,她把自己真实的感情给了一个并不真实的

人,真正相处了以后,发现他根本没有网上那么优秀,感觉也不像在网上那么好,只是虚有

外表而已。更没想到男孩是一个专在网上欺骗女孩感情的人。因此造成心理障碍甚至想要自

杀。而从男孩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网络心理障碍。他经常欺骗网上的女孩,表现了他在

平时生活中都存在着自卑心理,这样的人特别希望得到关注。他们虚有一个好的外表,就好

像“绣花枕头烂稻草”。他在网上把自己说的天花乱坠,其实是一无所有。网络是虚拟的,

它可以让人们随意幻想,有些男孩把自己想成白马王子,女孩想成白雪公主,过度的幻想就

产生了病态心理。

案例四:

某大学大三学生王某,做在教室里看书时,总担心会有人坐在身后并干扰自己,有强烈的不

安全感,以致于只能做在角落或者靠墙而坐,否则无法安心看书;对同寝室一位同学放收音

机的行为非常反感,有时简直难以忍受,尤其是中午睡午觉时总担心会有收音机的声音干扰

自己,从而睡不着觉,经常休息不好。但又不好意思跟其发生当面冲突,因为觉得为这样的

小事发脾气,可能是自己的不对。很长时间不能摆脱这种心理困境,很苦恼,严重影响了自

己的II常生活和学习。即将毕业,心中一片茫然,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有时后也懒得去

想这个问题,怕增添烦恼。学习一般,在班上成绩中游,当看到其他同学都在准备考研究生,

自己也想考,但是又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自卑.,缺乏自信,生活态度比较消极,认为所有的

一切都糟透了。家在农村,经济状况一般,认为自己有责任挑起家庭的重担,但又觉得力不

从心。

专家分析:

在该案例中,该生实际上其心理困境主要是由各种压力源造成的。首先,该生即将面临大学

毕业,择业困难构成其压力源的核心。择业压力所导致的心理紧张和心理困境,其实质是由

来访者自身能力与理想目标之间的落差造成的,落差越大,心理压力也就越大。学习成绩一

般,对咱己缺乏信心,但家在农村,又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必须找到•份好工作,因此心理

压力是相当大的,而且是与日俱增。其次,择业压力使来访者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行为

发生学认为,当人受到刺激时就会做出某种特定的反应。来访者面对压力,采取的是消极应

对策略——回避。虽然不去想它,但是问题和压力却仍然存在,尽管只是一种茫然状态;再

次,择业压力使来访者的心理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这一点在他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直

接体现出来。哪怕有一点动静,在教室看书或者在宿舍睡午觉就会受到干扰;严重时,即使

没有任何干扰,来访者也会怀疑、担心和害怕受到干扰;第四,择业压力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