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盛典观后感_第1页
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盛典观后感_第2页
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盛典观后感_第3页
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盛典观后感_第4页
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盛典观后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感动中国人物盛典观后感10篇

无私奉献是人类最纯净、最崇高的道德品质。她像冰山雪莲,雪白无瑕;她像满山杜鹃,情暖人间。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礼貌史中,最刺眼的是无私奉献的绚烂光芒,最感人的是无私奉献的出色人物。屈原、司马迁、杜甫、孙中山等,他们之所以刺眼、感人是由于他们把自己的聪慧才智无私地奉献给了社会、国家和人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行作了一个形象的诠释。

那么,怎样才能到达无私奉献的境地呢?

无私奉献,要确立自己的远大幻想。幻想就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也就是那种对人类和社会有较大意义的奋斗目标。人的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比只贪图享受的物质需要更具有驱动力。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进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人的思想境地高一分,无私奉献的精神就会登上一个新阶梯。”

无私奉献,要坚持埋头苦干的务实态度。假如说“无私奉献”是我们思想修养追求的此岸,那么“埋头苦干”则是抵达这一此岸的桥梁。由于无私奉献不是凭口头怎样说,而是要看行动怎样做。就是说,无私奉献不仅仅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更重要的还要表现为实实在在的详细行动。

作为教师,就应为培育国家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悄悄耕耘;作为工人,就应为国家和人民多生产合格的产品;作为农夫,就应为国家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作为军人,就应为国家和人民坚守边疆、保家卫国;作为科学家,就应为国家和人民创造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作为学生,就应当努力学习成为现代化建立需要的合格人才。

让我们吸吮中华民族的精神养分,把自己培育成为一个真正无私奉献的人。

2023感动中国人物盛典观后感篇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想必大家对这句诗都略有耳闻。这句诗告知我们:假如奉献就是为了有一天索取,我们将变得多么渺小。生活中到处有奉献,那个人就在我们的身边。

在一个严寒的冬天,我好不简单从床上爬起来,渐渐吞吞地穿上衣服洗漱好,最终我走出了家门。我刚走出家门几十米,就观察一个清洁工在疏通昨日堵塞的“臭水沟”。

她站在水沟上头,拿着铁锹在把垃圾挖出来。她挖出一点垃圾,那恶臭的气味一阵一阵扑面而来,但她一点也没有退缩,一向坚持着,她挖出了一点又一点垃圾。突然她拿铁锹挖不到垃圾了,她站到“臭水沟”里去,冰冻且有恶臭的水冲击着她的脚,她蹲下来,用手去挖,她挖出了很多垃圾,越挖她的手就越黑,她不但没有退缩并且更加努力地干活。大多数人确定是嫌脏的,甚至连靠近都不敢,可是这个清洁工正好相反。

突然我听见一段对话,一个男清洁工说:“别干了,让别人去干吧。”这个清洁工说:“不,既然做了,那我就必需要做完。”男清洁工又说:“快走吧,那下水道又脏又冰,不值啊。”“不,你先走,我在干一会儿”女清洁工说。说话间,她把下水道疏通了,被堵住的污水向她的脚冲去,她的脚变得黑不溜秋,但她一点也不在意,悄无声息的走了。

奉献不是为了索取,奉献应是自觉自愿,从今刻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奉献这棵大树永久葱笼茂密。

2023感动中国人物盛典观后感篇3

20____本就意味着是特别的一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____年的那个残酷的春天,全国上下心手相连,守望相助,患难与共,众志成城。那些在生死线上奔驰的白衣天使,那些火速集结的人民子弟兵和支援者,那些不分昼夜制造奇迹的工程建立者,那些不辞辛苦的社区工,那些平凡岗位的一般人,那些从“90后”到古稀老人的志愿者,忍受着隔绝与思念的每一个平凡人,是他们每一个人在守护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将来。

平凡彰显宏大,宏大源自平凡。每一个平凡的名字都隐藏着深刻的爱国情怀。患有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在新冠攻击武汉时,隐瞒病情,也无法照看已感染新冠的妻子,他日夜坚守在抗疫一线,坚决决策,处理得当,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消防队员陈陆,面对洪水毅然决然的参加到救灾中,最先动身,最快抵达,连续奋战,胜利营救灾民。党员代表张桂梅,建立了免费高中供贫困家庭学习,教育祖国将来的盼望。一般农夫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年过六旬,在江西省肿瘤医院四周经营一间露天厨房——“抗癌厨房”。万熊夫妇的初心非常简洁:“有的病治不好了,但是能让病人吃的好一些,家属的圆满也能少一些”。他们还常常开导、帮忙病人,让大伙感受到家的暖和。保家卫国的王海,用自己的一生做国家的顽强后盾。湖北武汉顺丰快递员汪勇,疫情期间,特地建了一个医护效劳群,只要医护人员在群里喊一声,汪勇和他的志愿队就会消失。教授叶嘉莹培育了大批的人才,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重要奉献,做到了真正的桃李满天下。带着乡亲走出大山的毛相林,用自己的一生带着人民脱贫攻坚,过上更美妙的生活。更有艰难奋斗的队伍——国测一大队,他们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血汗乃至生命绘出祖国的壮丽蓝图。他们为国家苦行,为科学先行,穿山跨海,经天纬地,他们的身影,是插在大地上的猎猎风旗。

一个个平凡的人,经过一点一滴的奉献,经过日积月累时间的考量,也会变得很宏大。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简单,做一辈子的好事就不那么简单了。宏大的精神总有催人泪下的力气。正是靠着百折不挠、勇敢坚韧、团结奋斗的拼搏精神,那些平凡的人也能制造出不平凡的成就,留下了不平凡的故事。我要向他们看齐,用实际行动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微薄力气,不敢轻易说献诞生命,但也会尽我所能,从现在做起,感动就在我们身边,它在不断的传递着、发扬着,我信任会有更多的爱和幻想会被点亮。

20____年度特殊致敬抗疫英雄,我们要致敬的:包括14亿人当中的你我他,我们应当为自己点赞,由于每个人都了不起,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固然防疫仍未完毕,我们依旧需要努力,爱护好自己,就会更快地等到,人类抗疫成功的那一天!

2023感动中国人物盛典观后感篇4

有一种感动,让我们心潮澎湃;有一种感动,让我们为之鼓舞喝彩,这种感动称为——人间真情,再度观看《感动中国》。使我再次真情感动,了解那些平凡世界的宏大人物。他们,是那春天温暖的阳光,折射出闪烁的七彩光线,那样的炙热与刺眼。他们,向我们传递了一种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浪的执着,礁的坚韧,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岛在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三十二年驻守开山岛。王继才,王仕夫妇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缺衣少食,植物都难以存活的海岛上悄悄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海防事业,现如今的海岛已经树木成林,鲜花盛开。

六年如一日的坚守在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担起乡村将来的80后教授张玉滚,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这些人物他们给我们留下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思,去学习。

或许现在的我们无法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宏大事迹,但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你会发觉你的身边时时刻刻都存在着感人至深的事情。《感动中国》带给我的是一种深深的仰慕,是一次精神上的沐浴,就像是一场一次年度充电,我的心灵在充实。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气。

2023感动中国人物盛典观后感篇5

这一年里,谁曾让整个中国动容?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今晚播出,十位“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揭晓。他或她,曾倾一己之力,践一生之诺,触动我们每个人心底的松软,激起一个国家拔节生长的力气。与名贵的灵魂对话,书写自己的非凡人生。

孙家栋,87岁,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其次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他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亲密相连,他领导下所放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2022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

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一切从国家的需要动身,孙家栋亲历、见证、参与、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

面对孙家栋,《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说“东方红”响彻环宇,“嫦娥号”长袖善舞,仰视星空,我们不能遗忘这位为祖国悄悄耕耘的航天人。

2023感动中国人物盛典观后感篇6

彭士禄是革命先烈彭湃之子。1925年生于广东海丰,1949年就读于大连大学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一年级,1950年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就读于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二年级,1951年在大连工学院化工系化工机械专业读三年级时赴苏联留学。1958年回国后始终从事核动力的讨论设计工作。1994年中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彭士禄院士是我国闻名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参谋、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核动力学会名誉理事长。

彭士禄院士是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中国核动力的讨论设计做出了开创性工作。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到大亚湾核电站,再到秦山二期核电站,彭士禄院士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被誉为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2022年3月22日,彭士禄院士因病逝世,他曾说:“活着能喜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2023感动中国人物盛典观后感篇7

白岩松说,《感动中国》评比委员会赐予王锋的颁奖词是: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迟疑,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命。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名贵的灵魂浴火涅磐,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此时,两个小学生走上前台,通过潘品向王锋颁奖,鲜花。

观众席上再次响起长时间掌声。

现场观看的方城县委书记褚清黎再次被王锋的精神感动的热泪盈眶,褚清黎告知记者:第一次冲入火海救出了妻子和孩子,这是亲情使然,其次次冲入火海救出自己的学生和教师这是责任使然,第三次冒着生命冲入火海救出邻居,这是人性。

2023感动中国人物盛典观后感篇8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付出也有收获,在世界上有很多人都会付出许多,都让我们特别感动,星期五,班队课上,教师给我们看了《感动中国颁奖典礼》,里面很多人物所做的事,都让我们很感动。

第一个人是一位老人,他身患重病,但他却为国家着想,生病他还坚持起来工作,病情恶化,要动手术时,他拒绝了动手术,还想着他自己没有完成的工作。到后来,他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最终同意去床上休息一下,到了晚上,他在老伴的召唤中去世了。

还有一位是中学教师,他的父亲过早去世,他的母亲抚养他们兄弟姐妹三个成才,或许是由于压力太大,他的母亲过早地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为了照看好母亲,他每天用母亲以前背他们兄弟姐妹成长的绑带,把他自己和母亲紧紧地系在一起,带着母亲一起去上班,帮忙母亲洗脚,剪指甲、喂饭、穿衣、大小便等等。

感动中国的人,或许有千千万万,他们的行为感动着我,我们要向他们多学习,去帮忙别人。

2023感动中国人物盛典观后感篇9

我从《感动中国》这本书里知道了中国有很多令人感到的事迹,也了解了很多英雄人物,像张海迪、陈晓兰、孟祥斌等。他们都是我学习的典范。张海迪1岁患小儿麻痹症,童年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今与轮椅为伴。在多舛的命运里,她不仅没有怨天尤人,还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先后义务深入内外100多个学校、企业、社区和监狱开办家庭教育和心理安康教育系列讲座,听众达10万余人次;帮忙近百名厌学孩子重返校园、数十名中学生戒除网瘾,为近万名学生树立自信。她还成了许多服刑人员的“偶像”,被人们誉为“感恩天使”、“湖南的张海迪”、“中国的海伦·凯勒”。

在《感动中国》这本书里,我从张海迪那里懂得了人要有一个顽强的意志力;从陈晓兰那里懂得了无论我们工作的是什么工作都要效劳周全,尤其作为医生更要留意效劳时肯定要安康的药物;从孟祥斌那里懂得了我们要有一种舍己救人的精神……他们都是祖国的“金子”,祖国无论把我放到哪里,我都要闪闪发光,为祖国做一位有用的人。像张海迪学习做一位“感恩天使”。

2023感动中国人物盛典观后感篇10

今日,我在网上阅读《感动中国人物》的故事,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主动捐献器官的学生》。

“正是把戏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了自己,犹如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芳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行。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终的闪光,把人间照亮。”她就是一个12岁的女学生,何玥。何玥是广东桂林人,因肿瘤集中脑部组织,2022年11月脑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月时,打算将自己的器官捐给需要的人。

12岁的小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