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八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单元主线]一、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经济活动,也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物质基础。1.食物生产。人类在产生之初,以采集和渔猎为生。大约1万年前,农业出现,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出现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人类进入文明社会。近现代的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2.食物物种的交流。古代世界,各个区域的食物物种有所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物种及生产模式,孕育出各自不同的古代文明。新航路开辟后,不同地区的食物物种交流,丰富了食物的种类,改善了人类生活,也改变了生态环境。3.食物储备与粮食安全。粮仓储备技术由古代的防鼠、防盗、防潮、防火及保鲜功能,发展到近现代机械通风储粮等,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冷冻食品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国际组织关注的重点。二、生产工具的进步和劳作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1.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非金属时代、金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劳作方式也从集体耕作逐步发展为家庭式或庄园式劳作。手工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出现家庭手工业和作坊手工业两种方式。2.工业革命推动了技术的进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工具走向机械化和电气化,工厂制度形成。近代以来的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科技革命兴起并逐步深入,生产工具呈现出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特点。现代科技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跃进,极大地改变了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第50课时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备考分析·顶层设计看高考课标要求学习目标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1.依据时空观念,借助图文史料,掌握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状况、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和其他地区食物物种交流的表现、食物生产储备现代化及粮食安全等史实。2.立足唯物史观,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分析农业革命的意义,正确理解食物物种交流与传播的作用及影响,辩证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粮食和食品安全的影响。3.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美洲、亚洲、非洲、欧洲的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培养国际视野,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和世界观。必备知识·自主梳理落实基础一、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采集和渔猎经济(1)特点:依靠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为生。(2)表现①食物来源:植物果实和茎叶、鱼虾或动物。②生产工具:用
等材料制作。③生活方式:迁徙生活,用火取暖、烧烤食物。④妇女地位:生育和抚养后代,采集植物果实、昆虫等。2.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1)时间:大约1万年前。木、骨和石(2)概况小麦、大麦农耕西亚:
.东亚:
(黄河中上游)、
(长江中下游)中美洲:
、甘薯等畜牧西亚:绵羊和山羊中国:猪、狗南美:骆马粟水稻玉米(3)意义①经济和社会生活: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
。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增加了食物供应,改善了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②生活和生产方式:人类从迁徙过渡到
,逐渐形成聚落;一部分人专门从事
、采矿、冶炼等手工业劳动;原始音乐、文学和
因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③科学技术:
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1.灌溉农业:四大文明古国统治者重视修建水利工程。食物生产者定居制陶宗教天文历法2.主要成就(1)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食物生产大麦和小麦、山羊、绵羊、牛等社会生活古巴比伦王国王室和神庙以及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拥有土地,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古埃及土地主要由王室和
占有,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神庙(2)古代中国粟麦食物生产北方
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社会生活商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战国以后铁器得到推广,
应用;农民以
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秦汉到隋唐时期秦以后,统治者推行
政策;国家重视兴修
;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铁犁牛耕家庭重农抑商水利工程(3)古代希腊和罗马食物生产社会生活古代希腊大麦和小麦、谷物与蔬菜轮作、葡萄酒和橄榄油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使用奴隶劳动古代罗马以谷物生产为主,种植橄榄和葡萄①土地国有,以
为单位进行生产②贵族或富人获得越来越多的土地,小农逐渐破产(4)古代美洲食物生产玉米、
、马铃薯;骆马社会生活阿兹特克人的土地除了贵族私有的部分外,还有村社的公有土地,每个家庭的主人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并终身使用;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家庭甘薯[点拨]古代世界农业格局的特征及其原因(1)特征①多元并存,独立发展。②各具特色,丰富多彩。③文明多样,交流互鉴。(2)原因①自然资源、地理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不同。②历史因素、文化传统等社会环境方面的差异。③不同民族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各具特色。(三)生产关系的变化1.家庭变化:农业产生以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女子逐渐退居从属地位。2.社会变化:生产力发展,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私有财产,氏族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
产生,国家应运而生。[点拨]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演变阶级二、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条件:新航路的开辟。物种欧洲中国玉米①16世纪中叶,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②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各国①
时传入中国②清朝前期,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大规模推广;到鸦片战争前夕,遍布全国马铃薯16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甘薯引入后,传播比较缓慢番茄①18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作食用栽培②18世纪末,经过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传回美洲①
年间,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②清朝光绪年间,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辣椒①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②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时,传入中国2.概况明朝明朝万历明朝(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1.欧亚作物传入(1)概况: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2)影响①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②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
中期,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2.禽畜的传入(1)概况:欧洲移民把鸡、牛、驴、马、猪、羊等禽畜传入美洲。(2)影响:禽畜在美洲繁衍生息,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18世纪[点拨]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1)欧洲具有主导性:伴随欧洲的殖民掠夺进行。(2)内容具有丰富性: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水果、家畜家禽等。(3)范围具有全球性:美洲的物种陆续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4)结果具有两重性:不仅改变了人类的食物结构,也给美洲带来了灾难。(5)时间具有长期性: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殖民扩张开始了物种大交流。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1)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小麦在北美的推广,改变了当地
,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2)玉米、马铃薯、甘薯除了供人类食用以外,也用作饲料,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3.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4.新物种的引进对当地
产生了一定影响。食物结构生态环境三、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的现代化(1)过程工业革命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
,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20世纪下半叶以来高科技在农业发展中作用突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呈现集约化、规模化特点农业机械化(2)表现农业机械现代化原因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特点美国农业机械以
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则是大、中、小型相结合影响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
转变杂交育种技术进步成就美国1930年,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墨西哥1941年,培育出小麦新品种菲律宾20世纪60年代,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中国2014年,
百亩试验田年均亩产创世界纪录意义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养殖技术的发展牧业各个生产环节实现了
和自动控制渔业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水产养殖向
、机械化、
经营发展。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大型自动化“中国超级杂交水稻”机械化工厂化集约化[概念]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是萌发于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形成的发达农业。(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1.粮食储备技术的发展古代农业社会利用
和陶器来存储余粮;储备技术逐渐改进20世纪50年代
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
储粮技术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
水平不断提高地窖美国低温自动化和智能化2.食品的保存和冷藏时期表现古代利用
或风干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还利用自然冰延长食品保藏期近代①食品加工:自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②食品储存: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
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起来现代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该产业的发展腌制冷冻食品(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1.粮食安全原因①随着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②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措施①世界: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统筹资源②中国:1996年,发布了
白皮书;此后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中国的粮食问题》2.食品安全原因①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②禽畜饲养中抗生素的过度使用③食品加工中,
的过度使用措施①世界:各国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制定
进行治理②中国: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并不断修订;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食品添加剂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点拨]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①粮食安全主要指粮食的产量等方面,要求解决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增加粮食生产与解决饥饿的问题,即解决“吃得饱”问题。②食品安全主要指食物营养、卫生方面,它要求食物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健康卫生,即解决“吃得好”问题。(2)联系:粮食安全是实现食品安全的基础与保证;食品安全是实现粮食安全基础之上的新观念与高要求。二者终极目的具有一致性。主题探究·多情境创设寻突破视角1古代的食物生产与交流材料一中国古代主要粮食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原产地与传入时间主题食物生产方式变迁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问题](1)分类提取上表反映的外来作物与本土作物嬗替的基本信息,并分别说明其最终形成的农作物地理格局。粮食作物原产地传入时间纤维作物原产地传入时间油料作物原产地传入时间水稻、粟、黍、大豆中国—亚麻地中海汉代大麻(油用)中国—冬小麦西亚4000年前苎麻、大麻(纤维)、桑中国—芝麻西亚西汉春小麦未定西汉棉木棉未定—油菜春种油菜中亚东汉荞麦东亚—树棉南亚3000年前大麦地中海3000年前亚洲草棉原产南亚,中国培育为草本宋元间秋种油菜地中海元代玉米、甘薯、马铃薯南美明代非洲草棉非洲公元初花生南美明代陆地棉美洲19世纪[结论](1)粮食作物:源于中国本土的粮食作物有水稻、粟、黍、大豆等,随着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等的传入及推广,粟、黍等旱地作物的种植空间受到压缩。逐渐形成了北麦南稻的种植格局。纤维(纺织)作物:源于中国本土的纤维作物有桑、麻等,随着外来不同棉花品种的传入及其更替、推广,棉花(陆地棉)成为主要的纤维作物。由于陆地棉的引进及改良推广,形成了全国种植棉花的格局。油料作物:源于中国本土的油料作物主要是大麻,西汉以后,芝麻、油菜、花生等相继传入,并成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形成了北方大豆、花生,南方油菜的种植格局。[深化拓展]农业革命对世界文明的意义农业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农业是文明的基础。1.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这些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2.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3.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4.由于农业的逐步发展,人们可以生产出除满足生产者本身所需之外的剩余粮食,这时城市出现,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分工,特别是脑力劳动得以从体力劳动中分化出来。视角2近代的食物生产与交流材料二
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据陈炎、李梅《中西饮食文化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等时间地区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备注14世纪欧洲食物主要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19世纪欧美地区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地区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二战后世界范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问题](2)材料二反映了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2)示例一:人类食物由原产地区域消费为主转向全球交流。16世纪以前,人类处于相对分散、彼此隔离的状态,各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相对较少,人类食物以原产地消费为主。16世纪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各大洲的食物在全球范围内交流。可见,人类食品产地的变化,反映了16世纪以来的全球化进程。示例二:食品生产工业化趋势明显。工业革命以前,人类社会处于以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业文明阶段,农牧业提供的初级农产品主要是生活资料,人类饮食依赖于传统农牧业和手工生产。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逐渐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传统农牧业也经历了近代化转型,经过工业加工的食品日益普及并受到人们的喜爱。可见,工业革命推动了食品工业生产的发展。(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如:人类食品由偏重产量和美味到注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由一国重视到多国联动协调;人类饮食逐渐向追求卫生、营养和便捷发展;粮食危机逐渐引起全球重视。)材料三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问题](3)据材料三,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结论](3)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深化拓展]近代以来物种交流的影响1.积极(1)世界各地食物物种开始大交流、大传播,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丰富食物种类,改变种植结构与饮食结构。(3)推动世界经济与贸易发展。(4)增加粮食产品,推动人口增加。2.消极(1)伴随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各种疾病开始传播,造成大量原住居民的死亡。(2)土地资源被过度开发,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况,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视角3现代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材料四
2.遭受饥饿和贫困折磨的人数现已逾10亿,这一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4.从现在起到2050年,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农业产量估计需增长70%。……粮食不应当用作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我们重申国际合作和团结的重要性并要避免采取与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不一致并可能危及粮食安全的单方面措施。我们呼吁开放市场,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内容。5.气候变化给粮食安全和农业部门增加了严重风险。其预期影响特别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小农,以及已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带来危险。……——《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2009年11月16日)材料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倡科学种田,通过兴修水利,培育和推广良种等措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与此同时,我国致力于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科学研究工作,培育出一批成熟期不同的水稻良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水稻高产途径,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1964年,袁隆平率先开始水稻优势利用的研究。1973年,他成功自主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有效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至1989年,中国已向世界上20多个国家(地区)转让了这一技术。——摘编自许嘉璐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问题](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成文,逻辑清晰)[结论](4)论题:示例一:解决全球粮食危机与安全问题应维护遵从联合国的主张。示例二:中国为解决全球粮食危机与安全问题起了大国担当作用。示例三:消除饥饿和维护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协作共同应对。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论证:①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对农业的投资不足、经济危机、人口增长、国家政治经济问题、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等。②应对粮食安全的措施:消除饥饿和维护粮食安全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合作,另一方面要从粮食生产和供应入手,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同时,要加强人们的粮食安全意识,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应对粮食安全问题。③从联合国角度:为协调各国政府在粮食安全、消除饥饿问题上的立场和行动,联合国粮农组织积极行动,通过召开国家粮食安全会议、协调各国政策及制定粮食安全行动等举措,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而努力。④从中国角度: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为消除饥饿,确保粮食安全作出贡献,成为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体现了大国担当,贡献了大国方案。结论升华:①可以上升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各国共同应对粮食安全问题。②可以突出中国作用,树立民族自信和制度自信,体现时代性。③可以说明发展高新科技农业的价值,认识现代农业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深化拓展]辩证认识现代农业与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关系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是重要的方面。其具体表现是:(1)从数量的角度,要求人们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2)从质量的角度,要求食物的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卫生健康。(3)从发展的角度,要求食物的获得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总之,现代农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是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可靠保障。随堂训练·达标练习即时巩固1.(2022·天津和平二模)美国学者布雷伍德指出:“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分离B.人类在采集和狩猎过程中学会了种植农业C.人类很早就学会了收藏食物D.能够生产食物是人类定居生活的重要前提解析:D材料说明定居的原因是需要对生产的食物固定储藏,所以生产食物是定居的前提,故选D项;材料强调农业出现对社会生活的影响,A、B、C三项与此无关。2.(2022·辽宁沈阳期中)下图是位于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城遗址平面图。观察此图,你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手工业分工较细密 B.阶级分化比较明显C.小农经济得到发展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解析:B据材料“贵族宫殿”“平民居住区”可知,该时期阶级分化比较明显,故选B项;材料中存在手工业区,但是不能看到手工业分工情况,排除A项;小农经济形成于战国时期,排除C项;材料仅有良渚文化,无法得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结论,排除D项。3.(2022·山东滨州期末)1500年,亚欧大陆从鼠疫的折磨中复苏,世界人口约为4.25亿;到1600年,人口达到5.45亿;到1700年,人口达到6.1亿;到1750年,人口达到7.2亿。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B.粮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交换C.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D.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解析:B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此时正值新航路开辟时期,美洲的高产作物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人口增长提供了基础,B项正确;殖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4628-3:2024 EN Paints and varnishes - Evaluation of quantity and size of defects,and of intensity of uniform changes in appearance - Part 3: Assessment of degree of rus
- 企业晚宴祝酒词
- 资料《小王子》读后感
- DB12T 076-1997 太阳热水器卫生技术条件
- 中秋晚会领导致辞范文(8篇)
- 秋天村庄课件教学课件
- 烫伤课件幼儿教学课件
-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说课稿
- 校园足球课件教学课件
- 叶酸孕妇课件教学课件
- 精细化工概论-05洗涤剂
- 速卖通介绍课件
- 脑梗死PPT教学讲解课件
- 脑卒中患者语言康复训练课件
- 古代茶具的演变课件
- 5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与型号电机与变压器劳动第五版课件
- 华为校招硬件技术工程师机考试题
- 苏科版九上数学专题 隐圆问题课件
- 开放水域潜水员理论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
- 辽宁省地图课件介绍
- 《设计三大构成》第四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