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区一等奖)_第1页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区一等奖)_第2页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区一等奖)_第3页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区一等奖)_第4页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区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第一节儿童与儿童发展第二节儿童观第三节儿童权利第四节科学的教育观一、儿童:1989年,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将儿童定义为“18岁以下的任何人”。二、发展:发展就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三、儿童的发展: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4-1儿童与儿童发展§4-42儿童观一、儿童观的内涵

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观点和主张等的总称。二、西方儿童观的发展历程

古典时期的小大人说中世纪的原罪说卢梭时代的儿童观杜威时代的儿童观现当代的儿童观儿童宗教观法国的卢梭:

1.儿童期的存在是自然规律

2.儿童是真正意义的人,他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

“他长大为成熟的儿童,他过完了童年的生活,然而他不是牺牲了快乐的时光才达到他这种完满成熟的境地的…

…”

《爱弥儿》是一部开启儿童观新时代的著作,直到今天一直被认为具有“发现儿童”的划时代意义。

三、儿童观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1.“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伦理纲常中的儿童父亲掌握着子女的生死大权,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

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子2.成人本位的文化蔑视儿童——小孩儿懂什么

“中国看不起小孩”(周作人:《苦竹杂记·儿时的回忆》),所以传统文化要求儿童快快结束儿童期,成人用长袍马褂将儿童打扮成成人的样子,以成人的规范要求儿童,用四书五经作为催熟剂灌输给儿童。

周作人:用四书五经灌溉的儿童,长大进入社会后就只能像“暂出樊笼的小兽”那样,“绝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了。

3.把儿童看作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儿童是延续生命、追求不朽的另外一种办法“春秋齐景公爱庶子荼,曾自己衔绳作牛,让荼牵着走,公触地而齿折”。一般百姓把子女当作小祖宗看待的更是普遍。

4.把子女看作光耀门第的工具

父以子贵子女攀比5.养子防老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6.性别歧视

男尊女卑、传儿不传女

总之,传统儿童观基本上属于工具主义的,把儿童看作是工具,没有认识到儿童自身存在意义和目的(二)中国近现代的儿童观

鲁迅先生:“民族魂”鲁迅在1918年5月的《新青年》上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指出“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鲁迅的《风筝》被选入中学语文教科书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则因为其中一句著名的话:“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四、大众观念形态的儿童观“国”本位的儿童观:斯巴达“家”本位的儿童观:儿童是“私有财产”、传宗接代“神”本位的儿童观:以色列民族“人”本位的儿童观:诗歌:你的儿女并不是你的儿女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纪伯伦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三、儿童观的科学内涵【案例一】一位母亲把自己幼小的女儿打扮成“小妇人”:头发烫着,嘴上涂着,脸上抹着,甚至不顾孩子身体发育穿一身紧身衣,把孩子的腰给紧紧地绑着,让孩子招摇过市,并从路人对孩子的注目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案例二】一位老爷爷说:“我一个星期不见我那孙子,心理就憋得慌,他呀,就是好玩,我就是想和他玩儿,他比熊猫还可爱。【案例三】一男孩告诉我:“我爸强迫着我学钢琴,我不爱学,他就打我,目的就是让我在亲朋好友面前显露一手,为家庭装门面。”

谈对上述案例的看法。

以上父母们有个严重错误:没把孩子当人,把孩子当作玩具、装饰品,如小猫小狗一样的宠物!猫猫狗狗,光需要宠爱就够了,但他们是人,对人一定要说人话,告诉他们应怎么做人。

首先,儿童是人,具有和成人一样人格、尊严和一切基本权利。【案例4】一位教育工作者做调查,问孩子们缺什么?独生子女们说,他们不缺吃、不缺穿,就缺知心朋友,缺玩伴!其中一位四年级的小女孩写了一首诗,题目是《我要做星星》。我不愿做太阳,也不愿做月亮;因为太阳太寂寞,月亮太孤单。我要做星星,因为星星有无数的朋友,将黑夜点缀得更加美丽、漂亮。【案例5】一位老奶奶“状告”她的孙子,孩子在上小学高年级,一天,正值班主任家访,老奶奶眼泪汪汪地对班主任说:“老师呀,我孙子是我一手拉扯大的,小时候不知有多乖,我说什么,他听什么。可现在,人大心大,我说什么他都不听……”

第二,儿童是发展中的人。身心稚嫩需要保护;又具有充分的发展潜能,需时间和空间去成熟发展;且存在个体差异,需因材施教。

儿童不成熟,所以会犯错误,要允许孩子有缺点、有错误,不要指望一锄头挖下去,就见一个井。——有的缺点是“可爱的”。

案例6】达尔文从小喜欢玩昆虫,玩到了着迷的程度。一次,他去抓昆虫,两手抓得满满的,为了抓得更多,竟然忘形地将装不下的虫子塞进嘴里。虫子在嘴里不停地分泌着臭气,他却全然不顾,回到家里,达尔文的父亲不仅没责备他,还帮他制作标本,由于老达尔文有一颗童心,满足并保护了小达尔文的强烈爱好和兴趣,使小达尔文萌发出献身生物学研究的理想,最后成为举世闻名的伟大生物学家!您读了本案例后,您准备如何对待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呢?

当你的儿子告诉你,他想造轮船、想做麦饼;想到月球上去;想当小丑。你怎么回答?

快乐童年是一生幸福的源头。

儿童不是一个尚未长成的大人,教育目标也不是使儿童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好准备。

“长大成人”的提法本身就荒唐透顶,难道在长大之前儿童不是人?

第三,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

第四,儿童是权利的主体视频:幸福童年思考: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儿童发展,还在于儿童的幸福;儿童有权拥有快乐幸福的童年。

什么样的童年是幸福的?§4-4

科学教育观学前教育观的内涵:

学前教育观是如何看待、对待学前教育目标、学前教育任务、学前教育内容、学前教育途径、学前教育手段、学前教育方法等观点的总和。一、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树立全心全意为幼儿服务的意识,但是服务不是代替,应是引导幼儿,帮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做自己的主人。案例:《喂鸡》、不做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让孩子提问二、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1.

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幼儿,不能孤立、片面地只强调某方面的发展,忽视人的整体和谐的发展。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2.

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案例:陶行知《四块糖果》、你就和老师做不一样的动作

三、学前教育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内容、方法适宜;抓住幼儿发展“敏感期”;理解其“最近发展区”

案例:空间敏感期四、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五、家园配合,协同发展六、尊重热爱幼儿

1.尊重幼儿,要信任儿童,鼓励儿童,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使每个儿童都能抬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