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1_第1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1_第2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1_第3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1_第4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1-52页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本节内容位于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第三个课时,这局部内容在掌握倍数概念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这局部内容将为以后学习3的倍数打下根底,同时它也是学习分解质因数、通分和约分的重要根底知识。因此,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至关重要。【学情分析^p】从学生年龄特点看,学生的归纳概括才能还比拟弱。而本节课的内容比拟抽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讲授这节课时,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考虑。【教学目的】1.经历自主探究5和2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2.知道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否是2或5的倍数。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论,并尝试用语言描绘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重点】归纳、概括2和5的倍数特征。【教学难点】通过探究2和5的倍数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教学准备】课件、数位表纸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说出1到30以内2所有的倍数〔点名让学生答复〕。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二、探究新知〔一〕.2的倍数的特征。1.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0以内的数〕师:同学们,2的这些有倍数有哪些特征?〔用红颜色把个位上的数字强调出来,方便学生更清楚观察出来〕生:这些数的个位上是0、2、4、6、8。师:那同学们这些数都是什么数?生:这是数都是偶数。师:不是2的倍数的数是什么数?生:不是2的倍数的数是奇数。2.师总结:〔板书〕2的倍数特征l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l2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3.课件出示数字卡片;例一: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2的所有倍数,用黑笔圈出来师:不用计算,谁能快速说出来?并且向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方法〔点名让学生答复〕生:〔说出详细数字〕我是根据2的倍数特征的得出来的。〔二〕5的倍数的特征:1.师:同学们学完2的倍数特征,我们再来一起讨论一下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写出50以内5所有的倍数。师〔点名让学生分享自己写出的数〕生:5、10、15、20、25、30、35、40、45、50师:这些数字有哪些规律?〔把个位上的数字用红颜色表示出来,方便学生观察〕生:这些数的末尾不是0就是5。2.老师总结:〔板书〕5的倍数特征个位数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3.课件出示数字表例二,在同一张数字表上〔2的倍数已经在例一的时候圈出〕,圈出5的倍数师:提出要求,不计算,快速准确的圈出来,并且分享方法。生:根据5的倍数特征,快速准确的圈出来。4.师:同学们,在这张数字表上有哪些数比拟特殊?为什么它们同时拥有两个圈?生:因为它们既是2的倍数,同时又是5的倍数。〔三〕2和5共同的倍数特征:师:这些数有哪些特征?生:这些数的末尾是0.师总结:板书2和5共同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三、稳固练习,学习课堂检测。1.圈出2的倍数。3246938035772.圈出5的倍数9099651305212853.说出2和5共同的倍数。243567909915607510613052128四、进入游戏环节,此阶段共分两个游戏:第一个游戏:请四位同学上台,每人拿一个数位,每人说出一个不大于9的自然数,让其他同学判断是不是2的倍数,或者是不是5的倍数。〔此游戏主要是加深学生对于判断是否是2和5的倍数时,个位的重要意义。〕第二个游戏:找三名同学,一名同学出题,一个同学答题,最后一名同学来判断答题人答题是否正确,出题人考察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作业布置】课本“练一练”3、4题。【板书设计】2和5的倍数的特征1.2的倍数特征: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2)2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2.5的倍数特征:个位数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3.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教学反思】通过整节课的观察和实际,我发现大局部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但是语言组织才能较弱,不能完全和准确的表达出来。对游戏环节的设计,深受学生的喜欢,调到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以后教学中要多增加此类环节。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圆,理解圆的根本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才能。3、感受圆之美,浸透数学文化。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圆形物体、简易的画圆工具、圆规、直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播放动画:平静的水面丢进小石子,泛起圆形的波纹。师: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圆?〔生举例〕出示: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图片欣赏〕2、理解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感知圆的特征,并提醒课题。【通过感知生活中的圆,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经历,体会到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感知圆形的美。通过观察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初步感知圆的特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二、新知学习〔一〕画圆1、尝试画圆,初步感知圆的特征。学生可能出现的画圆方法:〔1〕用圆形物体描圆;〔2〕利用老师制作的画圆工具画圆;〔3〕用圆规画圆。2.学生第二次用圆规画圆,深化认识。(集体学习,同伴互助学惯用)板书:定点、定长、旋转一周。师:你们有没有见过体育老师在操场上是怎么画圆的?〔课件展示〕老师也可以仿照体育老师的方法,利用绳子和粉笔在黑板上画圆,你有什么要提醒老师的?【通过学生自主画圆与老师的示范画圆,使学生的思维形成梯度,有利于学生对圆的本质的理解,并为下面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做好铺垫。】〔二〕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1、老师用圆规画一个圆。2、提醒圆心及半径,进而介绍各自的字母表示。3、考虑: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你是怎么发现的?4、介绍墨子的发现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在他的著作《墨经》中这样写道:“圆,一中同长也。”〔媒体出示〕你是如何理解所谓“一中”和“同长”的?5、由“同长”引出直径,进而引导学生借助类比展开考虑,发现直径的特征,并提出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通过介绍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研究成果,提醒出圆各局部的名称及根本特征,同时让学生感受圆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三、稳固练习1、判断〔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间隔是半径的长度。〔〕〔2〕半径3厘米的圆比直径6厘米的圆小。〔〕〔3〕同一个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4〕两条半径一定能组成一条直径。〔〕〔5〕判断下面两幅图,那幅图在画圆时表达出定点的作用,那幅图表达出定长的作用。〔出示图片:奥运五环和射击靶〕2、出示古代的阴阳太极图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如今,假如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5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通过练习,稳固所学的知识,表达数学学习的价值。】课堂小结。拓展提升,在比拟中深化认识。〔机动〕1、体会正多边形与圆之间的内在联络【比拟圆与正多边形的关系,体会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络,进步学生的认知程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一、指导思想:以《数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二、学生情况分析^p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拟好的。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此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局部同学由于父母不在家,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应加以改良及重视。三、教材分析^p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根底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2、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展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3、第五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究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那么混合运算。4、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拟多的生活经历。5、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6、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作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本单元是在上述根底上的进一步开展,通过详细实例的展示,使学生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可以设计出一个美丽图案。7、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间隔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道路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根底。而本单元的学习那么又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开展,它对进步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8、第八单元“统计”。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过程与方法: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纸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欢欢和笑笑给同学们发来请贴,邀请大家到数学王国做客.但路上有两道关卡,只有顺利通过才能得到通行证.第一关:准确地认出他们,并说出他们的特征.(课件出示锐角、直角和钝角)第二关:给他们取个形象又适宜的名字.(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二、探究新知:同学们顺利过关,来到了数学王国.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课件出示各种三角形)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2、有这么多共同点,老师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3、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4、学生自由讨论,给三角形分类.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5、学生展示分类结果: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从学具中找出直角三角形,说说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局部名称。从你们的学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找出等边三角形并证明.三、理论应用1、画三角形。选择你最喜欢的三角形画下来,并向同学们介绍你的三角形.2、猜三角形:出示一个直角出示一个钝角出示一个锐角(能不能正确猜出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3、填一填4、找一找:在孔雀图中找出你喜欢的三角形说一说。四、总结,拓展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1、对于教材,我理解了什么?(我真正掌握教材了吗?)“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局部。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可以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这两种角度对三角形进展分类做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根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假设干个三角形,学好这局部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历,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根底。2、初读教材,我产生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了这些问题?(我的问题一定也是学习者的问题,我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许会给学生提供启示。)三角形有几种?课前搜集资料3、设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障碍?)1.一个三角形,假如有两个内角是锐角,它就是锐角三角形吗?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吗?4、我认为的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不完全是教参里设定的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难点: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5、我要给学生传递什么信息?到达什么样的程度?(在掌握教材和其他课程资的根底上才能做出决定!)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教材,让学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的自主探究过程中发挥学生互相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语言表达才能和自学才能。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由三角形的认识,引出课题“三角形分类”。接着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寻找三角形分类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才能。6、我要怎样布置预习?(有充分的预习,才有课堂的真正自主!)三角形分几种?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边三角形?7、我有哪些资、工具可以利用?(鼓励考虑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哪些功能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卡纸、三角形平面图、固体胶、剪刀等。8、我预设的教学程序有哪些?(模块式主题,不用详述。)(1)复习铺垫(2)提醒课题(3)探究新知动手操作(4)稳固运用深化理解(5)全课小结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课题: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教案内容】:教材第70~74页。【教学要求】⒈使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能对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分析^p,培养学生分析^p的才能。【重点难点】经历统计的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学样为了迎接六一节,学校鼓号队准备了精彩的表演,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学校决定为鼓号队队员购置统一的服装,分为大中小号。说明:身高为120~129的合适穿小号,130~139的合适穿中号,140~149的合适穿大号。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置多少套?2、出示队员身高记录单。提:这里是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要知道定购每种服装的人数各是多少,接下来应如何做?指名:这里需要将身高分成几类?为什么?3、组织学生整理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完成。4、提:我们刚刚用的是什么方法来分类整理数据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根据刚刚的统计情况,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第69页的统计表中。提:如今根据这张表你可以知道什么?5、回忆这题的整理过程。我们是怎样知道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小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根据每种服装的大小为类别,先将队员的身高进展分类,这样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种服装的人数了。二、组织练习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出示记录及统计表。提:要想正确填写统计表,要先如何做?(2)小组合作:分类、整理数据,方法自定,并完成统计表。(3)组织交流。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同学独立完成。〔2〕就统计结果,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3〕介绍你知道吗?三、布置作业☆教学调整☆教学反思:课题: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教材第75~78页【教学要求】使学生知道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拟形象详细,便于分析^p研究问题,学会整理出数据制成的统计图。【重点难点】学会制作统计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⒈谈话导入介绍上海世博会。2、出示书73页的统计图和照片。介绍:世界五大城市申办2010年世博会,最终我国上海获得了胜出。这是大家欢庆的场面。〔1这是第一轮投票的情况〔出示统计表〕2010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情况统计表2002年12月申办城市波兰弗洛兹瓦夫俄罗斯莫斯科韩国丽水墨西哥克雷塔鲁中国上海所得票数21228636提问:有哪五个城市参加申办投票?哪个国家的城市得票最多?你是如何知道的?〔2〕出示第73页统计图。提问: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如何知道中国上海在第一轮投票中得票最多的?比一比:这幅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说明:整理出的数据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之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拟形象详细,还有利于分析^p和研究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条形统计图。二、教学新课⒈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构造。提问:这个统计图包括哪些局部?引导学生从上向下有序地观察:包括图名、日期、单位、竖轴、横轴。提:纵轴上又有哪些内容。⒉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即横轴与纵轴。〔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3〕在纵轴上,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4〕标上统计图名称、日期、单位。3、提:纵轴上1格长度表示?哪个国家的得票最多,是多少票?哪具国家的得票最少是多少票?三、组织练习完成想想做做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五、布置作业☆教学调整☆教学反思:课题:游戏规那么的公平性【教学内容】教材第79~81页。【教学要求】通过这次活动体验游戏规那么的公平性,初步理解游戏规那么的公平,表达每做一次游戏,参加游戏各方赢的时机要相等,也就是各方赢的可能性要相等。【重点难点】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游戏规那么。【教学过程】一、游戏中感知1、游戏导入:〔1〕每4人1小组,事先分好。〔2〕明确活动要求:口袋里有4个红球和2个黄球,每次任意摸到一个球,摸到放回,一共摸了30次,假如红球的次数多,算小明赢,假如摸到的黄球次数多,就算小玲赢。提:按这样的游戏规那么,你认为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3〕组织学生分小组摸一摸,并统计出结果。〔4〕组织交流,指名说说每一组的活动统计情况。提:与刚刚的猜测的情况一样吗?通过游戏,你认为这样的游戏规那么公平吗?为什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设计理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亲密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根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简单的数据分析^p才能和运算才能,开展统计观念。教材分析^p: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统计与概率”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开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本单元正是在此根底上,向学生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的。本课那么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后进展教学的,它包含两局部,即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求平均的方法。平均数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数据的分析^p和整理打下根底,新教材明显地加重了对平均数意义理解的份量,突出了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既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整体程度。本节课从实际生活出发,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统计中,引导学生从数据处理分析^p的角度把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用平均数进展比拟,描绘分析^p一组数据的状况和特征,感受平均数的应用价值。学情分析^p: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又直观、简明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成绩等。对于这些名词术语,学生经常听到,并不生疏,但其真正含义、在统计中的作用以及计算方法,学生却并不明白。由于学生已经具备平均分的根底知识,但是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字,只能代表这一组数据的整体程度,和平均分还是不一样的,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此根底上学生能容易列出算式进展计算。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解释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根据需要搜集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3、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品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络,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开展。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教学的重点。而“平均数”又和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不同,正确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就是教学的难点。教法:引导法、直观演示法、设疑激趣法、讨论法学法:观察法、比拟法、发现法和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汇报展示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从孩子们喜欢的拍球〔乒乓球〕游戏入手,把全班同学分为男生、女生两大组进展比赛,让孩子们自己设计比赛的规那么,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通过孩子自己想出的比赛方法,能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学生可能会想出选代表来参赛,我们先在男、女生中各选择一名代表来参赛,此时,在规定的10秒时间内决出胜负,哪一个队获胜了,老师就想方设法去激将另一只代表队,逼着他们再去添加补充比赛规那么,如:两队再各增加3名队员来比一比拍球总数谁更多?假如哪一个队获胜了,老师就乘机去抚慰弱者,参加到弱者队,这样弱者队拍球总数就会增加,就可能会反败为胜。这样另一队就会觉得比赛不公平,两个队的人数不一样,人多的队拍球总数就可能会多。矛盾就这样又一次的被激化了,孩子们就会在比两队的总数不公平的时候渐渐地想到比两队的平均数。这时,我们这节课的课题就会被很自然的引出来了。2、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平均数既然可以决出两队的胜负,那我们到底怎样才能求出他们两队各自的平均数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集思广益,一起来探究一下求平均数的方法有哪些?在小组合作之前,告知学生可以借助老师准备的学习单。学习单上有条形统计图,可引导学生先画出条形统计图,再去想方法求每队的平均数。通过小组合作中同学间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学会与别人交往,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意见,分享同伴的成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求出来后,我继续引导学生:这个平均数代表什么呢?我们该怎么认识理解这个数?我们求出来的平均数和这组数据中的数有关系吗?有怎样的关系呢?通过4个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积极的考虑,从而得出平均数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它代表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程度,它会比这组数据中最小的数大一些,比最大的数小一些,会在他们中间。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平均数的意义是比拟抽象、难以理解的,为此,我会将平均数和我们在之前学习除法运算时所学到的平均分进展比照教学,进而打破本节课的重难点。4、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络通过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来例举生活中那些时候会用到平均数,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平均数与社会生活的亲密联络。三、联络实际,拓展应用通过“小明过河会有危险吗”、“少儿歌手比赛算平均分”、“打把游戏”的生活情境问题,使学生们的思维得到碰撞,更进一步的体会到在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应用要灵敏,在考虑数学因素的同时,更要全面分析^p、考虑其他的相关因素,从而做出准确的选择和判断。四、板书设计:平均数不一样多移多补少一样多524=13先求和再均分:总量总分数=平均数平均数代表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程度,它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板书是教学知识点的浓缩再现,梳理整合本节课我拟通过以下简洁的板书突出重点,促进增强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识记。五、作业:课后拓展延伸。让同学们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及体重,算出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这个作业的设计,既可以稳固新学知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简单的平均数,又可以进步学生的合作才能及搜集信息的才能。同时让学生再次感悟平均数与生活的严密联络。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四那么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四那么混合运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1、例2。【教学目的】1闭莆彰挥欣ê诺牧讲交旌显怂愕脑怂闼承颍能正确进展两步计算的四那么混合运算。2比醚生经历探究四那么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络与区别。3痹诩扑阒信嘌学生的计算才能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4绷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那么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那么混合运算的价值。【教学难点】含有两级的两步四那么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教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播放课件〕同学们,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请看:都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呢?学生观察,并说出货架上的商品名称和价格。1苯淌Γ盒∶鳌⑿『旌托∏浚他们各买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文具盒每个7元〕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汇报,老师板书:7+7+7=21〔元〕或7×3=21〔元〕2崩罾鲜σ怖吹缴痰辏要为学校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呢?还能用一步计算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1毖生独立列式解答。2币导学生汇报老师板书: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老师:谁来说—说,他们是先算的什么呢?学生1:他们都是先算的买4个篮球要多少钱。学生2:他们都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老师:两位同学都说得很好。像这样,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在计算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3.尝试练习老师:你知道下面两题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90×11-900585÷9+15指名学生说,同桌互相说一说。老师:能正确算出答案吗?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4保继续播放课件〕小青他们要为班上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作为奖品,付给售货员阿姨100元,应找回多少钱呢?老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算什么呢?学生:先算出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共要多少钱。老师:你知道怎么算买13个文具盒的钱吗?学生:7×13老师:能列出一个算式算出找回多少钱吗?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汇报。老师板书:100-7×13=100-91=9〔元〕老师:谁能说说这个算式,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减法。老师:这两道题又该先算什么呢?说给同桌听一听。52+12×4110-117÷9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里都有哪些运算?计算时是先算的什么?学生:有加法、减法,也有乘法、除法。先算的乘法和除法,再算的加法和减法。老师:谁能小结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请同桌互相说说。指名学生说。老师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5苯淌Γ合胍幌耄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725-43+21823×32÷8指名学生说说,然后计算出得数。老师:像这样,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呢?请同桌互相讨论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小结假如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三、稳固运用1钡7页,练习一,第1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集体订正。2钡7页,练习一,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集体讨论。3钡7页,练习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的什么。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教学目的:1、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和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估算。2、灵敏运用“四舍五入”法进展除法的估算。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教学难点:灵敏运用:“四舍五入”法进展估算。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教学过程:一、引入〔一分钟计时口算〕口算卡:50×9=60÷20=40×8=80÷40=300×3=120÷30=20×3=180÷60=60×4=240÷40=80×5=420÷60=50×9=240÷60=6÷2=400÷80=24÷6=720÷90=40÷8=359÷40≈90÷3=220÷18≈80÷4=80÷38≈60÷5=62÷20≈二、谈话:师:今天我们学习什么?生:口算除法。师:你们怎么知道?生:看屏幕上知道的。师:你们真擅长观察,老师希望大家继续发扬这个优点,并且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完本钱节课的学习。三、1号学案:知识点一: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自学限时5分钟〕1、请翻开书78页,看图理解题意:要求80个气球可以分给几个班,也就是求:〔〕里面有几个〔〕。所以用〔〕法计算,列式是〔〕2、研究口算方法:方法一:算除法想乘法因为20×〔〕=80所以80÷20=〔〕方法二:利用表内除法计算:因为8÷2=〔〕所以80÷20=〔〕3、请你完好的列式解答时间差不多啦,你完成了吗?看看你的同桌,假如两人都完成,交流你们的学习结果,如有困难,先求助同桌再四人小组合作。没有问题请总结归纳:整十数除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①②师:有问题吗?说说你们的意见吧知识点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5分钟哦,你能行!〕83÷20≈80÷19≈想:观察发现,〔〕接近〔〕,所以在计算83÷20≈时,可以把〔〕用“四舍五入法”看成〔〕,因为()÷()=(),所以83÷20≈〔〕同理,〔〕接近〔〕,所以在计算80÷19≈时,可以把〔〕用“四舍五入法”看成〔〕,因为()÷()=(),所以80÷19≈〔〕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时,把算式中不是〔〕的数用“”法估算成〔〕数,再进展口算。很简单吧,同桌看看你们的答案一样吧!“小结”看黑板,和老师的一样吗?没问题就试试看,你会算吗?〔选择其中一竖行,同桌两人口述,要说明你的口算理由啊!〕60÷30=90÷30=80÷40=61÷30≈92÷30≈80÷38≈2号学案:〔请你按照1号学案方法自学下面内容〕一、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翻开书79页〔2〕,快速完成〔只说不写〕1、理解题意,要求就是求。2、口算方法:⑴算〔〕法想〔〕法因为所以。⑵利用〔〕计算因为所以。3、完好解答。师生汇报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计算122÷30≈和120÷28≈时〔同桌俩人各选一个,照下面的样子说明你的计算方法〕我选择〔〕,我观察发现:〔〕接近〔〕,所以在估算时,可以把〔〕用“四舍五入法”看成〔〕,因为()÷()=(),所以〔〕比拟1号、2号学案,你来总结:〔总结完成后看看我的和你的一样吗?〕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是:⑴⑵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是:一般把算式中不是〔〕的数用“”法估算成〔〕数,再进展口算。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一、学生根本情况分析^p经过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场由详细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根底。个别学生知识根底比拟薄弱,表如今计算技能较差,对数学信息进展处理的才能弱。二、教材分析^p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理论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完毕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展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开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学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展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穿,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构造奠定根底;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那么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局部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历的根底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开展。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展数据分析^p,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p及推理的才能,培养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历,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究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理论才能。三、教学目的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展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拟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究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开展空间观念。7、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p,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才能。9、初步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p及推理的才能。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进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四、教学重难点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教学重点:万级数的读、写法。2、教学难点: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第二单元:角的度量1、教学重点:用量角器量角、画指定度数的角。2、教学难点:量角的方法,量角器刻度的认识。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教学重点:口算、笔算的方法2、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2、教学难点:垂直线与平行线的画法。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变化规律。第六单元:统计1、教学重点: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出并答复简单的问题。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理论才能。第七单元:数学广角1、教学重点: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2、教学难点: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第八单元:总复习1、教学重点: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展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并稳固和进步。2、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五、改良教学工作的措施:1、改变教学思想。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施行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气氛。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作学生的效劳员。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亲密联络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教材与学情分析^p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局部组成,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但是第一学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进展感知,而四年级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抽象出来角的各个特征。同时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也学习了直线、射线、知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这节课是学生在此根底上认识量角器,进一步学习角的测量,会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同时这节课的学习是学生下节课学习画准确的角的根底,也是学生进展角的分类以及四年级下册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根底。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为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根本概念有比拟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内容分为三局部第一局部,从直观演示,旧知过渡,设疑引入,感受新知。通过师生的画角操作,引出比拟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拟,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展间接比拟角的大小作了铺垫。第二局部,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局部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第三局部,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根底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上,使学生在结实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为下几节课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打好根底。教学目的:1、通过自主学习,观察,互相介绍来认识量角器各局部的名称,理解角的计量单位。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主归纳出角的测量方法,并能运用量角器进展角的测量,正确读出角的度数。3、通过观察、比拟、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有关,而与边长的长短无关。4、通过上面的一系列的操作和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才能。同时在交流汇报时,学会倾听。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展测量角的大小,会正确读出角的度数。教学难点:自主归纳出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以及内外圈刻度线的认识。量角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也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但对于量角器上面的内圈与外圈两个刻度线学生很难区分开来。读度数的时候不知道是看内圈还是外圈,因此我设定为本节课的难点。教学准备:为较好的完本钱节教学任务,必须认真作好课前准备工作,要求学生带好量角器、三角板等,老师准备好作业纸张〔上面有两个不同的角,就是情境中的角1和角2〕。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第3单元角的度量第4课时画角【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3。【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画指定度数角的方法。难点:对准相应的刻度画角。【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用一副三角尺画出下面的角,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30°90°2.你能画出任意度数的角吗?老师引出课题。〔板书:画角〕二、自主探究教学例3。出例如3。1.怎样画一个60°的角?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互相发表意见,并动手试一试。指名说一说画角的方法、步骤。2.用课件演示画角的方法和步骤,师生共同归纳:板书:〔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2〕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一点,再画一条射线。〔4〕让学生试着画出60°的角。想一想:量角器上两处都标了60°,这个点应点在哪里呢?为什么?学生在画角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并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假如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那条边向右就在内圈60°刻度处点上点;假如是向左,就在外圈60°刻度处点上点。3.画一个100°的角。指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画一画,然后集体订正。三、理论应用1.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2题。先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这些角,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比一比谁画得好。2.教材“练习七”第5题。先量一量∠1和∠2有多大,把角的度数写在角上,再用量角器画出与∠1和∠2同样大的角。画完后,同桌互相验证,看谁画得标准。3.教材“练习七”第6题。小组内议一议,再说一说这些角用三角尺怎样画的。老师归纳,再让学生独立拼一拼、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教学反思】:让学生通过自学,动手操作,主动去发现找到画角的方法,进一步稳固了角的有关知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及分析^p推理才能。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79、80页上的例2、例3,议一议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五第3~6题。【教学目的】1.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为根底,自主迁移出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2.掌握行程问题中的根本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络,培养学生迁移类推才能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计算下面各题。20×40=18×20=16×50=240×3=105×3=208×2=301×2=209×4=学生可能有的用口算,有的用笔算,假如用笔算的可进展板演。老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笔算,那么中间、末尾有零的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二、进展新课1.教学例2。〔多媒体课件出例如2情景图〕〔1〕学生独立考虑,解答,抽一个学生板演。〔2〕汇报考虑过程及结果,在视频展台上展出学生计算的竖式,可能有以下两种:240240×30000×3072007207200〔3〕讨论:这道题和我们前面研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有什么不同?以上两种算法哪种更简便?这道题为什么可以这样来计算?学生讨论,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进展讨论。假如学生讨论有困难,那么可用以下的教学设计。老师:第二个竖式把240和30分成两个局部,一局部是24乘3,另一局部是两个0,24×3和240×30的结果一样吗?学生:不一样。老师:哪一个算式的乘积小?学生:24×3老师:算一算24×3的结果。学生算出24×3=72。老师引导学生说出72与7200相比,缩小了100倍,为了保持积的大小不变,我们把积扩大了100倍。配合学生的答复,老师作如下板书:老师:谁能完好地说一说这个计算过程?学生:略老师:你认为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比拟简便?引导学生归纳出: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后,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4〕及时稳固,算一算课堂活动的第2小题的前两小题:230×40,380×87。2.教学例3。多媒体课件出例如3题目。〔1〕根据题意,学生列式:108×18。〔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有什么特征?学生:因数中间有0〔3〕学生独立考虑计算,抽一学生板演。老师巡视,重点围绕竖式的书写,从而归纳出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要点。3.结合两个例题,小结行程问题中的根本数量关系。老师:在这两个题目中,王师傅每分行240m和列车平均每时行108km都叫做什么?学生:速度老师:30分和8时都叫做什么?学生:时间老师:要求路程,你发现了怎样的数量关系?师生共同归纳得出:速度×时间=路程。[点评:这个教学片段主要展示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历为根底,自主迁移出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并归纳出行程问题中的根本数量关系。这个过程主要由“发现、探究、小结”三个环节构成。这三个环节层层相扣,表达了学生探究新算法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地表达了新课程理念。]4.课堂活动。〔1〕怎样用竖式计算34×____?学生按书中的程序计算完成后,通过两个竖式的比照,讨论得出:三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的时候,为了计算简便,我们更习惯于把位数多的因数写在上面。〔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的后面两个小题:65×408,207×20。三、稳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老师巡视指导。四、课堂小结〔略〕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五第4~6题。〔本案例由袁登维提供,由彭承志点评〕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资简介《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p:这局部内容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观察物体的正面、上面和右面的根底上学习的,学生对观察物体已有相对丰富的经历。本节课主要观察由4—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识别从不同面看到的形状,体会所观察到的对象的空间特征。通过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物体形状与平面视图之间的转换,开展直觉形象思维与空间观念。总体设计意图:空间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动手操作的过程。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理论的过程,更是尝试、想象、推理和反思的过程。本节课我按照“导入——探究——迁移——应用”的顺序进展设计。根据本课的特点,采用了操作理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考虑等活动方式,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p。以灵敏多样的问题方式,启发不同层次的数学考虑。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观察物体,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目的:1、通过从正面、上面、右面观察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让学生积累识别物体视图的经历,能识别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进一步积累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形状的经历,能联络看到的形状进展直观的有条理的考虑,开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3、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加强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教学重点: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和想象的活动过程,探寻不同的摆法,获得亲身体验。教学难点:体会立体图形与它相应的平面视图的转换与联络,能联络实物或看到的形状进展直观有条理的考虑。教学设计:一、旧知铺垫,提醒课题。出示3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表达:你能动手摆出这个图形吗?学生动手摆出图形。表达:请同学说说怎样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的物体。〔学生演示,板书:正对平视〕表达:我们已经会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简单的物体,今天,我们继续观察物体,看看今天我们要观察的物体有了怎样的变化。〔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经历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激活学生已有的观察物体的经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下一环节的观察学习活动作好铺垫。】二、仔细观察,探究规律。1、教学例题自学指导〔1〕用4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摆成如右图的物体。〔2〕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形状?先和同桌说说,再在方格纸上画出来。〔3〕假如再添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不影响前面看到的形状?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自己的想法。提问:谁来说说看,你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摆法,〔适时表扬表现特出的学生。〕提问:通过刚刚的动手操作,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借助教具、学具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只要对着原来的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任意添加一个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就都不变。【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通过动手观察、操作、交流想法,亲身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使学生从理论中获得经历,体验学习的兴趣,不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了空间转换的经历,开展了形象思维的才能。】2、教学“试一试”。表达:假如从上面看到的是,这4个正方体应该怎样摆?先摆一摆,再看一看。学生操作后观察,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前面和右面看到的图形。提问:添一个正方体,从上面看到的形状不变,有几种不同的摆法?学生操作后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发现:只要对着原来的物体的上面任意添加一个正方体,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就都不变。交流:通过刚刚的观察与拼摆,你知道了什么,小结:在同一个位置看到的一样的视图可能有不同的摆法,也就是摆成了不同的物体;从不同的物体中也能看到一样的视图。【设计意图:积累识别物体平面视图的经历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使学生充分感受物体与平面视图之间的转换,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活动中老师主动参与操作、研讨活动中去,不但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而且引领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三、操作练习,稳固深化1、先摆一摆,再画一画。组织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同时要求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2、用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从前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3、观察下面三个物体,想一想从前面看到的形状一样吗?右面和上面呢?4、添一个正方体,使下面的物体从上面看形状不变,有____种摆放的方法。【设计意图: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技能技巧。所以有层次、针对地安排学生练习,表达的尤为重要。】四、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对物体的观察,有什么收获,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表达: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多考虑,在生活中,不仅要爱观察,还要会观察。【课堂总结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老师通过提问让学生主动考虑、回忆探究规律的过程、认清规律的本质、理清所学规律的脉络,使知识系统化,更有助于学生课后主动学习】板书设计:观察物体正对平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26页例1及练习四的1、2题。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邮政编码的作用,探究发现邮政编码的规律。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分析^p研究、处理信息的才能,培养合作意识、理论意识,进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严密联络,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与编码有关的信息,走访当地邮政局的叔叔、阿姨,理解当地邮政编码及方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老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和调查了身边一些与编码有关的信息,谁来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学生自由发言:邮政编码,车牌号,身份证,号码,门牌号,银行帐号……〕老师: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用数字表达信息的资料,多媒体??[点评: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人们生活的亲密联络,体会数学来于生活,同时以最短的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数字编码的问题。二、邮政编码中数字的意义和邮政编码的作用1。邮政编码中数字的意义。老师:同学们寄过信吗?〔多媒体出例如1的信封〕老师:这封信是寄往哪里的?学生:重庆市巴南区鱼洞镇的。老师:你们谁知道左上角的这组数字在信封中叫什么?右下角的这组数字在信封中叫什么?〔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寄信人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学生:左上角的这组数字是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右下角的这组数字是寄信人的邮政编码。老师:那你们理解邮政编码每个位置上的数字表示的什么意思吗?学生1:邮政局的阿姨说,邮政编码是全国统一的,都是6位数,不同数字表示不同的地方。学生2:……[点评:邮政编码的作用是什么?编排有什么规律?学生知之甚少。为此,老师在课前组织学生走访当地邮政局的叔叔、阿姨,理解当地邮政编码及方法对本节课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这是我们重庆市巴南区局部乡镇、街道的邮政编码,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邮政编码有什么规律?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乡、镇街道?巴南区石岗车站401348巴南区一品新街401349巴南区鱼洞镇黄溪路401320巴南区南彭镇南湖路401347巴南区圣灯正街401349巴南区百节百正街401322巴南区界石镇界新街401346学生1:我发现这些邮政编码的前面4位的数字是一样的,都是4013。学生2:我发现他们的后两位数字不同,这两位数字应该代表巴南区不同的乡镇、街道。老师:接下来我们再看看重庆市局部区县的邮政编码。比拟一下,你又有什么发现?区县名邮政编码渝中区400000江北区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