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认识生物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掌握生物特征
4.通过学习使学生珍爱生命
【重点难点】
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
2.生物的特征
【知识导学】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讨论“校园里有哪些生物"学
生代表把自己的讨论结果说出来,教师让学生带着“什么是生物”这个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
1.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
请回答所看到的画面中哪些是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哪些是非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教材第3〜5页图片,试总结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生物的共同特征是:①生物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物1③生物;
④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⑤生物;
⑥除病毒外,L⑦生物除这六个特征外,还有没有其它的特征,请列
举出来。
三、自主探究:
想一想,你自己是否有生物的这些特征?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自由讨论)
讨论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后,试解答下列问题:
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2)猫生出小猫属于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
(6)猫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以鼠为食,从中获取营养属于
【知识小结】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2.生物的基本特征。
【基础训练】
1.有一首歌唱到“种下一粒子,发了一个芽”说明生物()
A.需要营养B.是变化的C.能生长D.能繁殖
2.人用手触摸羞草时,含羞草的叶片立即卜垂,说明生物具有那一特征()
A.适应性B.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C.多样性D.生长和发育
3.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火山爆发B.开水沸腾C.雨后春笋D.潮起潮落
4.下列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
A.竹和山石B.鱼和河水C.空气和阳光D.松和丹顶鹤
5.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蜻蜓点水B.钢铁生锈C.公鸡打鸣D.葵花向阳
【能力提高】
1.阅读课本第6页做练习第1、2题,
2.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珊瑚虫那个是生物?
【作业】
一群蚂蚁围攻一个不明物体,这个物体为草绿色,表面有彩色斑点。你如何判断这一“不明物体”
是不是生物。
【总结反思】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
2.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方案,会做调查记录。
【重点难点】:
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知识导学】
一、导入新课:
同学根据经验举例,说说什么是调查:
1.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第9页:“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1)某销售公司要想了解市场的各种水果其销售状况,这时我们常用到市场调查方法。
(2)当你走进农田,要记录你所看到的生物并对其进行分类,应采用实地调查方法。
2.尝试应用调查法
自学教材第9〜11页,结合调查活动,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法。
(1)结合教材内容,熟悉调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在调查中,是否只调查植物。
(3)调查时,能否损伤动植物或破坏它们的生活环境。
(4)参考教材第11页的调查表,设计一份适合调查校园生物的调查表。
三、探究学习:
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同学们分成8人一组,每组推举一名组长。下面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如何
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我们身边的校园生物进行调查,探讨调查校园生物的方案。
(1)选择调查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定调查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各组成员在调查前做好分工:
【知识小结】:
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2.进行户外调查时的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不下水,不攀高,不单独行动。
(2)爱护生物资源,不乱折,不破坏。
(3)要不分喜好,不分大小,客观记录。
【基础训练】:
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和,制订合理的,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
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调查过程中要,
对调查结果要,有时要用-
2.下列活动,可采用调查法进行的是()
A.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B.海底珊瑚礁成分的测定
C.优良作物品种的培育D.光照对植物生活的影响
3.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
A.对象中的一个B.对象中的一部分C.全部对象D.以上都对
【总结反思】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2.在上一节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重点难点】
1.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2.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知识导学】:
通过以下的探究实验题,复习上一节内容: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
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
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o
(2)作出假设:o
(3)制订实施探究的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薄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
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1。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和
两种环境。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o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填: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吗?为什么?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明亮0只1只2只0只2只
阴暗10只9只8只10只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5)结论: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的环境中生活。
【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第16页红色部分内容,对照实验是指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探究实验有了一定的了解,试分析讨
论以下问题”。
(1)这个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
(2)你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是由你确定的变量引起的?
(3)为什么得出的数据要计算平均值?
3.以上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下:
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除了非生物因素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呢?比如: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敌,这说明
了什么呢?
生物因素指0
4.畅所欲言: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根据你所了解的自然
常识,试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关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关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竞争关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寄生关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小结】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基础训练]
1.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
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地点鼠妇只数
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向阳的】水泥路上0
境条件是()水槽边的石头下25
A.阳光充足B.阴暗潮湿种花的湿花盆底下20
干草地中
C.空气新鲜D.高温干燥1
2.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A.温度和水分B.光和温度C.水分和光D.土壤和温度
【能力提高】
1.教材第18页的第3、4题。
【作业】:
教材第18页的练习第5题。
【总结反思】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习目标】:
1.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在探究的过程中与其它同学进行情感交流,形成合作意识。
4.通过测量等环节的学习学会探究的方法。
5.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形成保护环境的观点。
【重点难点】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3.希望同学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同学科学探究精神。
【知识导学】
一、导入新课:
1.请回忆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2.实例分析:生物离不开它生存的环境,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又是如何面对的呢?生物会产
生什么样的反应呢?(如夏季植物枝繁叶茂,到了冬季寒冷季节植物是否会因寒冷而死亡呢?)
通过思考我们发现生物能够环境,从而生存下来,导入本节所学内容。
二、自主学习:
1.观看多媒体课件,观察教材第17页图片。
2.小组内探讨:根据图片说出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
生活环境的关系?
讨论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看课件展示.分析众多的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通过上面的学习,试举出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1)
(2)
三、自主探究: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下面请阅读教材第18页内容,《植物对空
气湿度的影响〉〉O
2.学生拿出课下测量,处理的数据。(本实验安排兴趣小组同学课前完成),在课上进行交流,
根据测量数据绘制湿度曲线图,得出实验结论,完成后,试解答下列问题:
(1)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测量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水洼边吗?测量灌丛的湿度时,能把干
湿计放在地上吗?
(2)在记录数据时,每次应多记录几组数据,算出平均值后,作为这次测量的数据。你能说出这样
做的理由吗?
(3)试举出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小结】:
1.生物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2.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环境是不
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
【基础训练]
1.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俗语说明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2.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特征不符的是()
A.具有发达的根系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
C.具有较大的叶片D.具有厚厚的角质层
3.照正确方法对同一地区内的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测量湿度,三处湿度大小的关系应是()
A.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B.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C.草地)茂密的灌丛〉裸地D.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作业】
教材第18页练习的第1、3题。
【总结反思】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3.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重点难点】:
1.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知识导学】
一、导入新课:
想一想:鱼儿离不开水,蚯蚓生活在陆地上,若让它们对调,结果会;热带植
物适于生长在温度较高的地方,栽到寒冷的地方后,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它们也会,
所以生物的生存是依赖于一定环境的。导入本节新课。
二、自主学习:
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
生物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教材第14页红色部分内容:思考探究实验的步骤是怎样的?
探究实验的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学习: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课前准备:
2.学生:各小组准备鼠妇1。〜20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夹),表,笔。
3.提出问题:(依据各小组课前找到鼠妇的地方)
4.作出假设:(依据鼠妇喜欢生活的环境)
5.制定计划:认真阅读教材15—16页,然后分组按书上的计划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16页
表格中。(由于是第一次探究实验,各小组就按书上的计划来进行,但各小组同学不要盲目从事,一定
要在实验中实事求是,注意发现问题,通过合作,探讨问题,得出结论。)本实验大约进行20分钟。
6.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探究实验有了一定的了解,试分析讨论以下
问题。
(1)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假设一致吗?
(2)你们的结论是什么?
(3)计算出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4)为什么要计算出全班各组的平均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你们小组的结论一致吗?
(6)如果不一致,请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原因。
【知识小结】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共生和寄生等。
二、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基训练】:
1.鸭是比较耐寒的一种鸟。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
鸭先知。”这句诗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A.光B.温度C.水D.空气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泗物细无声”中主要描写了哪种环境因素()
A.光B.水C.空气D.土壤
3.我国戈壁大沙漠中植物稀少,起决定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
【能力提高】
下面是四种不同的动物,你认为单从体型来看,那一种动物最适宜生活在炎热的环境中?为什么?
1.动物A耳大、身体小、尾巴长2.动物B耳小、身体大、尾巴短
3.动物C耳小、身体小、尾巴短4.动物D耳大、身体大、尾巴长
【作业】:
教材第18页练习的第1、2题。
【总结反思】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课时:2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重点难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及食物网。
3.增强爱护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知识导学】
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1.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说明了()对生物的影响。
2.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说明了生物对()的影响。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第19页,
思考:下列哪些属于生态系统?哪些不属于生态系统?
一片树林一条河流一座城市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的所有生物一座森林
属于生态系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的组成:
分组进行资料分析(教材第20页),认真回答其中问题。(将答案记录下)
通过上面的分析,讨论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费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生物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观察教材第20-21页图,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之间是的关系。
三、通过一个游戏,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
准备:草,昆虫,鸟,青蛙,蛇,猫头鹰,狐,鼠,蜘蛛,兔的名片,纸,笔,线。
下面我们扮演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感受它们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吧。
规则:每12个同学为一组,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位同学负责佩带动物名片,10位同学负责扮演
各种动物,并将食物链用线连上,一位同学负责记录。(游戏可参照教材第25页观察与思考)
请同学们边做游戏边思考以下问题:
1.你连接的此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有条。
2.它们是互不相关的吗?
3.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4.请认真观察游戏中,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o
【知识小结】:
1.定义: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组成: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3.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基础训练]
1.下列各项中,能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B.一条小河中的所有植物和动物
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及其中的环境D.一个草地上的阳光、土壤、空气
2.下图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内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有条食物链。
(2)如果将该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
是o
(3)该食物网中的各类生物间,具有竞争关系的是.o
(4)科学家研究发现,洪涝灾害可以使次年蛇的数量急剧减少,由此容易出现大量增多而使
农作物受害。
【作业】
教材第24页,练习的第1题
【总结反思】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课时:2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重点难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及食物网。
3.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人类必须保护生态平衡。
【知识导学】
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生态系统的组成。(请用图解的形式表示,可参照教材)
2.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这样就形成了,
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生态系统中的和,
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二、自主学习
讨论:1.当雨水充足,阳光灿烂,气候适宜时,草长得非常茂盛,由于有了充足的食物,羊的数
量增加了,请问羊数量会无限制的增加吗?
2.同一片草原,人们过度放牧,草原会有什么改变?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发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
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3.试想,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遭到破坏呢?
4.请阅读教材第23页的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吗?
在食物链中有毒物质会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
5.思考:自然界中的有毒物质是哪里来的?(举例说明)
(1)
(2)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说明了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通过不断积累,危害
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小结】:
1.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基础训练]
1.我们常吃的各种蘑菇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
2.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青蛙一害虫一水稻B.水稻-►害虫一青蛙
C.大鱼一小鱼―虾米D.虾米—小鱼—大鱼
3.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热带雨林B.北方针叶林C.温带落叶林D.热带草原
4.从“狼吃羊,羊吃草”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A.狼B.羊C.草D.光
5.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A.羊B.植物C.狼D.鼠
【能力提高】
1.捕杀森林中的全部肉食动物后,鹿、兔等植食动物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
A,减慢B.增快C.不变D.先减后增
2.人们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和造单纯林,其共同特点是()
A.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B.更加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C.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得以保持D.丰富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作业】
教材第24页,练习的第2、3题。
【总结反思】
第三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学习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3.学会收集和分析资料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
1.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收集生物圈相关资料,相关资料的分析。
【知识导学】
一、自主学习:
1.举目瞭望,映入我们眼球的生物很多,是否地球乃至宇宙中的任何角落都有生物生存吗?]
2.同学们看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地球仪,然后讨论生物圈的概念:
地壳内部是不可能有生物存在的。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
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3.阅读教材第26页〜27页《生物圈的范围》,回答以下问题:
(1)你能说出生物圈的范围吗?
(2)你认为生物圈包括哪些圈层?
(3)分组讨论:你们知道在这三个圈层中都有哪些生物生活呢?
①大气圈的生物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圈的生物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岩石圈的生物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学习:
1.观看影片,《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然后自学教材第28—29页,结合插图,阅读教材中的文
字内容,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展示自学成果,小组代表描述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及各自特点。
森林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原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洋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淡水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湿地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田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小结】:
一、生物圈的组成: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概念: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即地球上的生物以及生物生存的空间,叫做生物圈。
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基础训练]
1.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它的范围包括()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B.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
C.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上层D.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上层
2.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个家就是()
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D.生物圈
3.生物圈的厚度为()
A.20千米B.10千米C.100千米D.1千米
4.以下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的是()
A.大气圈的底部B.岩石圈的上部C.水圈的大部D.大气圈的顶部L请问地球
上5.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城市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C.森林生态系统D.生物圈
6.沾益县大坡乡海峰湿地资源丰富,具有面积庞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作用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有效蓄水、吸污、净化水质B.是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
C.能调节区域小气候D.是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能力提高】
1.将来的你,如果和宇航员一起乘坐宇宙飞船飞向太空旅行,那时,你必须从生物圈中带上足够
维持你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这些物质最起码应该包括()
A.氧气袋、矿泉水、各种吃的B.太阳能电池、保暖内衣
C.宠物猫、电脑、光盘D.驱蚊器、盆花、照相机
2.你养过花吗?怎样才能满足它生活所需要的各种条件?
生物体ABCD
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毒物质浓度如右表:
有毒物质浓度0.06%1.23%8%78%
(1)表中所列生物最可能的食物链构
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你的判断依据是。
(2)本题给我们的启示是:生物圈是一个的整体,当人们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某一生
态系统,有毒物质会通过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因此,保护生物圈,人人有
责。
【作业】
教材第14页练习的第1题。
【总结反思】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学习目标】:
1.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学会使用显微镜并初步观察。
3.养成认真规范操作的习惯,爱护显微镜。
【重点难点】
1.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巧。
【知识导学】
一、导入新课:
1.阅读教材第35页第二单元开篇语
生物形形色色,各不相同,但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是一样的,这个基本单位是什么?
观察很小的生物或观察细胞要用到什么工具呢?
二、自主学习:
1.对照教材第37页图和实物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名称
2.动手实践:(1)分别转动粗、细准焦螺旋,操作中发现有什么不同?
(2)目镜和物镜分高倍镜和低倍镜,可转换镜头。(3)转动遮光器,发现了什么?
(4)转动反光镜,看看有什么不同?小组内思考讨论:光线如何到达我们眼睛的?
三、技能实践:
练习使用显微镜(要求:能规范、独立操作,并通过显微镜看到物像。)
1,认真阅读教材第37页,参照方法步骤进行操作。
2.小组内边操作边总结如下:
(1)如何取放显微镜?
(2)如何对光?总结三转:
C①转动,使镜对准通光孔。
三转:<②转动,【根据观察环境中的光线情况】选择一个适当的光圈。
、③转动,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对好光的标准是:o
(3)如何调节观察到物像?(动作记忆)
讨论: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调节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3.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写有“上”的标本。
思考:(1)“上”的物像是;标本与物像的移动方向o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在显微镜下能看清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吗?
4.整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擦拭目镜和物镜要用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
物镜,并将镜筒下降到处。
【知识小结】:
1.显微镜的构造:目镜、物镜、镜臂、镜筒、镜座、镜柱、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通光孔、
遮光器、反光镜、转换器、载物台、压片夹。
2.步骤:(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察;(4)擦拭、收镜、整理。
3.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标本
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基础训练]
1.在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和擦目镜镜头,污点都没被移去,那么污点肯
定是在()
A.目镜上B.在装片上C.在反光镜上D.在物镜上
2.取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A.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B.左右任一只手握住镜臂
C.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D.双手托住镜座
3.对光以后,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A.白亮的B.有直射阳光的C.暗灰的D.黑暗的
4.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
A.载物台B.反光镜C.装片D.通光孔
【能力提高】
1.使用显微镜时,在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偏左下方,他想将物象移到视野正中,应将玻片()
A.向左上移动B.向右上移动C.向左下移动D.向右下移动
【作业】
教材第40页练习的第1、3题。
【总结反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古代艺术的演变-深度研究
- 2025至2030年中国金剑南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豆浆王香精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精密露点测量仪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板状定向天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口服液聚酯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医用脱脂纱布切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介入防护屏风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玻璃专用羊毛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培训保密协议书模板
- 化学-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5届高三调研考试(三)试题和答案
- 智慧农贸批发市场平台规划建设方案
- 林下野鸡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3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招聘考试真题
- Python编程基础(项目式微课版)教案22
- 01J925-1压型钢板、夹芯板屋面及墙体建筑构造
- 欠电费合同范本
- 2024年新高考地区数学选择题填空压轴题汇编十八含解析
- 大型商场招商招租方案(2篇)
- 2022年袋鼠数学竞赛真题一二年级组含答案
- 三氟乙酰氯(CAS:354-32-5)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