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趣味实验_第1页
物理趣味实验_第2页
物理趣味实验_第3页
物理趣味实验_第4页
物理趣味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知识带有温度。第第2页/共2页精品文档推荐物理趣味实验◆试验1能自己跳开的纸杯(一二年级)

◆预备材料:两只纸杯(或轻的塑料杯)

试验步骤:1.把两只纸杯重叠好后,搁在桌面上;2.用手轻轻抓住下面的纸杯,用力对上面的纸杯沿水平方向吹气,上面的纸杯便会快速地跳离开来。实践几分钟后,组织同学竞赛,看谁的纸杯先跳起来。

试验中的科学:当我们对上面的纸杯沿水平方向吹气时,纸杯上面的空气流淌速度加快,气压减小,而纸杯下面的空气流淌速度没有转变,气压也没有转变,这样,因为纸杯下面气压较大,就把纸杯压上去了,你也不妨试试!

这一现象是荷兰物理学家伯努利首先发觉的,也就是伯努利原理。

丹尼尔·伯努利在1726年首先提出的原理的内容是:在水流或气流里,假如速度小,压力就大,假如速度大,压力就小。丹尼尔·伯努利(Bernoulli,Daniel),1700年2月8日生于荷兰格罗宁根,1782年3月17日卒于瑞士巴塞尔,是宏大的数学

◆试验2大力士——纸(一二年级)

◆思量:你能想象一张纸能够举起一本书?你知道怎样才干做到吗?

◆试验预备:纸、胶带、1本书

试验操作:1.把纸放在两本并排分开放的书上,使纸的中间部分悬空。把一本书放在纸的悬空处,纸张很快就会弯曲。2.把纸卷成一个纸卷,用胶带粘好纸的边缘处。3.把纸卷立起来,并在上面放一本书,甚至放更多的书,纸张都不会变形。4.思量两种办法的不同之处。

试验中的科学:1.一张纸能承受多大的压力,主要取决于纸张受力时的弯矩。弯矩即纸张的受力点和受反作用力的点之间的距离。

弯矩越大,纸张承受的力越大,反之越小。2.直接把重物放在纸上,则纸的受力点和受反作用力点几乎在同一位置上。因此弯矩小,所承受的力就小。3.把重物放在竖直的纸卷上,纸的弯矩较大,

因此承受的力较多。制造:想一想,把纸还可以折成哪些外形,以便担当压力。

◆试验3笔帽潜水员(一二年级)

◆思量:潜水艇为什么能潜入水下,又能回到水面呢?我们来做一个

“潜水员”的玩具吧!

◆试验预备:塑料笔帽1个、橡皮泥1块、水1杯、矿泉水瓶1个

试验操作:1.将橡皮泥粘到笔帽底部。(笔帽一定不要有洞)2.

在水瓶中彻低灌满水,把笔帽放进瓶子,拧紧瓶盖。3.用力挤压瓶子,观看笔帽沉下瓶底。4.松开手,笔帽又回到瓶子顶部。盒将向哪个方向旋转?么方法创造水蒸气?

试验中的科学:1.笔帽里的空气使它飘荡。2.用力挤压瓶子,水被压进笔帽,笔帽变重并下沉。3.松开手,水流出笔帽,笔帽变轻并升高。想一想:你还能制作一个不同的潜水玩具吗?

◆试验4有孔纸片托水(三四年级及一二

年级演示)

◆思量:有孔的纸为什么能拖住水?

◆试验预备:瓶子一个、大头针一个、纸片一张,有色水一满杯

试验操作:1.在空瓶内盛满有色水;2.用大头针在白纸上扎许多小孔;3.用有孔纸片盖住瓶口;4.用手压着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5.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试验中的科学: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由于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会漏出水来,是由于水有表面张力,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这犹如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无数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试验

◆试验5能抓住气球的杯子(三四年级)

◆思量: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

来吗?

◆试验预备: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试验操作: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3.热水在杯中停歇20秒后,把水倒出来;4.立刻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5.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

试验中的科学: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由于杯子内的空气慢慢冷却,气压变小,因此空气可以把气球压向杯口。制造: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试验6没有胶水,报纸也能贴在墙上(五

六年级)

◆思量: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试验预备:1支铅笔,1张报纸

试验步骤1.绽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桌面上。2.用铅笔的侧面快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试一试,把报纸向墙上贴,会看到报纸粘到墙上了。3.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4.把报纸渐渐地从墙上揭下来,注重聆听静电的声音。

试验中的科学1.铅笔与报纸摩擦,使报纸带电。物体带电后能吸引轻小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又是互相的,所以,带电的报纸被吸引到了墙上。2.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假如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制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制造:你知道水试验

◆试验7这样扎气球,气球会爆炸吗?(五

六年级)

◆试验预备:气球,细线,透亮     胶布(或橡皮膏),钢针

试验过程1.给一只气球吹足气,系紧口子。2.用一块透亮     胶布(橡皮膏也可)贴在气球上,拿一根针从贴着透亮     胶布的地方把气球扎破。

◆你想想看:气球会不会“啪”的一声爆炸吗?

◆试验中发生了什么:你大概认为气球要爆炸了吧!其实,气球并没有“啪”的

一声炸掉。

试验中的科学:在普通状况下,用针扎破气球,气球绝对会爆炸;现在的状况不同,你会看到气从针孔处缓缓冒出来,气球却像泄了气的车胎一样渐渐地瘪下去。是什么道理呢?本来气球扎破时,溢出的空气造成一股压力,橡皮和胶布对这种压力的反应各不相同。当压缩空气从气球扎破的地方冲出时,橡皮脆而薄,气球皮一下就被撑破了,同时发出很大的破碎声。透亮     胶带比较结实,它可以抵住压缩空气冲出造成的压力,所以气球不会“啪”的一声爆炸。

这个试验的原理,已经被人们运用到了生产实践中,防爆车胎就是据此原理制成的。

◆试验8空中点烛(三四、五六年级演示)◆思量:火柴在蜡烛的上空点燃,蜡烛为什么会燃烧呢?

◆试验预备:蜡烛、火柴

试验操作:1.点燃一支蜡烛;2.燃烧一会儿的蜡烛顶端烧成了杯状,将点燃的蜡烛吹灭;3.吹灭后的蜡烛冒出了青烟;4.用火柴点燃刚刚熄灭的蜡烛冒出的青烟时,蜡烛会立即复燃。

试验中的科学:点着蜡烛后,可看到蜡烛顶端的蜡渐渐熔化,顶端显然地烧成了杯状,在“杯”中盛着熔成液状的烛油。然后,烛油沿着烛芯爬升上去,在烛芯上端达到燃点而烧起来,在燃烧产生的热量的作用下,烛油会汽化成“青烟”。明显,“青烟”就是蜡的气体状态。

◆试验9试管自动升高(五六年级演示)

◆思量:你能让试管自动向上走动吗?自己亲手做做看。

◆试验预备:粗细试管各1支(要求粗管的内径稍大于细管外径,然后倒置,细

试管将向下落)、水

试验操作:1.先做无水的状况下,将细试管插入粗试管中,然后倒置,细试管将向下落;2.在粗试管中盛适量的水,把细试管插入一小段,然后倒置。

让水由两管之间的间隙中流下。细试管在水流下落的过程中会自动的升高。

试验中的科学:粗试管中无水时,细试管因为受到重力作用,就会下落。而粗试管中有水时,细试管上方是水,下方是空气,细试管会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地球对周围物体的压力叫做大气压力。随着距离地面高度变化,大气压力也在变化,位置越高,压力越小;位置越低,压力越小。

◆制造:你还能用什么试验证实大气压力的存在,并感触到大气压力很大。的气

体状态是什么?

◆试验10纸杯旋转灯(五六年级)

◆思量:蜡烛纸杯灯为什么会转动?

◆试验预备:纸杯2个、牙签1支、蜡烛1支、胶带1卷、绳子1根、剪刀1

试验操作:1.取一纸杯,在杯身对称处各剪开一个方形大口,在杯底固定上蜡烛,作为灯的底座。2.另一个纸杯则在杯身约等距离位置剪出三四个长方形的扇叶,在杯底中心处穿上绳子,并用牙签棒固定,作为灯的上座。3.

将两个纸杯上下对口用胶带贴好固定。4.点上蜡烛,拉起绳子,看看有什么现象产生。

试验中的科学:1.蜡烛燃烧的时候,因为周围空气对流,火焰尖端呈朝上的方向。2.空气受热会升高,然后沿着上方纸杯的扇叶口流淌,因而造成旋转的现象。

◆试验11奇特墨水(一二、三四年级演示)◆思量:空无一字的白纸,只要用火烤一下,字形图案就会显现出来,你会制

作这种隐形墨水吗?

◆试验预备:毛笔1支、打火机1个、糖水1杯、白纸1张

试验操作:1.用毛笔蘸糖水在纸上写字或画图;2.晾干后,看字形、图案如何;3.用打火机稍稍烤一烤,观看有什么变化?

试验中的科学:1.纸变干后,字形、图案会消逝。2.火烤之后,字形、图案会因糖分脱水,而展现浅褐色。

◆制造:试一试除了糖水,还有哪些液验

◆试验12飘荡的针(三四年级)

◆思量: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试验预备:一碗水、针、镊子、液体清洁剂

试验操作: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2.用镊子,当心地把一根针放到水的表面,针将会浮在水面上,并没有沉入水下;3.向水里滴一滴清洁剂,针就沉下去了。

试验中的科学:1.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表面张力使水分子形成的内聚性的衔接。这种内聚性的衔接是因为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间互相挤压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被称做表面张力,它可以托住原本应当沉下的物体2因为清洁剂降低了表面张力,针就浮不住了。

◆试验13冷水也能沸腾(五六年级演示)

试验预备:烧瓶(200ml),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烧瓶夹,单孔橡皮塞,橡胶导管,止水夹等。物理学告知我们: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一液体在不同的气压下,沸点也不同。日常生活中,学生们都认为水惟独加热至100℃才会沸腾,而不知在高山上水沸腾时温度惟独80℃左右,甚至更低。为证明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