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财务报告目标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
作。企业的会计工作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
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一、财务报告目标
企业财务会计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向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
息,帮助使用者作出相关决策。承担这一信息载体和功能的是企业编制的财务报
告-,它是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最终结果,是沟通企业管理层与外部信息使用者
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因此,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十分重要。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
决定着财务报告应当向谁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应当保护谁的经济利益,这是编
制企业财务报告的出发点;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决定着财务报告所要求会计信息
的质量特征,决定着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是财务会计系统的核心和灵
魂。
通常认为财务报告目标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在受托责任观下,
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可靠性,会计计量主要采用历史成本;在决策有用观下,
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相关性,如果采用其他计量属性能够提供更加相关信息的,
会较多地采用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属性。
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
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
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报告外部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
公众等。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要是企业财务报告编制的首要出发点,将投资者
作为企业财务报告的首要使用者,凸显了投资者的地位,体现了保护投资者利益
的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如果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与投资
者的决策无关,那么财务报告就失去了其编制的意义。根据投资者决策有用目标,
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应当如实反映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对经济资
源的要求权以及经济资源及其要求权的变化情况;如实反映企业的各项收入、费
用、利润和损失的金额及其变动情况;如实反映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
筹资活动等所形成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等,从而有助于现在的或者潜在的
投资者正确、合理地评价企业的资产质量、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效率等;
有助于投资者根据相关会计信息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有助于投资者评估与投资
有关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风险等。除了投资者之外,企业财务报告的
外部使用者还有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等。由于投资者是企业资本
的主要提供者,通常情况下,如果财务报告能够满足这一群体的会计信息需求,
也可以满足其他使用者的大部分信息需求。
二、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
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
和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为了向财务报告使
用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
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集中于反映特定对象的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
区别开来。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
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相关活动。明
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在会计工
作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
报告。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
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例如,企业所有者的交易或
者事项是属于企业所有者主体所发生的,不应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畴,但是企
业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或者企业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则属于企业主体所发
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例
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在企业集团的
情况下,一个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是母
公司对于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
金流量,就有必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
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
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大差别。一般情况
下,应当假定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明确这个基本假设,
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
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如果判断企业会持续经营,
就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在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
于生产经营过程,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一定的折旧方
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
续经营,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
如果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仍按持续经营基本假设选择会计确认、计量
和报告原则和方法,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
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
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制财务报告,从而
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
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孕育出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
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之所以选择货币为基础进行计量,是由货
币的本身属性决定的。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
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其他计量单位,如
重量、长度等,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在量上进行汇总
和比较,不便于会计计量和经营管理,只有选择货币尺度进行计量,才能充分反
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所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三、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基础要
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
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
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在实务中,企业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时间与相关货币收支时间有时并不完全
一致。例如,款项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或者款项已经支付,但并不是为
本期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
础,它是以收到货支付的现金及其时点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为了更加
真实、公允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
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
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
特征,它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
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
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
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会计信息要有用,必须以可靠为基础,如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不
可靠的,就会对投资者等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甚至带来损失。为了贯彻可靠性
要求,企业应当做到:
(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
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
务报告中。
(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
包括应当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
披露的信息。
(3)包括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如果企业在财务
报告中为了达到事先设定的结果或效果,通过选择或列示有关会计信息以影响决
策和判断的,这样的财务报告信息就不是中立的。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
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
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价值,关键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
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有助于使用者评价
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相关的会
计信息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
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结果和现金流量。例如,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
失,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以及适度引入公允价值
等,都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进而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需要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
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决策模式和信息需要。但是,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
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
尽可能地做到相关,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
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而要想让使用者有效使
用会计信息,就应当让其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
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
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满足向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
有用信息的要求。
会计信息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信息,在强调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要求的同
时,还应假定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有关企业经营活动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并且愿意
付出努力去研究这些信息。对于某些复杂的信息,如交易本身较为复杂或者会计
处理较为复杂,但如其与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企业就应当在财务报告中充分
披露。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的变化趋势,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全面、客观地评价过去、预
测未来,从而作出决策,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
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但是,
满足会计信息可比性要求,并非表明企业不得变更会计政策,如果按照规定或者
在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评价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
金流量及其变动情况,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
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
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
息。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在多数情况下,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
但在有些情况下,会出现不一致。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虽然从法
律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
往往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
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等,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
能够控制融资租入资产所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上就应
当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列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
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在实务中,如果某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
据此作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
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
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应
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货可能
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等。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需要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
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
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例如,要求企业对可能发
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等确认预
计负债等,就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
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所有者或者其他方面作出经济决策,具有时效性。
即使是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不及时提供,就失去了时效性,对于使用者
的效用就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实际意义。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贯
彻及时性,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交易或者事项发生后,及时收
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者凭证;二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按照会计准则的
规定,及时对经济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或者计量,并编制财务报告;三是要求
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时限,及时地将编制的财务报告传递
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便于其及时使用和决策。
在实务中,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可能需要在有关交易或者事项的信息全
部获得之前即进行会计处理,从而满足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但可能会影响会
计信息的可靠性;反之,如果企业等到与交易或者事项有关的全部信息获得之后
再进行会计处理,这样的信息披露可能会由于时效性问题,对于投资者等财务报
告使用者决策的有用性将大大降低。这就需要在及时性和可靠性之间作相应权
衡,以最好地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为判断标准。
第三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和基本分
类。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
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利润表)。
一、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一)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
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儿个方面的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
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这种潜力可以来自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可以是非
日常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可以是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或者是可以转化为现金
或者现金等价物的形式,或者是可以减少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流出的形式。
预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重要特征。例如,企业采购的原材料、
购置的固定资产等可以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制造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对外出售后收
回货款,货款即为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如果某一项目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
济利益,那么就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前期已经确认为资产的项目,如果
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也不能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资产作为一种资源,应当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具体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
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企业享有资产的所有权,通常表明企业能够排他性地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
益。通常在判断资产是否存在时,所有权是考虑的首要因素。在有些情况下,资
产虽然不为企业所拥有,即企业并不享有其所有权,但企业控制了这些资产,同
样表明企业能够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符合会计上对资产的定义。如果企业既
不拥有也不控制资产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就不能将其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
认。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资产应当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
买、生产、建造行为或者其他交易或者事项,只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才能产生
资产,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例如,企业有购买某项
存货的意愿或者计划,但是购买行为尚未发生,就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因此
而确认存货资产。
(二)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极小可能:小于等于5%;可能:
大于5%、小于等于50%;很可能:大于50乐小于等于95%;基本确定:大
于95乐小于100%。当然,等于100%,那就是“确定”了)
从资产的定义可以看到,能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一个本质特征,但在现实
生活中,由于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或者能够
流入多少实际上带有不确定性。因此,资产的确认还应与经济利益流入的不确定
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根据编制财务报表时所取得的证据,判断与资源有
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那么就应当将其作为资产予以确认;反之,不能
确认为资产。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可计量性是所有会计要素确认的重要前提,资产的确认也是如此。只有当有
关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时,资产才能予以确认。在实务中,企业
取得的许多资产都需要付出成本。例如,企业购买或者生产的存货、企业购置的
厂房或者设备等,对于这些资产,只有实际发生的成本或者生产成本能够可靠计
量。才能视为符合了资产确认的可计量条件。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取得的资产没
有发生实际成本或者发生的实际成本很小,例如,企业持有的某些衍生金融工具
形成的资产,对于这些资产,尽管它们没有实际成本或者发生的实际成本很小,
但是如果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话,也被认为符合了资产可计量性的确认条
件。
【*资产的特征和确认条件常在客观题里混合出现,让你选择出特征或确认
条件,注意区分。】
二、负债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的现时义务。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具有以下儿个方面的特征: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负债必须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这里的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
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
认为负债。
这里所指的义务可以是法定义务,也可以是推定义务。其中,法定义务是指
具有约束力的合同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通常在法律意义上需要强制执行。
例如,企业购买原材料形成应付账款、企业向银行贷入款项形成借款、企业按照
税法规定应当交纳的税款等,均属于企业承担的法定义务,需要依法予以偿还。
推定义务是指根据企业多年来的习惯做法、公开的承诺或者公开宣布的经营政策
而导致企业将承担的责任,这些责任也使有关各方形成了企业将履行义务承担责
任的合理预期。例如,某企业多年来制定有一项销售政策,对于售出商品提供一
定期限内的售后保修服务,预期将为售出商品提供的保修服务就属于推定义务,
应当将其确认为一项负债。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也是负债的•个本质特征,只有在履行义务时
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才符合负债的定义。在履行现时义务清偿负债时,
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用现金偿还或以实物资产形式偿
还;以提供劳务形式偿还;部分转移资产、部分提供劳务形式偿还;将负债转为
资本等。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负债应当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换句话说,只有过去的交易或
者事项才形成负债,企业将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交易或者事项,不
形成负债。
(-)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
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从负债的定义可以看到,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
征。在实务中,履行义务所需流出的经济利益带有不确定性,尤其是与推定义务
相关的经济利益通常需要依赖于大量的估计。因此,负债的确认应当与经济利益
流出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与现时义务有关的
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就应当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反之,如果企业承担
了现时义务,但是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很小,就不符合负债的确认条
件,,不应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负债的确认在考虑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同时.,对于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
额应当能够可靠计量。对于与法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通常可以根据
合同或者法律规定的金额予以确定,考虑到经济利益流出的金额通常在未来期
间,有时未来期间较长,有关金额的计量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与推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企业应当根据履行相关义务所需支出
的最佳估计数进行估计,并综合考虑有关货币时间价值、风险等因素的影响。
【*负债的特征和确认条件常在客观题里混合出现,让你选择出特征或确认
条件,注意区分。】
三、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
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它
是企业的资产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既可反映所有者投入资
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又体现了保护债权人权益的理念。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
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构成。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所有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
注册资本或者股本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股本部分的金额,即
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这部分投入资本作为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反映。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
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
损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
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直
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额、
现金流量套期中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额(有效套期部分)等。
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盈余公积和
未分配利润。
(三)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
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
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例如,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产,在该资产符
合资产确认条件时,就相应地符合了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当该资产的价值能
够可靠计量时,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也就可以确定。
[(1)利得与收入的区别: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
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利得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
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
(2)损失与费用的区别: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
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损失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
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3)直接计入利海的利得和损失一般计入营业外收寸,这部分金词利润;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W的利得和损失计入资本公耕,这部分不会影响利润。】
四、收入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
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根据收入的定义,收入具有以下儿个方面的
特征:
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
活动。例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即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明确界定日常活
动是为了将收入与利得相区分,因为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
能确认为收入,而应当计入利得。
2.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从而导致资产的增加。例如,企业销售商
品,应当收到现金或者有权在未来收到现金,才表明该交易符合收入的定义。但
是在实务中,经济利益的流入有时是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所导致的,所有者投
入资本的增加不应当确认为收入,应当将其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3.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不会导致所有
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符合收入的定义,不应确认为收入。例如,企业
向银行借入款项,尽管也导致了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但该流入并不导致所有者
权益的增加,反而使企业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企业对于因借入款项所导致的经
济利益的增加,不应将其确认为收入,应当确认为一项负债。
(-)收入的确认条件
企业收入的来源渠道多种多样,不同收入来源的特征有所不同,其收入确认
条件也往往存在差别,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等。-一般而言,
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
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
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五、费用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
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根据费用的定义,费用具有以下儿方面的
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费用必须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这些日常活动的界定与收入定义中
涉及的日常活动的界定相一致。日常活动所产生的费用通常包括销售成本(营业
成本)、职工薪酬、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等。将费用界定为日常活动所形成的,
目的是为了将其与损失相区分,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能确
认为费用,而应当计入损失。
2.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发生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从而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
加,其表现形式包括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流出,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
的流出或者消耗等。企业向所有者分配利润也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而该经济
利益的流出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抵减项目,不应确认为费用,应当将其排除在费用
的定义之外。
3.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不会导致所有
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符合费用的定义,不应确认为费用。
(-)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条件,即费用只有在经
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
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因此,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
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
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六、利润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一)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实现了利
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亏损(即利润为负数),
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因此,利润往往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项重
要指标,也是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
(-)利润的来源构成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
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
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
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企业应当严格区分
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以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三)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净额的概念。因此,利润的确
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
入、费用、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七、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
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
会计的计量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
金或者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
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
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
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计量。
(-)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
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在重置成本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
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
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三)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
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
对外销售的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
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计量。
(四)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
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
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预计期限内需要
偿还的未来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五)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
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
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一.财务报告目标
1.财务报告目标定位决定着财务报告所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决定着会计
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是财务会计系统的核心与灵魂。
2.»财务报告目标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信
息更多地强调可靠性,会计计量主要采用历史成本;在决策有用观下,会计信
息更多地强调相关性,如果采用其他计量属性能够提供更多相关信息的,会较
多地采用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属性。
3.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
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
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4.财务报告外部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
众等。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要是企业财务报告编制的首要出发点。
二.会计基本假设
1.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2.
(1)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2)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
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三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会计信式标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
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八性)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通过详细看书做题真正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五.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1.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和基本分
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表)和收入、
费用、利润(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即利润表)(六大要素)
2.资产
A资产的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B.资产的确认条件:
(1)首先要符合资产的定义
(2)与该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3)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资产的特征和确认条件常在客观题里混合出现,让你选择出特征或确认条件,
注意区分。
3.负债.
Ao负债的特征: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B.负债的确认条件:
(1)首先要符合负债的定义
(2)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3)未来流出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负债的特征和确认条件常在客观题里混合出现,让你选择出特征或确认条件,
注意区分。
4.所有者权益
A.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B.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1)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
资本溢价)、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盈
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2)利得与收入的区别: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
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利得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
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3)损失与费用的区别: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
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损失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
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4)直接计入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一般计入营业外收支,这部分会影响利
润;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计入资本公积,这部分不会影响利润。
C.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和金额计量主要依赖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
量。
*利得和损失是这章学习中的难点,要通过学习和做题真正理解透彻。
5.收入:
A.收入的特征:
(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形成的
(2)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3)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B.收入的确认条件:
(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6.费用:
A.费用的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3)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B.费用的确认条件:
(1)首先要符合费用的定义
(2)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3)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4)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7.利润:
A.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B.利润的来源构成:
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其中前者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后者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
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向所有者分配无关的
利得和损失。
C.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认
也主要依赖于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六.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会计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五种)
历史成本是最基本的属性。
会计要素的掌屋主要通过看书做题来理解。
本章主要是全书的综合,以客观题为主。学习完全书知识点后,会更容易吸收
和理解。
第二章存货(除修改小差错外,本章内容没有变化。)
L修的碓、为「存货的概念与确认条件
《存货的确认lin和初<
本章基本结构稣存始计量I存货的初始计量
货<
r存货期末计量原则
I存货的期末计量
<
、存货期末计量方法
第一节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存货的概念与确认条件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
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存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一)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企业在确认存货时,需要判断与该项存货相关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
业。在实务中,主要通过判断与该项存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到
了企业来确定。其中,与存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是指由于经营情况发生变化造
成的相关收益的变动,以及由于存货滞销、毁损等原因造成的损失;与存货所有
权相关的报酬,是指在初步该项存货或其经过进一步加工取得的其他存货时获得
的收入,以及处置该项存货实现的利润等。
通常情况下,取得存货的所有权是与存货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本企业
的一个重要标志。例如,根据销售合同已经售出(取得现金或收取现金的权利)
的存货,其所有权已经转移,与其相关的经济利益已不能再流入本企业,此时,
即使该项存货尚未运离本企业,也不能再确认为本企业的存货。又如,委托代销
商品,由于其所有权并未转移至受托方,因而委托代销的商品仍应当确认为委托
企业存货的一部分。总之,企业在判断与存货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时,
主要结合该项存货所有权的归属情况进行分析确定。
(二)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作为企业资产的组成部分,要确认存货,企业必须能够对其成本进行可靠地
计量。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必须以取得确凿、可靠的证据为依据,并且
具有可验证性。如果存货成本不能可靠地计量,则不能确认为一项存货。例如,
企业承诺的订货合同,由于并未实际发生,不能可靠确定其成本,因此就不能确
认为购买企业的存货。又如,企业预计发生的制造费用,由于并未实际发生,不
能可靠地确定其成本,因此不能计入产品成本。
二、存货的初始计量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
他成本。
不同存货的成本构成内容不同。原材料、商品、低值易耗品等通过购买而取
得的存货的初始成本由采购成本构成;产成品、在产品、半成品、委托加工物资
等通过进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货的初始成本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使存货达
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构成。
(-)外购的存货
原材料、商品、低值易耗品等通过购买而取得的存货的初始成本由采购成本
构成(企业物资从采购到入库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
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
的费用。
1.购买价款,是指企业购入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
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2.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购买、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货所发生的消费税、资源
税和不能从增值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等。(此处还包括进口关税)
3.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即采购成本中除上述各项以外的可
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
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这些费用能分清负担对象的,应
直接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不能分清负担对象的,应选择合理的分配方法,分配
计入有关存货的采购成本。分配方法通常包括按所购存货的重量或采购价格的比
例进行分配。
但是,对于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物资毁损、短缺等,除合理的损耗应作为存
货的“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计入采购成本外,应区别不同情况
进行会计处理:(1)应从供货单位、外部运输机构等收回的物资短缺或其他赔
款,冲减物资的采购成本;(2)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
途中损耗,不得增加物资的采购成本,应暂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在
查明原因后再作处理。
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
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在实务中,企业
也可以将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
用等进货费用先进行归集,期末,按照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也可
以先进行归集,期末再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
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主营业务成本);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
货成本。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
益(销售费用)。
企业外购的原材料,由于结算方式和采购地点的不同,材料入库和货款的支
付在时间上不一定完全同步,相应的账务处理也有所不同。
本章以下例题如无特别说明,均假定企业(公司)采用实际成本法对存货进行
日常核算。
(-)通过进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货
通过进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货的成本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为使存货达
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构成。
1,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
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以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工费、运
输费、装卸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其在会计
处理上主要包括拨付加工物资、支付加工费用和税金、收回加工物资和剩余物资
等几个环范。
(需要交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应将受托方
代收代缴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
按规定准予抵扣的,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科目的借方。)
【例2-1】甲企业委托乙企业加工材料一批(属于应税消费品)。原材料成
本为20000元,支付的加工费为7000元(不含增值税),消费税税率为10%
材料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加工费用等已经支付。双方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
17%0
甲企业按实际成本核算原材料,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1)发出委托加工材料
借:委托加工物资——乙企业20000
贷:原材料20000
(2)支付加工费和税金
实际魏■亶娥需
消费税税率b
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20000+7000)4-(1-10%)=30000(元)
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税额=30000X10%=3000(元)
应交增值税税额=7000X17%=1190(元)
①甲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
借:委托加工物资——乙企业7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190
.——应交消费税3000
贷:银行存款11190
②甲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直接用于销售的
借:委托加工物资——乙企业(7000+3000)10000
应交税矍——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190
贪:银行存款11190
(3)加工完成,收回委托加工材料
①甲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
借:原材料(20000+7000)27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乙企业27000
②甲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直接用于销售的
借:库存商品(20000+10000)30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乙企业30000
2.自行生产的存货
自行生产的存货的初始成本包括投入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直接人工和按照
一定方式分配的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
项间接费用,包括企业生产部门(如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薪酬、折旧费、办公费、
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在生产车
间只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下,企业归集的制造费用可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在生
产多种产品的情况下,企业应采用与该制造费用相关性较强的方法对其进行合理
分配。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
时比例法和按年度计划分配法等,还可以按照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直接成
本及产品产量分配制造费用。
(三)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
1.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
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例2-2】20x9年1月1日,A、B、C三方共同投资设立了甲责任有限公
司(以下简称甲公司)。A以其生产的产品作为投资(甲公司作为原材料管理和核
算),该批产品的公允价值为5000000元。甲公司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
明的不含税价款为500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850000元。假定甲公司的实收
资本总额为10000000元,A在甲公司享有的份额为35%0甲公司为一般纳税人,
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存货。
本例中,由于甲公司为一般纳税人,投资合同约定的该项原材料的价值为5
000000元,因此,甲公司接受的这批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5000000元,增值
税850000元单独作为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进行核算。
A在甲公司享有的实收资本金额=10000000X35%=3500000(元)
A在甲公司投资的实收资本溢价=5000000+850000-3500000=2350
000(元)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5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0
贷:股本——A35000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2350
000
2.通过非货币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等取得的存货的成本,分别参照本书第
七章、第十二章的相关内容。
(四)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
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其成本按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
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于该存货的间接费用确定。
【不计入存货成本的相关费用:下列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
计入存货成本:(D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2)仓储
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3)不
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第二节存货的期末计量
一、存货期末计量原则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即资产负债表日,
当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当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
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其中,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
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
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存货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如果企业在存货成本
的日常核算中采用计划成本法、售价金额核算法等简化核算方法,则成本应为经
调整后的实际成本。
企业预计的销售存货现金流量,并不完全等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存货在销
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以及为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还可能发
生的加工成本等相关支出,构成现金流入的抵减项目。企业预计的销售存货现金
流量,扣除这些抵减项目后,才能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企业应以确凿证据为基础计算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二、存货期末计量方法
(-)存货减值迹象的判断
存货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1.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
材料的市场价格乂低于其账面成本;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
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
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二)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考虑的因素
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
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1)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是指对确定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有直接影响的客观证明。存货的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
本及以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应当以取得外来原始凭证、生产成本资料、
生产成本账簿记录等作为确凿证据;产成品或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与产成品或
商品相同或类似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销售方提供的有关资料等。
(2)持有存货的目的。由于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不同,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
的计算方法也不同。如用于出售的存货和用于继续加工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的
计算就不相同。因此,企业在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
一般地,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一是持有以备出售,如商品、产成品,其中又分
为有合同约定的存货和没有合同约定的存货;二是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
中耗用,如材料等。
(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的影响-在确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时,不仅要考虑资产负债表日与该存货相关的价格与成本波动,而且还应考虑未
来的相关事项。也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多层陶瓷片式电感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024版)
- 融文:2024撰写现代化PR报告的专业指南
- 荣泰煤矿6-2中煤大巷煤柱回收开采方案
- 水源地合理开采及恢复机制研究
- 广州-PEP-2024年11版小学4年级上册英语第6单元测验试卷
- Python程序设计实践-教学大纲、授课计划
- 2024年电能仪表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预制菜分类原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 珠宝销售个人工作计划
- 新娘结婚致辞
- 信赖性测试一览表-
- 2024年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中能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组建二手车市场服务公司方案
- 网球运动损伤与预防
- 病理性咬指甲的心理动力学分析
- 培养创新思维的临床医学培训方法
-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含听力)( 含答案解析 )
- 车辆管理工作汇报
- 2022年GOLD慢阻肺诊治指南
-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