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新案同步三讲义: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末检测卷(五) 含答案_第1页
生物新案同步三讲义: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末检测卷(五) 含答案_第2页
生物新案同步三讲义: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末检测卷(五) 含答案_第3页
生物新案同步三讲义: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末检测卷(五) 含答案_第4页
生物新案同步三讲义: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末检测卷(五) 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章末检测卷(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于一个营养级B.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答案C解析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可能处于一个营养级,也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不一定越大,如一棵大树上有很多寄生虫。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①生产者②分解者③消费者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⑤食物链和食物网⑥物质循环⑦能量流动⑧信息传递A.①②③④ B.⑥⑦⑧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指的是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3.如图所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若A包含五个种群(A1、A2、A3、A4、A5),B包含两个种群(B1、B2),则其营养结构实际含有食物链()A.10条B.15条C.20条D.25条答案D解析由B→E和B→C→E的食物链有4条,加入A后就有20条,由A→D的食物链有5条,所以共有食物链25条.4.分解者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的作用是()A.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B.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到环境中去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产者利用D.减少能量在逐级流动中的损耗答案B解析分解者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后将其中的化学能释放到了无机自然界。5.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A.能量和营养级B.个体大小与营养级C.个体大小与个体数量D.个体数量与能量答案A解析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6.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要研究被第二营养级羊同化的能量去向,不应包括下列选项中的()A.羊的呼吸消耗量B.羊的粪便量C.羊的生长量D.部分死亡羊的质量答案B解析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被第二营养级摄入后,一部分被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同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及通过呼吸作用消耗,还有一部分未被同化,通过粪便等排出体外。因此羊的粪便量不是被羊同化的能量去向.7.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三大功能类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处于两个营养级,是杂食性动物B.图中表示出了两条食物链C.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D.乙→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答案C解析本题的关键词为“三大功能类群”,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而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据图分析,甲代表生产者,乙代表消费者,丙代表分解者。8.草→兔子→狐狸→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食物链中兔子是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B.兔子产生的粪便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是草的固定量C.根据能量金字塔可知,处于塔尖的狼,其个体体内的能量少于兔子个体体内的能量D.狐狸捕食一只兔子,则该兔子体内的能量全部流向狐狸答案B解析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兔子的粪便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能量金字塔描述的是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关系,不能简单等同于单个个体.9.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最初来源于()A.光合作用 B.高能化学键C.绿色植物 D.太阳光能答案D解析能量流动,其能量最初都是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10.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该图中有3条食物链C.图中的a一定是自养型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型生物D.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传到b答案B解析图示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d、e是消费者,f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图示中只有一条食物链;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是异养型生物;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11.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既能使CO2进入生物群落,又能使CO2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A.绿色植物 B.植食动物C.肉食动物 D.营腐生生活的真菌答案A解析在碳循环中,使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又通过呼吸作用把CO2释放到大气中。12.某种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很像小虫在蠕动.这种信息传递的意义是引诱猎物,以便于捕食。海龟的这种活动包含下列哪种信息的传递()A.物理和化学信息 B.行为和化学信息C.物理和营养信息 D.物理和行为信息答案D解析这属于海龟的特殊行为,是行为信息;因为是利用舌尖的红色突起模仿小虫蠕动,引起小虫的注意,所以也是物理信息。13.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一过程体现了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A项在受到外界干扰破坏后没有恢复原状,B项和C项都抵抗了外界干扰而保持原状,属抵抗力稳定性。D项封闭生态系统在闯入大型肉食动物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后,经过各成分相互作用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属于恢复力稳定性.1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③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④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形式⑤种群可以作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单位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当一个种群独占一个营养级时可以作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单位。15.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有些地区将大面积自然林开发成单一树种经济林,而林产品的长期单一化,会使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这是因为()A.这样做不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B.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造成其功能的变化C.不利于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易爆发病虫害答案D解析从自然林开发成单一林,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简单,生物种类减少(尤其是鸟类),易导致病虫害发生,从而破坏林木,使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16.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答案C解析“多吃素食、少吃肉食”能节约粮食,其生态学原理在于降低人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从而节约更多的粮食。17.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B.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C.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D.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答案D解析该食物网中有8条食物链,叶状虫为第二营养级,处于最高营养级的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少,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18.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能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蘑菇可参与丁过程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eq\f(K,2)值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答案C解析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b摄入量为其同化量和粪便量之和,其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表示分解者,丁过程表示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蘑菇可参与此过程;d的能量可来自于b的粪便,而此部分属于上一营养级a的能量.19.在一般情况下,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渠道的正确图解是()答案D解析无机环境中的CO2只能被生产者利用,生产者中含碳的有机物可以被动物捕食,动、植物含碳的遗体会被分解者分解,动、植物和分解者都要呼吸排出CO2进入无机环境。因此只有D项符合.20.运用信息传递作用防治害虫的优点是()①可以减少农药的用量②防止环境污染③防治效果肯定好于化学防治④容易操作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利用信息传递的作用来诱杀害虫可以减少农药的用量,防止环境污染.21.如图表示A、B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①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③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000人,则B至少能养活500人④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③④答案D解析①错误,不知二人的食物量,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和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无法比较;②错误,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仍在10%~20%之间;③正确,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养活一人,消耗能量为m,如A能养活10000人,对应的玉米能量至少是50000m,同样数量的玉米,B至少养活的人数是50000×10%×10%=500。④正确,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生态系统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的原因是由于有害物质的富集。22.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其中M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在图中④过程中是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B.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C.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可在生物群落中反复循环利用D.若M表示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则①的能量值为②与③对应的能量值之和答案A解析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单向流动,而不能循环利用;碳元素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利用的,而不是在生物群落的内部;①代表的是生态系统中固定的总能量,它不仅包括②③,还包括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到无机环境中的能量。2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a、b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b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B.M时b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两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正在衰退答案D解析由曲线的走势可知,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且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M时b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往往是双向的.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趋于稳定.24.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示意图,有关的选项正确的是()A.从生态学观点看,图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B.图中仅有5条食物链C.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是流入蛇的能量的1000倍答案C解析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A错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不进入食物链,故图中只有1条食物链,B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细菌、真菌等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属于分解者,C正确;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能量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所以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是流入蛇的能量的625~10000倍,D错误。25.达到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具备的特征是()①该系统处于幼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②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③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④有完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⑤能量的收支随气候周期性变化⑥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⑤⑥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26.(8分)我国西部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畜牧业的资源优势,这为西部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广阔前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西部发展面临的艰巨任务.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1)由图可见,该草原生态系统含有的食物链共有条。E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1、E2、E3分别表示流入牲畜、昆虫、鼠的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人类发展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更多地获取第营养级的能量。(2)某草原存在着严重的超载放牧现象,这种现象首先会导致图中的大量减少,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后来,采取了适当的保护措施,该草原生态系统慢慢恢复原貌,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群落的.(3)牧民在放牧时,发现鼠害现象有逐渐扩大趋势,这说明该草原上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是呈增长。为保护牧草,牧民开展了鼠群密度调查,应采取的方法是,采取措施控制鼠类大量繁殖的目的是。答案(1)4(E1+E2+E3)/E二(2)牧草(次生)演替(3)“J”型(或指数型)标志重捕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1)第二营养级包括牲畜、昆虫和鼠,第二营养级具有的总能量为E1+E2+E3,故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1+E2+E3)/E。人类发展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获取牲畜,即第二营养级的能量.(2)超载放牧直接导致牧草大量减少,使草原退化。遭到破坏后的草原的恢复过程属于次生演替。(3)草原生态系统中,控制鼠类、昆虫的大量繁殖,其目的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牲畜,即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7.(10分)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猫头鹰属于,兔处于第营养级。(2)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4)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猫头鹰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千克。答案(1)生产者消费者二(2)草太阳能(3)CO2(或气体)光合呼吸(4)5500解析图示食物网中,只有草是生产者,因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因此草中的能量最多,其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无机环境中的碳主要以CO2的形式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各种生物再通过呼吸作用以CO2的形式返回到无机环境。第(4)问的计算,因猫头鹰增加10千克生物量,通过兔和食虫鸟两条食物链各获得生物量5千克,通过兔路径消耗的植物为5÷10%÷10%=500(千克),通过食虫鸟路径消耗的植物为5÷10%÷10%÷10%=5000(千克),因此共需消耗生产者5500千克。28.(11分)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碳在A→B和B→C过程中分别以的形式流动。(2)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植物通过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通过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致相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的平衡,形成温室效应。(3)写出图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用字母和箭头表示)。(4)若生产者固定了100kJ的能量,则图中最高营养级理论上可获得的能量为kJ。(5)“周一请吃素”,这是坎昆会议中支持环保的进步青年提出的一个新理念,这一理念依据能量流动的特点.答案(1)CO2和(含碳)有机物(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呼吸)碳循环(3)B→C→D(4)1~4(5)逐级递减解析(1)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利用,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中的碳变成CO2返回到大气中。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量的碳变成CO2返回到大气中,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形成温室效应。(3)图中A与B是双向箭头,且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进入了A,故A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能从A中获取CO2,故B为生产者,B、C、D都可以为E提供能量,故E为分解者,C、D为消费者,此题中的食物链就是B→C→D。(4)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图中最高营养级D理论上可获得的最多能量为100×20%×20%=4(kJ);理论上可获得的最少能量为100×10%×10%=1(kJ),故为1~4kJ。(5)依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吃素可缩短食物链,减少能量的损耗。29.(11分)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手段,昆虫之间也存在着可用于交流的“信息”,使昆虫表现出复杂的行为.昆虫的交配求偶就是通过某种信息长距离传递而实现的.如灯蛾的雌虫能吸引11km以外的雄蛾,天蚕蛾的雌虫腹部或停息过新羽化的雌虫的物体,都能吸引雄虫。为了探索昆虫交配求偶的秘密,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将某昆虫中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实验二:将未交配的雌虫先放到封闭的玻璃管中,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捕捉到雄虫。实验三:将未交配的雌虫腹部用小刀割下,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捕捉到雄虫。实验四:将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在诱捕器的周围浇一桶汽油,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中,放在诱捕器中的雌虫能够吸引雄虫,这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某种传递。(2)实验一与实验二比较说明。(3)实验二与实验三比较说明。(4)实验四中汽油的作用是,但仍能捕捉到雄性昆虫,这说明。(5)这个实验使人们受到启发,可能通过这种方法来控制和诱杀害虫,请指出一种可能的方法。答案(1)信息(2)昆虫间进行交流的信息是一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3)这种物质是由昆虫的腹部分泌的(4)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这种化学物质具有较强的专一性(5)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制成诱芯,置于诱捕器中,用于诱杀昆虫或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制成溶液,于田间喷洒,干扰雌雄虫之间的正常交尾,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其他情况,只要答案合理即可)解析实验一说明雌虫能够吸引同种雄虫,它们之间存在某种信息传递。实验二说明雌虫和雄虫之间存在的信息传递被封闭的玻璃管隔开了.实验三说明能够在雌虫和雄虫之间起着信息传递作用的物质是由雌虫腹部产生的。实验四诱捕器的周围浇汽油是为了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但仍可吸引异性,说明传递信息的物质具有较强的专一性。30.(10分)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光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生态瓶编号甲++++-+乙-+++-+丙++++--丁++++++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以下问题:(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原因是.(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原因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