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2"\h\z1、绪言 41.1、工程概况 41.2、拟建建筑物 42、勘察工作 52.1、勘察级别 52.2、勘察目及规定 62.3、拟定勘察工作量根据 72.4、勘探工作量布置原则 82.5、勘探设备及办法 82.6、完毕工作量 102.7、室内实验 10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13.1、地形地貌 113.2、地层时代及成因类型 113.3、地基土构成及岩性特性 113.4、地下水 173.5、地下水和地基土腐蚀性 174、地震效应 184.1、抗震设防烈度 184.2、建筑场地类别 184.3、地基土液化鉴别 184.4、地基土震陷 184.5、建筑抗震地段划分 195、场地土综合分析与评价 195.1、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记录原则及指标选用 195.2、室内土工实验及原位测试成果 205.3、天然地基土承载力评价 205.4、地基湿陷性评价 215.5、抗剪强度记录及评价 225.6、场地均匀性评价 225.7、场地稳定性、适当性评价 226、地基基本方案探讨 236.1建筑物天然地基及复合地基之探讨 236.2桩基方案 247、基坑支护及基坑降水 268、结论与建议 268.1、结论 268.2、建议 28附件附图拟建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布置图01工程地质剖面图02~18附表勘探点一览表附表1地层登记表附表2物理力学性质登记表附表3各土层综合e-p曲线和地基变形计算表附表4液化指数计算表附表5其她原位测试报告土工实验检测报告1、绪言1.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太原市上马街棚户区改造Ⅰ期工程建设单位:山西华嘉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协作单位:太原市兴华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山西嘉盛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建太原市上马街棚户区改造Ⅰ期工程,其拟建场地位于太原市五一路东侧,上马街北侧,杏花南巷南侧。我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对其拟建场地进行了详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一次性勘察),剪切波速和静力触探测试由太原市兴华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完毕。依照建设单位提供规划设计图,对拟建建筑物外轮廓线进行拟定并将勘探点统一放到位。拟建建筑物及勘探点位置详见拟建建筑物及勘探点平面位置图(附图01)。本次勘察外业工作于10月28日开始,于11月121.2、拟建建筑物本工程拟建3栋高层住宅楼均为地面以上32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约158337㎡。上部构造采用剪力墙构造,基本形式拟采用筏板基本,1#楼轮廓尺寸为90.3m×21.8m,2#楼轮廓尺寸59.2m×25.0m,3#楼轮廓尺寸58.2m×25.0m,按筏基考虑,其基底压力原则值为550kPa,基本埋深自室外地面算起,基本埋深约8.3拟建1#、2#楼北侧和1#、3#楼南侧设有裙房,均为2层地下室,框架构造,独立基本,柱网尺寸按8000mm×8000mm,自室外地面算起,基本埋深约8.3m,1#楼北侧为地上3层商业建筑,最大单柱荷载为5760kN,1#楼南侧为地上2层商业建筑,最大单柱荷载为4600kN,建筑物外形及尺寸、位置详见拟建建筑物及勘探点平面位置图(附图01)。拟建建筑物工程性质一览表表1.2.1拟建建筑物名称室外地面标高基本埋深(m)基本类型轮廓尺寸荷载1#楼791.68.3片筏基本90.3m×21.8m550kPa2#楼792.88.3片筏基本59.2m×25.0m550kPa3#楼791.88.3片筏基本58.2m×25.0550kPa1#、2#楼北侧裙房792.88.3独立基本5760kN1#、3#楼南侧裙房791.88.3独立基本4600kN2、勘察工作2.1、勘察级别依照《建筑地基基本设计规范》(GB50007-),地基基本设计级别为甲级;据根《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鉴定本次勘察勘察级别为甲级;依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拟建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级别为一级,场地级别为二级,地基级别为二级,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鉴定拟建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综合拟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级别为甲级。2.2、勘察目及规定本次勘察为一次性详细勘察,本次勘察目旨在详细查明拟建建筑地段岩土工程条件,对影响场地和地基稳定不良地质作用作出评价,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分析和评价,对地基基本设计、地基解决、不良地质作用和环境地质作用防治、施工等提出结论和建议,详细如下:③④查明拟建场区地下水含水层分布、类型、埋藏条件、稳定水位、径流补给、排泄、渗入系数等水文地质条件,并提供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判断地下水或地基土对建筑材料腐蚀性。⑥查明地基与否存在液化土层,查明各液化土层深度和厚度,计算液化指数并划分地基液化级别。依照抗震条件划分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分析预测地震效应,划分对建筑有利、不利或危险地段,提供场地岩土地震震陷评价。查明地基土湿陷类型并拟定地基湿陷级别,依照湿陷类型和地基湿陷级别进行湿陷性场地分区。对建筑物地基均匀性进行评价。2.3、拟定勘察工作量根据基于上述勘察目及规定,本次勘察工作量按详细勘察阶段工作规定布置,重要根据为:2.3.1委托单位提供建筑物平面布置图2.3.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3.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3.4《建筑地基基本设计规范》(GB50007-)2.3.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3.6《建筑地基解决技术规范》(JGJ79-)2.3.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2.3.8《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3.9《土工实验办法原则》(GBT/50123-1999)2.3.10《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原则》(JGJ87-92)2.3.1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2.3.12《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2.4、勘探工作量布置原则按照现行国家关于规范、规程,本次勘察布置工作量重要原则为:2.4.1本次勘察工作依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第4.1.15条,地基级别为二级(中档复杂),结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GJG72-)及区域地质状况,勘察点应沿建筑物周边或柱列线布设,其间距宜为20-35m布置,勘探点布设兼顾裙楼。2.4.2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GJG72-)第4.2.4条,勘察点深度应满足预测土层压缩层计算深度,压缩层深度按1-1.5倍基本宽度考虑,依照建筑物特性及其所处地貌单元结合勘察经验,基本应采用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勘探点深度按建筑物预测基底压力、基本型式、基本埋深及计算变形综合拟定,并满足场地抗震评价需要,综合拟定控制性钻孔深度80m,普通性孔深50m,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拟定基坑侧壁安全级别为一级,为了提供支护基坑所需参数,将裙楼控制性勘探点孔深定为30m2.4.2.5、勘探设备及办法本次勘探采用了取土试样钻孔、原则贯入实验、静力触探、剪切波速测试等各种测试办法相结合勘察方案。2.5.1、外业钻探采用XY-150型工程钻机,水位以上采用干法钻进,水位如下采用泥浆护壁,回转钻进成孔,采用双管单动取土器2.5.2、原则贯入实验采用自动落锤法,标贯前采用薄壁取样器进行清孔,2.5.3、原则贯入实验采用自动脱钩自动落锤法进行锤击,并减小导向杆与锤间摩擦力,避免锤击时偏心和晃动,保持贯入器、探杆、导向杆联接后垂直度,锤击速率应不大于30击/min。贯入器打入土中15cm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锤击数,合计打入30cm锤击数为原则贯入实验锤击数N。当锤击数已达50击,而贯入深度未达30cm时,可记录50击实际贯入深度,按下式换算成相称于30cm原则贯入实验锤击数N,并终结实验。N=30×式中-50击时贯入度(cm)。在碎石土层中采用重型动力触探N(63.5)实验,。2.5.4、静力触探测试采用JTY-3型静探数据采集仪和剑球牌NKC5081TCT型静力触探车,静力触探探头采用宁波市镇海传感器厂生产ZSZ-15型双桥探头,锥尖截面积15cm2,侧壁摩擦筒面积300cm2,全液压自动持续贯入,微机全自动记录和储存数据并成图。2.5.5、场地剪切波速采用单孔检层法,剪切波速测试放大器采用RS-1616K(S)型多功能工程检测仪,记录仪采用联想笔记本电脑,传感器为三分量波速探头。2.6、完毕工作量本次勘察共完毕综合勘探点24个,即在同一点处既有钻孔,也有静探,还也许有波速;从各孔性质来说:取土试样钻孔12个(涉及2个孔内取水孔)、原则贯入实验钻孔12个,孔旁静力触探实验孔6个、孔内剪切波速测试孔3个,合计钻探总进尺1612.50m(其中涉及剪切波速合计测深240m和静力触探89.8m),共取原状土样350件,共取扰动土样141件,水、土腐蚀性分析样各2组,进行原则贯入实验372次,重型动力触探深度为2.002.7、室内实验室内土工实验是评价地基岩土性状重要实验办法,本工程室内土工实验涉及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测试、高压固结实验、剪切实验,提供了计算地基承载力和沉降变形验算提供所需各项岩土参数指标。2.62.62.6.3、为评价地基土压密状态和实际受力工作状态(地基土自重压力到自重压力+附加压力)下压缩变形指标,地基各土层原状土样均进行了固结实验,压缩(固结)实验最后压力:20m以内最后压力为0.8Mpa,20m以上最后压力为1.00Mpa,2.6.4、砂类土样均进行了筛分法颗粒分析实验,20m以上某些饱和粉土增做粘粒含量实验(移液管法)。2.6.5、选取代表性水样进行了对建筑材料腐蚀性分析实验。2.6.6、土抗剪强度参数在边坡稳定性分析、建筑地基承载力计算以及基坑稳定性评价中都是不可缺少指标,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计算参数,故选取某些土样做了直接剪切实验。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形基本平坦,勘探期间以东夹巷中段厕所旁一井盖为高程准点(BM=791.81m)引测了各勘探点标高,场地标高介于790.55~793.56拟建场地位于汾河以东,地貌为汾河东岸Ⅱ级阶地与山前洪积倾斜平原交互区,场地地形平缓。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地貌。3.2、地层时代及成因类型依照本次勘察揭露地层状况,结合区域资料综合分析,依照场地所处地貌及其沉积旋回特性,场地地层重要受东山山前冲、洪积作用影响,勘探深度范畴内场地地基土层重要是第四系全新统及更新统河流冲、洪积地层,粉质粘土、粉土、中细砂等土层厚度变化较大,多数状况为夹层。按沉积时代和成因类型从上向下依次为:第①层为第四系全新统(Q42ml)人工堆积成因填土,向下第②、③、④、⑤层为第四系全新统(Q4)河流冲、洪积相沉积地层,第⑥、⑦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3)河流冲、洪积相沉积地层,第⑧、⑨、⑩层为第四系中更新统(Q2)河流冲、洪积相沉积地层,本次勘察未揭穿⑩层。3.3、地基土构成及岩性特性依照野外钻探,室内土工实验成果,本次勘探深度范畴内,场地地基土自上而下依岩性可划分为10层,现按地层层序分述如下:第①层:杂填土(Q42ml)该层重要以灰渣、煤屑、白灰、砖块、石块、水泥块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为主,杂色,构造松散,稍湿,具中-高压缩性,土质不均,该层下部为少量素填土,成分以粉土和粉质粘土为主,含云母、煤屑、砖屑、氧化物、植物根等,标贯实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2.0~7.0击之间,平均3.8击。静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2.92MPa,侧摩阻力平均值fs=64.6kPa。该层平面分布不均匀,普通层厚介于1.20~4.90m,平均层厚2.64m,仅在10#孔处达10.2m,层底埋深1.20~4.90第②1层:粉土(Q41al+pl)褐黄,饱和,稍密状态,含云母、氧化物,土质不纯,含砂粒,局部夹粉质粘土和粉细砂透镜体,厚度不大于50cm,平均压缩系数a1-2=0.234MPa,具中压缩性,摇震反映中档,无光泽反映,韧性低,干强度低。钻探进尺较快,标贯实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2.0~6.0击之间,平均3.5击。静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2.08MPa,侧摩阻力平均值fs=62.8kPa。该层普遍分布于全场,该层层厚1.60~5.10m,平均层厚3.60m,层底埋深4.00~8.20m,层底标高782.79第②2层:中砂(Q41al+pl)黄褐色,稍湿,稍密,散粒构造,矿物成分重要为长石、石英、氧化物等,颗粒不均匀,分选性较差,夹粉土和粉质粘土,标贯实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6.0~7.0击之间,平均6.5击。静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2.6MPa,侧摩阻力平均值fs=68.0kPa。该层层厚分布不均,该层层厚0.70~3.00m,平均层厚1.66m,层底埋深6.00~8.20m,层底标高第③层:粉土(Q41al+pl)该层依照岩性和物理力学性质差别分为2个亚层:第③1层:粉土(Q41al+pl)黄褐色,饱和,稍密,含云母、煤屑、氧化物,局部夹粉质粘土和粉细砂,厚度不大于50cm,摇震反映中档,无光泽反映,韧性低,干强度低,平均压缩系数a1-2=0.257MPa,具中压缩性,标贯实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4.0~10.0击之间,平均6.5击。静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2.00MPa,侧摩阻力平均值fs=61.3kPa。该层层厚1.30~7.20m,平均层厚4.22m,层底埋深8.50~第③2层:粉土(Q41al+pl)褐黄,饱和,中密状态,含云母、煤屑、氧化物等,局部夹有粉质粘土和中粗砂,厚度不大于50cm,平均压缩系数a1-2=0.174MPa,具中压缩性,摇震反映中档,无光泽反映,韧性低,干强度低。标贯实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5.5~17.0击之间,平均9.7击。静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4.30MPa,侧摩阻力平均值fs=130.7kPa.该层普遍分布于全场,该层层厚1.50~7.10m,平均层厚4.91m,层底埋深12.00~18.60m第④层:砾砂(Q41al+pl)褐色,矿物成分重要为长石、石英、方解石、氧化物等,母岩重要为灰岩、砂岩,局部夹粉土及粉质粘土,颗粒不均匀,分选性较差,稍密~中密状态。标贯实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9.0~18.0击之间,平均12.6击,重型动力触探实测锤击数N63.5平均值为11.7击,静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7.87MPa,侧摩阻力平均值fs=194.70kPa。该层普遍分布于全场,该层层厚0.50~4.70m,平均层厚1.92m,层底埋深14.20~18.50m,层底标高第⑤层:粉土(Q41al+pl)该层依照岩性和物理力学性质差别分为3个亚层:第⑤1层:粉土(Q41al+pl)黄褐,饱和,中密状态,含云母、煤屑、氧化物等,局部夹有粉质粘土和中粗砂或与中粗砂互层,平均压缩系数a1-2=0.179MPa,具中压缩性,摇震反映中档,无光泽反映,韧性低,干强度低。标贯实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10.00~19.0击之间,平均14.9击。该层普遍分布于全场,该层层厚4.40~9.20m,平均层厚6.99m,层底埋深22.10~26.80m第⑤2层:粉土(Q41al+pl)褐黄,饱和,中密状态,含云母、煤屑、氧化物等,局部夹有粉质粘土和中粗砂,平均压缩系数a2-4=0.110MPa,具中低压缩性,摇震反映中档,无光泽反映,韧性低,干强度低。标贯实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15.0~27.0击之间,平均20.3击。该层普遍分布于全场,该层层厚2.80~8.90m,平均层厚6.45m,层底埋深27.40~33.50m,层底标高758.47第⑤3层:粉质粘土(Q41al+pl)黄褐,褐色,含云母、煤屑、氧化物等,团粒构造,夹粉土和薄层粗砾砂透镜体,可塑状态,平均压缩系数a2-4=0.129MPa,具中压缩性,无摇震反映,稍有光滑,韧性中档,干强度中档,标贯实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18.0~29.0击之间,平均23.2击。该层普遍分布于全场,该层层厚2.30~8.30m,平均层厚4.39m,层底埋深33.20~37.70m,层底标高753.63第⑥层:粉质粘土(Q3al+pl)该层依照岩性和物理力学性质差别分为2个亚层:第⑥1层:粉质粘土(Q3al+pl)褐灰色,含云母、氧化物,分布不均,夹有粉土,可塑状态,平均压缩系数a2-4=0.143MPa,具中压缩性,无摇震反映,稍有光滑,韧性中档,干强度中档。标贯实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23.0~32.0击之间,平均27.5击。该层普遍分布于全场,该层层厚4.00~9.50m,平均层厚6.51m,层厚不均,层底埋深38.60~43.60m第⑥2层:粉质粘土(Q31al+pl)褐色,含云母、氧化物,分布不均,夹有粉土,可塑状态,平均压缩系数a2-4=0.119MPa,具中压缩性,无摇震反映,稍有光滑,韧性中档,干强度中档。标贯实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28.0~37.0击之间,平均32.3击。该层普遍分布于全场,层厚7.60~11.70m,平均层厚9.80m,层底埋深49.00~54.10m第⑦层:粉质粘土(Q3al+pl)黄褐色,含云母、氧化物、钙质结核,夹粉细砂、粉土,可塑状态,平均压缩系数a2-4=0.142MPa,具中压缩性,无摇震反映,稍有光滑,韧性中档,干强度中档。标贯实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33.0~44.0击之间,平均37.7击。该层普遍分布于全场,层厚7.10~12.40m,平均层厚10.53m,层底埋深61.20~63.40m第⑧层:粉质粘土(Q2al+pl)褐红色,含云母、氧化物、钙质结核,夹有粉土,可塑状态,平均压缩系数a2-4=0.125MPa,具中低压缩性,无摇震反映,稍有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标贯实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37.0~50.0击之间,平均44.1击。该层普遍分布于全场,该层层厚5.00~7.20m,平均层厚6.57m,层底埋深68.00~70.00m,层底标高第⑨层:粉质粘土(Q2al+pl)红褐色,含云母、氧化物、钙质结核,夹有粉土、中细砂透镜体,可塑状态,平均压缩系数a2-4=0.116MPa,具中低压缩性,无摇震反映,稍有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标贯实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40.0~50.0击之间,平均45.1击。该层普遍分布于全场,该层层厚3.00~7.00m,平均层厚5.85m,层底埋深72.50~75.40m,层底标高第⑩层:粉质粘土(Q2al+pl)褐红色,含云母、氧化物,硬塑状态,平均压缩系数a2-4=0.112MPa,具中低压缩性,无摇震反映,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标贯实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45.0~53.0击之间,平均49.2击。以上各层详细接触组合关系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02~18)各土层层厚、层底埋深、层底标高等项记录成果详见地层登记表(附表2)。3.4、地下水鉴于地下水对本工程影响,本次勘察对赋存于场地内首层地下水位进行量测,锤击钻进,各钻孔遇水位后,停钻测量初见水位,间隔8小时量测静止水位,各孔终孔后,水位恢复24小时后精确测定地下稳定水位。本次勘探深度范畴内场地首层地下水类型属孔隙潜水(下部承压水埋藏较深,不考虑其对本拟建工程影响),勘探期间处在平水期,依照调查理解,水位季节性变化幅度约±0.5m左右,地下水重要靠大气降水和侧向迳流进行补给,地下水呈自东向西流向趋势。稳定水位介于地表下2.10-4.60m,标高介于787.89-3.5、地下水和地基土腐蚀性本次勘察取水样每组不不大于1000ml,据本次勘察二组水质分析报告,[CL-]含量为94.12~124.99mg/L,[SO42-]含量为605.88~1252.50mg/L,PH值为7.7~7.9,依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第表12.2.1及表12.2.4本场地环境类型按Ⅰ类考虑,在冰冻区考虑干湿交替作用下,综合鉴定,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具中档腐蚀性,对混凝土构造中钢筋具弱腐蚀性,对钢构造具备弱腐蚀性。若采用复合地基或桩基时,长期浸水条件下水对混凝土具中档腐蚀性,对混凝土构造中钢筋不具腐蚀性。依照选用拟建建筑基本部位代表性土样所做腐蚀性分析报告,[CL-]含量分别为34.31和49.02mg/kg,[SO42-]含量分别为394.85和269.40mg/kg,PH值分别为7.9和8.0,自然含水量不不大于20%。本场地环境类型按Ⅰ类考虑,依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第表12.2.1及表12.2.4,综合考虑,场地地基土对混凝土构造具弱腐蚀性,对混凝土构造中钢筋无腐蚀性。4、地震效应4.1、抗震设防烈度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附录A,太原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4.2、建筑场地类别本次勘探在10、11、24#钻孔中进行了波速实测,20m深度范畴内等效剪切波速值介于213.8m/s~228.9m/s之间,场地覆盖层厚度>50m,依照本次勘探所揭露地层状况,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场地50m深度范畴内以中软土为主,由此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表4.1.64.3、地基土液化鉴别该场地首层地下稳定水位埋深2.10-4.60m,,水位标高介于787.89-790.21m,勘探期间处在平水期,依照调查理解,近期年最高水位按现地下水位提高约0.5m考虑,依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4.3.3条对饱和粉土和砂土进行液化初判,拟建场地20.00m深度范畴内饱和粉土和砂土存在液化也许性,重要液化土层为②1、③1、③2、④、⑤1层,进一步采用标贯击数逐点按孔鉴定计算,其计算液化指数为0.0-14.4,4.4、地基土震陷依照本次勘探所揭露地层状况,场地地表第①层杂填土强度低,属相对软弱土,但场地土各层等效剪切波速值均不不大于140m/s,依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条文阐明,综合分析本场地可不考虑软弱土震陷影响。4.5、建筑抗震地段划分依照本次勘察揭露地层及室内土工实验成果,结合地形、地貌综合考虑,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第4.1.1条划分,拟建场地属于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5、场地土综合分析与评价5.1、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记录原则及指标选用5.1.1、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记录原则(1)对沉积时代相似层位具备相似工程特性指标作为同一工程地质记录单元体。(2)单元体中透镜体指标不参加记录。(3)一方面对指标进行分析,初步记录后对过于离散(>μ+3σ)及有明显异常指标舍去,给出指标普通范畴值。(4)标贯指标和重型动力触探指标以实验点击数为子样进行记录,记录指标为实测击数和经杆长修正后击数,标贯击数杆长修正参照《工程地质手册》进行(杆长不不大于21m时,修正系数为0.7m),重型动力触探杆长修正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附录B进行。(5)静力触探指标各孔均依照各土层按深度统一进行加权平均,各层指标为穿透各土层力学指标,对过于离散指标不参加记录。(6)对指标普通范畴值内指标进行记录,各项指标记录值普通提供范畴值、算术平均值、原则差、变异系数及记录频数,若子样4~5个,只提供范畴值、算术平均值及记录频数,若子样≤3个,只提供范畴值。5.1.2、指标选用由于本次勘察所取钻孔土样质量级别接近Ⅱ级,同步在土样运送过程中不可避免人为扰动,致使个别土样实验指标不同限度失真和产生一定离散,为此记录得出平均值应根据有关规范、规程规定和指标用途及重要性,剪切指标C、Φ按不利组合,分别取其最大(小)值和平均值,按下式对平均值修正后作为各指标原则值。其她指标均可以采用平均值。公式如下:fk=rs˙fmrs=1±(1.704/√n+4.678/n2)δ式中:fk—岩土指标原则值;fm—岩土指标平均值;rs—记录修正系数;n—记录频数δ—变异系数;±—按不利组合取“+”号或“-”号。5.2、室内土工实验及原位测试成果各土层室内实验详见土工实验成果报告;其分层记录成果详见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登记表(附表3),静力触探指标详见静力触探成果图,标贯实验指标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抗见强度指标记录成果详见附表3,各层地基土不同压力下压缩模量记录成果详见附表3,在记录基本上绘制了各土层综合e-P曲线(见附表4),第④层砾砂变形模量可按70Mpa考虑。5.3、天然地基土承载力评价本次勘察各层地基土承载力特性值fak系依照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实验,并结合地区建筑经验综合拟定,其评价成果详见下表5.3.1地基土承载力特性值一览表表5.3.1层号岩性土工(kPa)标贯(kPa)静探法(kPa)建议值(kPa)①杂填土②1粉土189105123110②2中砂90135130③1粉土190145121120③2粉土238185169170④砾砂126242200⑤1粉土264255260⑤2粉土260325280⑤3粉质粘土305370310⑥1粉质粘土315472350⑥2粉质粘土355640370⑦粉质粘土322350⑧粉质粘土302360⑨粉质粘土334380⑩粉质粘土3414005.4、地基湿陷性评价本次勘察依照所揭露地层及地下水位等资料,且基本底面位于地下水如下,且稳定地下水位较高,故拟建场地不用考虑湿陷性对建筑物影响。5.5、抗剪强度记录及评价依照本次勘察室内抗剪强度实验成果及该地区工程经验,对各层土抗剪强度指标进行了记录,详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登记表(附表3),并对各层土抗剪强度指标原则值进行了计算,综合地区经验,提出各层土抗剪强度指标计算原则值及建议原则值,见下表:抗剪强度指标一览表表5.5.1层次岩性计算原则值建议原则值②1粉土Ck=7.9kPa;φk=10.8°Ck=8kPa;φk=10°②中砂Ck=0.0kPa;φk=30°③1粉土Ck=11.0kPa;φk=18.0°Ck=11kPa;φk=15°③2粉土Ck=21.5kPa;φk=19.0°Ck=18kPa;φk=20°④砾砂Ck=0.0kPa;φk=40°⑤1粉土Ck=17.0kPa;φk=13.5°Ck=20kPa;φk=15°各层土抗剪强度指标建议原则值可按表5.5.1采用。5.6、场地均匀性评价依照本次勘察成果,拟建建筑物均处在同一地貌单元,但勘察深度范畴地基持力层第③1层-粉土,第一下卧层为第③2层-粉土,地基持力层及其下卧层分布不稳定,在10#孔位处杂填土深度达10.20m,依照《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8.2.4条,地基持力层底面坡度>10%,地基持力层及其下卧层在基本宽度方向上厚度差值>0.05b。故综合拟定拟建场地地基为不均匀地基。5.7、场地稳定性、适当性评价据本次勘察成果及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及场地附近无全新活动断裂,且没有发现其她影响本工程安全其他不良地质作用,该场地可视为相对稳定场地,适当本工程建设。6、地基基本方案探讨6.1建筑物天然地基及复合地基之探讨6.1.1基本资料拟建建筑为32层之高层建筑,基本埋深从室外地面算起8.3m,若基本形式采用筏基,基底压力为556.1.2天然地基评价按基本埋深8.3m考虑,地基持力层为第③1层-粉土,其地基土承载力特性值(未经深宽修正)为fak=120kPa,依照《建筑地基基本设计规范》(GB50007-)第5.2.4条fa=fak+ηbγ(b-3)+ηdγm(d-0.5)进行深宽修正,取ηb=0.3,ηd=1.5,深宽修正后承载力特性值fa约240kPa,按轴心荷载作用考虑,Pk≥拟建1#、2#楼北侧和1#、3#楼南侧设有裙房,框架构造,独立基本,柱网尺寸为8000mm×8000mm,自室外地面算起,基本埋深约8.3m,1#楼北侧为地上3层商业建筑,每柱荷载约为5760kN,1#楼南侧为地上2层商业建筑,每柱荷载约为4600kN,计算独立基本面积达48m2,不适当采用天然地基,建议采用复合地基,设计参数同主楼。6.1.3依照场地土层物理力学性质,采用CFG桩加固地基土层第③1、③2、④、⑤1层土,CFG桩有效桩长20.0米(从基本底面算起),桩端持力层为第⑤2层-粉土,布桩形式选取正三角形布桩,桩径0.4米,桩间距1.5米,置换率m=0.065,经估算,CFG桩单桩承载力特性值Ra=812KN,解决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性值按《建筑地基解决技术规范》(JGJ79-)中9.2.5公式fspk=mRa/Ap+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