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重难点归纳_第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重难点归纳_第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重难点归纳_第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重难点归纳_第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重难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1、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B.“看”字,总领七句。远望、近看,仰望、俯视,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了作者善于思考的特点。D.这首词上阕描绘了湘江寒秋景色,下阕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答案:C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C项,“表现了作者善于思考的特点”错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故选C。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

我并没有

地下结论。(2)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

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我的一生。(3)他

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A.标明

轻易

遏止

安适B.标明

轻率

遏止

安详C.表明

轻率

遏制

安详D.表明

轻易

遏制

安适答案:C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1)题,标明是做记号;表明是表达,显示。轻易是快、容易;轻率是草率。由上文“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可知,此处意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应用“表明”,因为“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可见下结论并不“草率”,此处应填“轻率”。第(2)题,遏止是制止、阻止;遏制是控制、克制。对于“同情心”应为“克制”,所以此处应填“遏制”。第(3)题,“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安适”指安乐舒服,安静舒适。此处应填“安详”。故选C。小提示: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建立健全海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有利于涉海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加大涉海企业损害生态系统的经济成本和社会责任。B.某市所有用于公务的车辆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基本可以实现公务出行便捷高效,交通费用规范可控,车辆管理规范透明。C.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融合性,高带动性等优势,是创建宜居“智慧新城”的有力推手。D.中国证监会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的初衷是,对养老基金向公众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养意下老金融服务具有重大意义。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A项,搭配不当,“加大”的宾语是“经济成本和社会责任”,其中“加大”与“社会责任”不搭配。B项,成分残缺,“实现”缺少宾语中心词,可在句末加“的目标”。D项,结构混乱,“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对……具有重大意义”与“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初衷是,对……提供……服务”两个句式杂糅,可删去“的初衷是”,并把“发布”改为“发布的”。故选C。小提示:病句结构混乱的类型分析:1

.举棋不定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2

.藕断丝连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3

.中途易辙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4

.

反客为主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5

.结构含混:往往是语序不当造成句子结构混乱。4、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题目:对上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土地执着的爱。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诗句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中“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答案:D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我爱这土地》的“意”是对土地的卷恋与挚爱。由此,诗人选取了四个“象”:土地、河流、风和黎明。“意”和“象”连接的媒介便是“鸟”,即诗人自己,“假如我是一只鸟”“——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等诗句都证明了这一点。因此,D项说“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错误。故选D。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令媛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非常感谢您。B.日前丢失支票,承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专程前来致谢。C.奉上力作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D.小明写了则寻物启事:本人在教室丢失一本《成语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A项,“令嫒”为敬称,是尊称对方的女儿,在此句中是称自己的女儿,应改为“小女”。C项,“力作”是推精心完成的功力深厚的作品,多用以指别人的作品。应改为“拙作”。D项,“从速交还”有命令语气,用在寻物启事不合适。故选B。6、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古往今来,人类生生世世在编织着梦想与希冀。遥望苍穹,星空闪烁着诉说着先人祈福的呢喃和虔诚的祷告;那梦想是如此真实,又如此遥远,因为那是心中不灭的追求,是浮于现实的繁华与幻想。人与人的相处要慷慨大方,不要贪婪,遇事要斟酌好分量再做,切不可赤裸裸地追名逐利。A.希冀(yì)

苍穹(qióng)

闪烁(shuò)B.祈福(qĭ)

呢喃(ní

nán)

贪婪(lán)C.虔诚(qián)

祷告(dăo)

繁华(fán)D.慷慨(kăi)

斟酌(sháo)

赤裸裸(luŏ)答案:C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和修改。A项,“希冀(yì)”读音错误,“冀”应读“jì”。B项,“祈福(qĭ)”读音错误,“祈”应读“qí”。D项,“斟酌(sháo)”读音错误,“酌”应读“zhuó”。故选C。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现实世界里,人们无时无刻生活在一定的空间之内;同样,在小说里,无论作者是否直接交代,任何一个人物的活动,都离不开相应的空间背景。B.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文字的创生对古人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后世“敬惜字纸”的意识中凝聚着华人对“文字”的共通感。C.王志泽是北京民办教育20年发展的见证者和实践者,他为中国民办教育国际化所付出的努力,很好地诠释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内涵。D.江苏无锡惠山脚下的无锡秦氏寄畅园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从明代以来,该园作为私家园林的典范,深受世人所瞩目,而秦氏一族的藏书事迹却鲜为人知。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A项,“人们无时无刻生活在一定的空间之内”成分残缺,“无时无刻”后应加“不”,因为“无时无刻”意思是没有时刻,常与否定词连用,“无时无刻不”指时时刻刻、随时的意思;B项,“文字的创生对古人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主客倒置,应该是“古人对文字的创生”;D项,“深受世人所瞩目”结构混乱,“深受……瞩目”和“为……所”两句杂糅,应去掉“所”。故选C。小提示: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8、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翔实(xiáng)

峥嵘(zhēng)

沁园春(qìn)

挥斥方遒(qiú)B.上阕(kuì)

阻遏(è)

橘子洲(jú)

百舸争流(gě)C.惆怅(chàng)

寥廓(kuò)

曾记否(céng)

强劲有力(jìn)D.百侣(lǔ)

粪土(fèn)

岁月稠(chóu)

慷慨激昂(kǎi)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B.“上阕”的“阕”应读“què”。C.“强劲有力”的“劲”应读“jìng”。D.“百侣”的“侣”应读“lǚ”。故选A。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位老红军每当回忆起战争时期的峥嵘岁月,总有讲不完的故事。他把这些故事一遍又一遍地讲给子孙听,让他们永远记住红军的伟大。B.从嘉兴南湖上的扁舟争渡,发展到今天掌舵民族复兴的航船,中国共产党立志于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C.青年人情趣相近、意味深长,最谈得来,最容易结下纯真的友谊。D.毛泽东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答案:C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项,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B项,风华正茂: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C项,意味深长: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句中用来指青年人的特点,不合适。此处应为“意气相投”。D项,浮想联翩:很多想象或感想接连不断地涌出。故选C。10、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译文: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B.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译文:熊在咆哮,龙在长吟。声音震荡着岩石和泉水,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文:老师,是依靠他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除疑惑的人。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君子学识渊博,而且每天参加反省自己,就知道明白而且行为没有错误了。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D项,选项翻译错误,正确翻译为: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参省,反省。故选D。课内阅读11、下列选项中,对文本中的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B.《归园田居(其一)》中,“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图景。“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互换位置也十分的和谐妥帖。C.《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和绿叶,使云雀更为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D.《百合花》中“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对战斗的激烈残酷起到了反衬作用,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情感起到了正衬作用。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表现手法的能力。B.“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互换位置也十分的和谐妥帖”错。“暧暧”“依依”都有隐约、模糊的意思,但诗句中的“暧暧”是形容远处村庄的隐约可见,远处村庄是静止的,所以“暧暧”形容的静止的模糊;而“依依”是形容炊烟的隐约可见,炊烟是飘动的,所以“依依”形容的是运动的模糊。因此两者不可互换。故选B。12、以下对于文学形象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作者将自己想象成一个巨人,站在眺望地球的立足点上,放声呼喊,为伟大的“五四精神”而呐喊;其中的自然形象是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反映。B.《短歌行》中,诗人借助“明月”意象,借酒抒怀,表现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时不待我的个体悲伤;诗人也化用典故,抒写自己的怀抱,恰到好处,浑然一体而不露痕迹。C.雪莱寄寓了云雀形象以自己的追求和理想。诗人借云雀的高飞欢唱来表现自己追求光明真理、追求崇高、向往理想世界的心志;诗歌也展示了他自己的精神境界和美学理想。D.创设物象是小说创作的重要手段,如《百合花》中“百合花”意蕴丰富,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年轻生命的朴实与纯洁。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学形象的能力。B.“表现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时不待我的个体悲伤”错,是“表现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故选B。13、请简要列举《百合花》和《哦,香雪》这两篇小说在内容和艺术特色上的共同点。答案:内容上:都写了青春情怀。艺术特点上:淡化情节;突出细节;小中见大;善写内心;文笔细腻;感人至深。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艺术特色和分析小说内容的能力。内容上,《百合花》以解放战争为背景,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赞美了小战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哦,香雪》描写的是香雪们天真烂漫、活泼向上的纯美形象,再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对文明的追求,给人以生命美的启迪。所以两篇小说在内容上都写了青春情怀。艺术特点上:两者都淡化情节,《百合花》是以一个女性文工团创作室成员的视角讲述战争故事的。然而这个女性文工团成员所经所历,所看所闻的,并不是什么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而是几个简单的场景。也就是说,茹志鹃避开了宏大叙事,着力刻画了几个小场景,通过“送”“借”“盖”几个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旨。《哦,香雪》情节的弱化更为明显。在这个短篇小说中,铁凝以一个零聚焦的视角讲述了一群台儿沟的女孩子,面对一列火车所代表的现代世界的斑斓,内心所泛起的波澜。两者都突出细节:“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描写香雪的眼睛;“香雪扑在车门上,看见凤娇的脸在车下一晃”描写香雪的动作,是细节描写。“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但脸还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蹬蹬蹬地自个向前走了,一下又把我摔下几丈远”描写通讯员的动作和心理,同样属于动作描写。两者都做到了以小见大:《百合花》通过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故事表现鱼水深情;以一个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叙述和抒情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再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对文明的追求,给人以生命美的启迪。两者都善于描写内心:《百合花》年青媳妇“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著那个破洞”就体现了她对于已经牺牲的通讯员的悔意与尊敬,所以之后这个年青媳妇把自己陪嫁的那床新被子给通讯员垫棺材也就把这种感情发展到了高峰。《哦,香雪》中,“在月光下,香雪将铅笔盒举起来仔细端详、学着同桌的样子轻拍盒盖,从兜里摸出一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通过“举”“拍”“摸”的动作描写,侧面写出了铅笔盒的来之不易,也表达出了香雪对铅笔盒的喜爱之情。两者都文笔细腻,感人至深:《百合花》中的小通讯员才刚刚十九,小通讯员是羞涩的,腼腆的,他的感情表达方式是内敛的。在小说的开始,他送“我”这个女同志去包扎所,当在路上休息时,他在离“我”远远的石头上坐下;当“我”带着一种反抗情绪面对他坐下时,他立马惊慌起来,“好像在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调过脸去不好,不调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这种感情的内敛,在《哦,香雪》中亦有表现。当凤娇和其他女孩斗嘴需要香雪帮腔时,香雪非但没有说得了话,而且脸都红了。当其他女孩们贬低凤娇的“北京话”时,香雪“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在香雪的意识里,是自己的没有帮忙,使凤娇蒙受了委屈。即便是在提着篮子卖鸡蛋时,香雪的话也不多,她只是站在列车外面,用晶莹的眼睛望着列车里的乘客,随便他们给个什么价钱。人物的人性美都深深地打动了读者。14、《百合花》中小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这个细节在文中出现了四次,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百合花茹志鹃……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答案:(1)第一次表现了小通讯员的稚气、可爱。(2)第二次从侧面描写了小通讯员的纯朴、可爱。(3)第三次确定小通讯员的身份,唤起了读者的许多联想。(4)第四次表现普通农家妇女对战士的爱,体现了人物高尚纯朴的精神风貌。总结:破洞反复出现,反复渲染,增加了小说的感染力,也使两个形象丰满起来。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作用的鉴赏能力。第一次出现是在小通讯员借被子的时候。小通讯员见着“新媳妇”显得不好意思,同时又因为先前借被子不成有些赌气,他慌里慌张地想逃离尴尬的处境,却不小心刮破了衣服。这个细节把小通讯员的稚气、可爱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二次出现是“我”眼里所见、心里所想。作者在此没有正面描写小通讯员如何纯朴可爱,“我”关注到他衣服上的破洞,说明“我”惦念着他了,“我惦念他是因为他纯朴可爱。这样便从侧面描写了小通讯员的纯朴可爱。并且不仅仅是“我”有这样的感觉,新媳妇也有同感,这就为新媳妇给小通讯员缝补衣服上的破洞这一情节埋下了伏笔。第三次出现是小通讯员受了重伤,被抬到包扎所,新媳妇因为那个衣服上的破洞而认定这就是她要找的那个“同志弟”。这个细节描写,唤起了读者的许多联想。第四次出现是新媳妇“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这个细节描写,体现了新媳妇把自己对战士的深情厚谊都倾注到缝补“同志弟”衣肩上的破洞上了,字里行间透出的是一个普通农家妇女对战士的爱,体现了人物高尚纯朴的精神风貌。衣服上的一个破洞,作者让它在作品中反复出现,反复渲染,大大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小说中的主人公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在一个个的细节描写中渐渐地凸显出来,丰满起来。15、《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诗人突然给出一个“特写镜头”:“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这只蜘蛛有何内涵?答案:(1)诗歌第一节重点写征服自然的困难与危险,第二节写脱离险境后,诗人体会到征服自然的成就感,因此渴望与雄鹰、雪豹这些征服自然的勇者为伍。但小蜘蛛的出现,使前一诗节的辉煌壮丽不流于虚矫浮饰,使之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之上,诗人也由此领悟到:在大自然面前众生是平等的,个体生命在“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之时,是没有大小之分的。(2)与前一诗节的宏阔与“嚣鸣”相对照,“可怜”与“默享”两个词甚具分量。它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全由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内涵和作用。解答本首先要把握诗歌的整体内容,理解诗歌的主旨,然后弄清楚诗歌中的意象以及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意象对于展现诗歌内容,表达诗歌内容的作用。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峨日多之雪和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通过意象之间的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

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诗歌描写意象不可谓不够宏丽,所以,作者“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宏大意象和作者高远的志向相得益彰,但这时诗人突然给出一个“特写镜头”,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这确实是出人意料之外的神来之笔。在这样的高度上,只有一只不起眼的蜘蛛与“我”为伴;在这样的高度上,即便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也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快乐与荣耀。与前一诗节的宏阔与“嚣鸣”相对照。16、阅读《沁园春·长沙》,请从意象的角度分析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答案:上片,词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取了极其典型性的意象——“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来描写。词人用“红遍”“尽染”“碧透”“争流”“击”“翔”等词将眼前景象写得生机勃勃,通过提出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出其博大的胸怀和献身革命的凌云壮志。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分析能力。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17、试分析《红烛》引用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原因和作用。答案:①《红烛》引用李商隐诗句不仅是因为这句诗概括了全诗的主旨,点出了蜡烛甘愿自我牺牲直至生命终止的高尚品格,更是安排内在情感结构的需要:诗人先知道并接受了“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事实,在心底生出赞叹、困惑、怜悯、认可和歌颂,继而托物言志,更加坚定不移地忠于自己的理想去献身世人,由此,情感得以建构。②引用李商隐的诗句与全诗结尾所引“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形成呼应,以引用起,以引用终,让诗歌首尾照应、丰润圆满,加上中间部分的赞叹、困惑、感伤等情感,全诗体现出一种起承转合之美。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同“五四”时代的其他一些诗人比较,闻一多显然对中国传统诗学的感情更为深厚,在接受西方诗学营养的同时,他未曾放弃过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研习、摹写,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是最能引起闻一多兴趣的中国古典诗歌之一,其传世名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当然亦是烂熟于心的,就这样,“红烛”作为中国文人的理想、追求的象征,就被现代诗人闻一多理所当然地接受了下来。当他为自己第一个诗集题名作结时,“红烛”也就首先清晰地浮现了出来,这就是《红烛》诗集的取名及《红烛》序诗的缘起。《红烛》引用李商隐诗句不仅是因为这句诗概括了全诗的主旨,点出了蜡烛甘愿自我牺牲直至生命终止的高尚品格。但是,《红烛》显然又不是李商隐《无题》的现代翻版。诗人先知道并接受了“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事实,在心底生出赞叹、困惑、怜悯、认可和歌颂,继而托物言志,更加坚定不移地忠于自己的理想去献身世人,由此,情感得以建构。诗中到处充满了现实的投影、时代的声音,诗人属于"五四"的、属于个体的那个"自我"与属于传统文化的、属于民族心理沉淀的"自我"又是如此错综复杂地绞结在一起,互相有补充、有说明、有申发,但更有矛盾、冲突,由此而诞生了一首奇特的《红烛》。结构上,引用李商隐的诗句与全诗结尾所引“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形成呼应,以引用起,以引用终,让诗歌首尾照应、丰润圆满,加上中间部分的赞叹、困惑、感伤等情感,全诗体现出一种起承转合之美。18、《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体现出来的?答案:本词上片虽着重写景,却处处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憧憬。“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情,自然带出下片的抒情乐章。下片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绘景之笔。“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整首词以情为经线,以景为纬线,由景到情,由实到虚,逐层推进,步步深入,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愁”,而是“万类霜天龙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词人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这首词上阕着重写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远看“万山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