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下大礼包遥感原理2015rs_第1页
大二下大礼包遥感原理2015rs_第2页
大二下大礼包遥感原理2015rs_第3页
大二下大礼包遥感原理2015rs_第4页
大二下大礼包遥感原理2015rs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为什么要学这门课(有何用)?1社会需求2个人发展1、考研2、出国3、就业

二遥感与主要相关学科的关系数字地球RS摄影测量GISGPS集成数字地球

√地学系统DEM是建立数字地球的几何基础地上:大气(对流层、同温层、电离层等地表:海洋、冰雪、生物系统、环境系统等地表-地心:地层、岩性、地球物理等

√人类和社会人类的分布和发展军事与战争、政治与人文、商业与金融等三如何学好它?

1、了解该课与我们所学课的关系

√与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关系

与数字图像处理的关系

√与模式识别的关系

√与摄影测量基础的关系第三章航摄仪2实践环节学时与内容实习(1):遥感图像几何纠正 erdas实习(2):遥感图像自动分类envi(自主)4考核方式成绩:平时40%+期末60%;

[1]《遥感导论》梅安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

[2]《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赵英时 科学出版社

[3]《遥感与图像解译》

【美】ThomasM.Lillesand等

电子工业出版社

[4]IntroductoryDigitalImageProcessing (3rd Edition)

【美】JohnRJensen

[5]《遥感图象处理应用与分析》戴昌达 清华出版社

[6]《遥感数据的不确定性问题》承继成等

科学出版社

第一章概述遥感的过程1遥感的发展2第三章航摄仪一遥感的过程遥感即遥远感知,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探测和感知的一种技术1.遥感(REMOTESENSING)第三章航摄仪运用传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并根据其特性对物体的性质、特征和状态进行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一门集空间科学、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地球科学、电子科学、物理学等学科的新兴科学与技术。

2.

遥感过程传感器地物发射或反射电磁波数据处理数据获取介质(大气)信息提取应用

1)物体的发射、反射电磁波的特性

地物波谱特性2)介质(大气)大气的影响

吸收+散射+反射大气窗口

研究大气对电磁波的影响

①确定大气窗口----波段选择(用户)感兴趣目标②卫星传感器波段设计的依据③不能透过的波段---大气研究(天气预报)特点

√三高1高空间分辨率5M以下2高光谱分辨率5-6nm600波段3高时间分辨率

1-3天3)遥感平台及传感器(数据获取)

√三多1

多平台

2多传感器3多角度4)数据处理遥感图像的辐射处理遥感图像的几何处理5)信息提取光谱特征极化特征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影像特征

影像判读意义重大极化特征VV极化AlternatingPolarisation模式图象2003年12月9日14:15:00河南北部HH极化3.遥感主要特点1获取信息真实、客观

2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3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范围大4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4.遥感的分类1)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宇航遥感。2)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范围分

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3)按工作方式分

主动遥感、被动遥感

。4)按记录信息的表现形式分

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5)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分

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资源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城市遥感、军事遥感等等。

遥感已形成公益性、商业化和军用遥感等主要遥感体系,它们相互独立又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使命。

1962年密执安大学第一届遥感讨论会

1

1971年第一届国际遥感讨论会21972年ERTS-1(Landsat-1)发射成功3二遥感的发展

420世纪80年代第二代遥感卫星上天520世纪90年代至今第三代Landsat7-8SPOT2-6RadarSatCBERSIRSLandsat-4/5SPOT1

1.为什么上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

1)空间技术的发展

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小卫星群空间空中地面平台(

航空-航天-多层面)

2)传感器的发展

摄影扫描仪雷达紫外波段-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多光谱-中远红外微波

3)计算机技术的发展4)数学、物理及专业理论的发展

2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世界各国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促进了遥感的不断发展合作:在应对自然灾害、全球气候变化、反恐等方面;竞争:在及国防、军事和国家安全方面。1)概念的发展

(1)摄影测量(150年前)→摄影测量与遥感 (20年前)→遥感科学与技术

(2)遥感科学与技术属于对地观测体系的组成 部分

(1)遥感平台方面

不同高度、不同用途的卫星群多视角、多周期、全方位观测

(2)传感器方面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探测波段范围不断延伸、多种技术集成等。2)信息获取技术的发展

单一(低)分辨力多(高)分辨力分辨率影像金字塔武汉市TM影像

分辨率30m快鸟融合影像

全色影像分辨率

0.61m

+多光谱影像分辨率

2.44m

武汉大学信息学部影像光谱多光谱高光谱MODIS卫星AM星PM星接收天线地面接收站MODIS分辨率250mM1620~670nmM2841~876nm高光谱影像MODIS分辨率500mM3459~479nmM4545~565nmM51230~1250nmM61628~1652nmM72105~2135nm高光谱影像高光谱影像

MODIS分辨率1000mM8~22M23~36单时相任意时相多时相时相

1998年长江洪水监测

1998年8月1日早6时前1998年8月1日晚8时后簰洲湾溃口

海啸后海啸前海啸泊岸海啸肆虐多时卫星影像监测海啸

200412.2606年5月14日福卫二号北川县城影像08年5月13日福卫二号的汶川大地震前后大规模山崩影像

(3)定位技术及立体测图

定位

利用GPS获得传感器的

位置和姿态高空间分辨率立体影像测图立体测图立体像对邻轨立体同轨立体无地面控制的高精度对地观测和三维重建3)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图像处理:校正、增强、压缩、融合信息提取:目视判读-自动分类-专家系统图像分析:定性-定量软件:人机对话-视窗式-智能化、构 件式、集成化、固件化

4)遥感应用领域的拓展

遥感技术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应用深度也不断加强。把人类带入了立体化、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地对地观测的新时代。

三遥感技术在中国1、在遥感卫星发射方面2、在遥感理论研究方面3、在遥感应用研究方面4、在遥感教育方面全球1000多颗卫星中,中国占1成,美国占4成,俄罗斯与中国卫星数量相当,欧洲略多于中国。

1、在遥感卫星发射方面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4)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我国卫星发射中心“东风航天城”是中国创建最早(1958年)、规模最大(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999年11月20日,“神舟”号试验飞船从这里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幕布。此后“神舟1-10号飞船”至相继从这里成功发射。天宫一号:空间实验站雏型,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主要任务完成交会对接试验;保障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的工作和生活;并初步建立能够短期载人、长期无人独立可靠运行的空间试验平台。天宫一号分别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实现交会对接,并接待了6名航天员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计划2016年)与计划发射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交会对接。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处的大凉山峡谷腹地。全年平均气温为16℃,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担负通信、广播、气象卫星等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目前对外开放中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外星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卫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发射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07年10月24日,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1号在此升空。2010年10月1日,嫦娥2成功发射。2013年12月2日,嫦娥3发射。2017年(计划),嫦娥5海南发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担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中心先后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第一颗中巴“资源一号”卫星,第一颗海洋资源勘察卫星等,创造了我国卫星发射史上的9个第一。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附近,是中国以前的一个发射亚轨道火箭(如弹道导弹)的测试基地。将成为我国的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

亚轨道:指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后,离开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开始进入太空的边缘,在距离地面大约100公里处4)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纬度越低,发射卫星时就可以尽可能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因此所需要的能耗较低,使用同样燃料可以达到的速度也更快。在海南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比在西昌发射火箭的运载能力可提高10-15%,卫星寿命可延长2年以上。文昌卫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