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概论》教案_第1页
《中外文化概论》教案_第2页
《中外文化概论》教案_第3页
《中外文化概论》教案_第4页
《中外文化概论》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文化概论》教案绪论文化的本质和结构(一)、文化的概念古汉语:文治教化,治国之本.现代汉语:一般知识,以及运用文字的能力。考古学: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理论领域狭义:指哲学、文学、史学、艺术、宗教、科学等精神财富。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以及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二)、文化的转承演变1、文化进化。-——文化的时间转移.2、文化播化-——文化的空间转移。3、文化涵化———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现象。(三)、文化的特征进化性、后天性、共有性、传承性、民族性(四)、文化的基本结构1、人与外部世界的认识关系2、人与外部世界的价值关系3、文化的内在矛盾及其悖论二、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基本形态(一)、传统文化的概念1、文化的过去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发展起来的文化2、文化的现在式或正在进行式:对今天的文化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3、文化的将来式:对未来的文化建构产生影响的文化固此,中国传统文化是连接古代、现代、未来中国的时间之流、生命之流,是中国人的精神生命。(二)、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1、客体化的文化形态:历史典籍,文化古迹,文艺作品2、主体化的文化形态:文化心理,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审美趣味.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在世界文化中,中国传统文化是唯一能够延续几千年而没有中断的文化。(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倡导学习西方的文化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共产主义运动,改革开放如何使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中体西用,西体中用,中西互为体用,综合创新(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积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动力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化运动所需要的良好秩序提供资源四、中国传统文化与新世纪人类文化(一)、现代社会的三大冲突1、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天人冲突2、人和人之间,社群之间,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人人冲突3、个人身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身心冲突(二)、中国传统文化在新世纪人类文化建构中的作用中国文化的中和价值观可以化解人们的身心冲突中国文化的中和价值观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和冲突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观可以化解人与自然的矛盾与冲突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真实地记录中华民族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经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中国文化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儒家哲学(一)、儒家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先秦:①、儒家哲学的创始人为孔子。孔子哲学思想有三大理念.即仁、礼、中庸。②、孟子继承了孔子仁学的思想体系,提出了“仁政之道”、“性善论"、“四端论”。③、荀子学说的核心观念是“礼”而不是“仁”,突出表现为“外王”,他还提出了“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命题。汉唐两汉神学与反神学魏晋玄学与反玄学隋唐佛学与反佛学宋明理学清代实学与进化论(二)、儒家哲学的几个主要观点1、“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易传》云: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天人合一”几乎为儒家各派哲学家接受,由于出发点不同,天人合一的具体解释又存在差异,甚至根本对立。、天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天命就是天的命令。孔子:畏天命德配天地———仁学孟子:天为一切美德之本,是人类道德的终极根源董仲舒:天人感应灾异谴告天人同类②、天是不假人力的无意志的自然状态,天命是自然的规律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柳宗元:天人各行不相预刘禹锡:天人交相胜,还相用2、贬恶扬善的人性论性善论:人性本善,人的道德观念是天赋的孟子、陆九渊、王守仁、周敦颐、王夫之性无善恶论:后天的习性有善有恶,先天的本性无善无不善。告子、何晏、王安石、龚自珍、梁启超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善恶混论:人之性有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杨雄王充总之,人性论是儒家道德哲学的理论基础,而贬恶扬善是儒家人性论的基本理论特征,这使中国哲学打上了仁性文化的深深络印。3、社会本位的道德思想在社会价值体系中,社会价值远远高于个人价值,个人价值必须以社会价值为转移,国在家中,家国同构,国家民族宗族利益至上。4、知行合一的认识论知与行是中国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围绕知行关系,中国哲学先后有知易行难说(孔子),生而知之说(孟子),学而知之说(荀子),知先行后说(程朱),知行统一说(王夫之).二、道家哲学道家哲学又称老庄哲学,道家把“道”作为最高的实体范畴,用以说明世界万物产生的根源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性.“道"又是人类社会所必须遵循的规则,是事物本源、本质和规律的总称。(一)“道”之道道有三个方面的涵义道是先于天地的混成之物道是存在于万物之中的普遍法则道无形无象(二)“无”之道“无”是道家哲学的本质特征,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与无互相依存,无比有更为根本。从无之道中,道家先后有虚无、贵无、崇有、合有无为一的等观点(三)“无为"之道道作为宇宙主体生成天地万物,是无为,又是无不为,因此,老子提出“绝圣弃智"“无为而治",庄子提出“逍遥”“无待"。汉初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从而达到“文景之治”,这是道家哲学家用于治国的成功范例.三、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一)几个哲学关系的探讨1、世界本原2、天人关系3、名实关系4、形神关系5、知行关系6、动静关系7、古今关系(二)基本特征1、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整体合观天人关系,与西方哲学分门别类,比较重视个别事物分析,重视微观研究的思维方式不同。2、哲学没有变成神学中国古代尊孔,没有统一的人格神,这与印度哲学,西方哲学、阿拉伯哲学有着本质的不同。以伦理为本位的人道主义:与西方的个性自由为本位的人道主义不同。知行统一的认识论:很少有西方那样的不可知论者总之,中国人主张天人合一,西方人主张天人相分,中国人主静,西方人主动;中国人重视自然经济,重视集体;西方人重视商品经济,重视个人;中国人崇尚和合,西方人热衷征服;中国人追求精神生活,西方人追求物质生活;中国人喜爱内向型文化,西方人喜爱外内型文化;中国人重视综合直觉,西方人重视分析研究;这就是中国人的仁性文化与西方的知性文化的不同之处。伦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思想家特别关注伦理道德问题,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理论资源,对于我国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的主要德目:仁、义、礼、智、信(五常)仁仁为“全德"是一个包罗众德的范畴孔子:仁者爱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孟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义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道德原则孔子:见得思义孟子:舍生取义、重义轻利荀子:先义后利(三)礼社会规范、社会等级制度、法律规定,伦理道德规范的总称也是个人行为规范、礼仪、礼节、接人待物之道。孟子: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四)智理智、理性、智慧的总称,包括五个方面知道遵道利人利国自知知人慎言慎行见微达变孔子:智者不惑仁智并举孟子:是非之心,智也(五)信:信是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立政之道,要求人们真实无妄,诚善于心,言行一致。孔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世无信不立孟子: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二、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一)儒家理想人格-圣人1、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2、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内圣齐家治国平天下—外王要求人们具备仁爱精神、济世情怀、中庸品质、注重气节操守。3、儒家文化推崇的道德观念①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人生境界。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观念。③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理想人格(二)道家的理想人格—神人追求绝对自由,傲视世间的万物,超然于生死之外,对一切成败都漠然处之。庄子: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三)墨家的理想人格—兼士不仅追求道德完善,而且具有鲜明的功利色彩。兼相爱不分差等不分亲疏、尊卑、贵贱地爱一切人。交相利以利他人为本位,达到双赢互利.苦行寡欲侠义风骨扶弱抑强、济人困危、慷慨赴难。(四)法家的理想人格—法术之士法家继承荀子性恶论和老子权术政治学说,设计了其理想人格.任力不任德推行耕战政策,主张富国强兵,反对仁爱和兼爱的主张。贵法不贵义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重势抱法守势,运用权术,具有驾驭臣民的技巧虎豹之所以能胜人,执万兽者,以其爪牙也。倘使虎豹失其爪牙,则人必制之矣,今势重者,人主之爪牙也,君人而失其爪牙,虎豹之类也。(五)佛教的理想人格—佛经过修持取得“觉行圆满”的大彻大悟者,是一种出世型的理想人格。1、“无我”破除我执,破除对自我的迷恋,鄙视人世间的功名利禄。2、“无欲”对人世间的一切荣辱毁誉,升迁沉浮都以“无念为宗”,保持“无欲”的宁静状态。3、“无争”凡事忍字当头,对于一切苦难与屈辱无条件忍受,“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三、道德修养方法(一)儒家1、反身内省见贤思齐,吾曰三省吾身2、重敬进学在致知,涵养须用敬3、存心养性减少物欲,保持四端扩充浩然正气4、重学学习是实现仁德的重要途径5、力行学而不行则无异于不学(二)道家1、无为对一切世事都能漠然置之2、绝仁弃智仁义礼仪会改变人的朴素本性,束缚人的本真情感3、坐忘从精神上超脱一切自然和社会的限制,泯灭自我,达到形若枯槁,心如死灰的地步4、心斋心志纯一,消除任何杂念,进入绝对自由的逍遥境界(三)佛教戒正语正业正命戒律之学定正念正定禅定修养之学慧正见正思正精进智慧之学第四章宗教宗教的本质和特征。(一)、宗教的本质:1、定义:宗教指的是人们的一种信仰,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左右着自然和社会,因而对它予以崇拜,导致内心的敬畏。2、本质:①、宗教属于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认识论,它是荒谬的。宗教是颠倒了的世界观,是人民的鸦片-—马克思。②、宗教信仰存在着某种合理性。宗教体现了人们的精神需要,始终表现为一种指向更进一步及至至高无上的精神趋向。宗教包含着人类面对自然,社会而产生的某种意向追求。宗教表现了人类共同的喜与恶、崇拜与恐惧。(二)、宗教的特征:1、信仰:任何宗教都怀有对超人间力量的信仰,并对其敬畏、崇拜.2、仪式:各种宗教都以具体的仪式来表达自已的信仰,例如:献祭、祈祷、忏悔、鞭身、坐关等。3、宗教组织和神职人员.4、神庙如道观、寺庙、教堂、清真寺等.5、特殊的感情体验。6、道德规范.(三)、宗教的起源:原始宗教:精灵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神灵崇拜。部落宗教:至上神崇拜。民族宗教:祖先崇拜、多神崇拜.世界性宗教:对天帝、佛祖、上帝、真主的崇拜。中国道教:(一)、起源:道教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土生土长的宗教。1、民间巫术2、神仙方术3、老庄学说《道德经》、《南华经》。4、吸收儒、佛、阴阳、谶纬等各家的成分。(二)、特性:1、重生、乐生、重视今生.2、信奉多神:大罗天(玉皇大帝)。三清天玉清天(元始天尊)上清天(灵宝天尊)太清天(道德天尊)(三)、发展演变:1、汉魏南北朝时期初创时期形成于东汉中期五斗米道张道凌、张衡、张鲁三代割据汉中。兴盛于东汉末年太平道张角首创、黄巾军起义.成熟于南北朝士族神仙道教葛洪、寇谦之、陶弘景发动道教改革,促进道教由原始宗教向官方宗教演变,纳入忠孝仁义的道德规范。2、隋唐时期全面发展繁荣.隋文帝尊道士焦子顺为天师、隋炀帝拜茅山道士王致远为师。李世民奉道教为李姓宗教、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设崇文馆崇玄博士。在科举中增设老、庄、文、列四科。3、宋元时期发展变革时期.北宋历代皇帝十分崇奉道教、宋徵宗尤为突出,导致亡国。金、南宋时期民间道教十分活跃,金有太一教、大道教、全真教三派。南宋有净明道、金丹派,元代对道教各派皆扶植利用,许多失意儒士拥入道教。4、明清时期停滞、衰落时期。道教内部腐败,外部理学强力排斥、道教地位日趋下降.(四)、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1、道教与中国古代思想道、儒、佛三教既斗争又融合,互相排斥、又互相吸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补互存的关系。2、道教与文学艺术①、道教的世界观、人生观影响了许多文学家、艺术家。李白、苏轼②、道教所宣扬的教义和神仙生活又为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表达内容。③、道教的空灵玄想影响了中国艺术家的审美思维。3、道教与古代自然科学古代化学炼丹术中医和养生学佛教佛教的起源:佛教创立者为释迦牟尼、姓乔答摩、名悉达多,为今尼泊尔境内净饭国王子,他青年时期接受婆罗门教的传统教育。婆罗门把社会分成四等:僧侣(婆罗门)、武士(刹帝利)、平民(吠舍)、奴隶(首陀)等级森严,各自轮回。29岁时出家修道,经历6年,仍无所得,最后在一棵菩提树下冥想七日。得道成佛。(二)、佛教的教义1、四圣谛—--佛教理论核心苦谛:世上有八苦。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盛.集谛:推究苦因,指出造成痛苦的根本原因——人欲三欲爱情欲、生存欲、繁荣欲三毒贪、嗔、痴灭谛:断灭产生世间一切痛苦,达到贪欲永尽、嗔恚永尽、愚痴永尽其特点是常(永恒常在)乐(无痛苦,充满快乐)我(清身)净(断除一切烦恼)道谛:为实现佛教理想所应遵循的方法,即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正道由凡入圣,所以又叫“八船”“八筏”。2、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佛教理论支柱。前世种下的因,总在后世遭到报应,在因果报应面前,众生一律平等。上等种姓今生有恶行、下世便为贱民,甚至下地狱,变畜牲。3、三法印——佛教的标帜诸行无常:世间一切皆是“空”,人生、自然、宇宙皆是虚空幻像,永坠于无休无止的生死轮回之中。诸法无我:一切现象皆因缘和合,没有独立的实体或主宰者.人只有“五蕴”的暂时巧合,只有假名而无实体,谓之“人无我”.客观世界皆处于十二因缘的流转之中,刹那生灭,谓之“法无我”。涅槃寂静:超脱生死轮回,进入涅槃境界,修成正果,成为阿罗汉,不再生死轮回。(三)、佛教在中国的播化和涵化汉代传入中国,南北朝广泛发展。唐代涵化成中国佛教—-禅宗。禅宗创始人慧能,主张“顿悟"即不坐禅、不念经、只要心中有佛,即可顿悟.基督教(一)、起源和发展:基督教是古希腊哲学和希伯来宗教的混合产物,产生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折过渡时期。根据《圣经.新约》所述,上帝耶和华为救赎世人而派其子“道成肉身”,通过童贞女玛利亚降世为人,取名耶稣,他在犹太人中传播“悔罪得救”的福音,教人“爱上帝”“爱人如已”,被犹太教上层勾结罗马总督,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升天。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赦令",宣布基督教合法,以后终于成为世界第一大宗教,取得至尊地位。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东部自称正教、即东正教,以斯拉夫民族为主。西部自称公教,即天主教,中西欧为主。16世纪天主教发生宗教改革运动。天主教分化出“新教”即基督教,英德人为主.(二)、经典和教义:1、经典为《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旧约》用希伯来文写成,由三部分组成,即律法书(《摩西五经》)先知书和杂著。《新约》是基督教特有的经典,共27卷。内容包括《福音书》、《使徒行转》、《书信》和《启示录》。2、教义:①、一神论上帝耶和华既是万物的创造者,也是宇宙的主宰。②、三位一体说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③、原罪说人一出生,便有罪。罪性是人的天性。④、天堂地狱说来生两种境界。(三)、基督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五、伊斯兰教(一)、起源和发展伊斯兰原意为“驯服"指顺从唯一的神安拉。创始人为穆罕默德,阿拉伯人,出生时,父亲亡故.六岁丧母、被祖父伯父拉扯成人。25岁受雇于富孀赫蒂彻,并与她结婚,一跃成为显贵商人.40岁时到麦加城北的希拉山洞,静居隐修,一天夜晚,突然接到了“蒙召”的启示。他作为族人的警告者,浩劫的预言者,负有制止现世罪恶的使命,先在至亲密友中传道,信徒以“年轻和贫弱”为显著特征.宣讲的核心是死者复活和末日审判,穆罕默德去世后,穆斯林分化为迁士派.辅世派和合法主义者。并爆发宗教战争。迁士派获胜,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并发展成为横跨亚、非、欧三洲的世界性宗教。一个世纪后,伊斯兰教分裂成为“逊尼派”和“什叶派"彼此争斗至今。(二)、经典和教义1、经典《古兰经》本义为“诵读"又意为“安拉说的话"。共30卷,114章,6200余节,记载着穆罕默德的传教活动。伊斯兰教的教义,宗教制度,社会主张及阿拉伯人的历史战争、寓言和神话。2、教义:①、信真主:尊安拉为唯一的神,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恩养者,是最高的实在的唯一的真宰,自由自在,独一无偶,全知全能,普仁特慈,无形无象无方位,至尊至威,是末日清算的掌权者和裁判者.②、信使者: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和先知,是众先知的封印,最伟大的使者。③、信经典:《古兰经》是真主的言语,是永恒和先在的,是真主存在的世间表征,这叫“道成经典”。④、信天使:天使是真主用光创造的一种妙体,为人眼所不见,分布于天地之间,充当真主的奴仆。⑤、信前定:万事万物皆由真主前定。⑥、信末日:终有一天世界将毁灭,即世界末日。曾在今世生活过的人都要复生,按照功过簿对每一个人进行清算裁决,善者进天国,恶者下火狱。3、功课①、念功:即信仰表白,口诵:“除真主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真主使者"。这是穆斯林基本信仰的纲领性表达。任何人只要当众念诵“清真言"就可成为穆斯林。②、拜功:每天朝向麦加方向作五次礼拜,即晨礼、晌礼、哺礼、昏礼、宵礼,每周星期五作聚礼,每年开斋节和古尔邦节作会礼.③、斋功:每年伊斯兰教历的九月,全体穆斯林自黎明至日落禁绝所有食物和饮料,戒除抽烟和房事。④、课功:即法定施舍,穆斯林年收入的10%或20%自愿捐赠,征收的天课,归于贫穷者等。⑤、朝功:即朝觐,每个穆斯林一生至少要去麦加朝觐一次,时间在十二月七日至十三日。(三)、伊斯兰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第五章文学中华民族在自已悠久的文明发展史上,不仅创造令世人瞩目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出了在人类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精神文明,其中之一的古代文学,独具神韵,异彩纷呈。歌德十分欣羡地说道:当中国人拥有传奇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的远祖还生活在野森林时代.巴尔札克则盛赞“中国艺术有一种无边无涯的富饶性”.诗歌(一)、先秦:1、《诗经》风、雅、颂,赋、比、兴,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2、楚辞书楚语,作楚声,化楚地,名楚物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滥觞(二)、两汉魏晋南北朝:1、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长于抒情,委婉含蓄。在自然质朴中显出精炼工巧。建安诗歌:三曹七子,慷慨任气,沉雄悲凉。正始诗歌:阮籍嵇康,隐晦苦闷.东晋诗歌:陶洲明,自然平淡。南北朝诗歌:谢灵运,庚信。寄情山水,讲求声律,开启永明体。(三)、唐代:初唐四杰和陈子昂盛唐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派高适、岑参的边寒诗派双子星座李白、杜甫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珠联璧合.中唐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晚唐李商隐、杜牧的诗歌.(四)、宋代:1、诗歌:注重气格,长于思理。苏轼:说理抒情,自由奔放。代表了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的最高成就。黄庭坚:崇尚杜甫而自立门户,为江西诗派之宗,诗风瘦硬生新。陆游:恢复神州,音调激昂悲怆,震荡人心。杨万里,范成大:新鲜活泼、别具一格.2、词:句式长短参差,错落有致。①、婉约派:晏殊:君臣宴安,风花雪月,富贵气息.柳永:注重从都市中下层人民生活中吸取素材,以写男女离愁别绪和个人流落江湖的羁旅之愁见长.《雨霖铃》、《八声甘州》。周邦彦:言情法物,穷极工巧。李清照:清丽宛转,意境幽深。姜夔:清妙秀远。②、豪放派:苏轼:境界开阔,格调苍凉。《念奴娇》.辛弃疾:豪放悲壮为主,多种风格并存,深于寄托,善于用典。、元明清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的散曲。袁枚抒写性灵。郑燮反映民情。散文先秦:①、《尚书》语言艰深,风格古朴。②、诸子散文《论语》语言精炼,言近旨远,雍容迂缓.《老子》词约义丰。《墨子》结构严密。《孟子》气势雄畅,词锋犀利,感情激越。《庄子》汪洋恣肆,诡奇变幻,想象奇特。《荀子》、《韩非子》一淳厚、一犀利,分析深入,文词富赡。③、历史散文《左传》善写战争、生动精炼,传神肖物,富有文采。《战国策》以有声有色的铺陈和体情状物的酣畅淋漓见长.两汉:贾谊、晁错说理透彻,长于策论.司马迁《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班固《汉书》开断代史先河。3、唐宋:韩愈气势雄伟,说理透辟,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柳宗元将人格之美渗透于山水之美的描写中。欧阳修文以载道,婉丽秀美。苏轼汪洋恣肆.4、元明清:唐宗派归有光浅中见深,温而有味。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竟陵派钟惺、谭元春幽深孤峭。桐城派方苞、刘大木魁、姚鼐清真雍正,讲究义法。新文体、梁启超、陈天华学兼中西,慷慨激昂。小说1、先秦,萌芽阶段。以神话传说为主,描写英雄人物以巨大的毅力与自然界抗争,表现了无穷无尽的想象力。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鲧禹治水。魏晋,形成阶段。志人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写人气韵生动,记言简约精妙。志怪小说,干宝《搜神记》情节合乎情理,注重人物性格描写。唐宋,成熟阶段.唐传奇,多方面反映社会生活面貌,形象鲜明,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华美.宋话本,接近民间口语,富有个性描写。注重下层人物的性格开拓。明清,巅峰阶段。①、拟话本,模仿民间话本而创作的案头文学。三言二拍②、长篇章回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惟妙惟肖的文学三绝。施耐庵《水浒传》官逼民反,故事连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吴承恩《西游记》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百折不回的大无畏精神。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探讨,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曹雪芹《红楼梦》凄切悲怆的爱情故事,入木三分的封建社会没落史.各具性格的艺术形象,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吴敬梓《儒林外史》面目各异的书生形象,包罗万象的社会病态,晶莹透亮的历史明镜,世间少有的讽刺杰作。③、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孽海花》刘鄂《老残游记》蒲松龄《聊斋志异》用众多的花妖狐魅故事,曲折地反映现实,抨击时弊,歌颂爱情,情节变幻奇特,引人入胜。四.戏剧我国的戏剧起源较早,剧本产生却较晚,元代城市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为通俗文学的大发展提供了条件,元杂剧以其高度的社会历史价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形式体制,开辟了我国戏剧文学的黄金时代.关汉卿元杂剧的奠基人.创作杂剧61种,为诸家之冠。公案剧《窦娥冤》,爱情剧《救风尘》,历史剧《单刀会》反映民族阶级矛盾,揭露社会官场黑暗,表现人民、妇女苦难,结构严谨,想象奇特,情节曲折,语言精炼。王实甫《西厢记》讴歌男女爱情,控诉封建礼教。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高明《琵琶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五.文学理论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包括诗论,文论以及到明清时代发展起来的小说,戏剧理论,不仅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创作具有总结经验.揭示规律,进行指导的作用,而且在文学史占有重要的地位。(一)、孔子的文学主张对语言艺术“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对情感“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对文学感染作用“兴观群怨”对文学内容“思无邪”(二)、汉代文学理论探讨集中在具体的作家作品和创作问题上《毛诗序》秦代儒家诗论的集大成之作,论述了诗歌的特征、体裁、作用,提出了诗歌“六义”(三)、魏晋南北朝:系统深入地探讨文学观念,分析创作过程,批评作家作品.曹丕《典论﹒论文》指出建安作家的长处和短处,阐明作家个性和创作风格的关系。刘勰《文心雕龙》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博大精深的不朽伟著,共50篇阐述了文学的基本原则,论述了各种文体的源流和前人作品的得失,提出了对创作过程的见解和对创作的要求,阐明了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标准,总结了历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丰富经验和文学的特点规律,开辟了我国文学理论的新纪元.钟嵘《诗品》(四)、隋唐时期:深入探讨批判继承问题陈子昴“兴寄”建立刚健,质朴文风,扫荡六朝绮靡文风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根情.苗言.华声。实义”韩愈“文以载道”“不平则鸣”“唯陈言之务去"(五)、宋代:围绕创作思想和文风发表见解欧阳修“明道。致用事信.言文”“穷而后工”王安石“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苏轼“随物赋形"文学内容与形式并重严羽《沧浪诗话》“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学诗“领"是前提,“悟”是手段,“兴趣”是衡量诗的基本标尺(六)、清代:出现了文学领域集大成性质的理论著作。李渔《闲情偶寄》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戏曲的结构,词采,韵律,宾白。科诨,格局等编剧理论和戏曲表演理论,把中国戏曲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王国维《人间词话》六、中国古典文学的审美特征(一)、“天人合一”的文学创作观(二)、“和”的审美意蕴(三)、悲壮的忧患意识.第六章民族一、民族的本质和起源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稳定共同体(一)、标志:①、共同的语言(母语).②、共同的地域③、共同的经济文化生活④、相对稳定的共同的心理态势(民族传统.宗教信仰)(二)、起源:氏族-—---胞族-——--—部落联盟----—民族二、世界各大洲民族的构成(一)、全世界有大小二千多个民族.中国有56个民族(二)、语系:37个最大的语系,印欧语系汉藏语系.最大的语族汉族其次是雅利安语族,罗曼语族,日耳曼语族、人种:蒙古人称.欧罗巴人种赤道人种三、几个主要民族的气质,性格和文化特色(一)、英格兰1。说英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2.大多数信仰基督教新教不相信唯有祈祷和仪式才能获救,定期去教堂的仅占10%,学校每天早晨举行短时间的宗教仪式。首相为圣公会长老,天主教徒不能成为国王和首相.3.固守传统保守的英国人4.崇尚绅士风度:彬彬有礼,举止得体,充分尊重身旁的人,具有抗暴的勇气和公益感,保护弱者;有修养的谈吐和幽默感,信守诺言尊重传统.5。崇尚实力的民族(二)、美利坚1、说英语2、宗教信仰自由⑴禁止确立国教,大多数人信仰新教,他们参加一个宗教团体却又不是该教会成员,不大关心来世超度亡魂之类的事情,更关心改善现实生活,需要救助的时候,找的是专门顾问或精神分析家,而绝不是宗教。⑵世界上最笃信宗教的民族(新教加尔文教派)3、冒险开拓精神西部牛仔,搬家的民族(每年约4千万人)4、标新立异的勇气诺贝尔奖的故乡民主意识5、乐观的生活态度乐天的美国人,相信明天会更好6、文化霸权倾向7、实用主义精神,缺乏高雅的风度,缺少文化修养,对现实,高效率,现代工程的兴趣远远超过其他(三)、法兰西1、说法语,属印欧语系罗曼语族2、多数人信奉天主教,少数人信奉新教3、人性化倾向和实用主义伦理学时时刻刻依据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去设计,安排自身的生活,偏重物质享受,追求人生各种愿望的满足,从不虚构什么道德,责任和义务来约束自己。4、寻求浪漫的刺激和猎奇的心理浪漫的法国人5、富有美学的技巧,音乐,绘画,雕塑,服装,香水,电影6、热情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葡萄酒的故乡(四)、德意志1、说德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2、多信奉新教少数人信奉天主教3、强烈的自尊4、擅长抽象思维哲学家的故乡,黑格尔,康德马克思百分之九十的理论,百分之十的事实教条的德国人5、崇尚权威天才,铁血宰相俾斯麦,法西斯天才希特勒,敢于承认历史错误6、勤奋,严谨,守秩序,自信集中全部精力,以顽强的毅力,一步一步争取成果7、崇尚力量的民族世界上没有平等,一方对一方必须确定优势(五)、俄罗斯1、说俄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2、全体国民信奉东正教宗教意识极浓,长老会大教堂,每周要举行200来次洗礼3、强烈的忧患意识为民族和人类的命运而忧患,在”自救:和”救人”之间徘徊4、良好的文化修养,爱读书的民族5、“大俄罗斯”倾向强烈的民族自尊意识,对自己民族十分偏爱,时有偏激行为(六)、大和1、说日语,语系未确定,多数人认为属阿尔泰语系2、主要信奉佛教和神仙道教,少数信奉天主教和新教3、复杂而明确的集团意识4、独特而强烈的恩辱意识日本国民的人生观念建立在区别于西方罪恶观念的耻辱论上,自始自终认为自己是对往昔和社会欠着恩情债的人,必须用全部努力去报恩,对民族对他人的责任感极重。5、崇尚武士道精神①履行"忠”的义务,②端正礼仪,③勇武,不畏强暴不惧生死④不可恪守私情⑤节俭6、丰富而独特的文化传统花道茶道棋道剑道柔道艺术中国艺术源远流长,门类众多,以辉煌的成就向世人展示各自的风采一、音乐中国文学的正宗,即音乐文学,中国文学的发展,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起源先秦时期五音:宫商角徵羽乐器:陶埙琴《高山》《流水》琴师师旷师文伯牙(二)、发展秦汉时期1、秦设“乐府”汉承秦制鼓吹曲用于祭祀狩猎《十五从军征》相和曲一人唱众人和,用于民间演唱《江南可采莲》乐器、笛、笳、角、琵琶、箜篌2、魏晋南代朝设“清商署“地方歌曲盛行吴歌子夜歌上声歌西曲琴师,蔡琰,蔡邕嵇康何承天创制新律,接近十二平均律,对世界音乐贡献巨大(三)、繁荣,隋唐宋时期1、①隋唐设太常寺下设太乐署,清商署,鼓吹署,教坊建立七部乐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唐代乐曲的“杂曲子"导致“曲子词”的产生“大曲”导致“杂剧”的产生。唐代变文宗教变文——世俗变文——宋话本②宋代音乐的主流由朝廷转向民间瓦肆勾栏民间艺术商业演出曲子词令慢引序歌头(四)、继续发展元明清时期1、元代杂剧多层次多曲式的综合体《西厢记》《窦娥冤》2、明代南戏变—人唱为多人唱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昆山腔:流丽婉转动作优美,注重服饰化妆,脸谱勾勒弋阳腔:粗犷炽烈一人独唱众声帮腔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比西洋早一百多年3、清代京剧:以北京皮簧戏为基础,吸收其他戏剧的长处,取代独尊地位的昆曲(三)、中国音乐的特点1、与中国文学、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2、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各领风骚3、对世界音乐贡献巨大二、书法书法是我国特有的艺术瑰宝,与文学美学紧密相连、各体兼备,代有奇人甲骨文初具中国书法的三大基本要素:点画结体章法金文点画圆浑,体势雍容工整,呈现宗周风格大篆书法本身的结构美均衡虚实小篆笔画简练李斯因此统一文字隶书对中国的文字和书法的发展起了决定意义的推动作用,程邈所创楷书魏晋钟繇为楷书之祖晋王羲之为书圣《兰亭序》字体妍美流转,神采奕奕。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晚唐颜真卿柳公权史称“颜筋柳骨”草书魏晋草圣张芝唐代张旭怀素史称“颠张醉素”行书宋代书法一大特点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苏书尚意,黄书重韵米书清雄绝俗蔡书骨气洞达,字势雄逸(二)、中国书法的审美特征;我国的书法艺术以简练的线条选型,表现出独特的形态,丰富的神韵,空灵的意境,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线条点画的形象性形体美点如高山坠石横如千里阵云动态美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掘槁之形-—唐·孙过庭2、线条造型的抽象性书法是一种宣泄主体情绪的载体,是人格心灵的写照,是生命力度的外在化,有如奇峰突起,冰川高悬,万马奔腾,青松亭亭,有的如霞,有的如云,这正是书法魅力所在。(点:垂珠,玉块,杏仁,高山坠石,水中蝌蚪)3、书法作品蕴含的情感性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和,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元·陈绛颜真卿《祭侄文稿》英风烈气,笔力遵劲悲《瀛州帖》奔放骄健,龙腾虎跃喜4、书法艺术的韵律美断笔多,节奏明快,连笔多,气势贯通王羲之《兰亭集序》风度洒脱,韵味生动,清秀典雅,富有情趣5、书法艺术的意境美书法艺术的境界美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因为这一境界是诞生于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自我,这充沛的自我,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掉臂独行,超脱自由,于是,“舞”是它最直接,最具体的自然流露。“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中国书法画法都趋向飞舞。——宗白华意境美是衡量一幅书法作品艺术价值的分水岭,有意境则成高格,无意境则成奴书6、书法的几种风格含蓄,豪放,清秀,庄重,稚拙三、绘画中国画是世界上唯一的以国家称谓命名的画种,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艺术家把国画的艺术追求概括为笔,墨,气,韵,意,趣,神,势,情,境等审美范畴和规律,体现了中华文化精神、唐以前:国画艺术的兴起和成长时期元前4000年的原始彩陶和元前2000年的青铜纹饰确定了国画从整体着眼以线为主,平面构图的基本原则战国帛画,汉代壁画,画面丰富,线条飞杨,造型生动,色彩鲜明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绘画艺术有了新的发展,三国时曹不兴成为第一个佛像画家,魏晋敦煌壁画(千沸洞)最为著名,上层士大夫进入美术创作队伍。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宗炳,王微的山水画,谢赫的〈画品〉(二)、唐宋时期:国画艺术的繁荣时期1、唐代,①、宗教画空前绝后。画圣,吴道子②、宫延画惟妙惟肖,阎立本〈步辇阁〉<历代帝王图>③、李思训,王维,张璪的山水画④、敦煌壁画再造辉煌〈飞天〉〈反弹琵琶〉2、宋代:国画的鼎盛时期①、宋开国设立翰林国画院,将许多著名画家罗致于画院,形成了精细谨严注重法度的院体画风,出现了李公麟,梁楷,、米芾等著名画家②、风俗画更高地反映社会生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③、以梅,兰,竹,菊为描写内容的“四君子画”苏轼文同(三)、元明清时期:国画衰落时期①、元代的文人绘画诗,书,画密切配合赵孟兆页风格清远元末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四大家②、明代出现吴派,浙派浙派继承南宋院体,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蓝琰等,吴派的文征明,沈周,仇英,唐寅,画风各不相同,称为明代四大家③、清代的四僧,八怪,绘画多以写意见长,兼有出色题跋四僧,米耷,石涛,髡残,弘仁杨州八怪:金农,李鲜,黄慎,汪士慎,郑燮,高风翰,闵贞,罗聘,(四)、近代国画中兴时期海派:任伯年,吴昌硕民国四大家: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刘海粟、国画的审美特征用毛笔画,着重于神情意态的创造散点透视,布局要求空灵单纯,讲究意境和情调遗貌取神四、建筑我国的建筑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成长起来的具有独特面貌的建筑体系,我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布局,型制,体量,材料,色彩,装饰都被纳入儒家思想的范畴,赋予其象征意义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造型艺术,是立体的绘画,凝固的音乐、先秦,定型时期穴居——木架构建筑-—院落群体组合——多层,高台建筑郑州商城,安阳殷墟,洛阳周王城、秦汉成熟时期秦万里长城驰道,骊山墓,阿房宫汉未央宫三国铜雀台南地朝大同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隋唐高潮时期隋,李春,赵州桥唐宇文恺长安王城五台山寺庙(四)、宋金元,转变时期建筑风格趋向于绮丽纤巧,装修、彩画、家具经过改进而定型宋汴京商城金卢沟桥(五)、明清,渐变时期明清,故宫明十三陵(六)、中国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1、整体美,以中轴线为主而展开的建筑格局,长安皇城,北京故宫2、综合美,诗,画,雕塑,工艺美术互相结合.昆明:大观楼,长廊清幽雅致,楼台亭榭玲珑小巧,假山奇妙,游船轻盈,清人孙髯翁“天下每一长联”(180字)3、意境美寄情山水,依托自然杭州西湖三潭印月每一个漏窗,造型优美,内容丰富,有鸳鸯戏水,喜鹊登梅,鹤斗岩畔。第八章教育中国古代产生了世界范围内最为发达完善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中国古代教育的历史与中华文明的历史一样悠久。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一)、官学与国家同时产生1、西周国学大学辟雍泮宫乡学塾庠序校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师大司乐大乐正小乐正大师小师2、汉代中央太学鸿都门学地方学校庠序内容儒家经典教师五经博士3、唐代中央官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广文馆学内容儒家经典教师博士助教直讲4、宋元宋增设武学和画学元增设诸路阴阳学内容四书五经(二)、私学高等程度的私学先秦孔子打破学在官司府的传统,儒、墨两家私学最盛;诸子百家皆创办私学以传授自己的学说;②汉代主持者多为经学大师,取名为“精舍“”精庐“学生有“及门弟子“”著录弟子“东汉,郑玄及门弟子数千,著录弟子上万蒙学业程度的私学汉代蒙学场馆称“书馆”老师称“书师”,以《论语》《孝经》为教材宋元蒙学称“乡校"“家塾"“冬学”,朱熹专门撰写了《童蒙须知》《训蒙规治》,代表性教材为三(三字经)百(百家姓)千(千字文)千(千家诗).明清出现了社学、义学。(三)、家学:家庭教育、胎教、学前教育、德育。司马谈—司马迁班彪-班固、班超、班昭刘向—刘歆王羲之—王献之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一)、教育原则思想德智统一、德、智是衡量人才的两条最重要标准。孔子: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②、主张德育能促进智育的发展,智育也能促进德育的发展.孔子: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罔,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董仲舒: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智而不为也。③、将德智统一到“德育第一”的前提下孔子: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曾国藩:为学之士有四:曰义理、曰考据、曰辞章、曰经济。学思结合:学、问、思、辩、行是教育过程的几个重要环节,反映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要求。学习是思考的前提:荀子: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思考能够使知识深化和系统化孔子: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蔽、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存疑张载: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自出,若安坐之则何尝有疑《经学理窟》解疑陆九渊: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知行统一实践是知识的真正源泉王夫之:格致在行者,如入学弈棋相似,但终日打谱,亦不能尽达杀活之机,必弈与人对弈,而后谱中谱外之理,皆有以意喻其故《四书正说》②“行"不仅是知识道德的源泉,也是知识道德的目的。荀子: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毫厘,无他道焉,已乎行之矣。《儒效》③要获得真知,知行必须统一。王廷相: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徒讲而不行,遇事终有眩惑。④知行互相促进王夫之:由知,而知所行;由行,而行则知之;亦可云并进而有功《读四本大全说》(二)、教学法思想儒家传统教育思想,总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使学生将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独立认识、自我探索,展现新知的过程。问答法、讲述法、会讲论辩法、阅读指导法、培养兴趣法,因材施教法、循序渐进法、启发诱导法。中国书院(一)、源远流长:源于唐代,兴于宋代。宋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睢阳书院著名理学家朱熹、张轼、吕祖谦、陆九渊等均创办和主持书院.(二)、继往开来:绵延千余年,遍布中华大地,传播到韩国、日本、越南、新加坡。1、继承发扬私学教育传统,学生择师而从,来去自由。2、制度创新:讲堂、斋舍、藏书楼、学规、考试。(三)、人文特质1、独立研究学问的安身立命之所.2、晋身官场,踏入仕途的阶梯。(四)、文化功能1、传播功能:岳麓书院、魏源、陶澍、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松焘、唐才常.2、创造文化:理学、心学、实学均以书院为基地。(五)、书院学风1、强调人格培养,反对为科举而学。2、提倡学术创造,反对死守章句陈说。3、开门办学,兼收各家之长.4、尊师爱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第九章美学美学的本质和审美结构。(一)、美学的本质: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物的一种属性,人类在研究客观世界的同时,逐渐认识了它的美的属性。羊大为美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穴石器均衡对称为美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石壁野牛、野马、野猪、野鹿雄力与野性为美(二)、美学研究对象黑格尔:美是艺术的哲学,美学所讨论的并非一般的美,而只是艺术的美。美学是研究审美主体(人)的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美是美感经验,审美的心理活动,而客观事物不存在美。美是客观的,是独立于人身外的客观存在蔡仪:美是研究客体对象的美的本质规律,是审美主休对它的反映感受,并在这个基础上研究美的创造以及审美教育.美学研究美、美感、审美创造、美育四个方面二、文化素质和美育人的精神教化水平是人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审美意识也就成了人的文化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不断提升审美意识并结合时代特征对之提出一定要求,对现代人的文化素质建设有重要意义。(一)、文化素质对审美的要求: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人的主观世界对客观存在的美丑属性的反映,它包括:体现对至尊至美的人生的向往与追求的审美理想.对美的事物或现象的审美评价和理论论证的审美判断.直观认识评价事物和现象的审美特点和审美趣味.构成审美意识的主要因素的审美感受.文化素质对审美意识的要求培养建构审美理想和提升审美趣味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判断能力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二)美育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美育:培养人正确健全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欣赏,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德育-善智育-真体育—健美育—美美育在人的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审美教育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敏感的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审美教育培养完善的人格和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审美教育培养并提高人的想象力的创造力。文明时代呼唤审美精神学会审美欣赏(一)、审美欣赏的心理构成1、审美欣赏的心理构成要素:感知、想象、情感、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