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和方法:三审六原则+课件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和方法:三审六原则+课件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和方法:三审六原则+课件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和方法:三审六原则+课件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和方法:三审六原则+课件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授之以渔高考历史选择题

解题技巧和方法《考试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考试说明》的考核要求▶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

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试题运用新材料,

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

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命题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世界的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考的选择题主要特点就是提供一段历史新材料,从而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新情境(学术、学习、生活和社会情境),以此来考查学生头脑中储藏的必备知识和思维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三大能力)。基于此,我认为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等传统方法全部失灵,很容易掉进命题者设计的陷阱——貌似合理的推理、武断的结论、混淆视听的张冠李戴及正确的无关本题的观点史实和评论。那么,问题来了,面对一道选择,如何下手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准确拿下选择题?有没有有没有规律可循?有没有科学的方法思路?答案是肯定的。一、审题干,抓关键词1.时空信息(时间、阶段,区域、政权)材料出现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往往是解题的关键,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显性呈现:如1919年5月4日;隐性呈现:特殊人名、地名、特定名称、专有名词、历史事件等。时间:空间:注意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特定地理条件、环境;如特殊人名:老子、孔子(春秋末年)、武则天、卢梭等;特殊地名:天京(太平天国运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沦陷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抗日战争时期)、北平等;特定名称、专有名词、历史事件等:如国民大革命(1924-1927),新中国过渡时期(1949-1956),苏联(1922-1991)、帝国主义(19世纪末以后)等(如:抗日革命根据地、苏区等)1.(2022·山东高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就土地政策作出决定:“在处理农村纠纷中,党与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一切有关土地及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依双方自愿。契约期满,任何一方有解约之自由”。作出这一决定的时间是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审:时空:1919-1949时空混乱;1924-1927但“耕者有其田”与材料主旨不符;1927-1937,但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地主土地制度。1937-1945,实行减租减息,团结地主阶级抗日,符合事实符合材料主旨1945-1949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2.(2022·北京高考·2)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这一地区位于右侧示意图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汉代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地广人稀,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民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江南地区逐渐发展成为“民多田少”,④位于江南,故选D项;①、②、③均位于北方,与“地广人稀”不符,排除A、B、C项。具体方法:根据提供的空间信息去确定历史年代和历史事件。3.(2021·新课标全国乙卷高考·32)16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18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达数百个。这反映出该时期A.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

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审:时空: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时空混乱;应为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时空混乱;工业革命完成19世纪中期应为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16-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成立垄断、特许公司D

4.(2021高考·广东卷.12).15世纪下半叶,德国艺术家逐渐减少了从圣徒中选择创作主题。骑士、商队、城市市场、大学生活、土兵行军和野营等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这反映德国A.理性主义的产生B.人文主义的兴起C.宗教改革的开始D.浪漫主义的发展时空混乱;应为17-18C14C兴起于意大利,15C在德国兴起时空错乱;德国宗教改革于1517拉开序幕应为18C末到19C30SB审时空:14-16世纪文艺复兴启示1:不论是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还是就历史学习的需求而言,抑或从高考应考的需要来讲,时空观念都是高中历史学习中的核心能力、关键素养。因此在复习时必须高度重视时空观念,掌握大事年表。

可以将时间观念的记忆分为:时间点(如1919年五四运动)、时间段(如1927至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间顺序(先有国民经济恢复、再进行一化三改)等。可以将空间观念的记忆分为:空间点(如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空间区域(如西欧、亚太等)、空间转化(如经济重心的转移、红军长征等)等。2.中心词(关键词/主要信息/主体/重心)选择题中的关键词,也就是材料的中心和重点。关键词的分布往往有以下三种情况:(1)材料的主体:所谓材料的主体是指材料的描述对象(事件),材料的主体往往是关键词,本身就具有一些特征,如2019年全国2卷关于1970年苏联计划完成情况的考查,学生可以联想到当时的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特征(重视重工业)。特别要注意主体一致原则启示2:正确选项的主体必须与题干材料的主体一致,否则为错误项。即历史选择题解题时应遵循主体一致原则。5.据下表可知:A.世家大族没落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时间事件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恢复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审:时空表格的主体是看九品中正制,而选项主体是科举制。主体不一致审:主体不符合逻辑,九品中正制被最终废除,说明其被取代已经成为历史发展不可阻挡趋势不符合史实,从南朝至隋唐时期,门阀观念和士族地主走向没落隋统一后,随着士族没落,隋朝创立科举制九品中正制最终被淘汰出局6.(2021高考·广东卷.6).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这说明当时A.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

B.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C.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审:时空审:关键词

材料侧重华南、西南与江南的洋纱输入的对比材料涉及区域大部分为沿海,无对比上海是中国近代经济最发达地区不合史实可知洋纱销售量存在地区差异,这与地区纺织业及运输成本相关主题不一致。非整体民资发展概况C7.(2019年全国Ⅰ卷·2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审关键词:体现的就是儒家思想——“尊尊亲亲、修齐治平”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的主体是宗谱纂修,而非科举制纂修的每部宗谱都体现了儒家思想时空错位,士农工商四民的社会结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逐渐确立主体不一致,纂修宗谱是普遍的社会行为,这并不是社会上少数的士族的行为(1)材料的主体(2)关联词①如转折性的词语(但是、却、而、然而等),递进性的词语(而且、并且等)假设性的词语(如果、若等)②通过题干文字(数字)等所反映的口吻有关,比如是赞扬(肯定)、讽刺(否定)等。(因果关系往往是以逻辑关系呈现)我们弄清楚了这些词语在题干材料中扮演的角色,一定会抓住题干的中心意思或材料所述重心。A、转折关系:一般强调的重心在转折部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虽是、虽说、固然)……但是”、“尽管……却(还、可是)”、“然而”、“可是”、“却”、“不过”、“只是”等。2.中心词(关键词/主要信息/主体/重心)B、递进关系:一般强调的重心在递进部分,主要的递进性关联词语有,“不仅……而且”、“况且”、“不光……也、“不仅……还”、“不但不……反而”、“连……也”、“何况”、“甚至”、“不但……还”、“非但……而且”等。C、并列关系:并列前后权重相同,做这类含有并列性关联词的选择题时,常常要用到后边我们要讲的选择题八大原则中的全面原则。主要的并列性关联词语有,“既……又”、“又……又”、“一边(面)……一边(面)”、“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既不……也不”、“既是……也是”、“连同”、“也”、“只是……而不是”等。D、因果关系:题干材料含有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正确选项也应含有因果关系,常用的因果关系关联词语主要有,“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是因为”、“既然……就”,“由于”“既然……那么”、“由于……因此”等。值得注意的是,题干材料往往不出现这些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但是题干材料的叙述中却暗含着因果关系,同学们在阅读中务必注意这个隐性的因果关系,如果能在“因”“果”之间标出一个箭头,这道题作对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E、假设关系:一般强调的重心在假设部分,常用的假设关系关联词语有,“如果……就”、“要是……那么”、“倘若……就”、“要是……就”、“如果……那么”、“即使……还(也)”、“假使……便”、“要是……那么”等。F、条件关系:一般强调的重心在条件部分,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主要有,“只有……才(就)”、“凡是……都”、“除非……才(否则)”、“无论(不管、任凭)”、“无论……都”、“不管…也(总是)”、“不论……都”、“否则”等。8.(2021·新课标全国乙卷高考·29)1934年,毛泽东提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当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意在A.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B.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C.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D.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审时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审关键词:语气词不但……而且……递进关系,一般强调的重心在递进部分“不但……而且”,重心在“而且”部分,强调的还是中共要解决完成革命任务的方法,即组织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方法时空混乱;1930前后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时空混乱;革命统一战线1924-1927年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①递进关系:一般强调的重心在递进部分,主要的递进性关联词语有,“不仅……而且”、“况且”、“不光……也、“不仅……还”、“不但不……反而”、“连……也”、“何况”、“甚至”、“不但……还”、“非但……而且”等。9.(2022.天津卷.2)汉武帝时期,“以均输调盐铁助赋”,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但武帝常年对外用兵,还前后巡游二十余次,仅一次巡游“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主要是由于A.朝廷过度干预经济

B.国家经济资源枯竭C.盐铁官营不合时宜

D.只重开源未能节流“以均输调盐铁助赋”属于汉武帝时期在财政方面的开源行为“武帝常年对外用兵,还前后巡游二十余次”、“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则说明汉武帝时期的财政开支巨大审关键词:转折词“但”②转折关系:一般强调的重心在转折部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虽是、虽说、固然)……但是”、“尽管……却(还、可是)”、“然而”、“可是”、“却”、“不过”、“只是”等。D

10.

(2021高考·广东卷.11).公元前5世纪中期,叙拉古城邦推行橄榄叶放逐法,投票时使用橄榄叶,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繁使用。许名公民因担心被流放而拒绝参与国家管理,由此引发政局混乱。这主要反映了A.公正性缺失导致城邦瓦解B.内部矛盾扩大了社会阶层的对立C.权力的滥用影响国家稳定D.轮番而治削弱了平民的政治地位C符合材料意思夸大;只是引发政局混乱材料侧重对政局影响,非各阶级关系材料侧重对政局影响,非平民政治地位审时空审关键词:转折词“而”“政局混乱”②转折关系:一般强调的重心在转折部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虽是、虽说、固然)……但是”、“尽管……却(还、可是)”、“然而”、“可是”、“却”、“不过”、“只是”等。8(2018年全国Ⅱ卷·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审时空:抗日战争时期审关键词:假设语气词如果…….那么……重心就在“如果……那么”中的“如果”部分抗日战争是实行“双减双交政策”,没有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时空混乱,国民大革命1924-1927国共第二次合作A③假设关系:一般强调的重心在假设部分,常用的假设关系关联词语有,“如果……就”、“要是……那么”、“倘若……就”、“要是……就”、“如果……那么”、“即使……还(也)”、“假使……便”、“要是……那么”等。9.(2020年全国Ⅱ卷·32)有学者认为:“在政体形式这个关键问题上,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同时让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A.雅典民主政治

B.僭主政治C.罗马共和政体

D.寡头政治审关键词:条件语气词只有…….才……关联词“只有……才”,强调的是前半句这个必备的条件,只有建立多数人赞同的政体——民主政体,才能抑制因政治激情即专制独裁而“造成流血”,僭主政治是一种通过非法手段获得政权而建立政治

罗马共和政体是奴隶主贵族政治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寡头政治就是少数贵族掌握政权的专制体制,

A④假设关系:一般强调的重心在假设部分,常用的假设关系关联词语有,“如果……就”、“要是……那么”、“倘若……就”、“要是……就”、“如果……那么”、“即使……还(也)”、“假使……便”、“要是……那么”等。10.(2021·山东高考·1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审设问:结合时代分析共同影响

因果关系:一、题干列出结果,选项列出原因。设问方式——“主要因素”“主要是因为”“得益于”“背景”“直接原因”“源于”“目的”“为了”“旨在”“意在”等;二、题干列出原因,选项列出结果。设问方式——“作用”“重要影响”“结果”等。但有时题干没有提示语,但选项中有“……了”的语句,如“引起了”、“导致了”、“增强了”“导致”、“有利于”等。三、另外,部分“反映、体现类”、“表明、说明”类也存因果关系,可通过审题得出。要注意分析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把握题干与选项的逻辑关系,弄清谁因谁果(时间顺序)A11.

(2021高考·广东卷.9)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不符合史实和题意不符合题意;且《大公报》、柳亚子≠民主党派,主体不一致社会各界希望国共两党通过谈判,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不符合史实和题意C题干和选项的褒贬色彩应对:通过形容词等猜测命题者情感倾向,是褒是贬?选项的褒贬应该和题干一致。12.(2020年全国Ⅰ卷·34)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波旁王朝的苛政

B.资产阶级的贪婪C.贸易中心的转移D.教会统治的腐朽违背“基础知识”1830

波旁王朝被推翻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的贪婪,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日益明显违背“基础知识”新航路的开辟时违背“基础知识”经历16世纪的宗教改革、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教会统治已经衰落B题干和选项的褒贬色彩应对:通过形容词等猜测命题者情感倾向,是褒是贬?选项的褒贬应该和题干一致。13.(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史实错误”

“广泛支持”不符合当时社会史实违背“基础知识”加强排外活动的是义和团运动,不符题意,材料强调部分西方人的态度而非列强干涉内政从褒贬色彩可知部分西方人支持光绪帝主持变法运动D题干和选项的褒贬色彩应对:通过形容词等猜测命题者情感倾向,是褒是贬?选项的褒贬应该和题干一致。(1)材料的主体(2)关联词,①如转折性的词语(但是、却、而、然而等),递进性的词语(而且、并且等),假设性的词语(如果、若等)②通过题干文字(数字)等所反映的口吻有关,比如是赞扬(肯定)、讽刺(否定)等。(3)标点符号:分号、括号、省略号和个别词加的双引号①分号:如要表达两层或多层意思,或将两件事作比较,或讲某件事的发展演变过程(往往是强调共性和差异性),往往要用分号或省略号表示分层、比较或发展趋势.遇到分号时,如果是并列关系(一般是两个及多个史实共同说明一个道理)判定选项就往往要考虑全面原则;②省略号:一般表明省略号后边是重要信息重点分析;如果是多个省略号,两个省略号中间的最有可能是答案。2.中心词(关键词/主要信息/主体/重心)③括号:

(表补充说明,是解体必备信息、务必用上)往往后边缀的往往是某历史事件的起止时间,某历史人物的生卒年月,某个词语的注释。特别提醒:非选择题中括号出现时间也是重要的提示,要重点关注该时间段的重大史实。

④双引号:这句话加双引号,表示某人说的话,没什么特殊含义。但是个别词加的双引号,就有特殊含义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起着强调、暗示的作用,解答时务必高度关注加双引号的这个词的特殊含义,可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分析解读;二是表示否定之意,如我们一般在针对社会主义国家或共产党时,说“左”的错误,左字是要加双引号的,左本来意思来说是好的,但是加了双引号之后,其历史意义是表示否定之意。14.(2021高考·湖南卷.4)据研究,唐代白居易(772~846)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比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A.地方势力膨胀

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C.中央财政紧张

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审时空;审关键词标点符号()注意括号白居易生活(772-846)安史之乱后地方割据势

力膨胀

题干没有体现

主体不一致,题干侧重是地方官俸钱

题中明确指出其为“合法收入”

A引号:某句话加双引号,表示某人说的话,一般没什么特殊含义。但是个别词加的双引号,可能就有特殊含义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起着强调、暗示的作用;二是表示否定之意。15.(2021.福建卷.14)1884年,美国某公司推出一则主题为“给非洲带去文明”的香皂广告。此后近30年间,该公司的广告经常宣称,使用其香皂可以让非洲人皮肤变白,变得文明。同时期,法国和希腊的老牌香皂公司也声称其产品能“让黑人变白”。这主要体现了西方A.推广欧美生活方式

B.存在着固有的种族偏见C.重视争夺非洲市场

D.旨在推动非洲文明进步

B审时空;审关键词标点符号引号16.(2015年全国Ⅰ卷·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审时空:鸦片战争后审关键词标点符号“”这里的“无用”显然意在强调英国棉布的市场价值而不是实际价值几乎为零,

陈述史实,但与题意无涉

陈述史实,但与题意无涉

1852年属于鸦片战争后,由于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的商品

,销售有限。这里的“无用”显然意在强调英国棉布的市场价值而不是实际价值几乎为零,

D只停留在历史表面,不能成为有效的说明17.(2016新课标Ⅰ卷)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审时空:北宋初年宋代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帝王不可“容易行事”,

“全都

“过于绝对

存在尖锐矛盾

“过于夸大

违背“题干主旨“审关键词标点符号省略号后边A(2)背景条件原因目的(3)结果影响意义作用(1)考查历史表象的本质或实质:反映了、揭示了、体现了、说明了、表明了等。(2)考查引发历史表象的原因、背景、条件和目的。措辞主要有:因为、为了、促使(属于将来时)(3)考查历史表象产生的结果、影响、意义和评价。措辞主要有:……了,如促进了、推动了、产生了等(属于完成时)(1)本质、实质表象(具象、抽象)新材料、新情境(4)历史史实(4)考查历史表象对应的史实。难度最大难度最小二、审设问判断试题类型设问方式:

表明/说明/体现(问概括,只看对错,选项要全面准确的反映材料,错误、片面和无关选项都要排除);

实质/本质/反映了(问本质,先看对错,再看深浅,选项一般在材料中看不到);

直接原因/主要因素/根本原因(问原因,选项要能解释题干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清是直接的还是根本的);

旨在/意在/为了(问目的,主要考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要到位,要选表达目的最到位)。18.(2022·全国甲卷)梭伦为了鼓动雅典人重开争夺萨拉米斯岛之战,在广场上当众朗诵自己的诗歌,促使雅典人废除了禁止公民提议争夺萨拉米斯岛的法律。某主战派统帅在战前说服雅典人把金钱用于建造海军,在战时又说服雅典人留在萨拉米斯。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领袖人物具有绝对权威B.平民与贵族的关系融洽C.智者学派雄辩术的普及D.公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梭伦当众朗诵自己的诗歌以获取民众支持;某主战派统帅战前战中都会说服雅典人也是为了获取民众支持,这说明雅典的事务由雅典公民决定,雅典是直接民主,公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D项正确;梭伦等人需要获得民众的支持,说明领袖人物没有绝对的权威,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平民与贵族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梭伦等人争取民众的支持,智者学派雄辩术的普及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考查引发历史表象的原因、背景、条件和目的类型题D19.(2022海南高考7)1924年,共产党员罗汉、王文明、王大鹏等在海南创办农工职业学校。学校开设栽培、染织、雕刻等课程,同时讲授社会发展史和政治常识,并介绍共产主义和新三民主义。1926年春,增设政治课,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此可知,该学校的创办主要是为了()A.立农务本,学以致用B.实业救国,富裕海岛C.普及教育,发达文化D.扶助农工,唤醒民众【解析】据材料“创办农工职业学校”“同时讲授社会发展史和政治常识,并介绍共产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可知该学校的创办主要是为了帮扶农工,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同时通过思想教育唤醒他们的政治意识主要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现实政治的需要B考查引发历史表象的原因、背景、条件和目的类型题20.(2022·辽宁卷.6)明清时期,一些谪戍东北的流人著书立说,教书授徒。如胡世宁谪成辽东沈阳卫,“尝侨寓广宁,训诲生徒,学者宗焉”;陈梦雷曾指导修订地方志,“诸公卿子弟执经问字者踵接”。这反映出流人()A.推动了东北民族融合B.促进了东北文化发展C.带动了东北人口迁徙D.稳定了东北社会秩序【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重心是强调被谪戍到东北地区的一些人“著书立说,教书授徒”,这有利于东北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材料没有明确谪戍之人的民族成份,其对东北地区的人口流动和社会秩序的影响也微乎其微,所以排除ACD三项。“反映”一般侧重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体现”一般侧重考查获取历史结论或寻找支撑题干结论史实的能力。考查历史表象的本质或实质21.(2022·江苏高考·16)下表反映的是1959年美苏两国依据文化交流协议,举办国家展览的情况。这表明()A.美国的物质文化更具吸引力

B.美苏借助文化交流渗透冷战C.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D.苏联的重工业实力远超美国展览国展览地点主要展品美国莫斯科食品、服装、体育用品、书籍、音响设备苏联纽约喷气式飞机、拖拉机、汽车、水力发电装置可知1959年美苏通过举办国家展览宣扬本国实力,美国展出苏联薄弱的民生工业产品,苏联则展出其具有优势的重工业产品,说明美苏借助文化交流渗透冷战,B表现了、反映了、说明了→实质(经济、全面的、主观的、历史进程、社会转型)考查历史表象的本质或实质22.(2022.湖南8)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不少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1941年,农民出身的党员占边区党员总数的96.17%,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乡村士绅不再是社会权威。这一状况

A.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

B.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落实

C.改变了陕甘宁边区旧有的生产关系

D.不利于统一战线的继续巩固和发展考查历史表象产生的结果、影响、意义和评价党组织力量的发展壮大使得党制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贯彻和落实不符合史实工农苏维埃政权1931-1937“题干主旨不符”“题干主旨不符”。材料只是表明,边区党员中农民出身的占主体,并未说明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被改变2.判定选项正误的方式:史实错误、政治原理、逻辑推理、题干主旨、基本常识和基本原则(1)史实错误:选项本身或在题干特殊时空下不符合史实。特别提醒:看清“时态”:在读懂题干主旨的基础上,对题肢出现的时态选项,尤其是现代完成时态,要认真推敲、慎重选择:如克服了、开始了、决定了、标志着、衰退了三、审选项1.独立判断选项对选项的时间、基本概念或史实、基本逻辑进行辨别,然后再去回头与材料匹配进行辨别,如匹配不吻合、不全面或能举出反例,该选项很可能是错误选项。是否正确(对不对),是否符合题意(有没有),是否全面(全不全)23(2022北京高考7)1898年,英国发出照会,要求清政府“确切保证不将扬子江(注:长江)沿岸各省租押或以其他名义让予他国”。清政府答复称:“查扬子江沿岸地方均属中国要地,中国断不让予或租给他国。”这意味着()A.英国将长江流域辟为殖民地

B.长江流域成为英国势力范围C.“门户开放”政策宣告失败

D.清政府成功维护了主权完整·“史实错误”中国没有成为列强的殖民地清朝实际上承认长江流域为英国之势力范围,“门户开放”指1899年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与材料不符,“史实错误”“成功”说法错误B24.(2021.山东卷.1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史实错误”“题干主旨不符”“史实错误”“题干主旨不符”“史实错误”A2.判定选项正误的方式:史实错误、政治原理、逻辑推理、题干主旨、基本常识和基本原则(1)史实错误(2)政治原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唯物史观主要内容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分散到整体;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ˆ25.(2022天津卷.8)1843年,黄河特大洪水造成河南中牟县大堤决口,23州县被洪水浸淹;1933年,河南、河北等地的黄河堤防因特大洪水决口数十处,30县遭受洪灾;1958年发生的特大洪水安全入海。上述三次特大洪水的结果截然不同,其根本原因是()A.治理能力的强弱

B.社会制度的差异C.经济水平的高低

D.自然因素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分别处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之下治理能力的强弱是其中的直接原因这三个年份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都不高,不是其根本原因自然因素属于客观因素,这里的根本原因应该从主观角度去思考,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26.(2019年全国Ⅱ卷·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政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题干主旨”不符“史实错误”“题干主旨”不符“史实错误”“史实错误”运用唯物史观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2.判定选项正误的方式:史实错误、政治原理、逻辑推理、题干主旨、基本常识和基本原则(1)史实错误(2)政治原理(3)逻辑推理:①是题干材料主体部分本身包含逻辑关系,对应的正确选项就必须是包含符合题干材料逻辑关系的选项。那些不包含或不符合题干材料蕴含的逻辑关系的选项就是错误项。②是题干材料本身并没有呈现逻辑关系的信息,但是,和题干材料能构成符合逻辑推理的选项就是正确选项,这种情况往往比较常见。27.(2022.湖南卷.1)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A.促进了政治统一

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冲击了贵族政治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从题干与选项构成的逻辑来分析,各派思想在多个诸侯国传播→促进了统一,这个逻辑因果关系非常生硬

不合史实,主体不一致,题干主体是百家争鸣,不是说诸侯国的矛盾百家争鸣除了儒家外,大多数是对旧的礼乐文化的否定,这必然是对与之紧密联系的贵族政治的冲击C28.(2020年全国Ⅱ卷·26)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解析】C解题关键是要抓住题干材料存在的逻辑:李昉在科举录取中徇私舞弊→宋太祖设殿试重考→殿试成定制。显然,殿试的开始是带有纠错而进行的,后来成定制就是将这种纠错制度化,即殿试的设立就是发展完善了科举制。“史实错误”“题干主旨”不符““史实错误””“题干主旨”不符C2.判定选项正误的方式:(1)史实错误(2)政治原理(3)逻辑推理(4)题干主旨:弄清楚题干意思的解答是选择题的关键,利用题干意思判定选项正误,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必须弄清楚题干意思,因为这是判定选项正误的主要依据。距离题干意思最接近的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最近原则主要有三种情况:

是以时间为突破口(时间最近);

是考查根本目的、意图或根本原因(目的最近)(尤其涉及到“国家、政府、领导人”的政策措施,要从“国家、政府、领导人”的角度去选“最重要的、根本的”选项)

③是考查一个国家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国家利益)。其次,凡是不符合题干意思的选项基本上都是错的。第三,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思路来判定选项正误,以提高正确率。29.(2022山东高考4)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

B.限制监察御史权力C.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明朝对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和监督,主要目的范行使权力并对地方进行有效监察

不合史实,考核监督并非限制行使监察权不合史实,御史制度设计意在加强对地方监察“题干主旨”不符材料没有列举其他对地方监察渠道,是考查根本目的、意图或根本原因(目的最近)(尤其涉及到“国家、政府、领导人”的政策措施,要从“国家、政府、领导人”的角度去选“最重要的、根本的”选项)A30.(2020·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8)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表1《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22.8%17.5%17.2%据此可知,当时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

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题干主旨”不符“史实错误”“题干主旨”不符“史实错误”C1876”最近原则”洋务运动时期学习“器物”2.判定选项正误的方式:(1)史实错误(2)政治原理(3)逻辑推理(4)题干主旨(5)历史常识:利用历史常识来判断。选项中凡违背历史常识的选项,基本都是错误项。违背历史常识的选项一般有以下三个特征:①是不符合逻辑推理;②是不符合基本政治原理;③是违背基本常识,比如说法太绝对。31(2022.全国甲卷)“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不合史实,维新派的主张是主流思想,违背历史常识“根本”表述过于绝对,不合史实,维新派并未发动民众,B32.(2020年全国Ⅰ卷·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史实错误”西域不是吐蕃

“史实错误”国家民族大事不是市井风情违背“历史常识”C2.判定选项正误的方式:(1)史实错误(2)政治原理(3)逻辑推理(4)题干主旨(5)历史常识(6)基本原则:遵循基本原则---①化简原则把握材料主旨需要淡化背景材料、定语、状语等修辞性的词语、短语等,标出题干材料的时间、主体、重心、关联词等关键词,将题干化简为一句简单的话语将复杂的题干材料化简为一句简单的陈述句、或简单的逻辑推理、或材料中的若干关键词或一句成语等33.(2022.乙卷.34.)

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锅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题考查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属于推理推断类试题,旨在考查结合所学知识辨析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唯物史观素养。时空主体:1879年——1900年的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的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德国。题干化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航运业迅速发展。时空主体:1879年——1900年的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的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德国。题干化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航运业迅速发展化繁为简原则B35.(2020年全国Ⅰ卷·29)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A.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

D.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化繁为简原则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度量衡不统一,这必然严重影响各地的经济交流【解析】A本题考查的是北洋军阀时期的经济,解题关键是运用化简原则将题干意思化简解读。题干材料讲的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度量衡不统一,这必然严重影响各地的经济交流,运用不同标准的度量衡来测量流通的商品,必然增加了商品流通成本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就是A项。A36.(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化繁为简原则陈独秀强调个人的重要性,但我国伦理道德却压抑人性B【解析】“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重点不是强调个人之自由,而是强调从思想上打倒封建伦理,故选B项;“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强调个人权利的重要性,而非国家至上,排除A项;“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体现了西方的民主思想,排除C项;“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还停留在西方民主的范畴,没有上升为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遵循基本原则---②全面原则全面原则:是指题干以分号、句号或省略号为标志,包含着并列关系的两层或三层意思,对应的正确选项也必须全面包含这些意思,否则就是错误选项(1)注意题干材料中的标点符号。题干材料中间如果有分号、句号或省略号,一般来说,有一个或两个分号、句号或省略号,就意味着题干材料包含着两层或三层意思,但这里两层或三层意思必须是并列关系时,才能考虑运用全面原则。(2)注意分层标志性标点符号是否有转折性词语。如果分号、句号或省略号的紧后边有转折性的词语如“而”、“但”等字,此时根据标点符号初步断定的并列关系,就必须要服从于转折关系,全面原则就不适用了,应考虑重心一致原则。(3)全面原则主要是基于对题干意思全面的准确把握后对选项的判定。正确选项必须包含题干材料中涉及的所有意思,缺一不可,否则就是错误项。37.(2022·海南高考·4)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即使户籍少的猛安谋克也须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桑枣。上述现象说明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A.疆域拓展B.民户管理C.文化认同D.政权认同【答案】C【解析】题干提供了三句并列的材料,可考虑全面原则根据材料“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可知两宋时期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也认同中原汉族政权的做法,鼓励种植桑树和枣树,体现了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故选C项;C38.(2021·新课标全国乙卷高考·26)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解析】C题干提供了三句并列的材料,可考虑全面原则,第一个材料说的是北宋政府要求民众重农,

“毋舍本逐末”反证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社会上“舍本逐末”现象日益增多,即民众中有许多人流入到工商业阶层;第二个材料,结合史实可知,北宋政府重文轻武,科举制扩招,因此苏辙说民众有许多人流入到士阶层;第三个材料,正因为“为士者”、“舍本逐末”现象增多,郑至道才忧心忡忡的说“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所以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使得社会阶层流动增强。故符合题意的就是C项。C遵循基本原则---③主体一致原则主体一致原则。主体即题干的主体或称主语或重心题干和选项的编制都围绕一个中心,体现同一方向。这个方向和中心,或在题干中点明,或通过题干和选项的联系中明确体现出来。即正确选项要包含材料中所强调的主体。特别注意语气词,强调重心(主体)所在。转折关系:一般材料强调的重心在转折部分。递进关系,一般强调的重心在递进部分。假设关系,一般强调的重心在假设部分。条件关系,一般强调的重心在条件部分(语气词,前面抓关键词已经叙述过)39.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其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棉纺织业发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这一现象反映

A.机器大生产导致了小农经济破产

B.个体手工业阻碍机器大生产发展

C.“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

D.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大生纱厂和家庭手工业两者之间是一种良性的互助关系,家庭棉纺织业(个体手工业)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推动作用,即个体手工业已被纳入新的经济体系故D项正确。虽“织”“耕”分离是自然经济瓦解的但“耕”的问题,材料未涉及,即主体不一致。D40.(2020年山东新高考·13)表2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这反映出苏联方式时间手播(%)马拉播种机(%)拖拉机牵引播种机(%)1928年74.425.40.21932年51.728.320.0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解析】C本题考查的是苏联斯大林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关于本题,我用两种方式解答,第一种是用最简单方式搞定,用我讲的主体一致原则和时空观念完全可以解决此题。题干材料的主体是“农业”,B、D两项都提到了“工业”,直接排除;A项用时空观念排除,新经济政策在1928年已经废止。故本题正确答案是C项。C遵循基本原则---④最近原则原则最近原则(1)以时间为突破口(时间最近);(2)考查根本目的、意图或根本原因(目的最近);(3)考查一个国家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1)以时间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时间最近)要以题干中的陌生“时间”为切入点,联系与之最近的重大历史事件,将其置于一个熟知的大历史视域下41.(2020年全国Ⅰ卷·31)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解析】D此题可用最近原则之第一种情况,以时间为突破口,将题干材料置于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背景去分析解读.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提高企业生产积极性。D以时间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时间最近)(2)考查根本目的、意图或根本原因(目的最近)“根本目的”则是指当事者想要达到的各种境地和希望实现的各种结果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目的。一般与当事者从其阶级本性(立场)、阶层(集团)利益、民族利益或所处的历史环境等方面密切相关。如专制社会的统治者采取某项政策的根本目的大都是为了维护、巩固其专制统治。根本原因,指的是导致某种结局或后果诸多原因里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如考查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本原因,往往要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考虑,考查上层建筑变革的根本原因,往往要从经济基础方面考虑,考查社会意识的根本原因,往往要从社会存在的角度考虑。(3)是考查一个国家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国家利益)。42.(2022.甲卷.35)1951年,美国黑人团体民权大会向联合国发起请愿活动,指控美国政府对黑人犯有种族灭绝罪行。美国政府指责请愿活动是共产主义的宣传,并寻找支持政府的黑人来驳斥这些指控。这反映出当时

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B.民权大会的指控缺乏事实依据

C.美国对待种族问题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

D.美国政府对国内的种族平等问题漠不关心不符合史实,1955年华约建立,标志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美国政府此举的手法——借助冷战思维,目的——压制国内黑人民权运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故符合题意和史实的正确答案就是C。B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主题是美国政府及对待黑人民权运动的态度,而非黑人民权大会其阶级本(立场)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主题是美国政府对黑人民权运动的态度,而非具体的对待种族平等问题的态度。C遵循基本原则---⑤过程反映趋势原则过程反映趋势原则:题干材料呈现的是某事件的发生过程,反映出一种发展趋势,选项中能够准确反映该事件发展趋势的就是正确选项。高考选择题题干叙述某个历史事件时,经常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时间节点的发展情况,往往反映的该历史事件发展的规律性趋势。因此,能反映该历史事件发展规律性趋势的选项就是正确选项,否则为错误项,或者说不含有历史发展趋势的选项是为错误项。

43.(2022.甲卷.30)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边区政府

A.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

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

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

D.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不符合史实不符合史实,边区政府代表的是抗日民主人士的意志,是革命阶级的联合政权不符合史实,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举,1939-1040年正处于全面抗战时期,结合过程反应趋势的原则可知,抗战时期,中共领导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符合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特征: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A44.(2020年全国Ⅱ卷·27)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质。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

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

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解析】D明政府对官营手工业的匠户征收物资的变化:征收产品征收白银。官营手工业在明中期以前代表生产技艺最高水平,在手工业中居主导地位。现在政府向匠户征收白银,这里说明:一是匠户生产的产品要拿到市场上出售,官营手工业有民营化发展趋势,这使得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的比重下降。二是官营手工业面对的客户不再是(要求很高的)官府,而是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是很高的普通大众。这使得官营手工业的高超技艺逐渐世俗化,技艺渐趋衰落。再结合过程反应趋势的原则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就是政府向官营手工业征收物资的变化,造成了官营手工业地位逐渐衰落。符合题意就是D项。D45.(2019年全国Ⅱ卷·27)研究表明,宋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解析】根据过程反映趋势原则。题干材料讲的是,从宋代到清代,大商人的资本规模呈现增长扩大的趋势。故C项为正确答案。A项:“根本改变”,这不符合史实,商人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故错误。B项:不符合基础知识清朝重农抑商政策不是继续宽松,而是加强了。比如清政府实行的海禁、矿禁政策,并对商人征收重税等,这都说明清朝重农抑商的政策是加强了,不是宽松了。故错误。D项:一是“开始”太绝对故错误。C遵循基本原则---⑥绝对性原则绝对原则:选项中带有绝对化意思的选项,显得很粗暴很武断。因此这类带有绝对化意思的选项,如果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最好第一时间排除。带有绝对化意思的选项往往包含着如下词语:单字词:皆、均、仅、最、凡、只、都。双字词:开始、彻底、始终、全面(表示目的可以)、全部、完全、仅仅、但凡、凡是、不再、根本、所有、消亡。三字词:保证了、消除了、摒弃了。开始、尚未、彻底、始终、全面、全部、完全、仅仅、但凡、凡是、不再、皆、均、最、都、消除了、摒弃了等。(特别提醒:选项中有这些词一般情况下是错误的,但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比如: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50-1952土地改革使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废除。同学们可以自己积累、补充)46.(2022.甲卷.28)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

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值呈下降趋势化繁为简原则“阻止了”带有绝对化意思。不符合逻辑和史实不符合史实和逻辑,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取代了广州成为最重要的对外贸易中心。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值呈下降趋势西方列强认为这因为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导致的。绝对性原则47.(2021·新课标全国甲卷高考·31)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