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与政策体系
第一节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及其思想源泉第二节对外贸易战略的类型与政策选择第三节战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选择第四节中国的贸易战略演进与政策选择第一页,共七十八页。第一节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及其思想源泉
一、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问题的由来二、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概念三、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思想源泉第二页,共七十八页。一、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问题的由来开始:14至15世纪重商主义经济学家就开始探讨一个国家应该如何选择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以及应该如何参与世界经济,如何选择本国在世界分工体系中的分工地位;发展:二战以后,东亚与拉美地区的经济学家,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成熟:1987年世界银行选择把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问题作为当年度的《世界发展报告》的主题,也标志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的最终成熟;第三页,共七十八页。二、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概念
传统:表现为一个国家的贸易政策,表现为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选择是否参与世界分工,应该何等程度的参与世界分工与发展国际贸易,并运用什么样的贸易政策手段来实现其整体的经济发展的目标。现代:成为各国整体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整体战略在对外贸易方面的内容,也是在一定时期之内,根据经济发展战略的整体规划的目标和总体要求,针对该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方面所作出的整体规划和中长期发展战略,以及为实现这些战略目标所应该采取的政策手段。第四页,共七十八页。特征:(一)往往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二)已经成为各国参与世界经济的指导思想
(三)关注在一个长期的发展阶段中,打造该国家或地区的长期竞争优势
(四)对于任何一种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来说,以什么态度来面对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以什么样的政策来应对进出口贸易,始终是它们的核心内容
第五页,共七十八页。三、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思想源泉(一)重商主义思想(二)古典经济思想(三)现代产业理论思想第六页,共七十八页。(一)重商主义思想背景:在十四、十五世纪,西欧国家商品交易日益频繁,金银货币的需求日益旺盛,流通中货币数量的不足,出现了以保护贸易为根本思想的重商主义思想。理论观点:要想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总量,必须赢得贸易顺差。如果要想增加一个国家的金银总量,就必须鼓励出口,限制进口,获得贸易顺差,从而保证金银的净流入。政策选择:保护商业,工业,鼓励倾向输入和产品出口,限制货币输出与商品进口,发展本国的制造业与航海业,加强对殖民地的掠夺。代表人物:如英国的海尔斯、马林斯、托马斯·孟,法国的博丹、孟克列钦,以及意大利的塞拉等。第七页,共七十八页。(二)古典经济贸易思想基础:劳动价值论主要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代表著作:《国富论》和《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八页,共七十八页。斯密的贸易思想—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从他的劳动价值论出发,指出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商品生产的成本,是由生产这些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衡量的,不同国家在生产同一商品方面的生产成本的差异也就表现为他们的劳动生产力水平的差异,以此就决定了不同国家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中拥有的绝对优势。如果某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中的生产成本的绝对的量比别的国家低,他们就在这些商品的生产中拥有了绝对优势,那么他们就应该生产并出口这些商品,并用来交换那些本国不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如果每一个国家都能够按照绝对成本优势的原理来发展国际分工,推动自由贸易的话,那么就可以提高每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推动各国的经济更快的发展。第九页,共七十八页。李嘉图的贸易思想可以被称为“比较成本说”或“比较成本规律”。他模仿同亚当·斯密斯关于个人劳动分工的理论来分析两个国家间贸易的好处。假定制一单位布,英国需要50个劳动日,葡萄牙需要25个劳动日;制一单位酒,英国需要200个劳动日,葡萄牙只需要25个。可以看出,葡国制酒、制布所需的成本都比英国绝对低,即都处于绝对优势。不过,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中表现出的优势更大,葡萄牙的制酒成本相对低,处于比较优势,制布成本相对高,处于比较劣势。而英国制布成本相对低,处于比较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放弃生产比较劣势的布,专门生产比较优势的酒。如此分工,两国合起来不仅可以生产出更多的酒和布,英国还可以用布换到较多的酒,而葡萄牙用酒可以换到更多的布。两国同时获得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的好处。
这种理论为自由贸易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李嘉图认为,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的利益,只有在政府不干涉对外贸易,实行自由贸易的条件下,才能最有效地实现。“在一个具有充分商业自由的体制下,每个国家把它的资本和劳动置于对自己最有利的用途”。因此,他是坚定的自由贸易论者。
李嘉图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在斯密奠基的基础上正式建立起了古典经济学的大厦。他的劳动价值论在新古典兴起之后已经没有多大价值了,但他的比较优势理论对于自由贸易的贡献却是不朽的。第十页,共七十八页。(三)现代产业理论思想奠基人:汉密尔顿、亨利·凯里、李斯特、普雷维什等主要观点:贸易保护起源:1789年,汉密尔顿抨击了绝对成本优势这一流行的经济思想,指出了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以及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汉密尔顿提出了包括保护关税、出口限制、对于目标产业的直接的政府补贴、对于制造业投入的税收减免、提供公共设施等十一个基本政策原则,而这也为以后的产业政策的发展设计出主要的政策框架。汉密尔顿把这些产业政策手段所实施的主要的目标产业确定在铁、铜、煤炭、小麦、棉花、火药和书籍等当时美国的主要的制造业产业,并进行了有效的推行。第十一页,共七十八页。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57-1804)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宪法的起草人之一,经济学家,是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是美国政党制度的创建者,在美国金融、财政和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因政党恶斗导至「决斗」而丧失生命的知名政治人物。2006年,汉密尔顿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5名。
从一个来自英属西印度群岛的私生子和无家可归的孤儿,一跃成为乔治·华盛顿最信任的左膀右臂,但后来卷入一桩性丑闻,在与副总统阿伦·伯尔的决斗中命丧黄泉。在美国的开国元勋中,没有哪位的生与死比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更富戏剧色彩了。在为美国后来的财富和势力奠定基础方面,也没有哪位开国老臣的功劳比得上汉密尔顿。
虽然他也身为美国建国之父之一,却始终没能象别的人那样做上美国总统,而且在与其主要政治对手托马斯·杰斐逊的竞争中更似乎是输得惨不忍睹,可孰料——历史的戏剧性就在于此——在其过世之后,他的政治遗产,包括“工业建国之路”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等等,却在此后的美国历史中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甚至一些影响了美国历史进程的总统,如林肯和西奥多·罗斯福他们所施行的政策就是建立在汉密尔顿的遗产基础上的。
第十二页,共七十八页。发展:亨利·凯里继承和发展了汉密尔顿的幼稚产业保护思想,并将美国的保护贸易理论体系归纳为“美国体系”;李斯特揭示了自由贸易主义者其实完全是出于维持本国、本民族的利益,却以“世界性学说”的假象所出现。英国最早正是通过保护性政策获得了早期的发展,而现在他们又通过推行自由贸易,阻止其它国家再推行产业政策,沿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对自己实现赶超,并提出一个经济落后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贸易保护政策,以推动本国的幼稚产业的发展,实现本国的工业化,最终提升本国在世界分工体系中的竞争力水平的具体措施;战后普雷维什则通过提出“中心—外围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应该选择内向型的对外贸易战略,采取严密的保护贸易措施,割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以此来推动本国的经济发展,这一思想也主导了战后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战略选择。第十三页,共七十八页。李斯特认为贸易政策应服从国家利益,服从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服从发展工农业的需要。不要把“唯利是图”的自由贸易原则:“哪里便宜就到哪里买,哪里贵就到哪里卖”作为普遍规律。每个国家各有其发展的途径与特点,适用于一切国家的经济理性并不存在。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说”是其保护贸易的一个主要根据。认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都经历5个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为时期。不同时期实行不同贸易政策。在农业时期,实行自由贸易,自由输出农产品,自由输入工业品,一面促进农业发展,一面培育工业基础。在农工业时期转而实行保护贸易,对具有发展可能的工业,采了措施防止外国竞争,保护民民族工业的建立与发展。在农工商业时期,则转而实行自由贸易,用先进工业打入外国市场,以获得最大的贸易利益。英国在农工业时期,采用重商主义保护政策,加快工业发展;在农工商业时期,就以后进国家为牺牲转而实行自由贸易。美国、德国正处于农工业时期,以实行保护贸易为有利。等到进入农工商业时期,才有实行自由贸易的条件。第十四页,共七十八页。1949年5月,普雷维什向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递交了一份题为《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的报告,系统和完整地阐述了他的“中心—外围”理论。普雷维什指出:“在拉丁美洲,现实正在削弱陈旧的国际分工格局,这种格局在19世纪获得了很大的重要性,而且作为一种理论概念,直到最近仍继续发挥着相当大的影响。在这种格局下,落到拉丁美洲这个世界经济体系外围部分的专门任务是为大的工业中心生产粮食和原材料。”也就是说,在传统的国际劳动分工下,世界经济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大的工业中心”;另一个部分则是“为大的工业中心生产粮食和原材料”的“外围”。在这种“中心—外围”的关系中,“工业品”与“初级产品”之间的分工并不像古典或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是互利的,恰恰相反,由于技术进步及其传播机制在“中心”和“外围”之间的不同表现和不同影响,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对此,普雷维什进一步指出:“从历史上说,技术进步的传播一直是不平等的,这有助于使世界经济因为收入增长结果的不同而划分成中心和从事初级产品生产的外围。”普雷维什认为传统的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只适合用于中心国家之间,而不适用于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之间,外围国家只有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工业化,才能摆脱在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第十五页,共七十八页。第二节对外贸易战略的类型与政策选择
一、对外贸易战略的主要类型二、外向型贸易战略与政策选择三、内向型贸易战略与政策选择第十六页,共七十八页。一、对外贸易战略的主要类型(一)首先可分为外向型战略和内向型战略“外向型战略的贸易和工业政策不歧视内销的生产或供出口的生产,也不歧视购买本国商品或外国商品。由于它有利于国际贸易,这种没有歧视性的战略往往(有些不适当地)被看作是促进出口的战略。内向型战略对工业和贸易的奖励制度有偏向,重视内销的生产,轻视供出口的生产。这种做法即是大家所熟知的进口替代战略。”世界银行还进一步把内向型贸易战略和外向型贸易战略细分为:坚定的外向性战略、一般的外向性战略、一般的内向性战略和坚定的内向性战略。第十七页,共七十八页。(二)其次可分为追求静态利益的贸易战略、追求动态利益的贸易战略和排斥贸易利益的贸易战略追求静态利益的贸易战略。这种贸易战略往往只着眼于眼前的静态贸易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比如说很多发展中国家所推行的“初级产品出口型贸易战略”就是典型的静态贸易战略,固然通过在短期内通过对外贸易的发展带动起本国经济的发展,而是并不利于他们自身的长远的发展。追求动态利益的贸易战略则着眼于追求贸易在促进长期经济增长、产业演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动态利益。比如一些发展中国家所采取的出口替代型贸易战略和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就是这种贸易战略的代表,他们往往不会局限于短期的贸易利益,而是在长远的产业演进的基础上,通过发掘与培育本国的比较优势产业,通过发展本国具有比较优势或潜在的比较优势的制造业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以此来推动本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长期发展。排斥贸易利益的贸易战略则类似于世界银行分类中的内向型贸易战略,他们更多的着眼于本国市场的发掘和利用,拒绝对外国开放本国市场,忽视对外贸易的发展,从而拒绝贸易给本国所带来的动态利益和静态利益,实行相对封闭的内向型战略。战后很多发展中国家所选择的保护性色彩更重的进口替代战略就是属于这一类型。第十八页,共七十八页。二、外向型贸易战略与政策选择通常所采取以下政策手段:(一)经济补贴与资金支持:比如为出口企业提供生产补贴或出口补贴,为它们扩大再生产提供融资渠道与政策性贷款,为购买本国商品的外国企业提供出口信贷等。(二)税收支持:通过税收减免,关税返还等财政政策,减轻本国的出口企业的税收负担,以此来降低本国出口商品的生产成本。(三)行政管制:政府为企业提供土地,道路等基础设施;对相关出口产业提供教育与培训服务;控制工资成本与原材料价格;简化出口程序,开展双边或多边的贸易协商与贸易谈判,为出口企业扩大出口行为提供各种必要的政府服务。(四)汇率管制:把本国货币的实际汇率水平定在低于其合理的汇率水平之下,利用汇率低估,凭借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扩大本国企业的出口能力。(五)推行强有力的具有选择性的产业政策:优先选择若干对于本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对于本国的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等政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的产业,在政策上向这些产业进行倾斜。(六)相对自由的贸易体制:建立一种相对自由的贸易体制,强调国与国之间的合理的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第十九页,共七十八页。三、内向型贸易战略与政策选择政策主要包括:(一)贸易保护: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二)工业化:通过政府强有力的产业政策的引导,组建大型国营企业,引导资源更多的流向这些国营工业企业,并利用一些倾斜性的政策引导,通过国营工业经济的发展,来带动起整个国家的工业化。(三)强调国内市场:国内市场是这些本国的工业企业所关注的重点,国际市场仅仅是国内市场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四)汇率高估:通过高估本国货币,来压低外国货币的汇率,以降低购买国外商品的价格水平,从而降低本国企业购买外国资本品的外汇压力,以此来鼓励本国企业大量购买国外资本品,推动本国工业的升级换代。(五)针对工业产业的产业政策支持:选择一些特定的产业部门,确定为本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部门,并通过一系列的产业政策,从财政、信贷、贸易、就业、税收以及具体的政府服务等多方面为其提供倾斜性的政策支持,从而消除这些部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国际竞争的压力。第二十页,共七十八页。第三节战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选择
一、拉美模式与内向型贸易战略
二、东亚模式与外向型贸易战略第二十一页,共七十八页。一、拉美模式与内向型贸易战略
理论源泉:普雷维什的“中心-边缘”理论采用战略: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工业制成品进口替代战略;重工轻农,对制造业实施严密保护。具体措施:本国能够生产的工业制成品的进口,设置较高的贸易壁垒,通过高关税与严格的进口配额来减少这些国外的工业品的进口;本国出口初级产品所获得的外汇主要用于购买国外先进设备等资本品,以帮助本国的幼稚企业提升技术能力与发展水平,使它们在严密保护之下,在本国的市场之中得到生存与发展。结果:阻碍了制造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高达三位数以上,大量的国外资本的外逃,出现严重的负增长)与债务危机;国内经济形势日益恶化,整个80年代也成为拉美经济失去的十年。第二十二页,共七十八页。二、东亚模式与外向型贸易战略战后东亚经济表现:在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很多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7%-8%。在1965年以后的30年间,亚洲的8个高增长国家和地区(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台湾和泰国)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5%,是东亚其它国家和OECD国家的两倍,是拉丁美洲和南亚国家的3倍,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25倍。而著名的东亚四小龙,在1970年至1980年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更是达到了9.3%的惊人数字。而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这三个东盟国家的杰出代表,在1971-1980年间的经济增长率也达到8.6%,在1981-1990年间仍然保持了6.2%的经济增长速度。东亚的高速发展震惊了整个世界,也成为“东亚奇迹”的由来。第二十三页,共七十八页。东亚模式的提出及内容:1993年9月,世界银行发布了题为《东亚的奇迹:经济增长和政府政策》的研究报告,第一次提出了“东亚模式”的概念。在这部报告中,世行专家系统的总结了东亚经济奇迹产生的原因: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有效的国家干预,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适应国际化的发展,较早的与国际经济接轨,自身的高储蓄率和积极利用外资,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体系。其中最为主要,也最为引人瞩目的就是东亚地区所采取的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战略。东亚贸易战略: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当东亚国家基本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后,它们就陆续将进口替代发展战略转变为出口导向战略,通过鼓励本国工业企业大量出口,支持本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引入外国直接投资,引入并吸引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经验,通过发展出口来带动起本国的经济发展。第二十四页,共七十八页。第四节中国的贸易战略演进与政策选择
一、改革开放以前的封闭式的外资体制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三、中国外向型贸易战略中的政策选择第二十五页,共七十八页。一、改革开放以前的封闭式的外资体制内容:所有的对外贸易都是由对外贸易部所属的专业进出口公司和各个口岸对外贸易机构统一经营,其它部门,其它机构和其它个人都不允许从事进出口业务,在财务上也是由国家对所有进出口公司实行统收统支,统负盈亏,企业所创外汇全部上缴的统制政策。性质和作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所推行的这种外贸统制体制,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内向型的对外贸易战略思想,在这一体制下,对外贸易只是实现国内外商品的流通,调剂有无的补充性作用,它对于当时的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并没有能够起到足够的影响作用。第二十六页,共七十八页。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中国也就从早期的封闭式的内向型对外贸易战略转向了更为开放,更为自由的外向型对外贸易战略,对外开放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关键因素。经过长期的复关谈判,2001年11月,我国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个成员国,根据入世的相关承诺,我国持续降低了的进口关税税率,并在市场准入以及国民待遇方面逐渐向WTO其它成员国放开市场,这也标志着我国的外向型对外贸易战略的最终确立。第二十七页,共七十八页。三、中国外向型贸易战略中的政策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政策的选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权力下放,减少政府对于对外贸易的直接干预(二)灵活运用财政、信贷政策推动出口产业的迅速发展(三)积极推动外汇汇率制度改革,运用汇率政策调节我国的对外贸易(四)改革贸易政策,在降低贸易壁垒的同时,积极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第二十八页,共七十八页。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的贸易战略1、大经贸战略2、走出去战略3、出口贸易战略4、进口贸易战略第二十九页,共七十八页。1、“大经贸”战略
大经贸战略含义基本内容目标实施措施第三十页,共七十八页。1.1“大经贸”战略的含义实行以进出口贸易为基础,商品、资金、技术、服务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外经贸、生产、科技、金融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外经贸发展战略。全方位的开放第三十一页,共七十八页。1.2“大经贸”战略的基本内容1.2.1、大开放
形成对外对内的全方位、多领域、多渠道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此基础上,加快转换企业机制,奠定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第三十二页,共七十八页。1.2“大经贸”战略的基本内容1.2.2、大融合
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其他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的大融合,实现多边经贸合作的有机结合,维护我国应有的经济利益,推进贸易、生产、科技、金融等部门的密切结合,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将外经贸的宏观调控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结合起来。第三十三页,共七十八页。1.2“大经贸”战略的基本内容1.2.3、功能大转变提高对外经贸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的同时,着力发挥其促进我国产业机构调整、加快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步伐、加快技术进步和提高宏观、微观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发挥对国民经济的导向作用,提供多方面的综合服务。第三十四页,共七十八页。1.2“大经贸”战略的基本内容※1、大开放
2、大融合
3、功能大转变第三十五页,共七十八页。1.3“大经贸”战略的目标集约化发展实行市场多元化地区分工合理化促进融合,实现良性循环适度超前增长第三十六页,共七十八页。1.4实施“大经贸”战略的主要政策措施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大经贸”意识
2、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完善外贸宏观调控体系
3、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4、贸、工、农、技、银密切结合,加快技术进步和出口产业升级步伐,增强主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十七页,共七十八页。2、“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战略是指中国企业从产品出口,到走出国门在海外经营、上市,进行海外并购,企业综合竞争力向全球发展的策略。
※2000年确立,2001年写进十五纲要第三十八页,共七十八页。3、出口贸易战略
出口贸易战略出口商品战略市场多元化战略以质取胜战略科技兴贸战略第三十九页,共七十八页。3.1出口商品战略是指一国为达到预定的出口战略目标,根据本国的国情、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国际市场的需要,对出口商品的构成所做的战略性安排。
演变过程第四十页,共七十八页。“六五”计划期间的出口商品战略(1981—1985)
发挥我国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加出矿产品和农副土特产品;发挥我传统技艺精湛的优势,发展工艺美术和传统的轻纺织工业品的出口;发挥我国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发展进料加工;发挥中国现有工业基础的作用,发展各种机电产品和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加工产品的出口。
第四十一页,共七十八页。“七五”计划期间的出口商品战略(1986—1990)
出口商品构成要逐步实现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的转变。“七五”计划末期,我国实现了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
第四十二页,共七十八页。“八五”计划期间的出口商品战略(1991-1995)逐步实现由粗加工制成品出口为主向精加工制成品出口为主的转变,努力增加附加价值高的机电产品、轻纺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鼓励那些在国际市场上有发展前景、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出口。第四十三页,共七十八页。“九五”计划期间的出口商品战略(1996-2000)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着重提高轻纺产品的质量、档次,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扩大花色品种,创立名牌,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扩大机电产品出口,特别是成套设备出口;发展附加值高和综合利用农业资源的创汇农业。第四十四页,共七十八页。“十五”计划期间的出口商品战略(2001-2005)继续贯彻以质取胜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基本实现我国外经贸发展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向主要依靠质量和效益提高的根本性转变,增强我国外经贸的国际竞争力,努力保持对外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第四十五页,共七十八页。“十一五”计划期间的出口商品战略
(2006-2010)进一步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对外贸易由数量增加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要优化出口结构。第四十六页,共七十八页。“十二五”计划期间的出口商品战略(2011-2015)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提升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质量和档次,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加工贸易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等环节拓展,延长国内增值链条。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和功能,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集中。鼓励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提高开拓国际市场能力。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促进服务出口,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提高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在稳定和拓展旅游、运输、劳务等传统服务出口同时,努力扩大文化、中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建设若干服务外包基地。第四十七页,共七十八页。现阶段我国出口商品构成的安排1、大力发展机电产品的出口,特别是成套设备出口出口额:1985年16.78亿美元,上升到98年的665.4亿美元,13年增长了38倍多。
2001年1188亿美元,2004年3234亿美元。年均增速30%第四十八页,共七十八页。现阶段我国出口商品构成的安排1、大力发展机电产品的出口,特别是成套设备出口(1)存在的问题¤
规模较小¤
产品结构仍不够合理¤
机电产品出口企业集约化程度低第四十九页,共七十八页。现阶段我国出口商品构成的安排1、大力发展机电产品的出口,特别是成套设备出口(2)采取的措施¤
不断强化机电产品出口的物质基础¤
加快国有机电企业的技术改造¤
以全方位、多元化与重点市场、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战略开拓国际市场¤
加强对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第五十页,共七十八页。现阶段我国出口商品构成的安排2、积极发展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以创名牌为重点,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和优质产品。特别发展劳动密集和知识密集相结合的产品,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积极依靠科技进步:使传统工业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加工深度,从而使我国轻纺产品出口的发展靠质量、档次的提高来实现。
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加快轻纺企业的联合、改组、兼并,使经济效益显著的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生产集中度,从而形成一大批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出口企业。
链接第五十一页,共七十八页。现阶段我国出口商品构成的安排3、积极发展高科技产品出口1999年国家推出了《科技兴贸行动计划》
计划内容:贯彻落实科技兴贸计划,发挥科技产业优势,扩大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促进我国从外贸出口大国向外贸出口强国转变,使外贸出口持续、稳定、快速增长
计划目标:现在我国优势技术领域培养一批国际竞争力强、附加价值高、出口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的企业,使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现有基础上以年均30%的比例增长。
第五十二页,共七十八页。现阶段我国出口商品构成的安排3、积极发展高科技产品出口(1)建立科、工、贸联合体,推动高科技产品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
采取的措施(2)让更多的科研机构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发展高科技产品出口;
(3)积极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国内科研产业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
(4)国家对高科技产品出口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第五十三页,共七十八页。现阶段我国出口商品构成的安排4、积极发展创汇农产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是根据国际市场需要和我国的比较优势,以出口创汇为目标,以现代化技术为生产、储运手段的农副产品。
(1)创汇农产品的含义第五十四页,共七十八页。现阶段我国出口商品构成的安排4、积极发展创汇农产品的出口。¤
围绕国际市场需求,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2)发展措施¤
提高创汇农业效益,培植名、特、优农副产品出口¤
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改造传统农业¤
加强贸、工、农、技结合,形成科研、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各类创汇农产品出口生产体系。第五十五页,共七十八页。3.2、
市场多元化战略是指一个国家在货物进出口贸易中,应有一个更为广泛、均衡的世界市场,而不能仅仅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出口市场战略就是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市场格局作出战略性的安排。第五十六页,共七十八页。1、中国目前出口市场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口市场过于狭窄与集中中国的出口市场高度依赖于中国香港、美国、日本和欧盟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俄罗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在总出口中所占比重:1995年92.2%2000年88.9%2004年87.2%第五十七页,共七十八页。主要弊端1、不利于减少市场风险,保证对外经济贸易的正常发展2、不利于中国出口贸易的持续稳定的发展3、不利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4、不利于改善贸易条件,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效益5、不利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第五十八页,共七十八页。2、市场多元化战略的主要内容“一超多强和多层次经济发展”的局面美国这一超级大国、发达国家集团、新兴国家经济体、石油输出国、转型经济国家和一般发展中国家。第五十九页,共七十八页。2、市场多元化战略的主要内容以亚太市场为重点,以周边国家为支撑,发达国家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合理分布的战略布局。第六十页,共七十八页。2、市场多元化战略的主要内容1、继续发展与巩固西方发达国家市场2、应该重视和发展港、澳、台市场3、发展与转型经济国家的贸易关系4、积极拓展中国的周边国家第六十一页,共七十八页。3、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目标和措施战略目标努力改变市场集中的局面,在新开拓的市场上建立销售网络和渠道,并以此为中心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实现贸易与海外投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的相互协调配合。第六十二页,共七十八页。3、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目标和措施主要措施1、政府应对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引导和调控。2、积极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以开拓新的市场。3、利用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带动对新市场的出口。4、运用灵活的贸易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第六十三页,共七十八页。3.3、
以质取胜战略
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强化出口商品质量意识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保证出口商品质量推行国际标准化,建立健全质量认证制度,提高出口产品质量
切实贯彻《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充分发挥商检部门的监督保证作用实施名牌战略,提高出口商品质量主要内涵第六十四页,共七十八页。3.4科技兴贸战略主要内涵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运用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出口产业,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第六十五页,共七十八页。4、进口贸易战略4.1中国进口贸易4.2进口商品战略第六十六页,共七十八页。4.1中国进口贸易一、中国进口贸易概况解放前中国进口贸易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解放后中国的进口贸易随着出口贸易的发展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第六十七页,共七十八页。解放前中国进口贸易1948年中国的进口额只有2亿美元;进口商品绝大部分是一般生活消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班儿童节教案:六一活动方案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练习课(第4课时) 人教版
- 工厂建筑安全管理方案
- 2024年创意工作室装修协议
- 2024年卫星发射地面站电缆布设合同
- 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方案
- 2024临时维修服务合同
- 大气污染防治施工合同
- 工厂火灾应急救援演练方案
- 2024年云计算平台设备采购合同
- 中公教育考研协议班合同模板
- 借用朋友公司签合同协议书完整版
- 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
- 年产2完整版本.5亿粒胶囊生产车间工艺的设计说明
-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 幼儿园教师思想政治培训
- 220kV级变压器安装使用说明指导书
- 《纸质文物修复与保护》课件-04纸质文物病害形成机理
- 氢能源技术在建筑节能领域中的新应用研究
-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技术应用
- 2023年1月自考00324人事管理学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