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五2023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_第1页
2023年度五2023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_第2页
2023年度五2023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_第3页
2023年度五2023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_第4页
2023年度五2023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教师,经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9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忙,请共享给最好的朋友。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把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亲密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预备:

温度计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复习,你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么?(板书:负数)

说我们以前熟悉过哪些数?(自然数、小数、分数)

分别举例。指出:最常见的是自然数,小数有个特别的标记“小数点”,分数有个特别标记是“分数线”,你知道负数有什么特别标记么?(负号,类似于减法)

二、学习例1:

1、你知道今日的温度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这个温度么?

介绍温度计:(1)℃、℉,我们中国人用摄氏度为单位,即℃;℉是华士度,是欧美国家用的。(2)以0为界,0上面的温度表示零上,0下面的温度表示零下。(3)刻度。要留意一大格、一小格分别表示多少度?

在温度计上找到表示35℃的刻度。

你知道什么时候是0℃吗?(水和冰的混合物)

你知道太仓一年中的最低温度么?(零下5度左右)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它吗?

分别写出这三个温度:0℃,为了强调这个温度在零上,35℃还可以写成+35℃,而这个零下5度,应当写成—5℃。

读一读:正35,负5

分别说说在这3个不同的温度你的感受。

2、完成试一试:

写出下面温度计上显示的气温各是多少摄氏度,并读一读。

对零下几度,可能学生会不能正确地看,留意指导。

3、完成第3页第2题的看图写一写,再读一读。

简洁介绍有关赤道、北极、南极的学问。

4、完成第6页第4题:

先指名说说这三条鱼分别所处的地方,再选择适宜的温度。也可选择几个让学生说说选择的理由。

5、读第7页第5题。,让学生说说体会。

6、完成第6题,分别在温度计上表示4个季节的温度。加强指导与检查。

三、学习例2:

1、出例如2图片,介绍“海平面”“海拔”的根本学问。

让学生指一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从哪里到哪里。补充:最新的测量,这个数据有所变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一查。

再指一指吐鲁番盆地的海拔。

指出:这两个地方,一个是高于海平面的,可以用“+8848米”来表示,另一个是低于海平面的,可以用“-155米”表示。

用你自己的理解来说说这样记录有什么好处?

2、完成第6页第1题: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

读一读第2题的海拔高度,它们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三、熟悉正负数的意义:

1、像温度在零上和零下或是海拔是高于和低于海平面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黑板上这些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怎样的数是正数?怎样的数是负数?

0呢?为什么?

2、完成第3页第1题,先读一读,再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3、完成第6页第3题:分别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四、全课小结:(略)

课后小记:

这节课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响是热闹的,但在作业中,发觉似是而非的错误较多。特殊是在温度计上找零下几度,不是正好的刻度时,简单找错区间,需要加强指导。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发,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把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拟娴熟地;

(3)会口算简洁的分数加、减法;

(4)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5)把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能正确地进展分数;

(6)会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发,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三局部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把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拟娴熟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3)会口算简洁的分数加、减法。

(4)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会用这些定律进展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5)把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能正确地进展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6)会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带分数加、减法及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关键:理解“只有一样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

课时安排: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一106的内容及第108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理解分数加减法有含义,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把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计算比拟简洁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拟简洁的同分数分数加、减法。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测评反思

1、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2、填一填

(1)3/4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个1/8是5/8,7/12里有()个1/12。

(3)3个1/5是(),4/7是4个()。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

1。出例如1。

提问:观看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示:

1、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是怎样计算的?

2、计算结果应留意什么?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察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留意:

1、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P105做一做第2题第一排。

3、提问:

1、整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的含义一样吗?

2、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

同桌合作学习教师巡察

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一样,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3、出例如2

提示:

1、要求还剩多少瓶矿泉水,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你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一样吗?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

4。小结:观看例1和例2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争论,共同归纳概括。)

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当堂检测

1、完成教材第105页的“做一做”和第107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选择2、3个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并让学生说一说应留意什么。

标签:有用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三

课标要求:探究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

课标解读:

行为动词是“探究”,指的是独立或他人合作参加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觉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分和联系,获得肯定的理性熟悉。核心词是“规律”,本节课指的是有序思索的方法。

由此看来课标对这局部学问的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排列方法,即有序排列,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去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教材是通过三个人排列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四个人小合唱固定一个人的位置又有多少中不同的排法,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熟悉和了解简洁的排列,通过列举等直观方法帮学生发觉规律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让学生初步的观看、分析、推理及有序全面思索问题的意识与力量。其中重点是培育学生的思维方法,进展学生的思维力量。

教学目标:

1、探究、发觉现实生活中简洁的排列规律,培育观看力量及初步推理力量。

2、通过观看、研读、沟通、验证等活动,经受探究简洁事物排列的过程,体验有序、全面地思索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胜利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系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进展数学思索的意识,培育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探究的过程中,发觉简洁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现实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本节课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2)“探究——研讨”法: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觉问题,从而提高思维力量。

教学环节:

第三个环节是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我提出了

“假如于教师带着我们班A、B、C三个同学到文登学公园游玩,最终我们四个人要排成一行合影留念,而且要把教师安排在左起其次个位置上,其他的3个同学任意排。想一想,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索,引导学生发觉,三个人排队和四个人排队且确定一个人的位置的排法总数是相等的,让学生意识到排法总数是不受确定的那个人的位置影响的。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有序思维方法,进展学生思维力量,在沟通中进展思维的碰撞,统一熟悉。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四

教学要求

(1)通过观看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

(1)用投影制作出教材的复习题

(2)学生每人预备一枚一元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已学过收集静止的数据,如:第1页的复习题(投影显示)。

1、点一名学生上来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其余的学生做在书上。

2、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寒假里读课外书的数量状况。

以前我们学习的是收集静止事物的数据,如复习题,但有的时候要收集的数据往往不是静止的,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存,这时就要采纳另外的方法来收集和积存数据。今日我们进一步学习:

(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探究讨论

1、探究收集数据的方法。

放:例1中的路口在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录像,让学生看。

(1)小组合作,探究讨论

①各种车辆的消失有没有规律?

②在这种状况下,怎样才能精确无误地登记各种车辆通过的数据?

③小组争论: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

④汇报展现,统一方法。

(2)学生实际操作。

每人拿出一张纸写出各种车辆名称,然后听教师报通过的车辆,并画“正”字记载。

讲:你们纸上收集的数据是原始数据。为了清晰地表示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路口的辆数和总辆数,需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

2、数据的整理。

(1)统计表。

想:这个统计表该怎样制?要分几栏?

(2)条形统计图。

投影显示教材第2页空白的条形统计图。

想:①图中的每格代表几?

②每种车的辆数如何用竖条表示出来?

③假如收集的数目较大怎样办?

做:让学生翻开书第2页,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三、实践操作

1.让学生拿出预备好的硬币,根据刚学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进展,并填好书上的统计表。

2.课堂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1题。做练习一的第3题。

四、课外实践

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数的数据,并根据所学的整理数据的方法进展整理。

课后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依照他们积存的阅历解决问题,是新课程观的详细表达。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深入讨论的课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篇五

教学内容

正方体的熟悉

教材第20页的内容及练习五第4、第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实物和动手操作,把握正方体的特征,建立正方体的概念。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明确正方体的特征,把握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区分与联系。

3、培育学生的观看、操作和抽象概括的力量,进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正方体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当右面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的时候,这个长方体变成了什么?

生:正方体。

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教师临时先保密,信任学完本节课的内容,大家就都清晰了。

【设计意图:通过把长方体变成正方体,把正方体的特征化难为易,学生初步体会到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二、探究体验,经受过程

投影出例如3。

1、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师: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讨论长方体的特征的?

依据学生的答复,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师:那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呢?请你也用探究长方体的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把你的发觉记录下来。

师:请同学们观看正方体的特征。(出示观看要点)

(1)正方体有几个面?有什么特点?

(2)正方体有几条棱?有什么特点?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进展看、数、量、比的实践活动,凸显学问的形成过程,采纳多种方式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汇报:

(1)正方体有6个面,这6个面都完全一样。

(2)正方体有12条棱,这12条棱长都相等。

(3)正方体有8个顶点。

2、探究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分与联系。

师:通过制作正方体,信任同学们肯定对正方体的特征有了更深的了解,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熟悉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种立体图形,那么让我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在组内沟通观看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样点和不同点。教师巡察指导,学生汇报争论结果。

投影展现:

一样点不同点面棱顶点面的外形面积棱长6个12条8个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一样相对的棱长相等6个12条8个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师:说它是特别的长方体,它特别在哪儿呢?(让学生明确正方体是一个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师:现在我们之前的那个猜想,是不是得到验证了呢?假如我们画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该怎样画呢?

板书展现:

【设计意图:通过对长方体及正方体的特征的比拟,从而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思想。以图文表结合的形式,生动、形象、直观地呈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铭刻记忆,融会贯穿】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在这节课里,我们熟悉了正方体,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完全一样,有8个顶点,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了解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区分与联系,知道了正方体是特别的长方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学问的条理性,培育学生有条理地讨论问题和总结结论。在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分和联系时,我让学生分别从面、棱、顶点三方面去讨论,学生对于讨论有了方向。学生在小组内争论完毕后,我组织学生有条理地总结,并有条理地板书。让学生自己先讨论再沟通,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外表积作铺垫。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由于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的长方体。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棱长之和是(),当a=6厘米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B类

用72厘米长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相等特别2.12a723.5×12=60(厘米)

B类:

72÷12=6(厘米)

教材习题

教材第20页做一做

(1)8个(2)略(3)搭成的是正方体

教材第21页练习五

4、正方体10厘米6个9.CFD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篇六

20xx年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9单元,每单元一个word文件,以下为第一单元局部内容:

第一单元观看物体(三)

本单元是观看物体的第三局部,主要内容有:依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外形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以及依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外形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例1:教学是依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外形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学生需要借助空间想象力进展操作,初步经受逆向思索的过程。

例2:依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外形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利用例1的阅历进展操作,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量和推理力量。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细心选择学生熟识的并能承载相应教学内容的现实素材,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寻求立体图形的观看方法,以形式化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观看、分析、抽象、概括和沟通,引导学生能敏捷把握所学学问,把握观看物体的方法和规律,培育自觉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通过争论提出不同的方法,并对方法进展比拟,体会观看物体的不同思路。同时要有层次地组织练习,让学生在好玩的活动中,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索力量,又有利于进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1课时观察物体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一。内容简析例1教学是依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外形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学生需要借助空间想象力进展操作,初步经受逆向思索的过程。接下来,例2是依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外形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利用例1的阅历进展操作,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量和推理力量。教学目标1.依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外形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化。

2、依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外形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确实定性。

3、使学生经受观看、操作、想象、猜想、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存活动阅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量和推理力量,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依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按要求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难点:借助空间想象复原立体图形。教法与学法1.本节课主要采纳观看法、发觉法和讲授法,让学生从观看、想象和操作中体会立体图形与视图之间的联系,积存三维图形与二维图形转换的阅历,进展空间观念。

2、学生学习主要以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学生通过观看以及总结来解决问题,教师不需要做太多的讲解,只适时作适当的引导。承前启后链回忆从上面、左面、正面观看物体。

从三个不同方向观看到的外形复原立体图形。

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化。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古诗导入法: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同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凹凸各不同”的风光呢?这是由于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展观看。假如观看教师手里的这两个立体图形,但只让你看到它的正面,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观看物体)

谜语导入法:同学们,教师和你们猜一个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观察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由于我们观看的角度不一样,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讨论观看物体。(板书:观看物体)

竞猜导入法:同学们,我这里有两个立体图形,但只让你们看到它的正面,你能猜出是什么立体图形吗?看看谁能猜对。(学生答,教师随机点评)

(出示课件:长方形、圆形图片。)

预设:长方体和球、长方体和圆柱、长方体和圆锥;长方体和球、横放着的圆柱和竖放着的圆柱、横放着的圆柱和圆锥。

教师:其实,教师摆的是两个圆柱。看来,同学们只看到正面并不好确定毕竟摆的是什么立体图形。别急,今日的学问能帮忙到你们!(板书:观看物体)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依据一个面的摆放,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1、出示探究内容,明确探究要求。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探究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的图形。可以怎样摆?

2、学生动手拼摆,验证沟通方法。

请同学们拿出4个小正方体,依据你的理解,用手中的4个小正方体先摆一摆。摆好后认真观看正面,验证自己的摆法是否正确,最终和同桌沟通一下你是怎么摆的。

3、全班沟通,形成熟悉。

教师指定学生上台展现,反应学生的摆法。总结:正面看起来外形一样的几何体,其摆法不肯定一样。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在拼摆立体图形的过程中有多种拼摆方法,所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外形是不同的。

◎依据三个面的摆放,体会有些摆法确实定性。

1、出示课件教材例2。

谈话:下面分别给出了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你能用小正方体摆出原来的几何体吗?

2、学生动手拼摆,验证沟通方法。小结:依据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不能精确确定拼摆图形的位置关系、外形和立体图形的个数;只有把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综合考虑,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

三、反应质疑,学有所得质疑一:从同一方向去看两个立体图形,假如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外形是一样的,能否判定这两个立体图形的外形形同呢?

师生沟通,小结:不同的立体图形,有时候可以在同一方向得到一样的平面图形,所以依据从一个方向得到的平面图形,是无法断定立体图形的外形的,而要真正知道这个图形毕竟是什么样的。就要从多个角度进展观看。

质疑二:从多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形成的是唯一的表象吗?

小组争论,反应沟通,结论:有时从多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也不肯定形成唯一的表象,如从左面看,从正面看,从上面看,拼摆的立体图形可能是或等。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穿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由学生自己来说说这节课的体会,共同总结。

1、依据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不能精确确定拼摆图形的位置关系、外形和立体图形的个数。

2、只有把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综合考虑,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本节是一节观看物体的课,内容接近于实际生活,在了解学生已把握学问的根底上,让学生自己总结、沟通观看物体的感受,并依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的图形构造生活实景。避开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特别活泼,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把握了学问。1.本节课主要实行小组合作的形式进展教学。学生合作探究、相互沟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帮忙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几何学问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忙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外形,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外形是不同的。在此根底上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物体的正面、左面和上面,并能从这三个面观看到物体的不同的外形,从而帮忙学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观察物体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复习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看物体(三)”。学问梳理1.依据一个面的摆放,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从正面看外形一样的几何体,其摆法不肯定一样。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在拼摆立体图形的过程中有多种拼摆方法,所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外形是不同的。

2、依据三个面的摆放,体会有些摆法确实定性。

复原原来的物体时,我们可以根据肯定的挨次进展拼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展调整,最终验证确认。

复习目标

1、能依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外形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体会可能有不同的摆法。

2、能依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外形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体会有些摆法确实定性。

3、通过观看、操作等活动,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动手力量,培育空间想象力和推理力量。复习重难点重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难点:引导学生进展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拦住的小正方体。复习方法1.对学生把握学问的状况进展查漏补缺,通过复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到达教学目标的根本要求。

2、复习课不仅要突出学问的综合性,更要通过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练习,培育学生敏捷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让学生在复习中应充分表达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复习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观看物体(三)这一单元里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先想一想,然后与同伴沟通。指名汇报所学内容。(可以让2~3名学生汇报)

大家真了不起,学会了这么多的学问。这节课我们就对第一单元进展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二、回忆整理,建构网络1.让学生先自主整理,然后沟通汇报。

2、师生共同梳理。

(1)复习:依据一个面的摆放,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2)复习:依据三个面的摆放,体会摆法确实定性。

3、建构网络。

谈话:请同学们利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列举、表格、网络图等)把我们复习的内容进展简洁的整理,并在组内进展沟通。最终每小组推举一位整理得最好的同学介绍自己整理的方法。

学生展现自己制作的学问构造网络。

教师总结形成较完整的学问网络。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在本单元中,同学们认为哪里比拟难理解,简单出错呢?你想提示大家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说)教师再强调摆法的多样性和确定性,只有把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综合考虑,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四、自主检测,完善提高芳芳和兰兰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右面看到的外形是,从左面看到的外形是,你能推断她们谁搭的对吗?

芳芳兰兰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于本单元的学问,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七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学问和阅历的根底上,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数据,选择统计图,来解决“奥运会”的问题。由于难度不大,而且特别适合现在的欢乐课堂模式所以我预备大展拳脚。因此课的设计突出了“统计图”实践性比拟强的特点,用学生身边的事例,促使学生在自主的探究中经受选统计图的过程。

1、严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让学生亲身经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字模型并进展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力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进展。如课的开头,展现局部奥运冠军的照片引入问题,在练习环节解决有关NBA、垃圾处理、跑步、我国人口等数据问题,在展现局部投影学习成绩、空气质量、家电销售状况等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严密相关,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活动。

2、明确分工的合作学习。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倡有合作沟通。“统计”学问的学习,比拟适合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本课教学中,我预备组织一些“合作学习”。在归纳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后,让学生对子合作做图,小组争论选统计图来稳固学问点。

3、注意德育于教学当中。

《标准》积极强调德育和智育要相结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无处不在渗透着德育。如:解决奥运数据问题时强调爱国主义教育。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学到新的学问,在思想上也得到肯定的提升。

上完这堂课后,我也感觉有一些圆满,如:由于时间仓促,未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在压缩展现统计图环节中得到改良,个别环节的连接还须进一步加强。

看着我写的以上三点,好像什么都估量到了,结果课上胜利了吗?答复是为难的。只有局部胜利。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没有到达我的要求。问题如下:

1、严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编书时估量是奥运会的那几年编写的。现在2023已经过去2年奥运会已经冷却了,我还不思修改仍旧套用奥运会模式,学生激情明显缺乏。至于空气质量、家电销售状况更是没有兴趣。当时一个学生一句话道破天机:要是世界杯就好了。哎!一个正在进展的世界杯就在我面前,我却不珍惜,如此怎么叫严密结合学生的实际。

2、明确分工的合作学习。这点到做的较好,所以整堂课还显得胜利,学生不仅分工合作,而且通过比照发觉了不同的统计图的不同作用。但当前面的那个同学提到世界杯后,局部学生就开头谈论世界杯,致使这局部环节用时过长。

3、注意德育于教学当中。由于上面时间过长,我根本就没有想起要进展德育教育。连:中国军团真不错。这样的话都没有说。

综上所述:本次课,我虽然讨论了教材、教法,但根本没有认真讨论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以此为戒,以后改良。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八

《数的世界》是北师大版五年级第九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学过的数的根底上来讨论学习的。学生已经知道学过的数有整数(负数)、小数、分数,而本节课探讨的是自然数和整数的关系、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讨论因数和倍数时,是把0除外的。

通过学生独立思索、小组争论、全班汇报,学生弄清了自然数和整数的关系,特殊是班上的一位男生概括地很精确:全部的自然数都是整数,而全部的整数不肯定都是自然数。有同学还提示大家留意:0既是自然数,又是整数。看来,学生是真正参加到学习中来了,这个学问点是把握了。

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主要要求学生能针对详细的乘法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又是谁的倍数?而详细讨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怎样?最小的因数是几?的因数是几?等问题是在后面特地学习,本课时只要学生知道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并自己能举实例说明。但还有一点,书中特殊提到是在自然数(非零)范围内讨论,学生在推断一道题时,把这个要求忽视了。即:2.1×3=6.3,6.3是3的倍数,3是6.3的因数。学生认为是对的,就是对讨论的范围没有弄清,所以这是一个重点,要反复强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九

一、教学目标:

1、熟悉和把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2、能会计算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3、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操作力量及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力量,进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4、在学习的过程中,培育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把握长方体的特征,熟悉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四、教具预备:

多媒体教学设施及相关课件,长方体实物模型两个(其中一个两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长方体的框架一个。

五、学具预备:

学生每人预备一个长方体外形的纸盒和一把尺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今日,教师给同学们带了几位老朋友,同学们看,你们熟悉它们吗?(屏幕上显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生:逐个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前面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现在你们再看这些图形,和前面那些图形一样吗?(屏幕上显示: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

生:不一样。

师:(指着图)像这样的图形,就是立体图形,今日,我们一块来讨论立体图形中的一种图形(屏幕上显示:一个长方体)长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的熟悉)

二、探究新知:

1、面的熟悉:

师:依据同学们以前所学习的学问,谁能说说长方体的也许样子呢?

生:它的也许样子是长长的,方方的。

师:请同学们在这些图中,找出长方体(出示课件)第几个是长方体?

生:答复。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发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生甲:烟盒,牙膏盒,药盒等。

生乙:电冰箱,收音机,微波炉等。

生丙:砖,床,衣柜,教室等。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很多多的物体是长方体,只要同学们认真观看,就能发觉许多许多。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预备的学具,跟着教师一块儿摸一摸(教师拿着长方体教具引导学生摸长方体的面)你摸到了什么?

生:我摸到了长方体的面。

师:它的面是怎样的?

生:是平平的。

师:这样平平的面究竟有多少呢?请同学们留意观看屏幕(出示课件)。

生:6个面。

师:你们手中的学具也是6个面吗?数一数。

生:6个面。

师:对,这是我们对长方体的第一个发觉,长方体有6个面。(板书:6个面。)这6个面究竟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再留意观看屏幕(逐个出示:上下两面重合,左右两面重合,前后两面重合。)

师:现在,你看到长方体哪两个面怎么样了呢?

生:上下两个面完全重合在了一起。

师:说明这两个面怎么样呢?

生:说明这两个面的外形、大小完全一样。

师:现在哪两个面又重合在了一起?

生:左右两个面完全重合到了一起。

师:说明左右两个面怎么样呢?

生:说明左右两个面大小完全一样。

师:接下来哪两个面会重合到一起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想出来了请举手。

生:前后两个面会重合到一起。

师:这位同学究竟猜测的对不对呢?咱们一块来看大屏幕(显示:前后两个面重合。)这位同学猜测的对吗?

生:对。

师:通过刚刚的观看,你发觉长方体6个面都是什么形?

生:6个面都是长方形。

师:是不是全部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认真观看一下。

生甲:我的长方体学具6个面都是长方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