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10×104m3双盘式浮顶油罐无损检测施工技术方案_第1页
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10×104m3双盘式浮顶油罐无损检测施工技术方案_第2页
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10×104m3双盘式浮顶油罐无损检测施工技术方案_第3页
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10×104m3双盘式浮顶油罐无损检测施工技术方案_第4页
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10×104m3双盘式浮顶油罐无损检测施工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10×104m编制:审核:部门会签:项目总工程师:项目经理:目录1编制说明.……….……32.编制依据…………………….….……33.油罐技术参数及无损检测要求……44.无损检测人员要求…………………85.表面质量要求………86.无损检测注意事项…………………87.射线检测工艺……………….………97.1检测程序…….……..97.2设备器材和材料…………….……..97.3受检部位的表面制备……….……...……………..117.4透照工艺要点……………….…….118.渗透检测工艺…………………..…..139.磁粉检测工艺………1310.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1411.安全防护…………..151.编制说明本无损检测施工技术方案依据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设计的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10×104m3双盘式浮顶油罐设计图纸及其10×104m3原油罐有关技术标准要求编制,适用于本工程10×104m3双盘式浮顶油罐的焊接无损检测本方案中的无损检测符号说明:见表1序号符号含义1RT射线检测2UT超声检测3MT磁粉检测4PT渗透检测表1无损检测符号说明一览表2.编制依据2.1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制2911,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10×104m3双盘式2.2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制2911/明,10×104m3双盘式2.31999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4JB/T4735-97《钢制焊接常压容器》2.5GB50128-2005《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2.6JB4730.1~6-2005《压力容器无损检测》3.10×104m10×104m3双盘式浮顶油罐表3.110×104m3双盘式项目10×104设计压力(MPa)大气压力设计温度(℃)0-工作压力(MPa)常压工作温度(℃)常温工作介质原油容器类别常压介质密度kg/m3油罐半径(mm)40000油罐底板厚(mm)罐底中幅板12边缘板21油罐壁板厚(mm)332522191512油罐底板材质Q235-B(边缘板为SPV490Q)油罐壁板材质第1、2圈为SPV490Q;第3、4、5、6为12MnNiVR第7圈为16MnR;第8、9圈为Q235-B计算容积103.210×104m3双盘式3.厚度为40mm、33mm及25mm的SPV490Q钢板周边100mm范围内应进行超声波检测复验。3.罐底边缘板之间的对接焊缝坡口表面、底层罐壁和第二层罐壁的坡口表面应进行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检测标准按JB4730-2005执行,Ⅰ级合格。3.3.2.3.1弧形板加工后的坡口表面应进行磁粉或渗透检测。检测标准按JB4730-20053.2.3.2弧形板部件上的所有焊缝(其中接管角焊缝为内外表面)在焊后和消除应力热处理后,分别进行磁粉检测,检测标准按JB4730-3.2.3.2用钢板卷制的接管,其对接焊缝应进行100%射线检测。检测标准按JB4730-3.3.2.4.1罐底边缘板对接焊缝的坡口表面应进行磁粉或渗透检测,检查结果符合JB4730-3.2.4.2对于SPV490Q罐壁板和罐底边缘板,(焊疤)打磨后应进行磁粉或渗透检测,检测标准按JB4730-3.3.2.5.1(焊工考试)试板必须进行外观检查、射线检测和冷弯实验。射线检测结果以不低于JB47303.23.2.3.3.2.3.2.6.缺陷清除后,应进行渗透检测,确认无缺陷后方可进行补焊。补焊后应打磨平滑,并应进行渗透或磁粉检测;焊接修补深度超过3mm时,应对修补部位进行射线检测。3.2.3.3.2.7.3.2.3.2.7.33.2.3.2.7.4.13.2.7.43.2.7.43.2.7.3.2.7.4.5厚度小于25mm的罐壁纵向焊缝,每一焊工焊接的每种板厚,在最初焊道的3米焊缝的任意部位取300mm进行射线检测。以后不考虑焊工人数,对每种板厚在每3.2.7.4.6厚度小于25mm的罐壁环向焊缝,每一焊工焊接的每种板厚(以较薄的板厚为准),在最初焊道的3米焊缝的任意部位取300mm进行射线检测。以后对于每种板厚,在每3.2.7.3.2.7.4.8射线或超声波检测不合格时,应在该检测长度的两端延伸3.2.7.3.2.7.3.2.73.2.7射线检测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4730.2-2005的规定进行,透照质量为AB级,以达到Ⅱ级标准为合格;超声波检测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4730.3-2005的规定进行,以达到Ⅰ级标准为合格;渗透检测及磁粉检测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4730.4-2005及JB/T4730.5-2005的规定进行,缺陷显示累计长度Ⅰ级标准为合格;3.3.2.3.2.8.3.2.4.无损检测人员要求凡是从事该工程无损检测的作业人员,必须持有中国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无损检测资格证书,并参加与资格证书相对应的检测项目。RT、UT、MT、PT的主要操作者、评片人员和报告签发人,应持有Ⅱ级或Ⅱ级以上证书。5.表面质量要求5.1焊缝外观成型良好,表面过渡圆滑,经外观检查合格。焊缝及热影响区应打磨光滑。检测表面不能有油脂、氧化皮、焊剂、飞溅、油污或金属凸起及凹陷等,以免影响检测时真实缺陷的显示。6.无损检测注意事项6.1照相应采用中粒度T3胶片,KodaKAA、AgfaD7型;6.2射线透照质量等级采用AB级;6.3无损检测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对于SPV490Q高强度钢应在焊接结束36小时后方可进行无损检测。7.射线检测工艺7.1检测程序焊缝表面检查检测工艺卡编制焊缝表面检查检测工艺卡编制调试检测器材签发检测报告资料整理归档不合格底片评定、审核检测位置移植下达返修通知工艺纪律监督接受检测委托书检测前准备射线检测暗室处理复探7.2设备器材和材料设备:Se75、Ir192γ源,源强70-100Ci、300EGX射线机,单磁轭、双磁轭磁探仪;胶片和增感屏胶片:中粒度T3胶片,KodaKAA、AgfaD7型。规格:100X300100X360增感屏:Pb,规格:100X300100X360象质计.1象质计型号:采用线型金属丝象质计。.2象质计的放置本应放于射线源一侧,但拆除罐内架子后无法放置,故放置于胶片侧,提高一个象质指数,在象质计附近加“F”字母,以示区别。复照返修片逐一加象质计。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由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组成,如图所示,透照日期仅放于首片和返修片。焊工号焊工号.x-x-x工程编号、产品编号、部位编号底片编号.返工标识象质计检测日期、透照厚度焊缝成像图识别系统7.2.5.1观片灯:TH—100型.2评片室评片在评片室进行。评片光线应暗淡,但不能全暗,周围环境亮度应大致与底片上需要观察部位透过光的亮度相当。室内照明光线不得在观察的底片上产生反射。黑度计和比较黑度计采用TD—210型黑度计和仪器自带黑度片。黑度计误差要求:≤显影剂采用胶片厂制定配方配制显影剂7.3受检部位的表面制备距焊缝中心各50mm范围内清除焊疤、飞溅、成型粗糙及表面缺陷均应修磨,且不得有咬边、凹坑、未焊满,以不掩盖和混淆缺陷影像为度。焊缝及热影响区外观质量应经检查员检查合格。7.4透照工艺要点受检部位表面符合条的要求。焊缝编号和片位(分区)编号.1现场做射线检测标记一般采用金属笔或油漆笔划定,在布片图中绘出准确位置。.2焊缝编号(1)原油罐纵焊缝编号1A、2A…(2)原油罐环焊缝编号1B、2B…(3)原油罐底板焊缝编号1D、2D…(4)接管的焊缝编号GB150GB150规定的焊缝分类代号同类焊缝顺序号(一条时不写)接管专用字母同一开口编号的分编号(无号时不写)开口编号XXXXXJ.3无损检测标记在10×104m3双盘式浮顶油划定10×104m3双盘式浮顶油罐上检测标记的目的在于布片和其它方法检测结果的纪录。检测标记距焊缝中心线标记的摆放布片(1)将底片袋贴口处朝下放置,把图的铅质标记正面朝上贴在片袋上,且胶带不得粘在数字上。(2)将片袋翻过来,让铅标记侧靠在工件上,使片袋上的编号与工件上的编号同方位对齐。片袋与片袋逐次叠压布置。(3)为防止雨淋,每个片袋应用塑料薄膜带套上。象质计的数量摆放按条办理。暗室处理采用手工洗片处理,并严格执行暗室操作规程;底片的评定●有效评定区域内不得有因胶片处理不当或其它影响底片观察评定的影像和痕迹。●γ射线透照时黑度~。●标识系统(见下页图)。铅字摆放齐全工整,距离焊道5mm以上。如果业主或监理对底片标识有进一步的要求,则根据业主或监理要求补充标识内容和方式。焊缝返修及时下达焊缝返修通知单,焊缝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得超过两次,如果返修次数超过两次,必须由公司总工程师批准。8.渗透检测工艺8.1检测方法采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剂—快干湿式显像剂8.2.检测环境检测的环境温度应为10~52℃。当被检部位温度高于52℃或低于10℃条件下进行渗透操作时应按照8.3操作工艺8工艺流程:预清洗→干燥→渗透→清洗→干燥→显像→观察→评定→记录渗透时间不少于10分钟,干燥时间5~10分钟,显像时间不少于7分钟,观察应在显像剂施加后7~30分钟内进行。多余的渗透剂应用蘸满清洗剂的抹布擦去,避免渗透剂的残留和过清洗。渗透剂去除后,应尽快喷施显像剂。在喷施前,显像剂应进行充分的搅拌。8再次渗透检测:超标缺陷的返修部位;操作方法有误;渗透检测系统发生改变时;NDT技术人员要求进行跟踪确认。9.磁粉检测工艺9.1检测方法磁化方式:交流磁轭式湿式连续磁化。磁粉类别:黑磁粉灵敏度试片:A2-30/100磁化区域:磁极间距应控制在50~200之间,检测的有效区域为两极连线两侧各50mm范围内,磁化区域每次应有15mm的重叠。磁轭提升力:≥44N磁化操作:将磁轭横跨且垂直焊缝,交替磁化。9.2缺陷评定磁痕的评定按JB4730-2005标准的规定进行。10.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10.1由Ⅱ级检测人员出具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经Ⅱ级或Ⅱ级以上检测责任人员审核签字。10.2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应经业主和监理代表认可,并符合JB4730-2005《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的规定。10.3检测记录应与施工同步进行,并且能反映工程施工质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11.安全防护11.1射线作业安全规定11.1.11.1.211.1.11.1.411.1.11.1.11.1.11.1.811.1.9Υ射线机在使用过程中,探伤工不得随意把Υ射线源与11.1.1011.1.11从事Υ射线作业的全过程必须用报警仪检查、监测11.1.12从事Υ射线作业结束后,用报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