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册单元复习过过过过关测试4套全册试卷(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解析版)_第1页
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册单元复习过过过过关测试4套全册试卷(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解析版)_第2页
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册单元复习过过过过关测试4套全册试卷(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解析版)_第3页
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册单元复习过过过过关测试4套全册试卷(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解析版)_第4页
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册单元复习过过过过关测试4套全册试卷(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关测试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什么才是好的文物保护状态?不是把文物锁在库房里面,死看硬守,而是应该把这些文物藏品细心地

进行修复保养,让它们保持健康的状态,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这些文物的魅力,才会

精心地呵护这些文物,这些文物才有尊严,有尊严的文物才能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当五千年文明积

淀下来的文化遗产都有尊严地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之后,文化遗产才能惠及更多民众,让更多民众感

受到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人们才能共同保护文化遗产。

一座好的博物馆不是盖高大的馆舍,而是要不断深挖馆内藏品的内涵,凝聚力量,不断举办人们喜欢

的好的展览,不断举办人们喜欢的好的活动,这样才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让人们感受到博物

馆对于自身生活的意义,人们休闲的时候才愿意走进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人们流连忘返,不愿回去;回

去之后,人们还能再来的博物馆才是一座好的博物馆。

中国对文化遗址、文物古迹的尊重和保护,良好地和城市发展融合的做法,感动了世界。不断在世界

遗产大会上申遗成功,在文化领域,这是大事件。

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真正在中国普及,始于2004年在中国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我们和国际组

织有了更密切的沟通,也把过去的“文物保护”推进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层面。比如这些年进入《世

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像澳门历史城区、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福建土楼、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筑群、

山西五台山、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元上都遗址等,开拓了我们保护的眼界。过去的文物保护,往往保护的

是那些有文化要素的文物,比如泰山的摩崖石刻等,而文化遗产保护还要保护文化和自然共同生成的文化

景观。过去的文物保护,我们注意保护那些宫殿建筑、考古遗址、纪念性建筑,但今天的文化遗产保护强

调还要保护人们正生活在其中的古村落、正在使用的工业遗产。过去的文物保护,保护的是点、面,今天

的文化遗产保护还要保护一些文化线路,保护大运河、丝绸之路。这些提高了我们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整

体认识。

真正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核心理念有两条,第一条是世代传承性,第二条是公众参与性。

世代传承性,表明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历史过程,每一代人都有他的责任,任何一代人都不能用现实的优

势来随意处置遗产,因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也有保护、享受文化遗产的权利。过去我们经常争论保护重要还

是利用重要,今天看来保护不是最重要的,利用也不是最重要的,传承最重要,把今天的文化遗产真实地、

完整地传给下一代才是最重要的。

公众参与性,表明文化遗产保护不是政府的专利,不是一个系统、部门的行业工作,它是全民的事业,

每个人都有保护文化遗产的权利,也都有保护文化遗产的义务。要更多地把文化遗产保护的知情权、监督

权和受益权赋予一般民众,这样文化遗产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尤其是宏阔的文化遗产,比如丝绸之路,

它串联起那么多的遗址,仅靠政府力量还不够,必须要通过教育、展示,使人们热爱文化遗产,它才能得

到真正的、更好的保护。(摘编自单霁翔《城市文化与文明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让保持健康状态的文物藏品重新回到人们生活中才是好的文物保护状态。

B.泰山的摩崖石刻、山西五台山属于文物保护,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元上都遗址属于文化遗产保护。

C.文化遗产保护虽然不是政府的专利,但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全民的共同参与也不可少。

D.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都不重要,把它真实地、完整地传给下一代才重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述了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两方面的问题,开拓了我们保护的眼界。

B.文章深入浅出,呼吁让文物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尊重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权利。

C.文章先提及中国不断申遗成功的事实,再过渡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上。

D.文章末段在论证文化遗产保护的两点核心理念时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不断更新理念,要和国际组织密切沟通,提高认识。

B.文化遗产有尊严地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后才能惠及更多民众,民众感受到其现实意义才能共同保护它。

C.既讲究外部构建更重视内在品质的博物馆才能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D.我国已经走上从文物保护到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道路,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山西五台山”属于文化遗产保护。C项,“主要依

靠政府的力量”表述不当,原文是“文化遗产保护不是政府的专利,不是一个系统、部门的行业工作,它

是全民的事业,每个人都有保护文化遗产的权利,也都有保护文化遗产的义务”。D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

利用都不重要”表述错误,原文是“今天看来保护不是最重要的,利用也不是最重要的,传承最重要”,保

护和利用不是不重要,只是不是最重要的。

2.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D项,文章末段在结构上是总分形式,不是总分总形式。

先提出两个核心理念,一是世代传承性,二是公众参与性,然后分别论述。

3.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D项,“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表述错误,

文章末段“真正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核心理念有两条“,这句话说明文化遗产保护这条道路任重

而道远。

二、小说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腊梅花开

胥得意事情来得太突然了,本来还在认认真真地办着年货,等儿子回来安逸地过一个祥和的年,

谁知道来了封城的消息。

城封得很快,头一天的消息,第二天就封了。新闻里和通知里都讲了,人人都不能出门,要彻底

把那种说不清的病毒隔离住。

全城人都行动了,这位母亲也不能例外。她平时就是一个明事理的人,退休后,主动当起了小区

里的志愿者,事事都带头。这次,因为疫情封城,一定是因为事情非常重大了。母亲给儿子打电话:

“封城了,政府不让回来,你就不要回来了。”

儿子是海军的一名军医,一直跟着军舰出海,已经两个春节没有回家了,恰好今年没有任务,早

就计划回来过春节的。在接到母亲的电话前,在新闻中,他已经得知了家乡封城的消息。

不能出门,只好在家里看新闻。母亲和父亲的心里焦急万分,他们所在的城市每天都有新增的病

例,而且更可怕的是,一时还没有特效药,人们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好在,电视中不停地播放着各级

政府抗击疫情的相关消息。北京的专家队来了,上海的医疗队来了,全国各地都在支持着自己所在的

城市,而且为这次疫情而建的医院正在一天一个样地拔着节,母亲和父亲心中有了些安慰。

可是,一觉醒来,父亲却开始咳嗽,并伴有发烧,一连串的症状都和新闻中所说的疫情相仿。忐

忑不安中,老两口拨通了防疫站的电话。一个小时后,急救车来到了小区。上门的医护人员仔细地询

问完情况后,父亲迅速被急救车拉走了。

母亲被隔离在家了。趴在阳台上看着呼啸着疾驰而去的急救车,母亲心里像长满了草。她急切地

给儿子打电话,儿子没接。儿子在稍后的留言中告诉母亲他很忙。听说儿子忙,母亲突然意识到自己

给儿子添乱了。全城几百万人都在家隔离着,又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慌什么!

自从父亲被接走后,母亲就开始了茫然无措。直到一天,有一位专家在电视中讲,只要春天一到,

疫情就会好转。于是,她开始无比渴望春天的到来。

父亲戴上了呼吸机,他不忍心让母亲看到自己在隔离病房里的样子,每天只是偶尔发来语音微信。

父亲告诉母亲,他入住的医院里,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是军人,请她放心。父亲还告诉母亲,所有的医

护人员也都穿戴得严严整整,传染不上。父亲还告诉母亲,要相信这场仗一定能打赢。

可是不论父亲怎么说,母亲心中还是惴惴不安。母亲知道儿子是一个海军军医,全国的医生都行

动了,不知道他们正在做什么。眼下的情况,哪怕是祝福一句都会让儿子分神。她知道儿子是一个极

孝顺的孩子,有空了就会给家里打电话。可是,让她有些不解的是,除夕这天她竟然没有收到儿子的

任何消息。

时间变得太漫长了,一面惦记丈夫,一面想念儿子,母亲只能守着电视看。电视中播放了许多医

生感人的事迹,母亲看着看着就哭了。她是被感动的,感动之余,她又开始合计儿子在做啥。可是,

儿子每天很晚才会发来一条报平安的短信,很简短。

好消息一点点传来了,电视中讲,患者开始陆续出院了。而且,更好的消息是她接到了医院的通

知,明天,她的丈夫就可以出院了。放下电话的那一瞬间,她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没来及眨一下,眼

睛就模糊了一片,接着温热的泪水从脸颊上滚滚流过。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等在了医院门口。每年的此时,街上的花店都热闹非凡,而如今,所有的

店铺都关了门,她想给医生、护士还有丈夫买几束花的愿望也无法实现了。母亲觉得无比失落。就在

这时,在家里已经十天足不出户的她看到马路边有一丛腊梅正绽出一片金黄。那一刻,她几乎要尖叫

出来,似乎隔着口罩都闻到了腊梅的花香,她几步冲了过去。

母亲围着腊梅花转了两圈,还是没忍心折下一枝。母亲突然想起了一个办法。她几步跑了回去,

掏出手机拍了几张腊梅。

终于见到了丈夫,像是隔了几个世纪。她的泪水又汩汩地流了起来。父亲和母亲还戴着口罩,他

们都知道此时哪怕再是想念也要按医生的要求保持距离。母亲急切地把手机相册打开,让父亲看里面

的腊梅,大声而兴奋地说:“腊梅开了,春天就要来了!”

父亲点点头,对母亲说:“把照片也给儿子发一张吧,他在病房里忙碌了十几天了。”母亲一惊,

问:“他在哪儿?他咋在病房?”

父亲缓了一口气:“他们的医疗队在除夕夜坐专机飞来了。虽然我没有见到他,但是每天我都能

听到护士提到他的名字,他一直忙着会诊呢。”

母亲激动地把照片传给了儿子,她在微信中告诉儿子:”家乡的腊梅花开了!爸妈都好。”

那天晚上,母亲收到了儿子的回复:“爸妈,我们军舰又出海了。我在密闭的舰舱中,信号不太

好,不能和你们视频,但是我天天在盼家乡的腊梅花开……”

其实,儿子还想在回到家时告诉母亲,他在患者名单上看到了父亲的名字,但是,他不想让父亲

看到他那时的样子。

(原载于《中国应急管理报》,2020年2月,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疫情不能出门的父母焦急万分,主要原因是他们所在城市的新增病例在增加,又一时没有特效

药,抗疫形势严峻。

B.“腊梅花开”寓意春天到来,寄托着母亲希望疫情尽快过去、家乡早日摆脱疫情、一家人早日团

聚的强烈期盼。

C.父亲说医护人员都是军人,穿戴得严严整整,传染不上,既为不让母亲担心,也流露出得知实情

后对儿子的牵挂。

D.母亲非常喜欢意外发现的腊梅花,但她“围着腊梅花转了两圈,还是没忍心折下一枝”表明她的

坚强与乐观。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交代儿子是军医,母亲除夕没有收到儿子任何消息,儿子每天很晚回一条平安短信等情节,

都为儿子除夕夜坐专机支援抗疫一线埋下伏笔。

B.小说人物极具代表性,是全民一心、抗击疫情的国人的缩影,既有家庭小爱,又有无私大爱,能

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C.最初,父子相互了解对方实情,因为爱,都用善意谎言掩饰自己的实情,随着情节的发展,最后

双方揭开真相,故事得以闭合。

D.小说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个关心家人、坚强乐观、有大局意识的

母亲形象,平凡而伟大。

6.如何理解“趴在阳台上看着呼啸着疾驰而去的急救车,母亲心里像长满了草”?请简要分析。(4

分)

4.D

5.C

6.(1)母亲因父亲生病住院而内心忐忑,表达了母亲对父亲的关心和牵挂。(2分)

(2)父亲生病,母亲一人被隔离在家,表达了母亲内心的孤单、慌乱、不知所措。(2分)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鲍子都,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也。好学,明密后为都尉、太守功曹,举季黑为郎,病去官,复

为州从事。大司马王商辟宣,荐为议郎,后以病去。哀帝初,大司空何武除宣为西曹掾,甚敬重焉,荐宣

为谏大夫,迁豫州牧。岁余,宣坐免。归家数月,复征为谏大夫。宜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

是时,帝祖母傅太后欲与成帝母俱称尊号,封爵亲属,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始执正

议,失傅太后指,皆兔官。丁、傅子弟并进,董贤贵幸,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阻。上以宣名儒,优

容之。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请曹黄门郎数十人。宣复

上书,上感大异,纳宣言,征何武、彭宣,旬月皆复为三公。拜宣为司隶。时,哀帝改司隶校尉但为司隶,

官比司直。丞相孔光四时行园陵,官属以令行驰道中,宣出逢之,使吏钩止丞相掾史,没入其车马,摧辱

宰相。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宣坐距闭使者,亡人臣礼,大不敬,

不道,下延尉狱。博士弟子济南王成举幡太学下,目:“欲救鲍司隶者会此下。”诸生会者千余人。朝日,

遮丞相孔光自言,丞相车不得行,又守阙上书。上遂抵宣罪减死一等,髡钳。宣既被刑,乃徒之上党,以

为其地管左,又少豪俊,易长雄,遂家于长子。平帝即位,王莽秉政,阴有篡国之心,乃风州郡以罪法案

诛诸豪桀及汉忠直臣不附己者,宣及何武等皆死。时,名捕陇西辛兴,兴与宣女婿许绢■俱过宣,一饭去,

宣不知情,坐系狱,自杀。(《汉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节)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B.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C.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D.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经,汉朝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文中指鲍经明经选拔进入仕途。

B.孝廉,孝,指孝者;廉,清廉者。汉朝选拔才的科目,常合为一科,也指被推选者。

C.三公,文中指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的合称。

D.田牧,指打猎与放牧,又指农业和牧业,后泛指从事农牧生产,在文中即是此意。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鲍宣勤奋好学,颇受中央和地方官员器重。他先后担任过都尉、太守的功曹,并被大司马和大司空先后

举荐担任官职。

B.鲍宣数次上书论政,曾当面指责傅太后失政,而皇上因为鲍宣是名儒,因此对他很是优待宽容,没有怪罪

于他。

C.鲍宣不惧权势,对宰相同样不留情面。他曾将依权势,违反规制,乘车在驰道中行走的宰相属吏逮捕,并

没收其车马。

D.鲍宣忠于汉朝,忠诚正直。他被王莽视为敌人欲除之而后快,后被以牵连陇西辛兴一案为由被捕入狱,

并在狱中自杀。

7.B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

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

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日、乎、

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

关键词。

句子大意是:正在这时,郡国发生了地震,民间谣言四起,纷纷占卜求签。第二年正月初-发生日蚀,皇上于是

征召孔光,罢免了孙宠、息夫躬,又罢免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其中"民讹言行筹语“意相连,中间不必断开,且与下句中“明年"中间必须断开,排除AD项;

孙宠"息夫躬"都是“兔”的宾语,两个人中间断开,“息夫躬“后面断开,排除C项。

故选B。

8.A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

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

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

义作答。

A项,"文中指鲍宣以此科进入仕途"错。"明经”,文中意为“精通经义、

故选Ao

9.B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

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

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

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项,”当面指黄傅太后失政”错,原文是”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阻",意思是,鲍宣以谏议大夫的身份

继孔光、师丹、何武、傅喜等人之后,上书进谏阻止此事.并不是''当面指责傅太后失政。

故选Bo

四、语言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1分)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了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

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

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栖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

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

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

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

一提到雨,②。“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

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

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

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

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10.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拟人、比喻、夸张B.引用、拟人、反问

C.对偶、设问、拟人D.引用、对偶、夸张

H.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这时如果再下一点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配上淡得几乎看不见的背景,

便十分的悠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1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4分)

10.B【解析】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等诗句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

酒姑娘了”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使用

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文中没有使用设问、夸张的修辞手法,故此题选B.

11.①原文把冬日乡村图景当成一幅画,并且想象了作画的过程,新奇有趣;改句表达得比较直白,缺少

了原文的优美意蕴。

②原文使用了反问句,加强了语气,强化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改句语气平淡,缺少情感的融入。

12.①天垂暮了②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五、作文审题立意(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分)

半个多世纪以前,我们以“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带有“阶级”的词语评价人的身份;十几年前,

我们又以“白领”“蓝领”“金领”等带有“领”的词语区分人的身份;近一段时间,央视新闻的一篇《早

安啊,打工人》公众号文章让越来越多的人以“打工人”自标身份……而“打工人”这一称呼也引发了人们

的热议。有赞同“打工人”这种提法的,说“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和技术劳动者的统称,这三个字

代表着勤奋、热情、坚韧和上进,是当代社会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也有不少人表示反对,认为这一称呼本身

带有嘲讽和调侃的嫌疑,是新时代下人为的强行阶层划分,意在弱化当代青年对现实的不满情绪,企图通过这种幽

默式的调侃缓解当前年轻群体的高压生活环境。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打工人”这一称呼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呢?请以高中学生的视角写一篇文章,

向《青眼看社会》杂志的“热点时评”栏目投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材料可分两部分解读:

前一部分引出不同时期人们对身份的界定方式:从“阶级”,到某“领”,到“打工人”。

后一部分列出对“打工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赞同,一种反对,各有理由,都不无道理。

我们可以选择角度,自圆其说。但结合材料来看,称呼“打工人”的有著名官媒央视新闻,对这一身份标

签有较明确的肯定与认同,所以,我们更应该倾向于,最起码不能忽视对“打工人”的积极、正面内涵的

挖掘。

可以从“赞成”的角度写

可结合材料中提供的理由,可将“打工人”称谓定位为勤奋、热情、坚韧和上进,读懂“打工人”的平凡

与不凡,敬业与努力,打拼与奋进,自尊与自强,体现一种积极、乐观的自我认同感与社会正能量。

可以从“反对”的角度写

可结合材料中提供的理由,着笔于年轻群体所面临的严峻竞争形势,负荷前行的工作生活现状,可视之为

自嘲、调侃、戏谑的“黑色幽默”。

也可以持辩证看待,一分为二的观点,指出这个称谓包含的“正能量”或“负能量”,同时更近一层,希

望集体、社会、国家多关注和扶持“打工人”,积极营造适合“打工人”生存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努

力培养真正有自我认同感、归属感,有新时代新风貌的“打工人”群体。

特别注意作文题的任务情境。身份为高中学生。投稿的杂志是《青眼看社会》,“青眼”和“白眼”

相对,它的涵义是: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表示喜爱或重视、尊重。比如魏晋名士阮籍就好为“青

白眼”。放在作文材料中,也意味着应正面看待问题,表达相对积极向上的观点。除此,还可以理解为“青

年之眼”,照应前面的“以高中学生的视角”;投稿的栏目是“热点时评”,即文体上要写议论文或杂文。

写作核心则是“对‘打工人’这一称呼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牢牢扣住这个来写,则不易偏题。

优秀作文

标题:安好,打工人!

加油,打工人!

你我都是打工人

打工人,请接受自己的平凡

做不一样的打工人

打工人的“魂”是什么?

“打工人”的幸福在脚下

【人物素材积累】陈薇:与“毒”共舞女英雄

【人物简介】从军三十载,为国铸“盾牌”

1966年,陈薇出生在浙江兰溪。1988年,成绩优异的她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获得保送清华

大学的资格,进入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攻读硕士。1990年,硕士毕业的陈薇做出了一个选择:去参军,

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里做科研。1991年4月,陈薇被特招入伍,走进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大门,这一做就是

29年,一步步成为抗击病毒的“人民英雄”。

从成绩优异的“女神”,到抗击病毒的“战神”,别人眼中一路开挂的人生,是陈薇在科研领域近30年的

坚守。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37岁的陈薇临危受命,带领团队展开对SARS病毒的研究。为采集非典

样本,陈薇与同事赶赴广州,每日与高浓度的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在不能和家人团聚的那些天里,丈夫

麻一铭和四岁半的儿子,只能在电视新闻中看到她。最终,陈薇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针对SARS病毒的预

防用药。经此一战,陈薇名震学界。

2014年,西非大规模暴发埃博拉疫情,致死率高达50%~90%,引起全球恐慌。陈薇团队成功研制出

世界首个进入临床的新基因埃博拉疫苗,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疫苗境外临床试验“零”的突破。陈薇也因此被

誉为“埃博拉的终结者”,被认为是电影《战狼H》中Dr.Chen的原型。“疫情就是军情,疫区就是战场!”2020

年初,陈薇临危受命,投身武汉。她和其他专家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

大大缩短了核酸检测时间,提高了确诊速度。4月12日,陈薇团队研制的疫苗开展二期临床试验,成为全

球第一个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并在8月11日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的授权。这位新冠肺炎疫

情中的“冲锋者”,带着团队,再次书写了与病毒共舞的高光一笔。2020年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

号。

【陈薇语录】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疫苗成功进入临床试验,是我国科技进步的体现,也是大国形象、大国担当的体

现,更是对人类的贡献。

在生物防控的战场上,我们是一线中的一线!

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除了热爱,我想不出其他理由,我愿这一生都能和致

命病毒短兵相接,为受困疫区的生命打开希望之门。

我是一个母亲、一个女儿、一个妻子,我希望我的家人健康,同样希望全天下的人都健康。

【话题角度及语段示范】背诵记忆

常规角度:兴趣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速用示范:尼古拉・特斯拉说:当天生的爱好发展成为一个强烈的愿望时,一个人会以惊人的速度向着他的

目标大跨步地奔去。其实,人总是在感兴趣的领域更容易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对陈薇来说也是如此。从

大学时选择化工系到后来在人生关键时刻进入军事医学科学院,陈薇听从了内心的召唤,在科研的大海里

畅游。别人深感枯燥乏味的科学院,而她恰恰被其完备的科研设备、先进尖端的课题和杰出的科研人员所

吸引。正是因为有了兴趣的引领,对科研路上的辛苦和危险,她甘之如饴,一路前行,最终登上了科学的

高峰,丰富了生命的价值。

核心角度:只有坚持,才有成果

速用示范:最难莫过于不忘初心,最美不过坚持付出。中国抗病毒专家陈薇的卓越成就和闪耀光环背后,

是29年的坚守。专业的敏感,多年的执着,让陈薇破解一个个科学的密码,征服了一个个病毒。从抗击非

典到埃博拉,再到抗击新冠肺炎,陈薇打造了一块块“生物盾牌”,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择一事,终一生。

当陈薇走进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大门,她就决定了一生与病毒斗争到底。认定方向,即使前路漫漫,荆棘丛

生,她也有踏遍山河的勇气。

创新角度:认知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

速用示范:你的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的陈薇,选择了一条充满艰辛的科

研道路。从她选择军事医学科学院的那一刻开始,她就放弃了高薪与舒适,选择了探究与风险、热爱与奉

献。她的心里装着科学,装着人民的生命健康,时刻以为人民服务来要求自己,以战士的身份抗击病毒,

勇敢前行,与“毒”共舞。在她眼中,生命科学的重大成果体现了我国科技的进步,也体现了大国形象、大

国担当,更是对全人类的贡献。

常规角度:耐得寂寞,成就精彩。没有一朵鲜花不需要泥土的滋养,没有一份荣耀不需要汗水的浇灌。科

研的道路本是寂寞的征程,陈薇淡泊宁静,越过无数孤寂的暗夜,迎来了科技突破的欣喜。

核心角度:坚定选择,琢磨成玉。前行的路上,总会有善意的劝告和不解的眼神。陈薇坚定自己的选择,

是一份清醒,也是一种执着。无论多少诱惑,坚定的心不会失落,经过岁月的淬炼,美玉终将光华灼灼。

创新角度:人生无须设限。能歌善舞、有着作家梦的陈薇,因为偶然的机缘,一头扎进科研的殿堂。出乎

意料的选择,也能绽放异样的光彩。人生不设限,无论选择哪条道路,只要有一颗坚定的心,前行的路上

都能收获旖旎的风光。

常规角度:先行一步更从容。在他人眼中,陈薇总是搞些“魔鬼性的课题”;但在陈薇看来,在人类与病毒

的斗争中,先行一步会更从容。病毒越是恶劣,破坏性越强,人们越是要在其危害未完全显现前做深入系

统的研究,才不至于在问题来临时束手无策。

核心角度:专业是素养,预见是能力。“已知有手段,未知有能力。”这是陈薇常说的一句话。作为一名专

业素养过硬的研究者,她以一个生物科学家的直觉意识到3干扰素对SARS冠状病毒的抑制作用,并带领

团队研究不为国人所知的埃博拉病毒,对抗击埃博拉疫情贡献卓著。

创新角度:健全科研机制,重视科研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

搞不上去,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陈薇积极建言献策,不仅要求科研人员要敢坐冷板凳,

更强调了对科研发展的重视。

常规角度:奉献方显英雄本色。抗击非典,直面埃博拉,勇战新冠肺炎,陈薇参军29年,奉献了青春,只

为在病毒面前给天下苍生撑起一把保护伞。危急关头,方显英雄本色;疫情告急,再现战神风采!

核心角度:军人本色,责任担当。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陈薇矢志不移地抗击病毒,用实际行动铸造“生物盾

牌”。在陈薇心中,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如果能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个人价值就会成倍放大。她以坚定的

军人意志,体现伟大的责任担当。

创新角度:铁血柔情,心系苍生。“我想把疫苗用在全世界人身上。”陈薇专注科研的背后,是她心怀天下

的格局。她与“毒”共舞,只愿为国家、民族乃至为世界的疫区人民打开生命的希望之门。

过关测试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什么才是好的文物保护状态?不是把文物锁在库房里面,死看硬守,而是应该把这些文物藏品细心地

进行修复保养,让它们保持健康的状态,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这些文物的魅力,才会

精心地呵护这些文物,这些文物才有尊严,有尊严的文物才能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当五千年文明积

淀下来的文化遗产都有尊严地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之后,文化遗产才能惠及更多民众,让更多民众感

受到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人们才能共同保护文化遗产。

一座好的博物馆不是盖高大的馆舍,而是要不断深挖馆内藏品的内涵,凝聚力量,不断举办人们喜欢

的好的展览,不断举办人们喜欢的好的活动,这样才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让人们感受到博物

馆对于自身生活的意义,人们休闲的时候才愿意走进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人们流连忘返,不愿回去;回

去之后,人们还能再来的博物馆才是一座好的博物馆。

中国对文化遗址、文物古迹的尊重和保护,良好地和城市发展融合的做法,感动了世界。不断在世界

遗产大会上申遗成功,在文化领域,这是大事件。

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真正在中国普及,始于2004年在中国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我们和国际组

织有了更密切的沟通,也把过去的“文物保护”推进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层面。比如这些年进入《世

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像澳门历史城区、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福建土楼、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筑群、

山西五台山、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元上都遗址等,开拓了我们保护的眼界。过去的文物保护,往往保护的

是那些有文化要素的文物,比如泰山的摩崖石刻等,而文化遗产保护还要保护文化和自然共同生成的文化

景观。过去的文物保护,我们注意保护那些宫殿建筑、考古遗址、纪念性建筑,但今天的文化遗产保护强

调还要保护人们正生活在其中的古村落、正在使用的工业遗产。过去的文物保护,保护的是点、面,今天

的文化遗产保护还要保护一些文化线路,保护大运河、丝绸之路。这些提高了我们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整

体认识。

真正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核心理念有两条,第一条是世代传承性,第二条是公众参与性。

世代传承性,表明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历史过程,每一代人都有他的责任,任何一代人都不能用现实的优

势来随意处置遗产,因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也有保护、享受文化遗产的权利。过去我们经常争论保护重要还

是利用重要,今天看来保护不是最重要的,利用也不是最重要的,传承最重要,把今天的文化遗产真实地、

完整地传给下一代才是最重要的。

公众参与性,表明文化遗产保护不是政府的专利,不是一个系统、部门的行业工作,它是全民的事业,

每个人都有保护文化遗产的权利,也都有保护文化遗产的义务。要更多地把文化遗产保护的知情权、监督

权和受益权赋予一般民众,这样文化遗产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尤其是宏阔的文化遗产,比如丝绸之路,

它串联起那么多的遗址,仅靠政府力量还不够,必须要通过教育、展示,使人们热爱文化遗产,它才能得

到真正的、更好的保护。(摘编自单霁翔《城市文化与文明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让保持健康状态的文物藏品重新回到人们生活中才是好的文物保护状态。

B.泰山的摩崖石刻、山西五台山属于文物保护,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元上都遗址属于文化遗产保护。

C.文化遗产保护虽然不是政府的专利,但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全民的共同参与也不可少。

D.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都不重要,把它真实地、完整地传给下一代才重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述了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两方面的问题,开拓了我们保护的眼界。

B.文章深入浅出,呼吁让文物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尊重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权利。

C.文章先提及中国不断申遗成功的事实,再过渡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上。

D.文章末段在论证文化遗产保护的两点核心理念时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不断更新理念,要和国际组织密切沟通,提高认识。

B.文化遗产有尊严地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后才能惠及更多民众,民众感受到其现实意义才能共同保护它。

C.既讲究外部构建更重视内在品质的博物馆才能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D.我国已经走上从文物保护到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道路,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二、小说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腊梅花开

胥得意事情来得太突然了,本来还在认认真真地办着年货,等儿子回来安逸地过一个祥和的年,

谁知道来了封城的消息。

城封得很快,头一天的消息,第二天就封了。新闻里和通知里都讲了,人人都不能出门,要彻底

把那种说不清的病毒隔离住。

全城人都行动了,这位母亲也不能例外。她平时就是一个明事理的人,退休后,主动当起了小区

里的志愿者,事事都带头。这次,因为疫情封城,一定是因为事情非常重大了。母亲给儿子打电话:

“封城了,政府不让回来,你就不要回来了。”

儿子是海军的一名军医,一直跟着军舰出海,已经两个春节没有回家了,恰好今年没有任务,早

就计划回来过春节的。在接到母亲的电话前,在新闻中,他已经得知了家乡封城的消息。

不能出门,只好在家里看新闻。母亲和父亲的心里焦急万分,他们所在的城市每天都有新增的病

例,而且更可怕的是,一时还没有特效药,人们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好在,电视中不停地播放着各级

政府抗击疫情的相关消息。北京的专家队来了,上海的医疗队来了,全国各地都在支持着自己所在的

城市,而且为这次疫情而建的医院正在一天一个样地拔着节,母亲和父亲心中有了些安慰。

可是,一觉醒来,父亲却开始咳嗽,并伴有发烧,一连串的症状都和新闻中所说的疫情相仿。忐

忑不安中,老两口拨通了防疫站的电话。一个小时后,急救车来到了小区。上门的医护人员仔细地询

问完情况后,父亲迅速被急救车拉走了。

母亲被隔离在家了。趴在阳台上看着呼啸着疾驰而去的急救车,母亲心里像长满了草。她急切地

给儿子打电话,儿子没接。儿子在稍后的留言中告诉母亲他很忙。听说儿子忙,母亲突然意识到自己

给儿子添乱了。全城几百万人都在家隔离着,又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慌.什么!

自从父亲被接走后,母亲就开始了茫然无措。直到一天,有一位专家在电视中讲,只要春天一到,

疫情就会好转。于是,她开始无比渴望春天的到来。

父亲戴上了呼吸机,他不忍心让母亲看到自己在隔离病房里的样子,每天只是偶尔发来语音微信。

父亲告诉母亲,他入住的医院里,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是军人,请她放心。父亲还告诉母亲,所有的医

护人员也都穿戴得严严整整,传染不上。父亲还告诉母亲,要相信这场仗一定能打赢。

可是不论父亲怎么说,母亲心中还是惴惴不安。母亲知道儿子是一个海军军医,全国的医生都行

动了,不知道他们正在做什么。眼下的情况,哪怕是祝福一句都会让儿子分神。她知道儿子是一个极

孝顺的孩子,有空了就会给家里打电话。可是,让她有些不解的是,除夕这天她竟然没有收到儿子的

任何消息。

时间变得太漫长了,一面惦记丈夫,一面想念儿子,母亲只能守着电视看。电视中播放了许多医

生感人的事迹,母亲看着看着就哭了。她是被感动的,感动之余,她又开始合计儿子在做啥。可是,

儿子每天很晚才会发来一条报平安的短信,很简短。

好消息一点点传来了,电视中讲,患者开始陆续出院了。而且,更好的消息是她接到了医院的通

知,明天,她的丈夫就可以出院了。放下电话的那一瞬间,她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没来及眨一下,眼

睛就模糊了一片,接着温热的泪水从脸颊上滚滚流过。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等在了医院门口。每年的此时,街上的花店都热闹非凡,而如今,所有的

店铺都关了门,她想给医生、护士还有丈夫买几束花的愿望也无法实现了。母亲觉得无比失落。就在

这时,在家里已经十天足不出户的她看到马路边有一丛腊梅正绽出一片金黄。那一刻,她几乎要尖叫

出来,似乎隔着口罩都闻到了腊梅的花香,她几步冲了过去。

母亲围着腊梅花转了两圈,还是没忍心折下一枝。母亲突然想起了一个办法。她几步跑了回去,

掏出手机拍了几张腊梅。

终于见到了丈夫,像是隔了几个世纪。她的泪水又汩汩地流了起来。父亲和母亲还戴着口罩,他

们都知道此时哪怕再是想念也要按医生的要求保持距离。母亲急切地把手机相册打开,让父亲看里面

的腊梅,大声而兴奋地说:“腊梅开了,春天就要来了!”

父亲点点头,对母亲说:“把照片也给儿子发一张吧,他在病房里忙碌了十几天了。”母亲一惊,

问:“他在哪儿?他咋在病房?”

父亲缓了一口气:“他们的医疗队在除夕夜坐专机飞来了。虽然我没有见到他,但是每天我都能

听到护士提到他的名字,他一直忙着会诊呢。”

母亲激动地把照片传给了儿子,她在微信中告诉儿子:“家乡的腊梅花开了!爸妈都好。”

那天晚上,母亲收到了儿子的回复:“爸妈,我们军舰又出海了。我在密闭的舰舱中,信号不太

好,不能和你们视频,但是我天天在盼家乡的腊梅花开……”

其实,儿子还想在回到家时告诉母亲,他在患者名单上看到了父亲的名字,但是,他不想让父亲

看到他那时的样子。

(原载于《中国应急管理报》,2020年2月,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E.因疫情不能出门的父母焦急万分,主要原因是他们所在城市的新增病例在增加,又一时没有特效

药,抗疫形势严峻。

F.“腊梅花开”寓意春天到来,寄托着母亲希望疫情尽快过去、家乡早日摆脱疫情、一家人早日团

聚的强烈期盼。

G.父亲说医护人员都是军人,穿戴得严严整整,传染不上,既为不让母亲担心,也流露出得知实情

后对儿子的牵挂。

H.母亲非常喜欢意外发现的腊梅花,但她“围着腊梅花转了两圈,还是没忍心折下一枝”表明她的

坚强与乐观。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E.小说交代儿子是军医,母亲除夕没有收到儿子任何消息,儿子每天很晚回一条平安短信等情节,

都为儿子除夕夜坐专机支援抗疫一线埋下伏笔。

F.小说人物极具代表性,是全民一心、抗击疫情的国人的缩影,既有家庭小爱,又有无私大爱,能

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G.最初,父子相互了解对方实情,因为爱,都用善意谎言掩饰自己的实情,随着情节的发展,最后

双方揭开真相,故事得以闭合。

H.小说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个关心家人、坚强乐观、有大局意识的

母亲形象,平凡而伟大。

6.如何理解“趴在阳台上看着呼啸着疾驰而去的急救车,母亲心里像长满了草”?请简要分析。(4

分)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鲍子都,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也。好学,艺孥,后为都尉、太守功曹,举孝承为郎,病去官,复

为州从事。大司马王商辟宣,荐为议郎,后以病去。哀帝初,大司空何武除宣为西曹掾,甚敬重焉,荐宣

为谏大夫,迁豫州牧。岁余,宣坐免。归家数月,复征为谏大夫。宜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

是时,帝祖母傅太后欲与成帝母俱称尊号,封爵亲属,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始执正

议,失傅太后指,皆免官。丁、傅子弟并进,董贤贵幸,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阻。上以宣名儒,优

容之。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请曹黄门郎数十人。宣复

上书,上感大异,纳宣言,征何武、彭宣,旬月皆复为三公。拜宣为司隶。时,哀帝改司隶校尉但为司隶,

官比司直。丞相孔光四时行园陵,官属以令行驰道中,宣出逢之,使吏钩止丞相掾史,没入其车马,摧辱

宰相。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宣坐距闭使者,亡人臣礼,大不敬,

不道,下延尉狱。博士弟子济南王成举幡太学下,口:“欲救鲍司隶者会此下。”诸生会者千余人。朝日,

遮丞相孔光自言,丞相车不得行,又守阙上书。上遂抵宣罪减死一等,髡钳。宣既被刑,乃徒之上党,以

为其地下学,又少豪俊,易长雄,遂家于长子。平帝即位,王莽秉政,阴有篡国之心,乃风州郡以罪法案

诛诸豪桀及汉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