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传染病及死因培训讲稿第1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主要内容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疫情报告管理相关要求第2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与技术指南第3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中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
2004年1月1日开始启用第4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为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12月1日实施)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第5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组织机构职责
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有关部门与机构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第6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组织机构职责—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本辖区内医疗机构和其他责任报告单位报告传染病信息的审核;承担本辖区内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告的传染病信息的网络直报。
第7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组织机构职责—医疗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培训;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
采供血机构应对献血员进行登记,发现HIV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的,应按传染病报告卡登记的内容,在本规范报告时限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第8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法律责任
《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条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
(二)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三)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
第9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法律责任(四)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五)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的;
(六)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记录资料的;
(七)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第10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规定属地管理原则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
第11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履行传染病报告职责的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主要是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人,主要是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第12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
现行40种法定传染病(1)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2)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第13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3)丙类传染病(12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第14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依法报告传染病病种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水痘、森林脑炎)其他暴发、流行、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可疑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第15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1998年,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2009年,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2013年11月1日,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由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调整为乙类传染病乙类管理2014年1月1日,将甲型H1N1流感由乙类传染病调整为丙类传染病,归为季节性流感进行管理第16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报告病例类型要求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
1、可以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乙肝携带者不需要报告。
2、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3、只能报实验室诊断病例的病种包括乙肝、流感、梅毒、艾滋病、痢疾。
4、疑似病例要求1周内订正。第17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慢性传染病的报告遵循以下原则: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病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本年度可不再进行报告;如对该病例的报告情况不清楚,或在同年内多次接诊的该类病例(包括复发病例),则仅对首次就诊进行一次报告,再次就诊且诊断结果未发生变跟时则可不再进行报告。第18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报告病例类型要求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第19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传染病专项调查、监测信息的报告国家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开展的专项调查、报告和监测的传染病,按照有关要求执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监测和报告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规定执行。
第20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传染病报告程序与方式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采供血机构发现HIV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也应填写报告卡。第21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报告程序与方式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或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初次报告),诊断变更或因传染病死亡时,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订正报告),并按规定时限立即将卡片报至本单位负责网络直报的人员。第22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报告程序与方式网络直报人员收到报告卡后,及时检查报告卡,如发现填写不完整、不准确,或有错项、漏项,应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报告卡内容;且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准确、完整地录入网络直报系统。录入的同时应检查是否在网络中存在重复的卡片。第23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
1、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收集和报告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信息。第24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3、军队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时,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当按照本规定向属地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管理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第25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报告时限应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的有(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如电话和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某种传染病就诊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暴发或流行;历史上未曾出现过或本地罕见传染病;数天内就诊多例同一病症不明原因的急性疾病。第26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报告时限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如卫生部下发新的文件或法规对报告时限作出调整,则按最新标准执行。第27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传染病信息报告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统一格式,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无错项、漏项和逻辑错误,填报人签名。纸质报告卡
初次报告:初次报告的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初次报告。
订正报告: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第28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原始卡和订正卡定义原始卡:初次报告卡没有做过任何操作订正卡:
1.将卡片调出对相关信息进行订正(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
2.只要信息打开后,不论做任何操作,又重新保存,此卡即算作订正卡。第29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
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便于单位内部管理。格式为:年份(4位数字)+科室代码(2位数字,自行编号)+顺序号,如2005-09-0001。直报时不需要录入,有系统自动生成。报卡类别:初诊病例及初诊死亡的病例直接标识“初次报告”。对已填报过卡片的传染病病人,在订正诊断或发生死亡时,必须再次填报,标识“订正报告”;其中,死亡病例的报告须是因患传染病死亡的病例,患传染病但因意外或因非传染病死亡时,不需填报传染病报告卡。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应分别报卡。第30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姓名:填写患者真实姓名。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身份证号:尽可能填写。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第31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出生日期:应详细填写出生年月日(公历)。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既填出生日期,又填年龄。新生儿需填写出生日期。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并选择年龄单位。大于等于1
个月、不满1周岁的,按月龄填写,年龄单位选择“月”;不满1个月的只填写日龄,年龄单位选择“日”。工作单位:填写患者发病时所在工作单位的名称(含农民工);学生(托幼儿童)详填发病时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及班级名称。无工作单位的填“无”。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以便追踪、核实和随访。第32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病例属于:用于标识患者常住地址(居住时间≥6月)与报告单位的相对位置,在相应的类别前划“√”。Ⅰ本县区:指病人为本地(县、区)常住居民。Ⅱ本市其它县区:指病人为本市其他县(区)的常住居民。Ⅲ本省其它地市:指病人为本省其他地(市)的常住居民。Ⅳ其它省:指病人为其他省的常住居民。Ⅴ港澳台:指病人为港澳台居民。.Ⅵ外籍:指病人为外籍居民。第33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现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如献血员不能提供本人现住地址,则填写该采供血机构地址。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划“√”。选择职业的目的是为了在卡片汇总时发现传染病可能的高发职业,以便管理。若病人的职业同时符合卡中一种以上职业时,选择原则是:①选择主要职业;②选择与该病发生和传播关系较密切的职业。如食品厂工人、熟食店售货员都应填写餐饮食品业,而不填工人或商业服务。未列入本卡的职业须填写在“其他”项中,如警察、飞行员、军人等。有些特殊人群如劳教人员、和尚、道士和乞丐等,虽不属职业,也可填写在“其他”项中。个体经营者应根据其经营活动的行业,选择相应的职业。为配合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职业按以下方式选择:Ⅰ.出生场所为医院时(住院分娩)选择“其它”;Ⅱ.出生在其它场所时(住院分娩之外其它方式分娩)选择“散居儿童”。此项分类仅仅为了区分婴儿出生场所,无其它统计学意义。第34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献血员阳性检测结果;乙肝、血吸虫病例须分急性或慢性填写。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填写病人在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不明确时,填就诊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写初次检出日期或就诊日期。诊断日期:初次报告时,填写初诊的日期。订正报告时,如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传染病的一个病种订正为另一个病种(如“麻疹”订正为“风疹”;肺结核由“未痰检”订正为“菌阳”时),填写确诊的日期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仍填写初诊的日期。诊断日期不得早于发病日期。死亡日期:死亡病例或死亡订正时填入。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第35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其他传染病:在备注栏填写病种名称,也可填写不明原因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名称。订正病名:直接填写订正前的病种名称。退卡原因: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报告单位:填写报告传染病的单位。报告人:填写报告人的姓名。填卡日期:填写本卡日期。备注:用户可填写一些文字信息,如传染途径、最后确诊非传染病病名等。注:报告卡带“*”部份为必填项目。第36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报告数据管理审核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日进行报告信息审核时,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报告信息,应立即调查核实,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进行确认,对误报、重报信息应及时删除。对于其他传染病报告卡,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对无误后,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确认。
第37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卡片审核目前审核工作现状•及时性大幅提高•卡片完整性(详细现住址)提高•重卡减少•存在的问题
–审核工作形式化:打钩----误报、错报
–往往仅关注表面:项目只要填全就行
–对报告标准的把握不到位,报告病例类型不正确
–一些信息无法掌握:诊断符合情况、病人属于、年龄、职业等
–专病报告要求不熟悉(其审核权限设有专题介绍)第38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审核工作需注意的内容•责任报告单位对其填报信息的内部审核
–医生自查、提交
–负责报卡的科室复查、报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报告信息的审核和浏览
–县区疾控中心审核、确认
»每日上下午
»需进一步核实的情况
»查重
»订正第39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责任报告单位对其填报信息的内部审核–审核方式:卡片逐项审核–审核方法:»逐张逐项审核(新报告卡片和订正卡片)
»导出卡片信息(Excel),对卡片进行浏览审核(近期报告卡片)第40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审核内容:
»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反馈报告单位或报告人核实;
»审核时如发现以下情况,建议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核实该报告信息的真实性:
Ⅰ发现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Ⅱ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或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Ⅲ发现聚集性的不明原因病例(3例以上);
第41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Ⅳ发现可能的传染病暴发疫情:如一个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公共场所)一日内集中发生3例或以上同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Ⅴ以县(区)为单位,发现某种急性传染病在短期内(一周或一个潜伏期内)发病数较历史同期发病水平明显增加;Ⅵ以县(区)为单位,发现本地罕见的或3年内一直未曾发生过的传染病;Ⅶ以县(区)为单位,发现发病率极低(或已经消灭)的传染病;第42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报告信息的审核和浏览
–由报告医院所在县区疾控中心审核
–审核方式
»对新报告卡片逐张逐项审核
»对以往报告的近日进行订正的卡片进行审核
–审核要求
»对本行政区域内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片,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应按相关规定及时登录系统进行审核确认;»每天对卡片进行查重。第43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查重–对系统提示的可疑重复报告卡片进行核实,对误报、重报卡片应在备注栏简要说明原因并及时作出删除标记。查重条件建议选择患者姓名、性别、职业、病种、出生日期、现详细住址;善于利用系统模糊查重。–发现重卡后,保留唯一传染病报告卡的处理原则是:同一报告单位多次报告或不同报告单位共同报告同一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片时,为方便病例信息的及时订正,保留诊疗管理病例医疗机构(一般是诊断级别较高的医院)所报告的卡片。–同一人在本年度内得同一传染病2次及以上时,不作为重卡删除,建议在病人名称后面加2、3等序号。–同一报告单位多次报告导致的重卡,由本单位或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删除;不同报告单位共同报告导致的重卡,由病人常住地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删除。第44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报告卡订正–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例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实验室确诊病例),订正时需将原诊断日期更改为确诊日期,该订正若由责任报告单位作出,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对报告的订正信息重新审核;若订正由县(区)CDC作出,及时订正个案信息的同时,病例的诊断结果应及时告知医疗机构,备案该信息。–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属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订正为地址不详。–实行专病报告管理的传染病,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并对所发现的传染病报告卡错误信息或排除病例及时订正。–年终病例信息的统一订正,直接影响年度统计数据。补报
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第45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资料保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3年。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其传染病报告卡由收卡单位保存,原报告单位必须进行登记备案。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将传染病信息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
第46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网络直报工作存在的问题纸质报告卡:1、传染病卡片涂改问题相当严重。2、传染病卡片填写不全、不规范问题:不得有漏项、错项。如工作单位、病例分类、诊断时间未填到小时。病例分类:临床病例和实验室病例同时划ⅴ的现象。尤其是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和工作单位(学生要填到班级)对于早期发现和控制暴发疫情至关重要。录入时要核对生日,尤其是医生根据家长提供的年龄,不一定是实足年龄,系统根据报告时间和生日自动生成,可能存在差1岁的情况。填写时一定要认真,我们在查重是经常发现同一病例两家医疗机构报告的性别不一致的情况。现住地址:指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可以是家庭地址,也可以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不是户藉所在地址。应详细填写到村民组(门牌号)。如献血员不能提供本人现住地址,则填写该采供血机构地址。个别医生填写诊断时间不准确,造成逻辑错误。3、网络直报病例无纸质报告卡问题。第47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报告中一些常见的问题第48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49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50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报告中一些常见的问题病人属于:填写较混乱,各方概念不一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用于标识患者常住地址(居住时间≥6月)与报告单位的相对位置。----目前按照此定义执行第51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52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53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54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55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报告中一些常见的问题第56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57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58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网络直报信息的重要意义通过历史信息的比较,为传染病自动预警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观察聚集性病例,提示出现传染病爆发的可能性;通过不同来源数据,为实现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暴发预测提供了可能性:死因报告中不明原因肺炎死亡有利于察觉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实验室重要传染病的病原监测和人群免疫水平变化的监测有利于预测传染病的变化和暴发的可能性。第59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疫情报告管理相关要求第60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1、疫情报告管理组织机构和硬件设备疫情管理领导小组:本单位领导参加,指定责任部门和专人从事疫情管理工作各项疫情管理制度:疫情报告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自查制度、信息安全保密制度、疫情分析及通报制度、传染病异常信息报告制度传染病网络直报设备:专用计算机:硬件配置能满足网络直报工作要求,安装杀毒软件,宽带上网;疫情专用传真电话。第61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传染病登记簿设置使用规范根据卫生部1996年印发的《全国法定传染病医院报告管理检查与居民回顾性调查方案》相关要求以及医疗机构诊疗登记的有关规定,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内容。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哈卫发[2010]274号文件、省厅[2011]500号文件)出入院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0项基本内容。使用全省统一的传染病登记簿,规范填写。第62页,课件共6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及反馈机制检验部门登记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影像部门(含放射科、B超室等)检查登记应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年龄、检查结果。检验部门、影像部门是否建立了异常化验结果必须返回送检医生或科室的反馈机制,以医生签字确认为准(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运营管理合同
- 2025年度智能工厂员工二零二五版简易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会议场地租赁合同范本(含场地布置)
- 2025年度教育机构资产精质押担保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施工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年公职人员财产担保合同参考文本
- 2025年度新能源设备销售代理合同范本
- 2025中外来件装配版合同
- 2025临时代课教师聘用合同书
- 2025年度国际铁路货物运输合同修订版
- GB/T 8014.1-2005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厚度的测量方法第1部分:测量原则
- 股票基础知识(入市必读)-PPT
- eNSP简介及操作课件
- 公文与公文写作课件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七章运动技能的协调控制
- 节后复工吊篮验收表格
- 基于振动信号的齿轮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2002版
- DB11_T1713-2020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气管套管滑脱急救知识分享
- 压缩空气系统管道阻力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