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治理_第1页
水土流失治理_第2页
水土流失治理_第3页
水土流失治理_第4页
水土流失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点水土流水治理水土流水治理马占青教授水土流水治理主要内容1.概述2.水土流失治理成因及危害3.水土流失治理对策4.水土流失治理技术水土流水治理1.概述(1)定义

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流失。(水文学)缺少有效保护的土壤不能有效地将水分保持在土壤中而造成水分流失的现象,同时伴随水的流失,产生对土壤的侵蚀和冲刷,也使土壤流失。(农业生态学)(2)我国的水土流失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水土流失面积294.91万k㎡。

严重的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恶化的集中反映,威胁国家生态、饮水、防洪和粮食安全,制约山地和丘陵区,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据我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其中:水蚀面积:165万k㎡,风蚀面积:191万k㎡,在水蚀、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26万k㎡。

水土流水治理

水土流失造成许多地区土地严重退化,全国总耕地的1/3以上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流失面积为179×104k㎡,流失总量为50×108t/a。水土流失严重区为黄土高原,流失总面积为54×104k㎡,严重面积为28×104k㎡。

我国土流失量相当于耕地剥去1cm/a的肥土,损失N、P、K相当于4000×104t化肥,直接经济损失400多亿元

水土流水治理

我国因水土流失造成水库、湖泊、河道淤积,黄河下游河床每年抬高10cm。长江流域各种水库淤积损失库容12×108m3/a,长江干河道不断淤积,造成荆江河段的地上“悬河”,汛期高出两岸十几米,30年间,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减少了45%,蓄水能力大为减弱。

水土流水治理(3)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

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我国的水土流失不仅发生在农村地区,而且还广泛发生在城镇和工矿区,几乎每个流域,每个省份都有。

流失强度大,侵蚀比例高。我国每年土壤侵蚀量达50亿吨,侵蚀强度远高于土壤容许流失量。流失成因复杂,区域差异明显。我国东北黑土区,黄土高原区,南方红壤丘陵区等各区域的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差异较大,水土流失成因、产生危害、治理重点各不相同。

水土流水治理水土流水治理水土流水治理2.水土流失治理成因及危害2.1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1)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坡面越长,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2)降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3)土壤。地面物质组成。(4)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水土流水治理2.水土流失治理成因及危害2.2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

(1)植被的破坏。

(2)不合理的耕作制度。(3)修路、开矿、采石等。水土流水治理2.水土流失治理成因及危害2.3水土流失类型

(1)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水土流水治理2.水土流失治理成因及危害2.3水土流失类型(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水土流水治理2.水土流失治理成因及危害2.4水土流失危害(1)破坏土壤资源,导致可耕地的土地面积减少。(2)流失的泥沙进入江河、湖泊、水库造成大量淤积,从而给相关的地表径流带来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一系列的严重后果。(3)长期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荒漠化,又带来沙尘暴等其他形式的自然灾害。水土流水治理2.水土流失治理成因及危害2.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由于土质疏松,土壤抗蚀性差,地形破碎,坡陡沟深,植被稀疏,暴雨集中,使黄土高原地区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也使黄河成为驰名世界的多泥沙的地上悬河。水土流水治理水土流水治理3.水土流失治理对策3.1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各类生产建设活动将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为此,应当加强预防保护工作。

(1)加强重点预防保护区水土资源保护。对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和山地灾害易发区,需要严格控制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有特殊情况必须建设的,应充分进行水土保持方案论证,切实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2)依法强化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对扰动地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都应当实施水土保持方案管理。

监督管理部门也要加强跟踪检查,做好验收把关,保证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能够落到实处。同时,需要在法律中严格有关的管理制度,明确处罚措施,使水土保持违法案件能够得到查处,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

水土流水治理(3)加强水土流失防治的社会监督。采取政府组织、舆论导向、教育介入的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并充分发挥各级人大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同时不断强化群众监督,唤起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大力营造防治水土流失人人有责、自觉维护、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氛围。水土流水治理(4)需要尽快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占用破坏,谁恢复补偿”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补偿制度。同时,对于水土流失区的水电、采矿等工业企业,要建立和完善水土流失恢复治理责任机制,从水电、矿山等资源的开发收益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企业所在地的水土流失治理。

水土流水治理3.2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抓好坡耕地和侵蚀沟整治目前,我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建设应尽快改变偏重单项措施的做法,加大综合治理力度。特别是应把坡耕地和侵蚀沟综合整治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优先解决群众生计问题,实现综合效益,以弥补以往建设的不足。实施坡耕地和侵蚀沟综合整治一举多得。

水土流水治理(1)可以从源头上控制水土流失,对下游起到缓洪减沙的作用。

(2)能够改善当地的基本生产条件,解决山丘区群众基本口粮等生计问题,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坡耕地改造为梯田后粮食单产一般可以翻一番,黄土高原坝地的单产一般为坡地的4倍。

水土流水治理

(3)可以增强山丘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当地特色经济奠定基础。

(4)可以有效保护耕地资源,减轻对土地的蚕食,为守住国家18亿亩耕地的红线做出贡献,保障粮食安全。水土流水治理3.3加大封禁保护力度,充分发挥生态自然修复能力发挥生态自然修复能力是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一项有效措施。

在人口密度小、降雨条件适宜、水土流失比较轻微地区,可以采取封育保护、封山禁牧、轮封轮牧等措施,推广沼气池、以电代柴、以煤代柴、以气代柴等人工辅助措施,促进大范围生态恢复和改善。

水土流水治理3.3加大封禁保护力度,充分发挥生态自然修复能力在人口密度相对较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把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小范围高标准的人工治理,增加旱涝保收基本农田、人工草场,解决农牧民的吃饭、花钱问题,为大面积封育保护创造条件。水土流水治理3.4因地制宜,分区确定防治目标和关键措施根据各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类指导,分别确定当地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目标和关键措施。黄土高原区,应以减少进入黄河的泥沙为重点,将多沙粗沙区治理作为重中之重。措施配置应以坡面梯田和沟道淤地坝为主,加强基本农田建设,荒山荒坡和退耕的陡坡地开展生态自然修复,或营造以适生灌木为主的水土保持林。水土流水治理水土流水治理4.水土流失治理技术4.1化学处理应用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防治水土流失,已成为国际普遍采用的化学处理措施。2003年美国水土保持报道了美国印地安那州D.C.Flangan等人应用模拟降雨装置,在多干扰农田中,进行了施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在雨量充沛地区施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试验成果。第1次暴雨事件后,20kg/h㎡PAM能使农用粉沙壤土的土壤固体颗粒淋失量减少60%,还能减缓60L/min高强度流水的冲刷侵蚀。

在易严重侵蚀的地区用PAM处理后的土壤能有效控制侵蚀。对初始干土模拟降雨研究发现,在69mm/h降雨中,用80kg/h㎡PAM可使粉沙壤土堤减少86%的地表径流和99%的土壤流失。

在表土,用PAM液雾喷施风干的土壤,比直接用干PAM颗粒处理的土壤更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侵蚀。

水土流水治理4.2综合治理(1)治理原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治理与开发相结合。(2)具体措施:1)压缩农业用地,重点抓好川地、塬地、坝地、缓坡梯田的建设,充分挖掘水资源,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基本前提)。

水土流水治理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数量,提高牲畜质量,实行轮封轮牧;

4)复垦回填。水土流水治理(3)治理实践:小流域综合治理

1)重点: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2)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3)模式:工程措施(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建基本农田,抽引水灌溉)。

水土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