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入学考试详赵雷雨整理 1(历史比较法、现实主义原则)(1007010099)P5虽然人类不可能目睹地质发生的全过程,但是,可以通过各种地质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这就是所谓的“将古论今”。2(14)P5认为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地球演变总是渐进进行,无论过去或者现在其方式和结果都一致。309)P184(141102)P235(03)P256(1005)P26绵延在大洋中部(或内部)的具有很强构造活动性的巨型海底山脉,经常发生7(11)P31地球上一切物体(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的运动都会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发生方向偏转,其偏转方向与大气相同(在北半球它使气流向原来运动方向的右方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转),这种现象就好像在运动着的物体上施加了一个使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力,这种假想的力一般称为科里奥利力。8(1103)P34在日月引力下海(湖)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全球性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叫潮汐,9(12090201)P35海洋或湖泊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其介于1.2~2.0之间,常携带大量粘土、砂及砾石,浊流多由、火山等因素。10(1410)P37包气带水:埋藏在岩石空隙未被水充满的包气带中的水,以吸着水、薄膜水、11(1110080706030201)P38发育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透水层中的重力水(又称层间水)。承压水的运动12(1305)P38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也称饱水带水。随季节发生变化,以水平方向流动为主。13(0199)P441909年由前南斯拉夫学者维奇首先发现。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深度在大陆之下平均为33km7km7.0k/s增加到8.1km/s左右;横波速度从4.2km/s增加到4.4k/s。14(00)P441914年由地物学家古登堡首先发现。位于2885km深处,为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在界面附近纵波速度从13.64km/s7.98km/s左右;横波速度从7.23km/s向下突然。15(120600)P4516(13)P4517(地热增温率)(100904020199)P47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18(131008)P4819(10)P49个放心的磁棒所产生的磁偶极子磁场,它有两个磁极,SN极位于地理南极附20(13)P49地球基本磁场占地磁场的99%以上,是构成地磁场主体的稳定磁场。它决定了磁场相似于偶极场的特征,其强度在近地表时较强,远离地表时则逐渐21(08)P4922、值(0300)P52 24(09)P52(如自然Hg)。25(1410)P52物。晶质矿物是指内部质点呈有规律排列的矿物(如石盐:NaCl)。晶质矿物在有利的条件下都能生长成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外形。26(11)P55德国矿物学家²摩斯选择了10种软硬不同的矿物作为10个等级标准,1到10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石。摩氏硬度计中,硬度等级高的矿物可刻动硬度等级低的矿物,但各等级之间的绝对硬度值并不成倍数关系和等级关系。27(120603020099)P55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矿物中具有同一方向的解理面算一组解理,各种解理面发育程度不一样,解理面完整性也不相同,按解理裂开的难易程度及解理面的完好程度一般分为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和不完全解理四个等级。28(100906040301)P57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或岩屑)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如等粒结构、碎屑结构。29(04)P57岩石中的矿物(或岩屑)颗粒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特点。如块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和层理构造。 5—10km,厚度在洋中脊地区较薄,远离洋中脊地区厚度有增厚趋势。31(09060403)P61实际在地面上某点用重力仪获得的重力观测值与该点的正常重力值常存在偏差,这种偏差称为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值)差值为正叫正异常,差值为负叫负异常。32(10)P61地壳物质为适应重力的作用,总是力求与其更深部的物质之间达到质量或重量的平衡状态的现象。 地球上各种地质发生的时代,包括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即同位素地质)。34(07)P62地球上各种地质发生的时代,包括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即同位素地质)。各种地质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35、同位素地质(050403)P6236地层层序律(1311100906)P62地层形成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或近水平,并总是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盖在上面,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叫地层层序律。 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不同的古生物化石组合,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古生物化石组合;古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越简单,则地层的时代越老。 P6439(130403)P71/74地表或近地表的条件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地质作用。使岩石变得松软,为剥蚀作为创造条件,是表层作用的前导。40、温差风化 41(05)P77 地表岩石经物理、化学、生物风化的长期作用,形成由风化产物组成的、分布于大陆基岩面上的不连续薄壳。43、差异风化作用(1410 由于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差异,不同岩石的风化速度和风化程度不同。在相同的风化条件下,抗风化能力较弱的矿物组成的岩石,被风化后而形成凹坑,而抗风化能力强的组分相对凸出,在岩石表面就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叫做差异风化。44(00)P81若岩石的矿物分布均匀(如砂岩、花岗岩、玄武岩)并发育三组近于互相垂直的裂隙,把岩石切割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立方体岩块,在岩块的棱和角处自由表面积大,易受温度、水溶液、气体等因素的作用而风化破坏掉,经一段时间风化后,岩块的棱、角消失,在岩石的表面形成大大小小的球体或椭球体,这种现象称为球形风化作用。45、“V”型谷(04)P83河流上游山区河,由于床纵比和流速度增大因此在垂直向上的46(1312)P84河流下切到一定的深度,当河水面与河流注入水体(如海、湖等)的水面高度一致时,河水不再具有势能,趋于零,下蚀作用也就停止了。因此,注入水体的水面也就47(030200)P86可溶性岩石地区发生的以水为主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48(99)P87地面水流及水沿灰岩水平层理的垂直裂隙溶蚀作用下,溶沟加深,石芽增长就49、“U”型谷(04)P89经山谷冰川刨蚀、改造而成的横断面为U形的谷地。50(99)P91基岩海岸的海水面附近,由于海水拍岸机械冲击和海水挟带沙石的磨蚀作用及化学溶蚀作用,该部位岩石不断破碎被掏空形成向陆地方向楔入的凹槽。51(1300)P91海蚀崖不断向陆地方向节节后退,在海岸带形成一个向上微凸并向海洋方向微倾斜的平台,称为波切台。 53(04)P92各种营力搬运风化、剥蚀形成的碎屑物质的过程。可分为推移、跃移、悬移、和载移四种方式。 55(11060499)P9656(040199)P97 P98主。边滩沉积是单向环流侧向加积的产物,当洪水期来到时,水位增高,边滩被没于水下,洪水中的细粒物质(粉砂、亚粘土等就会叠积在边滩沉积物之上,形成河漫滩,并一般 当河流进去河口时,水域骤然变宽,再加水或湖水对河流的阻挡作用,流速减59(07)P100由片流在坡坳、坡麓地带形成的碎屑堆积物(坡积物围绕山麓连续分布所形成的裙状地形为坡积裙)。60(0403)P10061(13)P10162(03)P103 珊瑚虫在20℃左右的海水中,并且要求水质清澈、盐度正常、水深不超过20m,水流通畅而不激烈的环境中不断繁生,其骨骼逐渐堆积形成珊瑚礁。65(111006)P7210866(12)P109指在压力增大、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沉积物中的组分部分发生溶解和再结晶,使非晶质变为晶质,细粒晶变为粗粒晶,从而使沉积物固结成岩的过程。67(06)P110岩浆沿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溢出地表,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化条件改变,岩浆成分不断发发生变化,最后冷凝成岩石的复杂过程。 喷发物沿火山喉管喷出地面,平面上成点状喷发。按照的强度可分为猛烈式、69、火山作用/喷出作用产物(10)P112火山喷出物指火山活动时从喷出的物质。它包括火山气体、熔岩和固体的岩石在一次火山喷发中,并不是上述三种类型的喷出物都有。一般有三种情况;在火山喷发猛烈时产生的碎屑物多,很少有熔岩流出;而较温和的火山喷发中,则熔岩多,碎屑物少;火山爆发有时只喷出气体,不流出熔岩。但火山爆发往往是三种情况都有,或者一、二种兼有。火山喷出物是形成火山锥的材料,它们凝聚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或火成岩。气体:以水蒸气为主,含二氧化碳、硫、硫化物及少量的氯化氢、氟化氢;液体:熔岩被、熔岩流、熔岩瀑。火山喷发形成的地形:中心式火山喷发形成的地形常呈锥状,称为火山锥。在火山锥顶部常有低洼的部位,略呈圆形边缘很陡,称为火山口,并可进一步形成破火山口,火山口湖。裂隙式火山喷发常可形成熔岩流和熔岩被。70(10)P112基性岩浆,SiO2含量低,挥发组分较少,温度高(约1000—1200摄氏度)冷却慢,71(99)P114火山再次喷发时可以将原有的火山口炸掉一部分,使火山口顶部扩大,成为更大的洼地,叫破山口。72(09)P116又称岩席,厚度较小面积较大的层间侵入体,与顶、底板围岩平行,接触面平坦,中部稍厚,向边部逐渐变薄至尖灭。73(01)P116100km2 142岩浆形成于深处,在温度和压力变化时,开始向压力较小的方向运移。在运移过程中不断演化,改变其成分和物理化学状态。当上升到地壳的中、上部或地表时凝固,形成火成岩。岩浆作用包括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侵入作用是岩浆由深处上升到浅处的过程;喷出作用是岩浆喷出或溢出地表的过程。在岩浆作用中,原来岩石成分常发生变化(演化),最重要、最普遍的演化机理是岩浆分异作用和岩浆同化(混染)作用。75(02)P117指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化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上在固态下发76(05)P119在岩浆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主要由岩浆活动带来的热量及挥发性流体引起的一种变质作用。77(10)P120147指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定向压力作用下,岩石发生的破碎变形以及伴随的重结晶等作用。78(0807)P121广大范围内发生并由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种变质作用。(重结晶、变质结晶、交代)。79(1008070605)P126地球运动使某一区域处于上升状态,则河流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的下蚀作用重新加强,使河床降低,原有的河漫滩相对升高,形成分布于河谷谷坡上、洪水已不能淹没的、顶部较平坦的台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分布于河谷谷坡上、洪水已不能淹没的、顶面较平坦的台阶状地形)。80(1411040301)P12781(02)P12982(09)P133 P14085(10)P140时,深处发生的地区称为震源,是能量积聚和释放的地方。震源86、震级(08040201)P14087 烈度(080604)P14188、带(08)P150海沟附近为浅源,离海沟较远处出现中源,更远的大陆内部出现深源。震45°左右的带。89(05)P152大致平行大洋中脊轴线延伸、正负异常相间排列并对称的分布中脊两侧的磁化条带,单个磁异常条带宽约数公里到数十公里,向延伸数百公里以上而不受地形影响,在遇到洋低断裂带时被整体错开。90(10040300)P153在大洋脊附近,洋脊被一系列横向断层所切断。这种横断中脊的断层不是一般的平移断层,而是自中脊轴部向两侧的海底扩张量不同所引起的一种特殊断层。91、旋回 从大陆裂谷发展到大洋并进一步发展成为造山带的演化过程,反映了大洋形成与消亡的一般规律。92(矿产资源)(070604)P16293(1307)P162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所含某些物质成分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要求,并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综合地。94(11)P16395(14)P16396(100906050402)P193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并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组织的能力。(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机环境)。97(080704)P196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进行,一定时间、空间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稳定,此状态叫做生态平衡。98(0804)P197围绕生物体外部的空间及所包容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即固体地球表层地的组成、99、地质:(1210060504)P198,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或。 冰期:地球上极其寒冷(比现今年平均气温可低8-12℃)、高纬冰川和高山冰川扩101、层理(00)(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或碎屑)颗粒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呈层状构造,横向延伸具有分层性。102、洪积面103、裂隙式火山岩浆沿地面上的长裂隙喷出而形成的火山。这类火山的裂隙是较长的,喷出的物质主要是熔岩,且流动性强,形不成典型的地表形态。一组由蛇纹超镁﹑基性侵入杂岩和基性熔岩以及海相沉积物构成的岩套。105(07火山喷发活动是通过一个近于铅直方向的主要通道与的岩浆库相连而喷出地表 14板块构造及全球深源的原因,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属于哪种类型(分离型、汇聚俯冲13论述海底磁异常条带的分布特征及所代表的地壳运动过程。12用板块构造解释全球火山和分布规律及特点11海底扩张学说及地质(至少3种)。(10分12阿尔卑斯(地中海)-喜马拉雅-尼西亚火山12大洋中脊及大陆裂谷火山带10板块构造说的基本思想,举例说明板块边界类型及其划分,并阐述你对“板块构造说的提出,被誉为地球科学上的一场”的认识。(20分)09叙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边界类型(15)06论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及板块边界类型。(1005根据当前地球科学发展现状,对版块构造的基本思想及其提出依据进行评述。(15分0302简述板块构造的含义及该学说对地学的意义。(8分01简述板块边界的主要类型。(1000简述岩石圈板块运动的主要边界类型。(899简述岩石圈板块运动的主要边界类型。(8板块边界的主要类型P1553相当于大洋中脊轴部。两侧板块相背运动,边界受拉张而分离,软流圈物质上涌冷凝成新的洋底岩石圈,并添加到两侧板块后缘上。相当于海沟及板块碰撞带。两侧板块相向运动,边界挤压、对冲、碰撞,进一步分为俯冲边界和碰撞边界两亚型。相当于海沟或带,相邻大洋与大陆板块相互叠覆。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②山弧—海沟型,又称型,见于太平洋东南的南美大陆边缘,大洋板块沿陆缘海又称地缝合线,为两大陆板块间的碰撞带或焊接线,碰撞形成高耸的山脉,并伴随着强烈的构造变形、岩浆活动以及区域变质作用。平错型(剪切)相当于转换断层。两侧板块相互剪切滑动,通常既无板块生长也无板块消亡。一般分布在大洋中,也可以在大陆上出现,如西部圣安德列斯断层。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板块构造的含义)P154固体地球上层在垂向上分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的两个圈层: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下垫的塑性软流圈。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着各种地质作用的过程,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板块构造学说对地质的意义:P154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并及时吸取了当时对岩石圈和软流圈的新认识。从全球统一的角度阐明了地球活动和演化的许多重大问题。因此其提出是地球科学上的一场。P1511)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洋中脊顶部是地幔物质上涌的出口,上涌的地幔物质冷凝后形成新洋壳,并推动先形成的洋壳向两侧对①扩张着的洋底同时把邻接的大陆向两侧推开,大陆仿佛冻结在相邻的洋底上,与洋底一起向同一方向移动()。②当洋底扩展移动到大洋边缘的海沟处时,沿 带向下俯冲潜没,重新返回到地幔中去(太平2)全球大洋中脊及裂谷带的发大洋中脊:绵延在大洋中部的巨型海底山脉,它具有很强的构造活动性,经常发生在地震和火山活动。其轴部常有一条纵向延伸的裂隙状深谷,称为裂谷带。洋中脊附近存在巨大的张力作用,其轴部具有很强的构造活动性,常发生浅源及火海沟及海沟:主要见于太平洋及洋东北部边缘,沿大陆边缘的岛弧或海岸山脉线状延伸。带:沿着大陆边缘的海沟,存在着的倾向大陆的、倾角45°左右的、正在活动的带海沟的重力值相当低,出现负重力异常,说明海沟下方的物质密度较轻;海沟的地热流比正常洋盆显著低,说明海沟下面的物质比较冷;海沟附近是最构造活动带。洋壳第一层(沉积层)非常之薄,平均0.5km,说明洋低沉积物较新;通过洋低基大致平行中脊轴线延伸,正负异常相间排列并对称分布中脊两侧,单个磁异常条带宽约数十公里,纵向上延伸数百公里以上而不受地形影响,在遇到洋底断裂带时被整体错开。深海钻探证实,深海沉积物由洋中脊向两侧从无到有,从薄到厚,沉积层序由少到多,最底部沉积物愈来愈老,并且与海底磁异常条带所预测的十分吻合。自中脊轴部向两侧的海底扩张所引起的,横切洋中脊轴部的特殊断层,断层两侧洋脊间距基本不变。表明,转换断层是洋中脊的海底扩张引起的,其错动方向也就是海底扩张的方向,所以转换断层的发现和验证为海底扩张说提供了又一有力依据。13论述海底磁异常条带的分布特征及所代表的地壳运动过程。大致平行中脊轴线延伸单个磁异常条带宽约数公里到数十公里,纵向上延伸数百公里以上而不受地形影响;2板块构造解释全球火山和分布规律及特点(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可做适当精简P156158岩块边界是发生的主要场所。世界上和火山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在如下三个带上:1、环太平洋火山带(带占世界活火山的3/5,这是一条活动最强的带,全球约80%的浅源、90%的中源以及几乎全部深源都发生在这个带内。所释放的总能量约占全球释放能量的76%俯冲板块边界的岩浆活动:以中、酸性为主,也有部分基性活动,其中以中性活动为典型代表。这里的岩浆活动均发育于海沟轴部靠大陆或岛弧一侧。俯冲地区岩浆的一般较深,大多数为幔源和壳幔混源,且与板块的俯冲活动紧密相关。(环太平洋火山带火山活动以中、酸性特别是中性类为主,多为中心式喷发,且因岩浆粘度较大,富含挥发常表现出爆发性质。)(当大洋板块想大陆板块之下俯冲到一定深度(一般>80km)之下时,由于地热增温、板块俯冲的摩擦增温及压力的增高,使原来洋壳中的含水矿物(如蛇纹石、角闪石及沉积物等)发生大量脱水,这种热液降低了岩石温度,使得原来的洋壳发生部分熔融,分异出富硅、铝和碱的岩浆,这种岩浆由于质轻、体积膨胀和富含挥发份而上升。在上升的运移过,还会进一步通化围岩,最终到达地壳上部形成以中性为主的岩浆活动。)活动的特点:带宽度大,频次高,震级大,浅源、中源、深源由 2、阿尔卑斯(地中海)-喜马拉雅-尼西亚火山带(带此火山带贯欧亚陆南部向入中脊,东端与环平洋火带相接。带与亚块非板和块撞界(尼亚为冲界相有活火山百余座,占世界活火山的1/5该带为世界上第二带,释放总能量约占全球的22%碰撞边界岩浆活动:大陆与大陆发生碰撞时(即碰撞边界),主要为酸性岩浆活动,岩浆来源主要是地壳本身的局部重熔。成因:碰撞与聚敛作用,使岩石强烈变形,岩(或岩片)大量冲断推覆,在机械剪切热、地热及流体等因素的联合作用下,地壳发生局部重熔而形成。活动的特点:带宽度很大,震中很分散;频次较高;基本上是浅源,深源很少,中源分布在局部地段。3、大洋中脊及大陆裂谷火山带(带火山带主要包括太平洋、洋、洋中脊及红海、东非裂谷带等带主要沿大洋中脊的裂谷附近及转换断层分布,在大陆上则是沿狭长的裂谷系60000km,分离边界岩浆活动:分离型板块边界的大洋中脊,主要为基性的岩浆活动,出现大规模的裂隙式火山喷溢,熔岩溢出的方式主要为平静式。在大陆裂谷系发生的岩浆活动,具有与大洋中脊类似的特征。(大洋中脊实际上是全球最大的火山活动带,其岩浆于轴带下方的地幔软流圈中。由于脊轴部的拉张作用,导致其压力降低,从而使物质的降低,超基性的软流圈物质分熔出基性的玄武岩浆,在压力梯度的驱动下沿着中脊轴部裂隙上涌。一部分岩浆溢出海底,形成枕状熔岩,构成洋壳第二层;另一部分岩浆未到过地表,以基性岩墙或岩体的形式冷凝成洋壳的第三层。)活动的特点:带宽度窄,全部为浅源,活动频次及震级均不及上述两带。该带的活动主要与分离型板块边界及一些转换断层有关。 2、当冷的刚性岩石圈大洋板块沿海沟向下俯冲时,由于其下插速度较大,深部物质来不及对它马上加热、同化,因此这种刚性的下插板块常常可以到达很深的地方仍保持较强的弹性或脆性。这样,在俯冲产生的机械力的作用,俯冲板块内部发生断裂和变形,便可以产生中、深源。3、板块碰撞造成了比较宽的岩石强烈变形带,因而形成了较强、较宽的活动带。由于局部地段具有俯冲性质或保存有俯冲板块的残片以及碰撞后大陆板块之间的陆内俯冲等原因,使这个带存在一些震源较深的。1968年法国地球物理学家将全球岩石圈板块划分为6块:1.欧亚板块;2.非洲板块;3.板块(大洋洲板块、-澳大利亚板块);4.太平洋板块;5.美洲板块;6.在此基础上,人们进一步进行划分为:1.欧亚板块;2.非洲板块;3.板块(非洲板块东北部)4.板块;5.太平洋板块;6.菲律宾板块(太平洋板块西侧);7.洲板块;8.南美洲板块;9.加勒比板块(南板块中间);10.南极洲板块;11.板块(东太平洋中隆以东与秘鲁-智利海沟之间);12.可可板块(东太平洋中隆以东与洲之间)。15河流沉积作用及冲积物特征。14河流侵蚀作用及其产物1311河流地质作用及各阶段的主要产物。(2010试述河流的下蚀作用(14)10论述地面流水的侵蚀作用,并说明其在塑造地球表面形态中的意义。(20分09论述河流的侵蚀作用及冲积物的主要特征(20)08对比分析河流上游与河流下游流水地质作用的特点。(20分论述河流的侧蚀作用。(12分06论述河流的剥蚀作用。(1504试述河流的侵蚀作用。(1702试述河流的剥蚀作用。(1400概述河流的侵蚀作用。(2015基岩海岸剥蚀作用及其产物。 河流在流动过以自身的动力和挟带的泥沙对河床的破坏,使其加深、加宽、加长的过程叫河流的侵蚀作用,分为机械和化学两种方式。机械侵蚀作用是河水通过动能或挟带的沙石对河床的机械破坏过程;而化学侵蚀作用是通过河水对河床岩石溶解和反应完成的,犹在可溶性岩石地区明显。1、下蚀作用:常携带有沙石,在运动过对河床底部也有一定冲击和磨蚀作用,使其产生破坏。在成在横剖面上呈“V”字形的河谷,也称V形谷;②③下蚀作用在加深河谷的同时,还使河流向发展,加长河谷,这种作用被称为向源2、侧蚀作用:③蛇曲河床相邻的两个河湾的距离不断靠近,河流的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但在河流的上游或山区河流,常以下蚀作用为主,河流的下游或平原区河流则以侧蚀作用为主。河流的沉积作用地面流水的沉积作用以机械沉积作用为主,河流的沉积作用,自上游至下游普遍存在。按照河流沉积场所可分为山口区、河谷内和河口区的沉积作用。河道亚相:河床滞留沉积河漫亚相:河漫滩、河漫湖泊、1、发生沉积的原因:(1)流量减小;(2)流速减小;(3)进入河流的碎屑过多,超出河2、河流发生沉积的主要场所:(1)河流汇入其它相对静止的水体处,如海、湖及支流入主3心滩沉积:心滩成于洪水期,此期形成双向环流,流从向两侧流,流从两侧向中心汇聚,然后上升,由于水流的相互抵触和重力作用,使碎屑在河心发生沉积。沉积物成分复杂,粒度变化范围比边滩要大得多,也更粗一些,可以有砾石、粗砂,的冲刷面,并有砾石分布。天然堤与决口扇沉积:洪水期河水漫越河岸,由于河水变浅、流速骤减,河水所携带牛轭湖沉积积物底部是侧向加积形成的河道沉积物,往上为垂向加积的粉砂和粘土,富含有机质,一般具有水平层理。这些垂向加积的细粒物质是由洪水期河流所带来的。山口沉积散开,河流的搬运能力显著降低,所携带的大量碎屑物便堆积在山口开阔的平地上。沉积物堆成半扇形地,称冲积或冲积扇。山口沉积是在水位突然退落,动力变小过沉积的,因此在锥顶的沉积物粒度粗,以砾石、砂为主,向边缘逐渐变细。河口沉积河流进入口时,水域骤变宽,再加水或湖水对流的阻挡作用流速减小,机械搬运物便大量沉积下来,所形成的沉积体形态,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故称为三角洲。三角洲内部从纵剖面上看常具有三层构造:顶积层、前积层、低积层。4①②碎屑物质的分选性较好。碎屑粒随水动条件的改变,按大小、依次沉。由于这种分作用,些而稳定矿物如金、锡、、钨砂,便可 ④⑤ 河流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河流的剥蚀作用,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的沉积作用和河流的均夷化和去均夷化。1 2条件有关。3 4P169随着河流的沉积和侵蚀作用的进行,河的突起被削去,凹坑被填平,急流瀑布纵剖面最终演变成为平滑的下凹曲线,这一过程称为河流的均夷化。河流的均夷化可形成准平原,准平原被抬升成为夷平面。影响河流下蚀的因素一旦变化,河流获得新的能量,下蚀可再次发生,称为去均夷化。河流的去均夷化可以形成深切河曲和河流阶地。片流是大气降水的同时在山体斜坡上出现的面状流水,它随着大气降水的结束而停止流动;洪流是大气降水的同时或紧接其后在山体的沟谷中形成的线状流水,且在大气降水后不久该流水消退。地面流水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或沟谷由高处往低处流动,将势能转变为动能,的由片流对山坡松散层产生的破坏作用称为片流的剥蚀作用。片流是一种在斜坡上的面状流水,流速慢,水层薄,所以它的剥蚀作用弱且具有面状发展的特点,故又称洗刷作用。虽然片流的剥蚀作用较弱,但是大量的风化产物剥离原地的最初动力就来自片流,河流所搬运的物质大多数是由片流提供的,片流还是大气降水形成最初的地面流水,剥蚀形成地表形态的雏形,现今许多地区出现的大量水土流失也与片流的剥蚀作用有关。洪流以其自身的动力和挟带的沙石对沿途沟壁和沟底的破坏作用称为洪流的剥蚀作用。能力,而且以机械的方式作用为主,故又称冲蚀作用。洪流的剥蚀作用也有加深和拓宽沟谷当洪流携带大量碎屑物质,抵达冲沟口时,水流突然分散,碎屑物质便沉积下来。由洪流形成的沉积物叫洪积物。洪积物在冲沟口所形成的扇状堆积体叫洪积扇。大型的洪积扇中,洪积物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在洪积扇顶部,堆积有粗大的砾石,这是由于水动力在此地带突然降低所致。在扇顶与扇缘之间,沉积物既有砾石,又有砂及粘土。洪积物这种分带现象是粗略的,各带之间没有截然的界线。 ②③④ ①②③ ①由于坡积物来自附近山坡,所以坡积物一般比洪积物成分更单纯,另外坡积物中②③④ 在河流的上游以及山区河流,由于河床的纵比降和流水速度大,因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也大,就能产生较强的下蚀能力,这样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快于拓宽速度,从而形成在横断面上呈“V”字形的河谷,也称V形谷。在河流的下游或平原区的河流,水动力弱,下蚀能力较弱,以侧蚀作用为主,塑造成谷底宽平,横剖面为碟形的河谷。在河流中,上游水急、搬运能力大,颗粒较大,推移、跃移和悬移三者共存,且推移、跃移更重要一些。同时上游由于水动力强,搬运能力强,颗粒一般较粗大,同时颗粒分选磨圆较差;在中下游,水动力减弱,搬运能力弱,颗粒较小,多泥沙,以跃移和悬移更主要,搬运物质颗粒较细,多以细砂、粉砂及粘土物质为主,分选磨圆一般较上游好。在河流上游,由于坡降大,河流具有较大的动能。细粒物质被冲走,粗粒物质留下来成为滞留沉积。其沉积物以河床砾石为主,成分复杂,砾石呈叠瓦状排列,一般厚度不大,常呈透镜体分布于河道之中。15基岩海岸剥蚀作用及其产物。海洋的剥蚀作用:指由海水的机械动能,溶解作用和生物活动等因素引起海岸及海底物质的破坏作用,按方式分为:机械的、化学的、和生物的3种方式,往往是共同作用,但机械方式占主要。海岸地区水浅,受波浪和潮汐作用影响大,因而是海蚀作用最地带。由坚硬的, 移动的岩石组成的海岸称为基岩海岸。海岸特点为:海底的坡度较陡,基岩海岸由海岬和海湾组成,在海岬处波浪能量集中,海蚀作用强,而不断被破坏,海岸线自陆地方向后退,在海湾处,波浪能量较小,剥离作用微弱,而以沉积作用为主。这样,海岬被剥蚀而后退,而海湾却由于沉积作用,海岸线不断向海方向推进,其结果是海岸线向平直方向发展,坡度变得平缓。学的溶蚀作用,该部位的岩石不断破碎,被掏空,形成向陆地方向楔入的凹槽,称为海蚀凹槽,有时也可形成海蚀穴(洞)。随海蚀作用进行,海蚀凹槽不断扩大,其上的岩石因支撑力减小而不稳定,发生重力崩塌,形成陡峭的崖壁,称海蚀崖。海蚀崖不断向陆地方向节节后退,在海岸带形成一个向上微凸并向海洋方向微倾斜的平台,称波切台。而被破坏下来的碎屑物质搬运至水面以下沉积下来形成波筑台。在海岸线向陆地后退和波切台扩展过,由于组成基岩海岸岩性的差异或海岬和海湾的相间出现,地质构造的影响以及海蚀作用方向的不同等原因,海蚀作用在海岸带上可形成海蚀穹、海蚀柱、海蚀桥等地形。1512相对地质年代及划分依据?10说明并分析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14)说明并分析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14分03如何确定相对地质年代。(7分00试论述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8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P6277(地层、化石层序律相对地质年代的的确定方法通常依靠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和地之间的切割律三地质历史上某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并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后形成的新地层在上。它是确定同一地区相对地质年代的基本方法。当地层因构造运动发生倾斜但未倒转时,倾斜面以上为新地层。倾斜面以下为老地层。层序倒转时,上下关系颠倒。地层层序律只能确定同一地区地层新老关系,化石层序律可以比对不同地区地层新老关系。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一般被钙质、硅质等充填或交代。生物演化率:生物演化的总趋势是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生物演化的阶段性),以往出现过的生物类型在以后的演化过绝不会重复出现(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化石层序率:①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不同的古生物化石组合,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古生物化石组合;②古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构造愈简单,则地层的时代愈老,反之则愈新。以此对比不同地区的地层,可以确定地层的先后顺序,而且还可以确定地层形成的大致时代。3、地切割律以上两条主要适用沉积岩或层状岩石,呈块状的岩浆岩或变质岩由于与层状岩石及他们相互之间存在相互穿插、切割的关系,因此它们的新老关系可依靠地之间的切割律判定,即较新的地总是切割或穿插较老的地(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相对地质年代只表示了地质或地层的先后顺序,要更确切、更全面地了解地球的发展史,测需要测定地的绝对地质,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又称为同位素地质。其主要是利用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元素衰变一半所需的时间)来推断地的。122、钾-氩法的有效范围大,几乎可以适用于绝大部分地质的测定,而且由于许多常见矿3、14C法由于其同位素半衰期短,一般只适用于5万年以来的测定4、近年来开发的钐-钕法和40Ar-39Ar法以其准确度提高、分辨率增强,可用来补充上述方法14121207论述浅海的化学沉积作用。(1206论述浅海的化学沉积作用。(10简述浅海的沉积作用。(14分99试述浅海地区的化学作用于生物沉积作用。(15浅海的沉积作用:P105200m浅海的碎屑沉积:浅海中90碳酸盐沉积:其在浅海化学沉积物中占最大,主要由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引起海水中CO2含量减少,重碳酸钙过饱和形成碳酸钙沉淀。形成:鲕状沉积物—鲕状灰岩—来自海底火山作用、海水溶解作用、生物活动。进入海洋后在温度较低偏碱性的环境中逐步沉Al,F,Mn及海绿石沉积:Al,Fe,Mn以交替状态自大陆入海,在近岸带遇电解质凝聚沉淀。易形成鲕状、豆状、肾状结构的铝土矿、赤铁矿、褐铁矿、水锰矿、硬锰矿。海绿石为绿色粘土矿物,是由海水中Si,Al,Fe的胶体吸附钾离子而成。磷质沉积:主要以HPO42-形式存在于海水中,表层海水含磷量低难以沉淀,富含磷质的海水随上升洋流至浅海区后,因压力减小温度升高,CO2含量减少,沉淀为胶磷石,胶磷石和其他矿物共同组成磷灰岩,含量较高时,形成磷矿床。介壳石灰和生物屑岩:海带的栖生物后,物壳体灰泥混沉14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11干旱气候区的湖泊的化学沉积。(1010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化学沉积作用的过程(18)04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化学沉积作用的过程。(12试述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15分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沉积作用(。10分00简述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10潮湿气候区降水充沛,湖泊多为泄水湖。河流及水带入的FeMnAl等胶体物质或盐类物质易受水质变化的影响而沉淀,为潮湿气候区化学沉淀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物质沉积后,常形成湖相的铁、锰、铝矿床,其中最常见的是铁矿床,矿物成分以褐铁矿、菱铁矿及黄铁矿为主。湖中钙质沉淀较多时,与湖底淤泥混在一起形成钙质泥,成岩后形成泥灰岩;较少时则形成钙质结核。干旱气候区湖水很少外泄,主要消耗在蒸发上。随着蒸发作用的进行,溶解度小者先沉淀,按沉淀的顺序可将沉积分为四个阶段。由于湖水的咸化,溶解度降低的碳酸盐先达到饱和而结晶沉淀。钙的碳酸盐最先沉淀,镁、钠碳酸盐次之,形成方解石、白云石、和天然碱。若湖水中含硼酸盐,则可出现硼砂。此类湖泊称碱湖或湖。湖水进一步咸化,深度变浅,溶解度较大的硫酸盐类沉淀下来,形成石膏、芒硝、无水芒硝等矿物,这类盐湖称为苦湖。湖水进一步浓缩,残余的湖水便成为可供直接开采的、以氯化物为主的天然卤水。湖水继续蒸发,石盐、光卤石和钾盐开始析出。此类湖泊称为盐湖。湖泊全被固体盐类充满,全年都不存在天然卤水,盐层常被碎屑物质覆盖成为埋藏的盐矿床,盐湖发展结束。1310试述断层识别的野外标志(14)论述断层的野外识别标志及其野外研究方法(15分)07举例说明断层的野外识别方法。(12判断断层存在的依据有哪些?并简要说明。(10分试述断层的确定标志。(16分简述断层的识别标志。(12分断层的基本类型: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逆断层的倾角有陡有缓,如果断层倾角小于45°,常称为逆掩断层或冲断层,逆断层一般是在较强的水平挤压作用下形成的。和右行(右旋)两类。平移断层的倾角通常很陡,甚至直立,断层线延伸较平直。该断层多自然界的断层,常为斜向滑动,兼有两种滑动性质,可复合命名,如正平移断层,平移逆断层。断层的识别标志P138(举例说明断层的野外识别方法构造线和地的连续。层、含层、体、褶皱等地或地质线等(手摸擦痕面感到光滑的方向)、阶步陡坡倾斜方向指示断层对盘运动方向。断层岩是断层存在的岩石标志,其特征反映断层的性质、运动方向和形成的物理环境。地貌及水文标志。较大规模的断层,在山前往往形成平直的陡崖(断层崖),如被沟谷切割,便形成一系列三角形的陡崖,称为断层三角面;此外,山脊、谷地的互相错开,洪积扇的错断与偏转,水系突然直角拐弯,泉水沿一定方向呈线状分布,湖泊、沼泽呈条带状断续分布等,都可能是断层存在的直接标志。141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以及划分依据,陆壳和洋壳在物理性质,形成时代及厚度上的相互联系与区别。(20分)10简述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其主要依据。(10试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其划分依据。(15分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有哪些。(10分P44波的速度总体上是随深度而递增的,但在地球内部出现2个明显一级波速不连续界面、1个明显的低速带和几个次一级的波速不连续面,可由此划分出各圈层。大陆下平均33km大洋下平均7km处的莫霍面,波速突然增加。其以上的地球表层为地根据次一级界面,还可以把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分为外核、过渡层和内核。60-250km之间波速反常的随深度而减小,称为低速带。低速带在地球中构成的圈层称15大洋地壳厚度较薄,一般为5~10km(不计海水厚度),在一些洋隆或海山地区可达10km以上。一般而言,较一致,从上到下一般可分为3层:层1或称沉积层。为未固结或弱中脊向两侧到海沟或大陆坡坡脚处厚2造,它是由于熔岩在厚厚的海水层之下溢散时,因压力较大,使其无法起泡并快速冷却收缩而形成的一种椭球状外形。该层的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在0.5~2.5km之间,物质的密度为2.55~2.65g/cm3,波P波速度一般为5.2km/s。层3或称大洋层。该层的物质可能主要为变质的玄武岩、辉长岩及蛇纹岩。该层的厚度从大洋中脊向两侧有规律地增加,一般厚度3~5km,物质的密度为2.68~3g/cm3,波P波速度为(6.7±0.25)km/s。大洋层以下进入上地幔,一般认为主要由橄榄岩组成,密度为3.3g/cm3,波P波速度约为8.1km/s。总体来看,洋壳的厚度变化较小,物质成分主要相当于基性岩,物质的平均密度较陆壳大,约为2.8~2.9g/cm3形成的年代较新,一般形成于距今2亿年以来。大陆地壳的厚度较大,平均厚度约33km,在某些高山地区可厚达70km,在较薄的地方有时仅25km左右。大陆地壳的结构在横向和纵向上均表现出很强的不均一性,总体上看,由上向下亦可分为3层:上地壳一般厚10~15km,主要由沉积岩和变质岩组成,其中常侵入或穿插着一些来自下部层位的花岗岩和混合岩体。该层物质的平均化学成分接近中—酸性岩,大致与花岗闪长岩相当。物质的密度约为2.5~2.7g/cm3,波纵波速度随岩性不同变化较大,一般为4~6.1m/s。中地壳一般厚5~10km,横向厚度变化大,各地区厚度不一。该层主要由混合岩、花2.8g/cm3波纵波速度一般为5.56~6.3k/s由于该层岩石中的含水性一般下地壳强,并且其温和压力较上地高,因,其石常表现较强的性流变征,波速下地壳一般厚10~20km,可能主要为麻粒岩、角闪岩及片麻岩组成,其中常散布着一些中、酸性的岩浆岩体,并可能穿插着较多的基性岩脉。下地壳物质的总体化学成分可能为中性,但略偏基性,相当于基性成分较高的闪长岩成分。该层物质的密度约为2.8~2.9g/cm3,波纵波速度一般为6.4~7.0km/s总体来看,陆壳的厚度变化较大,结构较复杂,物质成分相当于中、酸性岩,物质的平2.7~2.8g/cm3。陆壳内岩石变形强烈,而且陆壳的形成年代较老,演化时间漫长。据岩石的同位素测定,格陵兰的古老片麻岩达36亿~40亿a左右。现在一般认为地球的形成为46亿a。所以,陆壳自地球形成的早期便开始发育,并一直演化70km。10简述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及其主要成因,并说明泥质岩类在各变质作用类型中形成的代表性的岩石(至少举出6种相应的岩石)。(10分)简述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10分0301试述变质作用的类型。(1399试分析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差异及两种作用的顺系。(10分) 1温度可以提供变质作用所需的能量,使岩石中矿物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具有较强的活动性,促使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结晶作用得以进行;温度增高可以使矿物的溶解度加大,使的矿物成分进入岩石空隙中的流体内,增强流150—200°C700—900°C。岩石机械挤压或破裂错动时,由机械能转化的热量使岩石的温度升高,这种热量一般2、压 静压力①②其作用在于是岩石压缩,导致矿物中原子、分子或离子间的距离缩小,促使矿物内部结动压力①由于动压力只存在于一定的方向上,因而使得岩石在不同方向上产生了压力差,在变质②可以引起矿物的压溶作用,即在平行动压力方向上溶解较强,物质迁移到垂直动压力方向上沉淀,导致原岩发生矿物的重新分异与,造成矿物定向排列。③3化学活动性流体是指在变作用过存在岩石空中的种具有很的挥发和活动的流在温度、压力较高的条件下,这种流体常呈不稳定的气-液混合状态存在,因而 ②③ 碳等挥发性物质;从岩浆中分离出的挥发性组分;从深处分异上升的深部热液等。变质作用的类型:1岩浆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主要由岩浆活动所带来的热量及挥发性流体所引起的一种变质作用。①接触热变质作用:引起接触变质的主导因素是岩浆侵入造成温度升高,变质作用的主②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引起变质的因素除温度外,从岩浆中分泌的挥发性物质所产生的交代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过原岩有物质成分的带入和带出,因而变质前2要发生在断裂带上,所以又称为断裂(或断层)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动力变质岩(碎裂岩、糜棱岩)在平面和剖面上呈线性或带状分布。动力变质带的规模,往往与其发育的历史长短及两侧岩块的相对运动强度、断层规模等有紧密关系。3①区内中、酸性岩浆活动强。温度是引起变质的主要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具有定向构造。 ③高压区域变质作用:深度大,压力大,温度较低,局部或暂时性的地温梯度低。往往与构造运动将地表或浅部岩石快速卷入深处有关,以蓝闪石、硬玉等矿物为主。泥质其为变质作用中最主要的类型,自然界的各种原岩都可被其改造。(石灰岩→大理岩、石英砂岩→石英岩、泥质岩类→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麻粒岩、中酸性岩浆岩4混合岩化发生的深度较大,温度很高(600),压力中等,化学活动性13角度不整合的定义及形成过程。 09论述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及其代表的构造意义(15)07论述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意义,并举例说明其野外研究方法。(15分简述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意义及其野外研究方法。(10分03试述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及其构造意义。(1201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构造意义。(1200简述构造运动在地层中的表现。(14地层接触关系及其构造意义地层接触关系:指新老地层在空间上的叠置状态。受构造运动控制,记录了构造运动的历史。基本接触关系有整合、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2、平行不整合特点(又称假整合):上下地层产状基本平行,但两套地层时代不连续,其间有反映长期沉积间断和风化剥蚀的剥蚀面存在。地壳稳定下降或升降运动不显著的情况下一定的沉积环境中沉积了一套或多套沉积岩层;3、角度不整合的特点是上下两地层产状不一致,以一定角度相交,时代不连续,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和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其反映了一次显著的水平挤压运动及伴随的升降运动。其过程是:垂直方向上不断上升达到一定高度成山地,此过还可能伴有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发生。15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平衡的意14生态平衡及生态平衡的意11生态系统以及生态平衡的意义。(10分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生态平衡。么地球的景观将是设想的。15简述岩溶作用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其常见的岩溶地形(4个)。(10分00试述岩溶作用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常见的岩溶地形。(10岩溶作用基本条件:P86105岩石的可溶性为发生岩溶作用的必要条件。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学成分。硅2.透水性强的岩石利于岩溶作用进行。在这些岩石中水运动速度快,新鲜水不断补充使其处于不饱和状态,溶蚀能力较大。岩石透水性取决于岩石结构、构造、破碎程度和空隙的连通性。颗粒大小不均的岩石、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情况下透水性好,所以石灰岩破碎部位岩溶作用发育。3.水溶蚀能取决于CO2含量和适宜的气候条件。CO2含量高溶蚀能力强,深处围压大溶解的CO2多,落水洞:面流水裂隙下不断补充,溶蚀裂两侧的石,形向深溶洞:在潜水面附近,水作近水平运动,溶蚀作用沿水平方向发展,岩石经溶蚀后1310辩证分析“将今论古”方法,并论述其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意义。(10分将今论古”的含义及其辩证分析。(7分通过各种地质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和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发生的条件、过程及特点现代珊瑚只温暖、平静、水质清洁的浅海环境中,如果在古代形成的岩石中发现现代火山喷发能形成一种特殊的岩石——火山岩,如果在一个地区发现有现代火山岩存在,可推断当时这一地区曾发生过火山喷发作用。此理论的基础是“均变论”,其认为在地质历史过地球演变总是渐进进行,无论过去或者现在其方式和结果都一致。但现代地质学研究证明其为片面和机械的。地球演变过程是不可逆的,并非过去的简单重复,而是具有相似性和前进性。地球的演变过程也并非总是渐进、均变方式进行,而是均变中存在一些短暂、剧烈的激变过程。所以整个地球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渐变——激变——渐变的前进式往复发展过程,这也符合量变——质变——量变的哲学规律。因此,运用“将今论古”时必须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思想作指导,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09举例论述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15)05根据实例分析,论述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1004联系实际分析地质科学研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或重要意义。(15分实际意义:P6①地球科学在寻找、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中起着重要作用,自然资源包括能源、矿产、水、②地球科学在指导人类如何适应、保护、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以及同各种自然作斗如气象学的研究与人类生活、生产等各个方面的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可以指导农业生产、保证航行安全;地球物理则可以为找矿和研究等提供依据;为了确保一些大型工程设施建成后能安全运转,就必须事先应用地质学的研究进行详细的地基选址与场地稳定性评价,尽量避开各种不利因素;有关自然环境的利用、改造和管理的研究,首先必须进行定性评价,地理学是这类定性评价的主要依据。地球科学承担着揭示整个地球形成演化规律的科学使命,它的研究对人类正确认识自然界和当代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如天体,生命的等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地球科学的研究。所以,地球科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15旋回及现代对应实14旋回及各阶段主要特从大陆裂谷发展到大洋,并进一步发展成造山带的演化过程,反映了大洋形成于消亡的一般规律,称为旋回。主要有以下6个过程:P1601、萌芽阶段:在陆壳基础上因拉张开裂形成大陆裂谷,但尚未形成海洋环境。如现代的东非2、初始阶段:陆壳继续开裂,开始出现狭窄的海湾,局部已经出现洋壳。如:红海、亚3、成熟阶段:由于大洋中脊向两侧不断增生,海洋边缘又未出现俯冲、消减现象,所以大洋迅速扩张。如.4、阶段:大洋中脊虽然继续扩张增生,但大洋边缘一侧或两侧出现俯冲、消减作5、残余阶段:随着洋壳海域的缩小,终于导致两侧陆壳地块相互近,其间仅存残留小型洋6、消亡阶段:海洋,大陆相碰,使大陆边缘原有的沉积物强烈变形隆起成山。如喜马需要说明,地史中古板块和古洋盆的情况更为复杂,上述旋回6个阶段不一定全部依次发展,小型或微型板块的和拼合过程也有特殊性,在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12对比分析河谷、冰蚀谷和风蚀谷的基本特点,并总结其地质、地理等鉴定标志。(15分试对比U型谷、V(20分)03试对比UV(17对比“V”型谷、“U”型谷和风蚀谷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0P8283,89,90;101108可以从不同谷地的平面延伸、剖面形态、谷底特点及变化、主、支流交汇特点、谷底沉积特点等进行对比。河谷在平面上呈线状分布,在横剖面上一般呈近“V”字形,主要由谷坡、谷底和河床组成。河谷两侧的斜坡为谷坡,由谷坡所限定的较平坦的部分为谷底,河床是长年被水占据的水槽。冰蚀谷:经山谷冰川刨蚀、改造而成的谷地成为冰蚀谷,多为冰川沿原来的谷地改造而成,游呈逐渐变窄的趋势;④如果岩性和构造有差异,谷底还可形成阶梯状地形;⑤谷底或谷壁有冰溜面或冰川擦痕的岩石,有时分布众多不对称的小石丘,形成如伏卧的羊群,称为羊背石。①在平面上无规则延伸;②在横剖面可形成上小下大的葫芦形;③谷底忽高忽低极不平坦,VU冰蚀谷:横剖面呈U形或槽型,前宽后窄。谷底可见羊背石、冰坎和冰盆等伸态点上游V上游谷坡陡谷底窄,下游谷坡缓谷底宽若地壳可见滞留砾积—谷U谷13由松散的沉积物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称为成岩作用。主要有三种方式:压实作用,胶结1、压实作用:是指沉积物在上覆水体和沉积物的负荷压力下,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及体积缩小的过程。随着孔隙度降低,将引起沉积层的渗透率降低、颗粒间的连接力增大、抗侵蚀能力增强。任何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都经受了压实作用。通常随着埋深增大,孔隙度趋于减小。砂粒、颗粒状碳酸盐沉积物的压实作用通常不显著,软泥状的碳酸盐沉积和粘土沉积会受到强烈压实。软泥经压实作用可形成泥岩。对于砾、砂和粉砂等碎屑沉积物,压实作用只能引起孔隙度降低和和强度增加,必须通过沉淀在颗粒孔隙内的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的矿物质的胶结作用,才能固结成岩。砾岩、砂岩和粉砂岩等粗碎屑岩的形成主要靠胶结作用。碳酸盐沉积物,往往在未被埋藏时,已发生胶结作用。结晶,使非晶质变为结晶质,细粒晶变为粗粒晶,从而使沉积物固结成岩的过程(→粗晶方解石、隐晶或微晶高岭石→鳞片状结晶高岭石)沉积物中的胶结物发生重结晶作用后,可形成颗粒细小的矿物,使颗粒间胶结得更紧,岩石变得更坚硬。易溶的矿物(如碳酸盐类)比较容易发生重结晶作用。重结晶作用在化学岩、生物岩及生物化学岩的形成过起着重要的作用。13深成侵入岩的主要岩石结构和划分依据。03简述岩浆侵入作用及其产物P115岩浆侵入地壳中但未喷出地表时称为侵入作用,侵入的岩浆冷凝后形成各种岩浆岩体称为侵入体,周围的岩石叫围岩。根据侵入深度不同分为深成侵入作用(深度>3k)和侵入作用(深度<3k)。深:侵入体形成时温度和压力较高,因而岩浆冷凝缓慢,岩石多为全品质中粗粒结构,岩体规模大,常见岩基(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岩株(面积小于100平方千米)。风化作用的类型:P7490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条件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根据风化作用的方式和特点,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物理风化作用:指主要由气温、大气、水等因素的作用引起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的过程,矿物、岩石的物质成分不发生变化,只是从整体或大块崩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一旦压力由于某种原因(地壳运动、剥蚀作用、人工采石等)上覆岩石被剥蚀掉而出化学风化作用:指矿物、岩石在原地以化学反应的方式使岩石“腐烂”、破碎的过程,矿物、岩石的物质成分发生了变化。OHOH-新矿物的过生物风化作用:指由生物的生命活动而引起岩石在原地发生破坏的过程,包括生物物理风化作用和生物化学风化作用。(根劈作用、腐殖质)。生物物理风化作用:由生物活动导致岩石机械破碎的过程。常见为根劈作用:生长在岩石裂隙中的植物,随着植物的长大,根系也逐渐长大膨胀,促使岩石裂隙扩大、加深,一直崩解。生物化学风化作用:由于生物活动引起岩学成分变化而使岩石破坏的过程。主要通过生物生长、后分解出来的物质对岩石起化学反应完成。风化作用的因素:P80山坡方向分为和阴坡,湿热,植被较多,风化作用较强烈,阴坡干冷,主要发育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形成碎屑型风化壳,湿热地区:化学风化作用强烈形 大气圈是因地球引力而在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是地球最外部的一个圈层。在垂向上根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以及大气的运对流层(地面——11-13km(平均)赤道高度增加而降低,一般平均每升高1km6℃(大气降温率);②空气具有对流运动,,收自的99%以上的紫外线;30km317)中间层(平流层顶——85km左右①由于没有臭氧吸收紫外线,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顶界降到-83——-113℃。②再次出现空气的垂直运动;③顶部已出现弱的电离现象。暖层(中间层顶——又称电离层,空气很稀薄,质量只占大气总质量0.5%。①在辐射和宇宙高能粒子的作用下,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升高,1500km达1201℃,50km以上变化不大;②该层出于电离状态,在远距离短波无线电通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散逸层(800km以上——2000-①温度也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②因离地面太远,地球引力作用弱,空气粒子运动速度很快,所以气体质点不断向外扩散。4(14)褶皱断层走滑断层、转换断层、海沟、地缝合线、裂谷、大洋中脊。(适当论述)08请举例说明,野外地质工作的一般程序、工作内容和应注意的事项。(共18野外工作人员组织、设备材料准备——熟悉地质设计及项目任务书,技术交底——收集与项目有关的区域及矿区地质资料。剖面实则——地质填图(结合民窿、槽探)——填图工作总结——物化探(根据槽探(编录)——综合研究——坑探(编录)——综合研究——钻探(编录)——原08分析常见的自然类型及其预防方法。(14分1、气象:所谓气象是指由气象要素变化而引起的自然。常见的气象有台风、、旱涝、霜冻、酷热等。预防方法:利用加强气象监测与预报,掌握旱涝发生的周期,兴建防护林。兴修水2、生物:生物主要有虫灾、森林大火、、鼠灾、等3、地质:由于地质营力或人类活动而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并由此产生各种危害或严重,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或。常见的自然地质有、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预防方法:要加强监测与预报;在多发区,提高建筑抗震级别;对于崩塌、滑坡和工程措施包括防护工程(护坡、挡墙)、工程(桥梁)、穿过工程(隧道)等。生物措施就是要防止水土流失,进行植树造林、改良耕作技术和农牧业管理方式等。 2、地质类型(1)和火 泥石流:突然爆发的、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并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07分析不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引起的环境问题,并论证其治理方法。(15分)①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露天采矿破坏土地;废石、尾矿堆放占用土地;地面塌陷破坏土地、矿山井下开采,由于岩石易落、地面发生大面积变形塌陷和积水,致使大量农田废弃、村庄搬迁。②对水环境的影响:矿井突水;海水;地域水位下降;矿渣、选矿废水等对地表及水污染。③斜坡效应,引起滑坡、崩塌1水污染:主要由于采矿、选矿活动,使地表水或水含酸性、含重金属和元素这种污染的矿山水称为矿上污水,矿山污水危及矿区周围河道、土壤,甚至破坏整个水系,影响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并且物质的排放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潜在。大气污染;露天矿的开采以及矿井下的穿以及矿石。废石的装载,过产生的粉尘、废石场废石的氧化和自然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废石风化形成的细粒物质和粉尘等等,这些都会造成区域环境的大气污染。土地破坏和土壤污染:矿山开采,特别是露天开采,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破坏或侵开采造成塌陷和裂隙:采矿,当矿体采出后,原有的地层内部平衡破坏,岩石破裂、塌陷,地表也随着下沉形成塌陷、裂缝,以及不易识别的变形等直接影响,破坏了周围的环境及工农业生产,甚至人们的安全。 ①制定矿山环境保规,依法保护矿山环境,执行“谁开发谁保护、谁闭坑、谁复垦、②制定适合矿产特点的评价和办法,进行矿山环境质量检测,实施矿山开发的③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三废”资源化动,鼓励推广矿产资源开发废弃物最小量化④制定和实施矿山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复垦保证金政策,减少矿产资源的环境代06(8)P92搬运方式取决于颗粒在介质中的受力情况。要有:浮力F、重力G、水平推力P、垂直上举力R。流体运动过对碎屑物质有一个向前的推力,碎屑颗粒沿介质底面滑动和滚动,叫推移。被推移的碎屑物质一般为粗碎屑物质,如粗砂和砾石。悬移:细小碎屑颗粒在流体中呈悬浮状态被搬运。主要发生在紊流中。与颗粒大小、形状、、流体粘度有关。载移:冰川刨蚀作用同时也进行搬运作用,被冰川搬运的物质称为冰运物。这些碎屑物质有的堆积在冰川表面,有的冻结在冰体内部,跟冰川一起运移。这种冰的固体搬运过程称为载移。 气候寒冷地区,降雪不能在当年全部融化而积聚起来形成积雪区,受雪线控制。雪线附近年降雪量与消融量大致相等,雪线以上的降雪量大于消融量,以下相反。04试述判断古构造运动的主要标志。(13分)沉积环境分为海洋环境和大陆环境。一个地区沉积环境或岩相的剧烈变化与构造运动联系紧密,一地区不同时期岩相的变化反映了地壳升降运动的过程。利用沉积物或沉积岩的厚度资料可分析地壳升降运动的性质,并定量确定古代地壳垂直运动的幅度。地壳发生水平挤压运动,使岩层产生褶皱、断裂等变形,岩层伴随水平方向缩短的同时在垂直方向上不断上升达到一定高度成山地,此过还可能伴有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发生。陆上环境,变形的地层遭长期风化剥蚀成凹凸不平的剥蚀面,同时其上形成古风化壳残积矿产等。99谈谈现代构造运动的一些表现或。(12分 P110112①猛烈式:以猛烈的形式出现,喷发以喷出中酸性岩浆为主,含气体多、粘性大、流② 气:喷发从始至终都有气体喷发,气体以水蒸气为主,可出现气体直接凝华堆积火山口附近,硫磺、氯化铵、氯化钾、硫化砷等。液:喷出的液态物质叫熔浆,与岩浆的差别在于熔浆挥发成分少。也分为酸性、中性、基性三种。熔浆冷凝形成的岩石叫熔岩。基性为玄武岩,中性为,酸性为流纹岩。枕状熔岩为基性岩浆水下喷发的产物。固:由于气体膨胀力和其派生的冲击作用,火山喉管和火山口附近的岩石被炸碎并抛射出来未冷凝的岩浆呈团块状、细滴喷射出来并在空中或落地凝结为固体,统称为火山碎屑物(火山弹、火山块、火山砾、火山灰)。99简述地质年代中年代单位与地层单位层次的划分依据(10分地质年代单位的划分是以生物界及无机界的演化阶段为依据的,这种阶段的延续时间常常在百万年、千万年甚至数亿年以上,并且常常是大的阶段中又套着小的阶段,小的阶段中又包含着更小的阶段。根据这种阶段的级次关系,地质年代表中划分出了相应的不同级别的地质年代单位,其中最主要的有宙、代、纪、世四级年代单位。“宙”是最大一级的地质年代单位,它往往反映了全球性的无机界与生物界的重大演化阶段,整个地质历史从老到新被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4个宙,每个宙的演5“代”是仅次于“宙”的地质年代单位,它往往反映了全球性的无机界与生物界的明显演化阶段。每个代的演化时间均在5000万年以上。“纪”是次于“代”的地质年代单位,它往往反映了全球性的生物界的明显变化及区域性的无机界演化阶段。每个纪的演化时间在200万年以上。个纪一般分为早、中、晚3个世或早、晚2个世。但在第三纪与第四纪中,世的名称比较特殊。与上述各级地质年代单位相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为:宇、界、系、统,它们是在各级地质年代单位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如显生宙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为显生宇;古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为古生界;寒武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为寒武系等等,依此类推。1、生物的变迁;2、地理上分布相当广泛的构造运动;3、古地理的变化,表现为海陆分布,海、陆地形和气候变迁;4、沉积和剥蚀作用的递变;5、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的出现。一.(每题2.5分,共30分地温梯度 历史比较法 差异风化 矿物解理 石林洪积面 海蚀凹槽破火山口 分三.试分析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差异及两种作用的顺系。(10 四.简述岩石圈板块运动的主要边界类型。(8分)五.谈谈现代构造运动的一些表现或。 分 七.试述浅海地区的化学作用于生物沉积作用。(15分))PAGE2000)PAGE2000一、(每小题2.5分,共30分历史比较法解理球形风化波切台三角洲 岩浆作用背斜 转换断层化 值古登堡面二、试论述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8分)三、概述河流的侵蚀作用。(20分)四、简述岩石圈板块的主要边界类型。 分五、试述岩溶作用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常见的岩溶地形。(10分)六、简述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10分) 分一、(每题2.5分,共35分 岩石结构地质年代风化壳地温梯度将今论古磨圆度中心式火山盆喷发岩株二、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构造意义。(12分)三、简述板块边界的主要类型。(10分)四、试述变质作用的类型。(13分五、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沉积作用(。10分)六、简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10分) 分一.(每题2.5分,共35分风度大地水准面承压水蚀流变质作用岩石圈地温梯度解理角度不整合温差风化岩溶作用震级旋回生态系统二、试述河流的剥蚀作用。(14分)三.如何确定相对地质年代。(7分)四.简述浅海的沉积作用。(14分五.试述火山作用及其主要产物。(10分)六.简述断层的识别标志。(12分)七.简述板块构造的含义及该学说对地学的意义。 分一.(每题2.5分,共40分 潮汐大陆边缘 同位素地质风化作用 值解理大样地壳承压水岩溶作用二.简述题(1050分三、论述题(60分 分2、试述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分3、试述断层的确定标志。(16分4、试对比U型谷、V型谷及风蚀谷的主要形态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共17分2004年入学考试试题 一.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分选性与磨圆度岩石结构与构造重力异常地温梯度风化作用矿产震级与烈度地质环境地质U型谷与V型谷转换断层同位素地质机械搬运作用冲积物的二元结构夷平面 分2.简述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 分4、简述冰川的形成过程。(8分1、断层、褶皱、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及花岗岩体等各种地或构造现象形成的先后顺序。(5分) 3、褶皱、断层的形成时代。(5分 分2、试述河流的侵蚀作用。(17分 分 2005年入学考试试题 一、(每小题4分,共40分 同位素地质潜水接触变质作 地质中心式火山 二、判断是非(每小题3分,共24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2、队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 6、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7、平面上垂直地层不同时代的地层重复出现,可以判定是褶皱构造 8、只有进入河谷中的水体才产生流水的地质作用()三、选择题(每题答对得3分,答错不得分,共21分 A、高B、 2.关于的震级与烈度:(3.分离性板块边界一般不可能出现:(A、基性岩浆侵入B、深渊C、浅源D、基性岩浆喷出4、平常所见的河床宽度仅占河谷谷底的很小部分,这主要是因为(5、陆生植物的形成于发展开始于(A、B、中生代 C、晚古生代初D、早古生代初6、通常情况下,千枚岩的变质程度较麻粒岩的变质程度() C、有时低,有时高D、大致相等7、适宜于珊瑚生长的环境是()D、热带、带的海域四、读图题(15分)简要分析图区内的构造发展史。 F1F2断层(2F2断层性质相同)(8分五、论述题(50分 分 分 分 分2006年入学考试试题 8、磁异常是由于将大量的带电粒子抛向地球,所引起的局部磁场的变化。 二.选择填空(2282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每问 B、水平运动和温度变低C、对流运动和温度变 D、水平运动和温度增 3、目前,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主要边界类型是()4、下列地貌形态中哪一种不是沉积作用下形成的() 5、在下列矿物中,不属于含氧酸盐的矿物是()A、石 D、橄榄6、在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地球的重力从地表向下逐渐增大,在地心处达到最大B、在固体地球的内部,从常温层向下地温是逐渐升高的7、地球磁场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包括() C、磁倾角、磁倾角和磁感应强度D、变化磁场、磁异常和基本磁场8、风蚀盆地中一般控制风蚀作用的极限面是*()A、浪基面B、大地水准面 C、潜水面D、河流的侵蚀基准面9、通常情况下,基性岩浆岩的粘度比酸性岩浆的粘度() 10、在下列莫氏硬度计中,相对硬度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石英-钾长石-石B、-钾长石-石英-C、-滑石-石英-石D、滑石-长石-萤石-11、有一种火成岩,其二氧化硅含量为50%,隐晶质结构,杏仁状构造,主要有斜长石、角闪石等矿物组成,这种岩石应该是()A、花岗岩B、流纹岩C、玄武岩D变,这种变质作用的方式是()A、重结晶作用BC、交代作用D、混合岩化作用13、在下列的描述中,哪种描述是错误的()14在大洋中脊一般不会出现(A、转换断层B、深渊C、磁异常条带D、火山活三、阅读下面的地质图并回答问题(共17分 分 分(8分 四、(每题2.5分,共35分地质地层层序律重力异常成岩作用解理岩石的结构生态系统分选性岩石圈岩浆作用河流阶地承压水矿产资源烈度五、简答题(25分 2、简述岩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聊城2024年健身服务合同
-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精美课件
- 土地承包权协议书范本版
- 皮下注射技术操作流程课件
- 农村私人土地买卖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商务考察与招商合同2篇
- 益生菌奶粉课件
- 2024年度离岗创业人员培训服务合同
- 租房定金合同范本共
- 财务模拟述职报告范文
- 知识竞赛pptPPT(完美版)
- 产品包装、防护和交付管理规定
- 施工现场扬尘防治资料 全套
- DB12-T1059-2021行洪河道堤防工程安全监测技术规程
- 销售人员心态培训ppt
- 郑商所品种基本面甲醇交易手册
- 管理学-第九章-控制工作
- 冯至 江上详细分析
- 浙江省执业医师注册健康体检表(新)
- 阑尾炎超声诊断共29页PPT资料课件
- 初中英语说课ppt模板通用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