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t"目录0,1,目录1,2,目录2,3,目录3,4"\h一、设计说明书 51工艺流程的选择 51.1原水水质和《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的比较 51.2工艺流程的设计 51.3工艺流程的比较和选择 62.构筑物形式的确定 62.1混合 62.1.1溶解池 62.1.2药剂的选用 62.1.3药剂的投加方式 62.1.4加氯间 62.1.5混合设备 72.2絮凝 72.3沉淀 72.4臭氧—生物活性炭强化滤池 82.5普通快滤池 82.6消毒 82.7最终确定的工艺流程构筑物 93水厂平面布置说明 93.1常规因素 93.2特殊因素 93.3主要构筑物尺寸 94水厂高程布置说明 9二、设计计算书 91设计水量 91.1水厂取水量(考虑自用水量) 91.2构筑物水量 91.3泵站水量 9吸水井 92加药计算 92.1设计参数 92.2溶液池 102.3溶解池 102.4设备选用 102.5药剂仓库 103混合计算 103.1设计参数 103.2混合池 113.3静态混合器 113.3.1设计管径 113.3.2混合单元数 113.3.3混合时间 113.3.4水头损失 113.3.5校核GT值 114水平轴式机械絮凝池 114.1基本参数 114.2平面尺寸 114.2.1絮凝池有效容积 124.2.2每池有效容积 124.2.3池体尺寸 124.3搅拌设备 124.3.1叶轮直径 124.3.2叶轮的桨板尺寸 124.3.3叶轮转速 124.3.4桨板功率 124.3.5核算平均速度梯度G值及GT值 135异向流斜管沉淀池 135.1基本参数 135.2沉淀区平面尺寸 135.3沉淀池的总高度 135.4沉淀池进口穿孔花墙排泥系统 145.4.1沉淀池进水设计 145.4.2沉淀池出水设计 145.4.3排泥系统 155.5沉淀池核算 156臭氧—生物活性炭强化滤池 166.1臭氧接触池 166.1.1设计参数 166.1.2设计计算 166.2活性炭滤池 166.2.1设计参数 166.2.2设计计算 167普通快滤池 177.1滤池设计参数的确定 177.2滤池池寸 177.3滤池高度 177.4设计计算 177.4.1冲洗强度 177.4.2单池冲洗流量 187.4.3冲洗排水槽 18(1)断面尺寸 187.4.4集水渠 187.4.5配水系统 187.4.6冲洗水箱 198清水池 218.1平面尺寸 218.2管道系统 218.3清水池的布置 228.3.1导流墙 228.3.2检修孔 228.3.3通气管 229消毒 229.1加药量的确定 2210加氯间的布置 2211二级泵站水泵选择 2212水厂高程设计计算 22三、图纸 23四、参考文献 23一、设计说明书1工艺流程的选择1.1原水水质和《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的比较原水水质初表1中的7项外基本符合供水水质标准,根据2007年实行的《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通过两者的比较进行工艺流程的设计。表1原水水质和《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比较原水水质标准指标浊度一般70度左右,下雨时达350~450度;1色度微红色15大肠菌群数120不得检出细菌总数600100CODMn2~53氨氮1~30.5嗅味较重的泥味无异臭,异味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2)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1.2工艺流程的设计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城镇水厂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5%,则设计处理量为:式中a——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5%;Qd——设计供水量(m3/d),为13.2万m3/d.根据资料显示,水中色度,嗅味,大肠菌群数和细菌总数一般经过常规处理可以达标【1】。所以在工艺流程的设计中着重计算氨氮和CODMn是否达标。方案一混凝剂消毒↓↓原水→混合→絮凝池→沉淀池→臭氧预处理→生物活性炭强化滤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氨氮去除率=1\*GB3①常规处理【2】:3*(1-15%)=2.5mg/L=2\*GB3②生物活性炭【3】:2.55*(1-90%)=0.26mg/L,根据出水水质标准,剩余氨氮应小于0.5mg/L;则方案一出水水质标准氨氮达标。CODMn去除率=1\*GB3①常规处理:5*(1-20%)=4mg/L=2\*GB3②生物活性炭:4*(1-40%)=2.4mg/L,根据出水水质标准,剩余CODMn应小于3mg/L;则方案一出水水质标准CODMn达标。方案二混凝剂消毒↓↓原水→生物预处理→混合→澄清池→移动罩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氨氮去除率=1\*GB3①生物预处理【4】:3*(1-85%)=0.45mg/L=2\*GB3②常规处理:0.45*(1-15%)=0.38mg/L,根据出水水质标准,剩余氨氮应小于0.5mg/L;则方案二出水水质标准氨氮达标。CODMn去除率=1\*GB3①常规处理:5*(1-20%)=4mg/L=2\*GB3②生物预处理:4*(1-25%)=3mg/L,根据出水水质标准,剩余CODMn应小于3mg/L;则方案二出水水质标准CODMn达标。1.3工艺流程的比较和选择出水水质方面,两方案的氨氮和CODMn均能达标,其中方案一对铁,锰等其他污染物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更为全面。技术难度方面,生物预处理技术难度相对较高,运行管理复杂。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的处理技术相对成熟完善。综合各方面原因,本设计选择方案一。2.构筑物形式的确定2.1混合2.1.1溶解池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为宜,池顶宜高出地面0.20m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溶解池的底坡不小于0.02,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100mm的排渣管,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由于药液一般都具有腐蚀性,所以盛放药液的池子和管道及配件都应采取防腐措施。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若其容量较小,可用耐酸陶土缸作溶解池。2.1.2药剂的选用药剂选用碱式氯化铝,属于无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净化效率高,耗药量少,出水浊度低,色度小,过滤性能好,温度适应性高。2.1.3药剂的投加方式混凝剂的湿投方式分为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两种类型,重力投加方式有泵前投加和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压力投加方式有水射投加和计量泵投加。计量设备有孔口计量,浮杯计量,定量投药箱和转子流量计。本设计采用耐酸泵和转子流量计配合投加。2.1.4加氯间1、靠近加氯点,以缩短加氯管线的长度。水和氯应充分混合,接触时间不少于30min。为管理方便,和氯库合建。加氯间和氯库应布置在水厂的下风向。2、加氯间的氯水管线应敷设在地沟内,直通加氯点,地沟应有排水设施以防积水。氯气管用紫铜管或无缝钢管,氯水管用橡胶管或塑料管,给水管用镀锌钢管,加氨管不能用铜管。3、加氯间和其他工作间隔开,加氯间应有直接通向外部、且向外开的门,加氯间和值班室之间应有观察窗,以便在加氯间外观察工作情况。4、加氯机的间距约0.7m,一般高于地面1.5m左右,以便于操作,加氯机(包括管道)不少于两套,以保证连续工作。称量氯瓶重量的地磅秤,放在磅秤坑内,磅秤面和地面齐平,使氯瓶上下搬运方便。有每小时换气8-12次的通风设备。加氯间的给水管应保证不断水,并且保持水压稳定。加氯间外应有防毒面具、抢救材料和工具箱。防毒面具应防止失效,照明和通风设备应有室外开关。设计加氯间时,均按以上要求进行设计。2.1.5混合设备混合是取得良好絮凝效果的重要前提,影响混合效果的因素很多,如药剂的品种、浓度、原水温度、水中颗粒的性质、大小等。混合设备的基本要求是药剂与水的混合快速均匀。同时只有原水与药剂的充分混合,才能有效提高药剂使用率,从而节约用药量,降低运行成本。常用的混合设备有水泵混合,管式混合,机械混合三种。管式混合简单易行,无需另建混合设备,混合效果好。管式静态混合器构造简单,安装方便,混合快速而均匀,混合效果好。2.2絮凝絮凝过程就是在外力作用下,使具有絮凝性能的微絮粒相互接触碰撞,而形成更大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大的絮凝体。絮凝池有隔板絮凝池,折板絮凝池,机械絮凝池等。机械絮凝池具有随时改变转速以保证絮凝效果的优点。所以选用水平轴式机械絮凝池。2.3沉淀常见各种形式沉淀池的性能特点及适用条件见如下的各种形式沉淀池性能特点和适用条件。表3-2各种形式沉淀池性能特点和适用条件表型式性能特点适用条件平流式优点:1、可就地取材,造价低;2、操作管理方便,施工较简单;3、适应性强,潜力大,处理效果稳定;4、带有机械排泥设备时,排泥效果好缺点:1、不采用机械排泥装置,排泥较困难2、机械排泥设备,维护复杂;3、占地面积较大一般用于大中型净水厂;2、原水含砂量大时作预沉池竖流式优点:1、排泥较方便2、一般与絮凝池合建,不需建絮凝池;3、占地面积较小缺点:1、上升流速受颗粒下沉速度所限,出水流量小,一般沉淀效果较差;2、施工较平流式困难1、一般用于小型净水厂;2、常用于地下水位较低时辐流式优点:1、沉淀效果好;2、有机械排泥装置时,排泥效果好;缺点:1、基建投资及费用大;2、刮泥机维护管理复杂,金属耗量大;3、施工较平流式困难一般用于大中型净水厂;2、在高浊度水地区作预沉淀池斜管(板)式优点:1、沉淀效果高;2、池体小,占地少缺点:1、斜管(板)耗用材料多,且价格较高;2、排泥较困难宜用于大中型厂2、宜用于旧沉淀池的扩建、改建和挖槽沉淀池类型有平流式沉淀池,斜板与斜管沉淀池等。其中异向流斜管沉淀池利用了层流原理,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水利条件好,处理效率高。缩短了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2.4臭氧—生物活性炭强化滤池臭氧活性炭法(O3/GAC)是在活性炭滤池之前投加臭氧,在臭氧接触反应池中进行臭氧接触氧化反应,使水中有机污染物氧化降解,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的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被活性炭吸附的同时,活性炭颗粒表面的生物膜或微生物群落通过生物吸附和氧化降解等作用,显著提高了活性炭去除有机物的能力,延长了活性炭的使用寿命[4]。预臭氧化可以提高有机物的可生化性,同时还使一些溶解的、胶体的有机物发生絮凝使之成为可沉淀的或可滤除的物质,有效地去除污染水中的色度、嗅味、铁、锰和有机物旧。2.5普通快滤池普通快滤池:是向下流、砂滤料的回阀式滤池,适用大中型水厂,单池面积一般不宜大于100m2。优点有成熟的运行经验运行可靠,采用的砂滤料,材料易得价格便宜,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单池面积可做得较大,池深适中,采用降速过滤,水质较好2.6消毒水的消毒处理是生活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其目的在于杀灭水中的有害病原微生物(病原菌、病毒等),防止水致传染病的危害。其方法分化学法与物理法两大类,前者系水中投家药剂,如氯、臭氧、重金属、其他氧化剂等;后者在水中不加药剂,而进行加热消毒、紫外线消毒等。经比较,采用液氯消毒。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的消毒剂,除消毒外还起氧化作用。加氯操作简单,价格较低,且在管网中有持续消毒杀菌作用。原水水质较好时,一般为滤后消毒,虽然二氧化氯,消毒能力较氯强而且能在管网中保持很长时间,但是由于二氧化氯价格昂贵,且其主要原料亚氯酸钠易爆炸,国内目前在净水处理方面应用尚不多。2.7最终确定的工艺流程构筑物碱式氯化铝混凝剂↓原水→配水泵站→管式静态混合器→水平轴式机械絮凝池→异向流斜管沉淀池→生物活性炭强化滤池→砂滤池→自动真空加氯机→清水池→二级泵站→出水3水厂平面布置说明3.1常规因素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城镇水厂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5%,则设计处理量为:a——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5%;Qd——设计供水量(m3/d),为13.2万m3/d.3.2特殊因素3.3主要构筑物尺寸4水厂高程布置说明二、设计计算书1设计水量1.1水厂取水量(考虑自用水量)1.2构筑物水量1.3泵站水量吸水井清水池到吸水井的管线最长为55m,管径为DN1000,查水力计算表:水力坡度为i=0.7‰,流速v=0.80m/s,局部阻力系数分别为0.06,1.0,1.0,1.05,1.05,则管中水头损失为:因此,吸水井水面标高为19.75m,加上超高0.5m,顶面标高为20.25m。2加药计算2.1设计参数已知计算水量Q=138600m3/d=5775m3/h=1.6m3/s。根据原水水质,选碱式氯化铝(PAC)为混凝剂,据原水水质浊度判断,混凝剂的最大投药量a=30mg/L,药容积的浓度b=15%,混凝剂每日配制次数n=2次。2.2溶液池,取14m3式中:a—混凝剂(碱式氯化铝)的最大投加量(mg/L),本设计取30mg/L;Q—设计处理的水量,1925m3/h;c—溶液浓度(按商品固体重量计),一般采用5%-20%,本设计取15%;n—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本设计取2次。溶液池设置两个,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单池尺寸为L*B*H=3*3*2=18m3,高度中包括超高0.3m,置于室内地面上。池旁设工作台,宽1.0-1.5m,池底坡度为0.02。底部设置DN200mm放空管,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管。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沿池面接入药剂稀释采用给水管DN60mm,按1h放满考虑。2.3溶解池,本设计取0.3解池也设置为2池,单池尺寸:,高度中包括超高0.2m,底部沉渣高度0.1m,池底坡度采用0.02。溶解池实际有效容积:溶解池底部设管径d=100mm的排渣管一根。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10min,则放水流量:2.4设备选用溶解池搅拌设备采用中心固定式平桨板式搅拌机。计量投加设备混凝剂的湿投方式分为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两种类型,重力投加方式有泵前投加和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压力投加方式有水射投加和计量泵投加。计量设备有孔口计量,浮杯计量,定量投药箱和转子流量计。本设计采用耐酸泵和转子流量计配合投加。计量泵每小时投加药量:式中:——溶液池容积(m3)耐酸泵型号25FYS-20选用2台,一备一用.2.5药剂仓库估算面积为150m2,仓库与混凝剂室之间采用人力手推车投药,药剂仓库平面设计尺寸为10.0m×15.0m。3混合计算3.1设计参数设计参数设计总进水量为Q=138600m3/d,水厂进水管投药口靠近水流方向的第一个混合单元,投药管插入管径的1/3处,且投药管上多处开孔,使药液均匀分布,进水管采用两条,流速v=1.5m/s.设计流量Q=1.6m3/s,水温20°时运动粘度为μ=1.005*10-3(N·s/m2)3.2混合池取混合时间t=30s,混合池体积,尺寸为3.3静态混合器3.3.1设计管径静态混合器设在絮凝池进水管中,设计流量;3.3.2混合单元数则静态混合器管径为:,本设计采用1000mm;混合单元数按下式计算,本设计取N=3;则混合器的混合长度为:3.3.3混合时间3.3.4水头损失<0.5m,符合设计要求。3.3.5校核GT值,在500-1000之间,符合设计要求。4水平轴式机械絮凝池4.1基本参数设计分成3个系列,每系列的设计流量为,絮凝时间取20min4.2平面尺寸4.2.1絮凝池有效容积,池数n=34.2.2每池有效容积,每池分成三格,每格有效容积V=71.3m34.2.3池体尺寸根据水力高程布置,水深H=4.5m,池宽4m池长,絮凝池池超高取0.3m,总高度为4.8m.单池尺寸4.3搅拌设备絮凝池分格隔墙上过水孔道上下交错布置,每格设一台搅拌设备4.3.1叶轮直径叶轮旋转时,应不露出水面,也不触及池底。叶轮直径取池宽60%,采用D=2.5m4.3.2叶轮的桨板尺寸叶轮桨板中心点线速度采用V1=0.5m/sV2=0.35m/sV3=0.2m/s(1)桨板长度取1.8m(桨板长度与叶轮直径之比l/D=1.8/2.5=0.72)(2)桨板宽度取b=0.25m,长宽比0.3/2<1,CD=1.1每根轴上桨板数8块。旋转桨板面积与絮凝池过水断面面积之比为8*0.25*1.8/4*4.5=20%小于25%4.3.3叶轮转速设桨板相对于水流的线速度等于桨板旋转线速度0.75倍,则相对于水流的叶轮转速为4.3.4桨板功率每个叶轮旋转时克服水的阻力所消耗的功率p式中,CD——阻力系数,决定于桨板宽长比。当宽长比小于1时,CD=1.1ZR——同一旋转半径上桨板数ρ——水的密度,kg/m3ω——相对于水的旋转角速度,rad/sR1——桨板外缘旋转半径,mR2——桨板内缘旋转半径,m同理可得总功率4.3.5核算平均速度梯度G值及GT值第一格第二格第三格平均速度梯度G值经核算,G值与GT值均较合适5异向流斜管沉淀池5.1基本参数表面负荷q=10m3/m2*h处理水量Q=1925m3/h=0.54m/s斜管沉淀池与反应池合建,池有效宽度B=4m。采用塑料片热压六边形蜂窝管,管厚0.4mm,边距d=30mm,水平倾角60度。采用后倾式以利于均匀配水。斜管长1m,管径一般为25~35mm(即管的内切圆直径),取为30mm。5.2沉淀区平面尺寸清水面积A=Q/v=1925/10=192.5m3式中q——表面负荷,一般采用9.0-11.0,本设计取10进水方式:进水区沿4m长的一边布置,为了配水均匀设计尺寸B*L=12*20=240m35.3沉淀池的总高度沉淀池的总高度超高:h0=0.3m;清水区高度:h1=1.2m;斜管区高度:h2=1000×sin60°=0.866m,取0.9m;布水区高度:h3=1.5m;穿孔排泥斗高度:h4=0.8m;因此,有效池深:H=0.9+1.2+1.3=3.4m;沉淀池总高度为:H=h0+h1+h2+h3+h4=0.3+1.2+0.9+1.5+0.8=4.7m5.4沉淀池进口穿孔花墙排泥系统5.4.1沉淀池进水设计沉淀池进水采用穿孔花墙,孔口总面积式中v——孔口速度(m/s),一般取值不大于0.20m/s。本设计取0.2m/s。每个孔口的尺寸定为15cm×10cm,则孔口数个。进水孔位置应在斜管以下、沉泥区以上部位。5.4.2沉淀池出水设计采用穿孔集水槽集水,清水经进水孔淹没出流进入集水槽中,每个沉淀池沿长边方向设有10条集水槽。集水槽计算(1)集水槽尺寸集水槽间距:l0=L/n=1.2m每个集水槽流量:q=0.2431/10=0.02431m3/s集水槽宽度:b=0.9(βq)0.4=0.9(1.2×0.02431)0.4=0.22m集水槽水深:起点h1=0.75×0.22=0.17m;终点h2=1.25×0.22=0.28m为了施工方便,采用平底集水槽,从安全角度考虑,取集水槽水深h2=0.31m,集水槽进水跌落高度取h3=0.05m,进水孔淹没深度取h4=0.07m,集水槽超高取h0=0.07m。集水槽总高度:H=h2+h3+h4+h0=0.36+0.05+0.07+0.07=0.5m(2)集水槽的孔眼计算:集水槽孔口淹没出流,出流水头为h4=0.07m,超载系数β=1.2,流量系数μ=0.62。每条集水槽所需孔眼面积:F=/=1.2*0.02431/(0.62*(2*9.81*0.07)0.5)=0.04m2孔径d取25mm,每孔面积:0.0005m2每条集水槽孔眼总数n=f/a=0.04/0.0005=80个,集水槽两侧交错开孔,左右侧开孔数各为40个。集水槽上孔距:l=6500/40=162.5mm。.集水总渠计算集水总渠宽度:Bn=0.9(βQ)0.4=0.9(1.2×0.2431)0.4=0.55m集水总渠起端水流断面假定为正方形,渠内水深为0.6m,考虑集水槽水流进入集水总渠时自由跌落,跌落高度取0.1m,同时考虑集水总渠顶与集水槽顶相平,则集水总渠总高度为:H=0.6+0.1+0.5=1.2m。5.4.3排泥系统为取得较好的排泥效果,采用机械排泥,在池末端设集水坑,通过排泥管定时开启阀门,靠重力排泥。池内存泥区高度为0.1m,池底有1.5‰坡度,坡向末端(每池一个),坑的尺寸为50cm*50cm*50cm。排泥管兼沉淀池放空管,其管径按下式计算D=(0.7*B*L*H0/t)0.5=(0.7*6.5*12*3.5/3*3600)0.5=0.133m,采用200mm式中H0——池内平均水深,m,此处为3.4+0.1=3.5t——放空时间,s,此处按3h算。斜管沉淀池示意图,如图下图所示。斜管沉淀池计算示意图5.5沉淀池核算出水的水头损失包括孔口损失和集水槽速度内损失。(1)孔口损失:式中:——进口阻力系数,本设计取=2.(2)集水槽内水深为0.3m,槽内水力坡度按i=0.01计,槽内水头损失为:(3)出水总水头损失(4)复算管内雷诺数及沉淀时间式中:R——水力半径,R=d/4=30/4=7.5mm=0.75cmμ——运动粘度0.01cm2/s(t20℃)所以水流在沉淀池内是层流状态沉淀时间符合沉淀时间一般为2~5min之间的要求。6臭氧—生物活性炭强化滤池6.1臭氧接触池6.1.1设计参数臭氧接触池设计规模4.6万m3/d=1925m3/s,共设3座,臭氧最大投量为2.0mg/L,分别导入接触池,接触时间为10min。所需臭氧量D=1.06aQ=1.06*0.002*1925=4.08kgO3/h6.1.2设计计算①接触池体积V②池截面积F。池内水深HA取3m,则③单池面积及尺寸。采用2个接触池6.2活性炭滤池6.2.1设计参数滤池设计水量为:Q=46000m3/d冲洗强度q=8L/(s·m2),滤速:V1=10m/h6.2.2设计计算滤池面积及尺寸滤池工作时间为24h,冲洗周期为12h,滤池实际工作时间为:T=24-0.1×24/12=23.8h滤池面积为:F=Q/(V1T)=46000/(10×23.8)=193.28m2采用滤池数为N=6,布置成对称双行排列。每个滤池面积为:f=F/N=193.28/6=32m2采用滤池长宽比为2左右,滤池设计尺寸为8.4m×4.2m。校核强制滤速V2为:V2=NV1/(N-1)=6×10/(6-1)=12m/h7普通快滤池7.1滤池设计参数的确定本水厂采用普通快滤池进行过滤,单层石英砂滤料,密度ρs=2.65t/m3,滤料膨胀前孔隙率m0=0.4;根据用水量的情况,采用4个构造相同的快滤池,布置成对称双行排列,则每个滤池的设计流量Q=4.62*104/4*24=481.2m3/h=0.13m/s。滤速V=8~10m/h,取v=10m/h;冲洗强度:12~15L/m2·s,取14L/m2·s;冲洗时间:t=6min;冲洗周期:T=12h;。7.2滤池池寸每个滤池的实际工作时间T=24h滤池的总面积F=Q0/vT=46000/10*24=191.67m2每个滤池的面积,采用49m2,正方形滤池,每个池的边长为7m。7.3滤池高度支承层高度滤料层高度砂面上水深超高(干弦)滤池总高7.4设计计算7.4.1冲洗强度冲洗强度q按经验公式计算式中-滤料平均粒径;e-滤层最大膨胀率,取e=40%;-水的运动黏滞度,。砂滤料的有效直径=0.7mm与对应的滤料不均匀系数u=1.5所以,=0.9u=0.9×1.5×0.7=0.945mm7.4.2单池冲洗流量7.4.3冲洗排水槽(1)断面尺寸两槽中心距采用a=3m排水槽个数n1=L/a=7/3=2(个),槽长l=B=7m槽内流速,采用0.6m/s排水槽采用标准半圆形槽底断面形式,其末端断面模数为:槽宽:b=2X=2*0.16=0.32m。(2)排水槽高度槽顶位于滤层面以上的高度为:He=eHn+2.5x+δ+0.075=0.4*0.7+2.5*0.16+0.05+0.075=1.03m式中e——冲洗时滤层膨胀度Hn——滤料层厚度采用0.7mX——冲洗排水槽断面模数,x=0.16mδ——排水槽底厚度采用,取0.05m(3)核算面积排水槽平面总面积与单个滤池面积之比:2*2x*l/f=2*0.16*7/49=0.05<0.257.4.4集水渠集水渠采用矩形断面,共设10条集水渠,渠宽采用b=0.6m渠始端水深Hq集水渠底低于排水槽底的高度Hm,取1.1m。7.4.5配水系统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其配水干管采用方形断面暗渠结构。(1)配水干渠干渠始端流速采用干渠始端流量干渠断面积,取0.5干渠断面尺寸采用0.5m×0.5m(2)配水支管支管中心距采用s=0.25m支管总数n2=2L/s=2×7/0.25=56(根)支管流量支管直径采用,流速支管长度式中0.5为干管断面尺寸,0.3为考虑渠道壁厚及支管末端与池壁间距核算(3)支管孔眼孔眼总面积Ω与滤池面积f的比值a,采用,则孔径采用单孔面积孔眼总数每一支管孔眼数(分两排交错排列)为:,取20个孔眼中心距孔眼平均流速7.4.6冲洗水箱冲洗水箱与滤池合建,置于滤池操作室屋顶上。(1)容量V冲洗历时采用=6min水箱内水深,采用圆形水箱直径(2)设置高度水箱底至冲洗排水箱的高差,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水箱与滤池间冲洗管道的水头损失管道流量管径采用,管长l=7m查水力计算表得:,冲洗管道上的主要配件及其局部阻力系数合计mH2O2)配水系统水头损失h2h2按经验公式计算3)承托层水头损失h3承托层厚度采用H0=0.45m4)滤料层水头损失h4式中-滤料的密度,石英砂为;-水的密度,;-滤料层膨胀前的孔隙率(石英砂为0.41);-滤料层厚度,m。所以mH2O5)备用水头h5=1.5mH2O则8清水池8.1平面尺寸清水池的有效容积,包括调节容积,消防贮水量和水厂自用水的调节量。清水池的调节容积:V1=kQ=0.1×138000=13800m³消防用水量按同时发生两次火灾,一次火灾用水量取25L/s,连续灭火时间为2h,则消防容积:V2=25*2*3600/100=180m3根据本水厂选用的构筑物特点,不考虑水厂自用水储备。则清水池总有效容积为:V=V1+V2=13800+180=13980m3清水池共设3座,有效水深取H=4.0m,则每座清水池的面积为:F=V/2H=13980/3*2*4.4=530m2取B*L=24*24=576m2,超高取0.5m,则清水池净高度取4.5m。8.2管道系统1)清水池的进水管:(设计中取进水管流速为=1.8m/s)设计中取进水管管径为DN500mm2)清水池的出水管由于用户的用水量时时变化,清水池的出水管应按出水量最大流量设计,设计中取时变化系数=1.4,所以:出水管管径:(设计中取出水管流速为=0.8m/s)设计中取出水管管径为DN600mm3)清水池的溢流管溢流管的管径与进水管相同,取为DN500mm。在溢流管管端设喇叭口,管上不设阀门。出口设置网罩,防止虫类进入池内。4)清水池的排水管清水池内的水在检修时需要放空,需要设排水管。排水管径按2h内将水放空计算。排水管流速按1.2m/s估计,则排水管的管径为:设计中取排水管径为DN350mm8.3清水池的布置8.3.1导流墙在清水池内设置导流墙,以防止池内出现死角,保证氯与水的接触时间30min。每座清水池内导流墙设置3条,间距为15m,将清水池分成4格。导流墙底部每隔5m设0.1m×0.1m的过水方孔。8.3.2检修孔在清水池的顶部设圆形检修孔2个,直径为1000mm。8.3.3通气管为了使清水池内空气流通,保证水质新鲜,在清水池顶部设通气孔,通气孔共设4个通气管,通气管管径为200mm其伸出地面高度高低错落,便于空气流通9消毒9.1加药量的确定最大投氯量为a=3mg/L加氯量为:储氯量(按一20天考虑)为:10加氯间的布置加氯间靠近滤池和清水池,在加氯间、氯库低处各设排风扇一个,换气量每小时8~12次,并安装漏气探测器,其位置在室内地面以上20cm。设置漏气报警仪,当检测的漏气量达到2~3mg/kg时即报警,切换有关阀门,切断氯源,同时排风扇动作。为搬运氯瓶方便,氯库内设单轨电动葫芦一个,轨道在氯瓶正上方,轨道通到氯库大门以外。加氯间外布置防毒面具、抢救材料和工具箱,照明和通风设备在室外设开关。在加氯间引入一根DN50的给水管,水压大于20mH2O,供加氯机投药用;在氯库引入DN32给水管,通向氯瓶上空,供喷淋用。11二级泵站水泵选择12水厂高程设计计算水厂高程计算表主要构筑物自身水损(m)沿程损失(m)水面高程(m)池底标高(m)池顶标高(m)构筑物高(m)混合池0.2184.4180.7184.74.00.5絮凝沉淀池0.8183.7179.0184.05.00.2臭氧接触池0.4182.7179.0183.04.00.3生物活性炭滤池0.4182.0178.3182.34.00.3普通快滤池2.0181.3178.1清水池0.0179.0174.8179.34.5三、图纸1.平面图2.高程图3.构筑物图四、参考文献【1】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434页【2】国内外给水厂净水工艺研究综述【3】刘阳,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中复合强化过滤技术的研究,浙江大学,2012年3月。【4】潘碌亭,中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工业水处理,2006年6月第26卷第6期,第7页。课程设计答疑记录姓名班级指导教师答疑时间答疑地点答疑内容注:答疑内容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简要写你提的问题和老师的答疑情况,可自行加页。课程设计答疑记录姓名班级指导教师答疑时间答疑地点答疑内容注:答疑内容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简要写你提的问题和老师的答疑情况,可自行加页。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与应用基于PIC16F877单片机的莫尔斯码自动译码系统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控制器在工业电阻炉上的应用研究\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阴师范学院《田径》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世界现代史》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民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中国现代政治制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管理信息系统》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语言程序设计》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物流工程学1》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DB6110-T 63-2024《加油站诚信计量管理规范》
- 电机制造企业的发展策略考核试卷
- CJJ207-2013 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
-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加答案(易错题)
-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300题-整除-有标准答案
- 办公室装修工程施工方案讲义
- 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实践规范专家共识
- 中国农业银行贷后管理办法
- MOOC 陶瓷装饰·彩绘-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3秋新课标版)
- 信访纠纷化解预案
- 硅晶圆缺陷的化学性质与影响
- 《布的基本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