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ivPAGEI前言人类的生产、生活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大多数在建筑物内进行的。凡是建筑物,一般都有可燃物和着火源,因而存在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建筑防火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中做好此项工作,可以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建筑物发生火灾,且在其一旦发生火灾时把火灾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否则,就会给建筑物留下先天性的火灾隐患,一旦条件成熟,就会酿成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许多建筑火灾的发生以及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其根源在于建筑防火设计不符合防火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筑火灾的严峻形势,提醒和告诫建筑设计人员务必重视建筑防火安全设计工作,撰写此论文,进一步提出一些建筑防火设计方法,能够使建筑火灾尽可能减少。目录摘要 11建筑火灾 21.1关于火灾燃烧的基本知识 21.1.1燃烧条件 21.1.2燃烧条件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 21.1.3燃烧类型及常用术语 31.2建筑起火的原因 41.3建筑火灾典型案例及教训 42建筑材料的高温性能 62.1有机材料 62.1.1木材 62.1.2塑料 72.2无机材料 72.2.1建筑钢材 82.2.2混凝土 82.2.3石材 83建筑耐火设计 93.1概述 93.1.1建筑耐火设计方法 93.1.2建筑等级的定义和作用 93.2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 103.2.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 103.2.2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113.2.3影响构件耐火极限的因素及提高耐火极限的措施 123.3防火涂料和防火板材 143.3.1饰面型防火涂料 143.3.3钢结构用防火板材 154钢结构耐火设计 164.1裸露钢结构的耐火性能 164.1.1钢材的高温力学性能 164.1.2构件截面的破坏过程 164.2钢结构临界温度的计算 174.2.1构件的临界温度和初始应力 174.2.2构件初始应力σ0的计算 184.3钢结构耐火保护层厚度计算 224.3.1保护材料的性质及分类 224.3.2导热微分方程 244.4钢结构耐火设计方法 255建筑结构耐火设计新方法简介 265.1建筑结构耐火设计现状及问题 265.2普通房间火灾轰燃后的温度计算 275.3钢结构耐火设计的当量时间 276安全疏散设计 296.1疏散楼梯和消防电梯设计 296.1.1疏散楼梯设计 296.1.2消防电梯 306.2工业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316.2.1安全出口及数目 316.2.2 安全疏散距离 316.2.3疏散楼梯设置 326.2.4对疏散楼梯和门的要求 326.3单、多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326.3.1安全出口的数目和布置 326.3.2安全疏散距离 336.3.3安全出口、走道、楼梯的宽度 346.3.4疏散楼梯 346.4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346.4.1安全出口、疏散出口的数目和布置 346.4.2安全疏散距离 356.4.3疏散楼梯和消防电梯设置 357建筑灭火系统 377.1消火栓给水系统 377.2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77.2.1系统的类型 387.2.2系统主要组件 387.3开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97.3.1雨淋喷水灭火系统 397.3.2水幕系统 397.4气体灭火系统 397.4.1气体灭火系统的应用 397.4.2气体灭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408建筑防排烟系统和采暖、通风防火 418.1建筑防排烟系统 418.1.1防排烟设施的设置范围 418.1.2防排烟方式 418.2建筑采暖、通风防火 418.2.1采暖系统防火 418.2.2通风空调系统防火 429建筑电气防火 449.1建筑消防电源和配电 449.1.1消防电源 449.1.2火灾应急电源种类、供电范围和容量 449.2建筑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指标 459.2.1设置范围、照度和位置 459.2.2疏散指示指标灯的布置 469.2.3电光源和灯具的选择 4610地下建筑防火设计 4710.1建筑防火设计 4710.1.1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4710.1.2安全疏散 4710.2消防设施设计 4710.2.1消防给水和排水 4710.2.2防烟、排烟设施 4811结论与展望 4911.1结论 4911.2展望 49参考文献 50致谢 51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PAGE52建筑物防火研究摘要火灾是一种违反人们意志、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现象。弄清燃烧的条件,对于预凡是事故皆有起因,火灾亦不例外。分析建筑起火的原因是为了在建筑设计时,更有针对性地采取防火技术措施,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防火灾、控制火灾和扑救火灾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建筑物是由许多建筑构件组成的,因此建筑物的耐火程度高低,直接决定于这些建筑构件在火灾高温作用下的耐火性能,即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一次火灾的全过程通常分为初期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和衰减熄灭阶段。一般而言,火灾的起初阶段不会对建筑结构构成实质性损坏。火灾的发展阶段是指,火灾经过初起阶段一定时间后,房间顶棚下充满烟气,在某些条件下,从而导致室内绝大部分可燃物起火燃烧,使全室都着火,这种现象称为轰燃。火灾轰燃后,对建筑结构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使建筑结构失效倒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地下建筑发展很快,而且规模不断扩大,用途越来越广,功能越来越复杂。由于地下建筑位于地下,其火灾危险和危害性很大,因此要务必做好其防火设计,确保其消防安全。关键词:建筑火灾火灾控制设计方法。1建筑火灾1.1关于火灾燃烧的基本知识火灾是一种违反人们意志、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现象。弄清燃烧的条件,对于预防火灾、控制火灾和扑救火灾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1.1.1燃烧条件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放热和发光效应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是燃烧现象的三个特征。要发生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1.可燃物一般来说,凡是能在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中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可燃物按其组成可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类。2.氧化剂凡是能和可燃物发生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称为氧化剂。3.点燃源点燃源是指具有一定能量,能够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有时也称着火源。点燃源的种类很多,如:明火、电火花、冲击与摩擦火花、高温表面等。1.1.2燃烧条件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一切防火与灭火措施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阻止燃烧三要素同时存在、互相结合、互相作用。1.防火的基本措施一切防火措施,都是为了防止产生燃烧的条件。防止火灾的基本措施有:控制可燃物。以难燃或不燃的材料代替易燃或可燃的材料;用防火涂料刷涂可燃材料,改变其燃烧性能;对于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的厂房,采取通风方法,以降低易燃气体、蒸汽和粉尘在厂房空气中的浓度,使之不超过最高允许厚度。(2)隔绝气体。使用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应在密闭设备中进行。(3)消除着火源。如采取隔离、控温、接地、避雷、安装防爆灯、遮挡阳光、设禁止烟火的标志等等。(4)阻止火势蔓延。如在相邻两建筑之间留出一定的防火间距。2.灭火的基本方法一切灭火措施,都是为了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使燃烧熄灭。灭火的基本方法有:(1)隔离法。就是将火源处或其周围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使燃烧因隔离可燃物而停止。(2)窒息法。就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然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3)冷却法。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于燃点之下,使燃烧停止;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物体上,使其不受火焰辐射热的威胁,避免形成新的火点。(4)仰制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历程中去,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底活性的游离基,使燃烧反应终止。1.1.3燃烧类型及常用术语1.闪燃与闪点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液态可燃物质表面会产生蒸汽,有些固态可燃物质也因蒸发、升华或分解产生可燃气体或蒸汽。这些可燃气体或蒸汽与空气混合而成可燃气体,当遇明火时会产生一闪即灭的火苗或闪光,这种燃烧现象称为闪燃。能引起可燃物质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闪点。2.着火与燃点可燃物质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立即引起燃烧,并在火源移开后仍能继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或着火点。3.自燃和自燃点自燃是可燃物质不用明火点燃就能够自发着火燃烧的现象。可分为受热自燃和自热燃烧两类。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或火焰的条件下,能自动引起燃烧和继续燃烧时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4.爆炸与爆炸极限爆炸是物质有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大量能量的现象。1.2建筑起火的原因凡是事故皆有起因,火灾亦不例外。分析建筑起火的原因时为了在建筑设计时,更有针对性地采取防火技术措施,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建筑物起火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六类。1.生活和生产用火不慎我国城乡居民家庭火灾绝大多数为生活用火不慎引起。属于这类火灾的原因,大体有:吸烟不慎、饮事用火不慎、取暖用火不慎、灯火照明不慎、小孩玩火、燃放烟花爆炸不慎等。2.违反生产安全制度如在易燃易爆的车间内动用明火,引起爆炸起火等。3.电气设备设计、安装、使用及维护不当电气设备引起火灾的原因,主要有电气设备过负荷、电气线路接头接触不良、电气线路短路;照明灯具设置使用不当等。4.自然现象引起5.纵火纵火分刑事犯罪纵火及精神病人纵火。6.建筑布局不合理,建筑材料选用不当在建筑布局方面,防火间距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没有考虑风向、地势等因素对火灾蔓延的影响,往往会造成发生火灾时火烧连营,形成大面积火灾。1.3建筑火灾典型案例及教训巴西焦玛大楼火灾基本情况焦玛大楼于1973年建成,地上25层,地下一层。首层和地下1层是办公档案及文件储存室。2~10层是汽车库,11~25层是办公用房。标准层面积585m2.起火经过和扑救情况1974年2月1日上午8时50分,第12层北侧办公室的窗式空调器起火。窗帘引燃房间吊顶和隔断墙,房间在十多分钟就达到轰燃。9时10分消防队到达现场时,火焰已窜出窗外沿外墙向上蔓延,起火楼层的火势在水平方向传播开来。烟、火充满了唯一的开场楼梯间,并使上部各楼层燃烧起来。外墙上的火焰也逐层向上燃烧。消防队到达现场后仅半个小时,大火就燃到25层。虽然消防局出动了大批登高车、水泵车和其他救险车辆,但消防队员无法达到起火层进行补救。10时30分,12~25层的可燃物烧尽之后,火势才开始减弱。火灾损失造成179人死亡,300人受伤,经济损失300余万美元火灾原因由于空调器电线短路引起。主要经验教训①焦玛大楼火灾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总高度约70m、集办公和车库成一体的综合性高层建筑,从标准层平面看,楼梯和电梯敞开在连接东、西两部分的走道上,是极其错误的。根据高层建筑的火灾规律,楼梯间的作用是保证起火层及起火层以上的人员疏散的安全,阻止起火层的烟、火向其他楼层传播。为此,设计时要采取技术措施,使之成为防烟楼梯间。②焦玛大楼火灾失去控制的主要原因,在于消防队员无法到达起火层进行火灾补救。因为建筑设计中,没有设置火灾时能保证消防队员迅速到达起火层的消防电梯。消防电梯可保证发生火灾情况下正常运行而不受到火灾的威胁,电梯厅门外有一个可阻止烟火侵袭的安全地区,即前室,并以此为据点可开展火灾补救。由于设计时没有这样考虑,消防队员到达现场后,只能望火兴叹。③焦玛大楼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层建筑,但隔墙和前室吊顶使用的木材是可燃物。当初期火灾不能及时扑灭,可燃材料容易失去控制而酿成大灾。可见选材不当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这是建筑设计中应该认真吸取的经验教训。④火灾时因消防设备不足,缺少消防水源,导致火灾蔓延扩大。焦玛大楼自动和手动火灾报警装置、自动喷水灭火设备,无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虽然没有消防栓给水系统,但未设消防水泵,也无消防水泵接合。2建筑材料的高温性能在建筑防火方面,判定建筑材料高温下的性能好坏应考虑以下五个方面:1.燃烧性能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包括着火性、火焰传播性、燃烧速度和发热量等。2.力学性能研究材料在高温性能下,力学性能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对于结构材料,在火灾高温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强度是至关重要的。3.发烟性能材料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它除了对人身造成危害之外,还严重妨碍人员的疏散行动和消防补救工作进行。在许多火灾中,大量死难者并非烧死,而是烟气窒息造成。4.毒性性能在烟气生成的同时,材料燃烧或解热中还产生一定的毒性气体。据统计,建筑火灾中人员死亡80%为烟气中毒而死,因此对材料的潜在毒性必须加以重视。5.隔热性能在隔绝火灾高温热量方面,材料的导热系数和热容量时两个最为重要的影象因素。2.1有机材料有机材料都具有可燃性。由于有机材料在3000C以前会发生碳化、燃烧、熔融变化,因此在热温定性方面一般比无机材料差。有机材料的特点是重量轻,隔热性能好,耐热应力作用,不易发生裂缝核爆炸等。建筑材料中常用的有机材料有木材、塑料等。2.1.1木材木材具有重量轻、强度大、导热系数小、容易加工、装饰性耗、取材广泛等优点,因此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木材的明显缺点设容易燃烧,在火灾高温下的性能主要表现为燃烧性能和发烟性能。为克服木材容易燃烧的缺点,可以通过如下三种方法有效地对木材进行阻燃处理:1.加压浸注这种方法是将木材浸在容器内的阻燃剂溶液中,对容器内加压一段时间,将阻燃剂压入木材细胞中。2..常压浸注这种方法是在常压、室温或加温约95OC状态下将木材浸泡在阻燃剂溶液中。3.表面涂刷在木材表面涂刷一层具有一定防火作用的防火涂料,造成保护性的阻火膜。2.1.2塑料塑料是一种天然树脂或人工合成树脂为主要原料,加入填充剂、增塑剂、润滑剂和颜料等制成的一种高分子有机物。它具有可塑性好、密度小、耐油浸、防腐性、耐腐性等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作建筑材料。大部分塑料制品容易着火燃烧,燃烧时温度高、发烟量大、毒性大,给火灾中人员逃生和消防人员扑救火灾带来很大困难。塑料的燃烧特点:1.火焰温度高塑料燃烧时放热量大,火焰温度高。许多塑料着火,其温度比木材在类似情况下着火的温度高。2.燃烧速度大多数塑料燃烧速度快。不同的塑料,由于比热。导热系数、燃烧热不同,因而燃烧速度为7.6~30.5mm/min。3.发烟量大塑料燃烧时产生大量又浓又黑的烟,远远超过木材燃烧的烟,严重妨碍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2.2无机材料建筑中使用的无机材料在高温性能方面存在不同的问题是导热、变形、爆裂、强度降低等,这些问题往往时由于高温时的热膨胀收缩不一致引起的。2.2.1建筑钢材建筑钢材可分为钢结构用钢材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筋两类。它是在严格的技术控制下生产的材料,具有强度大、塑性和韧性好、品质均匀、制成的钢结构重量轻等优点。但就防火而言,钢材虽然属于不燃性材料,耐火性能却很差。2.2.2混凝土混凝土热容量大,导热系数小,火灾高温下升温慢,时一种耐火性能良好的材料。2.2.3石材石材是一种耐火性较好的材料。石材在温度超过500OC以后,强度降低较明显,含石英质的石材还发生爆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石材在火灾高温作用,沿厚度方向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由于内外膨胀大小不一致而产生内应力,使石材强度降低,甚至使石材破裂。3建筑耐火设计3.1概述3.1.1建筑耐火设计方法目前,大多数国家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建筑结构的耐火设计都采用耐火等级设计方法,我国也不例外。这种耐火设计方法的原理如图3—1所示。 图3—1按标准耐火试验划分耐火等级进行建筑耐火设计原理图这种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两部分:(1)按照ISO834标准给定的标准升温曲线,即T-TO=345(8T+1)DE关系对构建加热,进行耐火试验,确定构件的耐火时间。(2)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确定与建筑物耐火等级相对应的所有构件应具有的耐火时间。若试验所得的构件耐火事件符合所要求的耐火时间,就认为这个构件满足防火设计要求。这是目前国际上最通用的一种方法,广泛用于对墙、隔断、柱、梁、楼板及屋面等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进行评价和分级。3.1.2建筑等级的定义和作用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分级标度。规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防火技术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之一。火灾实例说明,耐火等级高的建筑物,发生火灾的次数少,火灾时被火烧坏、倒塌的很少;耐火等级低的建筑,发生火灾概率大,火灾时往往容易被烧坏,造成局部或整体倒塌,火灾损失大。对于不同类型、性质的建筑提出不同的耐火等级要求,可做到既有利于消防安全,又有利于节约基本建设投资。建筑物具有较高的耐火等级,可以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确保其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不破坏,不传播火灾,延缓和阻止火势的蔓延。(2)为人们安全疏散提供必要的疏散时间,保证建筑物内人员安全脱险。建筑物层数越多,疏散到地面的距离就越长,所需疏散时间也越长。为了保证建筑内人员安全疏散,在设计中除了要周密地考虑完善的安全疏散设施外,还要做到承重构件具有足够的耐火能力。(3)为消防人员补救或在创造有利条件。补救建筑火灾,消防人员大多要进入建筑物内补救。如果其主体结构没有足够的抵抗火烧的能力,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局部或全部倒塌、破坏,不仅会给消防补救工作造成许多困难,而且还可能造成重大伤亡事故。3.2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建筑物是由许多建筑构件组成的,因此建筑物的耐火程度高低,直接决定于这些建筑构件在火灾高温作用下的耐火性能,即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3.2.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反应了建筑构件遇火烧或高温作用时的燃烧特点,它由制成建筑构件的材料的燃烧性能而定。不同燃烧性能建筑材料制成的建筑构件,可分为三类:1.不燃烧体用通过国家《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GB5464—85)试验合格的材料,即不燃性材料制成的建筑构件称为不燃烧体。2.难燃烧体用通过国家标准《建筑材料难燃性试验方法》(GB8625—88)试验合格的材料制成的构建,或用可燃性材料作基层,而用不燃性材料做保护层的构建称为难燃烧体。3.燃烧体用普通可燃性或易燃性材料制成的建筑构件称为燃烧体。3.2.2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划分建筑耐火等级的基础数据,也是进行建筑物构造防火设计和火灾后制定建筑物修复方案的科学依据。(一)耐火极限定义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极限是指在构件在标准耐火试验中,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或完整性或隔热性止,这段抵抗火作用的时间,一般以小时记。对构件进行标准耐火极限是通过燃烧试验炉进行的。耐火试验采用明火加热,使试验构架受到与实际火灾相似的火焰作用。为了模拟一般室内火灾的全面发展阶段,试验时,炉火温度随时间推移而上升并按下列关系式控制:T-TO=345log(8t+1)(3.1)式中t—试验经历的时间(min);T—在t时间时的炉内温度(OC);TO—试验开始时的炉内温度(OC),TO应在5~40OC范围内。式(3.1)表示的曲线称为火灾标准升温曲线。将不同时间代入式(3.1)中,计算得出试验炉升温值见表3—1。实验炉升温值表3—1时间t(min)炉内温度T-TO(OC)时间t(min)炉内温度T-TO(OC)555690986106501201029157181801090308212401133609253601193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火灾标准升温曲线来升温,这就在基本试验条件上趋于一致。构件的受火条件是:墙壁合隔板、门窗:一面受火;楼板、屋面板、吊顶:下面受火;横梁:两侧和底面共三面受火;柱子:所有垂直面受火。判断构建达到耐火极限的条件有三个,即失去稳定性、失去完整性、失去绝热性。(二)耐火极限的判定国家标准《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GB9978—88)规定,耐火极限的判定分为分隔构件、承重构件以及具有承重、分隔双重作用的承重分割构件。分割构件,如隔墙、吊顶、门窗等,当构件失去完整性或绝热性时,构件达到其耐火极限。承重构件,如梁、柱、屋架等,此类构件不具备割断火焰和过量热的功能,所以由失去稳定性单一条件来控制是否达到其耐火极限。承重分隔构件,如承重墙、楼板、屋面板等,此类构件具有承重分隔双重功能。3.2.3影响构件耐火极限的因素及提高耐火极限的措施(一)影响构件耐火极限的因素前已述及,构建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有三,即稳定性、完整性和绝热性。所有影响构件这三条性能的因素都影响构建的耐火极限。1.完整性根据试验结果,凡易发生爆裂、局部破坏穿洞,构件接缝等都可能影响构件的完整性。当构件混凝土含水量较大时,受火时易于发生爆裂,使构件局部穿透,失去完整性。当构件接缝、穿管密封处不严密,或填缝材料不耐火时,构件也易于在这些地方形成穿透性裂缝而失去完整性。2.绝热性影响构件绝热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材料的导温系数和构建厚度。材料导温系数越,热量越易于传到背火面,所以绝热性差;反之则好。由于金属的导温系数比混凝土、砖大得多,所以墙体或楼板当有金属管道穿过时,热量会由管道传向背火面而导致失去绝热性。当构件厚度较大时,背火面达到某一温度的时间则长,故其绝热性好。3.稳定性凡影响构件高温承载力的因素都影响构件的稳定性。(1)构件材料的燃烧性能。可燃材料构件由于本身发生燃烧,截面不断削弱,承载力不断降低。当构件自身承载力小于有效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构件破坏而失去稳定性。(2)有效荷载量值。所谓有效荷载是指试验时构件所承受的实际重力荷载。有效荷载大时,产生的内力大,构件失去承载力的时间短,所以耐火性差。(3)钢材品种。不同的钢材,在温度作用下强度降低系数不同。普通低合金钢优于普通碳素钢,普通碳素钢优于冷加工钢,而高强钢丝最差。所以配置16Mn钢的构件稳定性好,而预应力构件稳定性差。(4)实际材料强度。钢材和混凝土的强度受各种因素影响,是一个随机变量。构件材料实际测定强度高者,耐火性好;反之则差。(5)截面形状与尺寸。同为矩形截面,当截面周长与截面面积比大者,截面接受热量多,内部温度高,耐火性较差。矩形截面宽度小者,温度易于传入内部,耐火性较差。构件截面尺寸大,热量不易传入内部,其耐火性好。(6)配筋方式。当截面双层配筋或将大直径钢筋配于中部,小直径钢筋配于角部,则里层或中部钢筋温度低,强度高,耐火性好;反之则差。(7)表面保护。当构件表面有不燃性材料保护同时,如抹灰、喷涂防火材料等,构件温度低,耐火性好。(8)之承条件和计算长度。连续梁或框架梁受火后会产生塑性变形出现内力重分布现象,所以耐火性大大优于简支梁。柱子计算长度越大,纵向弯曲作用越明显,耐火性越差。(二)提高建筑构件耐火极限和改变燃烧性能的方法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与建筑构件所采用的材料性质、构件尺寸、保护层厚度以及构件的构造做法、支承情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进行卖货构造设计时,当遇到某些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达不到规范的要求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解决。常用的方法有:1.适当增加构件的截面尺寸建筑构件的截面尺寸越大,其耐火极限越长。此法对提高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十分有效。2.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增加保护层厚度这是对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耐火极限的一种简单而常用的方法,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梁、版、柱都适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耐火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受力筋高温下的强度变化情况。增加保护层厚度可以延缓和减少火灾高温场所的热量向建筑构件内钢筋的传递,使钢筋温升减慢,强度不至减低过快,从而提高给偶加的耐火能力。3.在构件表面做耐火保护层在钢结构表面做耐火保护层的构造做法有:(1)用现浇混凝土做耐火保护层所使用的材料有混凝土、轻质混凝土及加气混凝土等。这些材料既有不燃性,又有较大的热容量,用做耐火保护层时能使构建的升温减缓。由于混凝土的表层在火灾高温下易于剥落,如能在钢材表面加敷钢丝网,便可进一步提高耐火的性能。(2)用砂浆或灰胶泥做耐火保护层所适用的材料一般有砂浆、珍珠岩砂浆或灰胶泥等。(3)用矿物纤维做耐火保护层其材料有石棉、岩棉和矿渣棉等。3.3防火涂料和防火板材在建筑防火设计中,经常会碰到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楼板达不到耐火极限,钢结构达不到耐火极限,有些塑料制品及屋面材料由于具有可燃性,使其使用受到了限制等问题。目前,解决这些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使用防火涂料。防火涂料种类很多,按使用对象和涂层厚度一般可将防火涂料分为饰面型防火涂料和钢结构防火涂料两大类别。3.3.1饰面型防火涂料饰面型防火涂料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防火性,一般用作可燃基材的保护性材料。这种涂料受火焰高温作用迅速膨胀发泡,形成较为结识和致密的海绵状隔热泡沫层或空心泡沫层,使火焰不能直接作用于可燃基材上,有效地阻止火焰在基材上的传播蔓延,并对基材进行隔热保护从而达到阻止火灾发生和发展的作用。3.3.2钢结构防火涂料钢结构防火涂料主要用作不燃烧体构件的保护性材料,该类防火涂料涂层较厚,并且有密度小、导热系数低的特性,所以在火焰作用下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可以使被保护的构件在火焰高温作用下材料强度降低缓慢、不易产生结构形变,从而提高钢结构或预应力混凝土楼板的耐火极限。3.3.3钢结构用防火板材(一)防火板材的基本要求对钢结构能起防火保护作用的板材,除了应具有常温状态下的各种良好物理力学性能外,高温下在要求的时间内还应具有以下性能:(1)防火板材一般应为不然材料;(2)在高温下应保持一定强度的尺寸稳定,不产生较大收缩变形;(3)受火时不炸裂、不产生裂纹;(4)应具有优良的隔热性,使被保护基材不致温升过快而受到损害。(二)防火板材的类型及性能钢结构用防火板材分二类,一类时密度大、强度高的薄板;一类是密度较小的厚板。1.防火薄板这种板特点是密度大,强度高,导热系数较大。2.防火薄板该板特点时密度小,导热系数小,起厚度可按耐火极限需要确定,大致在20~50mm之间。4钢结构耐火设计4.1裸露钢结构的耐火性能4.1.1钢材的高温力学性能钢材虽然属于不燃烧材料,但在火灾高温作用下,其力学性能和屈服强度、弹性模量等却会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5001.应力—应变曲线根据试验资料,结构用钢当温度低于3000C时,强度略有增加而塑性降低;当温度高于3000C时,温度降低而塑性增加,同时屈服平台消失,但在拉断前,仍有显著的颈缩现象,所以在设计计算中,一般假定刚才应力 σ 200C 图4—1材料高温时σ~ε曲线σy 高温σyT ε2.有效屈服强度σyT在进行高温时承载力计算时,取钢材的有效屈服强度σyT作为材料强度指标。所谓有效屈服强度是指钢材在某一温度水平T时的实际屈服强度或条件屈服强度,它时温度的函数。4.1.2构件截面的破坏过程钢构件受火时有效荷载作用下,截面将产生初始应力。遭受火烧后,材料的有效屈服强度随温升而降低。对于受弯构件,在有效荷载作用下,截面上正应力按按三角形分布(弹性状态),如图4—2(a)所示。当有效屈服强度降低到和σ2相等时该截面开始屈服;随火烧时间持续,σyT进一步降低。由于外荷载持续不变,根据图4—1假设,构件为维持平衡,必然是由外向内发展塑性,应力图形如图4—2(b)所示。温度继续升高,强度继续下降,最终结果是全截面屈服,形成塑性铰,应力图形如图4—2(c)所示。此时,该截面不适于继续承载而宣告破坏。在图4—2中,三种应力图形虽不同,但抵抗的弯矩值都相同。σ2 σ1 σ0 (a) (b) (c) σ0<σ1<σ2图4—2受弯构件破坏过程截面应力变化当为轴心受力时,截面上应力均匀分布,当材料有效屈服强度下降到和截面平均应力相等时,构件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而破坏。当为偏心受力时,截面上正应力较大一侧先屈服,另一侧后屈服,进而全截面屈服而破坏。综上所述,由于钢结构由单一材料组成,温度均匀分布,截面呈薄壁状,受火面积大,火灾中升温快,强度降低严重,所以火灾对钢结构的威胁远大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情况下,裸露钢结构的耐火极限仅15min。4.2钢结构临界温度的计算4.2.1构件的临界温度和初始应力所谓构件的临界温度是指当构件在火灾有效荷载作用下遭受火烧而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时的温度。临界温度与构件承受的有效荷载的大小、形式、作用位置和构件的界面形式、受力状态、约束条件等有关。构建的初始应力是指构件在有效荷载和火灾温度共同作用下,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时截面上的正应力,用σ0表示。构件临界温度为:Ts=750-450σ0/f通常0<σ0/f4.2.2构件初始应力σ0的计算1.轴心受力构件构件在轴心力作用下,截面上应力均匀分布。当截面上平均正应力达到屈服强度时截面屈服,构件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所以,初始应力即构建的平均正应力。当为受拉时σ0=N/N(4.1)当为轴心受压时σ0=N/ΦA(4.2)式中N—有效荷载作用下的轴心力;A—构件截面面积;Φ—轴心受压整体稳定系数,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采用。2.受弯构件梁上大多铺有楼板,整体稳定可保证,初始应力仅按强度计算。(1)静定梁因为静定梁当受力最大的截面屈服时,形成塑性铰,结构变成了机构而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所以,静定梁的初应力可按下式计算σ0=Mx/rxWX式中Mx—有效荷载产生的最大弯矩;WX—截面地抗拒;Rx—截面塑性发展系数,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采用。(2)一端固定、一端铰支超静定梁现以图4—3(a)所示的梁说明其初应力的计算。梁承受不变荷载Q后遭火烧时,支座截面屈服,形成塑性铰。虽然这时该截面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但梁并没有破坏,尚可以简支梁形式继续承载,产生内力重分布现象。此时,梁弯矩分布如图4—3(b)所示。由于温度继续升高,材料的屈服强度不断降低,所以支座的塑性弯矩M1=rxWXσyT也不断降低,产生内力重分布现象——跨中弯矩不断增加。最后当跨中截面屈服,出现第二个塑性铰时,梁成为机构而破坏,构件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 QQ ○ LLlLLL M1 2 2(a) (b) 图4—3一端固定、一端铰支超静定梁内力重分布有平衡条件有式中M1——支座截面的塑性弯矩;M2——跨中截面的塑性弯矩;M0——有效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由于构件温度相同,材料相同,所以塑性极限弯矩也必然相同,既有M1=M2=Mut=rxWxσ0此时,截面上的正应力即构件的初始应力。于是,有(4.3)对于常温情况,随荷载的增加,当支座产生塑性铰后,该截面保持塑性弯矩不变而产生变形,后加荷载由跨中截面承担。最终使跨中出现塑性铰,梁成为机构而破坏。荷载的增加导致内力重分布并使梁成为破坏机构。梁在常载下加温的破坏过程和常温下加载的破坏过程一样,随温度增加,支座出现塑性铰后,该截面的塑性弯矩不断降低,为维持平衡,跨中弯矩不断增加,产生内力重分布,使梁成为破坏机构。梁破坏的原因,前者是荷载增加,而后者为温度的增加。(3)两端固定超静定两同理,对图4—4所示的超静定梁,有(4.4)Q ○ L Q ○ Mut Mut图4—4两端固定梁计算简图式中符号意义同前。对于其他非均布荷载,式(4.3)、式(4.4)仍适用,仅M0的计算不同而对于多跨连续梁,应分别按一次超静定或二次超静定梁计算各跨初始应力的σ0。当边跨边支座为铰支时,边跨按一次超静定梁计算;当为固端时和中间各跨一样,均按二次超静定梁计算。3.偏心受压及偏心受拉构件偏心受压及偏心受拉构件,当截面屈服时构件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初应力σ0按下述规则计算。对偏心受压及偏心受拉构件,按强度计算:(4.5)对偏心受压构件,应分别按强度即式(4.5)和平面内、平面外稳定条件计算应力,然后取其大者。平面内稳定(4.6)平面外稳定(4.7)以上三式中:N—有效荷载作用下的轴力;Mxmax—有效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弯矩;Mx—有效荷载作用下的稳定计算弯矩,即所计算构件段范围内的大弯矩;Mx—截面抵抗距;W1x—弯矩作用平面内受压最大纤维抵抗距;rx—截面塑性发展系数,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17—88)采用;NEx—平面内欧拉力,NEx=π2EA/λxx—平面内不计弯矩作用时轴心受压稳定系数;y—面外不计弯矩作用时轴心受压稳定系数;βmx—等效弯矩系数;βtx—平面外稳定计算时等效弯矩系数;b—只计算弯矩作用时构件的整体稳定系数。对于其他情况,βmx值按规范规定:对于在弯矩作用平面内有侧移的框架柱和悬臂柱,βmx=1.0。对于在弯矩作用平面内无侧移的框架柱和两端简支柱一样考虑,如果在构件两端承受弯矩的同时还有横向荷载作用,并使构件的变形产生同向曲率时取βmx=1.0,产生异向曲率时βmx=0.85;对于两端没有弯矩作用,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横向荷载作用的无侧移框架柱和两端简支柱,取βmx=1.0.规范对Βtx的规定为:对于悬臂构件,取βtx=1.0;对于在弯矩作用平面外有支撑的构件,根据两个相邻支点之内杆段的受力条件,如无横向荷载时:βtx=0.65+0.35M1/M2,但应≥0.4,杆段的端弯矩M1和M2使它产生同向曲率时取同号,产生反向曲率时取异号,且|M2|>|M1|;如果在杆段内只有横向荷载作用,βtx=1.0;若在杆段内既有端弯矩又有横向荷载作用,则使杆段产生同向曲率时βtx=1.0,产生反向曲率时,βtx=0.85。4.3钢结构耐火保护层厚度计算4.3.1保护材料的性质及分类1.热物理性质防火保护材料的热物理参数应通过试验确定。这些参数一般都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选定温度范围内,可取其平均值来计算。在火灾条件下,常用保护材料的热物理参数的近视值列表于4—1。当实测条件时,可采用表中数值。各种防火保护材料在明火或高温条件下的热物理性质表4—1材料密度ρ(kg/m3)导热系数λ[W/(m·0C)]比热C[kJ/(㎏·0C)]薄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600~1000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250~5000.09~0.12石膏板8000.201.7硅酸钙板500~10000.10~0.25矿棉板80~2500.10~0.20粘土砖、灰砂砖1000~20000.40~1.201.0加气混凝土400~8000.20~0.041.0~1.2轻骨料混凝土800~18000.30~0.901.0~1.2普通混凝土2200~24001.30~1.701.202.平衡含水率常用保护材料的平衡含水率可按表4—2采用。各种防火保护材料的平衡含水率表4—2材料密度ρ(kg/m3)吸湿平衡含水率β(重量%)材料密度ρ(kg/m3)吸湿平衡含水率β(重量%)喷涂矿物纤维250~3501.0加气混凝土400~8002.5石膏板80020.0轻骨料混凝土16002.5硅酸钙板450~9003.0~5.0粘土砖、灰砂砖20000.2矿棉板120~1502.0普通混凝土2200~24001.5珍珠岩或蛭石板300~80015.03.保温材料的分类保护材料按其吸热能力分为轻型材料和重型材料。当材料满足下式时,则为轻型材料;(4.8)式中Cs—刚才的比热,取520J/(kg·0Cρs—钢材的密度,取7850kg/m3;V—构件单位长度体积(m3/m);C—保护材料的比热[J/(㎏·0Cρ—保护材料的密度(kg/m3);D—保护材料的厚度(m);F—单位构件长度上保护层的内表面面积(m2/m)。当材料不满足式(4.8)时称为重型材料,其吸热能力较强,计算构件温度时因考虑保护层的吸热。保护材料按其含水率的相对大小,分为干保护材料和含水保护材料。当材料满足下式时,称为干保护材料,可不计含水量对构件温度的影响:βρD2/λ≤25式中β—保护材料的平衡含水率;其余符号同前。当材料不满足式4.8时,称为含水保护材料,计算构件保护层厚度时应考虑含水量的影响。4.3.2导热微分方程为便于构件温度计算引入如下假定:(1)保护材料外表面的温度等于实验炉内平均温度,即式(4.9)给出的温度;(2)由外部传输的热量全部消耗于提高构件的保护材料的温度,不及其他热损失。构件的受热本来时连续非稳态传热,现人为地把时间坐标离散化,在微小时间增量dt内,可认为构件温度和炉内温度保持不变。在时刻t,构件温度为Ts(t),炉温为T(t)=345lg(8t/60+1)+20(4.9)式中t为升温时间,单位为s。取初始温度为200由于保护材料厚度较小,在微小时间增量dt时间内,可看作匀质平板的稳态传热。其热流强度q可表达为q=λ/D(T-Ts)(4.10)式中q—通过保护材料传输给构件的热流强度(W/m2);λ—保护材料的导热系数[W/(m·0C)D—保护材料的厚度(m);T—保护材料外表面的温度(0C)Ts—保护材料内表面的温度,即构件温度(0C)在时间间隔dt内,有保护材料传入构件的单位长度内的总热量ΔQ为ΔQ=qEdt=λ/D(T-Ts)Fdt(4.11)式中F为单位长度构件的保护材料内表面面积(m2/m)。另一方面,设在dt时间内,构件温度上升为dTs,炉温上升温度为ΔT,则单位长度构件吸收的热量ΔQ1表示为ΔQ1=CsρsVdTs(4.12)式中,Cs、ρs为钢材比热及密度,V为单位长度构件的体积(m3/m)。4.4钢结构耐火设计方法我国现行钢结构耐火设计方法评定如下目前,我国规范《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J16—87)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采用耐火试验法进行耐火设计。其步骤为:(1)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特性和火灾危险性大小确定建筑物相应的耐火等级;(2)根据耐火等级选择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如一级耐火等级要求楼板的耐火极限为1.5h,梁为2.0h,柱为3.0h(多层)和2.5h(单层),并且均为非燃烧体;(3)选定构件耐火保护材料和构造方法,用标准耐火试验校准其耐火极限。这种方法虽简单方便,但有以下不足之处:1.考虑因素不周火灾荷载密度即单位参考面积上可燃物热值是影响火灾的最重要的因素。当房间内火灾荷载较大,发生火灾后其温度必然高,燃烧持续时间也长,因而对结构的破坏作用就大;反之,破坏损伤作用就小。2.构件耐火极限要求不尽合理同一失火房间,板由梁支承,而梁由柱支承。显然柱比梁重要,梁较板重要。但是这种关系同时表明:梁的满载概率小于板,柱的满载概率小于梁,所以在常温设计中并不提高柱和梁的可靠度。5建筑结构耐火设计新方法简介5.1建筑结构耐火设计现状及问题(一)耐火设计研究现状多年来,世界各国在建筑结构耐火设计研究领域开展了广阔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各方面:(1)结构材料在火灾高温下的性能研究,如钢材在高温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应力—应变曲线;钢材、混凝土在高温下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粘结强度,弹性模量,应力—应变曲线;钢材、混凝土的导热系数,比热,密度,线膨胀率。(2)建筑构件的标准耐火试验方法及设备。(3)混凝土构件内温度场研究。(4)钢构件、钢筋混凝土构件及结构单元的耐火性能研究。(5)钢构件耐火保护方法及保护材料研究。(6)失火分区火灾形状研究与预测。(二)当前耐火设计研究发展趋势由于科技水平的发展,尤其是高速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与普及,使人们利用结构分析方法进行耐火设计成为可能。同时,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利用标准耐火试验结果去直接指导实际耐火设计具有相当片面性;单一承重构件的耐火性能和实际的结构单元相差甚远,破坏机理也不尽相同。(三)耐火设计方法目前,国际上先进的耐火设计方法大致过程为:(1)根据失火风区具体情况,即火灾荷载大小、通风参数、风区风隔物材料热参数预测计算火灾分区温度—时间关系,以此作为构件升温曲线或以标准升温曲线作为受火条件;(2)建立构件导热微分方程,输入构件材料热参数和定解条件;(3)由结构理论建立构件抗力计算模型,按温度场计算结果确定相应的材料力学设计参数,计算构件抗力;(4)确定火灾时构件可能承受的重力荷载即有效荷载,用力学分析方法计算构件在有效荷载和温度共同作用下的荷载效应;(5)比较RF和SF,当RF≥SF时,结构可保证稳定而不倒塌,设计结束;当RF<SF时,结构不能保证稳定,需作耐火补充设计,即改变分区状况或构件截面几何参数,重新计算直至满足要求。5.2普通房间火灾轰燃后的温度计算一次火灾的全过程通常分为初期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和衰减熄灭阶段。一般而言,火灾的起初阶段不会对建筑结构构成实质性损坏。火灾的发展阶段是指,火灾经过初起阶段一定时间后,房间顶棚下充满烟气,在某些条件下,从而导致室内绝大部分可燃物起火燃烧,使全室都着火,这种现象称为轰燃。火灾轰燃后,对建筑结构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使建筑结构失效倒塌。所以,研究计算火灾轰然燃后房间升温现状,对建筑结构耐火设计具有重大意义。如果建筑结构耐火设计以具体房间的轰燃后温度-时间曲线为受火条件,其结果更符合实际并安全可靠。火灾温度计算模型:(一)参数定义1.火灾荷载qTqT=Q/AT(5.1)2.开窗率EE=Aw/AT(5.2)以上三式中:Aw—开窗面积,m2;AT—室内所有壁面面积,包括开口,m2;Q—室内总可燃物热值,MJ。注意:此处火灾荷载是按房间六个壁面积折算,而不是按地板面积折算。5.3钢结构耐火设计的当量时间钢结构耐火设计的实质是:选定保护材料及所需厚度,从而使结构在火灾中的温升不超过其临界温度而确保耐火稳定性。在此。构件临界温度是指构件承受给定重力荷载而遭受火烧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时可承受的最高温度。目前我国采用较为粗糙的耐火试验法进行设计。所谓当量时间是指根据一定的等代原则,把实际火灾的猛烈程度换算成标准火灾的持续时间。6安全疏散设计6.1疏散楼梯和消防电梯设计6.1.1疏散楼梯设计(一)疏散楼梯形式与构造疏散楼梯是供人员在火灾紧急情况下安全疏散所用的楼梯。其形式按防烟火作用可分为防烟楼梯、封闭楼梯、室外疏散楼梯、敞开楼梯,其中防烟楼梯防烟火作用、安全疏散程度最好,而敞开楼梯最差。1.防烟楼梯平面设计时,在楼梯间入口之前设有能阻止烟火进入的前室,且通过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称为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在设置时应符合以下要求:(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2)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不应小于6.0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4)前室应设有防烟或排烟设施。2.封闭楼梯间设有能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或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称为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燃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2)对高层建筑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对单、多层建筑应设双向弹簧门。(3)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3.室外疏散楼梯这种楼梯的特点是设置在建筑外墙上、全部开敞于室外,且常布置在建筑端部。它不易受到烟火的威胁,即可供人员疏散使用,又可供消防人员登上等上高楼补救使用。在结构上,它利于采取简单的悬挑方式,不占据室内有效的建筑面积。此外,侵入楼梯处的烟气能迅速被风吹走,亦不受风向的影响。此外,它的防烟效果和经济性都很好,当造型处理得当时,还可为建筑立面争取风采。4.敞开楼梯敞开楼梯即普通室内楼梯,通常是在平面上三面有墙,一面无墙无门的楼梯间,隔烟阻火作用最差,在建筑中疏散楼梯要限制其使用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设置敞开楼梯间:五层及五层以下公共建筑;六层及六层以下的组合式单元住宅,。用于七至九层的单元式住宅,楼梯应通至屋顶,房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不通至屋顶。(二)疏散楼梯的设计原则1.设计原则在进行疏散楼梯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规模、高度、容纳人数以及火灾危险性等合理确定疏散楼梯的形式、数量,按规定做好疏散楼梯间的构造设计。2.平面布置为了保证疏散的安全性,在楼梯间的平面布置上亦满足以下要求:(1)靠近标准层的两端设置。这种布置方式便于进行双向疏散,提高疏散的安全可靠性。(2)靠近电梯间设置。发生火灾时,人们习惯利用经常走的疏散路线进行疏散。靠近电梯间设置疏散楼梯,可将经常用疏散路线和紧急疏散路线结合起来,有利于引导人们快速而安全的疏散。如果电梯厅为敞开时,两者之间宜有一定的分割,以免电梯井到引起烟火蔓延而切断通向楼梯的道路。(3)靠近外墙设置。这种布置方式有利于采用安全性高、经济性好,带开敞前室的疏散楼梯间形式。同时,也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进行火灾补救。6.1.2消防电梯消防电梯是高层建筑中特有的消防设施。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要求消防队员迅速到达高层起火部位,去补救火灾和救援遇难人员。但普通电梯在火灾时往往失去作用,而消防队员如从疏散楼梯登楼,体力消耗很大,难以有消地进行灭火战斗,而且还要受到疏散人员的阻挡。为了给消防人员补救高层建筑火灾创造条件,对高层建筑必须结合其具体情况,合理设置消防电梯。(一)设置要求(1)消防电气间应设前室,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其他建筑不应小于6.00m2。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居住面积不应小于6.00m2(2)消防电梯间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m的通风道通向室外。(3)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消防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4)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作失误检讨书
- 有关五四青年节活动总结(6篇)
- 黑龙江工程学院《三维动画项目制作》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工程学院《漆屏风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工程学院《BIM协同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大学《应用回归分析》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大学《宋明理学专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学期的计划模板锦集十篇
- 黑龙江大学《扩频通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化物业管理协议范本版
- 鱼塘维护合同模板
- 2024年山东济南轨道交通集团限公司招聘95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
- 2024年临时用工管理制度(五篇)
-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卷(新教材)
- 三基考试题+参考答案
- 2024年麻及混纺专用浆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糖拌西红柿 》 教案()
- 2024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物理试题卷(含答案)
- MBA考试《英语》历年真题和解析答案
- 1.3植物长在哪里 (34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