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机油收集、暂存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废机油收集、暂存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废机油收集、暂存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废机油收集、暂存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废机油收集、暂存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影响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推荐模式清单选择估算模式进行预测。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因子为无组织排放的非甲烷总烃,主要预测内容如下:a.下风向污染物预测浓度及占标率;b.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浓度占标率及距源距离。采用环保部评估中心估算模式—SCREEN3进行估算,在不考虑地形、建筑物下洗、岸边烟熏情况下计算污染物点源最大落地浓度,无组织污染源排放参数见表4.1-1。表4.1-1无组织污染源参数一览表污染物面源质量标准(mg/m3)排放速率(kg/h)面源长度(m)面源宽度(m)面源高度(m)非甲烷总烃车间2.00.078920105根据估算模式预测可知,项目排放的非甲烷总烃浓度分布情况见表4.1-2。表4.1-2非甲烷总烃环境影响预测结果一览表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D(m)非甲烷总烃下风向预测浓度(mg/m3)占标率P(%)1000.10595.302000.097554.883000.071953.604000.051542.585000.038221.916000.029391.477000.023361.178000.019210.969000.016130.8110000.013770.6911000.011980.6012000.010540.5313000.0093660.4714000.0083920.4215000.0075750.3816000.0068790.3417000.0062820.3118000.0057660.2919000.0053160.2720000.0049210.2521000.004590.2322000.0042960.2123000.0040320.2024000.0037950.1925000.003580.18最大落地浓度处0.108(48m)5.40由表4.1-2预测结果可知,本项目排放的非甲烷总烃最大落地浓度为0.108mg/m3,出现在距离车间下风向48m处,最大占标率5.4%,无组织排放的非甲烷总烃对评价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很小,不会改变区域环境功能。2、对敏感目标的影响分析根据企业污染物排放主要影响区域范围,本次评价选取企业周边1000m范围内的敏感点,主要包括大稻池村和前柘家庄村,采用SCREEN3估算模式进行影响分析。根据估算模式计算结果,非甲烷总烃在敏感点处的贡献值和预测值详见表4.1-3。表4.1-3非甲烷总烃在敏感目标处的预测结果单位:mg/m3序号敏感目标距离(m)贡献值现状最大值预测值1大稻池村8000.019211.261.279212前柘家庄村9200.015611.311.32561由表4.1-3可知,项目排放的非甲烷总烃对周围环境敏感目标的贡献值均较小。4.1.3以车间无组织排放的非甲烷总烃为面源,采用环保部评估中心估算模式—SCREEN3的“面源”模式对厂界落地浓度进行估算,面源参数见本报告表4.1-1。经预测,项目无组织排放的非甲烷总烃的厂界落地浓度见表4.1-4。表4.1-4非甲烷总烃的厂界落地浓度预测结果一览表单位:mg/m3污染物东厂界(33m西厂界(5m南厂界(35m北厂界(60m非甲烷总烃0.095760.0071370.096180.1008经预测,非甲烷总烃到达厂界的最大浓度为0.1008mg/m3,厂界浓度能够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要求(2.0mg/m3)。4.1.4采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软件计算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面源参数及计算结果见表4.1-5。表4.1-5面源参数及计算结果汇总表污染源位置污染物名称源强kg/h面源参数(长×宽×高)m评价标准mg/m3计算结果贮存车间非甲烷总烃0.078920×10×52无超标点计算过程截图见图4.1-1。图4.1-1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截图计算结果表明:本项目不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4.1.5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规定,对于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属无组织排放时,应在生产单元与居住区之间设置卫生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为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民区边界的最小距离。其计算公式为:式中:Cm ——标准浓度限值(mg/m3)Qc ——大气污染物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r ——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L ——卫生防护距离(m)本项目选取车间无组织排放的非甲烷总烃计算卫生防护距离,污染源的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各参数取值见表4.1-6,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见表4.1-7。表4.1-6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计算系数5年平均风速,m/s卫生防护距离L(m)L≤10001000<L≤2000L>2000工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ⅠⅡⅢⅠⅡⅢⅠⅡⅢA<24004004004004004008080802-4700470350700470350380250190>4530350*260530350260290190140B<20.010.0150.015>20.021*0.0360.036C<21.851.791.79>21.85*1.771.77D<20.780.780.57>20.84*0.840.76注:*为本项目计算取值。表4.1-7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汇总表污染源污染物标准限值mg/m3源强特征L值m卫生防护距离m源强kg/h面积m2排放高度m车间非甲烷总烃2.00.078920054.33350计算过程截图见图4.1-2。图4.1-2卫生防护距离计算截图经计算,本项目车间外设置50米的卫生防护距离。距离本项目最近的敏感目标为西侧的大稻池村,距离厂界约800m,距离本项目贮存车间约810m,满足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卫生防护距离包络线图见图50m50m贮存车间贮存车间图4.1-3卫生防护距离包络线图4.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运营期仅进行废机油的短期贮存、中转,不配备运输车辆,运输委托有危险废物运输资质的单位承担,因此项目无车辆清洁废水产生,主要污水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46t/a,主要污染物及浓度分别为CODcr、BOD5、SS、氨氮,经化粪池处理后旱作堆肥,不会对当地地表水环境质量造成明显影响。4.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4.3.1拟建厂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分析,项目区以黏土作为天然基础持力层,根据注水试验,确定粉土渗透系数为2.90×10-6cm/s~7.40×10-5cm/s,该岩层分布较连续,隔水性能一般,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厂区内无矿床开采史及全新断裂构造等不良地质现象。在自然条件下,产生滑坡、泥石流、塌陷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不大。经实地调查,评价范围内不存在岩溶塌陷、海水入侵、湿地退化、采煤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土壤盐渍化、沼泽化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4.3.2评价等级判定及评价范围1、评价等级判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建设项目评级工作等级的划分应依据建设项目行业分类和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进行判定,可划分为一、二、三级。(1)评价项目类别建设项目评价类别划分见表4.3-2。表4.3-2评价项目类别环评类别行业类别报告书报告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报告书报告表U城镇基础设施及房地产154、仓储(不含油库、气库、煤炭储存)有毒、有害及危险品的仓储、物流配送项目其他有毒、有害及危险品的仓储Ⅰ类,其他Ⅲ类Ⅲ类本项目属于“U城镇基础设施及房地产”中的第“154、仓储(不含油库、气库、煤炭储存)”类中的有毒、有害及危险品的仓储、物流配送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Ⅰ类”。(2)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三级,分级原则见表4.3-3。表4.3-3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分级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较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以及分散居民饮用水源等其它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不敏感上述地区之外的其它地区本工程不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及其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及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及以外的分布区,因此,拟建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3)拟建项目工作等级判定拟建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见表4.3-4。表4.3-4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项目类别环境敏感程度Ⅰ类项目Ⅱ类项目Ⅲ类项目敏感一一二较敏感一二三不敏感二三三综上分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Ⅰ类”,项目区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二级”。2、评价范围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要求的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范围应包括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以说明地下水环境的现状,反映调查评价区地下水基本流场特征,满足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为基本原则。拟建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且所掌握的资料能够满足公式计算法的要求时,应采用公式计算法确定(参照HJ/T338)。本次地下水评价范围以项目区下游迁移3.67km作为评价范围,场地两侧均依据不小于1/2L的原则,面积为20.20km2,见图1.6-1。3、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根据拟建厂区及周边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将场址附近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作为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敏感目标。4.3.3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考虑到地下水环境污染的隐蔽性和难恢复性,遵循环境安全性原则,预测评价将为各方案的环境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合理性提供依据。预测的范围、时段和内容根据评价等级、工程特征与环境特征,结合当地环境功能和环保要求来确定,以拟建项目的生活污水排放可能对下游区域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为重点进行模拟、预测。建设项目所产生的污水对地下水的影响是无意间排放的,加之地下水隔水层、含水层和土壤层分布的各向异性等原因,对地下水的预测只能建立在人为假设的基础上,预测不同情况下的污染变化。(1)非正常工况瞬时泄露时污染预测化粪池出现瞬时泄漏的事故工况下,污染因子COD、NH3-N在含水层中沿地下水流自东北向西南方向运移,项目运营期仅产生生活污水,泄露点处COD浓度最大值为1.50mg/L,未出现超标现象,且随时间的增加和运移距离增加,含水层中的COD浓度变化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泄露点处NH3-N浓度最大值为0.1mg/L,未出现超标现象,且随时间的增加和运移距离增加,含水层中的COD浓度变化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事故工况瞬时泄露时,污水池混凝土被腐蚀出现泄漏,在池底下部采取了严格有效的防渗措施情况下,瞬时泄露进入含水层的污染物较少,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因此,项目污水池等区域必须采取严格有效的防渗措施。通过图4.3-5、图4.3-6分析可知,污水管网中废水如果出现连续泄漏,在地下水流向下游10m、20m处的监控井监测到的NH3-N10m远处的氨氮浓度在36天时候监测数据已经达到检出浓度,为0.0208mg/L;随后浓度迅速提高,54天时浓度达到0.203mg/L,超过标准限值,开始出现超标现象;若未及时发现,浓度将持续变大,直至污染浓度达到本位置内的最大值30mg/L,20m远处的氨氮浓度在143天时候监测数据已经达到检出浓度,为0.0208mg/L;随后浓度迅速提高,214天时浓度达到0.204mg/L,超过标准限值,开始出现超标现象;若未及时发现,浓度将持续变大,直至污染浓度达到本位置内的最大值30预测表明,由于本区水力梯度较小,影响滞后还是明显的,最大浓度随距离下降较大,因此,在地下水流向的下游合理位置布设监测孔,如果场地允许,应该尽可能的距离污染隐患点近一些。5、拟建项目建设对厂址附近地下水的影响(1)正常工况下对地下水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工程项目投产后,主要是废机油暂存,运行期间废水主要为少量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旱作堆肥,所以正常工况下,本项目产生的污水不会进入地下水中;贮存车间地面和危废暂存间均采取防腐、防渗措施,罐区为重点防渗区;故正常情况下本项目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较小。(2)非正常工况下对地下水的影响1)输油泵失灵或腐蚀、储油罐腐蚀破损、装卸过程中若人为操作不当等,可能导致废机油泄露,当渗入地下,可对地下水造成一定的影响。2)罐区、车间或危废暂存间地面防腐层破损,可能造成泄漏的废机油、废机油滤渣或其渗滤液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本项目储罐为地上罐,贮存车间地面和围堰内均进行防腐、防渗处理,并设置专人24h值守,当发生泄露时,可及时发现,同时,车间内设置空置铁桶,可及时回收泄露的废机油及转移破损废机油储罐的废机油,可有效防止废机油泄露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4.3.4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1、地下水环境保护要求及控制原则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治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的原则。工程生产运行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治的措施与方法;必须采取必要监测制度,一旦发现地下水遭受污染,就应及时采取措施,防微杜渐;尽量减少污染物进入地下含水层的机会和数量。2、地下水污染防渗措施(1)防渗基础条件由于厂址处天然包气带厚度约为1.3~2.5米,包气带岩性为黏土,渗透系数为2.90×10-6cm/s~7.40×10-5cm/s,该岩层分布较连续,隔水性能一般,在事故状态下地下水较易受污染,因此在制订防渗措施时须从严要求。地面防渗措施,即末端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厂内污染区地面的防渗措施和泄漏、渗漏污染物收集措施。通过在污染区地面进行防渗处理,防止洒落地面的污染物渗入地下,并把滞留在地面的污染物收集起来,集中送至厂区内的(2)地面防渗工程设计原则1)采用国际国内先进的防渗材料、技术和实施手段,确保工程建设对区域内地下水影响较小,地下水现有水体功能不发生明显改变。2)坚持分区管理和控制原则,根据场址所在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全厂可能发生泄漏的物料性质、排放量,参照相应标准要求有针对性的分区,并分别设计地面防渗层结构。3)坚持“可视化”原则,在满足工程和防渗层结构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在地表面实施防渗措施,便于泄漏物质的收集和及时发现破损的防渗层。4)实施防渗的区域均设置检漏装置,其中可能泄漏废物的重点污染防治区防渗设置自动检漏装置。5)防渗层上渗漏污染物和防渗层内渗漏污染物收集系统与全厂“三废”处理措施统筹考虑,统一处理。(3)分区防治措施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结合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对工程设计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地下水污染防控方案提出优化调整的建议,给出不同分区的具体防渗技术要求。一般情况下,应以水平防渗为主,防控措施应满足以下要求:1)已颁布污染控制国家标准或防渗技术规范的行业,水平防渗技术要求按照相应标准或规范执行,如GB16889、GB18597、GB18598、GB18599、GB/T50934等;2)未颁布相关标准的行业,根据预测结果和场地包气带特征及其防污性能,提出防渗技术要求;或根据建设项目场地天然包气带的防污性能、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和污染物特性,参照表4.3-7提出防渗技术要求。其中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分级和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分别参照表4.3-5和表4.3-6进行相关等级的确定。表4.3-5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分级参照表污染控制难易程度主要特征难对地下水环境有污染的物料或污染物泄露后,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易对地下水环境有污染的物料或污染物泄露后,可及时发现和处理表4.3-6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参照表分级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强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K≤10-7cm中岩(土)层单层厚度0.5m≤Mb<1.0m,渗透系数K≤10-7cm/s,且分布连续、稳定;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10-7cm/s<K≤l0弱岩(土)层不满足上述“强”和“中”条件表4.3-7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参照表防渗分区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污染控制难易程度污染物类型防渗技术要求重点防渗区弱难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0-7cm中-强难弱易一般防渗区弱易-难其他类型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0-7cm中-强难中易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强易简单防渗区中-强易其他类型一般地面硬化根据项目区可能泄漏至地面区域、污染物的性质和建筑物的构筑方式,结合拟建项目总平面布置情况,参照表4.3-5和表4.3-6进行相关等级的确定,将拟建项目车间作为重点防渗区进行防渗。本区天然基础层的渗透系数为2.90×10-6cm/s~7.40×10-5cm/s,大于10-7cm/s,应采用天然或人工材料构筑防渗层进行防渗,重点污染物防治区防渗层的防渗性能不应低于6.0m厚渗透系数为103、地下水污染管理及技术措施(1)防止地下水污染管理的职责属于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职责之一。项目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指派专人负责防止地下水污染管理工作。(2)项目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应委托具有监测资质的单位负责地下水监测工作,按要求及时分析整理原始资料、监测报告的编写工作。(3)建立地下水监测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与项目区环境管理系统相联系。根据该项目的水文地质特点、影响区域、保护目标及主要污染源在评价区布设监测点位。在项目场区上下游设置监测点,以便进行长期对比监测。在项目厂址上、下游500m范围内各设置1口监测井,并在项目厂址内设置一口监测井,共3口监测井,对项目附近地下水水质进行长期监测。(4)根据实际情况,按事故的性质、类型、影响范围、严重后果分等级地制订相应的预案。在制定预案时要根据本厂环境污染事故潜在威胁的情况,认真细致地考虑各项影响因素,适当的时候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演练,不断补充完善。(5)按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要求,及时上报监测数据和有关表格。(6)在日常例行监测中,一旦发现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异常,应尽快核查数据,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并将核查过的监测数据通告厂安全环保部门,由专人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核实,并密切关注生产设施的运行情况,为防止地下水污染采取措施提供正确的依据。应采取的措施如下:了解全厂生产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出现异常情况的装置、原因。加大监测密度,如监测频率由每月(季)一次临时加密为每天一次或更多,连续多天,分析变化动向。(7)周期性地编写地下水动态监测报告。(8)定期对污染区的生产装置、储罐、法兰、阀门、管道等进行检查。4、地下水应急处置和应急预案(1)应急预案在制定全厂安全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制订专门的地下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措施,并应与其它应急预案相协调。地下水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应急预案的日常协调和指挥机构;2)相关部门在应急预案中的职责和分工;3)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确定,采取的紧急处置措施和潜在污染可能性评估;4)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状况和人员、装备情况,平常的训练和演习;5)特大事故的社会支持和援助,应急救援的经费保障。地下水应急预案详见表4.3-8。表4.3-8地下水污染应急预案内容序号项目内容及要求1总则2污染源概况详述污染源类型、数量及其分布,包括生产装置、辅助设施、公用工程3应急计划区列出危险目标:稀品工段、污水处理池和集液池等,在厂区总图中标明位置4应急组织应急指挥部—负责现场全面指挥专业救援队伍—负责事故控制、救援、善后处理;专业监测队伍负责对厂监测站的支援;地方医院负责收治受伤、中毒人员;5应急状态分类及应急响应程序规定地下水污染事故的级别及相应的应急分类响应程序。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该预案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6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防有毒有害物质外溢、扩散的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7应急通讯、通讯和交通规定应急状态下的通讯方式、通知方式和交通保障、管制。8应急环境监测及事故后评估由厂区环境监测站进行现场地下水环境进行监测。对事故性质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9应急防护措施、清除泄漏措施方法和器材事故现场:控制事故、防止扩大、蔓延及链锁反应。清除现场泄漏物,降低危害,相应的设施器材配备。邻近区域:控制污染区域,控制和清除污染措施及相应设备配备。10应急浓度、排放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医疗救护与公众健康事故现场:事故处理人员制定污染物的应急控制浓度、排放量,现场及邻近装置人员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环境敏感目标:受事故影响的邻近区域人员及公众对污染物应急控制浓度、排放量规定,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11应急状态终止与恢复措施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事故现场善后处理,恢复措施。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建立重大环境事故责任追究、奖惩制度。12人员培训与演练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人员培训与演练。13公众教育和信息对邻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和发布有关信息。14记录和报告设置应急事故专门记录,建档案和专门报告制度,设专门部门和负责管理。15附件与应急事故有关的多种附件材料的准备和形成。(2)应急处理一旦发现地下水发生异常情况,必须按照应急预案马上采取紧急措施:1)当确定发生地下水异常情况时,按照制订的地下水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内尽快上报主管领导,通知当地环保局、附近居民等地下水用户,密切关注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2)组织专业队伍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监测,查找环境事故发生地点、分析事故原因,尽量将紧急事件局部化,如可能应予以消除,采取包括切断生产装置或设施等措施,对污水进行封闭、截流,防止事故的扩散、蔓延及连锁反应,尽量缩小地下水污染事故对人和财产的影响。3)当通过监测发现对周围地下水造成污染时,根据观测井的反馈信息,控制污染区地下水流场,防止污染物扩散。地下水排水系统是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可能产生影响而采取的被动防范措施,是建设项目环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下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启动地下水排水应急系统,抽出污水送污水处理场集中处理,可有效抑制污染物向下游扩散速度,控制污染范围,使地下水质量得到尽快恢复。4)对事故后果进行评估,并制定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措施。5)如果自身力量无法应对污染事故,应立即请求社会应急力量协助处理。4.3.5结论与建议1、结论(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要求,本项目属于“U城镇基础设施及房地产”中的第“154、仓储(不含油库、气库、煤炭储存)”类中的有毒、有害及危险品的仓储、物流配送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Ⅰ类”,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二级”。由于项目长期运营易造成各污水池池底破裂,污染物进入到地下水含水层中,污染地下水,因此,本次环评对厂区地下水渗漏情况进行模拟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制定相应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加强厂区防渗,避免项目运营期对厂区及附近地下水造成污染。(2)根据评价等级及区域水文地质情况,对项目区附近约20.20km2的区域进行了水文地质调查及资料收集工作,确定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3)根据预测结果及分析,在采取严格有效防渗措施的前提下,虽然拟建项目发生泄漏事故后各污染物在泄漏点附近地下水中分布浓度超过Ⅲ类地下水水质标准,但经扩散后影响范围十分有限,对项目厂址附近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影响较小,通过预测结果可知,事故状态下拟建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2、建议(1)地面防渗为控制地下水污染的最重要措施,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做好地面防渗,保证防渗设置自动检漏装置运行正常,做到防渗膜出现破损及时修补。(2)地下水一旦污染,治理非常困难,建设单位应重视地下水污染预防的重要性,确保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运行正常。(3)厂区日常运行过程中,一旦确认地下水受到污染,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以减小对地下水的影响。4.4噪声环境影响评价4.4.1噪声源分析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输油泵,噪声值约75dB,另外运输车辆噪声产生少量临时性噪声,噪声值约70〜85dB。输油泵选用低噪声设备,并设置在室内,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运输车辆噪声通过加强进出车辆管理,减速禁鸣,装卸时尽量防止碰撞,可有效减小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取以上隔声措施后源强及与厂界的距离见表4.4-1。表4.4-1隔声后噪声源情况一览表整体噪声源噪声源名称数量隔声措施与厂房墙体的距离(m)项目车间与厂界的距离(m)车间东南西北东南西北输油泵(南)1台厂房隔音1112.57.53335560输油泵(中)1台12.512.56.0输油泵(北)1台14.512.544.在进行噪声预测时,只考虑各噪声源所在厂房围护结构的屏蔽效应、初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衰减以及空气吸收等主要衰减因素,各噪声源强只考虑常规降噪措施。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有关规定,采用附录A中“工业噪声预测计算模式”中的模式,对项目所有的噪声源进行预测,以下分析仅考虑噪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情况以及对厂界噪声的影响。选用以下模式进行噪声预测:1、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计算若测点1,2与点声源的距离分别为r1、r2,则几何发散衰减量为:在半自由声场中,点声源的声压级与声功率级的关系式分别为:2、室内声源向室外传播的计算1)室内声源在围护结构出的倍频带声压级:式中:Lw1——某个室内声源在靠近围护结构处产生的倍频带声功率级;r1——某个室内声源在靠近围护结构处的距离;Q——方向性因子;R——房间常数;Lp1——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倍频带声压级;可以是测量值或计算值。2)所有室内声源在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声压级:3)等效室外声源若声源所在室内声场近似扩散声场,LP1、LP2分别为靠近开口处(或窗户)室内、室外的声级,则LP2可表示为:式中:TL——隔墙(或窗户)的传输损失,dB(A)。若为计算值,将室外声级LP2和透声面积换算成等效室外声源,计算出等效声源的倍频带的声功率级:式中:LP2——等效声源的倍频带声功率级;S——透声面积,m2。等效室外声源的位置为围护结构的位置,其倍频带声功率级为LW2,由此按室外声源方法计算等效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级。3、室外点声源在预测点的声压级4、设有N个室外声源,M个等效室外声源,则预测点处的总声压级4.4.3根据预测模型,项目建成投产后,全厂噪声源在厂界的噪声预测结果见表4.4-1。表4.4-1项目营运后产生的噪声对各厂界的影响单位:dB(A)厂界噪声噪声源东厂界西厂界南厂界北厂界贡献值29.134.928.423.4现状监测值昼间/夜间47.5/38.148.3/37.546.4/38.747.1/39.6预测值昼间/夜间47.6/39.648.5/39.446.5/39.147.1/39.7标准值昼间:60,夜间:50噪声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对各厂界的贡献值较小,投产后各厂界噪声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4.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项目产生的固废主要包括废机油滤渣、废油桶、废弃的含油抹布、劳保用品及职工生活垃圾。1)承装废机油的铁桶使用一定时间后会有磨损甚至损坏,废铁桶属于“HW49其他废物”类危险废物,废机油过滤产生的滤渣属于“HW08其他废物”类危险废物,均委托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理。对上述危废,应设置危废暂存间,危险废物暂间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要求进行设置:(1)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的容器内须留足够空间,容器顶部与液体表面之间保留100毫米以上的空间。(2)应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盛装危险废物。(3)危险废物暂存场所专人负责管理,定期对所暂存的危险废物容器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更换。同时,严禁随意处置危险废物。(4)危险废物贮存设施根据贮存的废物种类和特性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中附录A设置标志;(5)基础必须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m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6)禁止将危险废物与一般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及其它废物混合堆放,按处置去向分别存放。通过采取上述控制与管理措施,使项目危险废物的收集、暂存和保管均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的要求,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2)废弃的含油抹布、劳保用品和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送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以上固体废物均得到合理处置,并加强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放各环节的管理,固废分类定点存放,采取相应的防流失、防渗漏措施,避免产生二次污染,因此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经过合理处理和处置后对环境影响较小。4.6环境风险评价4.6.1评价目的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工作的重点。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国环发〔2012〕77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以及《山东省环境保护厅转发《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的通知》(鲁环评函〔2012〕509号文),本次风险评价按照“风险评价导则”的要求,通过分析项目中主要物料的危险性、毒性和储存使用量,确定评价等级,进行项目风险识别,并就最大可信事故的概率和发生后果进行影响预测,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防范措施,达到降低风险、减轻危害、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目的。4.6.2风险评价等级1、物质危险性判定有毒有害物质及易燃物质判定判定标准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1表1中的要求确定,物质危险性判定见表4.6-1。表4.6-1物质危险性标准表物质序号LD50(大鼠经口)mg/kgLD50(大鼠经皮)mg/kgLD50(小鼠吸入,4小时)mg/L有毒物质1<5<1<0.0125<LD50<2510<LD50<500.1<LD50<0.5325<LD50<20050<LD50<4000.5<LD50<2易燃物质1可燃气体——在常压下以气态存在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其沸点(常压下)是20℃或20℃以下的物质2易燃液体——闪点低于21℃,沸点高于20℃的物质3可燃液体——闪点低于55℃,压力下保持液态,在实际操作条件下(如高温高压)可以引起重大事故的物质爆炸性物质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注:(1)有毒物质判定标准序号为1、2的物质,属于剧毒物质;符合有毒物质判定标准序号3的属于一般毒物;(2)凡符合表中易燃物质和爆炸性物质标准的物质,均视为火灾、爆炸危险物质。通过上表判定,确定废机油为确定本项目的危险物质。2、物质风险识别所谓废机油,一是指机油在使用中混入了水分、灰尘、其他杂油和机件磨损产生的金属粉末等杂质;二是指机油逐渐变质,生成了有机酸、胶质和沥青状物质,本项目废机油属于可燃、有害物质,潜在泄漏、火灾、腐蚀等风险事故,其危险特性见表4.6-2。表4.6-2危险废物特性危废编号危险废物名称备注HW08废机油成分:矿物油>60%,外观:暗褐色油,闪点200>℃,沸点240-400℃,引燃点>2504.6.3重大危险源识别根据风险评价导则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q1/Q1+q2/Q2+···········+qn/Qn≥1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Q1、Q2……Q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废机油不属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表1、表2所列的易燃液体、毒性物质,不属于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物质,因此,本项目不构成重大危险源。4.6.4评价等级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关于风险评价等级的划分方法(见表4.6-3),本项目所处环境不属于环境敏感区,且项目不构成重大危险源,故确定本项目的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和对事故风险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表4.6-3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项目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4.6.5评价范围本项目风险评价等级定为二级评价,根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以及项目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其风险事故特征,本项目大气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为以项目储罐区为中心向四周外延伸3km的范围。4.6.6风险识别本项目为危险废物短期贮存,因此,潜在的风险事故为泄漏、火灾事故。1、收集过程潜在风险识别根据《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中规定:“危险废物运输应由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按照其许可证的经营范围组织实施,承担危险废物运输的单位应获得交通运输部门颁发的危险货物运输资质”。本项目主要从事废机油的收集、贮存,运输委托具有危险废物运输资质的单位进行运输,在收集运输过程中潜在风险主要有:1)因路基不平或发生车祸导致废机油泄漏,随雨水进入地表水体,污染事故周边地表水、土壤、农作物,对附近人员可能造成一定影响。2)运输人员玩忽职守,未严格遵守相关危险废物运输管理规定,如无证上岗、不熟悉废机油特性、未对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晒、防火、粘贴危险标志等)使废机油泄漏发生危险事故。2、贮存、装卸过程潜在风险识别输油泵失灵或腐蚀、储油罐腐蚀破损、装卸过程中若人为操作不当等,可能导致废机油泄露;若遇明火或高温,以及自然因素,温度达到200℃3、伴生/次生风险识别1)事故排污水危废机油泄漏若发生火灾事故,在应急救援中,会在事故现场喷射大量的消防水以及冷却水等进行灭火或降低有害物质对大气的污染。针对事故排污水若无应急收集措施,可能会有部分有害物质直接或随冷却水、消防水等进入附近水体或土壤,对局部水体、土壤造成污染。2)事故固体废物项目在泄漏、火灾等事故应急救援中可能产生大量的废灭火剂、拦截、堵漏材料,均可能掺杂一定的有害物质,若事故排放后随意丢弃、排放,将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4.6.7事故概率分析1、同行业事故资料统计国内外发生的同类物质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统计分析见表4.6-4。表4.6-4近期国内发生的风险故事调查统计结果序号公司名称事故时间危险物质事故经过事故后果原因分析1潍坊弘润石油化工助剂总厂2000.7.2柴油罐因未堵盲板,违章动火焊接,造成2个500立方米油罐爆炸起火10人死亡,部分操作室及管排、管架烧毁违章作业上述案例可以表明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管理不严格,危险废物储存设施日常维护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老化、破碎设备部件。2)运输过程管理完善,运输驾驶人员预防风险事故意识不强烈。3)危险品相关操作人员操作不够规范,安全知识缺失,安全意识薄弱。4)未建立有效的风险事故应急预案,风险事故发生时未能有序撤离和科学施救,导致人员灼伤和环境受污染等后果。本企业应在吸收以上案例教训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杜绝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2、最大可信事故的确定根据拟建项目原辅材料特性、环境风险识别以及国内外同行业事故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如设计、管理及操作不当,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等危险事故。当然,风险评价不会把每个可能发生的事故逐一进行分析,而是筛选出系统中具有一定发生概率,其后果又是灾难性的,且其风险值为最大的事故,作为评价对象。根据工程分析和对本项目所用物料特性识别,确定本项目潜在的风险为泄漏、火灾事故。根据该项目物料储存情况,本评价确定最大可信事故为输油管破裂泄漏事故。火灾风险事故的发生与管理严格程度、人员操作是否规范以及物料储存环境有密切关系。因此控制风险事故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管理,规范操作,预防风险事故发生,有针对性的落实各种安全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化,二是确保物料储存环境符合要求,在控制泄漏事故的基础上严格管理动火,可将其概率大大降低。3、事故统计分析本项目风险事故统计参照化工企业,化工企业事故单元所造成的不同程度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对策见表4.6-5。根据上表,说明化工企业在物料的贮存和输送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应在设计、施工和运行时注意控制和预防。4.6.8事故源排放分析及后果计算1、废机油泄漏事故影响分析本项目废机油的贮存和中转的设施主要包括废机油储罐、输油管、输油泵等,储罐、输油管线使用年限较长以后,罐体腐蚀、输油管线老化有渗漏的可能,输油泵使用年限较长后,会出现跑、冒、滴、漏等,装卸过程中若人为操作不当,泄漏的废机油可能进入装卸区经地坪下渗,对局部水体、土壤造成污染。1)对地表水的影响泄漏或渗漏的油品若进入附近溪沟,会造成溪沟水体的污染,从而污染下游的河流。油品进入河流后,由于有机物烃类物质难溶于水,大部分上浮在水层表面,首先造成对河流的景观破坏,产生严重的刺鼻气味;其次油膜使空气与水隔离,造成水中溶解氧浓度低,逐渐形成死水,致使水中生物死亡;再次,有机物一旦进入水环境,由于可生化性差,可能造成被污染水体长时间得不到净化。2)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当油品泄漏时,油气蒸发,产生的非甲烷总烃对环境空气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评价油品渗漏进入土壤层后,使土壤层中吸附大量的机油,在土壤团粒中形成膜网结构,环境中的空气难以进入土壤颗粒中,从而造成植物生物的死亡。4)对地下水的影响评价(1)输油泵失灵或腐蚀、储油罐腐蚀破损、装卸过程中若人为操作不当等,可能导致废机油泄露,当渗入地下,可对地下水造成一定的影响。(2)罐区、车间或危废暂存间地面防腐层破损,可能造成泄漏的废机油、废机油滤渣或其渗滤液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本项目储罐为地上罐,贮存车间地面和围堰内均进行防腐、防渗处理,并设置专人24h值守,当发生泄露时,可及时发现,同时,车间内设置空置铁桶,可及时回收泄露的废机油及转移破损废机油储罐的废机油,可有效防止废机油泄露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2、伴生/次生影响分析1)事故排污水废机油参考润滑油的好火灾危险类别从严执行,其火灾危险类别为丙B类,若泄漏发生火灾事故,在应急救援中,会在事故现场喷射大量的消防水以及冷却水等进行灭火或降低有害物质对大气的污染。针对事故排污水若无应急收集措施,可能会有部分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或随冷却水、消防水等进入附近水体或土壤,对局部水体、土壤造成污染。2)事故固体废物本项目在泄漏、火灾等事故应急救援中可能产生大量的废灭火剂、拦截、堵漏材料,均可能掺杂一定的有害物质,若事故排放后随意丢弃、排放,将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4.6.9风险防范措施根据原化工部情报所对全国化工事故统计报告显示:97%~98%以上的事故都是可事先预防的,其余的1%~2%为天灾或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的。如果用此标准来衡量,那么几乎所有的事故都是人为因素所引起的(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的因素导致的物的不安全状态)。既然是人为因素导致的企业事故损失,那么可以有针对性地制订事故预防措施来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制定周密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来将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1、收集运输路线风险防范措施危险废物运输应由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按照其许可证的经营范围组织实施,承担危险废物运输的单位应获得交通运输部门颁发的危险货物运输资质。本项目危险废物运输委托给有危险废物运输资质的单位进行。为防止在收运过程中发生废物泄漏、洒落等事故污染周围环境,引发污染事故,首先本项目业主单位一定要委托具有危险废物运输资质的单位承担危险废物的运输工作,且对托运的危险货物种类、数量和承运人等相关信息予以记录,记录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1年。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包装并在外包装设置标志,说明危险货物的品名、数量、危害、应急措施等情况。需要添加抑制剂或者稳定剂的,托运人应当按照规定添加,并告知承运人相关注意事项。危险废物公路运输应按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05年]第9号)、《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JT617-2004)和《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JT618-2004)、《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等相关要求进行,并应做好以下几点:1)危险废物运输应事先需做出周密的运输计划和行驶路线,提前与目的地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其中应包括废物泄漏情况下的有效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车辆运输途中应避开居民区、医院学校、公共设施等人口密集区,避开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2)运输单位承运危险废物时,应在车辆、危险废物包装上按相关规范设置明显标志,例如:装运废机油应在运输车上粘贴或悬挂临时危险废物警告标志和危险废物标签,包装标志要牢固、正确。3)运输车辆应当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4)危险废物的装运应做到定车、定人等,运输人员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较好的综合素质,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禁止将危险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5)运输危险废物的驾驶员、装卸人员和押运人员必须了解所运载的危险废物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运输危险废物,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6)在危险品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不可弃车而逃,在采取应急处理的同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和环保等有关部门,疏散群众,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并积极协助前来救助的公安交通和消防人员抢救伤者和物资,使损失降低到最小范围。7)罐式专用车辆的罐体应当经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且罐体载货后总质量与专用车辆核定载质量相匹配。罐式专用车辆的常压罐体应当符合国家标准《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第1部分:金属常压罐体技术要求》(GB18564.1)、《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第2部分:非金属常压罐体技术要求》(GB18564.2)等有关技术要求。并配备与运输的危险货物性质相适应的安全防护、环境保护和消防设施设备。8)废机油罐车在运输过程中要有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要求选用专用优质的垫片、法兰及输油管接口配件,防止设备内的物质泄漏。9)运输车辆车厢、底板必须完好,周围栏板牢固,车辆应具有防雨、防潮、防晒功能,并配备相应的防泄漏措施。10)废物运输管理必须采用货单制,废物产生单位应在货单上标明废物来源、种类、危害物质及数量,货单随废物装运。同时废物的包装材料要做到密闭、结实、无破损,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器材和衬里不能与废物发生反应,防止因包装破损造成泄漏对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11)禁止使用报废的、擅自改装的、检测不合格的、车辆技术等级达不到一级的和其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2、装卸过程的风险防范措施1)装卸区的工作人员应熟悉废物的危险特性,并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2)装卸区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和设施,如消防砂池、消防栓、灭火器、灭火毯等,并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3)危险废物装卸区应设置隔离设施,液态废物卸载区应设置收集槽和缓冲罐。4)应专门设置危险废物装卸区,废机油装卸区地面应做防渗防腐处理外。5)进入装卸作业区,不准携带火种。3、贮存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措施1)贮存易燃易爆危险废物应配置有机气体报警、火灾报警装置和导出静电的接地装置。2)储罐区设置围堰,车间地面进行防腐防渗处理。3)危险废物入库贮存后,须做好危险废物情况的记录,记录上须注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来源、数量、特性和包装容器的类别、入库时间、存放位置、废物出库时间及接收单位的名称等。同时危险废物的记录和货单在危险废物转运后应继续保留3年。4)危险废物贮存库房内必须设置警示标志。5)应配备通讯设备、照明设施、安全防护服装及工具,并设有应急防护设施。6)废机油储罐应设置呼吸孔,防止气体膨胀。7)危险废物的转移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总局令第5号)》执行,并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4、制度管理上的风险防范措施从事危险废物贮存的单位,应该按照相关规范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污染防治措施:1)危险废物分析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污染防治措施等2)应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确保贮存过程的安全、可靠。3)危险废物贮存单位应建立危险废物贮存的台帐制度,危险废物出入库交接记录内容应参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中附录C执行。5、次/伴生污染防治措施事故救援过程中产生的消防废水全部引入事故池暂时收集,事故废水交由有处理资质单位由罐车拉走处置,其它废灭火剂、拦截、堵漏材料等在事故排放后统一收集送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6、围堰、事故废水收集池规模本项目储罐区拟设置约0.5m高围堰,本项目废机油罐区所产生的污水量参照事故《水体防污染设计导则》和《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第6.6条的规定计算:V总=(V1+V2-V3)max+V4+V5公式1=1\*GB3①(V1+V2-V3)max是指对收集系统范围内不同罐组分别计算V1+V2-V3,取其中最大值。=2\*GB3②V1——收集系统范围内发生事故的一个罐组的物料量。储存相同物料的罐组按一个最大储罐计,本项目设置3座58m3卧式罐,充装系数取0.8,则为=3\*GB3③V2——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消防水量,m3(本项目主要是冷却用水);a)参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第8.4.6条规定,罐区消防冷却水采用移动式消防冷却方式,因废机油中含水量较高,易燃性较低,不考虑相邻罐冷却。58m3油罐规格为:长度*直径=8S表面积=πD×h=3.14×3.1×8=77.872着火罐消防冷却水强度取6.0L/min·m2,因本项目废机油单罐罐容较小,火灾延续供水时间以0.5h计,故罐区消防用水量=1=4\*GB3④V3——发生事故时可以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m3(无);=5\*GB3⑤V4——发生事故时仍必须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m3(无);=6\*GB3⑥V5——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m3;项目储罐位于车间内,取0。根据核算,本项目最严重事故情况下产生的一次事故最大污水量=46.4+14=60.4m本项目罐区围堰内有效容积=13.5×8.5×0.5-17-=40.4m3(去除储罐所占容积)<60.4m3,因此,一旦发生火灾事故,项目围堰不能够将全部事故污染水收集于围堰内本项目一次火灾最大消防冷却用水量约14m3,用水量较小,贮存车间内拟配置储水桶,储水桶总容量>14m3,并保证储4.6.10应急处理措施1、急救处理生产过程中,由于违规操作或意外事故发生,出现危险情况时,企业员工在第一时间应采取自救或互救的方法,情况严重者,立即送医院医治。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2、泄漏应急处理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收集、贮存、运输单位及相关部门应根据风险程度采取如下措施:1)设立事故警戒线,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试行)》(环发[2006]50号)要求进行报告。2)对事故现场受到污染的土壤和水体等环境介质应进行相应的清理和修复。3)清理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废物均应按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4)进入现场清理和包装危险废物的人员应受过专业培训,穿着防护服,并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具。5)泄漏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6)一旦发生地下水污染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查明并切断污染源。探明地下水污染深度、范围和污染程度。依据探明的地下水污染情况,合理布置浅井,并进行试抽工作。依据抽水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抽取被污染的地下水体,并依据各井孔出水情况进行调整。将抽取的地下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并送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当地下水中特征污染物浓度满足地下水功能区划的标准后,逐步停止抽水,并进行土壤修复治理工作。3、火灾应急处理1)本项目中转贮存的危险废物中废机油具有可燃性,若发生火灾事故,采用移动式干粉灭火器、砂土等灭火,并对着火罐喷水冷却。2)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如相邻罐),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同时,根据火势的大小,组织周边企业进行疏散、抢险。3)灭火工作结束后,对现场进行恢复清理,对环境可能受到污染范围内的空气、水样、土壤进行取样监测,判定污染影响程度和采取必要的处理。4)调查和鉴定事故原因,提出事故评估报告,补充和修改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方案。4.6.11风险应急预案1、应急预案体系1)指挥机构企业成立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一旦发生事故时的全厂应急救援的组织和指挥,企业法人任总指挥,若企业法人不在时,应明确有关副职领导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组织机构包括警戒疏散组、抢险救援组等。2)指挥机构职责(1)指挥领导小组负责企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2)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预案实施和演练。(3)检查督促做好重大危险源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一旦发生事故,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救援。总指挥全面组织指挥企业的应急救援;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抢险救援组负责灭火、抢险;警戒疏散组负责警戒、治安保卫、人员疏散、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等。3)应急救援装备(1)抢修堵漏装备抢修堵漏装备种类:常规检修器具、橡皮条、木条、抱四棒及堵漏密封装置。由抢险救援组保管。(2)个人防护装备个人保护装备种类:防护口罩、手套、胶鞋、护目镜等。由抢险救援组保管(3)灭火装备种类:移动式干粉灭火器。由抢险救援组保管。(4)通讯设备通讯设备种类:手机。4)处置方案根据重大危险源目标模拟事故状态,制定出各种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处置方案,如泄漏、火灾、停电等。5)处置程序应制定事故处置程序图,要明确规定,一旦发生重大危险源事故,做到指挥不乱。6)预案分及响应条件(1)一级预案启动条件一级预案是所发生的事故为各重大危险源贮罐破裂或爆炸造成大量泄漏需立即启动此预案,可立即拨打110或120,联动政府请求立即派外部支援力量,同时出动消防车沿周边喊话,疏散居民。(2)二级预案启动条件二级预案是所发生的事故为各重大危险源贮罐破裂或爆炸造成泄漏,但泄漏量估计波及周边范围居民,为此必须启动此预案,并迅速通知周边社区街道、派出所及地方政府,在启动此预案的同时启动一级预案,不失时机地进行应急救援。(3)三级预案启动条件三级预案为厂内事故预案,即发生的事故为各重大危险源因管道阀门接头泄漏仅局限在场区范围内对周边及其他地区没有影响,只要启动此预案即能利用本单位应急救援力量制止事故。7)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1)指挥部和领导小组根据各职能小组反馈信息,确认事故已得到控制或停止时,宣布事故应急救援行动结束,各职能小组接到指令后,根据各自职责进行最后的处理,即可撤离现场。(2)领导小组随即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及周边相关单位,危险解除事故应急救援行动结束。8)应急救援培训计划(1)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由领导小组统一安排指定专人进行。(2)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由公司安全环保处组织对员工的培训。9)演练计划(1)演练范围与频率演练范围分为以下几级:公司级演练:每半年至少一次。班组级演练:每季度至少一次。(2)演练组织公司级演练由公司应急救援小组组织。10)应急监测风险事故发生后,应立即请求即墨市环境监测站对事故现场进行监测(监测因子为石油类、CO等)。2、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纲要公司应根据本项目的情况编制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本评估将其纲要列于表7.9-1,以作为建设单位编制应急预案的指导。建设单位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尽快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员工进行演练,以备事故发生后冷静、机智地将事故危害控制到最小。同时,企业应急预案应与工业园区以及当地政府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实施对接及联动。表4.6-6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序号项目内容及要求1总则2危险源概况详述危险源类型、数量及其分布。3应急计划区生产装置区、原料产品储存区、生活区、邻区。4应急组织工厂:厂指挥部负责全面指挥;专业救援队伍负责事故控制、救援、善后处理。地区:地区指挥部负责工厂附近地区全面指挥、救援、管制、疏散;专业救援队伍负责对厂专业救援队伍的支援。5应急状态分类及应急响应程序规定事故的级别及相应的应急分类响应程序。6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生产装置及储存区:防火灾、爆炸事故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主要为消防器材;防有害物质外泄、扩散设施。7应急通讯、通知和交通应急状态下的通讯方式、通知方式和交通保障、管制。8应急环境监测及事故后评估由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9应急防范措施、清除泄漏措施方法和器材事故现场:控制事故、防止扩大、蔓延及连锁反应;清除现场泄漏物,降低危害,相应的设施器材配备;邻近区域:控制和清除污染措施及相应设备配备。10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医疗救护与公众健康事故现场:事故处理人员对有害物质的应急剂量控制制定、现场及邻近装置人员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邻近区域:受事故影响的邻近区域人员及公众对有害物质应急剂量控制制定、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11应急状态终止与恢复措施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事故现场善后处理,恢复措施;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12人员培训与演练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人员培训与演练。13公众教育和信息对工厂邻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和发布有关信息。14记录和报告设置应急事故专门记录,建档案和专门报告制度,设专门部门负责管理。15附件与应急事故有关的多种附件材料的准备和形成。4.6.12风险评价小结本项目中转贮存的危险废物种类较单一,但潜在泄漏、火灾、腐蚀等风险事故。若贮存或装卸过程中发生泄漏事故,泄漏的危险废物可能对局部水体、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按环保设计进行分区防渗,本项目厂房所有地面均做防腐防渗处理,储罐区设置防渗围堰,车间门口设置缓坡,并配置移动式干粉灭火器、沙袋等应急设施,则发生油品渗漏、火灾等事故污染周边环境的风险事故概率较低。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当严格落实评价提出的各项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后,本项目能将事故的环境风险降到最低,环境风险可控。青岛汇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废机油收集、暂存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五章污染防治措施分析5.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所谓废机油,一是指机油在使用中混入了水分、灰尘、其他杂油和机件磨损产生的金属粉末等杂质;二是指机油逐渐变质,生成了有机酸、胶质和沥青状物质,因此,本项目废机油在储存和装卸过程中,废机油挥发量较小,以非甲烷总烃为主,通过在厂房设置排风扇,加强通风换气,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5.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分析1、地表水本项目运营期仅进行废机油的短期贮存、中转,不在场地内冲洗车辆,不配备运输车辆,运输委托有危险废物运输资质的单位承担,因此项目无车辆清洁废水产生,主要污水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旱作堆肥,不会对地表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2、地下水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要求,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应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控、污染监控、应急响应”,重点突出饮用水水质安全的原则确定。1)污染防治区划分将储罐区作为重点污染防治区。2)防渗措施项目储罐区设置围堰,围堰、围堤设置防渗措施如下:(1)厚素土夯实地基后铺设C20混凝土30cm;(2)第一层:1~2mm的JS材料;(3)第二层:涂刷聚氨酯树酯加催化和固化剂0.3mm;(4)第三层:玻璃丝布0.3mm;(5)第四层:聚氨酯树酯加催化和固化剂0.6mm。通过以上措施,可以达到设计规范要求,其防渗性能满足等效粘土防渗层不低于6.0m厚,渗透系数不大于1×10-7cm5.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本项目噪声设备较少,主要为输油泵,通过选购低噪声设备,采取基础减振、设备置于室内、车间封闭等措施,另外通过加强进出车辆管理,减速禁鸣,装卸时尽量防止碰撞,可有效减小其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项目厂界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功能区标准的要求。项目距离居民区较远较远,不会出现噪声扰民情况,由此可见,本项目降噪处置措施是可行的。5.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分析项目产生的固废主要包括废机油滤渣、废油桶、废弃的含油抹布、劳保用品及职工生活垃圾。承装废机油的铁桶使用一定时间后会有磨损甚至损坏,废油桶属于“HW49其他废物”,废物代码为900-041-49;废机油过滤产生的滤渣属于“HW08其他废物”,废物代码为900-249-08,均委托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理。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送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对于危险固废暂存场所,建设单位设置情况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废物贮存设施必须按《环境保护图形标志(GB15562-1995)》的规定设置警示标志;2)废物贮存设施周围设置围墙或其它防护栅栏;3)废物贮存设施建设相应防渗、防腐、防溢流、防雨等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4)废物贮存设施内清理出来的泄漏物,一律按危险废物处理;5)加强对固废的管理,建立处置登记制度,危险废物处理严格按照《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进行,严禁固废随意处置。本项目对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分别集中收集,按类别进行处理。危险废物在厂区暂存,定期委托有危废处理资质单位进行处理处置;废弃的含油抹布、劳保用品和生活垃圾经收集后定期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固体废物可得到妥善有效的处理处置。因此,本项目固废防治措施合理可行。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均有妥善的处置措施,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5.5退役期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本项目退役后,由于生产不再进行,因此将不再产生废水、废气、固废和设备噪声、遗留的主要是厂房和废弃运输设备以及尚未处置的废物。厂房可进一步作其他用途或拆除重建,废弃的建筑废渣可作填埋材料进行综合利用,废弃的贮存设施应作为危废委托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退役期应委托有资质单位另行环境影响评价,具体以评价结果为准,并参照《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16〕37号)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实施场地修复。

第六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也称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就是要估算某一项目所引起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并将环境影响的价值纳入项目的经济分析(即费用效益分析)中去,以判断这些环境影响对该项目的可行性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对负面的影响,估算出的是环境成本;对正面的影响,估算出的是环境效益。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是通过核算建设项目拟投入的环保投资和所能收到的环保效益,比较其大小,以评估建设项目环保投资的经济价值,使建设项目设计更加合理、更加完善。本评价采用费用—效益法,分析比较项目的环保费用与环保效益的大小。6.1经济效益分析本项目总投资约500万元,建成后预计年直接收益约50万元,具有较好的直接经济效益。6.2环保投资与环境损益分析6.2.1环保投资本项目环保投资为15万元,占总投资的3%,主要环保投资见表6.2-1。表6.2-1环保投资估算情况一览表类别污染物环保设施及措施投资(万元)噪声生产噪声低噪音设备、隔声、减震2.0废气非甲烷总烃车间排气扇排风1.0废水生活污水化粪池0.5风险废机油罐区设置围堰,车间门口设置缓坡,厂区内配置沙袋;储罐区地面、围堰防腐防渗处理。10固废危废设置危废暂存间,并进行防腐、防渗等处理1.0生活垃圾垃圾桶0.5合计15.06.2.2运行费用是为充分保障治理设施的效率,维持其正常运行而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工费、水电费、维护费、设备折旧费等。参照类似环保设施运行的费用,估算出本项目的环保设施运行费用约为2万元/年。综上所述,拟建项目营运期的环保总费用约为3.4万元/年。6.2.3项目投入运行后,其每年的直接收益为50万元,其间接效益难以用货币形式表现出来,但项目的建成将会带来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项目产生的效益与投资及运行费用之比大于或等于1,则从经济角度考虑,认为环保项目是可行的,否则认为在经济上欠合理。效益与费用比=效益/环保费用=25/3.4≥1经计算,项目的建设在经济上是可行的。6.3.社会效益分析本项目属于环保项目,为危险废物应急收集、短期贮存中转,不仅能解决日益突出的危险废物出路问题,同时又能实现各类危险废物安全、有效、直接环境管理,从而减少危险废物在收集、贮存、转移处置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因此项目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除了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外,同时带来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在价值也具有重大意义6.4结论综上所述,拟建项目环保投资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到了污染物达标排放,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人群健康。因此,本评价认为本项目环保投资产生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环保投资是可行、合理和有价值的。

第七章环境管理与监测7.1环境管理7.1.1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是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建设期和运行期必须遵守国家、省市的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政策、标准,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拟定采取的减缓措施,并确保环境保护设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环境管理计划制定出机构的能力建设、执行各项防治措施的职责、实施进度、监测内容和报告程序,以及资金投入和来源等内容。在项目建设期和运行期,接受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并配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完成对项目建设的“三同时”审查。环境管理与环保治理措施一样重要,通过对目建设期和运行期实行有力的环境管理,将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使项目排污达到相应标准、控制区域环境质量恶化,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得到协调发展,以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7.1.2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设置安全环保部,由公司经理统一领导负责全厂的安全环保工作,且配备专职环保人员1名,负责定期检查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组织对环保设施定期及时检修,及相关环保管理。环境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责包括:1、建立健全环保工作规章制度,明确环保责任制及奖惩办法;2、确定环境管理目标,如“三废”达标排放,厂区绿化指标,固废及时处置等;3、建立环保档案,包括环评报告书、环保工程验收报告、污染源监测报告,环保设施运行记录以及其他的环境统计资料;4、收集与管理有关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法规、环保技术资料;5、防治“三废”污染是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应通过环境管理保证污染防治设施稳定正常运行。搞好所有环保设施与主体设备的协调管理,使污染防治设施的配备与主体设备相适应,并与主体设备同时运行及检修;污染防治设施出现故障时,环境管理机构应立即与各部门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扩大化;6、搞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7、负责一般的污染事故处理;8、组织职工的环保教育,做好环境宣传工作;9、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10、制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组织日常演练等。7.2环境监测计划为及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