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1页
学院新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2页
学院新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3页
学院新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4页
学院新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一章概述1.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学院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单位:**学院筹建处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学院是**市委、市政府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升本市教育层次而计划投资建设的**市第一所本科院校,已列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学院的总体定位是以工科为主的地方性本科学院,办学模式为与省内外高校联合办学,通过对国内同等规模城市大学和**省内大学的考察,初步确定**学院在校生总规模为12000人,总占地997亩,总建筑面积359505m2。选址于晋长高速路以东、陵沁路以南,水东新区府城村南。项目建设按照分期征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一期工程征地498亩,建设内容以满足学院一期招生3000人为原则,包括教学、办公、生活、体育活动及配套设施,建筑面1.2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1、2、3、《**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4、**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本科院校筹建领导组的通知》5、**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学院筹建处的通知》6、《**本科院校筹建领导组会议纪要》7、《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8、《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9、《**学院选址红线图》10、《**学院总平面布置意向图》11、国家现行的其它规范及法律、法规12、**学院筹建处提供的有关资料、数据1.3可行性报告主要研究内容本报告主要对**学院建设项目的背景、必要性、市场分析、建设规模及一期工程的建设内容、工程设计方案、投资估算、资金筹措、项目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1.4主要建设内容及资金筹措项目一期工程完成后基本满足学院初期招生3000人的办学需求。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楼两栋、实验楼一栋、办公楼一栋、食堂一座和配套的附属设施。另外,本报告不具体研究学生公寓、教师公寓、洗浴室和锅炉房的建设,考虑后勤社会化开发模式,并与一期工程同步建设。在一期工程中预留学生公寓建设用地。一期工程投资全部申请市财政资金解决。1.5主要研究结论项目建设是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提出的,项目建设符合**市“科教兴市”发展战略,实施后对提高**市整体文化素质,促进文明城市建设均有积极意义;通过市场分析,**学院具有稳定的生源;通过规模确定及投资估算得出一期工程建筑面积34646m2,总投资9999.8万元。项目建设规模及投资估算合理有据,建设条件具备,项目可行。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下页一期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一期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总占地面积亩4982建筑占地面积m291482.1教学楼m215126层2.2实验楼m212846层2.3办公楼m217325层2.4食堂m245902层2.5门卫室m2301层3建筑面积m2346463.1教学楼m290721000元/m23.2实验楼m277041000元/m23.3办公楼m28660800元/m23.4食堂m291801200元/m23.5门卫室m230500元/m24绿地面积m245005道路及硬化面积m2201006总投资万元9999.86.1建安工程费用万元3835.926.2设备购置费万元54.56.3其他费用万元5368.65其中:土地费万元49806.4预备费万元740.73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1.1区域概况**市位于**省东南部,太行山脉南端,是**通往中原大地的重要门户,于1985年建市,市区面积25.5平方公里,人口30.4万。建市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确立了争先发展的战略思路,在经济结构调整、宽裕型小康建设、发展民营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与建设等方面均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城市综合实力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90位,在全省居太原之后名列第二。“十一五”以来,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市委市政府进行了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市市区将从现在的28平方公里扩大为5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31万增加到56万,进入大城市行列。**现已实现国家级园林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正以全新的姿态、坚实的步履,向建设经济强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迈进。2.1.2项目提出的背景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正日益成为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其服务社会的功能也愈来愈显得无可替代。尤其是对**市来说,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而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市是**省极少数没有本科学院的城市之一,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2006年全市有15048名高中毕业生报考大学,但本科录取率仅为19.7%,获得升学机会的人数非常有限。因此建设一所本科院校,是发展**高等教育、提高全市人民素质的迫切需要。市委、市政府已将此项目列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详见附件2),并成立了**本科院校筹建领导组(详见附件3),通过前期调研、考察,并召开了第一次领导组会议(详见附件4),将院校名称暂定为**学院,并成立**学院筹建处(详见附件5)。学院以工科类为主,专业设置既要和**区域经济密切相关,又要和周边地区教育布局衔接和互补,同时部分专业面向全省全国。**学院主要设置采矿工程系、机电控制系、安全技术与工程系、材料科学系、环境工程系、化学工程系、旅游文化与艺术系等,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中、高级专门人才。办学模式拟采取与省内外工科院校联合办学的模式,学校招生范围为立足**、辐射周边、面向全国。**市工程咨询中心接受委托,对**学院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教育发展政策及**市总体规划,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也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人才培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正是基于此,**市委、市政府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建设一所本科院校的战略构想,这是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是造福**人民、福荫子孙后代的一项德政工程;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建设创新型**的必须之举,对于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2、项目建设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发展**高等教育,提高人民素质的客观要求近几年来,**市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但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人才不足、教育滞后、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品牌、资源开发缺少科技支持导致发展后劲不足等种种因素的制约。而为了改变这种束缚所提出的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战略举措,从根本上来讲,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大专院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基地,是科技创新的第一源地。要造就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必须发展高等教育。建立本科院校将会使**市教育事业迈上一个新的高度,使全市教育结构和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成为全面提高人民素质的新的动力源泉。同时**学院的建立也将为**营造优越的人文环境、投资环境、科技环境做出重要贡献,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3、项目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有重要作用当代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依靠现代教育和科技,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是如此。要迅速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创建大学无疑是一条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市民的文化素质,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文化中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兼容心理、交往操守等都直接影响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学院的建立,必将迅速增强城市的文化力,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建成后将有上万名大学生、上千名大学教师和大量高素质人才汇聚于此,将会迅速提升**的文化品位、文化含量和文化氛围,从根本上增强城市竞争力。同时也促进了**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基本载体。**学院总占地面积997亩,总建筑面积359505m2平方米,位于新旧城区的交接地带,是新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建设既拉动了城市的规模扩张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又推动了整个城市基础设施的技术升级,此外,大学建设带来的人文环境的改善、文化品位的提升、产学研基地的建设,都会加速土地的升值和房地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繁荣,从而全面提升**市的综合实力。综上所述,项目建设必将有力推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市培养聚集高素质人才,发展高质量经济,建设高品位城市,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建设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新型现代化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项目建设非常必要。

第三章市场分析及规模确定3.1中国高等教育行业现状分析自1999年6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整体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3.1.11、从1998年到2005年,中国大陆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9.8%增加到21%,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2005年底,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在读学生总数超过2300万。1998年到20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变化情况3、中国的研究生在校生由1998年的19.9万人增加到2005年底的97.86万人,其中博士生19.13万人,硕士生78.73万人。4、2005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792所,在校就读的本专科人数从1998年的340.9万人增长到2005年底的1561.78万人。1998~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本专科生数量变化情况5、2005年中国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有481所,在这些学校以及在普通高等学校的成人教育学院中就读的本专科人数达436.07万人。6、民办性质的独立学院。即依托办学好的本科院校,借助社会资本,并向入学者收取高于一般高等学校的学费的民办大学,具有独立的校园、教学设施、经费、相对独立的教学管理,并独立颁发学历文凭、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其主要培养目标为应用型本科人才。这类学校发展较快,2005年民办性质的独立学院共有295所,在校生107.46万人,其中本科生90.09万人,专科生17.37万人,另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0.33万人。7、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中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仅以2002年为例,取得本科文凭的人为23.3万人,取得专科文凭的人为66.2万人。8、此外,中国还有一定数量的军事高等教育。3.1.2在七年多的时间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总体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民办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初步建立了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办学的新体制。2、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了深刻变革,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新体制的框架已经初步建立。3、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和多元化投入体制顺利推进,基本建立了“财、税、费、产、社、基”的六字投入体制。4、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普遍实行了聘任制和聘用制,内设机构和行政人员大幅减少,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5、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平稳推进,高考科目实现了3+X的模式,高等学校招生基本实现网上录取。毕业生就业基本上实现了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各级政府和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目标。6、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基本实现。3.1.31、近几年,国家先后组织实施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等项目,全面推进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2、重视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由1998年的40.7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96.58万人,特别是高学历教师的比例显著增加。3、高等学校教学基地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96年以来,在全国高等学校中陆续建立了200多个理科、文科和经济学等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又新建成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形成了近千个重点学科。4、高等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显著提高,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成果。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3.1.41、近年来,高等学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的意识显著增强,努力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和知识密集的优势,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2、高等学校在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应用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并积极为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成为重要的智囊库。3.2中国高等教育行业发展分析1、高等教育的规模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接受各类高等教育的在学人数将达到2500万人左右,在学研究生总数将突破120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5%左右。2、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将有较大的提高。在政府和高等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在2010年前后,我国将可能有一、两所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这将极大地推动整个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3、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高等学校承担国家建设重大课题研究和高水平原创性研究能力将大大增强,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主体。高等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能为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做出重大贡献。4、高等职业教育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近几年,国务院以及教育部多次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通过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将进一步满足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5、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前几年进行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得到巩固,改革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后勤社会化改革继续推进,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迈出新的步子,并总体融入我国人才市场的改革与完善中。6、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将进一步增加,高等学校自身的筹款能力也将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将达到占国家GDP总量的4%左右。7、教师教育将大大加强,师资水平将有较大提高。教师教育问题已引起政府和教育界的重视,近期将出台加强教师教育工作的文件,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体系将逐步形成并发挥作用。3.3项目市场分析3.3.1项目生源定位部属院校招生总量占全国招生总额的14%。一份对全国部属高校2000年至2002年招生计划的分析材料也表明,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本地生源比例全国的平均水平是44.76%。但地区差异明显,东部最高,均值为49.66%;中部次之,均值为40.69%;西部最低,均值为31.93%。地方高校的招生来源计划的编制权与部属高校一样,也在高校自身,但其调整权主要在地方主管部门。该项目作为地方高校,学校招生范围为立足**、辐射周边、面向全国,将主要以地方生源为主,即以**市生源及省内生源为主。3.3.2项目市场分析1、**省内市场分析**省2006年有316298名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第一、二、三批本科总录取率约为22.66%,其中第一、二批本科预计总录取率仅为16.6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每年都有一大批高中毕业生高考落榜或被专科录取,若以全国的29.55%(详见下页表)为参照的话,

2006高考全国各省市高考录取率排序省市高招录取率其中本科其中专科1海南87.50%39.55%47.95%2上海80%3江苏75%4黑龙江74.89%42.09%32.8%.5新疆74.28%43.63%25.39%6辽宁74.28%43.63%25.39%7西藏73.15%38.98%33.89%.8浙江71.30%9天津70.83%10青海70%11北京69.78%41%28.87%12广东69.58%13吉林61.78%41.86%20%14福建61%30.44%27.15%.15重庆60%16四川60%17陕西59.50%25.19%24.43%18宁夏59.50%33.69%25.82%19河南58.97%20江西58.30%23%35.32%21安徽56.03%22.84%33.20%.22湖北53.90%24.2%28.9%23云南53.48%27.57%25.91%24内蒙53.31%22.95%30.36%25广西50%21.96%28.12%26河北48.96%20.8%28.16%27湖南48.90%28**48.48%29山东47.46%14.07%29.88%30贵州38.67%18.05%20.63%31实际全国专本科录取率60.23%29.55%30.68%32880万参加高考录取本专科530万本科260万专科270万2006年**省还应有40802名高中毕业生被本科录取。由此预测,若**省本科录取率达到全国水平,每年将至少有40000余名高中毕业生可作为该项目的生源。2、**市市场分析2001年到2006年**市高考本科(二本以上)录取率年份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参加高考人数735879239349117511328515048本科录取人数184516851701234124262964录取率25.07%21.27%18.19%19.92%18.26%19.7%2006年**市有15048名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本科(二本以上)录取率为19.7%,低于全国的29.55%。若以录取率较高省市为参照的话(以35%计),2006年**市还应有2302名高中毕业生被本科录取。由此预测,若**市本科录取率达到35%,每年将至少有2300名高中毕业生可作为该项目的生源。项目生源市场有保障。3.3.3一、高校的核心竞争力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以技术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科学研究及其成果产业化、课程设置与讲授、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的整合或通过其中某一要素的效用凸现而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高等学校能在与时俱进、不断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自身也能不断创新和发展,即不断更新观念、自我调节与创新的能力。2、以人才为核心的竞争力,高校的核心是教师和学生,拥有优秀的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3、难于移植的能力,大学核心竞争力具有难于移植性,即专用性。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坚持人才、学科、定位和学校的精神文化的专有性,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二、地方高校的一般特点地方高校要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认识自身的特点。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高等学校被分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地方高校两类。教育部直属高校由国家重点扶持,地方高校由地方支持。与教育部重点高校相比,地方高校具有如下特点。1、社会服务面向的应用性。地方高校的主要任务应是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2、教育经费支撑的地方性。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企业和民众的支持。地方高校必须积极为地方服务,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自身的社会价值,争取社会各界支持。3、地理位置的偏远性。据不完全统计,除上海、北京、天津、重庆等地的地方高校集中于经济、文化、政治中心的省会城市外,其他各省的地方高校只有约44%集中在省会城市,其余均分散在各地市级中小城市。4、发展空间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生源范围小。教育部直属院校生源广泛,而地方高校生源绝大部分来自本地区。②政策允许空间小。教育部高校具有更广泛的办学自主权,而地方高校受到更多限制,办学自主权较小。三、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项目建设作为一所普通地方高校,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策略为:1、面向市场,向下发展,提升学校的社会价值。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提升学校的社会价值,高校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学术水平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效果上。该项目作为地方高校,在学术水平上难与教育部重点大学相媲美,因此,其社会价值更应体现在解决现实问题和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和为**及**经济建设服务,学校面向市场、向下发展、形成特色是一条重要策略。面向市场,就是根据市场需要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用,提升学校的市场适应能力;从教育服务的角度看,其运作方式应具有更大的适应外部形态的能力。向下发展,就是要面向基层和生产实际,解决生产技术难题。2、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保持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并非一成不变,它具有阶段性和变化性。为了保持核心竞争力,学校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结合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积极开办新专业,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地方发展培养人才,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3、以人为本,创造特色,把个体竞争力转化为整体竞争力。学校应把个体的竞争力转化为学校整体竞争力,应使每个人实现自己的价值,产生自豪感。师生的自豪感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的声誉、名望和品牌;二是通过改造世界,创造成功,实现自豪。前者由于该校作为新建地方高校,其在区域上和社会声望上有局限性,客观上缺乏提升自豪感的条件。后者是将师生的发展根基与学校发展联系在一起,使师生个体竞争力与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相结合,从而实现个体竞争力转化为学校的整体竞争力,这才是学校以人为本、创造自豪的发展之路。4、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学校应加强对外交流、开放与合作,与兄弟院校优势互补、互为支持,才能更好地发展。这些交流与合作包括:①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所谓优质教育资源,一是在学校发展中能起药引子的作用、激发学校潜能的资源;二是能够弥补学校短缺、提升学校发展速度的资源。②共享教育发展信息。学校必须与兄弟院校共享教育发展信息,才能有效地预测社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学改革,为社会发展预备人才。③共享教育新技术。由于教育新技术初期投入和配套经费较大,难于一步到位;即使有较好的经费支持,还可能因技术等各种原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因此,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与兄弟院校合作开发教育软件,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办学效益。3.4项目规模确定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高职(专科)在校生平均规模(不含独立学院和分校点)为7666人。目前,**省内院校在校生平均规模为21896人,本科院校在校生平均规模为10541人。综合以上分析,从**的经济实力、高考人数、周边情况以及参照省内外院校的规模和国家对院校的要求及管理等诸多因素考虑,**学院在校生规模以12000人比较适量。

第四章项目实施方案分析4.1学校定位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务院设立高等学校的有关规定,高校分为专科学校、学院和大学等层次。对于各类高校的条件,国务院《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国发[1986]108号)规定:大学的条件是:1、主要培养本科及本科以上专门人才;2、在文科(含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政法、财经、教育(含体育)、理科、工科、农林、医药等八个学科门类中,以三个以上不同学科为主要学科;3、具有较强的教学、科学研究力量和较高的教学、科学研究水平;4、全日制在校学生计划规模在五千人以上。同时根据教育部2001年对“大学”的要求,本科专业总数至少在20个以上;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一般应达到40%以上;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员一般应在100人左右;至少有10个硕士点或者1个博士点;至少承担有20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课题,或者至少有20项获得国家级奖励的科研成果等。学院的条件是:1、主要培养本科及本科以上专门人才;2、在文科(含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政法、财经、教育(含体育)、理科、工科、农林、医药等八个学科门类中的一个学科为主要学科;3、全日制在校学生计划规模在三千人以上。根据**市目前状况和国家政策,**市目前不适合建本科大学,而应新建本科院校。院校以工科类为主,设置采矿工程系、机电控制系、安全技术与工程系、材料科学系、环境工程系、化学工程系、旅游文化与艺术系等,为**、**乃至全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中、高级专门人才。4.2办学模式分析4.2.1办学模式选择目前可供选择的有4种办学模式:(一)政府办学。即由市政府独立新建一所院校并实施管理,国家“十一五”期间已将建设普通高校的重心下延至地市。**省目前的公办普通高校全部由省政府领导,受省教育厅管理。此模式的有利之处在于国家鼓励地市兴办高校;但同时也有较大困难,一是资金投入大,新建一所在校生12000人的本科院校,总投资约需8亿元人民币。二是要求标准高,审批难度大。政府新设高校要受上述学院条件包括硬件特别是师资、教学、科研等软件的制约,报批程序较复杂,验收门槛较高,目前**市还不具备这些条件。三是经营管理成本高。作为市级政府自己独立办学不仅要完成建设投资,而且学校建成投入营运,所有的费用全由政府自己负责,每年的正常运行经费除收费补偿外(约占运行经费的三分之一),政府还需投入6—7千万元人民币。(二)中外联合办学。国务院《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已出台实施,国家审批非常严格,必须是高校与高校合办,不允许与其他企业合办,同时合办高校仍必须符合《高等教育法》和《高校设置暂行条例》对设立本科高校的规定,目前全国只有3所(北师大和诺丁汉合办的珠海分院,广东、浙江各1所),中外合办难度很大。(三)民办高校。这种模式优点是可以多渠道筹资,外资也可以转手企业加入,弊端是学校收费高,教学质量保障差,民众认同程度低,同时投资方也有顾虑。出于**市建设本科学院的考虑,此途径不符合**市建立本科学院的初衷。(四)与省内外高校联办。与省内高校联办:优点是比较简便易行、见效快、易于协调管理、报批程序较简单,缺点是师资力量较省外名校薄弱、品牌效应差;与省外著名高校联办:优点是师资力量雄厚、品牌效应好、便于招生,缺点是联系不紧密、不利于协调管理、审批较困难。根据**师资队伍、院校管理等情况,并通过各种办学模式的比较,可研建议选择第四种模式,即与省内外高校联合办学模式。4.2.2省内外高校一、省内高校情况**省普通高等学校共有16所,其中大学8所、本科学院8所。大学具体是:**大学、太原科技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农业大学、**医科大学、**师范大学、**财经大学。其中理工科大学只有三所,具体情况如下:(一)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成立于1902年,是我国最早开办的三所近代国立大学之一。该校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文、管、经、法、体、美、军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是**省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是国家中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五所高校之一。(二)中北大学。中北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八路军总司令部创办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1958年升格为太原机械学院。后成为当时的国防工业8大本科院校之一。1993年更名为华北工学院,2004年6月,更名为中北大学,是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与**省人民政府共建,学科专业涵盖工、理、文、经、管、法、教七大门类,在国防科技领域和区域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三)太原科技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前身是1952年创建的太原机械制造学校,1956年更名为太原重型机械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两所重型机械院校之一。2004年,更名为太原科技大学,从原来的一所单科性机械类院校,发展成为现在的在全国机械行业颇具实力的多科性高等学校。二、省外著名高校情况(一)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开发以及整体办学条件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二)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全国重点大学,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创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曾被分为多所单科性学校,其中在杭的四所学校,即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于1998年9月重新合并,组建为今日的浙江大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综合型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计划”建设的若干所重点大学之一。4.2.3通过对以上情况分析比较,本报告认为应优先在以下院校中选择合作伙伴。1、省内的太原理工大学:该校师资力量雄厚,专业以煤化工、化学工艺、材料加工工程、结构工程、机械电子工程、采矿工程、电路与系统、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岩土工程及材料学等为其强势,和**市区域经济结构以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一五”乃至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构想相符合,且太原理工大学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在**省阵容强大,可以为**市即将建设的本科院校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另外,太原理工大学属**范围,协调相对容易。2、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省外著名高校:**省虽有一些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大学,但缺乏国内一流的高校。一流的高校实力雄厚,科研优势明显,与其联合办学可以借助名校的力量,聚集、积淀人才,吸引资金,开发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的优势。可研认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大学也是**学院合作办校选择的合作伙伴之一。但是,由于合作办学的投资和风险等因素,难度同样相当大。可研建议应尽快成立协商组去协商并确定合作事宜。4.3后勤社会化实施分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其目标任务是实现高校后勤工作的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建立起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范围是学生生活后勤、教职工生活后勤以及为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等服务的后勤保障工作。主要包括:学生公寓、食堂、教材供应、商业网点、开水供应、浴池、水电气及体育场馆等到公共设施的管理及维修、保洁绿化、交通运输、通讯、招待所、宾馆、外招、培训中心,接待服务、幼儿园、医院、教职工住宅的物业管理、劳动服务公司以及其他后勤属性的产业等。后勤社会化后,高校内其它部门将不再重复开办生活后勤服务项目。其实施过程如下:1、成立后勤社会化领导小组。后勤社会化是关系到学院事业发展、也关系到全院教职工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一项大系统工程。这需要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研究、指导、决策后勤社会化中的系列问题。2、落实优惠政策。市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包括工商、税务、行政规费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院后勤社会化建设工作,帮助后勤企业解决人才和资金困难,使其尽快成长。3、后勤服务实体应成立相应的服务公司,并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4、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校内外市场竞争,最终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因此,**学院可以选择后勤社会化的办学模式。这样**学院的后勤工作可实现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既建立起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高校后勤化的保障体系,又可以弥补政府财政资金不足的燃眉之急。

第五章项目组织机构、劳动定员及培训5.1学校组织机构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确定:**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的工作,集体研究决定学校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支持校长积极主动、独立负责的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学校教学、科研和其它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的完成。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党委领导下,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学院组织机构主要包括:党群组织机构、行政性组织机构和业务类组织机构三大类。(一)学校的党群组织机构党群组织机构包括:党委办公室、组织部、统战部、宣传部、校工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处、武装部、团委、学生会、教育工会和教代会。(二)学校的行政性组织机构行政组织机构包括:校长办公室、学生处、离退休人员工作处、保卫处、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处、人事处、外事处、档案馆、财务处、审计处、资产处、基建处、家委会和后勤管理处等25个管理机构。(三)学校的业务性组织机构包括:教学辅助机构(图书馆、阅览室、资料室、电化教育室、实验室和卫生室)、教研组、各院系及教育科研组织。5.2劳动定员依据《普通高等学校人员编制的试行办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工科院校校(院)本部编制标准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为1:8(教职工包括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图书资料人员、政治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等)。**学院以在校生总人数12000人考虑,根据标准,教职工人数规模应为1500人。教师来源先期考虑由寻求联合办学的院校负责调配,满足基本教学需要,随后学校逐步培养自己的教师队伍,最终形成一套自己的师资体系;管理及后勤服务人员立足于**本地解决。**学院一期工程,首先满足2008年招生3000人的教学规模,教职工人数确定为375人。学生和教职工人数逐年增加,到2011年学校人数达到总规模指标。5.3人员培训为了实现学校的建设目标,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制定必要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创造提高学习的条件,积极吸引各类人才,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业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和管理队伍。为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应制定多种政策,创造必要的条件,鼓励教师学习提高。培训对象主要分成教职工和行政管理两类,针对不同对象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方案。一、教职工1、对于新聘任的教职工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充分了解**学院的组织、人事工作,学校发展规划,教研、教学方法,学校现有资源的利用,现代高等教学使命等常识。2、各业务机构根据自身师资队伍规划、自身专业学科建设特点、课程建设、教研室建设及教师本人要求等实际情况,分别制定本部门教师进修培训计划,再统一报送学校人事处,由人事处统一组织以国内(外)访问学者、攻读研究生学位、新办专业单科进修、双语师资培训、骨干教师短期培训等为主的培训。3、学校定期组织专任教师培训班,内容以教育理论、教学法和教学改革情况交流为主。4、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在前阶段每年举办2-3次,参加人员以教学实验技术人员为主,内容主要为实验教学改革理论和实验方法交流;后阶段培训扩展到全校教学实验技术人员,内容主要是改革成果的推广。二、行政及教学管理人员1、各级有关行政和教学管理人员主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统一培训。2、学校应每年组织部分行政及管理人员进行一至两次外出考察学习,了解其他地区院校发展状况。3、根据外出考察人员考察结果,进行全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专门会议,制定本校将来发展目标。

第六章建设规模及内容6.1总规模确定6.1.**学院校舍规模确定的原则:1、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建设。2、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3、切实提高教学科研用房的利用率。4、科学合理、节约用地。本着以上原则,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结合市场分析确定的在校生学生人数12000人,确定**学院校舍建设的内容有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风雨操场、校行政用房、系行政用房、会堂、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工住宅、教工宿舍、教工食堂、生活福利及其他附属用房等十三项校舍,具体各种用房的建筑面积如下:1、教室教室包括各种普通教室(小班及辅导教室、合班教室、阶梯教室)、制图教室、课程设计教室、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教室、语言教室、电教教室及其附属用房等,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3.53m2/生计算,合计12000×3.53=42360平方米2、图书馆图书馆包括各种阅览室、书库、目录厅、出纳厅、内部业务用房(采编室、装订室、业务咨询辅导室、业务资料编辑室、美工室等)、技术设备用房(微机室、缩微照像室、暗室、图书消毒室、声像控制室、复印室)、办公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读者衣物寄存处、饮水处等),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1.61m2/生计算,合计12000×1.61=19320平方米3、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自选科研项目所需的各种实验室、实习工厂农场牧场林场、实验室的附属用房(准备室、天平室、仪器室、标本室、模型室、陈列室、动物室、充电室、空调室、更衣室、实验人员办公室等)、全校公用的计算中心等,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8.21m2/生计算,合计12000×8.21=98520平方米4、风雨操场非体育院校的风雨操场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0.38m2/生计算,合计12000×0.38=4560平方米5、校行政用房校行政用房包括院校一级的党政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文印室、电话总机室、广播室、社团办公室、传达接待室等,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0.83m2/生计算,合计12000×0.83=9960平方米6、系行政用房系行政用房包括系办公用房(主任办公室、系办公室、资料室、学籍档案室、党团办公室、会议室等)及教研室(或学科组)办公用房两部分,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1.21m2/生计算,合计12000×1.21=14520平方米7、会堂会堂的座位数按2000座考虑,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0.3m2/生计算,合计12000×0.3=3600平方米8、学生宿舍学生宿舍包括居室、盥洗室、厕所、公用活动室、管理人员办公室等,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6.5m2/生计算,合计12000×6.5=78000平方米9、学生食堂学生食堂包括餐厅、厨房及附属用房(主副食加工间、主副食库、餐具库、冷库、配餐间、炊事员更衣室、休息室、淋浴室、厕所等)、食堂办公室等,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1.3m2/生计算,合计12000×1.3=15600平方米10、教工住宅教工住宅包括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本校编制内全部教职工所需的住宅(不包括离退休人员、调出人员及已故教职工遗属所使用的住宅以及生产性单位职工所需的住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相关规定确定本项目教职工人数与学生人数的比例为1:8,教职工人数为1500人,按《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中规定:学院每百名在编教职工安排住宅60套,教工住宅的规划建筑面积指标为34.14m2/人,合计1500×34.14×0.6=30726平方米11、教工宿舍教工宿舍包括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本校编制内全部教职工所需的宿舍,按《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中规定:学院每百名教职工安排20名单身人员的教工宿舍,教工住宅的规划建筑面积指标为2.33m2/人,合计1500×2.33×0.2=699平方米12、教工食堂教工食堂包括餐厅、厨房及附属用房(主副食加工间、主副食库、餐具库、冷库、配餐间、炊事员更衣室、休息室、淋浴室、厕所等)、食堂办公室等,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0.23m2/生计算,合计12000×0.23=2760平方米13、生活福利及其他附属用房生活福利及其他附属用房包括幼儿园、托儿所、医务所(校医院)、学生活动用房、教工及离退休人员活动用房、学生浴室、教工浴室、招待所、印刷所、汽车库、理发室、洗衣房、综合修理部、金木泥工修理间、总务仓库、教学仪器仓库、锅炉房、变电所、水泵房、消防用房、环卫绿化用房、室外厕所、传达警卫室等,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3.04m2/生计算,合计12000×3.04=36480平方米14、自行车棚建筑面积为1×12000×20%=2400平方米。15、根据《体育馆建筑设计规范》,结合学校人数12000人,确定体育看台的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16、根据《**市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管理规定》(晋市政发[2003]22号)中规定1000平方米以上的单体建筑,按建筑面积的2%考虑修建人防地下室,确定人防地下室面积为7096.5平方米,修建于主教学楼、办公楼及图书馆下面,战时作为人防地下室,平时作为总务仓库、汽车库、教学仪器仓库等用房。17、室外活动场1)400米环形标准跑道,环行道弯道半径为36.50m,两圆心距(直段)为84.39m,每条分道宽度1.22m,分道条数为8条;跑道道牙宽度为0.05m,高度为0.05m;跑道横向坡度为1%,且向内侧低外侧高倾斜,纵向坡度为0.1%,占地面积4198平方米2)足球场:长105米、宽68米,占地面积为7140平方米。3)篮球场:布置7个篮球场,占地面积为3914平方米。4)排球场:长21米、宽12米5)羽毛球场:长14.65米、宽7.35米6.一、《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中规定工科院校规划建设用地包括:1、十三项校舍所需的建设用地、体育设施建设用地及专用绿地三大项,各项的用地指标分别为43m2/生、10m2/生、2、除以上三大项占地面积外还需要增加自行车棚占地面积(按1m2/辆计)二、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结合**学院占地周围的情况和学生人数12000人,确定占地面积如下:1、十三项校舍所需的建设用地、体育设施建设用地及专用绿地,三大项占地面积为708000平方米;2、自行车棚占地面积为1×0.2×12000=2400平方米。根据**学院占地规模的确定,结合部分配套用房(教职工住宅、幼儿园托儿所等)与学校周围社区配套用房由市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实施的原则,确定项目总占地面积997亩,分两期征地,其中:一期征地面积为498亩,二期征地面积为499亩。6.2总建设内容根据总建设规模,确定总建设内容如下:序号用房名称每栋楼建筑面积(m2)数量(栋)总建筑面积(m2)主要布置功能1教学楼45361045360教室、部分教学仪器仓库2图书馆21020121020图书馆、水泵房、汽车库3实验楼7704538520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4实习工厂农场牧场林场600001600005风雨操场4560145606办公楼86603259807会堂3600136008宿舍楼6558.251278699学生宿舍、教工宿舍9食堂9180218360教工食堂、学生食堂10教工住宅512163072611综合楼980019800学生浴室、教工浴室、理发室、洗衣房、综合修理部、金木泥工修理间、消防用房、部分总务仓库、部分教学仪器仓库12医务所(校医院)20001200013学生活动中心450014500学生活动用房14教工及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150011500教工及离退休人员活动用房15室外厕所200120016传达警卫室20001200017自行车棚8003240018幼儿园托儿所35001350019招待所50001500020印刷所920192021锅炉房300130022环卫绿化用房及变电所500150023人防地下室7096.5战时作为人防地下室,平时作为总务仓库、汽车库、教学仪器仓库等用房24门卫室3026025室外活动场体育看台3000环形跑道4198占地面积足球场7140占地面积篮球场3914占地面积排球场1764占地面积羽毛球场646.08占地面积26总建筑面积359505注:表中部分配套用房(教职工住宅、幼儿园托儿所等)按照与学校周围社区配套用房由市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实施的原则进行修建,做到资源共享。6.3一期工程建设内容根据项目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结合该项目满足学校一期招生3000人的需要,确定一期工程建设内容如下:序号用房名称每栋楼建筑面积(m2)数量(栋)总建筑面积(m2)主要布置功能1教学楼453629072教室2实验楼770417704实验室3办公楼866018660校行政用房、系行政用房4食堂918019180教工食堂、学生食堂5门卫室301306室外活动场环形跑道4198占地面积足球场7140占地面积篮球场3914占地面积7总建筑面积34646另外,由于**学院属于新建学校,各种配套用房都不完善,为保证学校一期工程建设功能齐全、尽快招生,并给全校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研报告建议参考各大学建设的有关方案,按后勤社会化的方式考虑一期工程配套用房与一期工程同步建设。其中包括学生宿舍、教工宿舍、锅炉房、学生浴室、教工浴室、理发室、洗衣房、综合修理部、金木泥工修理间、综合服务楼等项目(本可研不作具体研究)。

第七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7.1项目选址7.1.11、校址应选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开阔、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排水通畅、环境适宜、公用设施比较完善、远离污染源的地段;2、应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地震断裂带、山丘地区的滑坡段、悬崖边及崖底、河湾及泥石流地区、水坝泄洪区等不安全地带;3、架空高压输电线、高压电缆及通航河道等不得穿越校区;4、学校不应与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公安看守所等不利于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7.1.2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设用地规模和项目选址的原则,结合**市总体规划,确定**学院选址位于**市水东新区府城村南,一期工程占地498亩。项目区北侧为规划城市道路,东侧为规划市委党校党校用地,东北方为原种厂,西、南侧为农田,凤凰山煤矿矿井水流经项目区附近。项目区交通便利,周围无产生污染的工矿企业,同时有大片空地,为学校以后的发展留有空地,具体位置详见附件6:《**学院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附件7:《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附件8:《**学院选址红线图》。7.2建设条件7.2.11、气象该项目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大陆性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具体气象参数如下:年平均气温11.0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9.4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31.2年平均相对湿度63%频率最多风向西北风年平均风速2.2m最高风速23.0m年总降雨量617.9日最大降雨量176.4最大冻土深度43最大积雪深度21cm基本风压0.45KN/m2基本雪压0.30KN/m2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以上气象条件,使项目建设和使用能够适应上述气候特点。2、地形地貌**市位于太行山南端,西北部丘陵型地貌,中部地势平缓,地貌类型以盆地为主,整体走势西北高、东南低,项目所在场区为基本农田,地势基本平坦。3、地质该项目场区目前尚未做地质勘察,可研建议在初设时做好工程地质勘察,以取得详细、准确的地质资料,确保工程安全实施。4、地震烈度根据建设部发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泽州县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分组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7.2**市通讯网络已覆盖到项目区,由电信局就近接入即可。项目区周边目前无市政管网,根据城市规划,拟将陵沁路拓宽,改造为规划城市道路。规划城市道路及市政供水、供暖、供电、排污管线将与**学院同步建设,项目建成后供水、供暖、供电均由市政管线接入,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参照周边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项目建设期的公用工程条件如下:1、供水建设期生活用水由项目区东北200米处的原种场机井接入,施工用水采用流经项目区附近的凤凰山煤矿矿井水。2、供暖建设期供暖采用单体空调或电暖气采暖。3、供电建设期用电从附城村的低压电网接入即可。4、交通条件项目区西临晋长高速路,北临陵沁一级路和规划城市道路,距离市区约7公里

第八章总图布局与工程设计方案8.1总图布局8.1、校园平面布局力求各功能区既相对独立,又联系方便。2、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合理处理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3、建设使用、观赏并重的景观绿化系统。绿化和景观系统要具备较好的室外学习、交流、休闲、观赏功能。8.1.2**学院总占地面积997亩,其中一期工程占地498亩,根据地块的地位特征,在校园的功能分区布置中重点考虑三点:一是一期工程尽量功能完备,以便在二期工程完成前保证学校有基本完备的基础设施进行一期招生;二是合理处理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的关系,一期工程的功能布局要有利于与二期工程的衔接和资源共享;三是充分利用土地的地形、地块的独特性,量地安排。项目总平面布置详见附件9:《**学院总平面布置意向图》。根据一期工程的功能要求,主要布置两栋教学楼、一栋实验楼、一栋办公楼、一座食堂和体育活动区及配套设施,根据各建筑物的功能,将其布置于教学科研区、学生生活区和体育活动区三个功能区中,分别安排如下:教学区位于场区东北部,沿场地东边线从北至南依次布置实验楼、两栋教学楼,办公楼布置于实验楼西侧。在实验楼和办公楼的北侧预留两栋实验楼的建设用地,在教学楼西侧预留两栋教学楼的建设用地。学生生活区位于场区东南部,主要布置学生公寓、教工公寓、锅炉房、食堂、综合服务楼、浴室。学生公寓、教工公寓、综合服务楼、锅炉房、浴室布置于学生生活区的东部,采用社会化开发模式建设。食堂布置于生活区北部。体育活动区位于场地西部,由400m环形跑道、足球场、篮球场地组成(环行跑道和足球场为临时设施,正式的体育活动场地在二期考虑),球场置于体育活动场地东北部,跑道设于体育活动场地的东部,在场地东南部预留风雨操场用地。在主入口旁设门卫室,旁边预留警卫室(学院派出所)用地。项目总平面布置详见附件10:《**学院(一期工程)平面示意图》。8.1.3由于本项目总体规划分期实施,因此一期工程仅考虑一期建筑物周边的绿化,绿化方式为草坪绿化,绿化总面积约4500m2。8.1.校园主入口设于场地北部的规划道路上,正对大门的校园主道路宽40m,中间设绿化带(二期考虑),形成**学院的中轴线,主道路在中心广场处分为两条道路,沿中心广场和图书馆用地形成环形道路,环形宽20m,使出校园和入学院的车流和人流的分离。在一期工程中还可作为教学区、生活区与体育活动区的交通联系。教学区和生活区内部道路主要考虑教学楼、实验楼和学生公寓西侧、办公楼东侧的南北向道路,宽12m,同时校园道路系统通往各建筑物间的零星硬化,校园道路及硬化总面积约20100m8.1.校园变压器设于学生生活区和教学区中间空地,用电由规划城市道路市政电网接入,室外供电线路总长约708校园采暖从规划城市道路市政供热管网接入,主管线沿学生生活区和教学区东侧空地设置,设支管接入各拟建建筑中,室外采暖管线总长约730m。校园给水管从规划城市道路接入,沿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东侧空地设置,总长约730m。校园排污设两个化粪池,位置分别在实验楼和教学楼间设一个、两教学楼间设一个。排污主管线在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西侧的道路设置,室外排污管总长880m。消防用水为规划城市道路市政供水管网,消防管线沿学生生活区和教学区东侧空地设置,在两教学楼间设一个消防水池,室外消防管线总长约380m为保证校园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环境,在项目区周围设铁艺栏杆,总长1938m。8.2工程设计说明8.2.1**学院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包括:2栋教学楼、1栋实验楼、办公楼、食堂及部分室外配套工程。8.2.2**学院建设项目一期工程相关建(构)筑物的建筑、结构、给排水、空调通风、电器等专业设计。8.3建筑设计8.3.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3、《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5、国家现行的其它相关规范8.3.2建筑设计1、教学楼一期工程建设两栋教学楼,教学楼坐北朝南,单栋建筑面积4536m2,地上六层,建筑占地面积756m2,楼体呈长方形,长42m,宽18m,一、二层层高为3.9m,三-六层层高为3.6m,室内外高差为0.6m教学楼采用内廊式布置,一、二层布置有服务管理用房、设备用房和阶梯教室,三-六层布置有普通教室,每层布置男女卫生间,根据消防和防火要求,除在教学楼的中部布置主要出入口外,分别在楼体两端布置疏散楼梯。教学楼外部用外墙乳胶漆粉刷,内墙面和顶棚刷乳胶漆,地面采用水磨石地面,各楼层采用木门,塑钢窗。2、实验楼实验楼建筑面积为7704m2,地上六层,占地面积为1284m2,长64.2m,宽20m,层高均为3.6m,室内外高差为实验楼采用内廊式布置,主要布置有管理员室、设备用房,楼内布置专业的实验及附属用房,每层布置男女卫生间,根据消防和防火要求,除在楼体的中部的南边和北边分别布置出入口外,分别在楼体两端布置疏散楼梯。实验楼内、外墙面刷乳胶漆,顶棚刷大白浆,一层地面采用花岗岩地砖,其他地面采用水磨石地面,各楼层采用木门,塑钢窗。3、办公楼办公楼建筑面积8660m2,地上5层,采用“U”型布置,宽度18m,中间长50.22m,两端长23m,占地面积1732m2,采用内廊结构布置,层高均为3.5m办公楼内主要布置有校行政办公及附属用房,根据消防和防火要求,除在楼体的中部布置出入口外,分别在楼体两端布置疏散楼梯。办公楼内地面铺设地板砖,内、外墙面刷乳胶漆,顶棚采用铝塑板吊顶,各楼层采用木门,塑钢窗。4、食堂食堂建筑面积为9180m2,地上二层,长102m,宽90m,占地面积为4590m2,层高均为4.2m食堂设教职工出入口一个,学生出入口两个,垂直交通有一部旋梯和一部三跑楼梯,厨房地面采用防滑地砖,墙面贴瓷砖,顶棚为硅钙板吊顶;餐厅地面采用水磨石地面,顶棚为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内、外墙面刷乳胶漆。5、门卫室建筑面积30m2,地上一层,长6m,宽5m,做简单8.4结构设计8.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8.1、教学楼教学楼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浇混凝土梁、板、柱,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围护结构和隔断墙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混凝土采用C30,钢筋采用HPB235和HPB335。2、实验楼实验楼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采用框架结构,基础采用独立柱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梁、板、柱,混凝土等级为C30,钢筋使用HPB235、HRB335。3、办公楼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二级,砖混结构,条形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圈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选用HPB235和HPB335。4、食堂食堂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二级,抗震等级为四级,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采用钢筋混凝独立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梁、板、柱,混凝土等级为C30,钢筋使用HPB235、HRB335。5、门卫室采用砖混结构,基础为砖砌条形基础。6、校区围墙总长1938m,选用铁艺栏杆,下做混凝土基础。7、室外活动场地1)400米跑道对场地进行平整,做100mm厚3:7灰土垫层,上铺矿渣面层,最后在其上用白灰画线。跑道中间场地进行简单平整,作为临时足球场。2)篮球场先对篮球场场地平整,做灰土垫层,100厚C20混凝土面层。8.5给排水设计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8.1、室内生活给水工程2、室内生活排水工程3、室外管网配套工程8.1、建筑生活用水量指标:办公用水:50L/日·人食堂用水:25L/日·人教学用水:40L/日·人试验室用水:10L/日·人绿化及硬化用水:2L/m2·日2、用水量项目总用水量为391.88m3/日建筑名称用水量(m3/日)建筑名称用水量(m3/日)餐厅225教学楼、实验楼120办公楼18.75绿化用水9项目供水由项目区北面市政供水管网接入,可满足项目用水的需要。3、室外给水系统设计项目室外给水管网成枝状布置,给水管道管材采用球墨铸铁给水管。给水管线由规划路市政供水管网接入,送入各用水点。4、室内给水系统的设计项目区内给水管采用聚丙烯管(PP-R)及相应管件,建筑室内供水由室外供水管网直接供入,室内给水系统成枝状布置,采用单向供水,供水管采用PP—R管,根据项目区的具体用水量、合理布置系统,保证室内最不利供水点压力在为300~350KPa,教学楼为350~450KPa。8.1、生活污水排水量的确定项目生活总排水量为333.1m3/日2、室外排水系统设计项目排水系统包括生活排水和雨水排放系统。室外排水体制采用生活排水和雨水分流的形式,排水经分别收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和雨水管网,室外排水系统为枝状布置,根据各支管排水量大小及坡度合理选择管径,室外排水管采用柔性铸铁管,雨水重力流管道按满流设计,道路雨水排除方式采用地面暗沟式,在管道方向转折处,方向转折处、管道较汇处等地方设置检查井及其它附属设施。3、室内排水系统设计办公楼、教学楼室内排水体制采用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分流的形式。室内排水系统采用单立管升顶排水系统,污水管采用PVC—U管。粪便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处理后,排入校区内室外污水管网。食堂油污水经收集提升排入隔油井处理后,排入校区污水管网。4、化粪池、隔油井容积的确定化粪池及隔油井容积如下表所示:建筑物名称污水处理构筑物容积(m3)个数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1002学生餐厅隔油井121注:在办公楼与教学楼及教学楼与实验楼之间设两个容积为100m3的化粪池,在食堂油污水出管上设容积为12m5、雨水排放屋面雨水排水系统采用普通外排水系统,雨水在室外汇集后排入室外雨水管网。雨水系统采用UPVC排水管,雨水斗采用金属雨水斗。8.6采暖、通风设计8.6.11、设计依据(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2、设计范围项目供热设计3、设计参数室内温度参数:办公室:20教室用房:18公共部分、食堂:16(2)室外温度参数:-8℃4、采暖负荷计算项目总热负荷为:2046.36KW,各建筑采暖热负荷如下表所示:建筑物名称采暖单位面积指标(W/m2)建筑面积热负荷(KW)办公楼608660519.6教学楼559072498.96试验楼507704385.2食堂709180642.6总热负荷=SUM(ABOVE)2046.368.6.2项目采暖系统分为室内系统和室外系统,项目供暖由市政供热管网接入。室外系统根据每根采暖分枝管道合理划分供热范围,使得项目区内各个用热负荷基本平衡,避免出现供热失衡。室内采暖系统为散热器采暖,采用上供下回双管制系统,供热由校区室外供热管网接入。8.7电气设计8.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2、《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4、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8.该项目的供配电、照明、电话、火灾报警等。8.用电负荷计算建筑物名称单位用电指标建筑面积使用系数用电负荷(KW)教学楼3090720.8217.73食堂6091800.8440.64办公楼5086600.75324.75实验楼4077040.7215.71总用电负荷932.42项目总用电负荷为932.42KW。2、变压器选择项目区内总建筑面积为359505m2,预计用电负荷为14380.2KW,项目区内需要设置变电所,建议市政有关部门统一规划,本可研中仅考虑一期用电,8.项目区内建筑按三级负荷供电,变压器高压接线一侧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供电由高压供电线路直接接入项目区箱式变压器,楼内低压配电由校区内低压配电网接入,低压接线系统采用树干式。建筑内低压配线由竖井放射式供给各层用电负荷,消防设备采用单独的供电回路,配电线路和控制回路按防火分区划分。8.照度标准建筑物名称照度标准值(LX)办公用房300教学用房300食堂150公用部分100照明灯具:照明采用节能型普通荧光灯具,道路照明采用白炽灯或金属卤化物灯具,应急照明采用白炽灯或可以瞬间点燃的荧光灯具。照明系统的设计照明系统设计包括室内照明设计、道路照明设计等,室内照明和室外照明分开设置。宿舍楼内照明线路采用单相交流220V三相四线制,其它建筑照明采用220V两线制;道路照明采用单回路供电,每个工作段和场所采用就地单独控制的供电方式,每个回路设保护措施,每个照明装置设单独的融断保护。照明设计要充分考虑节能,优选节能灯,建筑内荧光灯单灯功率因数不小于0.9,气体放电灯功率因数不小于0.85,建筑内照明配电箱的负荷电流差不超过30%,室内照明均匀度不低于0.7,在项目的楼梯间、配电间、消防控制室、疏散走道等处设置应急照明,疏散用应急照明照度不低于0.5LX,其余照度满足正常照度要求。在疏散走道或安全出口等处设灯光疏散照明。8.供电系统采用电缆敷设,在三相四线制线路中采用四芯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电缆线路的敷设考虑建筑物的位置,选择最短线路,采用直接埋设。电力及照明线路采用导线穿管沿墙及屋顶敷设,垂直引上及引下线路均在电气竖井内采用电缆沿桥架敷设或采用插接式母线敷设。8.项目区内建筑按三类防雷进行设计,屋顶防雷利用建筑物基础做自然接地系统,屋顶避雷网网格间距不大于20×20m。利用建筑物内柱、梁及基础内主筋作为引下线,引下线间距不大于25m,将避雷带与建筑物基础作可靠连接,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4Ω,如果达不到此要求增加人工接地装置。低压配电系统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均与保护线连接,能同时触及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入同一个接地系统当中,接地系统采用TN—S系统。建筑物内的信息系统采用单点接地方式。8.消防供电按一级负荷供电,消防系统按一级保护对象进行火灾报警与控制的设置,设置消防控制室,消火栓按钮安装在消火栓箱内,教学楼设置手动报警按钮,其它楼设手动报警按钮、消防电源电话、声光迅响器及火灾显示盘。报警控制线路在电缆竖井内沿桥架敷设,屋顶穿管部分沿现浇层敷设,其余部分穿管沿墙暗敷或在吊顶内敷设。火灾报警控制系统采用BVR—25mm2导线作为接地线,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及穿管导线做好接地保护。

第九章信息技术9.1概述项目区校园网以建设一个集数据、语音、视频服务于一体的高带宽、多功能、多服务、开放的、多业务接入的IP多媒体交换园区网为宗旨,以千兆以太网技术为基础,以未来万兆以太网为目标,即主干交换机至各栋楼宇的楼层交换机采用千兆链路,楼层交换机至用户端采用100M交换到桌面,核心层设备未来支持万兆、IPV6、MPLS等前沿技术。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公共服务信息建设、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等几部分组成,现将每部分的建设内容介绍如下:9.1.11、办公自动化管理(公文流转、办公信息发布、公告牌、各项通知、电子邮件、信息反馈、行政单位办事程序、国家党政有关法律法规及学校制度规定发布等)2、后勤管理(学校资产、设备、房屋、实验室、汽车)3、财务管理(经费)4、人事劳资管理5、党、政、工、团、老干部等管理6、校办企业管理(如果有)7、附属机构管理(附属中小学、食堂、医院……)9.1.21、教学管理(教务、师资、教学进程、师资培训)2、课程管理(排课、教师、教材、教室)3、4、科研管理(国家、省部级和学校自筹资金项目,横向合作项目,科研经费,有关论文论著)9.1.31、校园网主页建设2、大型邮件系统(教职工和学生)3、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和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4、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CAI)5、远程教学系统(基于web,VOD视频点播系统)6、信息发布安全管理系统7、校园“一卡通”系统9.1.4校园网络管理是保证校园网正常、可靠、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因此,必须特别加强校园网的管理工作。1、网络中心需配置功能较强的网络管理软件:可实现对校园网主要设备的远程管理,有权限设置、虚网划分、流量检测、故障报警等功能。2、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范系统:可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