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说明项目背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在云南省西部中缅边境,位于东经97°31′~98°43′、北纬23°50′~25°20′之间,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德宏州东和东北与保山市的龙陵、腾冲相邻,南、西和西北三面与缅甸联邦接壤,全州除梁河县外其它县市都有国境线,国境线长达503.8公里。全州东西最大横距为12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为170公里,总面积有11526平方公里,州府驻地在芒市芒市镇,城镇规划面积为14平方公里,距省会昆明720公里,交通方便,区位优势明显。德宏州地处边疆,民族众多,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科技文化欠发达,产业结构单一。如何合理使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是德宏州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突破的一个瓶颈。经过多年的努力,德宏州粮食、瓜果、甘蔗、茶等农业生产连年获得丰收,然而,广大农民却丰产不增收或增收缓慢。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首要问题。咖啡产业是德宏州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重点推进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大力发展咖啡产业可加快该州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又可结合退耕还林,改善被无序开垦所破坏的坡地植被。德宏州是我国引种咖啡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最适宜云南小粒咖啡种植的区域。2006年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决定》,要求建设一批优质绿色生产基地及优势骨干龙头企业。2009年德宏州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意见》,明确了德宏州在现有10万亩的基础上,到2015年发展到30万亩,至2018年全部投产后,实现农户年销售咖啡鲜果总收入1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0亿元,企业创利税3亿元的目标。2011年3月出台的《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将充分利用云南省现有的稀缺咖啡种植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瞄准国内外咖啡消费群体快速增长的广阔市场前景,改变以低附加值原料出口为主的产业现状,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把云南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根据水利厅于2013年8月23日下发的《关于加快开展2013年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围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布局、现代特色农业精品庄园建设以及区域性节水灌溉示范发展,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效益,促进高原特色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建设优质、高效、高产的高原特色农业为目标,德宏州水务局精心规划,与当地积极性高的企业联系,选择立项条件成熟的项目作为本次的规划设计项目,并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本次设计项目为云南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开发的德宏州12万亩咖啡种植基地现代化农业喷滴灌设施建设项目。项目设计总灌溉面积120000亩。项目设计委托三峡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云南分院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设计编制。三峡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具有水利行业工程设计乙级资质,满足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资质要求。项目范围和建设规模德宏州12万亩咖啡种植基地现代化农业喷滴灌设施建设项目地处云南省德宏州境内,分为芒市、盈江县和陇川县三个片区,面积分别为:62017.9亩、47513.8亩和10468.3亩。项目建设单位为云南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项目区种植作物均为咖啡,采用喷灌和滴灌相结合的灌溉方式。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需完成德宏州12万亩咖啡种植基地现代化农业喷滴灌设施的建设,项目地处云南省德宏州境内,分为芒市、盈江县和陇川县三个片区,面积分别为:62017.9亩、47513.8亩和10468.3亩。据统计,项目区共有81个基地分布于芒市、盈江县和陇川县三地,100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共有42个,占总基地数的51.9%,其中:芒市19个、盈江县19个、陇川县4个。咖啡种植基地面积、树龄等基本情况见表1.3.1。表1.3.1德宏州12万亩咖啡种植基地基本情况表序号基地名称所在县市所在乡镇村委会树龄面积株数1邓敏基地盈江新城帮瓦9195.40650682科委基地盈江平原勐展8832.872773463户弄基地盈江新城芒章7826.422751984崩龙山基地盈江太平拉丙7838.002790545上拱岭基地盈江新城帮瓦71817.996053916大俄罗基地盈江太平卡牙6171.60571437柠檬基地盈江太平龙盆6249.60831178芒海基地盈江太平黄龙5460.931534909俄琼基地盈江芒允卡牙5316.0310523810上帮瓦基地盈江芒允雪梨4902.9730068911银洞基地盈江芒允雪梨31515.0050243912鲁洛基地盈江新城鲁洛3985.4532540313回龙石厂基地盈江新城新龙31405.2346794214芒缅基地盈江弄璋芒缅35654.88188709115小弄璋基地盈江弄璋弄璋31146.4138175516翁冷基地盈江太平拉丙32591.9886312917弄满基地盈江太平弄盏32073.5069047618弄康基地盈江新城繁勐33210.35106904719帮乐基地盈江新城广丙32075.9769129820盆都基地盈江新城帮瓦32122.2270669921南淮基地盈江弄璋南永31731.8157164222杏过基地盈江弄璋芒仗32362.5678673223拱腊基地盈江平原拱腊31183.9039346724芒闷基地盈江新城繁勐31027.9934232125广吨海基地盈江新城广斌2222.107395926路财基地盈江弄璋南算2762.1925380927勐养基地盈江新城新龙21122.5537380928小新寨基地盈江太平户辉2682.8222737929芒岗基地盈江弄璋拉勐2838.5527923730芒发基地盈江新城新龙2273.919121231芒朽帽基地盈江太平拉丙2573.9119111232草坝基地盈江新城芒章2968.1932240733弄轰基地盈江弄璋弄璋2996.5233184134岳麻都基地盈江新城新龙2316.8610551435回龙基地盈江新城新龙21002.3033376636龙扎拱基地盈江太平龙盆21610.0553614737弄别基地盈江弄璋弄璋2500.8916679638梅河基地盈江太平卡牙2266.508874539拱兰基地盈江新城傣龙21677.4055875240营盘崩洞基地芒市西山崩强41301.7643234941戛中基地芒市遮放戛中18531.7017705642勐秀基地芒市勐秀林场15494.3416461543红丘河基地芒市西山毛讲15419.9013982744枇杷凹基地芒市遮放弄坎182716.3090541645项南基地芒市西山邦角71219.5040609446户板1#基地芒市中山户板5197.976592447部队基地芒市遮放遮放15769.6025627748塔扇沟基地芒市中山塔扇沟4791.5726359349户换基地芒市遮放弄坎43213.20107021550杨家厂老缅城基地芒市勐戛杨家厂4759.2025281451西山崩洞基地芒市西山崩强4704.6023463252中山芒告基地芒市中山小水井4477.5215901453勐么基地芒市西山勐丹41890.0962988654石板基地芒市五岔路石板35174.10172297555拱别基地芒市三台山允欠32013.9067062956青树基地芒市中山芒丙31779.1859246757户板2#基地芒市中山户板35321.70177633458邦外基地芒市三台山邦外34112.51136946659河边寨基地芒市勐戛勐稳33386.50112770560崩洞基地芒市西山崩强33717.91123806461芒告基地芒市中山小水井33333.20110995662老缅城基地芒市勐戛杨家厂33340.74111246663允欠二社基地芒市三台山允欠3507.0016883164小水井基地芒市中山小水井32418.7980545765允欠一社基地芒市三台山允欠31673.1055714266克目梁子基地芒市中山小水井2691.6023030367勐秀基地芒市勐秀林场21031.0734289568项丘基地芒市西山邦角24168.20138801169邦弄基地芒市西山邦弄2261.008691370吕折基地芒市西山跌撒2924.4330783571黄家寨基地芒市中山芒丙2834.4727787972达弄基地芒市遮放弄坎2200.076662373中山青树基地芒市中山芒丙1617.5020562874跌撒基地芒市西山跌撒11023.6834088575陆傣基地陇川清平陆傣32915.9597101176双窝铺基地陇川王子树双窝铺2259.958568477折高坝基地陇川清平折高22500.0083240978巴达基地陇川清平巴达21564.2052019879吕良基地陇川城子新寨2498.1016586780汤掌基地陇川清平折高12233.5074287181红光基地陇川清平红光1496.60165368合计120000.0039955241本次设计于三个项目区分别选择一个代表性的基地进行典型设计,主要建设内容分述如下:①芒市户板基地芒市户板基地位于芒市中山乡小水井村,灌溉面积5321.7亩,分为1#、2#和3#分区。户板基地工程系统由取水坝—提水泵站—调蓄水池—系统首部(自压)—管道系统(干管、支管、毛管)—喷头或滴头组成。1#分区灌溉面积为2128.7亩,种植作物为咖啡,设计全部采用滴灌与喷灌。该灌区地形较陡,灌溉用水采用灌区附近的清水河提水供水。设计拟在清水河上游筑一低坝取水,经两级泵站加压提水至2#蓄水池,蓄水池后设滴灌和喷灌首部调压系统后经田间配水管网实现咖啡基地的节水灌溉。主要建设内容为取水坝一座、提水泵站2座、200m³、500m³、800m³与1000m³调蓄水池各一座,新建提水主管2.22km,干管0.45km,分干管5.02km,支管4.25km、喷灌毛管118.32km,喷头9860个,滴灌带710.99km。2#分区灌溉面积为1862亩,种植作物为咖啡,设计全部采用滴灌与喷灌。该灌区地形较陡,灌溉用水采用灌区附近的清水河提水供水。主要建设内容为接2#水池后,新建引水主管0.24km,500m³、800m³调蓄水池各一座、干管0.40km,分干管4.39km,支管3.72km、喷灌毛管103.54km、喷头8628个,滴灌带621.91km。其中取水坝、引水主管、200m³、1000m³调蓄水池与1#、3#分区轮灌共用。3#分区灌溉面积为1331亩,种植作物为咖啡,设计全部采用滴灌与喷灌。该灌区地形较陡,灌溉用水采用灌区附近的清水河提水供水。主要建设内容为接2#水池后,新建引水主管0.86km,干管0.28km,分干管3.14km,支管2.66km、喷灌毛管73.96km、喷头6163个,滴灌带444.55km。其中取水坝、引水主管、200m³、1000m³调蓄水池与1#、2#分区轮灌共用。②盈江县拱腊基地盈江县拱腊基地位于盈江县平原镇拱腊村,灌溉面积1183.9亩,分为1#、2#分区。拱腊基地工程系统由取水坝—自流引水—调蓄水池—系统首部(自压)—管道系统(干管、支管、毛管)—灌水器组成。基地1#分区和2#分区共用一个水源、蓄水池和引水干管,只是在支管、滴灌和喷灌部分不同。主要建设内容为取水坝一座、500m³主蓄水池一座,新建引水干管0.8Mpa140PE管4.83km1#分区灌溉面积为680亩,种植作物为咖啡,设计全部采用滴灌+喷灌。该灌区地形较陡,灌溉用水采用附近的水槽河建取水坝,通过引水干管至主蓄水池,再从主蓄水池接引铺设0.8Mpa110PE支管1.86km,从支管中接引铺设0.8Mpa50PE喷灌毛管37.8km和喷头3150个,滴灌带227.12km进行灌溉。为利用地形高差条件,在落差较大的地方沿山坡每隔一定高差修建20m³2#分区灌溉面积为503.9亩,种植作物为咖啡,设计全部采用滴灌+喷灌。该灌区地形较陡,灌溉用水采用附近的水槽河建取水坝,通过引水干管至主蓄水池,再从主蓄水池接引铺设0.8Mpa90PE支管1.17km,从支管中接引铺设0.8Mpa50PE喷灌毛管27.96km和喷头2330个,滴灌带168.00km进行灌溉。为利用地形高差条件,在落差较大的地方沿山坡每隔一定高差修建20m³③陇川县折高坝基地陇川县折高坝基地位于陇川县清平乡折高坝村,灌溉面积2500亩,分为1#、2#、3#、4#、5#分区。折高坝基地工程系统由取水坝—提水泵站/自流引水—调蓄水池—系统首部(自压)—管道系统(干管、支管、毛管)—喷头或滴头组成。项目区建设2个水源点,其中1#水源点位于曼邦河上游,供水对象为1#、2#、3#分区;2#水源点位于项目区右岸箐沟,供水对象为4#、5#分区。两河流均属麻栗坝水库上游南宛河左岸一级支流。项目区1#水源为临近项目区的曼邦河,供水对象为1#、2#、3#分区。据村民所述,常年有水,最枯时段发生在5月份,最枯时段流量在79L/S,如全部利用,最枯月供水能力达20.45万m³/月。为方便取水,修建取水坝一座,取水坝为浆砌石重力坝,取水坝前为取水池,C20钢筋砼结构;取水池由滤池和清水池组成,取水池前采用干砌石砌筑;滤池迎水面和紧邻清水池一侧设过水孔,滤料依次为卵石、粗砂、卵石;清水池设计容积9.6m³,池后接出水管、排污管。取水坝坝高2.8m,埋深1.3m、外露1.5m,长10.0m、底宽2.15m,坝后通过管道将水输送至坝后100m³蓄水池。项目区自1#水源点经1#水池提水至山腰2#调蓄水池后,分别提水至1#分区坡顶3#调蓄水池供水及自流至2#、3#分区顶4#水池供水。设计1#水池高程1330m,容积100m³;2#水池高程1660m,容积1000m³;3#水池高程1882m,容积1000m³;4#水池高程1590m,容积500m³。1#水池——2#水池地形高差-330m,2#水池——3#水池地形高差-222m,3#水池——4#水池地形高差292m。1#分区灌溉面积为452亩,种植作物为咖啡,设计全部采用滴灌与喷灌。该灌区地形较陡,灌溉用水采用附近的曼邦河提水供水。主要建设内容为取水坝一座、提水泵站3座、100m³调蓄水池一座、1000m³调蓄水池2座,新建提水主管2.32km,干管0.95km,分干管3.31km,支管2.64km、喷灌毛管25.11km、喷头2215个,滴灌带165.07km。2#分区灌溉面积为365亩,种植作物为咖啡,设计全部采用滴灌与喷灌。该灌区地形较陡,灌溉用水采用附近的曼邦河自流供水。主要建设内容为接2#水池后,新建引水主管1.04km,500m³调蓄水池一座、干管0.53km,分干管3.91km,支管2.78km、喷灌毛管20.28km、喷头1788个,滴灌带133.3km。3#分区灌溉面积为501亩,种植作物为咖啡,设计全部采用滴灌与喷灌。该灌区地形较陡,灌溉用水采用附近的曼邦河自流供水。主要建设内容为接2#水池后,新建引水主管1.04km,干管1.16km,分干管2.75km,支管3.54km、喷灌毛管27.83km、喷头2454个,滴灌带182.97km。其中引水主管、500m³调蓄水池与2#分区轮灌共用。项目区2#水源为临近箐沟的箐沟水,位于1#水源点下游与左岸箐沟汇口处,供水对象为4#、5#分区。据村民所述,常年有水,最枯时段发生在5月份,最枯时段左岸箐沟流量在45L/s,如全部利用,最枯月供水能力达11.66万m³/月。为方便取水,修建取水坝一座,取水坝为浆砌石重力坝,取水构筑物结构型式同上,清水池设计容积7.2m³,池后接出水管、排污管。取水坝坝高2.8m,埋深1.3m、外露1.5m,长8.0m、底宽2.15m,坝后通过管道将水输送至坝后800m³蓄水池。4#分区灌溉面积为484亩,种植作物为咖啡,设计全部采用滴灌与喷灌。该灌区地形较陡,灌溉用水采用附近的箐沟水自流供水。主要建设内容为取水坝一座、800m³调蓄水池一座,新建干管0.66km,分干管2.99km、支管3.51km、喷灌毛管26.89km、喷头2371个,滴灌带176.76km。5#分区灌溉面积为698亩,种植作物为咖啡,设计全部采用滴灌与喷灌。该灌区地形较陡,灌溉用水采用附近的箐沟水自流供水。主要建设内容为取水坝一座、800m³调蓄水池一座,新建干管0.54km,分干管5.75km、支管4.63km、喷灌毛管38.78km、喷头3420个,滴灌带251.91km。其中取水坝、800m³调蓄水池与4#分区轮灌共用。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工程估算总投资37937.69万元,其中静态总投资35395.76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1597.74万元,铺底性流动资金944.19万元,单亩投资3161.47元/亩。静态总投资35395.76万元,其中建筑工程5751.89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1594.75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24337.27万元,临时工程316.84万元,独立费用1709.49万元,基本预备费1685.51万元。各片区投资如下:陇川县估算总投资4827.35万元,其中建筑工程1234.61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277.56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2787.55万元,临时工程43.00万元,独立费用254.76万元,基本预备费229.87万元。盈江县估算总投资14529.25万元,其中建筑工程1785.91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349.50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10903.94万元,临时工程130.39万元,独立费用667.64万元,基本预备费691.87万元。芒市估算总投资16039.16万元,其中建筑工程2731.37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967.69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10645.78万元,临时工程143.45万元,独立费用787.10万元,基本预备费763.77万元。财务与国民经济评价本项目财务评价基准内部收益率取6%,计算所得税后财务分析结果为:(1)财务净现值:19812万元(2)财务内部收益率:13.23%(3)投资回收期:8.11年。本项目财务评价,考虑建设期物价上涨因素,按现行财会制度进测算,全部投资所得税后经济评价结果,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行业规程规范要求,财务评价合理可行。国民经济评价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计算分析该项目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净效益,评价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社会折现率取8%,国民经济评价结果:(1)经济净现值:13809.73万元(2)经济内部收益率:13.82%从经济评价各项指标可以看出,项目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工程管理为确保德宏州12万亩咖啡种植基地现代化农业喷滴灌设施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有效组织与顺利实施,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符合国家规范要求、达到设计标准,尽早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设以项目企业牵头,相关单位参加,成立项目建设管理局,由管理局负责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后,产权归属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项目建后管理完全由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负责。实施计划根据工程建设要求,项目建设工期2014年6月1日~2016年6月30日,具体进度安排如下:项目前期准备工作3个月,2014年6月1日~2014年8月31日;购置相关喷滴灌设备5个月,2014年7月1日~2014年11月30日;工程筹建期1个月,2014年11月1日~11月30日;水源工程和泵站工程建设期1个月,2014年12月1日~12月30日;管道工程建设期11个月,2014年12月1日~2015年10月31日;项目设施调试并全面投入使用5个月,2015年11月1日~2016年3月31日;整理相关资料,并组织项目验收4个月,2016年3月1日~2016年6月30日。项目概况自然概况地理位置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在云南省西部中缅边境,位于东经97°31′~98°43′、北纬23°50′~25°20′之间,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德宏州东和东北与保山市的龙陵、腾冲相邻,南、西和西北三面与缅甸联邦接壤,全州除梁河县外其它县市都有国境线,国境线长达503.8公里。全州东西最大横距为12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为170公里,总面积有11526平方公里,州府驻地在芒市芒市镇,城镇规划面积为14平方公里,距省会昆明720公里,交通方便,区位优势明显。本项目涉及德宏州芒市、盈江县和陇川县。芒市,原潞西市,地处云西南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东南部,位于东经98°01′~98°44′、北纬24°05′~24°39′之间。东邻龙陵县,西南接畹町、瑞丽市,西、西北连接陇川县、梁河县,南与缅甸交界。全市东西长约71.5km,南北宽约62km,国土面积2987km2。芒市距省会昆明720公里。芒市典型设计点为户板基地,位于中山乡小水井村,灌溉面积5321.7亩。盈江县地处云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位于东经97°31′~98°16′,北纬24°24′~25°20′之间。其东北面与腾冲县接壤,东南面与梁河县接壤,南面与陇川县接壤,西面、西北、西南面与缅甸为界。全县国土面积4317平方公里,国境线长214.6公里,为德宏最大的县。盈江县距省会昆明864公里,距州府芒市151公里。盈江县典型设计点为拱腊基地,位于平原镇拱腊村,灌溉面积1183.9亩。陇川县位于云南省西部,介于东经97°39′~98°17′,北纬24°08′~24°40′之间,东邻潞西,南连瑞丽,北接梁河、盈江,西与缅甸毗邻。全县东西最大横距42km,南北最大纵距51km,国土面积1931km2,国境线长50.899km。陇川县城距省会昆明911km,距芒市131km。陇川县典型设计点为折高坝基地,位于清平乡折高坝村,灌溉面积2500亩。地形地貌德宏地处云贵高原西部横断山脉的南延部份,高黎贡山的西部山脉延伸入德宏境内形成东北高而陡峻,西南低而宽缓的切割山原地貌,峻岭峡谷相间排列,高山大河平行急下。全州海拔最高点在盈江北部大娘山,为3404.6米,海拔最低点也在盈江的西部那邦坝的羯羊河谷,海拔仅有210米,全州一般海拔在800~2100米,州府芒市海拔为920米,地表景观由“三山”(大娘山、打鹰山、高黎贡山尾部山脉)、“三江”(怒江、大盈江、瑞丽江)和“四河”(芒市河、南畹河、户撒河、芒东河)和大小不等的28个河谷盆地(坝子)构成,河谷盆地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的17.1%,其中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坝子有盈江坝(55.23万亩)、陇川坝(29.72万亩)、芒市坝(瑞丽坝20.42万亩)、遮放坝(11.82万亩)。按海拔高度,德宏的地貌可分为七类地带:一、海拔2700至3400米,其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0.22%。其特点是地势陡峭,多呈“V”型谷,跌水瀑布发育,森林茂密;冬有积雪,夏秋雨多雾浓,气候寒冷,无人居住。二、海拔2200至2700米,其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5.64%。其特点是山顶浑圆,谷坡在20至30度,森林较多,局部地方已开垦为轮歇地,可种植苦荞、土豆等,林间牧场可饲养牛羊等牲畜。三、海拔1800至2200米,其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16.52%。此类地带多为州内江河支流源头,次生林多,陡坡垦植也多。四、海拔1600至1800米,其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44.1%。谷坡一般在15至30度,相对高度一般在100至500米之间。由于植被稀少,垦植较多,导致冲沟较多,是州内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带。此外,该地带是旱粮、旱地甘蔗、茶叶、草果、八角及亚热带水果的主产地。五、海拔950至1100米,其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15.25%。其谷坡一般在10至20度之间,植被多为灌丛、草地,冲沟切割较多,水土流失严重。六、海拔600至950米,其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17.92%,其中耕地面积占全州总耕地面积57.03%。此类型属州内低热层地带之一,是橡胶等热带经济林木与热带水果的主产地。七、海拔210至600米,其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0.39%,属热带河谷季雨林地带。未垦地多为热带原始森林和荒草坡地,植物种类繁多,是天然的热带动植物园。芒市地处云贵高原西部,属横断山系南段中切割中山盆地类型。长期的地质构造运动形成了芒市东北~西南走向的一系列褶皱、断裂和变质岩带与岩浆岩带,东北高而陡峻,西南一带则是低缓的平地,沿断裂带形成江河及山间盆地。山脉走向、河流流向与地质构造带方向近乎一致,构成了东北~西南峻岭、峡谷相间排列、高山大河平行走向,盆地间由峡谷串联的“两山、一河、两江、两坝”的纵谷地貌景观。芒市内有两支山脉,均是高黎贡山的余脉,由东北部的龙陵县入境。其中一支山脉位于市域东部和南部,自乱石头坡向南,相连大尖山、大矿山、箐口山、亮山、再向西南缓缓倾斜,接黑河老坡、弯丹山、老山、出境入缅甸。另一支山脉位于市域北部和西部,自背阴山向西,相连水丝棉坡、老扁坡,逐渐转向西南延伸,接白岩坡、营盘山、崃愚山、出境入瑞丽市。东北山地山脊线一般在海拔2000~2700m之间,西南山地山脊线海拔1700~2200m之间。全市海拔最高点是箐口山,为2889.1m;最低点是曼幸河口,为528m。盈江县位于喜玛拉雅山延伸横断山脉的西南端,为高黎贡山南延支系西南余脉构成的山地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脉、河流基本是从东北下西南走向,低山与宽谷盆地交错相间,呈“两山夹一坝一河”的地貌景观。山脉分为西部大娘山脉和东部打鹰山脉。宽谷平坝为盈江坝,地势平坦,海拔800~854米之间。最高海拔为3404.6米,最低海拔为210米。陇川县地处云南省西部,位于高黎贡山西坡向南延伸地带、龙陵—瑞丽大断裂西侧,属滇西高原山间盆地,大地形属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的褶皱带,整个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势为东北—西南走向,形成“三山两坝一河谷”的地形地貌。“两坝一河谷”呈梯级排列,西北部户撒河河谷盆地—户撒坝,海拔1380—1500m;中部南宛河河谷盆地—陇川坝,海拔930—1050m;东部龙江河谷,最低海拔780m。县内最高点位于西部与盈江县交界的春花塘梁子,海拔2618.8m,最低点位于东南部勐约乡岳岛坝,海拔780m,两地各支流河床高差1838.8m。受区域断层控制,山脉河流呈NE向展布,两侧分布有宽厚地形分水岭,根据地貌成因及形态特征,将陇川坝划分为以下两个地貌成因类型:(1)侵蚀堆积类型:分布于麻栗坝盆地,由上第三系及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组成。其中又把第四系松散堆积区分为山间河谷冲积平原地形:分布高程900m~1050m,沿南宛河河谷两岸主要发育有Ⅰ、Ⅱ级阶地,阶面平坦。其中Ⅰ级阶地最宽达5000m,前缘高出漫滩2m左右,局部因河床抬高使一级阶地形成季节性沼泽化现象;Ⅱ级阶地最宽达4000m,前缘高出Ⅱ级阶地2m~10m。上第三系分布区分为冲湖积台地低丘地形(部分已改造成Ⅱ、Ⅲ级阶地):分布高程1000m~1150m,由平顶丘构成的台地和谷地相互交织,台地开阔而且较为平坦,相对高差30m~80m。(2)构造剥蚀类型:分布于坝子东、西两侧山区,高程1050m~2180m,相对高差150m~1000m,为中山或低中山地形。山顶浑圆状,山脊较为宽阔,河谷成“U”型,局部成“V”型,谷坡一般在30°左右。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混合岩化片麻岩或燕山期花岗岩,植被发育。气象条件(1)降雨德宏属云南省的多雨区,年降雨量1436.7~1709.4毫米,5~10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8~90﹪,其中7月是全年降雨高峰月。11月至次年4月,降雨量较少,仅占年降雨量的10~20﹪,冬、春旱较突出。芒市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冬春恒阳、夏秋多雨、夏长冬短、干湿季分明,雨量充沛”等特点。芒市地处滇西南多雨区,降雨充沛,根据芒市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1647.1mm,最大日降水量158.3mm(2001年10月25日);降水年内分配不均,5~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9.9%。盈江县北热带、亚热带、温带气候并存,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各月降雨量分布特点:1月、7月、8月正常;2月、3月、6月、12月偏少;11月特少;10月偏多;4月、5月、9月特多。降雨量最少的月份是3月,为0.0毫米;最多的为7月,357.8毫米。全年降雨日数164天,大雨日数19天,暴雨日数5天,大暴雨日数1天;年内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气象灾害频发。陇川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条件优越,四季温差不明显,干湿分明,具有典型的低纬高原立体气候特征,正所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陇川年雨量历年平均1618.0mm,最多年份2198.9mm,最少年份仅1039.3mm。年雨量季节分布极不均匀,具有干湿季分明的特征,每年5-10月进入湿季(汛期),11-4月进入干季,干季雨量仅占全年总雨量的11.7%,汛期雨量占全年总雨量的88.3%,通常每年5月18日左右雨季开始,10月13日左右雨季结束。(2)温度与光热资源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低纬高原,太阳辐射量大,是全国的光照高值区之一。其热量充足,气候温和,属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8.4~20.3℃,年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1~13℃,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3~24.6℃,年较温差118~12.8℃,因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州内有四种气候带:(一)北热带气候,年积温8000℃左右,年降雨量2655.5毫米;(二)南亚热带气候,年积温5980~7409℃之间,年降雨量1546~1717毫米;(三)中亚热带气候,年积温4641~6102℃,年降雨量1775~2080毫米;(四)北亚热带及其它气候,一般年温差小于15℃,年积温小于5000℃。芒市多年平均风速1.0m/s,风向多为静风和西南风,出现最大风速15.7m/s(1986年4月27日),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大风日数平均为19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402h、多年平均蒸发量1708.7mm,相对湿度79%。多年平均气温20.1℃、极端最低气温-0.6℃(1963年1月5日)、极端最高气温36.2℃盈江县多年平均风速1.3m/s,风向多为西南风,最大风速14.4m/s,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大风日数平均为22天。全年平均气温19.9℃,比多年平均值偏高0.5℃;干季高温明显,1至3月气温特高,3月平均气温20.5℃,是自1954年以来的同期平均最高值。汛期5至10月气温正常,全年月平均气温8月最高为24.4℃,1月最低12.9℃。最高气温出现在3月,为33.2℃,最低气温3.2℃,出现在1月。全年盈江坝区无霜出现,日平均气温大于10℃,年大于10℃,积温为7283.4℃,热量条件好。全年日照时数2519.0小时,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偏多260小时。月日照时数最多的是3月份284.3小时,最少是7月份130.1小时,年日照百分率57%。6至9月日照时数581.1小时,日照属充足年份。地面极端最高温度59.9℃,地面极端最低温度1.9℃。年平均相对湿度78%。全年蒸发量1819.9毫米。陇川县多年平均风速1.2m/s,风向多为东风、东南风,最大风速12.7m/s,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大风日数平均为20天。属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8.9℃,温度最低的一月份平均气温为11.2℃,5~9月份各月平均气温都大于22.0℃,最高的七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3.4℃。全年无霜期337天,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6812.1℃,年日照时数2316h,日照率55%。多年平均降雨量1676mm,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山区多、坝区少,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干旱少雨。5至10月为雨季,雨量丰沛,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90.7%。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芒市地质构造比较复杂,褶曲、断裂构造在芒市坝子外围地区相当发育。主要褶曲包括位于芒市坝子以北的新寨子、背斜、风吹坡背斜等褶曲,芒市坝子东缘外围的大弯向斜、红岩向斜、回贤向斜、龙井背斜等褶曲。所有背、向斜均呈东北~西南向斜列,长10~30km。主要断裂有龙陵~瑞丽大断裂,由东北向西南斜贯芒市,中段隐伏在芒市盆地以下,断裂全长大于120km,属压扭性断裂。其他断裂包括位于龙陵~瑞丽大断裂两侧、潞西坝子东、西侧边缘的象滚塘断裂、曼信断裂、香果林断裂等。芒市坝子东北端外围,龙陵~瑞丽大断裂截断了大弯向斜、红岩背斜和大好坪断裂等,两者夹角30°左右,构成所谓潞西“歹”字型构造带,山坡陡峻,岩石破碎,水土流失较严重。芒市地下水主要有孔隙水、裂隙孔隙水、岩溶水和裂隙水4类地下水:=1\*GB3①孔隙水:位于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透水)层,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及河流两岸第四系松散地层之内,富水性强。=2\*GB3②裂隙孔隙水:位于上第三系(N)碎屑岩裂隙孔隙含水(透水)层,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上第三系(N)碎屑岩地层之内,富水性强。=3\*GB3③岩溶水:呈条带状分布于整个测区之内,含水层属于灰岩、白云岩地层,富水性强。=4\*GB3④裂隙水:裂隙含水(透水)层主要分布于碎屑岩(砂岩、泥岩、页岩等)、变质岩、火成岩地层,富水性弱。地下水相对隔水层主要由页岩、泥岩、砂质泥岩地层组成。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沿含水(透水)层孔隙、裂隙通道径流,向冲沟、河床排泄。芒市大河河床为测区最低排泄基准面。岩溶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在河间地块及低中山区,以垂直或斜交河谷的脉状流运动为主,在当地最低侵蚀面之上常见悬挂泉出露,流量小。当岩溶水由垂直转为近似水平管道流时,局部侵蚀基准面的沟谷形成侵蚀下降泉,形成暗河出口,一般流量较大。当岩溶水向深部运动,碰到相对隔水层时,在水压力作用下,沿断裂带或接触面溢出地表,成为上升泉。盈江县位于高黎贡山南延部分,区域地貌属滇西纵谷山原区,腾冲中山宽谷亚区,三级单元为构造剥蚀、侵蚀低中山峡谷区。项目区位置位于青藏滇缅印尼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西支中段与滇西经向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本区挽近期地壳在强烈上升,这一活动的另一表象就是地震。项目区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系残坡积物覆盖,地层主要以第四系(Q)及下古生界高黎贡山下亚群变质岩(Pz1gl)为主,次为第三系上新统(N2m2),岩浆岩为华力西期(υ4)、燕山期(γ53)、喜山期(ν61)岩石。陇川县出露地层主要有寒武系变质岩、燕山期花岗岩、上第三系及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各地层岩性同区域部分。第四系(Q)以冲洪积砂卵砾石层及阶地上部堆积的壤土、砂壤土层为主,其次为残坡积砂壤土及碎石土层,厚1m~6m不等,另有零星沼泽堆积及地滑堆积层,主要分布于南宛河两岸。本区地质构造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呈NE~SW向展布。主要断层有瓦德隆断层(F1)、清平~广卡断层(F2),但F1断层面扭曲,在在陇川坝倾向SE。褶皱以王子树—南京里倒转背斜为主,寒武系岩层总体呈NE走向,倾向NW,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陇川坝上第三系为向SE缓倾斜的单斜状构造,走向大致平行南宛河,无褶皱,岩层总体产状:N10°E,倾向SE,倾角5°~15°。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0.2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河流水系芒市地跨伊洛瓦底江、怒江两大流域,水系发达,县境内有大小河流229条。其中,属伊洛瓦底江水系的河流有139条,流域面积约2360km2,年均地表径流量18.87亿m³,主要河流有龙江、芒市河,二级支流主要有放马桥河、中河、户养河、澡地河、板过河、南木黑河、广沙河、果朗河、南木冷河、轩岗河、孔曲河、番家山河、拉相河、南匣河等。属怒江水系有大小河流90条,流域面积570km2,年均地表径流量4.24亿m³,二级支流有朗油河、朗毕河、香柏河、清水河、赛干河、万马河等。芒市境内主要河流水文特征值见表2.1.1。芒市大河,属伊洛瓦底江水系,发源于龙陵县金竹坪村北部诸山系,沿东北至西南流经芒市、芒黑、弄相、风平、芒波、帕底、允许门,纵穿芒市坝,尔后进入三台山峡谷,至芒市镇芒里寨出谷进入芒市盆地,至南蚌西注入龙江。河道在芒市境内全长102.1km,流域面积1830.5km2,多年平均产水量20.6亿m³。西缘的龙江,在芒市境内流域面积2260.3km2,干流过境水量49.9亿m³,其一级支流有芒市河,二级支流有果朗河、广沙河、轩岗河、南木皮河、南木黑河、中河等及其他小支流共138条,为坝区和大部分山区的主要水系,年产水量26.6亿m³。市境东南角的怒江水系支流有赛干河、万马河、小青河、勐古河等及其他小支流88条,年产水量6.35亿m³。表2.1.1芒市境内主要河流水位特征值表河流长度(km)平均坡度(%)集水面积(km2)年产水量(亿m³)水系河流支流丰水年平水年偏枯年合计173223.37820.55818.311伊洛瓦底河小计1308.317.2415.38513.798芒市大河小计901.11186.116.3914.63113.125放马桥河11.8010.7150.644中河14.96.8551.0240.9140.823户养河177.729.20.4620.4090.364澡地河14.37.3130.20.1770.158板过河17.3520.20.3050.270.24南木黑河17.25.342.80.530.5130.457广沙河30.55.7127.82.021.81.62果朗河47.223023.35南木皮河0.6080.5430.489南木冷河172.2144.51.711.531.38轩岗河245.372.29孔曲河27.61.71371.661.471.31其它支流122.20.850.7540.673番家山河0.2070.1850.167光荣河106.2820.3660.3240.288南茄河126.822.40.2770.2450.218怒江小计423.76.1385.1734.513朗油河7.28.924.40.5380.3140.276朗毕河10.89.9360.5510.4830.425香柏河21.54.555.40.8220.7210.634清水河175.257.30.8270.7250.638赛干河23.36.1129.21.581.361.17万马河26.58.1121.41.821.571.37注:本表系直接引用《芒市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建设方案(2012年)》盈江县境内有较大河流43条,分属大盈江水系、羯羊河水系、勐戛河水系和龙江水系。年自产水量67.03亿立方米,加上邻县流入水量,共达104.35亿立方米。全县水能蕴藏量214.8万千瓦,其中:大盈江干流及支流79.6万千瓦,槟榔江54.7万千瓦,西部河流80.5万千瓦。水能蕴藏量大于5000千瓦的河流12条,其中:1~5万千瓦1条,5~10万千瓦5条,10万千瓦以上6条。河流大多属于山区型,落差大而集中,上游植被较好,丰枯季节流量稳定。大盈江古称太平江,为境内最大的自然河流,上游右支为槟榔江,左支为南底河,在旧城镇下拉相村交汇后称大盈江。沿西南向流经旧城、岗勐、平原、莲花山、弄璋、太平、芒允、姐冒等乡镇,过虎跳石峡谷,沿边界于南奔江口流出国境纳入伊洛瓦底江,为南亚热带常流河。以上游右支槟榔江计,国内全长204.5公里,流域面积5476平方公里,落差3077.1米,平均比降16,2%;盈江县境内长145.5公里,流域面积2726.6平方公里,占全县地域的63.2%,其中大盈江主道长77.25公里,坝内江面宽400—900米,最大流量232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18.6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蚂蝗塘河、盏达河、户宋河、户撒河,为盈江县坝区的重要灌溉水系,也是盈江县危害最大的水系之一。陇川县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大小河流98条,总长752.85km。主要河流是南宛河,属伊洛瓦底江水系瑞丽江一级支流,发源于陇川县护国乡的野牛坝,自东北向西南蜿蜒贯穿陇川坝,在坝子末端南面进入峡谷后汇入瑞丽江。河道在县境内全长65.7km,流域面积1058.7km2,多年平均产水量10.61亿m3。麻栗坝水库位于老麻栗坝村以上约1km,水库控制径流面积294km2,多年平均径流m3。土壤植被受气候、生物、地质、地形等相互作用,芒市境内土壤类型众多,根据1982年土壤普查统计结果,芒市土壤有8个土类,表2.1.2表2.1.2土壤类型面积(万亩)占土地总面积%分布范围合计406.91100砖红壤性红壤260.263.95海拔1500m以下的山地、坝区阶地和低丘红壤78.819.37海拔1500~2000m之间的山地黄壤266.39海拔2000~2600m之间的山地棕壤1.80.44海拔2600~2889m之间的山地石灰岩307.37分布零散、不成带域,主要分布在勐戛镇、东山乡部分地区紫色土7.61.87三台乡、法帕镇的部分地区冲积土2.40.59河流两岸的河漫滩平地上沼泽土0.110.02芒市和芒里的部分地区芒市地处亚热带地区,终年丰富的热量和充沛的降雨量形成了复杂的植被类型。据1999年调查统计结果,芒市有高等植物257科,2564种。属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39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4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7种,国家Ⅲ级保护植物18种。主要是:南方红豆杉、银杏、云南苏铁、长蕊木兰、水青树、云南石梓、荔枝、杜仲、红椿、桫椤、滇桐、云南梧桐、云南樟、铁力木、合果木、董棕、普洱茶、金毛狗、翠柏、云南拟单性木兰、干果榄仁、林生芒果、云南七叶树、龙眼、顶果木、云南菠萝蜜、琴叶风吹楠、红花木莲、蒟蒻薯、假山龙眼、瑞丽山龙眼、盈江龙脑香、龙血树、锥头麻、天麻、火麻、光叶天科木、短穗竹、岩棕。其中,红豆杉主要分布在风平镇的平河等高寒山区;合果木主要分布在中山乡;芒海镇帕压山有一片桫椤树群,占地约400亩,是潞西比较重要的桫椤树群。省级重点保护植物19种,其中省Ⅱ级保护植物5种,省Ⅲ保护植物14种,包括常春木、大叶崖角藤、云南核桃茶、沧江新樟、冬樱桃、细毛润楠、长柄油丹、云南萝芙木、小花使君子、大萼葵、勐腊新木姜子、云南崖摩、镰叶扁担杆、毛尖树、大花大角,潞西小龙眼、厚果鸡血藤、紫铆树、萝芙木等。盈江县国土面积4317平方千米,山区占总面积的85.2%,坝区占14.8%。土壤类型有红壤、赤红壤、砖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亚高山灌丛草甸土、草甸土、水稻土9个土类。盈江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森林面积411余万亩,森林覆盖率62.8%,活立木总蓄量2854万立方米,年产量62万立方米,多为阔叶杂木林,以栎树、栲树、木荷、木莲、楠木、桦木、杞木、椿木为主。野生植物资源呈垂直地带性分布,已查明的高等植物近千种,其中大乔木有80科376种。有八宝树、龙脑香、云南石梓、腊肠树、婆罗双、团花、高大含笑、柚木、椿、楠、鱼尾蔡等珍贵树种;有树蕨、苏铁、鹿角蕨等珍稀植物。南药种类众多,分布广泛,主要有毕拨、芦子、萝芙木、肉桂、木香、桔梗、茯苓、土三七、党参、重蔡等。陇川县内主要有红壤和黄红壤两种土壤类型,在红壤和黄红壤中交错分布有少量紫色土。黄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900~1050m的低热坝区及其边缘的丘陵和江边河谷地区,成土母质是花岗岩、千枚岩、砂岩发育而成的坡积物和冲积物。黄红壤分布于较为干旱地区,且土壤偏酸缺磷、少氮、部分钾不足,有机质含量较低,少数田块偏沙或偏胶,结构不良,潜水位高。黄红壤以下又分为不同土属的红土、油红土、油砂土、山砂土、褐红土五个土种。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1300~2100m的中山、中下部及山麓地带,是区域内较大的一个土类,成土母质是花岗岩、千板岩、砂岩发育而成的坡积物和冲积物。土壤偏酸缺磷、少氮、瘦、薄,受古风化影响大,表土深厚不一,旱地耕作土产量不高,红壤又分为红壤、棕红壤两个亚类,红壤亚类有不同土属的黄红土、山砂土、红泥土、大红土、石渣子土五个土种;棕红壤亚类有不同土属的红黄土、山沙土、香面土、棕红土四个土种。紫色土是由侏罗系沉积的紫色砂岩、紫色页岩的坡积、残积发育而成,土壤表土薄,呈酸性反应,养分含量低。水稻土有冲积、坡积、残积母质,经人为开垦、水耕,熟化而成,区域内有分布。土壤热化程度不高,层次分化不明显,耕作层浅。陇川县森林覆盖率44.8%。区域上半部分主要包括弄巴镇、姐乌乡的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400~2300m,是陇川县的水源林区和甘蔗主产区,生态条件较好,植物种类繁多,生物资源丰富,森林植被有暖性阔叶林和针叶林,以及温凉性阔叶林和针叶林类型。组成树种主要有栎类、茶科、樟科、木兰科、松科和杉木科的一些树种,暖性针叶林树种有云南松与栎类混交。海拔2500m以上地带有温凉性实心竹成片分布,海拔在3200m以上地带为杜鹃、竹类和灌丛。区域中、下部分,包括勐勐、贺六的全部及沙河乡的部分地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1400m,森林植被有暖热性、暖性阔叶林和针叶林类型。暖热性针叶林树种主要有思茅松,暖性针叶林树种主要有云南松,暖性阔叶林主要由桑科、苏木科、蝶形花科、漆树科、草科和栎类的一些树种组成。人工栽培的树种有茶树、桉树、铁刀木、凤凰木、芒果和龙竹、棉竹等。总的来说,本区域自然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植被良好,但由于长期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致使现有森林的系统功能日趋衰退。社会经济(1)行政区划芒市辖5镇6乡,1个街道办事处,80个村委会,13个居委会。包括芒市镇、遮放镇、勐戛镇、芒海镇和风平镇5个镇;轩岗、江东、五岔路、三台山、西山和中山6个乡;辖区内还有一个农场,遮放农场。盈江县辖15个乡镇,即平原、太平、旧城、弄璋、昔马、那邦、卡场、盏西8镇,铜壁关、油松岭、新城、芒章、支那、苏典、勐弄7乡;97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民委员会,1148个村民小组;此外,还有1个地方国营农场,下辖4个分场。陇川县下辖章凤、城子、陇把、景罕4个镇,户撒、清平、勐约、王子树、护国5个乡,共68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671个自然村、726个村民小组。陇川国营农场下辖4个分场、45个队(站)。(2)人口情况2010年末,芒市总户数98550户,人口密度为134人/km2。全市总人口39.99万人。农业人口24.18万人,非农业人口15.81万人,分别占人口总数的60.47%和39.53%。汉族20.408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2.34%;少数民族总人口18.88万人,主要有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等民族,占人口总数的49.37%。2010年末盈江县总人口30.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51万人,占总人口的87.1%;有傣族、景颇族、僳僳族、德昂族、阿昌族等26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6.12万人,占总人口的59.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1人,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边境县。2010年末,陇川县总户数44332户,总人口17.52万人。其中:男88227人,女87005人;非农业人口3402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9.4%。全县少数民族22种,少数民族人口9694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5.3%,其中汉族78285人,景颇族46110人,傣族29464人,僳僳族4658人,阿昌族13287人,德昂族1209人,其他民族2219人。(3)耕地情况芒市农业生产以粮食生产、茶叶和甘蔗等经济作物生产和畜牧业为主。2010年全市大小春农作物播种面积74.62万亩,占国土面积的16.66%。盈江县有耕地54.6万亩,林地450.8万亩,荒地83.8万亩,土地利用率为85.8%,在未利用的荒地中尚有近70万亩土地适宜发展农牧、林果等。陇川县有耕地面积35万亩,人均耕地近3亩,全县累计种植西南桦14.5万亩,麻竹10.91万亩,茶叶4.37万亩,核桃3.3万亩,陇川大枇杷0.59万亩,姬松茸0.045万亩。(4)农业情况芒市2010年大小春农作物播种面积74.62万亩,占国土面积的16.66%,其中粮食作物60.56万亩,经济作物55.79万亩,粮经比1.09:1,耕地复种指数1.56。2010年芒市大小春农作物总产量89.24万吨,其中粮食作物总产18.19万吨,经济作物71.05万吨。盈江县2010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23亿元,增长23.2%。完成粮食种植面积45.5万亩,增长9.3%,实现粮食总产13.1万吨,增长6.1%。完成冬季农业开发25.09万亩,实现冬季农业总产值1.31亿元,增长21%。实现甘蔗种植面积22.4万亩,甘蔗产量102万吨,比上年下降6.62%。生物创新产业稳步推进,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后劲明显增强。2008年新种植茶叶2.5万亩、核桃2万亩、草果1.6万亩、坚果1.05万亩、咖啡0.66万亩,实现茶叶种植面积8.3万亩、核桃5.6万亩、草果6万亩、坚果5.2万亩、咖啡4.5万亩。畜牧业稳步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贡献率日益提高,实现产值2.58亿元,增长16.4%。林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实现林业产值1.26亿元,增长16.7%。陇川县2010年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82581万元,比上年增长8.04%。完成粮食总产8.07万吨,增长14.69%;冬农开发面积129326亩,增长3.21%;油料产量6.29万吨,增长87.7%;红土晒烟3116亩,产量210吨。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产值13085万元,增长9.61%;甘蔗生产趋于稳定,现有甘蔗面积31.7万亩,实现甘蔗农业总产149.68万吨,农业产值5.77亿元,增长5.2%。(5)经济情况芒市国民经济在较快、健康的轨道上运行。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44.297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3%;其中:第一产业11.95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12.59亿元,增长29.4%;第三产业19.75亿元,增长13.1%。芒市2010年财政总收入5.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03元。盈江县2010年完成县内生产总值24.72亿元,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7.84亿元,增长11.5%,第二产业完成9.13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完成7.75亿元,增长12.5%。经济结构更趋合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三次产业比重由2007年的31.8:34.4:33.8调整为31.7:37.0:31.3。财税收入稳步增长,地方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共支出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4亿元,增长17.2%;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7亿元,增长28.2%;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78亿元,增长71.4%。陇川县2010年完成生产总值130054万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300万元,增长7.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168万元,增长6.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4586万元,增长10.6%。从三次产业的增速来看,第三产业增速超过第一、第二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40.98:24.74:34.28,二、三产业占全县经济总量的59.02%,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节水灌溉现状德宏州2013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171.9万亩,当年新增1.92万亩;累计节水灌溉面积42.25万亩,当年新增7.18万亩。2013年末芒市耕地面积67.3万亩。灌溉面积29.57万亩,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43.94%。旱涝保收面积达到13.6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4.7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6.73%。节水灌溉面积6.15万亩,其中渠道防渗面积2.19万亩,低压管道输水灌溉2.93万亩,喷灌1.03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24.88%,占灌溉面积的20.80%,占耕地总面积的9.14%。芒市坝区现有灌溉渠道多以土渠为主,只有少部分衬砌渠道且完好率较低。通过实地调查与计算,芒市现状灌溉保证率仅48%,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为0.55。2013年末盈江县耕地面积54.6万亩。灌溉面积21.68万亩,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9.71%。有效灌溉面积17.9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2.91%。节水灌溉面积3.88万亩,其中渠道防渗面积2.04万亩,低压管道输水灌溉1.23万亩,喷灌0.6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21.59%,占灌溉面积的17.90%,占耕地总面积的7.11%。盈江县坝区现有灌溉渠道多以土渠为主,只有少部分衬砌渠道且完好率较低。通过实地调查与计算,盈江县现状灌溉保证率仅44%,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为0.53。2013年末陇川县耕地面积35万亩。灌溉面积15.89万亩,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45.4%。有效灌溉面积5.2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5.06%。节水灌溉面积2.69万亩,其中渠道防渗面积1.73万亩,低压管道输水灌溉0.54万亩,喷灌0.42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1.04%,占灌溉面积的16.93%,占耕地总面积的7.69%。陇川县坝区现有灌溉渠道多以土渠为主,只有少部分衬砌渠道且完好率较低。通过实地调查与计算,陇川县现状灌溉保证率仅46%,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为0.54。项目区目前全部为林地,云南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通过林权流转方式购买了120000亩山林地开发成本项目区。项目区以前为荒山林地,无灌溉措施,目前咖啡种植地垄刚开始开辟,无灌溉措施。龙头企业概况后谷咖啡是全国控制咖啡种植面积最大、咖啡粉深加工能力最强的咖啡种植、加工、出口企业,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咖啡生产设备,是国内唯一一家实现了从种植到深加工再到产品销售全产业链覆盖的咖啡生产龙头企业,也是咖啡行业唯一一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同时,公司还是云南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三个投资参股项目企业之一,也是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上市培育工程重点企业、云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是国家八部委认定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德宏州宏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于2007年在德宏州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拥有咖啡、橡胶种植、加工、销售及进出口业务的民营企业。后谷咖啡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国咖啡产业的研究和发展,目前公司已在云南省种植咖啡25万余亩,占全国咖啡种植面积的1/4强,并已有7.9万亩投产,公司拥有初加工产能80000吨,深加工产能13000吨,是全国咖啡行业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效益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咖啡企业。后谷公司咖啡种植总面积为25.39万亩(包括临沧地区种植面积),其中:德宏州种植面积为17.2万亩。本次节水灌溉设计从德宏州种植基地中选择集中连片的81个、共12万亩种植基地作为代表性的、示范性的现代化农业喷滴灌设施建设基地(面积均在100亩以上),为将来全面地基地节水灌溉建设起带头作用。后谷公司的25.39万亩咖啡种植基地目前主要采用自流引水、田间蓄水池结合人工浇灌的灌溉方式,每年11月至次年5月每月浇水一次,3月中旬人工施肥一次。每年2月、5月、10月面临气温变化,雨季旱季交替时咖啡树容易发生病害,4月份咖啡天牛危害较重,8月份咖啡锈病开始流行,分别需要喷施一次农药。截至2013年9月30日,后谷咖啡销售收入72,963.5万元,净利润6,057.63万元;实现出口3,768万美元,进口2596.35万美元。截至2013年9月30日,后谷咖啡资产总额223,727.4万元。后谷咖啡自2004年从事咖啡深加工产品的研发,至今已开发适合国内消费者需求的20多个“后谷”牌系列产品。“后谷”商标于2012年年底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认定。公司先后通过ISO9001-2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HACCP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QS认证(食品生产许可认证),绿色食品认证,YC认证(云南品牌认证)。“后谷”融合了中国古代儒道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后”具有儒家文化思想,古代称君王为“后”,寓意公司的咖啡产品内在品质特佳,有如帝王般的尊贵。“谷”具有道家文化思想,老子称“道”为“谷”,上德若谷,意喻“‘道’是永恒不灭的”,引以为公司遵循自然规律之“道”,后谷公司从事的咖啡事业是尊贵而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公司长期以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三农为载体、产业为支撑、金融为动力、市场为导向”,通过实施“公司+基地+合作社”以及“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采取“工业反哺农业”的战略措施,不断发展壮大。在种植管理上,通过多年的管理实践,公司探索出咖啡园立体套种的实施管理方法,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栽培管理技术,培养了一支过硬的技术队伍,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其中成效显著的是公司推行的“三保三统”措施:(1)三保措施:保价格、保投入、保产量。保价格:公司与农户签订产品回收协议,承诺咖啡鲜果的收购保护价为2.0元/千克,即若咖啡鲜果市场暴跌,市场收购价低于保护价,则公司须按照保护价回收,若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则公司相应地调整收购价格。2011年收购价格平均为4500元/吨。保投入:公司向农户承诺,农户每种植一亩咖啡所投入的化肥、农药、资金不超过800元,超过部分由公司承担。而且农户的农资投入由公司无息赊贷。保产量:公司向农户承诺,正常情况下,只要按公司技术员的指导操作,公司保证每亩咖啡鲜果产量不低于1吨。达不到1吨,公司提供与差额部分等量的农资补助,由自然灾害造成减产,公司无偿提供化肥,帮助农户恢复生产。(2)三统措施: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统一收购: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成立收购组上门收购,运费、人工费全部由公司承担。并制定了严格的收购工作制度,在收购工作中出现坑农、害农行为的工作人员,立即除名;设立举报电话,在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方面被农户三次举报的收购人员,公司将其调离岗位并给予处罚。统一加工:咖啡鲜果由公司统一加工,公司以数字化管理程序严格监控每一道生产工序,并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提高产品质量,力争客户对产品质量的零投诉。统一销售:后谷公司各分公司的产品,统一由总公司销售。实行统一销售能收到整合资源,稳定区域市场,消除市场无序竞争的良好效果。为提高农民的科学栽培水平服务,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服务,公司派了300多名技术员常年驻在农村,白天奔波在田间地头,操作示范咖啡管理的每一道工序,晚上到农户家中讲解科学栽培知识。通过他们的辛勤努力,带动和激发了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积极性,加快了德宏州咖啡产业发展的进程,为建立立体农业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本项目将继续采用前期管理经验,分配128名技术及服务人员为当地咖农服务。PAGE8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分析项目区位于云南省德宏州,区内热量资源丰富,具有热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山地资源广阔,土壤肥沃,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优越,发展热区水果和经济作物种植优势突出,是咖啡种植的最适宜区。因气候、生物、地质、地形等的相互作用,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3%之间,pH值6.8-7.3,土壤全氮含量0.4-0.5%,速效磷平均5.3ppm,速效钾40-70ppm。土层深厚,肥力中等偏上,质地较为适中,适宜于咖啡生长。影响项目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低温冷冻、冰雹等,其中干旱、洪涝和低温冷冻这三种灾害范围大、面积广,每年都会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由于降雨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夏秋两季,故而旱涝灾害时有发生,直接威胁着农业发展。旱灾多发生在春季,春旱发生频繁;涝灾多发生在夏季,主要在秋作物开花、灌浆期,造成减产、绝收。本项目建设是在德宏州农业部门与后谷咖啡公司成功地创新出咖啡立体套种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改善项目区水利灌溉条件和运输条件,建设咖啡示范基地。建设“绿色经济强县”的需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世界经济进入了大调整、大发展时期,可持续发展成为主导趋势,也给德宏州带来顺势而谋、发挥优势、实现社会经济大发展的良好机遇。以保护和开发生物资源为目的,加强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兴生物资源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好咖啡基地建设,发挥德宏州域特殊的地理、气候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名、特、优咖啡及产品,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开创一个能持续发展的绿色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一项带有战略意义的任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需要国家及省市各级政府对我国农业的发展都十分重视,都强调要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适应生态建设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动产业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农业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新建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农业产业,积极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广阔、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模式。同时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延长产业链,做大做强农业产业。云南小粒咖啡属于特色产业,咖啡产业的发展,正是适应这个要求,采取“公司+科研+基地+农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斯美防务合作协议
- 2025年度个人商铺出租信息发布合同2篇
- 2025版新能源发电线路建设项目合同书3篇
- 2025版文化遗址物业保护及转让合同范本汇编3篇
- 2025版外架班组劳务分包及技术创新合同3篇
- 2024年全国营养师技能大赛江苏省赛考试题库(附答案) (二)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4年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
- 2025版新型环保砂石料生产及销售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个人私有房屋购买合同(家居定制服务版)3篇
- 垃圾处理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天疱疮患者护理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5章-特性分析
- 2025年高考物理复习压轴题:电磁感应综合问题(原卷版)
- 雨棚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正式版
- 2025年蛇年新年金蛇贺岁金蛇狂舞春添彩玉树临风福满门模板
- 《建筑制图及阴影透视(第2版)》课件 4-直线的投影
- 2024-2030年中国IVD(体外诊断)测试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碎纸机设计说明书
- 湖南省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2024年股权代持协议经典版(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