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整脊八法适应症_第1页
传统整脊八法适应症_第2页
传统整脊八法适应症_第3页
传统整脊八法适应症_第4页
传统整脊八法适应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整脊八法适应症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1页,共85页。中国传统整脊学,是以天人相应的生化观、整体观、系统论研究脊柱的解剖、生理、病理和诊断,并用的手法为主,辅以器具,针灸,辩证内外用药,整顿调理脊柱创伤劳损所致病变,使之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学科。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记载“按脊法”,时确指出:“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素问·气府论》“数脊椎夹脊,疾按之,应手而痛”。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2页,共85页。公元9世纪蔺道人在〈理伤续断方〉中提出“整理补接”治疗骨伤的方法,14世纪危亦林介绍“整顿骨节”“使自归窠”。到清代,〈医宗金鉴〉和〈正骨范〉总结了系列的包括牵引、旋转、悬吊、侧扳、屈曲,过伸、整盆和推拿按摩等八大整脊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整脊学。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3页,共85页。现代中国整脊学,是继承中国传统整脊医学的理论经验,并用现代科学方法加以研究提高;是运用脊柱机能解剖学和运动力学为理论基础,是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以整脊手法、骨空针灸调压法和内外用药为主的八大疗法,对脊柱骨关节错位并发脊髓、脊神经、椎动脉损伤以及脊源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学科。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4页,共85页。因此,中国整脊学与传统的脊柱推拿有别,与美国整脊学不同,是一个既古老的、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并正向科学化不断发展的新兴学科。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5页,共85页。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6页,共85页。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7页,共85页。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8页,共85页。牵引法、悬吊法、旋转法、斜扳法、过伸法、屈曲法、整盆法和按摩推拿手法是中国传统医学整脊主要手法[1]。笔者根据近20年来国内应用情况,结合脊柱圆筒枢纽学说[2],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应力平衡理论[3]和椎体板块移动椎曲论以及临床体会,提出八大传统整脊法的适应症、注意事项和禁忌症,供同道指正。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9页,共85页。胡廷光“牵头踏肩法”,仿《伤科汇纂》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10页,共85页。李仲南兜颈坐罂法(引自《骨继疗重宝记》)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11页,共85页。

危氏悬吊复位法(A)引自《中国骨科技术史》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12页,共85页。危氏悬吊复位法(B)引自《中国骨科技术史》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13页,共85页。攀索叠砖法,引自《医宗金鉴》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14页,共85页。以旋头颅为主的颈部旋转复位法(据《中国骨科技术史》)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15页,共85页。以旋胸为主的胸腰旋转法(据《中国骨科技术史》)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16页,共85页。骑龙法:子法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17页,共85页。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18页,共85页。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19页,共85页。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20页,共85页。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21页,共85页。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22页,共85页。斜扳法(A),引自《中国骨科技术史》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23页,共85页。斜扳法(B)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24页,共85页。李仲南“攀门拽伸法”,引自《现代中医骨科学》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25页,共85页。ABC《回回药方》过伸垫枕法A,顾云伍的垫枕练功法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26页,共85页。《伤科汇纂》腹部枕缸法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27页,共85页。《现代中医骨科学》屈曲练功法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28页,共85页。整盆法:A、按压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29页,共85页。整盆法:B、侧扳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30页,共85页。整盆法:C、屈压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31页,共85页。整盆法:D、单侧下肢牵引

A、B、C、D引自《骨继疗重宝记》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32页,共85页。牵引整盆法(A)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33页,共85页。牵引整盆法(B)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34页,共85页。1.牵引法:(三种方式)(1)平牵:指卧位牵引,包括仰、俯卧位。适应症:颈、胸、腰、骨盆损伤。注意事项:①颈椎牵引以3~6Kg为宜;且注意牵引兜避免压迫咽喉及颈动脉。②腰、骨盆牵引不宜超体重。③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者,骨盆牵引时间不宜少于1小时,牵引后需卧床休息相应的牵引时间。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35页,共85页。禁忌症:①诊断不明确者;②禁用暴发性用力;③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牵引后疼痛加重者;④并心脏病和哮喘、甲亢患者;⑤孕妇忌用骨盆牵引。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36页,共85页。(2)坐位颈椎牵引法:适应症:颈椎骨折脱位或颈椎椎间盘突出症、钩椎关节紊乱症。注意事项:①牵引不宜超5Kg(骨折脱位例外);②密切注意病人自我感觉。禁忌症:①不明确诊断者;②寰枢关节错缝或颈椎病头晕为主诉者;③合并心脏病、高血压、哮喘及甲亢患者;④坐位牵引下慎用手法整骨;⑤儿童及老年人禁用(骨折脱位例外)。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37页,共85页。(3)手法牵引:指医者用手牵引双下肢以牵引胸腰椎,牵引头颅以牵引颈椎。适应症:颈、腰椎小关节紊乱,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禁忌症:①不明确诊断者;②腰僵者慎用;③手法牵引下慎用旋转、过伸或加压手法;④儿童和老人慎用(骨折脱位例外);⑤有下肢骨关节疾患者禁用;⑥颈腰椎手术后或有陈旧性骨折脱位者慎用;⑦孕妇禁用。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38页,共85页。牵引法适应症选择不当并发的医疗意外:(1)仰卧位颈椎牵引颈后加垫致四肢水肿1例[4]。(2)椅式颈部牵引器牵引角度前倾15o,牵引重量为5Kg,牵引2分钟后致休克1例[5]。(3)75岁老年人坐位超重牵引引起慢性青光眼急性发作1例[6]。(4)卧位水平骨盆机械牵引致胸椎小关节错位32例[7]。(5)四头带坐位牵引,因四头带过紧超重牵引致喉上神经损伤1例[8]。

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39页,共85页。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40页,共85页。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41页,共85页。(6)拉压疗法(指拉双下肢、压腰椎法,下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因力过大,致以双下肢全瘫,二便失禁为主要表现的马尾神经损伤1例,以左下肢无力,左下肢自主运动功能丧失,触痛觉减退,肌力III级,膝、踝反射未引出为主要表现的骶丛神经损伤1例,以右下肢无力,自踝以下活动功能丧失,自膝以下外侧痛觉明显减退,足背伸功能丧失,足呈下垂为主要表现的腓总神经损伤1例[14]。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42页,共85页。(7)行拉压疗法后因患者控制饮食,少食少饮造成血液相对浓缩,导致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14]。(8)老年男性55岁,行拉压疗法致急性肺栓塞死亡1例[14]。(9)暴力拉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以双下肢全瘫,二便失禁为主要表现的马尾神经损伤2例[32]。(10)老年女性53岁,行快速拉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锁骨骨折[20]。(11)女,36岁,体质瘦弱,行快速拉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肋骨骨折[20]。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43页,共85页。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44页,共85页。2.悬吊法:

半身悬吊式、全身倒悬式和攀索叠砖式:适应症:腰曲变异、侧弯畸形,需调整椎曲者;或胸腰椎骨折脱位。注意事项:①悬吊需逐步升高,随时观察患者变化。②俯卧半身悬吊力支点在胸腰枢纽关节,如仰卧半身悬吊力支点在腰骶枢纽关节;③倒立式悬吊限用于青壮年患者。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45页,共85页。禁忌症:①诊断不明确者;②并严重心脏病、高血压、哮喘、甲亢患者;③孕妇禁用。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46页,共85页。3.旋转法:(二法)(1)颈椎旋转法适应症:颈椎损伤,颈椎病椎曲存在之中青年患者。注意事项:此法旋转切忌暴力;超过颈部正常旋转范围的旋转,应视为暴力旋转。禁忌症:①诊断不明确者;②并严重心脏病、甲亢患者禁用,高血压患者慎用;③颈椎曲加大或消失者慎用;第四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47页,共85页。④寰枕关节慎用旋转法;⑤老年患者,16岁以下儿童禁用;⑥牵引下禁用此法;⑦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脊膜囊大于1/2者禁用;⑧颈椎手术后或陈旧性骨折脱位禁用;⑨先天性畸形者或有骨桥形成者禁用;

第四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48页,共85页。(2)腰椎旋转法适应症:胸腰椎损伤,关节突关节紊乱,椎间盘突出症等。注意事项:①此法宜坐位施行,宜需腰背肌肉放松、患者配合;②运用时需固定骨盆。禁忌症:①诊断不明确者;②并严重心脏病、高血压患者慎用,哮喘者禁用;第四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49页,共85页。③椎弓崩解脊柱滑脱者慎用;④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腰僵未缓解者慎用;⑤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脊膜囊大于1/2者禁用;⑥骨质疏松症患者慎用;⑦胸腰椎手术后禁用;⑧孕妇禁用。第五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50页,共85页。旋转法适应症选择不当并发的医疗意外:

(1)颈部暴力旋转法致颈椎4半脱位合并颈4、颈5神经根损伤1例[9]。(2)颈部暴力旋转法导致瘫痪1例[36](3)腰骶过伸法和旋转复位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等致以括约肌功能障碍,马鞍区麻木,小腿肌肉瘫痪为主要表现的马尾神经损伤4例[11]。第五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51页,共85页。(4)腰椎旋转复位法,用力过猛致椎间盘破裂挤压破脊膜,表现为腰痛剧烈,左腿电击串痛,足底麻木,腰僵不能活动[20]。(5)颈部反复旋转复位致寰枢椎前脱位并高位脊髓损伤1例[10]。(6)颈部旋转复位时用力过猛致颈髓损伤高位截瘫2例[12]。

第五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52页,共85页。禁用!第五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53页,共85页。禁用!第五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54页,共85页。禁用!第五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55页,共85页。禁用!第五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56页,共85页。第五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57页,共85页。4.斜扳法:适应症:胸腰椎关节紊乱、侧弯、椎曲改变。注意事项:①侧卧体位,躯体和下肢在一中轴线上;②如疑一侧椎间孔压迫神经根者,应取健侧卧位,而且不宜左右侧扳;③腰僵者慎用。

第五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58页,共85页。禁忌症:①不明确诊断者;②颈椎禁用此法;③腰椎牵引下禁用此法;④椎弓裂椎体滑脱者禁用;⑤骨质疏松者禁用;⑥孕妇禁用;⑦胸腰椎手术后禁用。第五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59页,共85页。斜扳法适应症选择不当并发的医疗意外:(1)落枕误用颈部强力斜扳致寰枢椎脱位,颈椎4横突骨折,脊髓损伤截瘫1例[27]。(2)老年男性56岁颈椎病患者,当旋转颈部并施斜扳法时出现休克1例[28]。(3)落枕误用斜扳法时,力量过大过猛致颈3棘突骨折1例[29]。第六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60页,共85页。(4)腰部反复多次强硬斜扳,用力过猛导致以腰部疼痛加剧,弯腰转身时为甚,棘突端压痛明显为主要表现的腰三横突综合征12例[30]。(5)腰部肌肉紧张情况下行暴力斜扳法致椎弓根骨折1例[31]。(6)既往有心脏病病史的老年女性,在行颈部斜扳法时引起急性左心衰竭死亡1例。(7)暴力行腰部斜扳加过伸法致髓核破裂截瘫1例[32]。第六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61页,共85页。如此的颈椎斜扳法可导致医源性损伤

第六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62页,共85页。第六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63页,共85页。5.整盆法:适应症:骶骼关节错缝或脊柱侧弯、骨盆倾斜者。注意事项:①有下肢疾患者,慎用牵顶法。②后伸下肢注意保护髋关节,预防过伸导致股骨颈骨折。禁忌症:①不明诊断者;②椎弓裂、脊椎滑脱者;③孕妇禁用。第六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64页,共85页。6.过伸法适应症:腰椎曲变直者或屈曲型压缩性骨折。注意事项:此法宜在牵引下垫枕过伸,配合练功(五点式)。禁忌症:①不明确诊断者;②脊椎滑脱或腰曲加大者;③孕妇禁用;④禁用垫枕悬空过伸踩跷法。第六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65页,共85页。第六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66页,共85页。

7.屈曲法:适应症:腰椎曲加大者,包括脊椎滑脱症。注意事项:此法主要以患者练功为主,如弯腰及屈髋、抱膝、床上起等。禁忌症:①腰椎曲变直之椎间盘突出症或椎管狭窄症;②骨质疏松症慎用;③孕妇不宜。

第六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67页,共85页。过伸和屈曲法适应症选择不当并发的医疗意外:(1)急性腰扭伤行俯卧位,下肢过伸手法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样发作2例[13]。(2)腰骶过伸和旋转复位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以括约肌功能障碍,马鞍区麻木,小腿肌肉瘫痪为主要表现的马尾神经损伤4例[11]。

第六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68页,共85页。第六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69页,共85页。第七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70页,共85页。(3)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过伸手法力量过大,引起神经根严重挤压致患肢剧痛1例[15]。(4)硬膜外麻醉下行腰椎过伸法用力过猛,幅度过大致腹部剧痛4例[15]。(5)硬膜外麻醉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在仰卧被动直腿抬高至90o并背屈脚掌手法时,粗暴抬腿且背屈下压力过大,致髋部血肿1例[15]。第七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71页,共85页。8.按摩推拿法:适应症:脊椎损伤注意事项:整脊的按摩推拿法主要是理筋,手法宜轻、稳、准。禁忌症:①心脏病、甲亢患者禁作颈部按摩推拿;②严重糖尿病,有皮肤瘀斑者;③皮肤病患者以及传染病、结核、肿瘤患者不宜;④孕妇不宜;⑤脊柱手术后慎用;⑥先天畸形、椎弓裂、脊柱滑脱者慎用。第七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72页,共85页。

推拿按摩适应症选择不当并发的医疗意外:

(1)重手法推拿按摩腰椎致神经根水肿粘连25例[16][17][18]。(2)落枕行推拿手法不当致颈椎间盘突出压迫颈髓2例[19]。(3)暴力推拿按摩颈椎致齿状突骨折4例[19]。(4)暴力推拿按摩致马鞍区麻木,二便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马尾神经损伤1例[21]。(5)暴力推拿按摩腰椎致以双下肢不全瘫为主要表现的马尾神经损伤3例[23]。(6)暴力推拿按摩腰椎致以一侧下肢不全瘫为主要表现的马尾神经损伤10例[22]、[23]。第七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73页,共85页。(7)暴力推拿按摩腰椎致以双下肢不全瘫马鞍区麻木为主要表现的马尾神经损伤1例[23]。(8)以弹拨两侧胸锁乳突肌为主治疗颈椎病引起休克3例[24]。(9)暴力推拿按摩腰椎致以一侧大腿前外侧麻木,异样感过敏,裤子触碰时感麻木,不能忍受,肌力正常为主要表现的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1例[25]。(10)暴力推拿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多发性腰椎间盘脱出并截瘫1例[26]。第七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74页,共85页。第七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75页,共85页。第七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76页,共85页。第七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77页,共85页。体会传统整脊八法,是临床最常用的疗法。不少专家学者在其著作中,都论述了有关适应症及操作方法,也提出了手法总的禁忌症,例如脊柱结核、骨髓炎、肿瘤均不属整脊疗法范围等等。但是,对具体手法应用的注意事项及禁忌症论述甚少,乃至院校的教科书也是如此。因此,临床上应用出现无限扩大适应症的肓目性,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医疗意外屡有发生。第七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78页,共85页。或有人认为,上述的禁忌症中,应用了也不一定加重损伤,例如,颈椎的斜扳法。这是缺乏解剖知识及运动力学理论的缘故。作为临床医生,不怕一万,只防万一。也就是说,颈椎的斜扳法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手法——因为颈椎钩椎关节是冠状结构,斜扳法产生的剪力很容易导致钩椎关节脱位或骨折。严重者并脊髓损伤、高位截瘫。况且,颈椎斜扳达到的目的,改用其它手法也可达到,大不必冒此风险。所以,要理解整脊八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需提高脊柱机能解剖学和运动力学的理论。第七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79页,共85页。本文所列文献报导的医疗意外,除适应症选择不当之外,也有操作方法的问题,其中包括诊断问题。整脊的目的是恢复脊柱骨关节正常之应力关系,所以,临床整脊之前,X线照片诊断是必不少的。因此说,除了伤病员的症状体征之外,X线片的诊断是整脊手法的主要客观依据。暴力手法、超重牵引和暴发性用力牵引是整脊手法三大禁忌,任何图侥幸心理,急于求成必酿严重后果。

第八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80页,共85页。参考文献[1]韦以宗,中国传统医学整脊技术史,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10(1)[2]韦以宗等,脊柱运动枢纽的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3,11(2)[3]韦以宗,脊柱轮廓应力平行四边形平衡原理探讨,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3,11(4)[4]马林儒等,颈椎推拿引起四肢水肿1例,中国骨伤,1995,8(2)[5]贾永信,颈部牵引致休克1例,按摩与导引,1997(6)[6]章诗银,颈椎牵引引起慢性青光眼急性发作1例报告,按摩与导引,1993(1)[7]张云深,腰椎间盘突出症机械牵引复位引起胸椎小关节错位32例报告,中医正骨,1995,7(2)[8]杨流万等,四头带牵引所致喉上神经损伤1例报告,中国骨伤科杂志,1987,3(3)[9]谢增余等,颈部按摩不当引起颈椎半脱位1例,四川中医,1987,7(7)

第八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四十九分。第81页,共85页。[10]魏加强,脊柱推拿手法治疗的严重并发症,按摩与导引,1993(4)[11]黄长明等,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致马尾神经损伤,颈腰痛杂志,1995,16(2)[12]王焕林,推拿手法不当致颈髓损伤2例,中华理疗杂志,1988,11(3)[13]蒋国华,俯卧位下肢过伸手法引起腰头疱样发作2例,按摩与导引,1991(4)[14]李在尧等,拉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意外5例分析,中医正骨,1996,8(2)[15]潘金亮,硬膜外麻醉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良反应,按摩与导引,1999,15(1)[16]吴国平等,腰椎间盘突出症重手法、按摩后神经根水肿粘连,颈腰痛杂志,1995,16(2)[17]吴国平等,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