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1)经济实力:山东省地处东部沿海、黄河中下游,北接京津冀地区,南邻长三角经济圈,拥有较优越的区位条件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农业及制造业基础稳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工业和人口大省。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下滑,经济增长压力加大;但全省经济结构仍以服务业为主导,消费和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依然保持了全国第三大经济大省的地位。2020年9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通过,随着条例的全面实施,预计将加速全省对外开放程度。2020年山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万亿元,经济总量仅次于广东省和江苏省,仍列全国第三位;同比增长3.6%,增速较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但高于全国同期经济增速1.3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排名中游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1年前三季度,山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万亿元,同比增长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疫情后企业复工复产,全省工业经济呈现加快运行态势,当期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从三大需求看,2020年在制造业投资加速回升、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投资步伐加快、新兴产业投资力度加大、社会领域投资活力进一步激发以及生态环保投资快速推进等因素推动下,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转正,同时随着制造业投资持续拉动,2021年前三季度投资增速呈现快速增大;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省消费得到抑制,但对外贸易保持回升态势,2021年前三季度,随着疫情防控持续推进以及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全省消费及进出口总额亦呈现持续向好发展态势。从下辖各市经济情况看,山东省内各市经济仍呈现为沿海和省会城市经济较发达,内陆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均衡的发展格局。2020年山东省各市经济均保持增长,但经济增速普遍放缓,过半地市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在去产能、环保、安全生产的背景下,淄博市和枣庄市等资源型城市工业生产面临较大压力,经济增长承压。2020年山东省各市经济增速均保持增长,但除临沂市外,其余各市经济增速均较上年有所放缓,各地市经济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其中经济增速排名全省前三位的为济南市(4.9%)、临沂市(3.9%)和菏泽市(3.9%);东营市和日照市经济增速亦排名靠前,均为3.8%;排名次之的滨州市和青岛市增速均为3.7%,潍坊、烟台、济宁和德州四市经济增速均为3.6%,上述地市经济增速均高于或等于全省平均水平。泰安、威海、枣庄、聊城和淄博五市经济增速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淄博市经济增速位列全省末位,增速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至2.5%。从经济总量看,作为计划单列市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城市,2020年青岛市经济体量仍以较大优势居全省各地市首位,当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万亿元;排名次之的济南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万亿元,经济总量首次跨入万亿元行列,是省内第二经济大市;烟台市以7816.4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依然位列全省第三位;沿海城市及青岛都市圈成员之一的潍坊市经济实力也保持强劲,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为5872.2亿元,居全省各地市第四位。经济总量降序排名末位的仍是枣庄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3.3亿元;其余地市经济总量均处于2000亿元至5000亿元之间。2021年上半年度,山东省各市经济总量序列主要变动为东营市经济总量赶超威海市,位次前进一位至全省第十位;受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因素影响,各市经济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增速整体升至较好水平。财政实力:山东省财政实力较强,近年来经济的增长及土地出让景气度的提升带动全省财力不断增强。2020年受制于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以及新冠疫情对部分行业企业的影响,全省税收收入减收明显,但主要依托于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规模增大,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依然保持了小幅提升;同期土地出让收入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已成为财政增收以及全省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2020年全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59.9亿元,仍在全国排名第五位,同比增长0.5%,增速依然维持在低位;其中税收收入为4757.6亿元,同比下降1.9%,规模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5%,占比较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同年,山东省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58.4%,较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受益于土地出让市场行情拉动,2020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仍实现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所回落,规模达7279.0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占比91.4%,较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2021年前三季度,受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山东省财政收入呈现显著增长。2021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0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5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3%;同期公共预算自给率为67.9%,较2020年提升9.5个百分点。从下辖各市一般公共预算财力看,2020年山东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仍保持在较好水平,但在疫情导致部分行业企业停工停产以及持续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下,大部分地市税收收入总量较上年有所回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承压。当年,青岛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仍居绝对领先地位,规模超千亿元,达1253.8亿元,同比增长1.0%,但税收比重在全省排名相对靠后;省会城市济南市、沿海城市烟台市和潍坊市财政实力也较强,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906.1亿元、610.1亿元和573.9亿元,其中济南市和潍坊市税收占比分别为76.6%和74.2%,收入质量较好,而烟台市税收占比为69.1%,居全省末2二位。经济体量相对较小的日照市和枣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也在山东省内排名垫后,分别为176.3亿元和140.8亿元。其余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处于200亿元至600亿元之间。其中临沂市、日照市、菏泽市税收占比居全省前列。从增长情况看,除枣庄市和淄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出现下滑外,其余各地市均呈现增长,但增速依然呈现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泰安市、菏泽市、德州市、日照市和济南市增幅有所收窄,其余正增长的地市增幅则有所扩大。2020年菏泽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为7.2%,居各市首位;临沂市和滨州市也实现小幅增长,增速分别为6.0%和4.0%,增幅分别较上年提升0.2个和3.0个百分点,上述两市当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实现较快增长,工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改善是地区财政增收的主要原因。此外,枣庄市和淄博市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下滑,分别同比下降4.4%和12.8%。2021年上半年度,山东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序列主要变动为潍坊市超越烟台市,位次前进一位至全省第三位,而烟台市则下滑一位至全省第四位;东营市、菏泽市和泰安市超越了威海市和滨州市,均较上年前进二位,分别位列全省第八、九、十位,而威海市则下降二位至第十一位,滨州市下降四位至第十二位;其余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名较2020年保持一致。从增长情况看,受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影响,2021年上半年度全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呈现大幅增长,其中潍坊市、菏泽市和青岛市增速最为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山东省内多数地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延续增长态势,已成为各市财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增速普遍有所提升。除青岛、滨州、日照和济南四市为负增长外,其余各地市2020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均实现增长,其中临沂市增长最为显著,增速为93.4%,大部分地市也实现两位数的增长。2020年,青岛市以1169.9亿元的规模优势继续位列全省第一,济南市则为全省第二,临沂市以771.9亿元的规模超越潍坊市和济宁市排名上升两个位次至全省第三,潍坊市则以753.1亿元的规模位列全省第四,上述四市与其他各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差距明显。2021年前三季度,山东省各市的土地成交情况仍有明显差异,后续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速或现较大波动。济南市、枣庄市、聊城市、滨州市、济宁市和东营市土地出让金同比增幅较大,日照市、德州市和潍坊市呈现个位数增长,青岛市、菏泽市、临沂市、威海市、泰安市、淄博市和烟台市土地出让金为负增长,其中烟台市和淄博市的降幅最为显著。债务状况: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及民生等领域财政支出需求较大,近年来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张,但增速控制合理,债务余额距财政部下达的债务限额尚有一定空间,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及财力可为债务偿付提供保障。截至2020年末,全省(不含青岛市,下同)政府债务余额1.45万亿元,仅次于江苏省,居全国各省市第二位,低于当年政府债务限额1.56万亿元。以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3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看,2020年末山东省该比率为2.74倍,位居全国该指标降序排列第24位。考虑到较雄厚的产业基础及财政实力,山东省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2020年山东省各市政府债务均呈现增长态势,但年末债务余额均在限额以内,其中青岛市和济南市未使用债务限额比例相对较高,枣庄市债务限额已基本使用完毕。2020年末青岛市和济南市未使用的债务限额占全部债务限额的比例分别为12.3%和11.9%;枣庄市未使用政府债务限额占比为0.7%。以2020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看,山东省各市政府债务偿付压力普遍较大,该比率均超过160%。其中德州市各类预算收入对预算内债务覆盖程度相对较低,2020年末一般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为170.9%,专项债务余额与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比率为143.5%。此外,滨州市和东营市专项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当年末专项债务余额与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比率分别为251.1%和223.6%;德州市和泰安市一般债务偿付压力相对较大,当年末一般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分别为170.9%和162.2%。随着偿债高峰期的到来,2020年以来山东省城投债发行规模及城投企业带息债务规模均扩张较快。截至2021年9月末,全省城投债余额为8213.3亿元,居全国各省市第三位,位次较2020年末提升两位。山东省已发债城投企业2020年末带息债务余额为2.6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42.0%,规模排序较上年一致,仍居全国各省市第五位。山东省城投债及带息债务主要集中于省本级、青岛市、济南市、潍坊市和济宁市平台企业,2021年9月末,上述五者存量城投债余额占全省存量城投债余额的比重合计75.0%,存续城投企业2020年末带息债务余额占全省的比重合计82.1%。相较于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青岛市、威海市、济宁市和省本级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及存量债券偿付压力均较大;省内各市城投企业存量债券及带息债务偿付压力总体可控,其中青岛市、威海市、潍坊市、济宁市和济南市等地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负担相对较重,2020年末上述地区存续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余额分别是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5倍、4.2倍、4.1倍、3.5倍和3.2倍。一、 山东省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一) 山东省经济实力分析山东省地处东部沿海、黄河中下游,北接京津冀地区,南邻长三角经济圈,拥有较优越的区位条件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农业及制造业基础稳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工业和人口大省。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下滑,经济增长压力加大。全省经济结构仍以服务业为主导,消费和投资是经4济增长的主动力,2020年依然保持了全国经济第三大省的地位。2020年9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通过,随着条例的全面实施,预计将加速推进全省对外开放程度。山东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位于渤海、黄海之间,北接京津冀地区,南邻长三角经济圈,东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工业和人口大省,经济规模稳居全国前列。山东省陆域面积15.58万平方公里1,占全国的1.62%,列第20位;2020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0152.75万人,人口数较上年增长131.05万人,总量依然居全国第2位。依托区位优势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山东省产业基础稳固,近年全省经济发展水平维持在全国领先地位,但受新旧动能转换、去产能、环保趋严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速逐年下滑。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省经济增长持续承压,经济增速持续回落。2020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1万亿元,经济总量仅次于广东省和江苏省,继续列全国第三位,占全国GDP的7.20%;同比增长3.6%,增速较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但高于全国同期经济增速1.3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排名处于中游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20万元,与全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持平。从三次产业结构看,自2016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第二产业以来,服务业主引擎作用逐步凸显,服务主导型经济正逐步形成。2020年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7.3:39.9:52.8调整为7.3:39.1:53.6;当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1%。2021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持续进行,山东省生产需求逐步恢复,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2021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同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0.41万亿元、2.37万亿元和3.2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7%、8.9%和10.9%。数据来源于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和山东省统计局于2017年8月2日联合发布的《山东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5图表1.2009年以来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变动情况数据来源:Wind资讯,新世纪评级整理图表2.2020年山东省与全国其他各省市GDP及增速对比数据来源:Wind资讯,新世纪评级整理山东省位于华北平原,拥有我国第一大半岛,半岛三面环海,自然条件较优;全省海岸线长3345公里,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全省近海海域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滩涂面积占全国的15%。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山东省长期以来保持了农业大省的地位,地区主要产品粮食、蔬菜、水果、棉花、油料、水产品等产量及农产品出口连续多年领跑全国。2020年,全省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是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省份。全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9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0%,增幅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当年,全省粮食总产量同比增长1.7%至5446.8万吨,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5000万吨以上;蔬菜总产量8434.7万吨,增长3.1%,连续6年保持在8000万吨以上,多年稳居全国第一;水产品总产量(不含远洋渔业产量)790.2万吨,增长1.1%,增幅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山东省矿产资源丰富,全省已发现矿产种类147种,其中黄金、石油、铁矿6石、煤炭、菱镁矿等矿产资源基础储量丰富,全国排名前列。立足于资源优势,山东省工业经济以重工业为主,形成了机械、化工、冶金、建材、医药等传统优势产业,省内拥有齐鲁石化、山东电力、山东钢铁、山东海化、胜利油田、兖矿集团、中国铝业山东铝厂、南山集团、晨鸣纸业等重点工矿企业;同时作为农业大省,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肉蛋奶产地,轻工业中纺织服装和食品工业也相对较发达。依托较好的制造业基础,山东省工业体量持续位居全国前列,但全省工业结构仍以重工业和传统行业为主,行业发展处于价值链中低端,面临较大环境保护、技术升级转型等压力。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全省持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化解钢铁、煤炭、电解铝、火电、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过剩产能,不断培育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行业为主的新动能。现阶段全省高耗能行业生产受宏观经济下行、环保、安全生产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制约,而新兴产业体量尚小,工业经济增速整体有所放缓。2020年山东省实现工业增加值2.31万亿元,居江苏省和广东省之后,继续列全国第三位;同比增长3.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在环保标准切换、购车补贴、新基建项目加快推进、家电出口增加等因素作用下,汽车、机械、电子等行业生产同步加快,合力带动装备制造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7.6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9个百分点,是工业增长的首要拉动力量。分行业看,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电子、仪器仪表等行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0.0%、6.0%、14.6%、23.6%、9.4%、10.5%和7.4%,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5.0、1.0、9.6、18.6、4.4、5.5和2.4个百分点。分产品看,挖掘机产量增长22.1%,大中型拖拉机增长26.1%,载货汽车增长42.2%,集成电路圆片增长38.3%,电工仪器仪表增长41.4%。从新旧动能转换看,当年全省压减焦化产能729万吨,退出地炼产能1176万吨;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十强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4.5%、19.6%和9.0%,依次高于规模以上工业9.5、14.6和4.0个百分点。以信息、生物、航空航天等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增长9.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8个百分点。光电子器件、服务器、半导体分立器件、碳纤维、工业机器人等高端智能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4.8%、35.3%、15.5%、129.5%、24.9%。服务业方面,2020年山东省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态势,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服务业主导型经济结构进一步巩固。2020年全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55.1%,同比增长3.9%,高于全年GDP增速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营业利润增速由负转正,7增长0.7%。新兴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5%,其中电子商务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分别增长27.7%、22.7%和19.4%。2020年,全省旅游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全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5.7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019.7亿元,是上年水平的61.5%和54.3%。金融方面,2020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01万亿元,是上年的1.5倍,增量创历史新高;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8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本外币贷款余额9.79万亿元,增长13.4%。经济发展驱动力方面,山东省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内需拉动,在制造业投资加速回升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止降回升,同时在疫情影响下,消费得到抑制,投资和消费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投资方面,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集中于工业和服务业,2020年在制造业投资加速回升、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投资步伐加快、新兴产业投资力度加大、社会领域投资活力进一步激发以及生态环保投资快速推进等因素推动下,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6%,增速转正;同时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当年全省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为2.3:31.3:66.4,第一、二产业投资占比有所提高,服务业仍是投资的主导。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43.6%、8.0%和0.7%。在重点投资领域中,新兴产业投资加速,“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8.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1.3%,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1.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8.1%和8.4%。房地产市场方面,2020年,全省房地产企业不断加大施工项目推进力度,商品房建设进度加快,开发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全省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450.5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住宅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当年商品住宅投资完成7296.4亿元,增长9.4%。当年商品房销售规模及销售额均较上年有所增长,分别为13271.7万平方米和1106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和7.7%。截至2020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2533.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4.1%。得益于经济持续发展,山东省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2020年末全省城镇化率为63.05%,较上年末提高1.54个百分点;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1%至3.29万元,略高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万元。虽然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全省居民消费需求受到抑制,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92亿元,较上年减少0.66亿元。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上消费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呈现加速发展趋势。2020年,全省实现网上零售额46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增速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0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8%,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个8百分点。作为我国最早开放的十四个沿海省份之一及一带一路倡议重要节点省份,山东省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之一。2020年9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或将加速推进全省对外开放程度。2020年全省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2.20万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5.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为13054.8亿元,增长17.3%;进口额为8954.6亿元,下降4.1%。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纺织服装和农产品2020年出口额分别为5590.7亿元、1867.4亿元和1257.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9.2%、19.9%和1.9%。分地区来看,2020年山东省对东盟、美国、欧盟、韩国和日本的进出口总额分别为3006.8亿元、2431.3亿元、2322.5亿元、2078.8亿元和1567.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4%、26.4%、14.8%、6.6%和3.7%。2021年以来,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关键领域投资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7%,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8.9%,高于全部投资10.2个百分点。2021年前三季度,全省消费及进出口总额亦呈现稳中加固、持续向好发展态势,当期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2.12万亿元,同比增长36.8%,其中出口额1.23万亿元,增长39.3%;进口额0.89万亿元,增长33.4%。(二) 山东省财政实力分析山东省财政实力较强,近年来经济的增长及土地出让景气度的提升带动全省财力不断增强。2020年受制于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以及新冠疫情对部分行业企业的影响,全省税收收入减收明显,但主要依托于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规模增大,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依然保持了小幅提升;同期土地出让收入继续实现较快增长,已成为财政增收以及全省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与经济总量相匹配,山东省财政实力较强。2020年全省实现财政收入21.75万亿元,同比增长0.50%,增量主要来源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但在新冠疫情使得企业停工停产导致税收减收等因素影响下,增幅较2019年回落5.16个百分点。其中以税收收入为主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小幅增长,占当年财政收入的37.55%,占比较上年回落2.53个百分点;受益于土地出让收入的持续大幅增长,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主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保持增长,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1.66%,是当年财力增收的最大贡献因素,依然是当年财力的最主要来此处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补助收入。9源。此外,上级补助收入(主要是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亦对地方财力形成重要补充,2020年增幅显著,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0.79%。图表3.2018-2020年山东省财政收支情况(单位:亿元)指标2018年2019年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85.406526.716559.93其中:税收收入4897.924849.294757.62非税收入1587.471677.421802.31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2869.472953.933296.38财其中:税收返还收入577.39577.39577.39政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238.602071.772456.75收专项转移支付收入1053.48304.77262.24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000.626742.717278.99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211.656086.386650.24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55.6859.95335.27合计15411.1716283.3017470.57财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100.9610739.7611233.52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707.797532.229779.86支合计16808.7518271.9821013.38出税收收入占比75.52%74.30%72.53%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64.21%60.77%58.40%数据来源:2018-2020年山东省财政决算报告,新世纪评级整理一般公共预算方面,山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较大,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产出效益相对较低。2020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6559.93亿元,依然位列全国第5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大规模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下,仅同比增长0.50%,增速依然维持在低位;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上年下降0.21个百分点至8.97%,但排名较上年提升2个位次至全国第18位。从收入质量看,2020年税收收入为4757.62亿元,同比下降1.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53%,较上年下降1.77个百分点,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从税收结构看,山东省税收实现仍以增值税、所得税等主体税种为主,结构较稳健,2020年占当年税收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8.14%和18.26%,合计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6.40%。具体来看,2020年,国内增值税完成1120.35亿元,下降7.5%;改征增值税完成694.13亿元,下降7.2%。增值税减收较多,一是为减轻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税负,各级认真落实深化增值税改革和减税降费政策,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完善抵扣链条,并实施常态化增量留抵税额退税制度,增值税相应减少;二是自2019年4月起下调增值税税率,在2020年形成一定的政策性翘尾减收;三是部分行业企业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经营收入下降,增值税相应减少。2020年,企业所得税完成686.55亿元,下降1.4%,减收主要是全省继续落实小微企业普惠性所得税减免等一系列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企业所得税相应减少;同时,部分行业企业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利润下降,10企业所得税相应减少。此外,山东省税收中与房地产及土地相关的税种税收规模也较大,2020年全省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和房产税分别为299.89亿元、433.38亿元、502.83亿元和165.5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1%、7.2%、10.4%和-0.7%,合计占当年税收收入的比重为29.47%。山东省非税收入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专项收入和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为主,2020年为1802.31亿元,较上年增长7.4%。图表4.2020年各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税收占比情况数据来源:Wind资讯,新世纪评级整理图表5.2020年各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数据来源:Wind资讯,新世纪评级整理财政支出方面,2020年山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1.12万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快于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集中于民生保障及新旧动能转换工程领域。从支出构成看,2020年山东省刚性支出3、城乡社区支出和农林水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分别为59.97%、9.39%和9.49%。同年,山东省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4为58.40%,较上年下降2.37个百分点。上级补助方面,2020年山东省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3296.38亿元,同比增收342.45亿元,以一般性转34
刚性支出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及公共安全支出。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0%。11移支付收入为主,可支配性较强,是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的主要支撑。2021年前三季度,山东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0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4%。当期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855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3%;公共预算自给率为67.9%,较2020年提升9.5个百分点。政府性基金预算方面,山东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土地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受益于房地产行情拉动,2020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较上年增长8.0%至7278.99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6650.24亿元,同比增长9.3%,占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比重为91.36%,较上年提升1.09个百分点。同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为9779.86亿元,同比增长29.8%;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的覆盖率为74.43%,收支缺口主要通过新增专项债券收入弥补。2020年全省新增专项债券收入3134.00亿元,同比增长91.68%,规模是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43.06%。二、 下辖各市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山东省下辖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十六个地级市,省会为济南市,其中济南和青岛为副省级城市,青岛为计划单列市。山东省境域由内陆和半岛组成,海岸线长度排名全国第四,拥有七个沿海城市5,形成了以青岛港为龙头,烟台、日照港为两翼,威海、潍坊、东营、滨州港为重要组成的港口群。基于区位条件及资源禀赋,目前省内已形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西部经济隆起带的“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格局。其中,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已于2011年上升为国家战略,包括山东省全部海域以及沿海城市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六市、滨州市的沾化区和无棣县;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包括东营、滨州两市及潍坊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包括济南、淄博、泰安、德州、聊城、滨州六市;西部经济隆起带包括枣庄、济宁、临沂、德州、聊城、菏泽六市及泰安市宁阳县和东阳县。从各经济区域的发展规划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要发展海洋经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主要发展高效和循环经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主要依托省会城市优势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西部经济隆起带主要致力于打造能源化工、生物医药、机电制造、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产业基地。此外,2018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7个沿海城市分别为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日照市、潍坊市、东营市和滨州市。12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该区位于山东省全境,包括济南、青岛、烟台三大核心城市,其他设区市的国家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形成“三核引领、多点突破、融合互动”的新旧动能转换总体布局,有利于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的推进。图表6.山东省四大经济区域图资料来源:新世纪评级根据公开资料绘制(一) 下辖各市经济实力分析山东省内各市经济仍呈现为沿海和省会城市经济较发达,内陆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均衡的发展格局。2020年山东省各市经济均保持增长,但经济增速均有所放缓,过半地市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在去产能、环保、安全生产的背景下,淄博市和枣庄市等资源型城市工业生产面临较大压力,经济增长承压。从经济总量看,青岛市2020年经济实力仍以较大优势领跑全省,省会城市济南市经济总量首次超过万亿元;沿海城市烟台市、潍坊市经济实力依然强劲;西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2021年上半年度,山东省各市经济总量序列主要变动为东营市经济总量赶超威海市,位次前进一位至全省第十位;但受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因素影响,各市经济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增速整体升至较好水平。2020年,山东省内各市经济仍呈现为沿海和省会城市经济较发达,内陆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均衡的发展格局。从经济总量看,2020年十六个地市经济规模排序均较上年保持一致。作为计划单列市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城市,青岛市多年来经济体量仍以较大优势居全省各地市首位,2020年青岛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万亿元。排名次之的济南市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万亿元,经济总量首次跨入万亿元行列,是省内第二经济大市。2020年烟台市以7816.42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依然位列全省第三位。上述三个经济大市地区生产13总值合计占全省的41.53%,对全省经济发展形成“三核”引领作用。沿海城市及青岛都市圈成员之一的潍坊市经济实力也保持强劲,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为5872.20亿元,仍居全省各地市第四位。临沂市、济宁市和淄博市经济总量排序依然位列全省第五至七位,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4805.25亿元、4494.31亿元和3673.54亿元。经济总量降序排名末位的仍是枣庄市,当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3.25亿元;其余各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均衡,经济总量均处于2000亿元至3500亿元之间,其中聊城市和日照市经济总量未达2500亿元,排名相对靠后。经济增速方面,2020年山东省各市经济总量均保持增长,但除临沂市外,其余各市增幅均较上年有所收窄,各地市经济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增速均值为3.6%。其中经济增速排名全省前三位的为济南市(4.9%)、临沂市(3.9%)和菏泽市(3.9%),济南市和菏泽市经济增速同比降幅分别为2.1个和2.4个百分点,临沂市经济增速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另有东营市和日照市经济增速亦排名靠前,均为3.8%,但经济增速依然较上年有所下降,同比降幅分别为0.4个和3.4个百分点;排名次之的滨州市和青岛市增速均为3.7%,潍坊、烟台、济宁和德州四市经济增速均等于全省平均水平3.6%。经济增速较低的分别为泰安市(3.5%)、威海市(3.0%)、枣庄市(3.0%)、聊城市(2.8%)和淄博市(2.5%),上述各市经济增速降幅分别为2.8个、0.6个、0.6个、0.9个和1.0个百分点,增长水平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淄博市经济增速位列全省末位,增速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至2.5%。淄博市产业结构上以第二产业为主,其中第二产业发展主要依靠石油化工等行业拉动,2020年,主要受新冠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及石油化工行业步入周期性低谷等内外部因素影响,淄博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及投资均出现较明显下滑,经济运行持续处于低位。图表7.2019-2020年山东省下辖各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数据来源:山东省内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公开资料,新世纪评级整理14从产业结构看,山东省大多数地市经济以工业为主导,部分地市经济发展对资源要素依赖度较高,因此近年来全省积极推进产生升级转型、新旧动能持续转换。2020年,山东省大部分地市实现了“三二一”的产业布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其中,济南市和青岛市服务业占比较高,2020年两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1.62%和61.40%,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08个和7.86个百分点。临沂市服务业占比也较高,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2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3个百分点。除东营市和淄博市外,包括济南市、青岛市和临沂市在内的其余十四个地级市均依然呈现“三二一”的产业布局。东营市是山东省重要的油城、中国第二大石油工业基地胜利油田的崛起地,第二产业占比最高,2020年为56.30%,全市经济发展对石油化工、盐化工等重工业依赖较大。淄博市煤炭等矿产资源储量较大,下辖淄川区亦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第二产业占比也较高,202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38%。此外,日照市、烟台市、滨州市、枣庄市、菏泽市和德州市第二产业占比也较高,202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处于40%~43%区间,其中枣庄市是山东省的煤城,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菏泽市下辖郓城县煤炭储备也较丰富。农业方面,聊城市、济宁市、泰安市、德州市和威海市2020年第一产业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14.38%、11.70%、10.83%、10.62%和10.00%,其余地市该比值均在10%以内。从各产业增速来看,山东省各地市第三产业在经历了前两年的较快发展后,增速有所回落,其中菏泽市、枣庄市、威海市、滨州市、青岛市、济宁市和泰安市2020年第三产业增速均高于第二产业增速,其余各市第三产业增速均低于第二产业增速。具体来看,2020年东营市和淄博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仅为2.2%和1.8%,居全省后两位;菏泽市以7.7%的增速居全省首位,枣庄市、滨州市和青岛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6.3%、4.4%和4.1%,均处于全省均值水平以上,其余各地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均未达到均值水平。第二产业方面,2020年枣庄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呈现下滑,同比降幅为0.6%;滨州市、淄博市、青岛市、聊城市、威海市和菏泽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排名靠后,2020年同比增速分别为3.1%、3.1%、3.0%、2.9%、2.1%和0%;其余地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均值水平(3.3%),其中济南市和日照市2020年第二产业增长较快,同比增速分别为7.0%和5.0%。152020年山东省下辖各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及增速情况数据来源:山东省内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公开资料,新世纪评级整理从人均经济指标看,山东省东部沿海城市和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整体高于中西部城市。2020年沿海城市东营市、青岛市、济南市、烟台市、威海市以及位于济南都市圈的淄博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处于较优水平,均超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13.59万元、12.31万元、11.02万元、11.01万元、10.38万元和7.81万元;与当年全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相比,该比率均超过100%。同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规模较小的为德州市、济宁市、泰安市、枣庄市、临沂市、菏泽市和聊城市等中西部城市,分别为5.49万元、5.38万元、5.06万元、4.50万元、4.36万元、3.96万元和3.89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临沂市是全省面积最大、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其余地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于6.0万元至7.0万元之间。图表9.2020年山东省下辖各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比数据来源:山东省内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公开资料,新世纪评级整理从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看,投资和消费仍是山东省内大多数地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2020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受疫情防控影响明显放缓;进出口对各市经济驱动作用分化较为明显、对沿海城市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较强。16图表10.2020年山东省内各市投资、消费及进出口情况6数据来源:山东省内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等公开资料,新世纪评级整理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20年除德州市投资依然呈现下滑外,山东省其余地市固定资产投资均扭转了全年下降的态势,呈现增长。当年,东营市、滨州市和淄博市投资增速分别较上年提高41.5个、31.3个、52.1个百分点,同比增速分别为8.9%、7.8%和7.5%,菏泽市同比增速为7.5%,但较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其余呈现正增长的地市中聊城市、潍坊市、临沂市、泰安市、日照市、枣庄市、威海市和德州市投资增速上升较为显著,同比分别上升48.0个、27.7个、27.5个、26.2个、19.7个、19.0个、17.9个和10.7个百分点,济宁市投资增速提升6.8个百分点。此外,菏泽市、烟台市、济南市和青岛市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上年有所收窄,分别收窄0.6个、2.1个、8.6个和18.4个百分点。其中青岛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最为显著,当年增速为3.2%,增幅较上年收窄18.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7方面,从投资增速看,除滨州市和聊城市外,2020年山东省其余各地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但各地市间增速变动差异明显。其中泰安市和烟台市20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由上年的15.9%和12.8%分别提升至28.3%和23.2%,增速居全省各市前二位;仅接其后的淄博市、德州市、青岛市、日照市、枣庄市和济宁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均处于10.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7%);其余地市处于0.3%至9.0%之间;此外,滨州市和聊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分别较上年下降13.59%和15.7%,是投资规模下滑的两个地市。从房地产投资规模看,2020年经济总量排名前两位的青岛市、济南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仍以较大优势领先,分别为2045.1亿元和1707.6亿元,排名次之的为两个沿海城市潍坊市、烟台市以及人口规模最大的临沂市,当年房地产投资分别为6威海市未在公开渠道披露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因此相关数据比较均不包含威海市。7菏泽市未在公开渠道披露20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数据,因此相关数据比较均不包含菏泽市。17830.8亿元、815.2亿元和634.7亿元;常住人口聚集较多的济宁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排名亦靠前,为505.6亿元;其余地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处于160亿元至400亿元之间;滨州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最小,2020年为166.5亿元。图表11.2019-2020年山东省下辖各市房地产投资情况数据来源:山东省内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等公开资料,新世纪评级整理消费方面,2020年山东省各地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较上年进一步下滑,增速呈现差异化,处于-3.3%至1.5%区间。具体来看,当年,威海市、聊城市和日照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降幅较为突出,分别为9.0个、9.2个和11.3个百分点,同比增速分别为0.3%、-3.2%和-3.3%,排名全省末三位;其余地市消费增速降幅位于2.2个和8.0个百分点之间。其中青岛市消费增速为1.5%,位居首位,菏泽市、滨州市和济南市消费增速分别为1.2%、1.1%和1.1%,位列全省第二至四位;其余各市消费增速均未超过1%或呈现负增长。从规模看,2020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前三位的为青岛市、济南市和烟台市,分别为5203.5亿元、4469.1亿元和2799.95亿元;临沂市、潍坊市、济宁市排名次之,处于2100亿元至2600亿元区间;枣庄市、聊城市、滨州市、东营市和日照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低于千亿元,分别为897.80亿元、801.04亿元、717.90亿元、653.40亿元和584.78亿元,排名后五位;其余各市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处于1000亿元至1700亿元之间。外贸方面,山东省下辖各市进出口总额差异显著,依托先天港口及区位优势,沿海城市对外贸易较便利,进出口总额相对较大,2020年青岛市和烟台市以6407.0亿元和3243.1亿元进出口总额位列省内前两位,占当年山东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9.11%和14.74%;其余沿海城市中潍坊市和威海市以1903.9亿元和1614.57亿元进出口总额分列省内第3和4位。济南市、东营市、临沂市和日照市排名次之,当年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382.7亿元、1344.3亿元、1167.2亿元和1023.9亿元。其余地市进出口总额均低于1000亿元,其中泰安市和枣庄市18进出口总额均低于300亿元,排名全省末两位。从增速看,2020年除青岛市、潍坊市、菏泽市、德州市、滨州市、东营市和日照市进出口总额增速较上年有所收窄外,其余各地市进出口总额增速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聊城市、日照市、滨州市、菏泽市和东营市进出口总额呈现负增长,降幅分别为1.0%、2.8%、6.6%、10.6%和19.0%;青岛市、潍坊市和淄博市进出口总额增速保持个位数外,其他地市进出口总额增速均呈现两位数增长,枣庄市、临沂市、泰安市、济南市、德济宁市和威海市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80.2%、39.9%、24.8%、22.9%、18.3%和15.1%,居全省前六位。其余地市增速在0.1%至11.9%区间。2021年上半年度,山东省各市经济总量序列主要变动为东营市经济总量赶超威海市,位次前进一位至全省第十位。受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影响,当期各地市经济增速均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经济增速整体升至较好水平,各市经济增速均值为12.8%。其中,潍坊市、青岛市、临沂市、淄博市、德州市、滨州市和东营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4.3%、13.8%、13.5%、13.4%、13.3%、13.1%和12.9%,高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菏泽市和聊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相当,均为12.8%;其余各市当期经济增速均低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其中济南市和烟台市经济增速为10.5%,并列居全省末位。(二) 下辖各市财政实力分析下辖各市一般公共预算分析2020年山东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仍保持在较好水平,但在疫情导致部分行业企业停工停产以及持续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下,大部分地市税收收入总量较上年有所回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承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山东省内沿海三市青岛市、烟台市、潍坊市和省会城市济南市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上仍具备领先优势,其中济南市增速排名依然居全省前列;枣庄市和日照市仍排名垫后,但二者增速差异显著,前者呈现负增长,后者增速排名居全省前列。2021年上半年度,受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影响,全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呈现大幅增长,其中潍坊、菏泽和青岛三市增速最为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山东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序较上年位次上升的分别为临沂市、滨州市和菏泽市;位次下滑的分别为淄博市、威海市、东营市和泰安市;其余各市收入排序均较上年保持一致。青岛市、济南市和烟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稳列全省前三位,其中青岛市仍居绝对领先地位。当年上述三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1253.82亿元、906.08亿元和610.07亿元,三者合计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2.23%。位于青岛都市圈的潍坊市财政实力也较强,当年完成一般公共19预算收入573.90亿元。排名次之的为济宁市、临沂市和淄博市,2020年分别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1.78亿元、349.83亿元和321.54亿元,其中临沂市超越淄博市规模位列全省第六位,淄博市则下滑一位至第七位。经济体量相对较小的日照市和枣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也在山东省内排名垫后,分别为176.31亿元和140.76亿元;其余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均处于200亿元至260亿元区间。从一般公共预算增速8来看,除枣庄市和淄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出现下滑外,其余各地市均呈现增长,但增速呈现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泰安市、菏泽市、德州市、日照市和济南市增速有所收窄,其余正增长的地市增速则有所提升。2020年菏泽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为7.2%,居各市首位,但增速较上年收窄0.51个百分点;临沂市和滨州市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实现小幅增长,增速分别为6.01%和4.05%,增幅分别较上年提升0.18个和3.04个百分点,上述两市当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实现较快增长,工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改善是地区财政增收的主要原因;济南市和日照市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为3.65%和3.48%,增幅较上年分别回落12.47个和3.15个百分点;其他地市增速均未超过2.8%。此外,枣庄市和淄博市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上年有所下降,分别同比下降4.42%和12.78%。从增速变动看,威海市和烟台市扭转了上年负增长的态势,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较上年提升13.18个和8.93个百分点,也是各市中增速提升最大的两个地市;滨州市增幅较上年提升3.04个百分点,排名第三位;其余包括东营市、聊城市、济宁市、潍坊市、临沂市和青岛市在内的六个地市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增幅较小,位于0.18个和1.52个百分点之间。除上述地市外,其余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较上年均有所回落,其中日照市、枣庄市、淄博市和济南市降幅显著,分别为3.15个、4.80个、8.48个和12.47个百分点;泰安市、菏泽市和德州市降幅分别为0.37个、0.51个和0.75个百分点。该部分内容中2020年及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以当年及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绝对数计算而得,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速同。20图表12.2019-2020年山东省内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及增速情况数据来源:山东省内各市财政决算、预算执行报告等公开资料,新世纪评级整理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构成看,2020年山东省大部分地市公共预算收入质量仍保持在较好的水平,各市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均在70%以上,但受疫情导致部分行业企业停工停产等因素影响,各市税收收入增长承压,税收比率较上年有所下滑。其中,临沂市仍以82.9%的税收比率位列全省首位,但由于受与房地产及土地相关税收减收影响,税收比率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日照市和济南市分别以78.9%和76.9%的税收比率依然列全省第二和第三位,但税收比率均较上年回落3.2个百分点;菏泽市、威海市、枣庄市、潍坊市和德州市税收比率仅随其后,该比率均超75%,财政收入均实现较高质量发展;烟台市和东营市税收比率分别为69.1%和67.5%,分别较上年下降2.4个和2.7个百分点,也是各地市中税收比率未超过70%的城市;其余地市税收比率处于70%至75%之间,其中德州市和济宁市该比率为73.9%和73.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2.53%),其余各市该比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经济总量排名靠前的青岛市税收比率分别为71.7%,居全省第十二位。从税收收入增长看,2020年仅临沂市、滨州市、菏泽市、聊城市和泰安市税收收入实现增长,增幅分别为5.7%、3.6%、2.4%、0.8%和0.5%;其余各地市税收收入均较上年有所下降,其中淄博市税收降幅位居全省首位,为12.0%,枣庄市降幅也较为明显,为5.2%,主要系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税种收入同比减收幅度较大所致。21图表13.2019-2020年山东省下辖各市税收收入情况数据来源:山东省内各市财政决算、预算执行报告等公开资料,新世纪评级整理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覆盖程度看,2020年山东省下辖各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能力差异仍较大,且多数地市财政收支平衡压力继续加大。除菏泽市、东营市和日照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分别较上年提升1.87个、0.33个和0.04个百分点外,其余地市该比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淄博市和滨州市降幅最为显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给率分别同比下降12.3个和7.7个百分点,枣庄市、德州市和烟台市该比率降幅也超3.0个百分点,其余各市该比率降幅位于0.7个和2.7个百分点之间。具体来看,东营市、青岛市、烟台市、潍坊市、威海市和济南市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超过70%,处于70%至81%区间,继续领跑其他地市,公共预算收入对支出的覆盖程度总体较好;日照市和淄博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超60%,财政自给能力尚可;其余各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低于60%,收入对支出覆盖程度欠佳,主要依靠上级补助收入等弥补,其中德州市、临沂市、聊城市和菏泽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排名省内末四位,分别为44.1%、43.3%、43.3%和37.7%。图表14.2019-2020年山东省下辖各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情况数据来源:山东省内各市财政决算、预算执行报告等公开资料,新世纪评级整理2021年上半年度,山东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序列主要变动为潍坊市超22越烟台市,位次前进一位至全省第三位,而烟台市则下滑一位至全省第四位;东营市、菏泽市和泰安市超越了威海市和滨州市,均较上年前进二位,分别位列全省第八至十位,而威海市则下降二位至第十一位,滨州市下降四位至第十二位;其余地市当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名较2020年保持一致。2021年上半年度,青岛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781.60亿元,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济南市、潍坊市和烟台市当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600.53亿元、423.30亿元和416.15亿元,排名次之;日照市和枣庄市规模最小,分别为105.60亿元和92.57亿元,其余各市当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处于125亿元至300亿元区间。从增长情况看,受上年同期疫情影响下基数较低影响,2021上半年度山东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同比大幅增长,其中潍坊市、菏泽市和青岛市同比增速分别为27.9%、26.0%和23.3%,增速位列全省前三位,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2%。下辖各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分析2020年山东省内多数地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延续增长态势,已成为各市财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增速普遍有所提升。除青岛市、滨州市、日照市和济南市为负增长外,其余各市2020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均实现增长,其中临沂市增长最为显著,大部分地市也实现两位数增长。2020年,青岛市以1169.91亿元的规模优势继续位列全省第一,济南市则为全省第二,临沂市以771.9亿元的规模超越潍坊市和济宁市排名上升两个位次至全省第三,潍坊市则以753.1亿元的规模位列全省第四,上述四市与其他各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差距明显。2021年前三季度,山东省各市的土地成交情况仍有明显差异,后续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速或现较大波动。济南市、枣庄市、聊城市、滨州市、济宁市和东营市土地出让金同比增幅较大,日照市、德州市和潍坊市呈现个位数增长;青岛市、菏泽市、临沂市、威海市、泰安市、淄博市和烟台市土地出让金为负增长,其中烟台市和淄博市的降幅最为显著。2020年山东省绝大多数地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延续增长态势,已成为各市财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增速普遍有所提升。从绝对规模看,2020年青岛市以1169.91亿元的规模优势依然位列全省第一,济南市以820.40亿元的规模位列全省第二;临沂市以771.92亿元的规模超越潍坊市和济宁市排名上升两个位次至全省第三,而潍坊市和济宁市均较上年下降一个位次至全省第四和第五位,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分别为753.06亿元和461.21亿元;菏泽市、威海市、淄博市和烟台市分列第六至第九位,处于300亿元至405亿元之间;其余地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均未超300亿元。从增长情况看,除青岛市、滨州市、日照市和济南市为负增长外,其余各市2020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均实现增长,但除临沂市、菏泽市、东营市、聊城市和德州市外,其余各市增速出现回落,其中枣庄23市和烟台市增速回落最为显著,同比增速分别为18.2%和5.1%,增速分别较上年回落38.9个和39.2个百分点;临沂市、菏泽市和东营市是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幅扩大的三个城市,同比增速分别为93.4%、18.4%和22.1%,增速分别较上年提升64.1个、36.4个和32.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排名靠前的临沂市亦呈现高位增长态势,同比增速为93.4%,而规模排名前二位的青岛市和济南市同比降幅分别为2.9%和19.5%。图表15.2019-2020年山东省下辖各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及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山东省内各市财政决算、预算执行报告等公开资料,新世纪评级整理从地方财力的稳定性看,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为参考指标,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持续增长的背景下,2020年山东省大部分地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财力增长的贡献均有所提升。当年除青岛市、济南市、滨州市、烟台市和东营市外,其余各市该比率均超过100%,当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已超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成为地区财力最主要的来源。其中临沂市、菏泽市、枣庄市、威海市和德州市该比率分别为220.7%、188.4%、183.6%、173.5%和141.1%,处于较高水平,地方财力易受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及当地土地出让情况影响;日照市、聊城市、潍坊市、泰安市、淄博市和济宁市该比率处于110%至140%之间。24图表16.2019-2020年山东省下辖各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比数据来源:山东省内各市财政决算、预算执行报告等公开资料,新世纪评级整理2021年上半年度,山东省大部分地级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数据未完全披露。根据中指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山东省各市的土地出让情况仍有明显差异。其中济南市和枣庄市土地出让总价同比仍有明显增幅,增速分别为52.46%和46.14%;聊城市、滨州市、济宁市和东营市土地出让总价也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增速分别为35.63%、30.86%、22.66%和19.41%;日照市、德州市和潍坊市土地出让总价同比小幅增长,增速分别为7.93%、5.83%和1.39%;其余各市土地出让总价为负增长,其中烟台市和淄博市的降幅最为显著。具体来看,当期青岛市土地出让总价为590.03亿元,同比下降12.25%,仍是省内出让规模最大的城市;济南市为554.3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2.46%,规模位列第二;潍坊市土地出让总价规模位列第三,为357.94亿元,同比小幅增长1.39%;济宁市土地出让总价同比增长22.66%至277.05亿元,临沂市土地出让总价则同比下降22.82%至251.76亿元,规模分列全省第四和第五位;威海市、聊城市和菏泽市土地出让总价相近,分别为182.39亿元、181.41亿元和177.24亿元,其中威海市和菏泽市分别同比下降24.45%和22.31%,而聊城市同比增长35.63%;位列第十位的是烟台市,规模为138.32亿元,同比下降46.94%;枣庄市、日照市、滨州市、泰安市和淄博市土地出让总价规模依然有限,分列第十一至十五位;东营市土地出让总价规模为45.25亿元,虽然同比增长19.41%,但规模依然位列全省末位。25图表17.2021年前三季度山东省下辖各市土地出让情况数据来源:中指数据库,新世纪评级整理三、 山东省及下辖各市债务状况分析(一) 山东省债务状况分析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及民生等领域财政支出需求较大,近年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张,但增速控制合理,债务余额距财政部下达的债务限额尚有一定空间,且考虑到较雄厚的产业基础及财政实力,全省政府债务风险整体可控。由于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领域财政支出需求较大,2020年山东省政府债务保持扩张态势,但增速尚控制在合理水平。截至2020年末,全省(不含青岛市,下同)政府债务余额1.45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2987.71亿元,低于当年政府债务限额1.56万亿元。从规模上看,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山东省政府债务规模继续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江苏省。从债务负担看,以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看,2020年末山东省该比率为2.74倍,位居全国该指标降序排列第24位,但高于同期江苏省、广东省(不含计划单列市)和浙江省(不含计划单列市)水平。根据山东省政府债券信息披露文件,2020年末全省政府债务率为96.4%(该数据含青岛),低于国际警戒线(100%)。考虑到较雄厚的产业基础及财政实力,山东省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26图表18.2020年末各省市政府债务余额与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比9数据来源:各省市债券信息披露文件、预决算公开数据,新世纪评级整理2020年山东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不含青岛市)3932亿元,其中新增债券2931亿元、再融资债券1001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山东省(不含青岛市)发行地方政府债券4214亿元,已超2020年全年发行量,发行额居全国首位;其中一般债券1294亿元、专项债券2920亿元。图表19.2020年以来各省市(不含计划单列市)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情况数据来源:各省市(含计划单列市)债券信息披露文件、Wind资讯,新世纪评级整理(二) 下辖各市债务状况分析2020年山东省各地市政府债务均呈现增长态势,但债务余额均在限额以内,其中青岛市和济南市未使用债务限额比例相对较高,枣庄市债务限额已基本使用完毕。以2020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看,山东省各市政府债务偿付压力整体较大,其中德州市各类预算收入对预算内债务覆盖程度相对较低,滨州市和东营市专项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德州市和泰安市一般债福建*、广东*、辽宁*、山东*、浙江*为不含下属计划单列市数据,下同。27务偿付压力相对较大。从政府债务规模看,2020年末临沂市和济宁市政府债务余额超千亿元,与青岛市、济南市、潍坊市和烟台市成为全省政府债务余额超千亿的六个地级市,其中青岛市、济南市、潍坊市、烟台市、临沂市和济宁市2020年末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2058.3亿元、1682.7亿元、1435.7亿元、1271.9亿元、1120.6亿元和1095.4亿元,规模排序依次位列全省前六位。菏泽市政府债务规模也较大,年末为868.4亿元,位列第七位;排名次之的德州市、威海市、淄博市、滨州市、威海市、泰安市和聊城市政府债务规模处于600亿元至800亿元之间;其余地市政府债务规模均未超500亿元,其中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日照市政府债务规模最少,为415.9亿元。从政府债务变动情况看,2020年末山东省各市政府债务规模均较上年末呈现两位数增长,其中菏泽市增幅较为突出,为83.0%,滨州市、聊城市、日照市和东营市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增速分别为46.4%、39.4%、38.9%和37.2%;其余地市政府债务增幅处于10%至31%之间。从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情况来看,各市2020年末政府债务余额均低于债务限额,其中青岛市和济南市未使用的债务限额占全部债务限额的比例较高,分别为12.3%和11.9%;济宁市、滨州市和菏泽市该比率也较高,分别为9.5%、8.8%和8.1%;枣庄市债务限额已基本使用完毕,该比率为0.7%,其余地市该比例处于2.0%至7.0%区间。从政府债务负担情况看,以2020年末各市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各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告位租赁合同协议围挡
- 劳务合同移交协议
- 书本代理协议合同
- 种植转让协议合同
- 合同变更协议期限
- 废旧车辆买卖合同协议书
- 品牌维护合同协议
- 购销合同撤销协议
- 废旧回收协议合同
- 房地产装修协议合同
- 2022年四川专升本考试真题及答案(语文)
- EDTA及其配位特性
- 人教PEP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6 全单元》课堂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 餐饮部作业流程图
- 重庆市2022年高考(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 WS/T 510-2016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 GB/T 7078-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甲醛色牢度
- GB/T 39766-2021人类生物样本库管理规范
- GB/T 2518-2008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
-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课件
- 全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2综合训练第一单元(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