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监培训职业健康监护_第1页
安监培训职业健康监护_第2页
安监培训职业健康监护_第3页
安监培训职业健康监护_第4页
安监培训职业健康监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健康监护讲座

2015年5月第一页,共六十二页。提纲职业健康监护概述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行动第二页,共六十二页。一、职业健康监护概述概念:职业健康监护是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系统的定期或不定期医学生理学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评价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个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包括接触控制、医学生理学检查、信息管理第三页,共六十二页。职业健康监护的目的1、早期发现职业病及工作相关性疾病;2、监视职业病及工作相关疾病在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分布;3、了解职业危害的程度;4、识别新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高危人群,并进行目标干预;5、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6、为职业病诊断和鉴定提供依据;7、为制定卫生政策、卫生标准服务。第四页,共六十二页。职业健康监护与一般健康检查的区别职业健康监护一般健康检查对象劳动者居民或劳动者法律依据有参考(劳动法第七十六条,用人单位应当创造条件,改善集体福利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待遇。)

方式强制性非强制组织方式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或个人第五页,共六十二页。职业健康监护一般健康检查检查机构必须有资格没要求类型分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及离岗后的医学随访检查和应急医学检查

不分检查项目分必检和推荐项目不分,自愿连续性必须没要求档案管理要求不要求监督检查有无第六页,共六十二页。职业健康监护基本原理示意图

劳动环境作业人员危害因素健康损害环境监测健康检查接触评定健康评定信息管理健康监护报告第二级预防(健康监护)卫生标准诊断标准接触第一级预防(工程控制)第三级预防(康复治疗)第七页,共六十二页。法律法规依据1、

依据的法律、法规: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修正)

1.2《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办法》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之前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第23号,2002年3月15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讨论通过,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的《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废止。

1.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02年3

月,卫法监发第63号令)

1.4《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第八页,共六十二页。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1987年12月,国务院第352号令)

1.6《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2号,2002年4月30日由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7《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

2、依据的标准

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2.2职业病诊断标准

2.3《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

第九页,共六十二页。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用人单位是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全面负责。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保证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落实。用人单位应当依法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提供职业健康检查所需要的相关资料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作业。第十页,共六十二页。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以及《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235)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制定、落实本单位职业健康检查年度计划,并保证所需要的专项经费用人单位应当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用人单位应当选择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并确保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身份的真实性。第十一页,共六十二页。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安排劳动者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对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确定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的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需要复查的,应当根据复查要求增加相应的检查项目。第十二页,共六十二页。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有关劳动者进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出现与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的不适症状的;(二)劳动者受到急性职业中毒危害或者出现职业中毒症状的。第十三页,共六十二页。对准备脱离所从事的职业病危害作业或者岗位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者离岗前30日内组织劳动者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劳动者离岗前90日内的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可以视为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第十四页,共六十二页。用人单位对体检机构检出的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应当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复查或医学观察后仍然异常,由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按照《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申请职业病诊断。用人单位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终止其劳动合同。劳动者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和复查、医学观察以及申请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第十五页,共六十二页。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采取下列措施:(一)对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调离或者暂时脱离原工作岗位;(二)对健康损害可能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劳动者,进行妥善安置;第十六页,共六十二页。(三)对需要复查的劳动者,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复查和医学观察;(四)对疑似职业病病人,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安排其进行医学观察或者职业病诊断;(五)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立即改善劳动条件,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为劳动者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第十七页,共六十二页。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个人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有关规定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下列内容:(一)劳动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文化程度、嗜好等情况;(二)劳动者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三)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四)职业病诊疗资料;(五)需要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其他有关资料。第十八页,共六十二页。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第十九页,共六十二页。国家安监总局49号令要求职业病危害评价(预、控)---新、改、扩职业病危害申报------安监职业健康各种制度危害标示和告知防护管理(设施、个体)职业病危害检测(至少1年1次)---检测资质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3年1次)--中介职业健康检查(1年1次)-----体检资质其他第二十页,共六十二页。国家安监总局49号令督查(一)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情况;(二)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规程的建立、落实及公布情况;(三)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情况;(四)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申报情况;(五)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及结果公布情况;(六)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设置、维护、保养情况,以及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管理及从业人员佩戴使用情况;(七)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告知情况;(八)职业危害事故报告情况;(九)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二页。二、职业健康监护种类1、上岗前健康检查2、在岗期间健康检查3、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4、应急性健康检查---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的应急性医学观察5、离岗后医学随访检查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二页。1、上岗前健康检查目的意义①发现职业禁忌证,根据健康状况合理安排工种或岗位。②分清职责。避免招收已患职业病的患者入厂,减少劳资纠纷,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③建立本底资料。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二页。上岗前检查对象①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②调换或增加新的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③每次潜水作业前;④工伤事故或长期病休后再上岗者。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二页。

上岗前检查项目按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执行。重点注意询问既往职业史,根据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相应健康检查。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二页。2、在岗期间检查目的意义①发现职业禁忌证,及时调换工种或岗位;②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及时处理;③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职业病。④为目标干预提供直接依据。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二页。

在岗期间检查对象①在岗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②职业病患者或疑似对象定期复查;③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第二十七页,共六十二页。在岗期间检查项目及周期按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执行。分必检项目与选检项目。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二页。3、离岗时健康检查目的意义①了解离岗时健康状况,分清健康损害的责任;②落实劳动者健康权益。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的90日内,可视为离岗时检查。第二十九页,共六十二页。

离岗时检查对象①离岗后调岗;②解除合同;③退休;④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时,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全体人员。

第三十页,共六十二页。离岗时检查项目

根据劳动者在岗期间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按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规定的在岗期间的检查项目进行检查。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二页。4、应急健康检查目的意义

全面了解、评价特定环境下的职业危害程度,控制危害,避免扩大化。应急健康检查必须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开始。第三十二页,共六十二页。应急健康检查对象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事故时,同一工作场所的全体人员。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二页。应急健康检查项目根据职业危害可能造成的健康损害进行相应的健康检查,判断是否遭受健康损害。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二页。5、离岗后医学随访检查(1)如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具有慢性健康影响,或发病有较长的潜伏期,在脱离接触后仍有可能发生职业病,需进行医学随访检查。(2)尘肺病患者在离岗后需进行医学随访检查。

(3)随访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有害因素致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劳动者从事该作业的时间长短、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二页。职业健康检查项目一般包括收集个人资料、职业史、病史,和一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1、个人资料对进行岗前检查的劳动者,都应调查详细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曾用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民族、婚姻状况、单位、地址、联系方式、吸烟史、饮酒史、月经史等;

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二页。2、职业史指劳动者工作经历,包括劳动者既往和现在工作的用人单位有关作业的起始时间和用人单位名称,特别是要详细记录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工种或岗位及工作起止年限(参考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规范行业名称和工种名称);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二页。

3、病史劳动者既往和现在所患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神经系统、肝、肾器质性病变等,记录患病时间、用药史、家族史等;

4、一般体格检查主要指内科常规检查,对进行岗前检查的劳动者实施全面的体格检查,对在岗期间的检查和离岗检查则结合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可能造成特定的健康损害,针对性地选择体格检查项目,具体见《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三十八页,共六十二页。5、实验室检查项目如血、尿常规,各种生化免疫分析指标等,各种生物检材等;

6、特殊检查项目如X-射线胸片拍摄、肺功能、电测听、心电图、神经肌电图、骨密度等。第三十九页,共六十二页。个体评价A---已检项目未见异常或大致正常。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并且是有良好的劳动效能状况者。或指器官脏器无显著器质性病变,其生理功能无明显障碍者。B---复查。即暂未能确诊待追踪复查者。指体检或化验有单项或多项阳性结果,暂不能作出明确诊断者,只记录阳性结果。职业性复查为强制复查。第四十页,共六十二页。C---其它疾患。有明显器质性病变和(或)生理功能障碍,且能排除不是由于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所造成的或对所从事的作业没有影响的其它疾患(除禁忌证和职业病之外)。D---职业禁忌证。F---职业病。第四十一页,共六十二页。群体评价在个人健康评定的基础上,结合作业环境检测结果,对每个作业群体进行健康水平的评定,寻找剂量反应关系,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群体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用人单位名称,检查时间,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接触各种职业危害因素人数,职业病患者和职业禁忌证患者急需要复查的劳动者人数,分析用人单位工作环境是否达标,卫生防护措施和干预措施效果,依据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分析检查结果中异常指标是否与职业危害因素有关,是否存在新的职业危害等。第四十二页,共六十二页。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必需及时将职业健康监护评价结果反馈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并向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为指导用人单位完善防护措施和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提供依据,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或修订有关卫生政策提供支持。(信息反馈与报告)第四十三页,共六十二页。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检查结果,对职业禁忌者提出调离原工作岗位的意见,对需要复查者提出限期复查的意见,对疑似职业病者或职业病患者提出到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诊治观察的意见,并填写职业病报告卡,上报有关部门。若发现其他疾患者,应建议其到有关医院检查治疗。(建议与措施)第四十四页,共六十二页。三、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行动1、建立本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2、职业人群确定3、年度职业健康监护组织实施4、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与应用第四十五页,共六十二页。1、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建立完整的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和管理系统建立行之有效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每年的工作计划:前一年11月底向当地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申请第四十六页,共六十二页。2、职业人群确定(1)接触需要开展强制性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都必须接受职业健康监护;(2)接触需要开展推荐性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原则上应根据用人单位的安排接受健康监护;(3)虽不是直接从事接触需要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但在工作中受到与直接接触人员同样的或几乎同样的接触,应视同职业性接触,需和直接接触人员一样接受健康监护;(间接)第四十七页,共六十二页。(4)根据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和发病的特点及剂量-效应关系,应该确定暴露人群或个体需要接受健康监护的最低暴露水平,其主要根据是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以及个体累计暴露的时间;(5)离岗后健康监护的随访时间,主要根据个体累积暴露量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健康损害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的特点决定。第四十八页,共六十二页。3、年度职业健康监护组织实施程序:

签订协议提供资料制定体检方案编制报告与送达实施健康检查结果汇总分析职业性复查医学观察、诊断、治疗、劳动能力鉴定等第四十九页,共六十二页。员工个人职业接触史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规定,用人单位需要提供:单位的基本情况,特别是职业病危害基本情况;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种类、环境检测的浓度或强度资料;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职业病危害的防护设施等。健康监护年度工作计划应包括本年度需要接受健康检查的人数、名单以及他们的作业种类和职业接触史。

第五十页,共六十二页。1、“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本信息卡”。2、为了方便、准确和快速导入中心数据库,由用人单位在体检前按照统一的电子表格填写每个员工的信息(电子版)。第五十一页,共六十二页。4、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与应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9号)的要求,为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保证职业卫生档案完整、准确和有效利用,推进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的落实,安监总局研究制定了《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第五十二页,共六十二页。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是指用人单位在职业病危害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准确、完整反映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全过程的文字、图纸、照片、报表、音像资料、电子文档等文件材料。第五十三页,共六十二页。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个体健康档案两大类。其中前者应包括用人单位基本资料(详见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作业场所环境监测资料、累计和每年职业病患者人数、急性职业中毒或事故记录和评价、群体健康监护评价结果、职业性体检记录等;第五十四页,共六十二页。劳动者个体健康档案应做到一人一档,包括工人的基本情况、个人史(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婚姻状况、民族、工作单位,家庭住址,永久地址,联系方式,通讯方式,吸烟饮酒史)、职业有害因素接触史(包括劳动者工作经历,从事工种、岗位及其变动情况、接触工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强度或浓度等)、家族史、月经生育史、既往及现病史、上岗前体检记录及历年在岗期间检查记录,上岗后工伤与中毒事故记录、个体职业健康监护评价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第五十五页,共六十二页。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见附件1);(二)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见附件2);(三)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见附件3);(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见附件4);(五)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见附件5);(六)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见附件6);(七)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求的其他资料文件。第五十六页,共六十二页。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实际对职业卫生档案的样表作适当调整,但主要内容不能删减。涉及项目及人员较多的,可参照样表予以补充。职业卫生档案中某项档案材料较多或者与其他档案交叉的,可在档案中注明其保存地点。用人单位应设立档案室或指定专门的区域存放职业卫生档案,并指定专门机构和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用人单位应做好职业卫生档案的归档工作,按年度或建设项目进行案卷归档,及时编号登记,入库保管。第五十七页,共六十二页。用人单位要严格职业卫生档案的日常管理,防止出现遗失。职业卫生监管部门查阅或者复制职业卫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