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三重教育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山西省三重教育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山西省三重教育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山西省三重教育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山西省三重教育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试题本试卷共6页,2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经考古发现,在一大批大汶口文化墓葬的入骨中,存在使用硬物反复敲打牙齿使齿根折断,然后拔除的情况,无论男女拔牙率都在60%以上,拔掉的牙齿大部分固定为一对上颌侧门齿,只有极少数拔除的是其他牙齿,这反映当时A.统治者利用宗教操控民众言行B.民众普遍患有严重的牙科疾病C.已经出现较为固定的社会习俗D.开始出现标新立异的情趣追求2.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伤寒例第三》中指出:“是以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病症;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此必然之道,可不审明之。”这一看法A.意在论证中医药学的科学性B.推动了传统中医理论的革新C.提升了汉代民众的防病意识D.蕴含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3.《隋书·百官志》记载:隋文帝将原属门下省的“城门、殿内、尚食、尚药、御府等五局”改归殿内省。城门、殿内等五局主要掌管城门或者殿门的启闭,“宫殿的张设洒扫”以及皇帝的“膳食、医药、住所”等,这些机构的调整A.确定了三省六部制的最终格局B.减弱了门下省的侍从服务功能C.提高了政府核心部门工作效率D.削弱了宰相对皇帝行为的掌控4.中国外销瓷器产地,宋朝之前几乎都位于北方,而在五代宋朝以后,烧制瓷器的名窑多数在南方。大量经由海运外销东南亚、中亚和欧洲。这一变化反映了A.社会秩序决定经济发展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C.南方经济管理水平提高D.经济格局逐步的改变5.元朝统一完成后,忽必烈下令:“除集贤大学士、国子祭酒,衡纳还旧俸,诏别以新俸给之。命设国子学,增置司业、博士、助教各一员,选随朝百官近侍蒙古、汉人子孙及俊秀者充生徒。”这一命令A.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趋势的增强B.证明统治者放弃了游牧传统C.反映了统治者对儒家文化的认同D.提升了统治集团的文化素养6.有学者指出,明末的启蒙思想家中,比较突出的代表黄宗羲也不过是梦想恢复“三代之盛”,没有提出新的明确的未来社会理想,只能从历史上的封建盛世中去寻找他们的所谓社会理想。这一观点A.强调民众封建观念的顽固B.否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C.仍未与传统伦理进行决裂D.抹杀了明末启蒙思想的价值7.《清会典》将军机处称为“办理军机处”,无公署,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军机大臣的值房称为“军机堂”,开始仅有板屋几间,后来才改建瓦屋,军机章京的值房,最初有屋一间半,后来才有屋五间。这些情况A.彰显了清政府的简朴作风B.反映了军机处的临时性质C.体现了皇权对中枢的管控D.源于中央机构之间的矛盾8.清末新政时期,政府颁布《清理财政章程》,对中央和地方财政进行调查清理,划分国税和地税,逐步改过去财政的黑暗操作为透明操作,改政府的财政决定为代议机构参与决定,在历史上首次进行国家预、决算的编订。这一做法旨在A.适应侵略者的需要B.挽救近乎崩溃的财政C.减轻地方财政负担D.与近代国际体制接轨9.1913年,在民国首届制宪国会召开前夕,康有为撰文称:“昔吾春秋前,天子、诸侯、大夫专制其天下国家而私有之,暴虐其民。孔子乃作为《春秋》,定天子、诸侯、大夫、士、民之名分,各尽其职,小大有分,无相侵虞,而中国数千年以治安焉。”这一观点A.进一步深化了中体西用实践B.满清政府的统治地位C.阻挠了制宪国会的顺利召开D.赋予了《春秋》以宪法意蕴10.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把批判的对象分三种:孔子的学说、历代封建统治者、封建卫道士。其中心思想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孔子学说,为此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A.对儒家思想态度偏激B.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C.彻底反对专制和愚昧D.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11.1924年《申报》刊登第一则女子征婚广告,到1929年数量达到32则;《大公报》在1927—1936年女子征婚广告有15则,占到总征婚广告数量的近25%。这一数据说明当时A.婚恋市场中男性居于弱势地位B.婚姻观念呈现出自由平等气象C.民众普遍接受了新式婚姻观念D.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升12.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与苏联贸易发展迅速,双方贸易总额1947年已达930万卢布,1948年达到了1510万卢布,1949年增长到20500万卢布。在双边贸易中东北向苏联出口的是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苏联向东北解放区出口的是棉布、棉花、机器设备、医药用品等军需物资,这一时期,双方的经济往来A.加强了东北对苏联的经济依赖B.提升了东北解放军的战斗力C.有助于中苏两国外交关系改善D.推动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进程13.下表为建国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的看法,据此可知当时领导人观点毛泽东农业关系到五亿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搞好了,五亿人口就稳定了周恩来农业的恢复是一切部门恢复的基础……轻工业的原料,输出的产品,现在很大部分都要依靠农业刘少奇农村也是工业品的市场,工业品不能都拿到国外,必须拿到农村,如果农业不发展,工业的市场就不大A.国家重视维护农业的基础性地位B.国内工业发展面临很大的阻力C.政府放弃了优先发展重工业主张D.政府注重激发公社生产积极性14.有学者指出,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工业的重点由重工业转向轻工业,由军事工业转向民用工业的这个过程中,一部分重工业受到了国际竞争的冲击,一部分企业最终关停并转,一些产业没落了下去,中国的重工业设备和产品已在较大程度上形成对外的依赖,学者意在A.指出东北地区经济衰落的根源B.推动中外贸易的纵深化发展C.提示中国经济发展的可能风险D.敦促政府调整国内产业布局15.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对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人口数的统一,即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进行代表选举。这反映出中国A.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B.民主制度的日趋完善C.基层民主建设成就显著D.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16.在希腊世界长期将疾病和瘟疫视为“神意”的浓厚氛围中,修昔底德提出雅典瘟疫应源于埃塞俄比亚,是通过海洋传播而来的,由于伯利克里的错误政策,致使雅典城内人满为患,空气污染严重,导致瘟疫暴发。他还明确指出疾病发病率最高的是“与病人接触最频繁”的医生,这些说法A.反映了精英阶层对疾病的理性思考B.旨在为雅典向外扩张寻找借口C.成为阻断伯利克里改革的主要手段D.成为瘟疫成因的最早科学结论17.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童年是一个过程的起点,一切处于自然状态。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的教育家昆体良把人的孩提时代比作为“新的器皿”和“纯白的羊毛”,它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些观点A.目的在于推动家庭教育发展B.强调环境对人成长的决定作用C.表达了对儿童纯洁性的重视D.与孟子对人类本性的看法一致18.到罗马帝国初期,罗马法中的家本位逐渐松驰并趋向瓦解,家子在身份、婚姻、财产、行为等方面均获得了摆脱家父而独立的权利,历史学家梅因在考察这一家父权的历史变化之后指出:“后来在帝政时期,我们还可以发现所有这些权利的遗迹,但已经缩小在狭小的范围内。”这一变化A.有利于将个人从传统权威中解放B.受益于罗马帝国向外的扩张C.反映了罗马家庭组织结构的变化D.标志着父权社会的彻底终结19.几乎所有人文主义者都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普遍腐败和虚伪进行了亳不留情的批判,但他们不同于宗教改革家,他们的志向不是去革除教会的腐败和教皇的专制,而是在不触动现行体制的情况下尽可能使基督教多一点人性色彩。这说明文艺复兴A.是古典文学艺术的复兴运动B.保持着对天主教会的忠诚C.推崇人文主义充满理性色彩D.有利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20.日本历史上的八位女天皇中只有两位是在大化改新前登基的,其他女天皇均在大化改新后执政。大化改新后普通妇女依旧享有财产继承权,甚至出嫁后的女子也可以在父母亲死后分得财产。在婚姻关系上,男女双方的自由度是一样的,男子可以再婚,女子也可以再嫁。据此可知大化改新A.化解了性别带来的社会矛盾B.维持了女性较高的社会地位C.赋予了女性更多的政治权利D.促进了国民家庭生活的和谐21.梁启超曾表示:“当十八世纪之末年,拿破仑蹂躏意大利,其时意大利已支离灭裂,分为十五小国。拿破仑铁鞭一击,合而为三,置之法政府督治之下。虽然,意大利此后之独立,实拿破仑之赐也。拿破仑实意大利之第一恩人也。”这一观点A.表明拿破仑实质上促成欧洲联合B.对拿破仑战争影响做出全面评价C.强调拿破仑推动了民族主义发展D.弱化了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破坏性22.普法战争结束后的一次国际会议批准了《关于战争法律及惯例的国际宣言》,宣称:“文化属于人类的共同遗产,艺术财富一旦被毁就无法弥补,他们的文化价值对所有人都是有价值的,并不只属于他们所属的国家。”这一宣言A.符合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化的要求B.提高了民众对文物保护的自觉性C.避免了文化遗产遭受战争的破坏D.确立了世界文物保护的基本规则23.下表为“英国实际工资的增长率表”。读表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工资增长年份每年(%)1780—18510.801856—19731.4(资料来源:选自马修斯等著《英国经济增长》)A.使资本家利润大大降低B.彻底解决了贫困问题C.能够缓解一些社会矛盾D.使工作条件得到改善24.下图为1986年(左)与2008年(右)美国非法移民的来源情况对比图,据此可知美国A.国内族群的构成已发生较大变化B.非法移民的来源表现出高度集中性C.对于他国民众的吸引力有所下降D.严控非法移民的政策取得一定效果

二、非选择题:第25题21分,第26题19分,第27题12分,共计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材料一帝(宋太祖)尝语近臣曰:“昔者,科名多为势家所取,朕亲临试,尽革其弊矣。”——摘编自《宋史》材料二周进监管广东院试的时候,连试卷都还没有全部收齐,就把魏好古定为了秀才第20名。范进监管山东院试时,有人冒认为周进的学生,虽然其成绩很差,但范进也因周进是自己的恩师,而徇私放过了。——摘自《儒林外史》材料三宋朝在320余年的统治中,科举取士达10万人,约为唐朝的五倍有余,录取数量与质量前所未有,宋代官员中,进士出身所占比重较唐代明显增加,逐渐形成了“文官治国”的政治格局。——摘编自马俊《科举制与唐宋士人内部结构的变化》(1)结合材料一、二、三,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科举制的价值。(9分)(2)综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的影响。(8分)(3)除了上述材料之外,研究科举制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4分)2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材料一明治宪法包括有天皇、臣民权利义务、帝国议会,国务大臣及枢密顾问、同法、会计和补则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共计七十六条,其中有四十六条是抄袭1871年4月《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款的。这部宪法的主要特点就是反对人民主权的原则,而坚持了“主权在君”的原则。——摘编自陈朝祥《近代日本的政治制度》材料二近代英国政治领域曾多次出现改革运动,这些大大小小的改革,促使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某些质变,但这种质变只是局部地发生,缓慢地进行。而研究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几乎在每个时期都要涉及多方面的问题,诸如君主制、议会制、内阁制、政党制、文官制等等。——摘编自闫照祥《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材料三1789年7月14日的革命风暴,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垮了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的统治,这场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力军、仅对封建专制的革命。在革命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英勇斗争推动了革命沿线的发展。这一革命的进程中,阶级斗争在异常激烈,革命和反革命反复较量,资产阶级各派纷纷登台表演,政体也随之更迭不断,经过了君主立宪共和及其帝制的演变。——摘编自柳仕超《法国大革命与政治制度的近代化》材料四什么样的人群就有可能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什么样的社会条件就有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制度,当然,社会条件与制度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并不是完全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同一种制度,在不同的时期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会有不同的影响。——摘编自冯钺《近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二、三中日本、英国和法国近代政治制度建设的不同方式。(9分)(2)依据材料四,谈谈社会条件和社会制度的关系,并简述其启示。(10分)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史学界关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从总体评价上看,共有四种不同意见,每一种意见都代表了人们对西方侵略对中国影响的不同看法。观点类别核心观点主要内容第一类完全肯定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西方文明起了决定意义的作用”。因此,对于西方的殖民征服,“马克思主义者不但不应当指斥,而且还要加以鼓励、帮助,使它尽快在全世界范围内成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第二类给中国带来的是数不清的灾难,同时,也承认它在客观上起了某些积极作用鸦片战争以来,资本主义列强破门而入“给中国带来的是数不清的灾难,而不是福音”。当然,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对推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起到作用。但这毕竟“不是侵略者的本意,更不是它的主要作用”第三类建设性作用大于破坏性作用西方入侵给“外国资本主义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但对中国也并非完全无益”。中国正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下“才发生了资本主义”第四类刺激促进作用和压迫抑制作用,二者参半西方侵略者“集侵略与进步于一身”,我们既要认清“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和危害,充分肯定中国人民自卫反击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同时也要注意“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中国近代史变化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任何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的观点都是“失之偏颇的”——摘编自赵朝峰《近20年来西方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研究述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某一意见或者自拟一个意见,运用中国历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意见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CDBDCCBBDABB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ACBACADBCACB1.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尸骨中,固定形式拔牙现象非常常见,这是形成固定社会习俗的表现,故C正确。此时是原始社会时期,尚未有阶级和统治者,而且材料看不出宗教成为统治手段,A错误。依据材料,拔牙行为并非为牙科疾病为主导致,B错误。材料无法证明此时为民众追求标新立异的开始,D错误。2.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认为病症都由不同季节相应的气候原因引发,带有朴素唯物辩证思想,故D正确。材料与药学无关,A错误。材料观点并未谈到此前中医理论有何弊端因而需要革新传统中医理论,B错误。材料看不出民众防病意识因此得以提高,C错误。3.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将众多侍从服务职能从门下省的职责中去除,B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三省六部中的尚书省和中书省,属于概念的内涵扩(不合逻辑),加上隋朝三省六部制度并未完全成型,A错误。职能的减少并不一定能提高其工作效率,且材料并未反映隋朝整个政府核心部门的工作情况,C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宰相与皇帝的关系,D错误。4.D〖解析〗据材料“中国外销瓷器产地,宋朝之前几乎都位于北方,而在五代宋朝以后,烧制瓷器的名窑多数在南方”“大量经由海运外销东南亚、中亚和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经济重心南移,所以瓷器外销产地也随之南移,经济格局逐渐发生改变,故选D。A错在“决定”。B错在“完成”。材料未涉及经济管理水平,排除C。5.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忽必烈设置机构学习儒家文化,这是对传统儒家文化的认同,故C正确。材料看不出该举措对于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影响,排除A。统治者放弃了游牧传统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材料看不出统治集团文化素养得以提升,排除D。6.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等明末启蒙思想家仍梦想恢复儒家思想下认可的三代盛世,实际并未与传统伦理决裂,故C正确。材料与民众的封建观念无关,A错误。材料并未对资本主义萌芽表达意见,B错误。材料观点并未抹杀其价值,D错误。7.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最初没有固定的办理公务的地点,布置也很简单,这与其临时性的特点一致,故B正确。材料与清政府的作风无关,且该说法不符合史实,A错误。军机处的办公设施等硬件设备不能反映皇权管控的强弱,C错误。材料与中央机构间的对抗无关,D错误。8.B〖解析〗据材料“清末新政时期,政府颁布《清理财政章程》“改政府的财政决定为代议机构参与决定,在历史上首次进行国家预、决算的编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措施主要是为免除国家财政的崩溃,故选B。材料强调的是清末新政,属于对内改革,排除A。材料未涉及减轻地方负担,排除C。材料未涉及体制问题,排除D。9.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称具有法规范性的《春秋》为“宪法”时,康有为实际上将传统“宪法”观念所具有的贯通天道的神圣性和规范性意蕴赋予了《春秋》,故D正确。材料与中体西用的观念无关,A错误。此时满清政府己经被推翻,B错误。材料并未表明其反对制宪国会召开的设想,C错误。10.A〖解析〗由材料“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把批判的对象分为三种:孔子的学说、历代封建统治者、封建卫道士。其中心思想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孔子学说”“打倒孔家店”可知,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态度偏激,故选A。传统文化有很多,不仅仅是材料中体现的儒家传统思想,排除B。材料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排除C。材料未涉及民主与科学,排除D。11.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女子征婚广告的数量增多,是女性在近代追求平等婚姻的表现,故B正确。材料看不出男女在婚恋市场的地位高低,A错误。民众普遍接受的说法在材料中得不到证明,C错误。材料看不出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D错误。12.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与苏联的贸易往来不断加强,有力推动了东北地区在抗日战争结束后的经济恢复,且大量军需物资进入,有利于提升东北解放军的对敌作战优势,故B正确。材料无法判断此时东北经济是否形成对苏联的依赖,A错误。解放区与苏联贸易是中国共产党与苏联两方的贸易往来,当时的两国外交以国民党和苏联官方为主体,C错误。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在1934年己经完成,D错误。13.A〖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等中央主要领导人强调农业基础性地位,要求重视推动农业的发展,故A正确。材料看不出工业发展面临阻力,B错误。材料并未反映政府对于重工业发展次序的看法,C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公社组织,D错误。14.C〖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指出中国的重工业在改革开放后发展遭遇外来经济的冲击,且形成对外较大的依赖,这不利于国家产业的安全稳定,其目的在于提示中国经济发展的可能风险,故C正确。材料并未指出东北经济衰落的根源,A错误。材料并不具有推动中外贸易纵深化发展的意图,B错误。材料与产业的布局调整无关,D错误。15.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城乡选举比例的调整,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反映了民主制度的发展,故B正确。材料与城乡经济发展无关,故A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基层民主,故C错误。新中国建立后,就己经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故D错误。16.A〖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精英阶层代表的修昔底德对于瘟疫成因的说法跳出了“神意"的范畴,包含了对于其形成的理性思考,故A正确。该说法与雅典对外扩张的理由无关,排除B。材料并未反映出伯利克里的改革因此而阻断,排除C。无法证明该说法是最早的科学结论,排除D。17.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观点都强调儿童的纯洁,昆体良也强调孩提时代的纯洁,故C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家庭教育的内容,A错误。环境对人成长并非为决定作用且亚里士多德并未提及环境对人的影响,B错误。孟子强调性本善,材料并未涉及相关的看法,D错误。18.A〖解析〗据材料“家子在身份、婚姻、财产、行为等方面均获得了摆脱家父而独立的权利”等可知,家子逐渐获得了更为自主的权利,进一步摆脱传统父权社会的控制,故选A。材料中没有涉及罗马帝国对外扩张对于该变化的影响,排除B。材料未涉及罗马家庭组织结构的变化,排除C。彻底终结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排除D。19.D〖解析〗由材料“人文主义者”“都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普遍腐败和虚伪进行了亳不留情的批判”“是在不触动现行体制的情况下尽可能使基督教多一点人性色彩”可知,文艺复兴对教会势力抱和解态度,但亳不留情的批判教会和封建贵族,解放了人的思想,有利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故选D。材料叙述的是人文主义者对宗教的态度,重点不是古典文学艺术的复兴运动,排除A。由材料无法得出文艺复兴保持着对天主教会的忠诚,排除B。“充满理性色彩”不符合史实,排除C。20.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持续维持日本妇女较高的社会地位,女子依旧享有财产继承权,故B正确。材料与日本国内的政治格局无关,A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出女性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C错误。材料与家庭生活的状态无关,D错误。21.C〖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在认识到战争破坏性的同时,也肯定了拿破仑对于意大利统一形成的重要推动,从而有利于意大利的民族独立和发展,强调了拿破仑对于民族主义发展所起的到推动作用,故C正确;材料与欧洲联合无关,A错误。材料观点并未完全覆盖拿破仑战争对于各方面的影响,仅包含对于意大利统一的促进作用,B错误。材料指出“拿破仑蹂躏意大利”,并未回避这一问题,并未弱化战争的破坏性,D错误。22.A〖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宣言指出文化价值的普世性,宣称文化保护不应仅限于国家,实际符合了这一时期文化保护展开国际化合作的要求,故A正确。材料作为宣言,并未反映其在民众中所起到的实际效果,无法判断是否提高了民众对文物保护的自觉性,B错误。使文物自此避免遭受战争的破坏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C错误。材料与世界文物保护的基本规则无关,D错误。23.C〖解析〗据材料“英国实际工资的增长率”可知,1780一1851年,工资每年增长0·80%,1856—1973年,工资每年增长1.4%,工资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工人生活,缓解一些社会矛盾,故选C。从材料无法得知资本家利润多少,排除A。B错在“彻底解决";工资每年的增长可以改善工人生活,不是改善工作条件,排除D。24.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二十多的时间,虽然数据略有变化,但美国非法移民的来源主要还是以墨西哥和拉美等地为主,体现了来源的高度集中性,故B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美国国内族群的构成状况,A错误。材料未体现美国吸引力的减弱,C错误。材料未体现非法移民数量变化,不能因此判断严控手段是否取得了效果,D错误。二、非选择题:第25题21分,第26题19分,第27题12分,共计52分。25.(21分)(1)材料一是官方史书记载的宋太祖对于施行科举制的看法,可用以研宄宋代科举制的起因和目的等问题。(3分)材料二是小说对于科举制影响的描述,可用以研宄科举制对于学风和政治的影响,但要区别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要考虑作者的立场和意图,需要其他史料印证。(3分)材料三是历史学者马俊对于宋朝科举状况的描述,可用以研宄科举制下政治格局变化的影响。(3分)(2)影响:推动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和公正;扩大了选官的社会来源,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提高了官员的素养;形成重文轻武的政治格局;明代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世人思想,腐败丛生。(每点2分,任答四点得8分)(3)方志、笔记、考古资料等。(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1)根据“朕亲临试,尽革其弊矣。”推导出可用以研宄科举制的目与起因等方面的作用;根据“连试卷都还没有全部收齐,就把魏好古定为了秀才第20名”可推导出用以研宄科举制对于学风和政治的影响。但要区别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要考虑作者的立场和意图,需要其他史料印证。(2)依据“多为势家所取”“录取数量与质量前所未有”“徇私放过”“文官治国”结合所学知识推导出推动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和公正;扩大了选官的社会来源;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提高了官员的素养;形成重文轻武的政治格局;明代科举制实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