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地理大发现与商业革命·教材解析
本节导论:
1500年左右完成的地理大发现,开辟了通往美洲、非洲和亚洲的新航路,从而结束了新旧大陆互相隔绝的封闭状态,使五大洲连为一体。新航路的开辟不是偶然的,它是西欧向东方寻求黄金、发展对外贸易和进行海外掠夺的产物,同时西欧人已具备开辟新航路的技术、精神和政治的条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各国进行了早期的殖民征服和掠夺,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别在东方和新大陆建立了各自的殖民帝国。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发生的商业革命和殖民扩张的后果,便是资本势力的增长,新兴资产阶级在西方登上历史舞台,促进西欧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
学习目标:
本节内容主要叙述地理大发现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揭示了地理大发现与商业革命、早期殖民征服之间的关系,深刻认识地理大发现及早期殖民征服的性质,正确认识和评价开辟的新航路中几个代表人物的作用,并对地理大发现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科学的研究。
重点和难点:
这节主要是介绍地理大发现及其具有的伟大历史意义;随后引发的商业革命和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学习时要从地理大发现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三个方面入手,但又以背景和意义为重点。
(一)地理大发现的背景
应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认识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其中主观条件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重点。正是西欧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西欧成为当时世界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本主义的大本营。西欧首先是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金钱至上、拜金主义思潮流行。资产阶级是货币和金钱的最大拥有者。同时,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必然要导致国际贸易的扩大。西欧与亚洲间的贸易产生了巨额利润,这使得西欧的资产阶级(主要是商人)羽毛丰满,他们迫切要求得到更多的黄金,使市场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正在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和躁动于腹中的宗教改革的萌芽也使资产阶级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人文主义促成了个人进取、海外冒险的精神。通过向海外扩张市场可以使基督教弘扬于世界各地。总之,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客观条件有:科学技术的进步、航海技术和武器的改进、商业上的进步、西班牙和葡萄牙专制政府的支持。以上的主客观条件以主观条件为主。
(二)地理大发现的经过
只要使学生掌握三条航线即可。一是指达·伽马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经印度洋到达印度的航线;二是哥伦布从西班牙向西、穿越大西洋到达美洲的航线;还有一条航线,即麦哲伦绕过南美洲南部的麦哲伦海峡进人太平洋,再经印度洋和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返回西班牙的环球航线。这三条航线各有其特色和意义。达·伽马开辟了东西方最短的航线;哥伦布第一个发现了美洲大陆;而麦哲伦则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三)地理大发现的意义
地理大发现的意义是具有世界性的,因为它实现了东西两半球的碰撞。这一碰撞最直接的后果有两个方面:
第一,引起了世界性的商业革命,主要表现为:
1.世界市场扩大了,从原来的各大洲地区性市场变成了全球性的真正的世界市场。
2.世界范围内的商品大交流。各大洲的特有产品随着世界市场的开辟而流通。尤其是美洲特有的农产品随着地理障碍的打破而传到亚、欧、非洲,大大丰富了全球食品的种类,并引起亚、非人口的急骤增加。这些农产品主要有玉米、马铃薯、番茄、甘薯、烟草和可可等。也可以说引起了“食品革命”。
3.世界贸易中心(主要是欧洲)已从地中海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这为日后英国、荷兰等的崛起创造了有利条件。
4.引起了价格革命,物价上涨使经商的资产阶级经济实力膨胀,而封建贵族的经济实力日益衰落。由此引发了对近代史有重大影响的“圈地运动”和“再版农奴制”。
第二,引起了西欧殖民者的殖民扩张。西欧资产阶级要发展资本主义,必须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而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内容即资本的积累,正是借助殖民扩张而完成的。西方殖民者以暴力为手段,通过开发新大陆的殖民地,为工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市场和廉价的原料供应地。殖民扩张作为手段,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
本节主要内容:
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背景;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的壮举;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教材解析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东方诸国的衰落·教材解析
本节导论:
与资本主义在欧洲萌芽和发展不同的是,亚欧大陆东部的几个发展水平即使不超过但也绝不低于西欧的国家,却固步自封,限制甚至放弃海上活动,以闭关自守为国策,维护传统的农本经济,结果越来越落后。
重点和难点:
了解17世纪初18世纪中叶东方诸国的历史,认清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东方诸国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是由于东方诸国内部的闭关自守,从而认识到改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节使学生了解到在这个历史转折的时期,造成西强东衰的主要原因,在于双方政治结构的差异。东方和西方封建主义的不同特点是西强东衰的根本原因。抓住这个问题讲深讲透,再与第二节西方各大国的情况进行比较,我们就会从理论和本质上使学生得到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还应向学生讲明:东方四国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它们在近代尤其是在这个历史时期里,走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面临不同的历史命运的选择,从而在19世纪分别走上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道路。
(一)明末清初的中国
指出明清之交的中国之所以出现剧烈动荡,是因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异常尖锐复杂。主要有四大内容:
1.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史学界争论很大,但至少有两点可以肯定:第一,明末政治腐败和封建专制的专横暴虐,导致知识分子士大夫组成“东林党”要求改革以及明末农民大起义。第二,满族入关,灭明建清。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这期间有两个汉族政权灭亡,即明朝和李自成所建的农民政权的灭亡。其原因也有很大的争论。
2.清初盛世。清初“圈地”与欧洲的圈地性质截然不同,它并非资本的原始积累,而是满族贵族对汉族人土地的掠夺,它加剧了民族矛盾并破坏了农业生产。清初采取的停止圈地、招民垦荒、减免租税和“摊丁入亩”政策,推动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尽管清初资本主义萌芽已有相当发展,手工工场规模已与西欧不相上下,但却未成气候,发展十分缓慢,主要是封建政府压制的结果,而在西欧,封建政府是鼓励和支持手工工场和商业发展的。这是“重本抑末”和“重商主义”这两个政策导致的不同结果。此外,中国的地主、商人将资金投入到购买土地,而西方则投入到手工业,这也是东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3.清朝初期政治稳定的主要原因,除用铁腕削除分裂、政治上高度集权外,应突出讲明满族贵族在政权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并利用汉族官吏及地主的力量辅助统治。这是清朝政治稳定的关键。
4.学术文化方面,主要有两大内容:第一,三大思想家和两大小说家,即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以及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东西方文化交流开始深入发展,日趋活跃,互相影响。要着重讲明:“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是同时进行并相互影响的,而后者影响更大一些,当时因西方政治思想正在形成体系,而中国的儒家思想已有两千年的积淀了。中国儒家的政教伦理思想对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产生了很大影响,为法国启蒙思想家提供了反专制、反教权的思想武器,这点在以往的教材里是没有的。
(二)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主要注意两个问题:
1.幕府体制已形成和巩固。这种体制的特点是相对集权的中央政府幕府与有很大独立性的各藩共同建立的一个统一体,又叫“幕藩体制”。要向学生讲明中央权力是怎样集中于将军及其政府,同时200多个藩如何分为各个类型的藩,这些藩怎样既受幕府控制又保持很强的独立性。
2.说明在此时期日本资本主义萌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作为资产阶级主导阶层的大商人和高利贷者,与西方不同的是:他们享有封建阶级赋予的特权。这种享有特权的大商人和大高利贷者在以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并给日本历史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此外还应重点分析武士阶层的分化,使学生明白正是武士的分化使日本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下级武士起了推动日本历史变化的重大作用。
(三)莫卧儿帝国
该帝国存在的时期是印度数千年历史中最强大、最辉煌的时期,帝国在沙加汗时期达到“黄金时代”,在奥朗则布时期达到鼎盛时期,但很快走向衰落。这段历史头绪繁多,时间跨度大,因此应抓住帝国由盛至衰这一主线。帝国强大的基础是化行政为军事组织的“曼萨布达尔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式“军事采邑制”。这两种制度保证了帝国有强大的军力。同时,帝国采取了多民族国家、宗教宽容及印度统一这三项政策。而衰落的原因是改变了宗教宽容,实行宗教迫害政策,并对外穷兵黩武,导致国内矛盾激化,国力衰竭,这为英国征服印度开辟了道路。通过以上线索,使学生理解马克思的名言:“大莫卧儿的无限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打倒,总督们的权力被马拉提人打倒,马拉提人的权力被阿富汗人打倒,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进来,把所有的人都征服了。”用这句名言可以更有力地解释:为什么一个小小英国竟然能征服比其领土大许多倍的古老的印度,并使之成为它的殖民地。
(四)奥斯曼帝国的强盛与衰落
本部分内容庞杂繁多,应抓住帝国盛、衰这条主线,将其原因解释清楚。帝国强盛的原因,在社会经济方面,军事采邑制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它保证了帝国军队的兵源。在政治上,素丹将行政和宗教权力集于一身,并建立了新军来抑制封建主的分裂企图。社会的等级制和宗教宽容的“米勒特制”有助于多民族、多宗教的帝国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而帝国衰亡的原因,应着重向学生指出:帝国上层的腐败和宫廷内讧、连年穷兵黩武造成国力衰竭、欧洲各国的联合对抗,特别是由于地理大发现后世界贸易中心转向大西洋,东地中海的地位下降导致帝国外贸的衰落。更重要的是军事采邑制的破坏导致农民经济的衰落,这是帝国解体的最根本原因。而与帝国衰落成鲜明对照的,是沙皇俄国的崛起和扩张,奥斯曼帝国在俄国的扩张面前步步后退,产生了19、20世纪最大的国际问题——东方问题。
本节主要内容:
中国明朝的灭亡;清朝前期盛世的经济与政治;明清的文化;日本德川幕府制度及社会经济状况;印度莫卧儿帝国的统一及“黄金时代”,奥朗则布的扩张及帝国的衰落;帝国的社会经济及文化;奥斯曼帝国的鼎盛时期及帝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对奥和对俄战争的失败及帝国的衰落。美国革命·教材解析
本节导论: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英国的殖民暴政是美国革命爆发的主要根源,所以此次革命采取了独立战争的形式。美国人民继承了尼德兰和英国革命的传统,经6年艰苦抗战,打碎了殖民枷锁,在美洲建立起第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同时还进行了广泛的政治和社会经济改革,建立起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美国独立的国际意义在于:它不仅推动了宗主国英国的民主改革进程,而且直接引发了法国大革命和拉美独立运动,对于欧州殖民主义、封建主义的崩溃起了促进作用。而独立于欧洲之外的“美洲体系”的初具规模,则给予以欧洲为主宰的世界政治格局以巨大冲击。
学习目标:
系统地学习美国第一次革命的历史进程,深刻认识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美国革命爆发的社会经济、文化、思想背景,全面了解革命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和丰硕民主成果。其中,应对此时期影响北美的进步社会思潮进行评述。还要对《联邦宪法》的产生、它的重要内涵和社会意义等做深刻的阐释。此外,还应注意开拓视野,对美国革命的性质、意义、局限性以及美国独立对世界格局产生的重大影响等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
通过讲述,使学生了解五个内容: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特环境决定了美国革命的特点;阐明美利坚民族是怎么形成的?其思想代表是谁?英国暴政是北美殖民地走上独立道路的主要原因;战争期间进行的一系列改革;《联邦宪法》的内容及意义。
(一)北美殖民地时期
着重于美国式民主产生的独特环境介绍,重点突出殖民地存在的民主因素。尽管史学界对于殖民地是否存在民主因素有不同见解,但教材中采用了国内外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肯定了这一点。因此教师应对此肯定无疑地向学生讲授,讲明这种民主因素广泛存在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
(二)美国革命的思想
侧重介绍杰斐逊是美国民主思想的代表,重点是他的“天赋人权”思想及人民革命主张,《独立宣言》是其思想的体现。
(三)革命期间进行的民主改革
要指出这次改革是在杰斐逊民主思想指引下展开的。
(四)《联邦宪法》正式确立了美国式的民主制度
要着重比较《邦联条例》和《联邦宪法》,分析其不同特点和利弊。在《联邦宪法》中对于以往否定较多的三权分立体制要予以肯定为主的评价,指出宪法含有的民主因素及这些民主因素在世界史上的示范意义。同时还应特别指出:这部宪法是“妥协”的产物,它调和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大小州之间、南北方之间、民主派与保守派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政治稳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阐明宪法中大量的保守因素。
本节主要内容: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特点;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与启蒙思想的传播;英国与殖民地矛盾激化;《独立宣言》的颁布;独立战争的进程;杰斐逊与民主改革;谢斯起义;《联邦宪法》;美国革命的历史意义。拿破仑帝国·教材解析
本节导论:
拿破仑帝国与法国大革命既有密切的连续性,又有本质的不同。拿破仑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法制,镇压王党叛乱,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和资产阶级在法国的统治,并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他还通过对外战争给欧洲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把法国革命的影响扩展到欧洲诸国。在拿破仑统治下,法国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但同时,拿破仑实行军事独裁统治,镇压民主运动,与旧王朝妥协,其对外战争具有残酷的掠夺性,从而最终导致了帝国的覆灭和旧势力在欧洲范围的复辟。
学习目标:
追寻这段历史的轨迹,揭示此时期法国国内局势和国际关系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研究帝国时期法国的内政、外交、对外战争以及它们对欧洲政治走向和世界格局所发生的重大影响,深刻认识拿破仑帝国从诞生、强盛到走向衰落的历史和社会根源,并对与拿破仑帝国相关的其他重大学术问题进行科学、系统地探讨。
重点和难点:
拿破仑是近代史研究和争议最多的一个人物,讲这段历史已不能仅限于法国,要扩及到整个欧洲甚至非洲和美洲,要努力反映这期间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尤其要加大对军事史的介绍,因为拿破仑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对拿破仑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掌握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和方法,这也是本节的重要目的。我们要坚持这样的原则:对一个历史人物,切忌一棍子打死或一味赞扬,要实事求是。评价历史人物关键看他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有利于历史的进步。拿破仑的统治方式虽然带有封建性和侵略性,但他保卫了法国革命的成果,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顺应了历史潮流,功大于过。正如恩格斯所言:“对拿破仑的胜利就是欧洲的君主国对法国革命的胜利。”教师可用这句话作为评价的理论依据。
(一)雾月政变
本教材较全面地介绍了雾月政变的过程,史料较丰富。雾月政变并非反革命政变,拿破仑专制是特殊形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目的是为了挽救受到国际武装斗争和王党复辟威胁的资产阶级政权,使资产阶级革命果实得以保留。
(二)从执政府到帝国与大帝国的兴衰
着重介绍拿破仑执政期间实行的一系列政策,可把从执政府到帝国的政策综合介绍,这些政策可分为: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与倒退的政策两大部分,再详细分析评价各个政策。然后全面介绍拿破仑的对外战争。这些战争以1807年为界,之前的战争大多是进步性的,它打击了反法联盟和欧洲封建势力,捍卫了法国的独立和革命成果;之后则主要是掠夺和争霸战争。
(三)帝国的覆灭
讲述帝国灭亡的过程并分析灭亡的原因,重点分析帝国灭亡的原因:侵俄战败及西班牙解放战争拖住了帝国的后腿;连年战争造成国力大衰,引起人民与军队不满;法国与几乎整个欧洲作战,力量对比悬殊。
本节主要内容:
雾月政变;拿破仑的内政与对外战争;对西班牙与俄国的战争;波旁王朝复辟;百日王朝。英国工业革命·教材解析
本节导论:
英国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后,立即用国家权力来巩固和发展其经济基础。在国内通过国家机器加速圈地运动,消灭了自耕农,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对外大力推动殖民扩张和掠夺,积极从事殖民贸易特别是奴隶贸易。在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后,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首先从纺织工业开始,纺纱和织布各个环节相互促进。随着纺织机器的发明、大工厂的兴建,推动了动力机械的革新,1875年瓦特改进和制成新的蒸汽机,并进一步推广使用。这样以使用蒸汽机为标志的这场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学习目标:
从三个方面认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大体进程及主要发明是什么?深刻理解瓦特发明蒸汽机的重大历史意义。工业革命对英国及世界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英国工业革命是西方各国工业革命的典范,浓缩了这场革命的一般特征。在背景上,应把英国与其他西欧国家尤其是法国加以比较,这样英国的优势就一目了然了。还要强调英国独特之处,尤其是英国利用政权力量,加速圈地运动,使自耕农作为一个阶级不复存在,从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而在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具备这种条件。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虽然各国情况各异,但大体顺序一样,都是从纺织工业开始,逐渐扩大至其他轻工行业、再扩至采矿、冶金和运输业,最后以机器制造业的建立结束。
本节主要内容:
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过程。工人运动的发展·宪章运动·教材解析
本节导论:
工业革命不但产生了工人阶级,而且也给工人阶级带来了苦难。工人阶级被迫起来斗争,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运动从自发斗争时期进入有意识、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新时期。而三大工人运动中,表现出高度觉悟、高度组织的是英国宪章运动。因此本节内容主要以英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心,反映早期工人运动的发展情况。宪章运动作为无产阶级第一次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其经验、意义又具有普遍意义。
学习目标:
应认识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什么是根本对立的?无产阶级为什么要从事政治斗争?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途径是什么?这些理论问题可以结合宪章运动的史实来学习。而最后要归结到一点:宪章运动失败说明了无产阶级要有自己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思想武器,要由科学的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来领导,无产阶级才能取得斗争胜利并真正获得解放。宪章运动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新的事实、并奠定了阶级基础。
重点和难点:
(一)工人运动的发展
重点分析工业革命产生的社会影响,要指出农民作为阶级已在英国被“消灭”了,在其他国家也大大减少。社会各阶级简化为两大阶级即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要分析工业无产阶级作为历史上最先进阶级所具有的特点,阐明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矛盾产生的根源及不可调和性。无产阶级正是由此才走上了斗争道路。最后指出:这种情况在各国均有普遍性。但这时的无产阶级还是“自在”阶级。
(二)英国宪章运动的背景
指出随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和斗争的深化及在资本主义剥削下的痛苦经历,使工人阶级有了“阶级意识”。在阐述阶级意识的具体内容时,强调这是工人阶级正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化。与此同时,工业资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在工业革命中新产生的阶层,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也要求拥有参政权,不满商业和金融资产阶级对政权的垄断。他们在激进派运动中曾利用无产阶级的力量,在1832年议会改革中达到了目的,之后一脚将工人阶级踢开。这时要重点分析《新济贫法》的阶级实质,并指出:无产阶级正是从这个法律中认清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面目,并与之决裂,走上独立的政治斗争宪章运动。
(三)宪章运动的进程
1.兴起阶段。着重逐条分析《人民宪章》的6项要求,指明这些要求的实施将导致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因此资产阶级是决不会接受的,它会采用强力镇压的手段来维护既得利益。应分析宪章运动中的三个派别,但不要轻易全面否定其中某个派别,或全面肯定某个派别,而要做客观分析。
2.第二阶段:重点解释全国宪章协会,从它的会员登记、组织形式来说明它是政党,而且是全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进而指明在第二次请愿书签名及其后的阶段中,工人取得的斗争成果。最后是比较分析奥康诺的土地计划与欧文计划的异同。
3.结束阶段:介绍和分析1848年的宪章运动,分析第三份请愿书及其原则,并将它与前两份请愿书比较。进而通过琼斯的思想和活动说明这是宪章运动发展水平最高的阶段。重点分析运动衰落的原因,主要是运动中所提出的政治、经济变革的主张在当时有所超前,社会历史条件还不成熟,工人阶级本身也不成熟。通过宪章运动的胜利成果论证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本节主要内容:
19世纪初工人运动的发展;英国国内的社会经济状况;1832年议会改革;伦敦工人协会与《人民宪章》的提出,三次请愿书;宪章运动的兴衰;运动衰落的原因及历史意义。欧美民族民主运动·改革运动·教材解析
本节导论:
到19世纪中叶前后,大规模的、疾风暴雨式的资产阶级革命已基本结束,代之以相对温和的改革或自上而下的革命。资产阶级由于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实力的膨胀,已有实力单独向封建统治阶级挑战,逼其让步,而无须再依靠人民群众发动法国大革命式的“暴烈”革命。同时,他们也对日益增长的无产阶级的力量深感恐惧,不再借用无产阶级的力量与封建阶级斗争。封建统治阶级为挽救自己行将灭亡的命运,被迫作出让步,联合资产阶级,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让资产阶级参政,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这一阶段,改革之风盛行,王朝战争或统一战争如火如荼地进行,但轰轰烈烈的革命场面却不见了。资产阶级终于如愿以偿,确立了自己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
学习目标: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其内容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特别是德国的统一、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内战。应了解资产阶级是如何通过改革巩固自己统治的?如英国的两次议会改革。资产阶级是如何迫使封建统治阶级作出让步,双方在利益基础上联合起来,结成联盟,借助封建上层统治者的力量,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或发动王朝战争来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或废除不合时宜的封建农奴制度;或消除分裂因素,统一国家。这主要以德国、意大利的统一和俄国1861年改革为代表。美国则是个例外,林肯能审时度势,及时采取革命措施,发动人民投入到内战中,消灭了南方的奴隶制度,从而使内战成为这时期唯一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本节学习过程中,应多采用比较分析方法。比如:美国的改革与俄国1861年改革虽然都是在上层统治者领导下进行的,但性质、目的、内容和意义有很大差别。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运动都是在上层统治者领导下进行的王朝战争,但战争的本质、方式和统一过程中的路线之争有着根本区别。在比较分析时,要将相同处与不同处搞清楚,这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一)英国1824-1867年的改革
本部分内容要结合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宪章运动的内容进行讲述。为避免和前面的内容重复,在此重点谈三个问题:
1.党派斗争问题。英政坛长期是土地贵族的托利党专权,其政策严重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发起了激进派运动,在人民群众及辉格党支持下,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取得了参政权,并很快在议会中成为重要力量。从19世纪中期起,英议会中以自由党和保守党为代表的两党制形成。要讲明:由于托利党的土地贵族已资产阶级化,两党在阶级基础上趋向一致,这时才形成两党制,而在以前仅是两党而非两党制。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一定要向学生讲明两党制的本质、代表的阶级及政策的差异、它们对于维持政体稳定所起的重要作用。
2.英国两次议会改革1832年和1867年改革。要指出:这两次改革虽未解决无产阶级参政权的问题,但毕竟扩大了选民队伍,向民主化迈进了一大步,不要简单地否定这两次改革。
3.系统介绍英国“自由主义”政策。指出英国正是在成为“世界工厂”后,才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推行“自由主义”政策。介绍自由主义政策的内容,着重剖析其自由贸易政策。本目内容有相当大部分是反映工人运动的,可与后面英国工人运动的内容合并讲解。
(二)德国的统一
在讲述德国统一的背景时,应注意三个问题:
1.德国的“分裂”是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2.“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对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及容克贵族的影响,特别要将它和“美国式道路”进行对比。
3.统一究竟只有一条道路即普鲁士道路,还是两条道路:普鲁士道路和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在统一过程中,分析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为什么能够成功?这除了与普鲁士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密切相关外,也应指出俾斯麦的性格、手腕和权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可以说,统一是普鲁士的胜利,也是俾斯麦个人的成功。不管对俾斯麦的评价是褒是贬,统一后德国经济有了飞速发展,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
(三)意大利统一
意大利统一与德国统一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统一也是意大利资产阶级最迫切的要求,因为分裂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意大利也是由一个王国(撒丁王国)扮演了主角,它也有一个英明首相(加富尔)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指出共同点的同时,也应指明其不同处:意大利有外来因素的影响。外来压迫是意大利分裂的根源,加富尔的统一战争也借助了外力,统一后的意大利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此外,虽然意大利统一运动中自始至终存在民主革命的路线。但统一最终是加富尔路线的胜利。这又引出对加富尔的评价问题,应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他作出评价。同样,对于马志尼和加里波第路线的失败也要作出总结。
(四)俄国1861年改革
在改革的背景部分,我们应重点讲清两个问题:
1.“东方问题”,这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应从宗教、民族、政治、经济和列强争霸的焦点及土耳其的衰落几方面综合分析。
2.俄国农奴制所遇到的危机及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加剧了这一危机,形势发展说明农奴制的废除已势在必行,因此封建沙皇采取主动行动以避免革命的危机。在1861年改革中,强调“赎买”是对农民的掠夺,是俄国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并应将这场改革同普鲁士改革对比,二者有很大的相似性,如赎买方式。但又有很大不同:俄国未产生出像容克那样的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俄国的封建色彩更浓厚地表现在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中;俄国农奴变为农民付出的代价更大。
本节主要内容:
英国1824─1867年的改革及工人运动;俾斯麦与德国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克里米亚战争与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矛盾;内战的进程;林肯与黑人的解放;南方重建;美国内战的历史意义。日本明治维新·教材解析
本节导论: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欧洲蓬勃发展,在东方的亚洲,日本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下,却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但是,日本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明治维新”,通过明治维新,日本从一个落后的封建社会、一个面临半殖民地危机的国家,逐步转变成独立的资本主义强国,并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明治维新”是近代日本的起点,也是学习西方以达到富国强兵目的的一个成功的范例。
学习目标:
明治维新对于日本历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日本近代的起点,同时也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对亚太地区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明治维新是在西方文化影响下发生的,也可以说是“西学东渐”的典范。掌握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另外这节内容在史学界有许多问题争论很大,特别是围绕明治维新是革命还是改革这一问题已争论了几十年。对于武士的分化及武士在维新中的作用要搞清楚。通过本节学习,要使学生了解:明治维新发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武士阶层分化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武士在维新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重点和难点: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重点是日本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状况,以农业商品化为开端,导致手工业发展。日本与西方不同之处,是商人在农业和手工业间起了关键作用,既扮演了中介作用,又控制了手工业的生产和销售。还有许多手工企业是富农开办,他们也是资产阶级的前身。日本资产阶级具有地主、资本家一身二任的特点。另一重点是武士阶层分化,下级武士资产阶级化,使得他们担负了发动和领导维新运动的历史重任。以上是明治维新的内因。西方文化的影响和西方入侵则是导致日本发生社会变革的外部因素。
(二)明治政府的三大政策
重点介绍废除封建制度的各项措施,战争过程可简介。这些措施可分为几类:(1)消除封建分裂——废藩置县;(2)废除封建身份制——四民平等及改造武士阶层;(3)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地税改革;(4)废除封建土地制——地税改革;(5)发展资本主义——殖产兴业;(6)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和发展教育——文明开化;(7)对外侵略扩张——富国强兵。后三项被称为建国指导方针的三大政策。通过对以上改革措施的分析,将明治维新定性为革命是恰当的。
(三)日中两国维新的比较
日中两国在近代面临许多相似的问题,两国的社会文化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两国在近代史上的遭遇却不相同。两国均进行了维新式的变革,但日成中败。其原因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主要有以下几点:(1)日本在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因素、国内市场发育方面远优于中国,进行变革的物质基础雄厚;(2)中国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比日本的领主土地所有制更为巩固;(3)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比日本的幕藩体制远为强大,中国的皇帝比日本名义上的天皇更具权威,中国的科举制选官制远胜过日本的门阀制、世袭制;(4)清王朝更加腐败;(5)中国封建文化传统比日本更根深蒂固,更排斥外来文化,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特殊凝聚力;(6)中国和亚洲人民先于日本进行的反西方殖民侵略的斗争牵制和分散了西方殖民者的力量,支持了日本的维新运动;(7)日本的倒幕维新力量是各阶层共同形成的“合力”,而中国的斗争此起彼伏,力量分散;(8)日本的维新是在推翻了旧政权后自上而下展开的,中国的改革则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
本节主要内容: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社会经济状况;外国入侵与尊王攘夷;倒幕运动;1867─1868年的革命;明治政府建国的三大政策;近代日中两国的社会变革一成一败的原因。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教材解析
本节导论:
通过19世纪最后30年的历史事实,从理论上阐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完成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引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其最显著的特点是电力的应用,从而使世界跨进了电气时代;科学理论与技术革新、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更大的成果;为适应生产力迅速发展的要求,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开始产生并很快增加与扩展;在生产管理方面也引起了深刻变化,科学化的管理提上日程。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1871—1900年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在30年中世界工业生产增加了近两倍。在生产管理和组织方面,垄断组织开始形成并迅速发展,世界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阶段,世界一体化进程加速,并于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这一时期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空前发展时期。
此节是全章重点,从宏观角度回顾了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力有了飞跃发展,为产生垄断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本节全面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开展的情况。在教材中明确写进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本教材一大特色。以往国内教材虽也提到过电力技术革新、内燃机发明应用,但大多没有将其作为工业革命来看。本节不但写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般情况,还分别介绍了欧美主要国家工业革命开展的情况及各国的特点,并阐述了各国垄断组织形成的情况及各自的特点。最后对垄断组织的历史地位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与传统观点有极大不同。
学习目标:
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特点和影响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垄断组织的产生以及对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
重点和难点: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决条件,除了资产阶级在欧美各国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并使资本主义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外,还与自然科学的巨大突破分不开。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力革命”,它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它的特点是:(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在工业生产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对生产力的解放远胜过第一次工业革命;(2)革命同时在几个国家开始,比第一次规模更广泛,发展更迅速;(3)一些后起国家如德、俄等国,两次革命交叉进行,更晚的日本,则同时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发展因此更加迅速。这场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前一次:它使重工业成为欧美国家的主导,使生产规模更大,引起了生产管理的革命,也为垄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上内容,均是国内第一次在教材中使用的史学界最新成果。
(二)1871─1900年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
着重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列强中开展的情况,既有横向的介绍,也有纵向的进程。重点讲述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后起的美、德、日等国发展迅速,超过了老牌的英法等国,并总结了不平衡出现的原因。此外,世界交通运输业在此期间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和扩大,加快了各地区的联系,也推动了世界整体化的形成。
(三)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本目描述了生产集中导致垄断组织产生的过程,并且集中反映了西方各主要国家垄断组织的不同特点,这种阐述方式与旧教材相比,更加集中和系统,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类似的内容,如银行资本的集中和垄断,向国外“输出过剩资本”、争夺国际市场的斗争均采用了集中、综合的方法。
(四)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本目主要是从理论上进行分析,采取了史学界最新研究的成果,理论上有大胆的创新。这主要表现在肯定了垄断组织产生的某些积极作用:(1)客观上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主要从大企业的资金、效率、科研条件方面的优势体现出来;(2)有利于调节生产,以适应市场变化;(3)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垄断的消极作用也很大,主要表现在:(1)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2)垄断资本形成过程中,资本家采取了各种卑鄙丑恶的手法使竞争加剧;(3)出现了寄生的食利者阶层;(4)推动殖民扩张;(5)各列强的争霸必然导致战争。
本节主要内容:
第二次工业革命;1871─1900年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发展及在西方一些国家中的特点;对垄断组织的评价。
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教材解析
本节导论:
19世纪最后30年,当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时,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之一便是殖民地已被瓜分完毕。因此,这时期便出现了“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与此同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也在不断高涨。然而,这时期的亚非拉人民的反侵略争取独立的民族革命斗争大都失败了。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亚洲菲律宾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古巴民族独立战争。这两次反西班牙殖民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独立的革命,眼看已经获得基本胜利,却被美国借口“缅因号”事件发动的美西战争所篡夺了。美国不仅打败了已经被菲、古民族独立战争所打败的西班牙老殖民主义者,而且篡夺了菲律宾、古巴民族独立战争基本胜利的果实,并绞杀了菲律宾、古巴的独立革命。为此,列宁称美西战争、英布战争和日俄战争为帝国主义再瓜分殖民地的战争。同时,这三次帝国主义战争也标志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本节为本教材的最后部分,共分两大内容:(1)西方列强在19世纪的最后20余年里,进行的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领土超过以往200余年,西方列强掠夺的重点是非洲;(2)亚非拉人民的反抗斗争,与以前相比,有了质的提高,大多数亚洲、拉美国家及非洲部分国家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了带有争取民族解放性质的革命运动,这些斗争的规模很大,但大多失败了,只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和巴西废奴运动取得了胜利。在本节中,着重分析亚非拉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各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领导下的革命运动的特点,重点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以及巴西革命的胜利,还有列强对非洲瓜分的情况。
学习目标:
从理论上了解和掌握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以及为什么这一时期亚非拉人民的反侵略斗争都失败了。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剖析和认清列强瓜分世界狂潮的实质以及亚非拉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共性与不平衡性,并能简要对比联系掌握20世纪末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全面崩溃。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亚洲诸国
重点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甲午战争的后果,欧美各国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西学东渐”第二次浪潮的表现,并分析康有为、梁启超二人的变法思想,将二人的思想同孙中山的思想进行比较。印度部分着重介绍国大党及提拉克。菲律宾情况较复杂,可分独立战争和抗美战争两部分。土耳其则介绍“奥斯曼青年党”的情况。越南侧重安世农民起义和黄花探。
(二)非洲
非洲是这一时期西欧殖民者扩张的重点,也是人民反抗激烈的地区。但非洲资产阶级仅在少数几个国家出现,力量薄弱,因此非洲人民的斗争和亚洲人民早期斗争相似,大多由封建国王或部落酋长领导进行。非洲地域辽阔,可分为:(1)北非,埃及阿拉比领导的抗英战争、苏丹马赫迪起义、阿尔及利亚的卡德尔领导的反法起义;(2)撒哈拉以南非洲,这是欧洲第一次涉猎的广大内陆地区。突出介绍1884年的柏林会议,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进而介绍欧洲建立的各种政治制度和经济掠夺制度。本目最后总结了非洲人民斗争的特点,可作为重点讲解,如时间不够,可只讲授这一部分,不再分国或地区介绍一个个斗争情况。非洲斗争的特点是:(1)斗争规模更大,更有组织,有的甚至发展成全国性的卫国战争;(2)斗争的水平进一步提高,许多国家、地区人民已能采用近代先进的战术;(3)自发的宗教运动也是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了很大作用;(4)城市人民也展开了斗争。
(三)拉丁美洲
本目主要有三大内容:(1)美国借“泛美主义”侵略拉美,将英国势力挤出拉美,使拉美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下;(2)巴西革命,这是19世纪后期世界范围仅有的一次成功的革命,巴西废除了奴隶制度和帝制,建立了共和国;(3)古巴革命,引发了美西战争,古巴沦为美国的保护国。
本节主要内容:
亚洲诸国;非洲;拉丁美洲问题解答
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
简述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路德新教在德国迅速传播的原因是什么?
简述英国资产阶级反对专制统治斗争的原因及其表现。
简述日本重新统一的条件及其过程。
克伦威尔护国公制建立的历史条件及其阶级实质是什么?
西欧启蒙运动出现的背景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清朝前期采取哪些措施恢复和发展经济?
简述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世界地区联系加强的表现。
简论英属北美殖民地启蒙思想的产生及其对美国独立运动的影响。
试分析法国大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点。
简述拿破仑帝国覆灭的原因。
1848年欧洲革命的性质及特点是什么?
工业革命为什么会首先发生在英国?
简述宪章运动的历史意义。
简述巴黎公社的伟大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理论来源是什么?
如何评价美国内战?
简述19世纪自由主义思潮的主要内容。
关于明治维新的性质,目前国内史学界有几种观点?哪种观点占主导地位?
结合史实分析独立后拉丁美洲长期落后的原因。
为什么说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其主要方面有利于生产力和经济的继续发展?
从1871—1900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历史看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剖析第二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
简论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教育的重大意义。
评英美文官制度(19世纪后期)。
剖析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行政权力,强化和完善国家机器的历史作用。
简论19世纪最后30年非洲民族解放斗争的特点。
简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资本主义已过渡到帝国主义的三次帝国主义战争。
剖析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三次高潮。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
1500年左右完成的地理大发现不是偶然的,它有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及技术准备。
首先是经济上的动因。14—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使流通中所需货币量急剧增加,黄金作为货币的职能日益突出,成为最贵重的交换手段,占有黄金就意味着占有一切。《马可波罗行记》对中国、印度等地的夸张描述,使西欧贵族、商人、航海家把东方看成遍地黄金,到东方实现黄金梦是促进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原因。
其次,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使西欧迫切希望加强东西方贸易,为工业品寻找新的市场。而当时东西方贸易的三条通道都以东部地中海为中心。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商路为阿拉伯人控制,东方商品需多次转手才能到西欧,价钱非常昂贵。因此西方商人和贵族为了发展同东方的直接贸易,迫切需要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直达东方的航路。
第三,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基督教以人类博爱为教旨,以全人类的宗教自命,充满着一种强烈的使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要求。中世纪发动的十字军东侵,即是以武力扩张基督教信仰的反映。东方祭司王约翰信奉基督教的传说盛行于西欧,使西欧基督徒梦想与之联合攻打穆斯林,传播基督福音于全世界。1500年前后欧洲航海家们从事海上冒险活动的动机之一,便存弘扬基督教于海外诸国之想。
第四,15世纪末,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都完成了政治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希望开辟新航路来发展对外贸易,增加收入和扩张自己的势力。贵族、商人以及教会都希望从海外冒险中开辟新市场,掠夺黄金。这一切使西、葡两国商人和贵族充当了第一批远洋探险和殖民者的角色。
第五,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开辟新航路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航海技术得以改进,西欧能制造适于远航的大船,罗盘和占星仪广泛使用于航海,人们相信“地圆说”。而且海上武器和战术也有很大进步,商业上复式薄记,银行和信贷业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出现等,给西欧商业带来了活力,从而加强了西欧向海外殖民扩张的力量。简述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化革命运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打破了欧洲思想界在封建高压下“万马齐喑”的局面,促使欧洲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精神,它对推动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消灭封建制的胜利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2.文艺复兴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开辟了世界文明的新篇章。文艺复兴使文学、艺术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孕育了近代资产阶级文化。文艺复兴促进了科学上的革命,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文艺复兴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欧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
第一,它把人们主要是有教养的人们从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发扬了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资产阶级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创造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
第二,文艺复兴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为17─19世纪的自然科学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来的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无价瑰宝,永放光芒。
第四,文艺复兴为以后的思想进步扫清了道路。它打破经院哲学统一的局面,使得各种世俗哲学兴起,它也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为后来的“自然权利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的革命权利”、“人民主权”以及“三权分立”等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渊源。
4.文艺复兴也存在一些缺陷。
第一,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对旧的上层建筑的变革,有着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它宣扬的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和人性论,同劳动人民的思想和要求存在很大距离。
第二,这个时期的艺术家、文人和学者们虽然大力表现和发扬人文主义精神,认识和揭露天主教会和教皇的腐朽、罪恶,但是他们还是乐于接受教皇及教会的保护和豢养,与之没有彻底决裂,而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第三,大多数人文主义者把在古代受到维护的那些迷信落后的东西保留下来,如魔法、巫术和占星术等。
总之,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它为近代资产阶级文化奠定了基础,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舆论上的准备,迎来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路德新教在德国迅速传播的原因是什么?
1.它得到农民、工人和市民的全面支持,因为这些阶级对天主教会恨之入骨。
2.它得到一心一意想攫取天主教会财产的世俗君主的有力支持。
3.它也得到德国爱国主义者的同情,这些爱国主义者反对罗马教廷对于德国的掠夺和干预。
4.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虽然想扑灭新教运动,但是力不从心:对外战争及内政的棘手问题把他弄得焦头烂额,使得他不遑过问德国的宗教问题。
5.路德个人的主观条件也有助于新教的胜利,他学识渊博,既有雄辩的口才,又能写典籍的文章。他很敏感而又有坚强的毅力,非凡的胆识和气魄。简述英国资产阶级反对专制统治斗争的原因及其表现。
1.英国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以及资产阶级实力的不断壮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势必同专制制度发生冲突。伊丽莎白统治的末期,就已出现了资产阶级和贵族反对专制制度的征兆。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英国不彻底的宗教改革并不满足,他们渴望奉行加尔文教,要求建立廉俭教会,要求清除英国国教中天主教的残迹,使教会摆脱国王而独立。他们因这种宗教主张而被称为“清教徒”。广大手工业者、工人、平民和农民逐渐信仰清教。
3.资产阶级与专制制度的冲突还表现在议会与王权的斗争上。伊丽莎白统治末期,国王经常把商业专卖权赐给宠臣,对工商业发展极为不利。1601年,议会再度讨论废除专卖权的议案,对专卖制度进行猛烈抨击。议会的抗议得到伦敦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女王迫于形势,许诺停止出售专卖权,以平息议会内外的不满。这是资产阶级反对专卖制度的开端。简述日本重新统一的条件及其过程。
1.“应仁之乱”后,内战不休,受重重剥削的农民发动起义进行反抗。各地农民起义此伏彼起,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大名的割据势力,为全国实现政治统一创造了条件。
2.战国时代,新兴的战国大名兴起,他们为了加强自己的实力,注意发展生产,奖励工商业。工商业的发展,加强了各地的经济联系,为政治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而中小武士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以保护他们的利益。
3.16世纪,实现政治统一的条件基本成熟。由于工商业者的独立性有限,在统一运动中作用较小,以致统一运动完全由封建大名所掌握。先是织田信长打败了许多大名,推翻了室町幕府,成为全国最有势力的大名。以后丰臣秀吉继续进行统一战争,打败了敌手。1586年,他在拥戴天皇的旗帜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克伦威尔护国公制建立的历史条件及其阶级实质是什么?
1653年,克伦威尔用武力驱散议会,自己就任护国主,集立法、行政、军事大权为一身,建立护国公制。镇压平等派、掘土派运动使共和国在反封建斗争方面丧失了主要的社会基础。共和国是在人民的推动下建立的,平等派的存在是共和国强有力的支柱,1649年,平等派被镇压,表明共和国制度失去了一个可靠的保证。远征爱尔兰为军事独裁的建立提供了阶级基础。远征爱尔兰使许多军官和英国本土的商人变成了爱尔兰的大地主,他们时刻感到爱尔兰人民起义对他们的威胁,希望用武力镇压各种敌对活动。同时下层士兵也获取了一些利益,丧失了以往的革命精神。克伦威尔个人才能也为他建立护国统治提供了条件。克伦威尔在战争中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偶像,使他萌发了建立个人独裁的野心。
护国公制就是一种军事专政或者是军事独裁。
返回西欧启蒙运动出现的背景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西欧启蒙运动出现是必然的。首先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17、18世纪封建专制制度已经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了扫除这一障碍,新兴的资产阶级必须制造舆论准备。其次,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了锐利的武器。自然科学家有力的粉碎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枷锁,提倡科学实验,提倡研究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启蒙思想家利用自然科学的理论成果和思想方法,提高了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启蒙运动的发源地在英国,最早的代表人物是霍布士和洛克,后扩展到许多国家。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了高潮,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启蒙思想涉及宗教、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各个领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信宇宙存在自然法则,万物都受自然法则的制约,人类社会也受其约束,自然法则反映在人们头脑中,便是理性;二是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人类的未来是充满光明的。启蒙思想家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提出了很多的改革意见,其出发点是天赋人权观念。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思想上有力地冲击了封建制度、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的天主教会,并且为资产阶级提供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清朝前期采取哪些措施恢复和发展经济?
明清之际,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清朝建立后,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恢复和发展经济,主要有停止圈地。清刚入关时,为了满足贵族对土地的要求,顺治元年清政府下令允许圈地,持续了20年。圈地运动造成了许多人流离失所,无以为生,被圈占的土地落入了大地主的手中,对农业起了破坏作用。康熙八年,清政府下令停止圈地,缓和了地主与农民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同时还大量地开垦荒地,扩大耕种面积,有利于生产的发展。清朝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摊丁入亩。1712年,清政府宣布:以前一年全国的丁银额为准,以后继续增加的人口,不再多征。到雍正时,清政府进一步实行“摊丁入亩”的方式,把康熙五十年固定的丁银,平均摊入田赋银中一并征收。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几千年的人头税基本上取消了。这些措施推动了清朝农业的恢复和发展。简述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世界地区联系加强的表现。
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世界联系加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区经济联系密切,出现了全球性的经济关系。西欧对东欧、西欧对美洲、西欧对亚洲的贸易加强。国际劳动分工第一次大规模地实现了,美洲和东欧生产原料,非洲提供劳动力,而西欧则指挥着这些全球性的贸易,并且越来越集中力量于生产。二是全球的政治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穆斯林世界势力强大,它向各个方向扩张。而现在,西欧列强崛起,这个势力活动的范围是全球,这是由于他们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供其经济榨取和殖民的广大领土。三是全球文化的交流加强。欧洲人特别是英国人把他们自己的文化带到了新大陆,对土著居民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他们也从印第安人那里学到了许多有益的文化。中国、印度文化也开始与欧洲文化进行接触。简论英属北美殖民地启蒙思想的产生及其对美国独立运动的影响。
英、法的启蒙思想不可避免地传播到英属北美殖民地。北美殖民地产生出启蒙思想的杰出代表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斐逊。
富兰克林(17O6—179O年)自学成材,既是发明家,又是知名学者和政论家。他歌颂勤劳,认为农业是增加财富的惟一正当方法,与法国重农学派的观点颇相似,反对英国对殖民地工商业的限制,同情劳动人民,认为“个人幸福是政治社会的最终目的”。他要求废除奴隶制度,主张黑人、印第安人和白种人享有同等的权利,政治上主张实行普选制和一院制议会。起初,他主张殖民地统一,在英帝国范围内实行自治。独立战争爆发后,他坚定地支持独立,捐献个人财产支援独立战争,积极参与领导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杰斐逊(1743—1826年)深受启蒙思想家特别是洛克的思想影响。他反对愚昧迷信,崇尚理性知识。他认为,人的思想一旦从迷信禁锢下解放出来,就能获取丰富的理性知识,知识就能创造财富,并引导人类走向更富裕更美好的生活领域。在政治思想上,他是革命民主主义者,竭力维护人民的自由、平等权利,主张建立人民广泛参政的、实行普选制的民主共和国。他反对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倡每隔2O年就要对法律或宪法进行复查,以便使法律和宪法能符合时代进步和当代人民的要求。杰斐逊认为奴隶制度是对自然权利的侵犯,因而他主张解放奴隶。他认为:“在自然法则下面,一切人生来都是自由的,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对自己的身体有支配的权利。”
以富兰克林、杰斐逊、潘恩为代表的北美殖民地的启蒙思想,唤起了美利坚民族觉醒,促使殖民地人民起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推动人民去争取民族独立。试分析法国大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点。
相同点:
1.同属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都是新生的资产阶级与封建制度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
2.革命的主力军都是人民群众。
3.革命的结果都是以新的资本主义制度代替了旧的封建专制制度。
不同点:
1.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法国资产阶级在革命中则与人民群众结成联盟。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披着宗教的外衣掩护下进行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则完全抛弃了宗教外衣,在公开的政治路线上同敌人斗争。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次保守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次比较民主、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在经济上,英国不仅保留了大地主土地所有制,而且保留了农民对地主的封建义务;政治上,英国保留了君主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的联合专政。法国比较彻底地摧毁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政治上,建立了共和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完全统治。简述拿破仑帝国覆灭的原因。
1.拿破仑在对外战争中大肆掠夺被征服国家的人民,抢劫财富,强征“血税”,力图把被占领国变成法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从而引发了反拿破仑侵略的民族解放斗争。
2.在帝国后期,连年的战争给国内各阶层带来了灾难,农业衰落,工人失业,与海外的贸易被截断。帝国的社会基础日益缩小。
3.拿破仑在反封建方面很不彻底:拉拢任用了一批波旁王朝的旧官吏;力图使帝国制度与封建制度相协调;恢复了贵族称号和等级制度,实行分封制,从而为封建王朝复辟铺平了道路。
4.实行独裁统治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支柱,但在帝国后期,法国的军事力量严重削弱,特别是侵俄战争遭到惨败,帝国从此一蹶不振。1848年欧洲革命的性质及特点是什么?
1848年欧洲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各国的革命都是要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的具体革命任务也不尽相同。在德意志,实现国家的统一是革命的主要任务;在意大利,民族问题、民族矛盾成为革命的首要问题。这时所要解决的民族问题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1848年欧洲革命的特点:
(1)与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不同,1848年欧洲革命是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环境中发生的,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诞生,这对革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2)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和城市平民,而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正是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积极参加革命,使1848年欧洲革命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
(3)资产阶级背叛人民,反对革命深入,使大多数国家的革命沿着下降路线发展。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暴露无遗,只有无产阶级才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工业革命为什么会首先发生在英国?
工业革命也称产业革命,是指从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生产阶段,向资本主义机器生产阶段过渡的过程。它以机器生产为起点,以机器制造的基本完成为标志。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以后,扩展到法、美、德、俄、日等国。那么工业革命为何在英国最早发生呢?
第一,英国较早地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前提。经过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上半期英国议会制度的确立,《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案》的公布,都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英国的政治统治,扫除了封建主义的障碍。资产阶级掌权后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工业革命的到来。
第二,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奴隶贸易等手段,最先具备了必要的资本、市场等经济条件。这一时期,英国不断发动对外战争,进行奴隶贸易,从殖民地掠夺财富。对内政府还发行大量国债,搜刮国内人民。这些财富集中在资产阶级的手中,并且转化为工业革命必需的资本。
第三,18世纪以后,英国的手工工场已经发展到十分成熟的阶段,它不仅生产规模大,技术先进,而且分工细致,劳动生产率也很高。这为机器大工业的诞生创造了必要的技术条件。同时,工业革命也是以自然科学的进步为基础的。16世纪末到18世纪初英国出现了不少著名的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如培根、牛顿等,牛顿的力学三大定律为机器的出现解决了许多理论上的问题。
第四,由于圈地运动的开展,英国最先形成了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农业工资劳动力者三层式社会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作为工业革命先导的农业革命的发生;有利于社会财富向工业资本的转化;有利于生产与科研、企业家与科学家的结合;有利于打破封闭型旧教育体制并培养新型技术人才;有利于形成开放型的国内消费模式,促成消费竞争,从而给社会生产造成强大的需求刺激。综上所述,到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具备了工业革命所必须的全部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前提,所以,工业革命最早就在英国发生了。简述宪章运动的历史意义。
宪章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宪章运动是英国无产阶级第一次独立的政治斗争,列宁称它为“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第二,在宪章运动中,英国工人阶级还成立了具有政党形式的全国性政治组织,从而为工人运动开创了一个光辉的先例。
第三,宪章运动对英国后来的政治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英国资产阶级充分认识到工人阶级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第四,宪章运动为国际工人运动留下了经验教训,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材料。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简述巴黎公社的伟大历史意义。
巴黎公社虽然仅存在了72天就失败了,但它的伟大历史意义永远不可磨灭。巴黎公社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它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政治上,第一,它摧毁了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五大支柱——常备军、警察、官僚、僧侣和法官。特别是用人民武装取代资产阶级常备军,不仅为一切社会经济进步创造了一个必要的条件,而且也为防止反动阶级的复辟和抵御外国侵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第二,公社不仅摧毁了资产阶级统治人民的物质支柱,也摧毁了他们统治人民的精神支柱——宗教,使人民在思想上获得解放。第三,公社对官僚制度的废除,将国家事务的所谓神秘性和特殊性一整套骗局扫除殆尽。公社实行的民主选举制以及保证选民有真正的监督权、罢免权和取消高级官员的高薪制等措施,既为人民民主,也为国家及其公职人员的“社会公仆”性质提供了可靠保证,从根本上否定了资产阶级在假民主基础上的官僚制度,避免了公职人员将职位视作升官发财的阶梯而变成新的官僚高薪阶层的可能,这是公社的一个伟大创举。经济上,第一,公社将逃亡资本家的企业交由工人管理,反映了工人剥夺资产阶级生产资料、消灭剥削制度的一种社会主义倾向。第二,它创立了工人直接管理工厂的新制度,第一次提出了“赎买”政策和对私人企业实行监督,这为以后无产阶级国家改造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可作借鉴的经验。文化教育方面,公社对于发展劳动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以后无产阶级国家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许多可供借鉴的东西。总之,巴黎公社把无产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有机化学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理工学院《视听节目策划》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大学《汽车电工电子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农业大学《烹调工艺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消费者保护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物理】《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 高考物理总复习《带电粒子在交变场中的运动》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分布式系统与云计算》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科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内科护理学-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
- 班组长培训之品质意识培训
- 道德经中德文对照版
- 公路工程随机抽样一览表(路基路面现场测试随机选点方法自动计算)
- 2021版中医症候医保对应中医症候医保2
- 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年产 4万吨氯化石蜡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6年级试题
- 药用植物学-课件
-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课件(完整版)
- 国货彩瞳美妆化消费趋势洞察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