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临床和影像学诊断演示文稿_第1页
颈椎病临床和影像学诊断演示文稿_第2页
颈椎病临床和影像学诊断演示文稿_第3页
颈椎病临床和影像学诊断演示文稿_第4页
颈椎病临床和影像学诊断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颈椎病临床和影像学诊断演示文稿目前一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优选)颈椎病临床和影像学诊断目前二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一、颈椎正常影像解剖目前三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颈部脊柱相关解剖目前四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颈部脊柱相关解剖目前五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颈部脊柱相关解剖目前六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颈部脊柱相关解剖目前七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正常颈椎CT目前八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正常颈椎CT目前九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颈部

CTA目前十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正常颈椎MRI目前十一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二、颈椎病的临床目前十二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定义(由2008年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修订)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者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及脊髓前中央动脉等目前十三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颈椎病的临床分型按临床症状分型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其他型(食管受压型、颈椎失稳型、脊髓前中央动脉受压型)混合型按发病时期分型颈椎病前期颈椎间盘征期骨源性颈椎病脊髓变性期目前十四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颈椎间盘退变+椎体后缘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混合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受累颈椎病临床分型的解剖基础神经根型钩突和小关节增生压迫神经根椎动脉孔周围骨、钩突增生椎间盘突出骨增生压迫脊髓交感神经机障碍型目前十五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上肢运动功能

4分3分2分1分0分正常用匙稍难用筷较难用匙进食不能用筷下肢运动功能

4分3分2分1分0分走正常走稍难扶上下楼扶平地走不能行走感觉功能(上肢、下肢、躯干分别计算)

2分1分0分

感觉正常轻度感觉障癌感觉严重障碍膀胱功能

正常3分轻度困难2分排尿严重困难1分尿失禁0分脊髓型颈椎病JOA评分标准目前十六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无症状17分无脊髓损害的临床症状轻度13-16分肢体不灵活,对生活有影响,但尚可胜任一般工作中度9-12分肢体无力或不灵活,或二便有异常,生活可以自理重度5-8分

肢体有部分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二便失禁或潴留严重0-4分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二便失禁脊髓型颈椎病JOA临床分级目前十七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三、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目前十八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颈椎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X线CTMR血管成像(DSA、CTA、MRA、CDFI、TCD)目前十九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不同影像方式的特点

X线CTMRI显示骨质方面有优势椎间盘显示脊髓韧带目前二十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1)颈椎X线正位、侧位、斜位片及动力位片目前二十一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体位、中心线等目前二十二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2)颈椎CT平扫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MPR、3D重建

脊髓造影后CT扫描(CTM)

椎管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成像(CTVE)显示骨质结构优于MRCTM有助于了解脊髓及神经根的受压情况目前二十三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颈椎CT平扫、MPR重建目前二十四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3)MRI平扫及增强

MR脊髓水成像(MRM)

颈椎屈伸位动态MR扫描显示椎间盘比CT敏感增强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可更客观真实了解脊髓受压情况有助于选择手术方式MRM可获得较高质量的类似脊髓造影的图像目前二十五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MRI矢状位、横断位目前二十六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颈段MRM

腰段

目前二十七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突出的变化C5/6椎间盘突出前屈位和后伸位均较自然位加重中立位过屈位过伸位目前二十八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4)椎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椎动脉血管造影三维成像(CTA)

MR血管成像(2D或3D-TOFMRA)

三维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3DCE

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DSA是诊断椎动脉病变的金标准MRA无创性敏感性俱佳,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MRA、CDFI、TCD能观测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DSA、CTA、MRA、CDFI从不同角度直接或间接反映了椎动脉是否存在痉挛、狭窄和折曲等受累情况目前二十九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椎动脉CTAMPR曲面重建目前三十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椎动脉CTA3D重建目前三十一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椎动脉3D-TOFMRA椎动脉变细目前三十二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1颈椎生理曲度异常2颈椎不稳定

3颈椎韧带退变

4椎体骨赘、钩椎关节、椎小关节退变5颈椎间盘退变

6椎管、侧隐窝、椎间孔狭窄

7横突孔及椎动脉异常目前三十三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颈曲变小、变直、反弓多采用Borden氏测量法正常C值7.6~12.2mm防止军人位、低颏位青少年颈椎病的主要影像学特征(100%)目前三十四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颈曲变小变直反弓目前三十五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2颈椎不稳定主要指下颈椎不稳颈椎椎前缘、椎后缘及棘突后缘连线连续性中断,台阶征。下颈椎不稳可测量颈椎水平和角度位移李家顺等认为国人下颈椎不稳的X线诊断标准:水平位移>3mm或角度位移>10°目前三十六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屈伸运动MR,C3椎体移位不稳目前三十七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3颈椎韧带退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及项韧带钙化或骨化影

黄韧带肥厚或钙化MRI横断面呈结节型或V字型,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正常黄韧带厚度颈椎小于1.5mm,胸椎小于2mm,腰椎小于4mm目前三十八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韧带退变目前三十九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动态MR

黄韧带的变化目前四十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4颈椎椎体骨赘、钩椎关节、椎小关节退变椎体骨赘

X线椎体的前后缘、上下缘呈唇样、刺状或骨桥形成CT、MRI椎体后缘的骨赘椎管狭窄及颈髓受压椎体前缘的骨赘食管食管受压目前四十一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钩椎关节退变表现为颈椎钩突肥大、变尖增生以及骨赞形成,其钩椎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显示硬化。CT扫描可观察到钩突增生肥大引起的椎间孔狭窄情况。左侧钩突肥大目前四十二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椎小关节退变表现为关节突之关节间隙模糊,关节面欠光滑及骨质增生硬化、关节腔内积气、滑膜囊肿椎小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腔内积气目前四十三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5颈椎间盘退变(变性、突出)椎间盘变性

(1)髓核改变:可见椎间盘高度变扁;早期T2WI信号减低,晚期T2WI呈高信号(2)纤维环改变:纤维环撕裂T2WI呈高信号。(3)终板改变:终板退变分为三型Ⅰ型终板内裂隙形成、邻近骨髓内富含血管的纤维组织形成。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Ⅱ型骨髓内脂肪替代,T1WI和T2WI信号均增高Ⅲ型广泛骨质硬化,T1WI和T2WI信号均降低X线仅可显示间接征象,表现为颈椎椎间隙变窄。CT表现为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内气体影。MRI目前四十四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髓核T2WI信号减低目前四十五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椎间盘突出

CT、MRI表现为退变椎间盘呈局限性软组织块影突出或呈盘状超出椎体边周缘,并可见脊神经根或脊髓受压。中央型旁中央型(外侧型)侧方型(远外侧型)膨出型脱出型前突型许莫氏结节按照突出的部位分为:膨出、脱出及许莫氏结节可认为是椎间盘突出的一种特殊类型。髓核与母体分离,形成游离体小结节,多位于硬膜外间隙,偶尔位于硬膜下。前突型并不少见,由于纤维环前侧较厚和前纵韧带较宽关系,这种突出程度并不严重椎体椎体上、下缘出现半圆形缺损影,X线及CT可见其边缘骨质硬化,T1、T2MRI信号与椎间盘相似。目前四十六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前后受压目前四十七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MRI、CT椎间盘突出目前四十八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颈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时,MRI可见受累颈髓弯曲、变形,向后移位,其内出现斑点状异常信号,提示脊髓水肿、囊性变等。颈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向后压迫脊髓前中央动脉时,可出现脊髓梗塞,MRI可表现脊髓前2/3范围T2WI呈高信号。有人称为脊髓前中央动脉受压型颈椎病,其确切含义及其影像学表现有待进一步研究。脊髓异常信号目前四十九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脊髓受压,T2WI高信号目前五十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脊髓伪影目前五十一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椎间盘层面高信号脑脊液的腹侧,出现弧形充盈缺损压迹,脊髓或马尾神经根受压移位,蛛网膜下腔部分阻塞,神经根袖出现移位、变形、截断、消失等征象。椎间盘突出伴黄韧带肥厚,使造影柱呈串珠样改变。MRM表现(颈椎间盘突出时)目前五十二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椎间盘突出有二个测量指数——矢径和横径指数(STI)、矢径指数(SI),其测量方法参阅Thelander等描述的方法。STI与SI指标作为衡量颈椎间盘突出程度的量化指标客观可靠,SI更简化更实用。判断颈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可测量突出部分矢径的最大值小于2mm为轻度位于2~5mm为中度大于5mm为重度硬膜囊及脊髓受压程度可分为三度轻度:硬膜囊受压变形但未达到脊髓中度:硬膜囊受压变形已达脊髓重度:脊髓受压变形目前五十三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6椎管、侧隐窝、椎间孔狭窄颈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黄韧带肥厚钙化椎体后缘、椎板骨质增生椎管比值=颈椎椎管矢径(毫米)/颈椎椎体矢径(毫米)国人颈椎正常椎管比值为大于0.75,小于0.75为椎管狭窄椎管矢径小于10毫米绝对狭窄

10.1~12毫米为相对狭窄

12.1~14毫米为临界椎管大于14毫米为正常椎管狭窄

目前五十四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椎管狭窄目前五十五页\总数六十一页\编于二十点侧隐窝狭窄CT

CT及MR显示正常人侧隐窝矢状径一般在5mm以上,如果小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