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南省岳阳县一中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2023届湖南省岳阳县一中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2023届湖南省岳阳县一中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2023届湖南省岳阳县一中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2023届湖南省岳阳县一中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三下期岳阳县一中入学考试 历史试卷总分:100分时量:75分钟命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都、布、按三司在地方上三权分立,互不统属,同时又分属中央三个不同的机构。都司听命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布司和六部与都察院有关联,按司则受命于刑部和都察院。这一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

)A.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B.设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掌管一省政务C.郡设太守为一郡最高长官,其下设郡尉、郡丞分别协掌军事、行政D.省之下设府(州),府之下设县(州),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2.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思想主张,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这些法律制度在精神层面和操作层面存在着若干共通之处,按照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司法独立,三权分立

②从民众中产生陪审团③法律至上,王在法下

④不同性别、种族一律平等地适用法律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3.近人日记写道:“都中人心震恐,各王公密议甚秘,外间不得知,第闻肃亲王主张以禁卫军严守宫廷,东西洋留学生在京者,暂令出境,派陆军大臣督师赴鄂而己,又有主张挖断黄河铁桥,阻兵北来者,甚可笑也。”这一场景应发生于()A.中日甲午战争时期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4.在袁世凯、张之洞等的奏请和立宪派的压力下,清政府于1911年5月成立责任内阁。内阁总共13人,满族占到9人,其中皇族7人,汉族有4人,被称为“皇族内阁”。此举(

)A.意在促进传统政治转型 B.根本上冲击了专制政治C.壮大了革命反清的势力 D.提高了内阁的运行效率5.如表为汉武帝时期部分官员的任职及学术方向状况。这反映出当时(

)姓名官职学术方向公孙弘丞相学《春秋》杂说主父偃丞相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张欧御史大夫治刑名韩安国御史大夫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邹田生所汲黯主爵都尉学黄老言……然好游侠郑当时大农令以任侠自喜……好黄老言A.百家争鸣局面延续 B.选官方式走向多元C.儒生成为官僚主体 D.用人标准灵活务实6.从光荣革命到19世纪初,一些奴颜婢膝的“国王之友”和政治掮客,单凭王室支持登上相位,用国王恩赐官职的润滑剂维持着行政机构的运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王违背《权利法案》中议会至上的原则B.英国行政权力脱离了议会监督C.英国近代政体中长期保留了传统政治色彩D.英国还没有建立责任内阁制7.关于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有学者这样写道,据统计在清王朝覆灭之前,各部侍郎、部丞、参议及内阁属员中,出国留过学或出洋考察过宪政等有留洋经历的人,占百分之十四点九,针对中国兴学之初,沿用科举办法,学堂毕业者即授予实官的问题,1911年9月,清政府鉴于“东西各国学堂毕业与入官考试无不判为二事”,“拟自《文官考试任用章程》施行之日起,无论何项学堂考试毕业者,概不给奖实官,其游学毕业生之廷试,明年亦拟不复举行。”该学者的叙述意在说明(

)①科举将读书与做官结合起来②西方文官制度的引入终结了留学毕业即授官的途径③学堂选官方式未经周密筹划而带有过渡性质④新的官员录用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政府官员结构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商汤灭夏后,作《汤诰》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四渎(河道)已修,万民乃有居。后稷降播,农殖百谷。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后(后代)有立(封国)。……不道,毋之在国(方国),女(你们)毋我怨。”可见,商汤A.强调中央的绝对权威 B.重视畿外地区的管理C.规范诸侯的行为准则 D.告诫伯侯为民众谋利9.加尔文认为:“凡欲求来世在天堂得到光荣的,在今世必须斗争,而斗争之胜利必须经历无数困难始能获得。”这样经斗争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者,不仅死后可升天堂,而且在现世又可理所当然地获得财富,过优裕的生活,因为“一个人所享有的财富非出于偶然,而是上帝的分配”。据此可知,加尔文的宗教观A.推动了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 B.体现了对教皇的绝对忠诚C.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D.未能摆脱天主教的财富观10.鞍山钢铁公司工人王崇伦于1953年发明了“万能工具胎”,使一台刨床能顶6台插床使用,一年完成了几年的生产任务,成为全国最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线工人,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如图中邮票图案反映的是王崇伦边使用机床边讲解时的情景。图文信息反映出(

)A.工业化建设中出现急躁冒进的倾向 B.公私合营激发工人的主人翁精神C.中国工人阶级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D.人民群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1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地点与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A.隋朝常骏在①处出航到达赤土国B.宋朝开辟了由②处出发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C.乾隆帝在③处迎来土尔扈特部的回归D.明朝为应对边疆的民族关系在④处开放马市12.1917年,列宁提出:“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随故的和平……凡是把一个弱小民族合并入一个强大国家而没有得到这个民族的同意合并、希望合并的明确而自愿的表示,就是兼并或侵犯别国领士的行为……各富强国家为了如何瓜分它们所侵占的弱小民族而继续进行战争,是反人类的滔天罪行。”这一言说(

)A.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B.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C.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13.下图为创作于1962年的藏族题材人物画《翻身奴隶的儿女》,描绘了一群藏族孩子盘坐在毡子上读书写字的场景。据此可知,当时A.义务教育普及塑造了时代新风 B.绘画艺术彰显了浪漫主义风格C.民主改革开启了藏族聚居区发展新篇 D.西部开发缩小了儿童发展差距14.有学者认为:“在朝鲜战争中,中国领导人虽然赢得了广大新独立国家甚至有力对手美国的敬重,但也让周边国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从而使中国的领导人不得不做出某些改变。”该学者旨在说明朝鲜战争A.极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壮大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C.推动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促进“求同存异”原则的提出15.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这一变化的主要背景是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C.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D.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16.“这一套复杂的财务政策在康熙朝达到高峰,其主要特征是以白银来估算并征收田赋。地主需要现金来付税,也开始要求以现金来缴交田租,而这让佃农有更强烈的动机转向可换取现金的作物”。这一财务政策A.限制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B.有利于专制皇权的加强C.沿袭了明朝的一条鞭法 D.体现出藏富于民的观念17.在传统中国社会,事实上存在着两种秩序或力量。一种是官治秩序或国家力量,另一种是乡土秩序或民间力量。前者以皇权为中心,自上而下形成等级分明的梯形结构;后者以家族为中心,聚族而居,形成村落自治共同体。下列图示符合这一叙述的是(

)A.三公—中朝—尚书台官仓鸠杖 B.中书省—尚书省—六部十家牌法福田院C.三司—转运司—知县义学义田 D.中书省—行省—郡家训善堂18.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发现的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遗址,发掘出了大量石铲、斧、石刀、石镰、石磨盘等实用性器物。这些“器物”说明,当时(

)A.打制石器技术发达 B.社会贫富差距加大C.农耕经济已经产生 D.手工业开始独立化19.16世纪,美洲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若要吃面包,需要进口欧洲小麦。进入17世纪,智利发展成南美的小麦产区,产品除了供应本地外,还被运到巴西、古巴、秘鲁等地。小麦在美洲的传播A.促进了殖民地的近代化 B.有利于欧洲人对美洲的殖民C.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兴起 D.极大改善了土著居民的生活20.汉代的夫余文化遗存(在今吉林省)榆树老河深遗址中,出土了铁27件、铁凿4件、铁镭8件、铁镰13件,铁制农业生产工具在老河深大、中、小型墓中均有出土。经学者比对,这些铁制农具与汉代中原地区的农具完全相同。这表明汉代(

)A.农耕生产区域的扩展 B.铁犁牛耕的广泛使用C.存在大地主田庄生产 D.跨区域长途贸易兴盛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国,个人对人文关系有一种依附性,这种依附性主要是传统社会以来形成的血缘关系,农业社会容易形成大一统、家天下的文化。在家族或宗族里面才突显你的价值,离开了这个家族,你就什么都不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历来就强调等级制度,强调尊卑关系,由于人是一种依附的东西,于是在制度设计的时候就会考虑这种制度怎样才能体现出人的这种依附性。而西方(古希腊)的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都与城邦是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在这个城邦里都是平等的一个成员。这与地理环境的制约导致他们必须要去海外进行一种经营活动有关。西方国家在政治制度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它的实质是财产权利向政治权力转化的一种过程。而中国实际上就是政治权利直接占有财产权利的过程。——摘编自李嘉伟《中西方古代形成不同政治制度的原因探析》材料二晚清中国的颓废局面迫使传统政治思想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西方政治制度及理论进入了有识之士的理论审视范围,这就为西方政治理论的涌入提供了契机。19世纪,国人开始对西方政治制度及理论充满赞扬和期待,把西方政治治制度引入中国实践成为不少人的理想寄托和奋斗目标。然而结果无一例外地也都归于失败,形成了光怪陆离的清末民初政治现象。西方理论和制度终归没有完成政治制度供给任务,新的政治制度均衡没有实现。——摘编自李照作、吕强《政治制度变迁的动力与资源基础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西方在政治制度的设计思维上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并分析其“新的政治制度均衡没有实现”给我们带来的启示。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律》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完备成熟的法典,全面制定了有关性别与婚姻的法规。《唐律》对离婚有三种规定,一是“出妻”,指由夫方提出的强制离异。在《礼记》中为出妻规定有“无子、不顾父母、妒、淫、哆言、窃盗、恶疾”七条理由。妻子若犯了其中一条,丈夫就可名正言顺地休妻。二是“义绝”强制离婚。“义绝”包括夫对妻族、妻对夫族的谋害罪、奸杀与殴杀罪。官府判断一方犯义绝,必须强制离婚。三是受鲜卑族法律的影响,唐朝还存在“和离”的情况。从敦煌文书的“放妻书”样文看来,“和离”不仅双方自愿,而且还有对妻子再婚的祝词,“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选聘高官之主。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摘编《从<唐律·户婚>看唐代婚姻的双重性》材料二1950年《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规定:“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党和政府利用报纸、广播、书籍等方式进行大规模宣传活动,还通过集体婚礼、评选模范夫妇等形式宣传《婚姻法》。各级法院对于因干涉婚姻自由而伤害妇女或逼致妇女自杀的罪行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婚姻法》的贯彻使受封建婚姻制度束缚、压迫的妇女纷纷向政府和法院申请解除不合理的婚姻关系,妇女提出的离婚案件迅速增加。妇女获得婚姻自由后积极参加了基层政府以及生产互助组织的工作。伴随着婚姻自主意识的增强,青年的择偶标准也发生了改变。——摘编《论1950年<婚姻法>》(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的婚姻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0年《婚姻法》的核心理念,概括其贯彻实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23.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材料一

民户与土地是古代中国的根本所在。如何有效地控制民户是基层行政组织担负的根本任务,而控制民户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建立一套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由于中国形成了差异性极大的自然经济区域,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古代乡里基层组织必须适应乡里社会特定的自然、经济、政治条件,成为相对独立的基层管理系统。——摘编自韩秀桃《中国古代乡里基层组织特征》材料二

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在二战后美欧等发达国家主导下形成,是一种以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货币金融体制为核心,通过经济、贸易、金融协定等国际条约体系来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经济治理模式。历史时期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历程1949-1978年中国基本被排除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外1978-2001年中国放弃“旁观老”的身份,开始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机钊中,加入各种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学习和适应各种机钊及规则。1980年,中国恢复在国际货币基企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的合法席位.2001-2008年中国以“开放”为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战略,进一步独入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主要表现为国际规则的国内化,以对接国际规则。2008年至今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国际格局的变化,传统大国力量和对下降,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群体崛起,从国际体系的边缘走向舞台中心.(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乡里基层组织的特征。(2)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历程。三、论述题24.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以下是国际秩序发展史上重要事件的节选。材料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1651年,英国颁布了多项《航海条例》保护本国贸易。为了迫使荷兰接受《航海条例》,英国发动了一系列对荷兰的战争。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南京条约》,条约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关税主权。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1945年6月,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1947年,23个国家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该协定的框架下,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1970年,25届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中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国际秩序”自拟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高三上期岳阳县一中入学考试参考答案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CCDCBDC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BCCDCCCBA1.D【详解】依据材料“都、布、按三司在地方上三权分立,互不统属,同时又分属中央三个不同的机构。都司听命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布司和六部与都察院有关联,按司则受命于刑部和都察院”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朝的三司制度,明初沿袭元朝的行省制,并在省之下设府(州),府之下设县(州),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D项正确;A项是唐朝的地方制度,排除A项;B项是元朝的地方制度,排除B项;C项是秦汉时期的地方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2.C【详解】①司法独立,三权分立是在1787年宪法的内容;②从民众中产生陪审团是古代雅典;③法律至上,王在法下是13世纪的英国《大宪章》;④不同性别、种族一律平等地适用法律是在1789年的《人权宣言》中,②③①④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3.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城中王公密议“以禁卫军严守宫廷”,派军队去湖北镇压革命党等,体现的是武昌起义后,即辛亥革命时期的场景,C项正确;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湖北一带并未当作战场,排除A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帝后自京城西逃,并未在湖北展开战斗,排除B项;国民革命时期“王公”和“禁卫军”等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排除D项。故选C项。4.C【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清末新政。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清政府于1911年5月成立的责任内阁中,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和满族都占据了半数以上,充分说明这个内阁绝不是民主内阁,而是“皇族内阁”,体现了专制的特点。显然这一内阁不仅很难得到革命派的支持,反而使过去支持清政府的一部分立宪派和旧官僚转而支持革命,从而壮大了革命反清的势力,C项正确;A项显然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这一内阁旨在维护君主专制,排除B项;这一“皇族内阁”很难提升效率,排除D项。故选C项。5.D【详解】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汉武帝时期的部分高级官员的学术方向并不统一,方向多样。说明汉武帝选拔人才不拘一格,标准灵活务实,D项正确;汉武帝时期百家争鸣已经不在延续,排除A项;表格信息不能体现选官方式的多样化,排除B项;这些官员并不都是出身于儒生,并不能说明儒生称为官僚的主体,排除C项。故选D项。6.C【详解】从材料来看,英国政府在光荣革命到19世纪初这一段时间内,国王的权力依旧在政府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体现出近代体制中依然留有一定的封建残余,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一些奴颜婢膝的“国王之友”和政治掮客,而不是国王直接参政;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议会的态度,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D选项错误,与材料反映内容相悖。7.B【详解】根据材料,晚清选官制度改革初期,曾经沿用科举办法,学堂毕业者即授予实官,1911年9月清政府宣布拟于《文官考试任用章程》施行后,停止学堂毕业者即授予实官的做法,也即担任官员必须通过考试。材料内容主要讲晚清进行选官制度改革,废除科举制,而非阐述科举制的特点和影响,①所述与材料主旨不符。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1911年9月清政府宣布拟于《文官考试任用章程》施行后,停止学堂毕业者即授予实官的做法,但未及《文官考试任用章程》出台施行,清政府就灭亡了,清朝直至灭亡也未完成西方文官制度的引入,②所述不符合题意。清末废除科举制,同时又奖励学堂毕业生以不同等级的科举出身,不经过考试即授予相应官职,这种建立在新学制基础上同时又带有科举制残余的学堂选官方式,尚不完备,带有过渡性质,③所述符合题意。根据材料“据统计在清王朝覆灭之前,各部侍郎、部丞、参议及内阁属员中,出国留过学或出洋考察过宪政等有留洋经历的人,占百分之十四点九”,可知学堂选官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政府官员结构,④所述符合题意。综上,③④体现了材料中学者的观点和意图,B项正确;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C项、D项。故选B项。8.D【详解】商汤以古禹、皋陶、后稷一心为民的行为以及成就告诫伯侯治国要有道,所谓道,即告诫伯侯要为民众谋利,D项正确;这一时期中央绝对权威尚未确立,排除A项;《汤诰》面向的是方国,属于道德劝诫,不属于管理,排除B项;方国不等于诸侯,而且材料内容不是对方国行为的规范,排除C项。故选D项。9.C【详解】加尔文认为人应当通过斗争进而获得事业上的成功,然后在死后上天堂,而且认为一个人的财富是上帝的分配,这种宗教观肯定了获取财富的正当性,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C项正确;加尔文的宗教观和民主观念无关,排除A项;加尔文的宗教观冲击教皇的权威,排除B项;加尔文肯定人对于财富的追求,突破了天主教对于财富的认识,排除D项。故选C项。10.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时期,王崇伦为代表的鞍钢工人发明“万能工具胎”,积极提高生产效率,努力“走在时间前面”等,反映了中国工人阶级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工业化建设中出现了急躁冒进的倾向,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公私合营激发了工人的主人翁精神,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后,我国才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1.D【详解】依据材料“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随故的和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属于十月革命后工农苏维埃政府颁布《和平法令》的内容,是使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发生革命变革的苏维埃政权的第一个国家文件,D项正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才逐渐瓦解,排除A项;《和平法令》并没有改变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排除B项;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兴起,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近代化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12.B【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开辟了由明州处出发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②是明州,B项正确;隋朝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南海郡在广东,①是海南岛,排除A项;清朝在伊犁迎来土尔扈特部的回归,③是黑龙江,排除C项;隋朝隋炀帝在都城长安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宜,④是张掖,排除D项。故选B项。13.C【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翻身奴隶的儿女》描绘的藏族孩子读书写字场景,体现出当时民主改革开启了藏族聚居区发展新篇,C项正确;义务教育普及直到1980年代才开始,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艺术风格是现实主义而非浪漫主义,B项错误;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开始于21世纪初,D项错误。14.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鲜战争(1950.10~1953.7)让周边国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在致力于缓和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大背景下,影响到我国在1953年12月与印度代表团谈判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C项正确;极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壮大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AB项;“求同存异”原则是我国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的原则,目的是缓和与会国关系,推进万隆会议顺利进行,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5.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后,世界银行的宗旨从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转向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主要是因为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和新兴民族国家的纷纷建立,D项正确;1991年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与世界银行援助对象和内容调整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并非世界银行调整援助方向的背景,排除B项;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不是20世纪中期世界银行转向援助发展中国家的背景,排除C项。故选D项。16.C【详解】根据“以白银来估算并征收田赋。地主需要现金来付税,也开始要求以现金来缴交田租”可知清代的赋税征收是以田亩为依据,这明显是承袭了明代一条鞭法的特点,C项正确;这一财务政策要求用现金支付,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能够推动海外贸易发展,排除A项;赋税以现金收取和加强专职皇权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农民依然要支付沉重的赋税,并不能体现藏富于民,排除D项。故选C项。17.C【详解】材料“前者以皇权为中心,自上而下形成等级分明的梯形结构;”体现了等级分明,三司为中央官职,转运司除经度财赋,又兼有督察地方官吏;结合所学义学义田是以家族为中心,形成村落自治共同体,C项正确;三公和中朝体现不出自上而下形成等级分明的梯形结构,排除A项;中书省和尚书省同属三省,体现不出自上而下形成等级分明的梯形结构,排除B项;由中书省、行省可判断这一时期是元朝,元朝没有郡的存在,排除D项。故选C项。18.C【详解】依据材料“裴李岗遗址,发掘出了大量石铲、斧、石刀、石镰、石磨盘等实用性器物。”,可以看出这些工具都是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表明当时已经产生农耕经济,C项正确;裴李岗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社会贫富差距状况,排除B项;手工业独立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时期,和农业之间的分离,材料涉及的是农耕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19.B【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引起了物种交流,小麦在美洲的种植扩大,让美洲大陆的欧洲移民能吃上面包,而不需要进口欧洲的小麦,这样就使得他们在美洲殖民地的饮食生活更为适宜,方便他们常驻美洲,因此小麦在美洲的传播有利于欧洲人对美洲的殖民,B项正确;近代化表现在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近代化等,材料中小麦在美洲的种植、传播与近代化关系不大,排除A项;奴隶贸易在15世纪就已经兴起,排除C项;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小麦种植主要服务于欧洲殖民者,“极大改善了土著居民的生活”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20.A【详解】吉林榆树位于东北地区,铁制农业生产工具在老河深大、中、小型墓中均有出土。经学者比对,这些铁制农具与汉代中原地区的农具完全相同,说明汉代中原地区的农耕生产方式扩展至东北地区,A项正确;材料仅说明东北地区铁器使用情况,并未涉及牛耕的相关材料,同时也未说明其他地区铁犁牛耕的使用,B项夸大了范围,排除;出土铁器并不能说明当时东北地区出现了大地主田庄生产组织形式,也可能是其他的生产组织形式,C项说法不准确,排除;铁器可能是仿制或间接传入东北地区,无法说明是跨区域长途贸易,D项说法不准确,排除。故选A项。二、材料分析题21.(1)差异:中国:中国是大一统的家天下,强调王权与等级秩序;中国制度维系的方法在于确保国人的依附性;用政治权利获取经济利益。(回答任意2点即可,2分)古希腊:古希腊包括很多分散的城邦,强调人权与民主;古希腊制度维系的方法在于确保公民的独立性;用政治权利去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回答任意2点即可,2分)原因:中国多广阔平原,易出现大一统格局和君主专制;古希腊多山多岛环海,易形成分裂的多元化格局。农业文明下的中国血缘与姻亲关系浓厚;而海洋文明下古代希腊的血缘关系较淡,更强调工商业利益。(回答2点即可,4分)(2)探索与实践:清末的戊戌变法,尝试实践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后,尝试实践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总统制、政党政治。(回答2点即可,4分)启示:政治制度的变迁需要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文化体系相匹配与同步,政治改革需要相适应的配套措施,这样才能取得成效。(2分)22.(1)观念:婚姻以男性夫权为中心;婚姻涉及家族的结合;带有浓厚的宗法伦理色彩;女性有一定的婚姻自由。(回答3点即可,3分)原因:受到传统的礼乐制度、宗法伦理观念的影响;唐代民族融合,社会风气较为开放自由,女性地位相对较高。(回答3点即可,3分)(2)核心理念:婚姻自由,权益平等。(2分)实施特点:注重宣传教育;严厉惩处违法行为;女性自主性提高。(回答2点即可,2分)意义:保护女性权益,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激发女性参与建设的热情;改变传统观念,塑造自由、平等、和谐的婚姻观念和社会风气;增强民众法律意识,开启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回答任意2点即可,2分)23.(1)特征:政治:实行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