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课标解读: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如何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探究,使探究能更好地体现科学味,让学生体验并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感受探究的乐趣,成为我在本课设计中的主要追求。采用以学为主的“支架式”教学策略,试图以“有层次的科学问题”和“有结构的典型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贯彻着主体性和活动性的教学原则,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充分感知、猜想、思考、讨论、实验,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如,课上在指导“借助附加物改变沉浮”的活动中,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大量的实验材料,通过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去探究改变物体浮沉的多种方法,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总结出结论;在“改变物体形状改变浮沉”的实验中,我借助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作为学生研究的材料,学生在平时玩橡皮泥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发现,但并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拿到课堂上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发现生活与科学的紧密关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情,我把自制“潜艇”留给学生在课后完成,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的探究活动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了“在动手动脑中学科学”。教材分析:本课是《物体的沉与浮》单元中的第三课内容,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是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也是学生们都曾亲眼见过的十分熟悉的现象。但如何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学生没有深入思考过。因此本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有多种方法。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知道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向上的浮力,知道有的物体能够漂浮在水面,有的物体则将沉入水底,学生对于“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但缺乏理性的认识,他们还有着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运用这一知识,掌握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2、会用多种方法改变多种物体沉浮。3、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发展思维。4、培养学生深入学习,努力实践,努力探究的思想品质。在研究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行为习惯。5、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体会到科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学重、难点:1、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研究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2、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水槽、玻璃瓶、铁钉、螺丝帽、小石子、钩码、木块、皮筋、食盐、玻璃棒、土豆块、橡皮泥、泡沫板、药匙等。教学过程:一、引发质疑,导入新课1、今天我带了4个大小一样的小瓶,猜一猜它们在水中是浮还是沉?2、你认为我使用了什么方法让上浮的小瓶子沉了下去?3、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的方法让小瓶子沉下去,看来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是可以改变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景,让学生提出质疑,这样一下子就可以把学生吸引过来,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探究新知。】二、验证想法,自主探究(一)借助附加物改变物体浮沉1、为了便于大家的研究,我给大家准备了很多的实验材料,(课件展示:钩码、皮筋、泡沫板、小石子、铁钉等)但准备的匆忙,我担心材料准备地不齐,下面我们用分一分的方法来检查一下,把你们认为在水中上浮的物体放在水槽的左边,把你们认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放在水槽的右边。如果不确定怎么办?比一比哪个小组分得最快。2、通过分类我们知道在水中上浮的物体有?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有?有补充的吗?(学生交流课件展示)【设计意图:既很好的巩固的旧知又为后面环节的开展打好了基础。学生进入这个教学环节之后,看到准备实验材料,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判断,先判断一下浮着物体有哪些,沉入水中的有哪些,为后面怎样改变物体的浮沉打下基础。】3、材料已经分好,在水中下沉的物体特别想到水面上透透气,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又想到水下串串门,你有没有好办法帮帮它们?4、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课件展示)选择你们喜欢的材料通过做一做让上浮的物体下沉,让下沉的物体上浮。5、刚才各小组实验的非常认真,哪个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做法?还有研究其它物体的吗?在这些实验中钩码、铁钉、螺丝钉被捆绑附加在木块、小瓶子、泡沫板上,让原本上浮或下沉的物体改变了在水中的浮沉状态,我们把它们叫做这些物体的附加物。(板书:附加物)6、小瓶子里放一个小石子它会下沉吗?看来让上浮的物体下沉不但与附加物有关还与附加物的重量有关。7、看来借助附加物让上浮的物体沉下去,也可以让下沉的物体浮上来。【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喜好探究是儿童的天性,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进一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记录的习惯。】(二)改变物体形状改变物体浮沉1、在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都是借助附加物改变在水中的浮沉状态。不过有些物体很例外,(出示橡皮泥)这是一个实心的橡皮泥在水中是浮还是沉?2、你能让橡皮泥浮起来吗?(学生交流)把球把球变成了饼,你是怎么想的?我们来试一试。3、橡皮泥的什么发生了改变?看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让物体上浮。(板书)4、我这有一块土豆,橡皮泥的形状捏的好,不但可以自己浮在水面上,而且还可以载物。(三)改变液体浮力大小改变物体浮沉1、土豆可以借助碗状的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直接放入水中呢?你有什么办法让土豆浮起来?还有其它方法吗?2、那我们就来试试这个方法,正好我这有土豆、食盐、烧杯、水和玻璃棒,你想怎样进行实验?(学生实验,教师巡视)4、什么发生变化让土豆浮了起来?你认为盐水的浮力大还是淡水的浮力大?5、看来液体浮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板书)6、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借助附加物、改变物体形状、改变液体浮力大小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玩发现改变物体浮沉的多种方法,学生通过猜想—验证—交流—得出结论。通过小结,让学生对试验所获得的事实进行整理,突显本环节的教学目的。】三、回归生活,应用科学1、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改变物体的浮沉的现象,想一想有哪些?【设计意图: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他们感觉学有所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2、课后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制作一个潜水艇模型,相信在制作过程中你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恰当引导学生课下进行拓展活动,活动主题即为课堂探究活动中的继续,利于了学生强烈的揭秘心理,学生现在可能还不会有什么惊人的发明创造,但是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科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他们这方面的意识,随着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将会有好的发明创造。】板书设计:改变浮和沉借助附加物改变物体形状改变液体浮力《改变浮和沉》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浮沉现象并不陌生,知道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向上的浮力,知道有的物体能够漂浮在水面,有的物体则将沉入水底,学生对于“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甚至说还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关于改变物体的浮和沉,他们应该很感兴趣,但缺乏理性的认。为此,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有结构而又富有探究乐趣的材料,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全面发展。
《改变浮和沉》效果分析一、学生学习效果分析通过课堂中分一分的环节,可以看出100%的学生对物体在水中的浮和沉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做一做的环节,100%的学生掌握了2种以上的改变物体浮和沉的方法,80%的学生掌握更多改变物体浮和沉的方法。但在联系生活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没能及时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在一起。以上说明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是理想的,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学生们还是学得比较轻松愉快的。二、学生情感价值观分析在学习《改变浮和沉》一课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由改变浮和沉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活。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全面发展。
《改变浮和沉》教材分析本课是《物体的沉与浮》单元中的第三课内容,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是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也是学生们都曾亲眼见过的十分熟悉的现象。但如何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学生没有深入思考过。因此本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有多种方法。《改变浮和沉》评测练习习题内容命题依据及意图填空1、潜水艇实现在水中的浮沉是利用来改变的。2、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有、和。3、要想让下沉的小铁钉浮在水面上,我们可以;要想让下沉的橡皮泥浮上来,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是本节课的重点,故设计此项练习。判断1、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是很难改变的。()2、泡沫板浮在水面上,没有办法让它下沉。()3、要想让下沉的鸡蛋浮上来,可以用在水中加盐的方法。()4、铁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浮在水面上,因为铁比水重。()在学生交流改变浮沉在生活中应用时,同学们找到的事例很少,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释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改变浮和沉》教学反思小学科学课程课标中提出: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细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在教学《改变浮和沉》一课时,我从生活入手,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使学生感到真实,贴近生活实际,并富有一定的趣味性、挑战性。对于学生来说,浮沉现象并不陌生,甚至说还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关于改变浮沉,他们应该很感兴趣。为此,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有结构而又富有探究乐趣的材料,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全面发展。一、满足学生的愿望科学发展的原动力就是人的好奇心。不论是科学家还是诗人,都有着或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我通过观察现象的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从表面上看到,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的实验,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现象。尤其在出示4个大小一样的瓶子让学生预测沉浮的时候,放了1个小瓶子,学生这时还没有多大兴趣,当我将第4个小瓶子放入水中,小瓶子一下沉了下去,这时引起了学生的关注,这样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步入新课的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既满足了学生的愿望,又打开了孩子们想象和探索之门。二、在玩中经历体验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玩耍中经历科学,体验科学,学习者遇到困难境况时的困惑,发现问题时的兴奋,以及问题或困难终于得到解决时的愉悦与自豪等等,这些体验都是有助于科学精神的形成的。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当同学们把自己熟悉的物体放入水中,面对上浮下沉的情境,教师提出问题:“在水中上浮的物体特别想到水底去串串门,沉在水底的物体又想到水面上来透透气,你们有方法帮助它们吗?”哇!不得了,一个个小手高高举起,学生的已有经验顿时被调动起来,“我看出来了,同学们已经想好了很多办法……办法行不行,关键还得?……提一个小要求“想多种方法让上浮的物体沉下去。”这下,学生可忙坏了……。有的把螺丝帽放入小瓶子,就可以沉下去;有的将钩码压在泡沫板上;有的在木块的周围绑上铁钉……。在经历探究的活动中,孩子们是主动的、积极的,孩子可以真正地接近科学,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也受到了启发,在更深层次上对科学有了理解。三、让学生说科学的话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探究学习中,学生经过大量的实验,长时间的观察,每个学生都会发现许多问题。如何将这些个体的发现进行交流,达到资源共享,是探究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只去实验而不去交流,学生就没有机会去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概括这些探究活动,此方面的能力也就得不到训练,一些共性的实验现象也就不容易发现,这样,探究学习的意义就会逊色了。例如“刚才各小组非常认真地在进行试验,哪个小组拿着实验记录单到前面交流一下你们选用的什么器材,怎样做的?──一场交流活动便开始了──“我们把四个钩码都放在泡沫板上,上浮的泡沫板就沉了下去;我们把一个小石子放在木块上,下沉的小石子就浮了上来;我们把钩码压在皮筋上,皮筋就沉了下去。”有沟通和合作,必然会有互动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活的知识,并在启发式的、探索式的对话中获得了主体性的发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四、问题是课堂探究的继续问题是探究学习的继续,一个问题就会引发一个探究性活动。我设计本课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从问题引入”。引入性问题将学生领入探究性学习之中,在探究中不是以解决问题,而是又有新的问题圆满结束。让同学们在课下利用课上所学的知识和身边的材料制作“潜水艇模型”,让课堂内容继续延续下去。在本次活动中,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也给本次活动带来了不少的遗憾。比如语言不够简洁、精彩;板书不够整洁规范;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多样,不够精彩;还有个别之处活动不够充分,有些急于求成等等,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都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另外通过这次实验,我也深有感触,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生动、精彩的科学探索活动,需要教师有足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术出版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大数据分析及应用项目教程(Spark SQL)(微课版) 教案全套 许慧 单元1-6 大数据分析概述-Zepplin数据可视化
- 药用薄荷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自推进式扫路机细分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 冷链果蔬物流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移动电话用屏幕保护膜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电子货币收款机细分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 电子闪光器开关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衬衫袖扣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绘画便笺簿项目营销计划书
- 通风管道的设计计算和构造
- MSA EXCEL计算表全套模板
- 数学-九宫数独100题(附答案)
- 高中区域地理俄罗斯(课堂PPT)
- 化工设备安装监理实施细则1
- 慢性病管理PPT课件
- 矿泉水项目融资方案分析
- Reportingverbs用法
- 推拿手法学操作实验手册及考核评分标准
- 旋转压实SGC作业指导书终
- 消防系统调试及联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