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新教材)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第一单元第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_第1页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新教材)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第一单元第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_第2页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新教材)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第一单元第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_第3页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新教材)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第一单元第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_第4页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新教材)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第一单元第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时空重点主题概览(1)政治:春秋战国是奴隶制瓦解和封建制度确立的时期,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2)经济: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和巩固,小农经济不断发展,黄河流域成为经济重心。(3)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文字从甲骨文向金文和篆书过渡。(4)民族:春秋战国时期,民族交融,形成华夏认同观念。一、政治大变化周平王东迁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1.列国纷争概况“春秋五霸”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先后建立了霸权“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影响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图解历史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的差异2.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1)华夏认同表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影响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思维拓展春秋战国时期蕴含的统一因素(1)诸侯国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形成统一趋势。(2)周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与华夏部族交错杂居,促进了民族交融与文化交流,加速了“华夏认同”的进程,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2)对外交往汉字外传(选必3,第2课子目2)①概况: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②影响: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如朝鲜谚文、日本假名、越南喃字,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3.变法运动(1)背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2)代表:秦国的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政治: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特点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影响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4.先秦的官员选拔(选必1,第5课子目1)世官制西周至春秋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举荐和军功授爵制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争霸图强方式: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材料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四邻的夷、蛮、戎、狄等民族被华夏族概称为“夷”。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族当中,曾以蛮自居的楚国也渐不再被视为蛮夷。春秋战国,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广泛的族群,最终到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依据材料对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状况及影响予以说明。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状况:周边少数民族逐渐与华夏族交融,形成华夏认同观念;通过民族交融,华夏族内涵进一步丰富,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影响:民族交融有利于秦的统一;为汉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二、经济大发展1.手工业(纲要上+选必2,第4课子目2、3)(1)冶铁技术出现,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家庭和私营手工业出现。(2)战国以后出现了大量铁农具的范(战国时期双镰铁范)。(3)劳作方式:①手工业家庭式(男耕女织)和手工业作坊式。②手工业者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2.农业(1)生产力①铁制农具开始广泛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②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2)生产关系①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②小农经济产生,并逐步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③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3.商业(纲要上+选必2,第7课子目1、2)(1)起源:①时间:原始社会后期。②原因: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商业贸易。(2)发展古代中国交换物品的场所称作“市”,通常设在人们经常集聚的地方商朝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春秋战国商人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货币货币流通广泛,并出现了秦国方孔半两钱、楚国蚁鼻钱和卢金、魏国布币、晋国耸肩尖足空首布币、赵国十二铢三孔布币、齐国齐造邦长大刀币、燕国尖首刀币等各种形式的货币信贷契约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城市各地涌现出了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齐国临淄)政策①“工商食官”的格局被打破。②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外贸中国的丝绸已到达波斯帝国地中海东岸春秋战国评价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便利了商品交换,扩展了商贸活动的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材料秦孝公以商鞅为左庶长,实施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商鞅变法从阶级结构、政治文化、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推动了社会转型。——摘编自何彬《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商鞅变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商鞅在经济和社会习俗方面的改革措施,说明商鞅变法是如何推动社会转型的。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经济方面的措施有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社会习俗方面的措施有禁止父子及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的家庭政策。这些措施改革了原有的土地制度,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并壮大了其力量;破坏并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改革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最终推动了社会转型。三、思想大繁荣1.孔子和老子项目孔子老子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内容(选必3,第1课子目2)(1)核心观念是“仁”,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反对苛政。(2)恢复西周礼乐制度。(3)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4)主张以天下为己任。(5)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主张“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唯物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追求天人合一。(2)辩证法:事物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3)政治: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教育成就(1)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2)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后来这些文献成为儒家的经典2.百家争鸣(1)历史背景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新兴的士阶层崛起政治环境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2)重要派别(纲要上+选必3,第1课子目2)儒家①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要求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认为“仁者无敌”;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选必1,第8课子目1)主张“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以天下为己任。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道家代表是庄子,崇尚逍遥自由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理论,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墨家①代表下层平民利益,代表是墨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②主张以天下为己任。③提出“尚贤”,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④主张政府实施社会救济,认为“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选必1,第17课子目3)法家(选必1,第8课子目1)①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其代表韩非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②提倡君主不要谈礼义而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③主张君主要赏罚分明。④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管子认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屈原主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图解历史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3)影响思想解放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现实意义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深远影响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深远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示意图据材料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思想家的应变之法有哪些(以儒、墨、道、法四家为例),并对图示体现的逻辑关系进行阐释。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儒家:德治、“仁政”、礼法并施。墨家:兼爱、非攻。道家:无为而治。法家:法治与中央集权。阐释:一定时期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衰落,土地私有制出现,地主阶级兴起。政治上,礼崩乐坏,王室衰微,诸侯纷争,造成混乱局面的同时,推动了民族交融,华夏认同观念增强。为适应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需要,新兴地主阶级实行变法,打击旧贵族势力,建立封建政治、经济新秩序,进一步推动社会变革,加速社会转型。而百家争鸣中,法家学说为各国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四、科技起步夏朝天文学《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等内容商朝天文学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1.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纷争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造成了社会剧烈动荡,但也有如下积极影响:加速了不同地域、民族间的交融,促进了对华夏文明的认同;扩展了疆域,促进局部统一;促进各国的制度改革。2.春秋战国时期,君主的权力变化分两个角度看,在周王室中,周天子的权力是不断减弱的;在各诸侯国内,各国通过一系列政治改革,君主的权力得到巩固和加强。3.春秋战国时期确立的君主专制制度违背原始民主传统;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这是废除土地国有制,确立土地私有制。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进步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反映,它们都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都是历史的进步。4.商周为青铜制造的鼎盛时期,人们农业生产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5.春秋战国出现铁犁牛耕,但尚未成为农业主要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农业主要耕作方式。6.孔子“恢复西周礼乐制度”的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社会动荡局面提出的政治重建设想,他认为西周的礼乐制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而且孔子思想本身也包含了“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的主张,因此不能说是保守、倒退的。7.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是相互对立和排斥的。儒家并不完全排斥法律与刑罚,儒家提倡的“礼”本身也有一定的约束力。同时,儒家思想也有中央集权统一思想的萌芽,只不过希望这种统一是由周天子或者仁君来完成。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影响(1)灾难:争霸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给广大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2)进步:推动了各国富国强兵的改革,打击了贵族保守势力,促进了地主阶层的崛起和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3)统一:大国兼并小国,为国家的最终统一创造了条件。(4)交融:客观上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使华夏族逐渐形成。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特征和影响(1)原因: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等的产物,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①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水利灌溉工程的兴建,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②阶级关系:社会经济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新兴的士阶层地位上升,颇受重用,他们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希望用自己的思想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③教育:随着私学兴起,“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平民开始接受教育;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2)核心特征:学术自由。(3)影响①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繁荣,为当时中国社会变革、转型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②奠定中国后世两千多年精神文明的基础,对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③彰显了古代中国的人文精神,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1.(2022·6月浙江选考)“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一首政治抒情长诗。作者毕生追求“美政”,其作品充满对家国的炽热情感和深切忧念。他是()A.墨子B.韩非C.屈原D.杜甫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并结合所学可知其出自《离骚》,为屈原的作品,他的作品充满对家国的炽热情感和深切忧念,C项正确;墨子代表中下层平民的利益,与毕生追求“美政”不符合,排除A项;韩非代表法家,主张严刑峻法,排除B项;杜甫的诗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2.(2022·6月浙江选考)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答案A解析“从周”是指孔子推崇周代的礼制,维护有序的等级秩序,“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是指周代的分封制,维护了等级秩序,A项正确;“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是郡县制,排除B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董仲舒的儒学独尊主张,排除C项;“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涉及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3.(2021·1月浙江选考)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有: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社会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下列观点中,对应两者的是()A.“齐物”;“逍遥”B.“天行有常”;“仁政”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非攻”D.“制天命而用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答案D解析“齐物”是庄子的一种哲学思想,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应同等对待,没有突出人的地位,“逍遥”也是庄子的主张,没有强调民的作用,排除A;“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主张,强调大自然运行有一定的规律,没有突出人的地位,故排除B;“法古无过,循礼无邪”是反对变法,没有突出人的地位,“非攻”是墨子反对战争的主张,没有强调民的作用,排除C;“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主张,强调掌握的规律为己所用,突出了人的地位,“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主张,强调人民的地位尊贵,强调民的作用,故D项正确。4.(2019·4月浙江选考)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可知,在古代中国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都有较为成熟的制度进行规范约束,故①正确;根据材料“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可知,商周时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明显的宗法血缘色彩,故②正确;根据材料“孔子、孟子、荀子”可知,儒家思想得以创立并发展,故③正确;根据材料“井田制”可知,使用耒耜生产,简单大规模协作,并且日益走向瓦解,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5.(2022·山东卷)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义教训则不祥。”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尚法存礼 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 D.外儒内法答案A解析材料观点体现了法家用法来治理国家,用礼仪来教育百姓的思想特点,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敬天,排除B项;德是内在的道德情感,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材料强调的是法和礼,排除C项;法家主张以法治为主,同时存礼,排除D项。6.(2021·全国乙卷)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诸侯国接受天子分封并进行世袭统治,西周中期至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不断发展,垦田数量增多,推动了诸侯国内部分封规模的扩大,故D项正确;井田制在战国改革变法中被废除,排除A项;春秋时期,随着诸侯国实力增强,传统分封体制受到冲击,天子权威日益削弱,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直接体现对诸侯国君权力地位的影响,排除C项。课时精练一、选择题Ⅰ(每小题2分,共20分)1.史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这反映了()①诸侯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②“礼乐征伐自天子出”③“礼乐征伐自诸侯出”④秦国最终完成国家统一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②③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可知,平王之时,诸侯争霸,故①正确;根据材料“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可知,周王室权势衰微,诸侯争做霸主,故②错误,③正确;材料只是体现诸侯争霸,无法体现国家统一的完成,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2.(2023·嘉兴高三测试)《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举措()A.缓和了民族矛盾B.促进了奴隶制经济发展C.推动了社会转型D.完善了封建政治制度答案C解析据材料“宗室非有军功论……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可知,商鞅变法以军功大小授爵,按爵级享受相应待遇,打击了旧贵族特权,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促进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推动了社会转型,故选C项;军功爵制与缓和民族矛盾无关,排除A项;此时社会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中,不会促进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战国时期,封建政治制度还未形成,“完善”说法错误,排除D项。3.有学者认为:“只有新进于文明的野蛮国家,最为可怕,秦国就属于这一种。”秦国士卒普遍比较勇猛顽强,被誉为“虎狼之师”。这主要是由于实行()A.皇帝制度 B.军功爵制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国士卒普遍比较勇猛顽强,被誉为“虎狼之师”,这主要是由于实行军功爵制。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提升了秦军的战斗力,B项正确;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体现了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的特点,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郡县制度是秦朝地方行政制度,排除C项;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确立的中央官制,排除D项。4.(2022·金华十校高三模拟)秦国规定:凡斩敌国一个甲士首级的,就赐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同时拨给一名“庶子”作为劳动人手……除授田宅外,还可以享受封邑租税。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门第出身是授爵的唯一依据C.奴隶斩得敌首不得赐爵D.军功可以改变社会政治地位答案D解析秦国实行军功授爵制度,立军功者授予相应爵位并给予丰厚物质奖励,这打击了贵族的世袭特权,使平民可以通过军功改变社会政治地位,故选D项。5.阅读下表,由此可推知,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楚国疆域内出土的铁器地点出土情况湖南长沙、衡阳发掘的61座墓中共有21件铁器,其中铁农具17件,占全部铁器的81%楚纪南城(湖北荆州)出土了33件铁器,其中农具19件,占全部铁器的3%湖北江陵雨台山楚墓等大量铁农具出土,种类也较多A.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B.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手工冶铁业生产集中化D.农耕中普遍运用铁农具答案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从出土铁器可知,铁农具在铁器中占比相当高,这体现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故选B项;秦汉以后,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生产的组织形式,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农耕中普遍运用铁农具,排除D项。6.(2023·宁波镇海中学适应性考试)我国历来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其中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举世闻名,惠泽中华民族两千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以下属于此工程的正确叙述有()①起源于韩国的“疲秦计”②开凿于公元前214年③“深淘滩,低作堰”是其治水名言④“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是其开凿方法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③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韩国的“疲秦计”指的是郑国渠,①错误;都江堰开凿于公元前256年,②错误;李冰的治水理念是“深淘滩,低作堰”,③正确;④是西汉时期的井渠,错误。D项正确。7.春秋战国以前,黄河流域仅有防洪排涝的零星沟渠工程;战国时期,才出现了大型农田灌溉渠系工程。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铁制生产工具的进步 B.土地兼并日益严重C.黄河流域经济的发展 D.国家重视农业生产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生产力迅速提高,推动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故A正确。8.《屈子行吟图》(如图),成功地塑造了屈原的典型形象。画面上屈原踽踽独行,吟歌于泽畔,形容憔悴中有坚毅之色。屈子在踽踽独行中吟道()①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②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④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D解析“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出自《诗经》,①②④出自《离骚》,D项正确。9.(2023·宁波模拟)想了解孔子的思想,应该研究他曾整理的、或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相关典籍。如()①《春秋》②《论语》③《史记》④《道德经》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春秋》是孔子自己整理的典籍,故①正确;《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整理记录的有关孔子言论的典籍,故②正确;《史记》是西汉司马迁写的史书,不是孔子或其弟子整理的典籍,故③错误;《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不是孔子或其弟子整理的典籍,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10.墨子所忧虑和关注的是“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他所要求的是“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由此可知墨家()A.主张非攻、兼爱B.志于实现国家统一C.崇尚节用、尚贤D.具有以民为本意识答案D解析从题干材料“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可知,墨家从人民利益出发,具有以民为本的意识,D项正确。“非攻、兼爱”和“节用、尚贤”是墨子的主张,但题干材料体现的不是这些主张,A、C项排除;题干材料也没有体现“志于实现国家统一”的意思,B项排除。二、选择题Ⅱ(每小题3分,共15分)11.下表所示为战国时期部分人物的活动事迹,据表可知()人物国别活动事迹子夏晋国人孔子弟子,做过崇尚儒学的魏文侯的老师李悝魏国人子夏弟子,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乐羊宋国人魏国国相的门客,后成为魏国名将吴起卫国人弃儒学兵,指挥魏军屡次败秦,被视为兵家代表人物A.社会主流思想变化迅速B.儒学成为各家思想来源C.百家争鸣中有共通之处D.魏国注重招揽各方人才答案D解析从表格中的材料可以看出尽管战国时期部分人物的国别不同,但其活动事迹主要是围绕魏国展开,D项正确;材料表明是战国时期,属于百家争鸣的年代,排除A项;当时儒家思想不是各家思想的来源,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有重视儒学,也有重视法家思想,不能说明百家争鸣中有共通之处,排除C项。12.(2022·滨州二模)如图为春秋晚期的牺尊,出土于山西省浑源县,作牛形,牛腹中空,集盛酒、温酒为一体,牛鼻穿有一环。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它体现了贵族的奢靡生活B.当时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C.当地的牛耕技术广泛应用D.牲畜驯化影响了政治生活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图片内容可知,该牺尊青铜器为“牛形”,特别是其“牛鼻”上多出一个鼻环,这不仅仅是形制(“牛腹中空,集盛酒、温酒为一体”)上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它包含非常重要的历史信息,即这是春秋后期人驯化牛来耕田,而牺尊多作为礼器使用,据此可知,该牛形牺尊体现出牲畜的驯化影响了人们的政治生活,故选D项。13.(2022·浙江五校联考)《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在春秋时期由孔子编订成册。《诗经》中多次出现“君子”一词,如《诗经·大雅·嘉乐》中歌颂周王:“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据此叙述正确的是()A.《大雅》是国王和诸侯用于重大典礼的乐歌B.《诗经》中只有贵族阶层才能被称为“君子”C.对周王的歌颂体现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D.《嘉乐》中的“君子”就是孔子想培养的“君子”答案C解析材料“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体现了王权与神权的结合,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大雅》是国王和诸侯用于重大典礼的乐歌,排除A项;《诗经》中只有贵族阶层才能被称为“君子”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孔子认为的理想君子人格是“仁”“知”“勇”,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14.论及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礼治”思想,有学者指出:“(其)殆即表现此过渡时期之趋势,故言礼而不为纯儒,近法而终不入申(申不害)商(商鞅)之堂室也。”下列项中,对这一“礼治”思想解读正确的是()①孔子曾将其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②体现了荀子“礼法并重”的理念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董仲舒的思想④朱熹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理学体系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言礼而不为纯儒,近法而终不入申(申不害)商(商鞅)之堂室也”反映了礼法并用的思想,这是荀子的思想,②正确,礼法并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董仲舒的思想,③正确,B项正确;荀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孔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所以荀子的主张不可能是孔子立国立身的基础,①错误;朱熹不是以荀子的思想为基础建立的理学体系,④错误;排除A、C、D项。15.(2022·枣庄模拟)大量战国简帛的出土,为研究诸子百家提供依据,其中郭店简中,可看到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混同;上博简中,可看到儒家思想与墨家思想混同;马王堆帛书中,可看到道家思想与法家思想混同。这表明这一时期()A.儒家思想融合诸子百家的思想B.诸子百家思想趋同性逐渐加强C.诸子百家思想的融合已经出现D.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答案C解析题干内容中所述及的时间是“战国”,再结合题干内容可知,在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诸子百家思想融合的现象,故选C项;据材料不能判断出儒家思想融合诸子百家的思想,排除A项;在题干内容中仅是述及诸子百家思想相互融合,并没有述及诸多思想主张的“趋同”,排除B项;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三、非选择题(共30分)16.(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进入春秋战国,如何平治天下,恢复社会秩序成为各家学派关注的焦点,各家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大一统的思想内涵。《孟子·梁惠王上》载梁惠王问“天下恶乎定?”孟子回答:“定于一”,又问:“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韩非子坚信“当今争于气力”,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摘编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