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笔记_第1页
心理学基础笔记_第2页
心理学基础笔记_第3页
心理学基础笔记_第4页
心理学基础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都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给一个概念下操作定义,并且发展测量用的测验和技术。效度指一个测量工具测量到了所需要测量的东西心理学的对象: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同时也要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因为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探知必须开始于对人的外显行为的观察。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社会心理不是个体心理的简单相加,它是人们在共同生活环境中产生的,是社会群体内个体心理的典型表现。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级水平的心理活动,一般被定义为外部和内部刺激的觉知。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学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自然学科性质又具有社会学科性质的中间或交叉学科,也称之为边缘学科。心理学的流派: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他被称为心理学之父。⑴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⑵机能主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的⑶格式塔心理学或叫完型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⑷行为主义美国华生后期代表人物:斯金纳⑸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弗洛伊德⑹认知心理学美国奈瑟西蒙认知是指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言语、思维等。⑺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国马斯洛、罗杰斯20世纪50年代创立。因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的年代较精神分析学说与行为主义晚,故而称为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心理学的未来发展:(一) 适应实践需要,继续分化(二) 提高理论水平,高度整合(三) 树立大心理学观(四) 开展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五) 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多元与整合现代心理学主要有五种研究取向,即神经生物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六) 心理教育的兴起第二章脑与心理人的心理实质: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心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神经植物神经系统分成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两部分。交感神经在唤醒时活动,副交感神经在安静时活动。神经系统包括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下丘脑是其主要管制中枢)三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脑(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和边缘系统)组成。大脑构成: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大脑皮层及其覆盖着的边缘系统和基底神经节组成。大脑约有140亿个神经元,其数量不存在个体差异 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存在个体差异大脑分区:左半球:运动性言语中枢一额叶的后下部-布洛卡区;听觉性言语中枢一颞叶的后下部-温尔尼克区。右半球:躯体感觉中枢一顶叶;视觉中枢一枕叶。额叶(语言智慧运动中枢)顶叶(躯体感觉中枢)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脑与性别的差异:男女在成熟时间、脑结构、智力方面、语言方面差异脑潜能开发的途径:(一) 保护和利用大脑:①锻炼与大脑②睡眠与大脑③营养与大脑④烟酒与大脑⑤疾病与大脑⑥学习、记忆与大脑(二) 脑潜能的开发:⑴大脑潜能的发挥有无限的空间⑵挖掘大脑潜力:①敞开心灵的大门②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③让学习为大脑持续充电,使大脑不断获得有益的刺激④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发大脑潜能第三章行为动力人类行为一切动力都源起于需要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需要的特征:对象性、动力性、社会性需要的种类:生物需要和社会需要(按需要起源的角度)生物需要是指保持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族的需要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按所指向的对象的角度)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七个基本层次:前四个是(基本需要)后三个是(成长需要)生理需要:是指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要安全需要:是指希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其支持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在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产生的对自己社会价值追求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又称认知和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是指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行为完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自己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希望自己越来越来成为所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对称的一切活动。关系:1.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只有当较低一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七层次可概括为两种水平:基本需要、成长需要。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动机产生的条件: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指所有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刺激或情境。正诱因:驱使个体去趋向接近目标者负诱因:驱使个体逃离或回避目标者诱因期待,也能使需要转化为动机。期待是个体对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动机是行为活动的内在原因动机三个基本功能:激活功能、引导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冲突:双趋动机冲突(两个有同等的吸引力)、双避动机冲突(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威胁的的目标都避开)、趋避动机冲突(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的既好而趋之)动机冲突与目标确立是同步进行的,目标确立在动机冲突的最后,目标确立是动机冲突的结果。动机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关系动机理论(有5个方面理论):①强化动机理论一种类:夕卜部强化和内部(自我)强化直接强化、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强化是指凡是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刺激情景均可称为强化成就动机的概念是默瑞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就动机理论一麦克兰德发现,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选择难度较大,有一定风险的开创性工作,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成就动机低的人,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任务或职业。阿特金森提出成就动机模型阿特金森讲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一力求成功者、避免失败的动机一避免失败者。成功概率在50%的任务是最能调动力求成功者的积极性。力求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大量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在教育活动中,要调动力求成功者的积极性,就应当提供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对于力求避免失败者,要安排竞争少或竞争少或竞争性不强的环境对学生除了尽可能让他们避免失败,还应立足于增加他们力求成功的成分,使他们不以避免失败为满足,而应以获取成功为快乐。期望理论归因理论一韦纳-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内在,稳定,不可控)、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2.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习得性无助感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学者塞利格曼等人提出。习得性无助感产生后有三方面表现:1.动机降低2.认知出现障碍3.情绪失调2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在班杜拉看来,人的行为是受两个因素影响或决定:1.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行为的先行因素即期待自我效能感理论一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个体成败的经验、个体的归因方式。11.学习动机的激发(重点)(92):①设置合理目标②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③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④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⑤科学利用竞争与合作⑥向学生表达明确可行的期待⑦增加自我效能感⑧进行归因训练。第四章认知过程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与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征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有意后注意(有无预定目的,需不需要意志努力)注意特征:稳定性、广度、分配、转移注意的机制:过滤器模型(是由英国心理学家布鲁德本特提出)、衰减模型(特瑞斯曼)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6感觉的测量1.感受性是对刺激的感受能力。绝对感受性是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数值上反比关系,即E=1/R差别感受性就是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最小差别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指刚刚能感觉出的同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反比关系。刺激增加量△:,原刺激量I,K=AI/I,K为常数,韦伯常数。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①后像一注意发光灯泡几秒,再闭眼,就会感到一个同灯泡差不多的光源出现在黑暗背景(正后像);再将视线转向白背景,感到明亮背景上有黑色斑点(负后像)。②感觉适应一白天看完电影走到大街时外面明亮的阳光次的睁不开眼,过会就适应了(明适应);从光线充足的大街进入电影院时,起初什么也看不清,过会就可以看清物体轮廓(暗适应)。③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器官)对比一灰色对象在红色背景下,看起来带有青绿色;融合-(不同感受器官)感觉掩蔽现象。联觉是由一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感觉现象。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特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类型(p125)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感觉记忆又叫瞬时记忆,外界信息首先经过感觉器官进入感觉记忆,信息按照感觉输入的原样在这里登记下来,所以感觉记忆又叫感觉登记。视觉感觉记忆的作用时间约在0.5秒以内。声像记忆的时间可能保持较长时间达4秒左右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一般约15~30秒。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大体上是7+-2个组块短时记忆主要以听觉代码方式编码,视觉代码、语义代码和AVL单元听觉的,口语的、书面语言的代码联合起来称为AVL单元,也是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的方式是意义编码遗忘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能重现和再认或者是错误地重现和再认的现象。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影像遗忘的因素主要有:①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②识记材料很重要时,一般不容易遗忘。③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有影响。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遗忘的慢;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遗忘的慢;熟练的动作技能遗忘的最慢。④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对识记效果都有很大影响。⑤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对识记也有重要的影响。(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增进记忆的方法:直观形象法、图表法、谐音记忆法、归类比较法、联想法、歌诀法。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人的思维过程有两个特征:间接性、概括性思维的过程:①分析和综合②比较③抽象和概括(抽象是概括的基础)④具体化(是重点)一具体化是将通过抽象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去,以加深、拓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在教学中:1.引证具体事例来说明理论问题2.应用一般原理来解决某个具体问题)(p133)思维的类型:根据物与思维的形态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根据思维是否具有或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则分:形式逻辑思维、非形式逻辑思维根据思维过程的指向性不同分:集中思维、分散思维问题解决过程:①提出问题②分析问题③提出假设④检验假设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①迁移的作用原型启发定势的作用(是重点)一定式是指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它有时有助于问题解决有时妨碍。情绪与动机问题解决策略:算法、启发法则第五章情绪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我国心理学家黄希庭情绪分为五类:情调-伴随感觉而产生的情感、激情-一种持续时间断、表现剧烈、失去自我控制力的情绪、心境-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情操-人对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东西所怀有的复杂情感。情绪性是指一种未分化的、一般的情绪唤醒状态,也常常把它作为恐惧来看待。一般都认同情商,EQ的主要因素有五个部分:1自我意识2自我激励3情绪失控4人际沟通5挫折承受能力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①正确的人生追求②宽广的胸襟③理性地适应生活④寻找身边的欢乐不良情绪的控制(是重点)(p171)抑郁症一是一种心理综合症(包括三方面心理障碍:①心境障碍②思维障碍③躯体功能障碍。抑郁症不是单一的情绪状态(主要是痛苦,其次是厌恶、轻蔑和愤怒(后三者结合构成敌意。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智力不仅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而且情绪在智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情绪智力反应了个体对情绪的有效运用和思考。智力的理论:①因素理论一二因素论: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群因素论:瑟斯顿七种平等的基本心理能力:语词理解V、语词流畅W、计算N、空间直觉S、记忆M、知觉速度P、推理R。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卡特尔随年龄增长,15岁之前两智力都快速发展,晶体智力达到最高点的时间比流体的晚,流体在40岁以前就开始下降,晶体在年老时还保持较高水平。②结构理论:层次结构理论-弗农、智力三维结构理论-吉尔福特③信息加工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七种智力: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三元智力理论-滕博格三部分控制的理论:成分智力、背景智力、经验智力。常用个体智力测验:①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商是智力年龄与识记年龄之比,也称比率智商,IQ=MA/CA*100②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离差智商=100+15Z,其中Z=(X-X)/S创造力-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对发散思维的质量从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个方面衡量。培养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①创设有利于个体创造力发展的环境(社会文化、家庭、学校)②实施教育创新,开展创新教育。(改革评价机制、改革现有课程、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③开发个体创造力的具体方法:智力激励法(脑风暴法或脑轰炸法)、信息交合法、联想法、综摄法第七章人格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人格的形成:一、遗传的作用(①艾森克理论②气质:外向性与神经性在人身上形成四种典型组合:外向-稳定、外向-不稳定、内向-稳定、内向-不稳定,分别对应四种古希腊体液假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