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CRO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_第1页
疫苗CRO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_第2页
疫苗CRO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_第3页
疫苗CRO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_第4页
疫苗CRO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疫苗CRO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

充分发挥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带动引领作用,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的高地。示范城市要加快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实现服务外包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加快实现国际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宽领域的转变。做好示范城市建设的阶段性总结、经验复制和政策推广。出台示范城市动态调整办法,建立良性竞争、激发活力的产业发展促进机制。疫苗CRO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一)对于疫苗的重视程度和需求增加,带动疫苗企业研发投入热情尽管中国疫苗市场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但2018年中国疫苗人均支出仅为3.7美元,而美国的人均支出为47.7美元,欧洲五国和日本分别为14.4美元和20.0美元,中国人均疫苗费用支出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疫苗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6年我国疫苗市场规模为271亿元,2020年中国疫苗市场规模已增长至753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8.7%。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89亿元。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8%,是同一预测时期医药市场平均增长率的两倍以上。2010年以前,中国的疫苗产业主要以仿制为主,因此疫苗临床试验也主要是模仿国外经验。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中国的生物技术领域发展迅速,逐渐涌现出一些全球领先的创新性疫苗,如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重组戊型肝炎疫苗、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痢疾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以及重组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等,创新疫苗的研发将大大促进疫苗行业的发展,随着更多疫苗进入临床阶段,为疫苗临床CRO带来更多商机。(二)疫苗研发成为新的市场热点,对专业化的CRO需求旺盛随着疫苗研发成为市场热点,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进入疫苗研发与生产的赛道,开展旷日持久的疫苗临床试验。然而目前在疫苗临床CRO领域,服务提供者数量有限,每年能承揽的项目亦有限。疫苗市场作为一个庞大且多样化的市场,市场参与者尤其是新进入者追求更快速的获得监管机构对其产品的批准,因而需要专业疫苗临床CRO的赋能。2019年以来,国内疫苗行业的投资呈现出空前热度,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包括康希诺、成大生物、华兰疫苗、艾博生物、斯微生物等在内的疫苗生产企业通过IPO或私募股权等方式实现约280亿人民币的融资,主要用于产能扩建及新的疫苗研发;鉴于我国疫苗行业起步较晚,早期的研发实力相对较弱,因此,众多的疫苗生产企业产品较少。随着行业研发与生产能力的提升,规模效应逐步体现,中国疫苗市场整合度不断提高,稳定生产多种产品的市场参与者有望拥有更高的市场份额。因而,获批产品较少的疫苗企业有意扩充疫苗产品线,加大研发投入。(三)产学研多方合作联动,创新疫苗研发推动市场增长疫苗的研发流程复杂,需要同时兼顾对于病原体和流行病的深入研究、对疫苗产品的临床研究和开发以及对生产工艺的开发与合规生产。中国早期接种的疫苗主要以老旧品种为主,创新疫苗较少。只有建立以研发企业为主体、与科研机构(大学)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疫苗研发和产业化体系,才能将疫苗研发和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高效率的推进疫苗产品面世。例如在此次COVID-19病毒感染中,康希诺作为研发企业与军科院开展深入合作,委托上海医药作为生产企业,成功研发生产了腺病毒新冠疫苗。在治疗类疫苗领域,医院及科研机构仍然是我国相关临床试验的主要推动者,根据《全球肿瘤疫苗临床转化现状分析》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1月中国肿瘤疫苗领域临床试验共102项,申办者共43个,其中医疗机构25个,约占58%,高校及科研院所为10个,占比为23%,企业仅有8个,占比为18%。未来,新的技术平台的成熟(如mRNA技术平台)将会加速这一领域的疫苗研制,在产学研带动下大大促进国内疫苗行业研发水平,为疫苗领域的CRO带来更多的商机。随着中国对于疫苗基础研究的普及和深入,疫苗的效力和保护率将持续提高。疫苗研发的范围也将从免疫规划的范畴逐渐推广至更具消费属性的疫苗,如狂犬病、疟疾、HPV、结核病(TB)等二类疫苗。这也将推动疫苗市场规模的增长,从而带动对疫苗临床CRO的行业发展。(四)COVID-19流行对疫苗研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加速了国内疫苗的出海速度新冠肺炎病毒的出现直接增加了对疫苗的需求,目前疫苗接种仍是控制病毒感染最有效的办法。一方面,全球病毒感染仍在反复,确诊病例还在不断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底,全球新冠疫苗接种已突破70亿剂次,这样庞大的疫苗需求使得全球疫苗市场迅速扩大。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病毒促进了以mRNA疫苗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疫苗研发新技术从理论走向实践,这也促进了疫苗研发市场的进一步扩张。相比于传统的病毒疫苗开发模式,基于mRNA的疫苗研发平台具有研发周期短,利于快速研发并扩产的优势。比如Moderna企业从获得SARS-CoV-2的完整序列,到设计用于临床试验的COVID-19mRNA疫苗,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诸如此类新的疫苗研发技术平台也将降低疫苗研发的成本和增加疫苗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企业致力于快速研发出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此过程更依赖于疫苗CRO专业化和高质量的CRO服务。此外,全球病毒感染虽略有缓和但新增确诊病例等数据仍处于历史高位,新冠疫苗全球供应存在结构性失衡,目前国内两款新冠疫苗正在推进WHO、EUL认证工作,未来有望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对于数统业务等具备离岸属性的服务模式,疫苗出海将进一步拓展疫苗CRO企业的海外市场。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着眼于突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人才瓶颈,构建完善的服务外包人才发展体系,创新体制机制,为服务外包人才的引进、培养、流动创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夯实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人才基础。采用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培养技术能力和垂直领域管理经验兼备的中高级复合型人才。支持高校、职业院校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优化服务外包专业设置,对接服务外包行业标准,修(制)定相关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优化课程设置。。鼓励高校加强与区域内服务外包骨干企业、产业化基地等方面的合作,共建高水平的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搭建产学研创协同育人平台,建立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培训机构开展技术与管理人才继续教育,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录用高校毕业生,建立和完善内部培训体系,鼓励企业建设人才实训基地。组建人才培养产学合作联盟。创新金融服务拓宽服务外包企业投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创新符合监管政策、适应服务外包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开展应收账款质押、专利及版权等知识产权质押。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有关部门和监管机构的指导下依法合规创新发展,加大对服务外包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境外并购等业务的支持力度。鼓励保险机构创新保险产品,提升保险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和覆盖面,提高承保和理赔效率。引导融资担保机构加强对服务外包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进入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方式扩大融资,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优化国际市场布局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实施,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实现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互利合作格局。巩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合作,提高软件和信息技术、设计、研发、医疗、互联网等高端业务领域服务外包业务比重。不断开拓新兴市场,积极开展新业务,大力扩展营销网络。深化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合作,推动装备+服务、工程+服务和中国服务标准的国际化进程,开展工业、能源、软件和信息技术、文化创意、金融、交通物流等领域的跟随服务。支持国内企业向境外中资企业发包,带动中国标准、文化、品牌走出去。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参与我相关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开展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全面提升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支持企业从事服务外包业务,鼓励服务外包企业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推动服务外包企业提升研发创新水平,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集成设计、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及相关技术项目研发。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加强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创新,积极发展承接长期合约形式的服务外包业务。积极壮大市场主体,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国际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一批规模显著、优势突出的大型企业,一批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中小型企业。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技术入股、创新同盟等形式,优化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配置,实现优势互补。鼓励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一体化生产格局,购买专业服务。提升便利化水平研究国际服务外包业务进口货物保税监管模式扩大实施范围,推动实施离岸服务外包全程保税监管措施。创新服务外包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实施分类管理,提供通关便利。引导企业在开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时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有效管理汇率风险。为从事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外籍中高端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出入境和居留便利。简化外资经营离岸呼叫中心业务试点审批程序。发挥示范城市作用充分发挥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带动引领作用,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的高地。示范城市要加快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实现服务外包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加快实现国际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宽领域的转变。做好示范城市建设的阶段性总结、经验复制和政策推广。出台示范城市动态调整办法,建立良性竞争、激发活力的产业发展促进机制。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进服务外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扩大服务外包产业规模,突出优势领域、关键领域和新兴领域,提升劳动密集型服务外包业务竞争力,着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综合性服务外包,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在继续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知识流程外包的基础上,鼓励不同领域融合发展,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以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巩固云计算服务、软件研发及开发服务、集成电路和电子电路设计服务等信息技术外包;着力拓展供应链管理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服务等业务流程外包;积极发展大数据分析服务、工业设计服务、工程技术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服务等知识流程外包;大力推进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等综合性服务外包。发展趋势十三五期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总体上仍将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动下,服务外包作为企业整合利用全球资源的重要方式,正在成为推动产业链全球布局的新动力。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全球贸易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从国内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将加快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现代服务业聚集,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传统比较优势减弱,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同时,服务外包产业本身也出现了新的趋势和特点。(一)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世界经济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跨国转移成为经济全球化新特征,服务外包日渐成为各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5万亿美元至1.8万亿美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规模约为4500亿美元。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将释放服务外包新需求,国内在岸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为服务外包产业离岸在岸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二)跨界融合日益明显信息技术发展成为服务外包产业的技术基础,数字交付成为服务外包交付的重要方式。信息技术外包(ITO)已由软件编码和测试等拓展到软件平台开发和数据中心运维服务。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也正在为更多的行业提供专业服务,ITO、BPO和KPO的边界不断被打破,逐步互相融合,服务外包向技术更智能、领域更广泛、价值链更高端的趋势发展。(三)创新成为核心驱动力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既创造着广泛的服务需求,又带来技术模式和交付模式的新变革。传统的以人力资源为关键要素的人工服务时代逐步进入智能服务时代,服务效率不断提升。发包企业主要关注点从降低成本向获取专业服务拓展,对接包企业信息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