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1页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2页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3页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4页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学习内容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观看视频,说说你对法律的了解与认识。(1)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法律的产生、本质、作用、不同阶段的特点P74(2)本质与作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3)法律在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特点:P74②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①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2、中华法系的形成过程P75(1)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源:春秋战国远:西汉时期流:唐朝时期长:近代尝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相关链接:了解中华法系P75【法系】:是西方法学中一个常见的概念。一般认为,凡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形成一种传统或派系的各国法律,就属于同一个法系。【中华法系】: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其代表性法典《唐律疏议》。学习内容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地位P74

1835年10月,马克思乘船来到距离特利尔100多公里的波恩,开始在德国波恩大学攻读法学。

(1)法的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内容P75(2)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3)法的决定因素:法律①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②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注意】:原始社会中没有形成法律。共产主义社会也不存在法律。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3、法的类型P75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特征1特征2特征3特征4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4、法的基本特征(一种社会规范)P76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特征1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①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②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社会规范】: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主要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职业规范。还有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等。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规范。名次点击:社会规范P76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特征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①制定: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②认可: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特征3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特征4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政治职能】

: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例如打击违法犯罪。【社会职能】: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例如规范交通,保障老年人权益等。学习内容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2022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二十二个“法制宣传日”、第九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2022年全国“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的主题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我们在宪法的保护下成长,须牢记宪法,坚定对宪法的信仰,携手创造美好的未来。议学情境三国家宪法日

“宪”给你一生守护探究与思考:宪法在我国的重要意义。观看视频,思考:民法典在我国的重要意义。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影响法治建设的因素(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2、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法环节)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目前,我国有法律260多部、行政法规700多部、地方性法规9000多部、行政规章11000多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还需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执法环节和司法环节)①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②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③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①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②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在饥饿阴影之下,人权是奢侈的!《饥饿的苏丹》.《叙利亚难民》在战争炮火之下,人权是空谈的。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强化未成年人形式司法保护,推进少年法庭建设,全国目前共有少年法庭2200余个。近年来,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率基本控制在1%-3%,未成年人罪犯数和犯罪案件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保障人权!

我国的监狱服刑人员,向来都有一个传统就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都必须参与劳动,他们的劳动不是免费的,监狱会发“工资”。犯人在监狱工作有补贴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法治建设在路上1949年1954年1982年1999年2004年2014年2018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开启法治建设新纪元。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奠定了依法治国的基础。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法治建设揭开新篇章。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法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我国宪法进一步完善。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对你有何启示?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探究与思考(1)我国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必须体现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进步,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2)宪法作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3)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3、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的启示4、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摆脱传统人治社会的影响,大踏步走向现代法治社会,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从中央到地方,从地区到行业、基层,都要厉行法治,使国家治理方式发生整体性变革;(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体系法治国家将成为我国政治法律制度建设的战略目标,为改善国家治理开辟广阔空间;(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国家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要准备在国家治理领域打攻坚战、持久战。结论: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语——2014年10月23日,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法的思想出现在原始社会初期。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西汉时期,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制定成文法。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经济职能。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制定和实施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判断正误5、法治是人类社会一出现就存在的现象。()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6、自从有了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成了现实。()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7、法在国家治理中只有政治职能,只体现在两领域。()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8、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为人权法治化保障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证。(

)中国共产党坚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