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一)美国文化1492年

哥伦布发现美洲1607年英国伦敦公司建立弗吉利亚州1619年19名黑奴被荷兰人贩卖到弗吉利亚州1620年载有35名清教徒,14名白人契约奴和众多贫困者的五月花号来到美洲到1733年,英国共在北美建立十三个殖民地美国独立战争前发展历程欧洲白人黑人印第安人1、美国独立战争前的美国文化(1)背景:

(2)特征:

①以欧洲文化为主导;

②具有多元特征①新航路开辟后在北美欧洲移民、黑人、印第安人共同生活。②欧洲白人人排斥、压迫印第安人和黑人;③欧洲白人主导下,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与混合。三个旧世界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美国学者欧洲白人文化非洲黑人文化

印第安人文化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3)表现:①种族、血统和宗教: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②语言:使用美式英语;③生活: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④精神: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和创造精神等清教精神⑤民族意识:“美利坚人”形成⑥局限: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

经过一百多年的开拓,各殖民地经济往来频繁,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英语逐渐成为通用语言,人民的文化思想与风俗习惯逐渐融合,从而产生了共同的文化。形成了一个新民族─美利坚民族。思考:清教因素对美国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清教就是要求清除英国国教内保有天主教仪式的改革派,即提出了和英国国教不同的新的教义、仪式和组织原则。赞许现世财富的积累,提倡节俭、勤奋的进取精神英国清教徒为避免政治和宗教迫害乘五月花号来到北美大陆,这些移民,从一开始就充满自治意识。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基础,他们在上岸之前签订了一份公约,这份公约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签署人立誓创立一个自治团体,这个团体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将依法而治。这种自治的意识在以后变成了自治的行动,给后来的美国带来自由、民主观念,成为美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现在美国信仰自由、法律等的根本原因。①清教因素丰富了美国政治文化的内容。(契约精神、民主政治、自治、追求个人权利、尊严和自由)②清教因素体现了强烈的使命感,对美国以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爆发

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建军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建国1776年7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胜利1781年在约克镇击溃英军主力结束1783年《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回忆:独立战争的背景、发展历程、结果、影响、1787宪法内容1、美国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1)背景:①独立战争直接推动了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2)文化表现:①政治:1787年宪法,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各种族趋于认同的文化)②1787年联邦宪法颁布美国成为一个联邦制共和国。②文化符号:自由女神像

(追求自由)③局限:实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种族歧视违背美利坚主流文化

自由女神像,全称“自由女神像国际纪念碑”,又名“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位于美国纽约自由岛。自由女神像是自由的象征,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1886年竣工。女神双唇紧闭,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七大洲,身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一说罗马古代长袍),右手高擎长达12米的火炬,左手紧抱一部象征美国《独立宣言》的书板,上面刻着《独立宣言》发表的日期“1776.7.4”字样。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挣脱暴政的约束和自由。【知识拓展】(二)拉丁美洲文化1、独立战争前的拉丁美洲文化美国以南所有美洲的通称。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因长期沦为西班牙、葡萄牙等拉丁语国家的殖民地,故被称为拉丁美洲。——《中国百科大辞典》①西班牙和葡萄牙建立殖民统治;②拉丁语是主要语言;③种族融合现象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1)背景:以西班牙、葡萄牙文化为主,具有多元性。(2)特征:(3)表现:巴西里约基督山①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③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如多神信仰、图腾崇拜等。②拉丁舞成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族群:种族融合现象非常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政治:西、葡封建性的殖民统治经济:封建大种植园经济文化:拉丁舞中蕴含了哪些地区的文化元素?呈现什么文化特点?原因何在?族群多源欧洲、美洲、非洲等地区多元性在跳拉丁舞时,人体的状态应分成3部分。1.上半身,尤其是肩部应巍然不动,体现了西班牙人的高贵,是拉丁舞中白人文化的精髓体现。2.身体中部,包括腰部和胯部应收紧且尽情地扭动,彰显了非洲文化活泼、外向的特点。3.下半身,腿和脚的动作起源于印第安人的文化,拉丁舞中的舞步有一些是起源于此。2、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文化《纲要下》P76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海地革命领袖杜桑·卢维杜尔①法属海地独立:1804领导:杜桑·卢维杜尔影响:揭开了拉美独立运动的序幕。②西属拉美独立:1826

领导:土生白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影响:西属拉美殖民地于1826年基本实现了独立,建立了15个共和国。玻利瓦尔是“委内瑞拉国父”被誉为“南美洲的解放者”圣马丁是阿根廷"国父"被誉为“南美洲的解放者”③葡属巴西独立:1822领导:葡萄牙王子影响:获得了独立,建立了君主制。

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1、背景:19世纪上半叶拉美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独立的经济意义限于摆脱衰落中的宗主国的野蛮掠夺和落后统治,但独立后却缺乏独立迅速建立民族经济的能力,经济依附性的状况没有改变……尽管革命后建立了十几个“共和国”,但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本质相去甚远。拉美独立运动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族独立运动的有利国际环境中出现的由落后的地主阶级占有成果的革命。

——摘编自张伟伟《美国独立战争与拉美独立运动比校研究》

政治文化:①追求法治、自由:颁布宪法,取消了奴隶贸易、奴隶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②形成独裁权力: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2)表现:

“考迪罗”一词在西班牙语里是“首领”的意思,最早产生于19世纪初拉丁美洲人民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斗争的时期,那时涌现出一批军事领袖,他们为拉美各国的独立做出了贡献。独立后,他们大权在握,实行专制统治,成为第一代“考迪罗”。此后,一些高级军官和地方首领通过政变或战争以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现象在拉美政治生活中普遍出现。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考迪罗制是拉丁美洲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独裁制度。

考迪罗的出现一定程度稳定刚刚独立的拉美诸国,但是长远来看,却是阻碍了拉美国家近代化的发展。而且拉美的考迪罗制度一直影响到20世纪拉美诸国的政治走向。【知识拓展】p68【思考点】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与拉丁美洲文化的多样性有哪些异同?美国拉丁美洲相同点背景文化特征共同缺陷不同点种族宗教语言政治文化都受到欧洲殖民侵略、黑奴贸易的影响,以欧洲文化为主导,美洲印第安文化遭破坏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文化相互融合,具有多元性。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多元;种族融合较少多种信仰美式英语为主多元;种族融合较多形成混血人种多种信仰,天主教为主,印第安人的多神信仰仍存在拉丁语,印第安语权力制衡原则自由女神像考迪罗独裁权力拉丁舞-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材料:拿破仑战争前,欧洲大陆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王国、邦国和自由城市。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是欧洲人的普遍信仰。13世纪末,西欧封建社会在走完近4个世纪的盛期,开始由盛转衰。14世纪,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从15世纪后期开始,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的一些君主设法限制封建贵族势力,力图建立强大的王权,但是这种加强了的王权(亦称“绝对君主制”)仍然是封建性质的。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14一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王权与特权,打破宗教禁锢,解放人们的思想。

特别是17一18世纪的启蒙运动,在法国大革命以前,已经不断扩散到欧洲以及美洲地区。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所提出的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等,在精神和文化层面为欧洲的现代文明勾画了蓝图,成为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石。

——选择性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179页1、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1、欧洲文化重构的背景(1)17---18C欧洲大陆处在封建专制统治之下

经济:封建庄园与农奴制;

14C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的发展;思想:天主教思想控制,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打破天主教会和专制王权的思

想束缚,促进思想解放,自然科学兴起。政治:封建统治:分散的王国、邦国,15C后期封建王权加强

自治的自由城市出现,

拿破仑战争是指1803年—1815年爆发的各场战争,这些战事可说是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所引发的战争的延续。它促使了欧洲的军队和火炮发生重大变革,特别是军事制度,因为实施全民征兵制,使得战争规模庞大、史无前例。拿破仑战胜第五次反法联盟后,法国直接或间接统治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地区。欧洲大陆主要国家奥地利、普鲁士臣服于法国,俄罗斯也委屈奉迎以求自保。但在1812年侵俄惨败后,国势一落千丈,拿破仑建立的帝国最终战败。———谢国良

拿破仑战争

(2)拿破仑战争1804建立拿破仑帝国,颁布《拿破仑法典》

背景:法国大革命欧洲各国组织反法联盟干涉法国革命①颁布和推行《拿破仑法典》,保护大革命成果,②动摇欧洲封建专制统治,③传播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④拿破仑的压迫激发欧洲各地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民族意识高涨。性质:前期保护大革命成果,具有革命性

后期侵犯其它国家的独立,具有侵略性结果:2.欧洲文化重构的基本内容:民主、独立、自由、法治批判封建专制,追求民主、独立、自由、法治

材料:拿破仑每征服一个国家,便开始着手革除它们的旧制度,并建立新的制度,如没收教会和逃亡贵族的财产,对其进行拍卖;剥夺教堂、寺院征收各种捐税的权利,取消贵族僧侣的特权;废除徭役、贡赋等封建义务;宣布公民平等、信仰自由等资产阶级民主原则,甚至在新建的国家制度里按照法国的模式制定宪法、成立政府和议会。——窦国庆《大国突围历史上大国突破困境的战略及其现实借鉴》3、欧洲文化重构的表现(1)俄国:1825年爆发“十二月党人”起义材料:1815-1818年间,一支俄罗斯占领军驻扎在法国。许多军官对他们在其中已生活了4年比较自由的西方社会有着极深的印象。在那里他们吸收了当时法国的自由主义思想和激进思想,深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当他们于1918年回到俄国时,他们发现沙皇的独裁是无法容忍的。这种情感说明了所谓的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原因。这次起义爆发于1825年12月,即亚历山大一世死后。其首领多半是希望废除农奴制和专制制度,使俄国西方化的军官。由于得不到支持,起义不幸的失败了。——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①背景:②过程:③结果:性质:1812年俄国打败拿破仑进攻,爱国主义高涨启蒙思想的影响,贵族青年军官发动了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俄国传播了革命的主张。反对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革命

学思之窗

列宁曾评价十二月党人:这些革命者的圈子是狭小的。他们同人民的距离非常远。但是,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苏]列宁《纪念赫尔岑》,

谈谈你对列宁这个评价的看法。首先列宁承认“十二月党人”革命者的身份;但他们出身为贵族,脱离人民群众使得他们不可能真正发动群众;这场起义以推翻沙皇专制和农奴制为目标,十二月党人革命精神和革命目标为后的的1905年俄国革命奠定基础。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这些贵族青年军官的愿望最后得以实现。材料:维也纳会议在俄罗斯境内、原属被瓜分前的波兰的20%的领土上,建立了拥有自己军队的“波兰会议王国”。俄国沙皇即波兰国王。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为波兰人颁布《1815年宪法》,规定由两院构成的议会……。这两个议院都无实权。1820年,为了惩罚议会对俄国政策的反对,沙皇亚历山大禁止众议院开会长达5年之久。……但是在1830年11月,华沙的波兰军事学院发动了起义,反抗俄国。——约翰·梅丽曼《欧洲现代史》(2)波兰

1830年起义

1830年11月一批贵族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华沙发动了反抗沙皇俄国,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进一步推动了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目标:反对沙皇俄国,争取民族解放(3)德意志1848年革命①背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

普鲁士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②革命过程:1848年2月和3月,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地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③结果:革命失败,但德意志的统一之势已不可阻挡。目标:争取民族独立和统一,制定宪法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拿破仑的统治废除封建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传播启蒙思想:民主意识

自由

法制反抗法国征服,民族独立要求高涨表现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反对封建专制波兰1830年起义争取民族解放德意志1848年革命实现国家统一实质:反封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欧洲政治文化重构,反对封建专制

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思考点】P70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社会出现哪些新因素?1.政治观念:(1)对内:反封建,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观念传播;(2)对外:反侵略,民族民主意识的空前觉醒,2.政治制度:

冲破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秩序,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革命发展:3.经济:

推动工业革命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1、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人民;侵占领土,勒索赔款。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方式有哪些?2、政治控制:控制内政外交;镇压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3、经济掠夺:控制通商口岸和关税,实行商品倾销;资本输出操纵经济命脉。掠夺原料和劳动力4、文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衣教会、学校、报刊书籍等途径,传教布道、开办学堂、兴办慈善事业进行侵略活动;推行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比先灭其文化。——清代龚自珍《定庵续集》

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文化侵略指一个国家和民族试图用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去取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从而使其对于外来文化产生一种依赖感,最终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

例如,殖民国家通过向被殖民地区输出西方的价值观和基督教,企图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达到殖民目的。而后者则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侵略”这一概念的出现也是被侵略国家民族意识觉醒的一个表现。

但是,文化的传播又是随着人们的交往而进行的,无论是侵略战争带来的文化交往,还是以贸易等和平的形式进行的文化交往,都一直没有间断。在这种交往中,面对殖民者的文化侵略,被殖民地区的人民一方面会不同程度地接受外来文化,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另一方面也会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使自己的文化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历史解释】材料:日本在大举侵入中国内地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中国的学校实施毁灭性破坏。……殖民奴化教育对中国孩子来说,如同噩梦。在东三省,中小学生要以日本名字自称,每天上课前向日本国旗致敬,遥拜日本国旗,学习日语。

——王向远的《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特征、方式与危害》

殖民者的文化侵略主要是通过教会、学校、报刊书籍等途径,用传教布道、开办学堂、兴办慈善事业等方式进行渗透,推行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文化的侵略与征服,要比武力侵略与征服更容易达到目的。天津望海楼教堂近代上海圣约翰大学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2、内容:3、目的:创办教会、开办学校、兴办慈善事业,创立报刊书籍推行奴化教育4、方式: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改造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民族意识,加强殖民统治(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加深(2)殖民扩张西方国家思想文化传播(3)被殖民国家的民族意识的觉醒1、背景:主要是教育和宗教(一)文化侵略5、西方文化侵略的特点:(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侵略手段具有多样性。(3)具有较强的隐蔽性。(4)具有广泛性和全球性。(5)影响具有双面性。(1)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外来文化(2)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

(3)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5、结果:(二)亚非拉的文化重构1.中国材料2: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序》材料3: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1:近代中国社会精英在与西方侵略者的抗争中,一方面接受外来文化,另一方面,努力保护传统文化,最终使得中西文化在博弈中融合。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1)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外来文化(2)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

(3)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国别传统文化的保留外来文化的接收中国地主阶级开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器物洋务运动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资产阶级戊戌变法维新派君主立宪制度辛亥革命革命派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前期资产阶级激进派民主科学思想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毛泽东思想①以林则徐、魏源、郑观应等为代表的志士仁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②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也使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传入中国③渐进过程:洋务运动-器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制度;新文化运动-思想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洋教)印度国大党党旗近代政党政治道路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印度革命之父”提拉克188519051908【回顾】纲要下·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2.印度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1948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领导人、印度国父,人们尊称他为“圣雄”。

英国人到印度的时候,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应该完成双重任务。第一个是摧毁性的,是把原来的鬼佬的陈旧的过时的制度给予破坏。第二个任务是建设性的,是在摧毁印度旧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以西方的物质文明为基础的新印度。——《欧洲文明十五讲》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1948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领导人、印度国父,人们尊称他为“圣雄”国别传统文化的保留外来文化的接收印度①提出“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②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还是印度的主要宗教③种姓制度虽然被废除,但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英语、英国的法律体系、政府体制、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思考】据史料概括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的作用。材料:1857年,按伦敦大学模式,在加尔各答、孟买和马德拉斯建立了三所大学,开始授予学位。1829年近代大、中学学生数约3000人,1855年增加到49000人。为吸引更多人接受西方教育,1837年规定以英语代替波斯语作为公务语言,1844年又采取了优先录用会英语者为公务员的政策。——(德)赫.库尔克《印度史》措施:①实行欧式教育制度;②以英语为官方语言;③选拔英式管理人员。作用:①冲击了印度传统的文化教育制度;②但客观上推动了印度近代教育的发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埃及人民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的领导下,通过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以及进行街垒战等方式斗争,19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