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条件发展分析_第1页
黄石市条件发展分析_第2页
黄石市条件发展分析_第3页
黄石市条件发展分析_第4页
黄石市条件发展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经济地理学实践实习报告黄石市城市发展条件调查与分析专业经济地理学班级城环1303姓名骆军求王宁杨鹏汪维学号11313241成绩日期2015年12月30日黄石市城市发展条件调查与分析[摘要]:黄石市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最早设立的两个省辖市之一,是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自然地理与经济条件优越。本文主要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数据资料和走访询问当地居民的方式,从创新、集聚和区位等多个方面,结合经济地理学内容,对黄石市经济发展的条件与潜力进行探究与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关键词]:黄石市;经济地理;发展条件;建议对策[调查小组成员]:骆军求、杨鹏、汪维引言黄石市是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经济水平曾经排在湖北省的第二位,是著名的沿江工业城市之一。但是近10年来黄石的经济发展开始走下坡路。现今,黄石市属于我国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正处于城市转型期中。为了黄石市的发展,我们结合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经济地理学知识,调查了黄石市现在的发展条件,这对黄石市未来制定城市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1.黄石概况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1950年8月建市,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最早设立的两个省辖市之一,是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华中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黄石市下辖四区、一县级市、一县、一国家经济开发区,总面积4583平方公里,总人口2429318人(2010年)。这次我们调查了黄石市的4个市辖区: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以及1个国家级开发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石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2015年上半年,黄石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6.5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2.57%。2015全年预计黄石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3%。(如下图所示)2.2集聚因素黄石市凭借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由此形成了矿产资源开发与冶炼产业,建材装饰行业。由于黄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黄石市有望建设成为国内第三大PCB产业集聚区。矿产资源开发与冶炼行业黄石市现有各类冶金生产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达10万多人。众多的矿产开发与冶炼企业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规模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同时这个行业的内部竞争也会加强,这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和高污染企业,有利于促进这个行业的升级。建材行业黄石市现有建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45家,从业人员一万多人,主要产品有:水泥、石灰、碎石、墙材、石材、建材装备等。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0%左右。PCB产业黄石市PCB产业链的主要企业有5家,其中华纳国际铜陵电子.欣兴电子代表着黄石市高新技术能力水平。这5家企业将会为黄石的科技创新注入强大的动力。这种集聚现象是企业家利用地理接近性,通过规模经济使企业生产成本处于或接近最低最低状态,使无法获得内部工业经济的单个企业通过外部合作获得规模经济。规模企业使集群企业其交易成本降至最低,加强了集群内企业的关联性,也降低了企业一体化的成本。2.3区位因素区位是指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黄石东北临长江,与黄冈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鄂城区,西靠武汉市江夏区、鄂州市梁子湖区,西南与咸宁市咸安区、通山县为邻,东南与江西省武宁县、瑞昌市接壤。黄石市的区位与经济活动区位较为特殊,具有独特的发展潜力。在武汉城市圈中,黄石市与武汉市和鄂州的内在联系尤为紧密。三座城市在空间地理位置上十分接近。三市间要素互通有无,产业结构相近且具有互补性。黄石市的招商引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依托了武汉的地缘优势。城市圈往往是以交通圈为基础的。交通运输对黄石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明显,黄石交通条件优越,城区有九江铁路穿过,城际铁路则拉近了黄石与各地级市之间的距离;另外黄石还有三纵三横一环的公路结构;水运方面,黄石作为沿江城市,依托长江可上溯宜昌、重庆,下至南京、上海,直达出海口,外贸码头可适应国际标准集装箱和重大件装卸作业。另外,黄石有两所高校,人才资源方面也有优势。在自然方面,黄石市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适合农业耕作,唯一不足的是黄石多山,地形不够平坦,这一点制约了黄石的发展。不过,总体来说,黄石的区位因素还是有利于黄石的发展的。2.4资源禀赋因素黄石矿产资源丰富,但主要分布在大冶,然而,随着资源日益开发,黄石市正面临着资源枯竭的严重问题。黄石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大幅下降,矿石开采量锐减,可采资源严重不足!经过建国以来近60年的大规模开采,黄石市主要矿产资源进入了开采晚期,黄石已经是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了;这里我们来讨论我们调查区域内其他的资源,比如植物资源:黄石植被种类繁多,已知的主要植被种类有:裸子植物7科18属30多种,被子植物150多种300余属2000余种,蕨类植物有18科30多属60余种,还有藻类、菌类、地衣、苔藓等各类植物。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总之,黄石矿产资源已经慢慢枯竭,黄石可以依靠植被资源发展旅游业。2.5信息化水平因素城市信息化涵盖了电子政府、数字城市、电子商务、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等诸多领域。多年来,黄石市通过信息化改造提高管理水平,为老工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城市的信息化基础,增强城市竞争力,为黄石的发展添砖加瓦。下表以2005年为基期,显示到2011年各项相关指数的年限变化(表2)。从下表可见各项指标均增长缓慢,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低。信息化指数主要考核第三产业中涉及信息科技产业的发展水平,可视为第三产业水平的代名词。黄石第三产业比重在2003年还达到40%,其后一路下滑,至2008年只有36.1%,到2012年下降到29.79%。这说明黄石市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是很低,政府还需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信息网络的覆盖范围、用户密度、传输速率及其可靠性有待加强。表表22005-2011年黄石市信息化状况2.6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因素2.6.1空气环境近年,我们都能感觉到黄石市区空气质量的下降,黄石由于是传统的工矿业城市,转型升级又未完成,污染较为严重。黄石市空气污染物SO2、NO2的浓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官方网站显示的主要污染物为SO2、PM2.5,这与黄石的各种重污染工业是分不开的。大规模的开采、冶炼矿产资源已经给黄石市的空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街头,越来越多的人带着口罩出行,关于PM2.5的讨论也越来越多。空气质量仍是黄石市发展的一大劣势。2.6.2水资源环境总所周知,黄石是以铁、铜、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开采、加工、生产钢、铜、水泥、能源等为主导产业的典型综合性资源型城市。多年的高强度开发,给黄石市的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2011年黄石市工业废水排放量为7061.94万吨,主要排放去向为长江黄石市段和大冶湖。工业固体废物以冶炼废渣、尾矿、粉煤灰和煤砰石为主,综合利用率水平不高,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还有就是磁湖水质富营养化,急需解决。主要是因为磁湖周边企业和居民废水的乱排乱放。3.黄石发展建议3.1依靠区位经济转型黄石市是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也是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支点城市之一。利用这一区位优势,黄石应积极推动黄石经济转型。黄石近些年来的确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黄石成为全省除武汉市外地市州中最先发行企业债券的城市,此次获准发行城投债券为地方建设“输血”,将对黄石推进金融创新,在资本市场进行更多更大融资,实施“三大战略”、建设“两型社会”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创建创业型城市是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促进全民创业的重要举措。被列为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后,黄石应积极制定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不断落实创业帮扶政策,鼓励自主创业。3.2美化环境保护资源生态环境深入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工矿废弃地复垦、地质灾害和重金属污染治理等重点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在城区、沿江沿湖、城市干道修建绿化带;坚持把开发利用与修复治理统一起来,把采矿显性收益与环境治理成本兼顾起来,把原矿开采与矿产资源延伸加工、形成产业链布局统筹起来。完善生态保护制度体系,建立生态补偿和激励机制,健全矿山治理备用金制度,推动形成生态环境破坏者赔偿、建设和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格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探索运用市场化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资源交易、环境设施建设;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领导干部生态环境离任审计、生态建设实绩公示制度。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全社会的生态自觉,健全的生态基础设施是支撑。3.3引进先进科技,加快转型升级黄石市可通过依托武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招商平台,加快招商引资力度,实施科技对接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城市建设。其一,政府应全力推动,企业主动对接,形成联动机制。其二,依托黄石产业、企业优势,促进技术成果的棋手转化。3.4保留高素质人才,建设人才强市高素质人才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黄石市政府应注重对当地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持与建设。向学校投入资金,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提高教学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