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类中药联系与辨别_第1页
姜类中药联系与辨别_第2页
姜类中药联系与辨别_第3页
姜类中药联系与辨别_第4页
姜类中药联系与辨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姜类中药联系与辨别第一页,共28页。

新闻2014-5-16

“姜你军”再袭成都生姜价

格最高可达20元/斤

在物价创新低的背景下,生姜价格逆市上涨。五月以来,成都市场上的生姜零售价已达12元/斤,往年同期才5元/斤,同比增长了140%,仔姜更是喊到了20元/斤,比肉价还高,创5年历史新高。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去年“毒生姜”事件,生姜价格低廉,导致全国生姜种植面积下降,生姜总产量减少,价格持续上涨。第二页,共28页。毒生姜

毒生姜是用硫磺熏制的生姜,外观颜色比普通生姜娇黄嫩脆,具有较强的毒性,如果经常食用,轻者会引起肠胃功能紊乱,出现腹痛、头晕等症状,重者将导致人体相关器官组织慢性衰竭。2013年5月4日,央视和国内外各大媒体曝光,山东潍坊生姜种植户,在内销的生姜种植时使用一种叫“神农丹”的剧毒农药,但在外销的生姜却实行严格监管。返回第三页,共28页。姜姜的简介

姜类辨析姜的药对和方剂病案分析姜的妙用第四页,共28页。一、姜的简介第五页,共28页。姜

别名:生姜、白姜、川姜。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多年生草本植物,供食用的部分是肥大的根茎。姜产于中国,可一种二收,早秋收嫩姜,深秋收老姜。姜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调味品,一般很少作为蔬菜单独食用。它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有生发作用,也是心血管系统的有益保健品。原产于印度、东南亚。姜在中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通山、阳新、鄂城、咸宁、大冶、来凤各省区广为栽培。第六页,共28页。姜早秋深秋第七页,共28页。二、姜类辨析第八页,共28页。生姜主要性能:辛,温。归肺、脾、胃经。【功效】发散风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干姜主要性能:辛、热。归脾、胃、心、肺经。【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炮姜主要性能:苦、涩,温。归脾、肝经。【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第九页,共28页。临床应用生姜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喘咳、胀满、泄泻等,被中医誉为“呕家圣药”。干姜用于回阳救逆,其效甚佳。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等症的治疗。炮姜辛燥之性较干姜弱,温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持久,且长于温中止痛、止泻和温经止血。可用于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出血。第十页,共28页。生姜第十一页,共28页。干姜第十二页,共28页。炮姜第十三页,共28页。其他姜类姜皮

即生姜之外皮,味辛性凉,功能和中行水,用于冶疗水肿,小便不利。(许多皮类作用多具有利水)姜汁即以生姜打烂榨取的鲜汁,味辛性微温,辛散之力强,善开痰止呕,治恶心呕吐不止及痰过昏厥的紧救。煨姜即将鲜姜放炭火中煨制至姜熟。味辛性温,辛散之力不及生姜,温中止呕之效胜于生姜,适用于胃寒呕吐及腹痛泄泻。姜炭即取干姜块置锅内,武火炒至表面微黑,内部棕褐时,喷淋清水至无火星,取出晾透。味苦涩、性温,功效温经止血。可治虚寒久泻、冷痢及各种虚寒出血等证。第十四页,共28页。三、有关姜的方剂第十五页,共28页。姜生姜泻心汤(生姜)理中汤(干姜)小半夏汤(生姜)甘姜苓术汤(干姜)生化汤(炮姜)第十六页,共28页。最早见于《伤寒论》。生姜12克(切)甘草9克(炙)人参9克干姜3克黄芩9克半夏9克(洗)黄连3克大枣12枚(擘)。有和胃消痞,散结除水的功用。主治伤寒汗后,胃阳虚弱,水饮内停,心下痞硬,肠鸣下利;妊娠恶阻,噤口痢。现用于胃下垂、胃扩张、慢性胃炎等属胃阳虚弱,水饮内停者。生姜泻心汤(生姜)最早见于《景岳全书》。全当归八钱(24g),川芎三钱(9g),桃仁去皮尖十四枚(6g),干姜炮黑五分(2g),甘草炙五分(2g)。有化瘀生新,温经止痛的功用。主治产后瘀血腹痛,恶露不行,小腹冷痛。注意若产后血热而有瘀滞者,则非本方所宜。生化汤(炮姜)第十七页,共28页。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干姜四两(12g)茯苓四两(12g)白术二两(10g)甘草二两(6g)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有温脾胜湿之功效。主治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致患肾着,身重,腰及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腹重,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甘姜苓术汤(干姜)最早见于《伤寒论》。人参三两(6~10g)白术三两(6~12g)干姜三两(3~10g)甘草三两(3~10g)用水八斤,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用于治疗发热头痛、身痛、恶寒、吐利,亦治大病后、喜唾。后《千金方》用其霍乱吐下、胀满、食不消化、心腹痛。《赤水玄珠》中用它治小儿吐泻后,脾胃虚弱、四肢渐冷,或面有浮气、四肢虚肿、目合不开。《三因方》用治伤胃吐血。

理中汤(干姜)第十八页,共28页。四、病案分析第十九页,共28页。小青龙汤(干姜):出处:《伤寒论》麻黄(去节,9克)

桂枝(去皮,9克)

芍药(9克)半夏(洗,9克)细辛(6克)干姜(6克)甘草炙(6克)五味子(6克)

苓甘五味姜辛汤(干姜):出处:《金匮要略》茯苓(12克)干姜【君】(9克)甘草(9克)细辛(5克)五味子(5克)第二十页,共28页。【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用于西医诊断为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等)小青龙汤【功用】温肺化饮。【主治】寒饮咳嗽,咳痰量多,

清稀色白,胸膈不快,舌苔白滑,脉弦滑等。加半夏以化痰降逆止呕加桂枝以温中降冲加杏仁宣利肺气而止咳(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苓甘五味姜辛汤第二十一页,共28页。病案王某,男,45岁。15天前遇风寒后咳嗽至今,伴气喘胸闷,痰白多泡沫,无汗恶寒,口干不欲饮,舌苔白腻,脉弦紧。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断:外寒内饮治法:解表散寒、宣肺化饮。方选小青龙汤加减,方药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五味子9克、半夏12克、细辛3克、干姜9克、甘草3克、枳壳9克、桔梗6克、当归9克、鱼腥草25克、苦杏仁12克、第二十二页,共28页。吉良晨老师治疗脾胃虚寒医案

崔某,女,24岁。初诊症见胃脘灼痛3年加重半月。平素胃脘怕凉。常于空腹时发作胃脘疼痛。曾有上消化道出血,在外地医院被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出血”。半月前因情志不遂,生活不规律引起症状加重,出现胃脘烧灼疼痛,重则疼痛难忍,伴有呃逆吞酸、恶心时作、脘部晨寒。疼痛喜按,大便色黑。使用甲氰咪胍西药及输液治疗,症状不见缓解。近两日仅进流食,未见头晕心悸,泻下黑色大便一次。舌淡,苔薄白微黄,脉沉细。辨证:脾胃虚寒,统血无权。治法:健运温中,降逆止血。用炒白术15g,姜半夏6g,炮黑姜6g,煅瓦楞30g,伏龙肝30g(先下),广砂仁15g,炒黄连6g。炒谷、麦芽各15g。14剂,水煎服。二诊:药后诸证减轻。惟时感胃脘及少腹隐痛,遇凉加重。呃逆吞酸,恶心,但未呕吐,夜寐安和,食欲增加,大便通畅。舌谈苔薄白,脉沉细。原方加鸡内金15g,炒神曲15g,黄连减半,10剂,水煎服。三诊:药后胃脘烧灼消失,进食增加。偶有空腹胃脘不适,纳后可得缓解。胃脘部晨寒亦有减轻,纳可便调。在二诊方加广陈皮6g,淡竹茹12g。10剂,水煎服,药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第二十三页,共28页。

按:脾胃虚寒为本,治疗均以温中健脾,但并非纯用温补之品。方中可见黄连(宜少量)燥胃肠湿热,泻心胃肝胆实火与炮姜的组合,为辛开苦降之用法,除寒积、清郁热、止呕逆、制吐酸和胃泻痞开结甚妙。初诊时患者仅能进流食,故用白术健脾,待胃纳增加,再加用鸡内金与白术配伍,为补消同用之法,用于脾虚食少,消化不良、磨积消石。而砂仁、神曲、炒谷、麦芽和胃醒脾,调畅中焦气机,脾胃健则气行食消,纳化升降,并而浩之。

第二十四页,共28页。五、姜的妙用第二十五页,共28页。姜的妙用将生姜切片装入布袋后置于浴池内洗澡可以疗伤。再者,将切片的姜煮成汤用来敷上患部亦可见效。

中暑时先用薄姜汁灌入患者口中,等到恢复意识时用姜汁、莲藕汁和温汤制成的汁液给患者喝下,同时用姜油在其头部擦揉效果更好。取跟大姆指大小的老姜磨成碎姜,加人蜂蜜和开水趁热服用可治咳嗽,假如再加入莲藕汁效果更好。再者,取小酒杯量的莲藕汁十分之一量的姜汁和少许盐水、泡入热开水服用可以抑制咳嗽。

容易晕车的人只要在乘车、船之前三十分钟饮用热姜汁,一定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者,连着打嗝不停时猛喝一口姜汁,马上就可以阻止打嗝。慢性肠炎晕车中暑冻伤咳嗽将老姜片置于袋内煎熬成汤,然后用姜汤坐浴(只限下半身),每次十分钟,如此可以暖和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