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次课中国工艺美术史_第1页
第50次课中国工艺美术史_第2页
第50次课中国工艺美术史_第3页
第50次课中国工艺美术史_第4页
第50次课中国工艺美术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八章温婉明秀——明清的工艺美术50主讲人:刘曼中国工艺美术史目录目录1概述2明清时期建筑艺术3雕塑艺术第八章温婉明秀——明清的工艺美术4陶瓷艺术5其他工艺6总结与思考第五节其他工艺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八章温婉明秀——明清的工艺美术第五节其他工艺一、明清家具(一)明朝家具中国家具的发展,最成熟、最完美、最有代表性的家具多出于明清两代,无论是选材加工,还是造型装饰,明清家具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堪称中国家具的瑰宝。明清两代,木制家具迎来了工艺最为精湛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其中,明式家具以其严谨的制作工艺、古雅简约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于世,而清代家具则更注重浑厚稳重的造型和富丽华美的装饰,它们都以美材、良工与巧制而著称,却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理念。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八章温婉明秀——明清的工艺美术第五节其他工艺一、明清家具(一)明朝家具对明式家具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的是明初手工艺的繁荣,手工艺从业者增多,而且技艺高超,大批的能工巧匠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创造出了许多传世的珍品。同时海外贸易为明式家具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住宅和园林的发展为明式家具提供了无限发展的空间。明式家具采用榫卯接合方式的框架结构,榫卯种类繁多,斗拼巧妙,结合牢固,还使用式样细致精巧的金属配件起辅助装饰作用。漆饰方法有桐油、擦蜡、大漆、雕漆等。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八章温婉明秀——明清的工艺美术第五节其他工艺明式家具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造型优美(图1)。明式家具讲究稳定中求轻巧,简朴中显情趣,家具整体的尺度及各部分的比例都十分讲究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统一。造型不以华取胜,不滥加装饰,偶然施用雕饰也是以线为主,或用小面积的精致浮雕或镂雕、圆雕及线刻的方法,增加装饰性。图1明代家具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八章温婉明秀——明清的工艺美术第五节其他工艺通过木嵌、象牙嵌、螺钿嵌及百宝嵌,镶嵌出不同的图案,如山水、花卉、草虫,加上银、铜装饰物,以小面积的点缀,与大面积的明净简洁形成鲜明的对比,利用木材本身的纹理,用宽窄、粗细、长短、深浅、凹凸及平面多种不同的脚线,来增加家具的线条变化,取得和谐统一、自然大方的效果。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八章温婉明秀——明清的工艺美术第五节其他工艺选材考究是明式家具的又一个突出特点。明式家具多选用名贵的木材,如紫檀、花梨、红木、杞梓木、铁梨等硬木,有时也用楠木、胡桃木、榆木等。南方出产的木材质地坚硬、纹理密致,色彩幽润沉着。这些材质对家具的造型结构和外观具有很大影响。由于材料的考究,所以明式家具有充分条件追求本身质感和自然美,达到硬、滑、素、净最佳的艺术效果。明式家具以极其考究的硬木造器,呈出简约、厚拙、精巧、清雅之风格著称于世。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八章温婉明秀——明清的工艺美术第五节其他工艺通过木嵌、象牙嵌、螺钿嵌及百宝嵌,镶嵌出不同的图案,如山水、花卉、草虫,加上银、铜装饰物,以小面积的点缀,与大面积的明净简洁形成鲜明的对比,利用木材本身的纹理,用宽窄、粗细、长短、深浅、凹凸及平面多种不同的脚线,来增加家具的线条变化,取得和谐统一、自然大方的效果。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八章温婉明秀——明清的工艺美术第五节其他工艺因其造型优美和精致的工艺已成为传世艺术品,后来有关鉴赏家、收藏家对明式家具的品鉴还总结出明式家具的十六品。“十六品”是品评鉴赏家具的十六项标准,如简练、古朴、厚拙、凝重、圆浑、浓华、光洁、端庄等。明朝家具纹饰题材许多都是传承的,如祥云龙凤、缠枝花草、人物传说等,这些题材在织绣、陶瓷、漆器等品类中常能见到。明式家具纹饰题材的寓意大都比较雅逸超脱,颇有“明月松泉”阳春白雪”之类的文儒高士之意趣,更增强了明式家具的高雅气质。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八章温婉明秀——明清的工艺美术第五节其他工艺一、明清家具(二)清朝家具清初延续了明代家具特色,即选材精良,做工细腻,典雅淳后,同时自身风格也逐渐形成。清式家具的特点在于:其一,式样多变、追求奇巧。其二,选材讲究,作工细致。其三,注重装饰,手法多样。注重装饰是清式家具最显著的特征,清代工匠几乎使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尝试一切可以采用的手法,故装饰极为华丽,繁纹缛饰。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八章温婉明秀——明清的工艺美术第五节其他工艺清式家具(图2)以雕绘绚烂华贵见长。图2

清式家具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八章温婉明秀——明清的工艺美术第五节其他工艺图3(清早期)黄花梨直棂玫瑰椅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八章温婉明秀——明清的工艺美术第五节其他工艺二、织绣随着明中叶及清代前期工商业的繁荣,丝织生产展现了空前的盛况。工匠的分工细致,复杂的提花织机和多套色印染法在作坊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工艺技术上有了显著的提高,丝织印染生产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区,规模也大大超过前代。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八章温婉明秀——明清的工艺美术第五节其他工艺南京的云锦、四川的蜀锦、山西潞安州的潞绸都是著名产品,特别是工商辐射文化发达的江南五府: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也都是丝织的中心产地。湖丝质量好,最适于织提花锦缎。苏州、杭州更以生产优质绫罗纱缎久负盛名。明清政府在苏、杭、南京等地设立织造衙门,“以官领之,以授匠作”,负责供应官府专用的丝绸衣物。私人手工业工厂和专业织工也大量涌现,其产品质量有的可与官办作坊媲美。以丝织为家庭副业的居民更是不计其数,所生产的丝绸棉纺大量投入市场和远销海外。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八章温婉明秀——明清的工艺美术第五节其他工艺明清锦缎花式繁多,质地优良,其中妆花缎的成就尤为突出。妆花缎系在缎底上以各色丝绒织成花纹,并以金丝织于花纹边缘,极为精美富丽,是织锦缎的重大发展。锦缎以南京、苏州两地产品最为著名。南京产品质地厚重,花色庄重,并在同一色中用不同的深浅色调的“退晕”方法,使鲜艳色彩对比中又具有协调的效果,有如天际彩霞,因有“云锦”之称。苏州织锦质地薄,花纹多仿宋代,图案于严谨中求变化,绚丽中见古雅,被称为“宋式锦”。宋式锦又根据不同用途在花纹设计上有所差异,用作被面靠垫者花纹较大,称为“大锦”,花纹较小的适于书画锦匣的装衬,称为“小锦”,装饰花纹有龙凤、翎毛、宝相莲花、葵花、四季花和灵芝、如意寿字等吉祥图案。这些纹样或继承前代传统注重装饰和变化,或侧重写生表现娇艳的意态,各具有豪放、活泼、富丽、典雅的艺术特色。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八章温婉明秀——明清的工艺美术第五节其他工艺刺绣在明代十分发达。明代政府机构中设有“绣作”和“尚衣监”,专门刺绣御用品,其工艺风格繁冗富丽。民间刺绣最为著名的是来自南方的“顾绣”。清人刻丝工艺较突出的一点是大量出现了双面透刻,即正反两面都刻画上不同的图案,这也影响了后世刻丝的技艺。刺绣主要用途依旧是服用和观赏。刺绣工艺在清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所谓的“四大名绣”——粤绣、蜀绣、湘绣和苏绣。

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八章温婉明秀——明清的工艺美术第五节其他工艺明清由于戏曲的繁荣,戏衣的生产也随之发展,昆剧流行的苏州扬州及京剧的发祥地北京都是戏装的重要产地。戏衣要求根据不同角色特点而设计,又要求色彩花纹突出,适合演出效果,从帝王将相的蟒袍到贫民的素褶子都需美观悦目。戏衣的刺绣则粗细并用,采用了打子、平金、盘金、堆绫、钉线等多种针法,配色鲜明协调,为中国古典戏曲舞台美术增添了光彩。刺绣在民间极为流行,妇女常用以装饰衣枕鞋帽,图案朴实健康,又常采用剪纸花样,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内容有狮、虎、鸳鸯戏莲、喜上梅梢、四季花卉及几何图案,极为丰富,并流露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清代少数民族地区的印染织绣也有所发展,并在本民族特点基础上与汉族艺术互相交流、如苗、侗、壮族的织锦刺绣,维族的回锦、和田绸,蒙藏等族的服饰特点都很鲜明。新疆的地毯明清时传到蒙古和北京,从而发展成为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中国特种手工艺。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八章温婉明秀——明清的工艺美术第五节其他工艺三、漆工艺我国传统漆工艺到明代随着手工业的发达和宫廷贵族及城市富有阶层的需要而趋于兴旺,技术精湛,花色品种繁多,官办作坊与私人制造的漆器都竞放异彩。剔红是雕漆中的主要品种,系在器胎上层层髹漆,可多达百余层,然后用刀雕出花纹。此外根据色彩不同还有明快的剔黄(用石黄调漆代替银朱)、敦朴古雅的剔黑、灿烂悦目的剔彩等。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八章温婉明秀——明清的工艺美术第五节其他工艺根据制法不同又有填漆工艺,即在漆地上根据图案刻出低陋花纹,填以色漆,然后加以研磨,使之光滑平整如画。镶嵌螺钿工艺,将不同色彩光泽的螺钿嵌进漆面,或镌刻成人物山水花纹,填入漆面,及镶嵌金银珊瑚宝石等。明初永乐时,在北京果园厂设立皇家漆器作坊,聚集能工巧匠,专门宫廷生产漆器。元末名漆工张成之子张德刚,曾受到永乐皇帝召见录用,并授营缮所副使,果园厂漆器一直为人们视为珍品,从遗存作品考查,明初雕漆刀法圆润而不露痕迹,常雕花卉或花鸟图案,构图饱满,刀法精熟,花筋叶脉及禽鸟之翎毛,细如发丝,山水人物则多刻有锦地,简朴浑厚而生动。明中叶嘉靖万历以迄清代,刻工技巧更为高超,造型也日益丰富,大至数尺高的屏风,小到精巧的盘盒,都作的得心应手,但装饰也有过分追求,纤细的倾向。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八章温婉明秀——明清的工艺美术第五节其他工艺随着漆器工艺制造的兴旺发达,总结漆器经验的专著也应运而生。隆庆前后的制漆名匠黄成所写的《髹饰录》是古代重要而完整的漆工专著。《髹饰录》共分二卷十八章一百八十六条,较详尽的记述了漆器品种、制作方法、原料、工具,资料相当丰富,此书又在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由漆工杨明(号清仲)逐条加注,使材料更加详尽。黄成和杨清仲都是著名漆工,黄成精通古今髹法,造剔红刀法圆活清朗,可与果园厂制品媲美。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八章温婉明秀——明清的工艺美术第五节其他工艺四、金属工艺我国传统漆工艺到明代随着手工业的发达和宫廷贵族及城市富有阶层的需要而趋于兴旺,技术精湛,花色品种繁多,官办作坊与私人制造的漆器都竞放异彩。剔红是雕漆中的主要品种,系在器胎上层层髹漆,可多达百余层,然后用刀雕出花纹。此外根据色彩不同还有明快的剔黄(用石黄调漆代替银朱)、敦朴古雅的剔黑、灿烂悦目的剔彩等。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八章温婉明秀——明清的工艺美术第五节其他工艺金属工艺也展现了新风貌。铜胎珐琅工艺约在元代时由阿拉伯人传入我国,被称为“大食窑”。我国工匠将这一外来技术与传统艺术风格相结合,借鉴了古代青铜工艺、金银镶嵌和陶瓷器的造型和装饰,创造了雍容华贵具有民族风格的掐丝珐琅工艺。掐丝珐琅的制作,是在锤铸成的金或铜胎上,焊以细铜丝掐成的图案花纹,将珐琅质釉分别填入图案内,入火焙干,再经过打磨,并在露出的铜丝部分镀以金银而成。因盛行于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俗称“景泰蓝”,据传世作品考查,在明宣德时即已成熟,至清而不衰。掐丝珐琅工艺大都以蓝色釉(钴蓝、天蓝、宝蓝)作地,依照花纹需要填入红、绿、黄、白、紫等色,再加上镀金银铜丝的闪闪光泽,造成典雅的艺术风格。花纹装饰多用缠枝莲、花果、龙凤珍禽及吉祥图案。铜丝掐成富于弹性的轮廓,又显得清晰明快。正因为具有富丽灿烂的特点,因而成为御用作坊监制的特种贵重工艺,入清则由内务府造办处专设的珐琅处大量烧造。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八章温婉明秀——明清的工艺美术第五节其他工艺掐丝珐琅工艺多用于制作礼器陈设品及实用品,也用于首饰装饰,大型器物造型端庄浑厚而又优美柔和,小型器物如盘盒碗等精巧典丽,从故宫太和殿之鼎、炉、仙鹤烛台,及后妃寝宫中大量的摆设,掐丝珐琅工艺品几乎遍布宫廷殿堂,可见贵族对其赏识和喜爱。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八章温婉明秀——明清的工艺美术第五节其他工艺明代的金属工艺中,宣德时期盛行精工冶炼铸成的各种形式的铜炉(图3),具有不同的光泽,造型装饰都很丰富,颇适书室几案陈列,人称“宣德炉”。在江南也流行仿古铜器,嘉兴人张鸣岐及王凤江所制铜炉知名于时,松江胡文明按古式制造彝鼎尊炉等也非常精妙,当时称其制品为“胡炉”。以仿古铜器著名者尚有苏州徐守素等人。图3明代造彝鼎尊炉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八章温婉明秀——明清的工艺美术第五节其他工艺五、工艺品雕刻技术清代除石刻而外,工艺品方面,有木、竹、牙、角、石,以及漆器等的雕刻,均臻空前发达的境界。雕木多用黄杨,紫檀。用具如席玩、如意、砚、笔架、笔筒、砚匣、扇坠、杖头、拂柄等,多有镌刻动物植物种种形象。此外屏风、掩障、几桌、书架、厨匣等装饰也有雕雕刻。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八章温婉明秀——明清的工艺美术第五节其他工艺玉雕工艺在南方以江苏苏州等地为中心,北方则在北京的皇家作坊中聚集了不少琢玉名手,南北方琢玉工艺互相交流,工匠们以他们的劳动的智慧为明清玉雕发展作出贡献。玉石雕刻作为珍贵工艺品主要满足皇室贵族需要,多作为装饰陈设,品种繁多,有瓶、炉、觚、鼎、如意、花插,也有实用的杯、洗等。明代早期作品多仿古和摹刻自然界实物,纹饰简练,浑厚圆润;晚期追求玲珑剔透华贵繁复,有的玉器与其他工艺结合,如玉嵌金银丝,在金属制品、漆器、珐琅器上镶玉,清代宫廷制品中尤多大型观赏性玉雕。明代琢玉名手有万历时苏州之陆子冈,他善于减地阴文镂空浮雕等技巧,制品常见有盒、花插、发簪、香炉等,作品上镌有图章及子冈款,故宫藏有他雕的《茶晶梅花花插》,利用玉的茶色及白斑,巧妙地刻成老干白梅,清气袭人,设计及雕琢上确有独到之处。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八章温婉明秀——明清的工艺美术第五节其他工艺清代前期,由于统一的多民族政权的巩固,社会安定,内地与新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