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_第1页
血液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_第2页
血液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_第3页
血液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_第4页
血液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第1页/共25页一、白细胞总数(WBC):它是血液分析中三大信息之一,一般来说白细胞总数升高表示有细菌感染,而降低或在正常范围内则表示有病毒感染。但并不是绝对,要结合白细胞分类的各项指标,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第2页/共25页二、淋巴细胞绝对值(LYM#)和淋巴细胞百分比(LYM%):这两个指标是淋巴细胞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两者临床意义差不多,但淋巴细胞绝对值是以每升多少个来表示所以它比淋巴细胞百分比更有意义,例如:非典的诊断标准。它的意义要结合白细胞总数来判断,一般来说白细胞总数降低或在正常范围内而淋巴细胞绝对值和(或)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则表示有病毒感染。第3页/共25页三、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这两个指标也是中性粒细胞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两者临床意义差不多,同样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是以每升多少个来表示所以它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更有意义,它的意义要结合白细胞总数来判断,一般来说白细胞总数升高并伴有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则表示有细菌感染。第4页/共25页四、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和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这两个指标也是单核细胞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两者临床意义差不多,同样单核细胞绝对值是以每升多少个来表示所以它比单核细胞百分比更有意义,一般来说单核细胞增多往往伴随白细胞总数升高,是严重感染的表现,还有就是单核细胞增多是某些血液病的表现。单核细胞减少意义不大。第5页/共25页五、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这两个指标也是嗜酸性粒细胞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两者临床意义差不多,同样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是以每升多少个来表示所以它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更有意义,一般来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猩红热(一般急性传染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均减少唯独猩红热增高)、慢粒及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第6页/共25页六、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EO#)和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EO%):这两个指标也是嗜碱性粒细胞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两者临床意义差不多,同样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是以每升多少个来表示所以它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更有意义,一般来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慢粒、真性RBC增多症、粘液性水肿、溃疡性结肠炎、变态反应、甲减。嗜碱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速发型变态反应(荨麻疹、过敏性休克)心梗、严重感染、出血、甲亢。在临床上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常用于慢粒与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和观察变态反应。第7页/共25页七、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GB):这两个指标主要是观察贫血及贫血的类型。一般来说HGB和RBC是成正比关系,现在临床上观察贫血的程度医生主要是看HGB,HGB:90~110g/L为轻度;60~89g/L为中度;<60g/L为重度。第8页/共25页八、红细胞比积(HCT):它与RBC数量及其大小有关,常用来诊断贫血及其严重程度,它的测定方法有多种:离心法、电阻抗法和放射性核素法等,放射性核素法被ICSH规定为参考方法,离心法中的温氏法已属淘汰之列,渐被微量高速离心法所代替。血液分析仪多数是用电阻抗法测定,它是通过测定成千上万个RBC体积产生的脉冲叠加后换算的结果,因此避免了血浆残留日误差,结果比较准确。第9页/共25页九、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这个指标用通熟的话说就是每个RBC的大小,它的计算公式为:每升血液中RBC比积/每升血液中RBC个数,它是判断贫血类型的三个指标之一。第10页/共25页十、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也就是每升RBC所含的血红蛋白量,它与HGB的区别是:HGB是指每升血液所含的血红蛋白量(含有血浆)而MCHC是每升RBC(不含血浆),它也是判断贫血类型的三个指标之一。第11页/共25页十一、三种红细胞平均值(MCV、MCH、MCHC)的临床意义:根据在某一病例中,三个指数的变化情况,可将贫血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其诊断标准及导致该类贫血的病因见表1第12页/共25页表1贫血的形态学分类鉴别表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MCV(fl)MCH(pg)MCHC(g/L)病因正常细胞性贫血80~10027~34320~360急性失血、急性溶血、再障大细胞性贫血>100>34320~360缺乏叶酸、维生B12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80<27320~360尿毒症、慢性炎症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0<27<320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慢性失血第13页/共25页十二、血小板计数(PLT):PLT的主要功能是起到凝血、止血的作用,PLT减少容易出血。第14页/共25页十三、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和红细胞体积大小标准差(RDW—SD):RDW是反映RBC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CV是变异系数;SD是标准差。它是仪器测得RBC体积和数量后经统计学处理而得RDW值。与手工法相比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第15页/共25页RDW的临床意义:1、鉴别缺铁性贫血和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B-地贫),两者都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前者RBC形态明显大小不等(RDW明显异常),一般认为,如果患者血常规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并伴有RDW异常,则患缺铁性贫血可能性大,后者形态大小较为均一(RDW无异常)。第16页/共25页十四、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同RBC一样,它也是反映PLT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第17页/共25页十五、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各种疾病PLT与MPV的临床意义如下:1、PLT总数低而MPV值高:骨髓自身功能是正常的,PLT低主要是外周血中的PLT数减少(各种原因引起)。2、PLT总数高而MPV值正常:骨髓功能有问题,考虑骨髓增生性疾病。3、PLT总数和MPV值均下降:主要见于AIDS(艾滋病)、再障、骨髓纤维化、化疗等骨髓受抑制的疾病。第18页/共25页4、PLT总数和MPV值均升高:一般是急性大出血、内出血等应激性升高。5、PLT总数正常而MPV值均升高:慢性白血病、地贫。另外MPV可用于观察病情变化:白血病化疗时MPV上升是骨髓功能恢复的第一征兆;局部炎症时MPV正常而败血症时MPV;在感染时如果说MPV持续低说明感染未能得到控制,如果MPV随PLT数持续下降则为骨髓衰竭的征兆。第19页/共25页十六、大血小板比率(P—LCR)和血小板比积(PCT):第20页/共25页十七、白细胞直方图变化的临床意义:1、从图形的变化可以估计被测血液中细胞群体的变化,提示检验者粗略判断细胞比例变化或有无明显异常细胞出现从而确定是否做进一步的涂片镜检。人们通过研究发现:尽管引起血液变化的病因不同、细胞形态变化不同,但直方图很相似,所以说白细胞直方图变化并无特异性。第21页/共25页2、白细胞直方图变化可以反映某些人为的或病理变化干扰WBC计数和分类计数。比如外周血出现有核RBC或巨大PLT,采血时由于技术原因造成PLT聚集或RBC溶血不完全使标本中有大量RBC膜碎片等情况时均可使白细胞直方图在50fl以下区域出现一个或大或小的峰。当实验结果出现这种图形时,提示WBC计数和分类计数不准确,需要采取相应的手段进一步检测。第22页/共25页十八、红细胞体积直方图的临床意义:与WBC不同,某些贫血RBC体积直方图有其特点,根据图形变化结合其它参数进行分析对贫血类型的鉴别诊断很有价值。分析时要注意观察图形的位置、峰底的宽度、峰顶的形状及有无双峰现象。1、缺铁性贫血的直方图:其特点是波峰左移,峰底变宽,显示小细胞不均一性。2、轻型B-地贫的直方图:图形表现为小峰左移,峰底变窄,典型的小细胞均一性贫血。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直方图的特点是出现“双峰”。4、巨幼贫的特征是波峰右移,峰底增宽,显示出大细胞不均一性。第23页/共25页十九、血小板直方图的变化:血小板测量结果是根据血小板直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