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天津一中高三(下)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3月份)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分)1.进入2022年,三星堆青铜人头像(如图)成为“网红”,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这些高鼻深目、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的青铜器,没有留下文字信息,不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这体现出中华文明的特点是()
A.悠久性和连续性 B.多样性和开放性 C.多元性与统一性 D.凝聚性与世俗性2.殷商后期,各部落侯国向王室交纳的贡品数量增多,种类增加。有牲畜、野兽、货币、谷物、奴隶、占卜用的龟甲、兽骨等;商王每日必定占卜,以人作为祭品,敬酬鬼神。上述这些现象体现出商朝()A.分封制度的推行 B.皇权和神权的密切结合
C.国家王权的加强 D.对方国的控制日趋严密3.《诗经》中保存了相当数量的农事诗,不仅《豳风七月》等民歌包含了丰富的农事信息,而且祭祀用曲《周颂丰年》《周颂嘻嘻》等也直接反映了统治者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关注。由此可知,《诗经》()A.支撑了礼乐制度的实施 B.开创了浪漫主义的风格
C.蕴含了朴素的民本思想 D.印证了周王的中央集权4.秦始皇曾公开宣称“上农除末”。里耶秦简记载,一个名叫“枯”的士伍(身份称谓)因娶了商人的女儿为妻,竟受到戍边四年的严厉处罚。这些举措旨在()A.保护农业发展 B.彰显皇帝权威 C.打击商人利益 D.整顿商业环境5.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如图为某朝代交通状况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①驰道更加有利于中央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②五尺道便于中原与西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③直道直接沟通了该朝都城与草原丝绸之路
④构成以洛阳为中心遍布全国的驿路交通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司马迁著《史记》、班固撰《汉书》均为私人撰著。魏晋以后,国家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皇帝亲自参与、由宰相主持,这说明官修史书()A.注重史书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史突出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7.如图所示为汉代画像砖中的考绩场景,郡国地方自贝到年底要进行“上计”,向中央报告生产、税收、财务、户口、刑狱等事宜,并接受考课。这表明汉代()A.中央重视对地方的控制 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地方监察制度日益完善 D.选官标准强调德才兼备8.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以希腊——马其顿联军统帅的身份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亚历山大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已有,希腊文化成为凌驾于当地文化之上的强势文化。同时,他还把东方大量的学术资料带到希腊。这反映出()A.不同地区文明碰撞交流 B.东西方文明呈现开放性
C.人们不断反思本土文化 D.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9.公元前272年,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被征服的意大利人没有罗马公民权,而公民权意味着占有土地的权利和机会且具有排他性。约公元前124年,“拉丁官员法”的颁布使得意大利人在拥有本土权利的前提下,可以获得罗马公民权。这一转变()A.缓和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B.有利于罗马帝国的形成
C.消除了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 D.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10.阿拉伯帝国所占领的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文明高度发达,阿拉伯帝国兴起了翻译运动,在整理和翻译过程中,阿拉伯的哲学家们从希腊哲学中吸取了丰富营养。这一运动()A.开启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B.旨在保存古代希腊文明
C.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D.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繁荣11.蔗糖起源于亚洲,1430年,葡萄牙与意大利商人将蔗糖种植引入到马德拉群岛(非洲西海岸),随后扩展到其他大西洋岛屿。16世纪初蔗糖被引入到巴西,从而使其在整个近代早期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商品。这反映出()A.新航路开辟促进早期全球化发展 B.物种的跨洲传播具有单向性
C.物种交流改变了殖民地经济结构 D.欧洲殖民者开始主导世界市场12.17世纪以来,英国的济贫院可以在院外对流浪者、失业者提供救济,老弱病残和失业壮汉都可以获得救济。19世纪30年代末以后,英国停止了济贫院外的救济活动,对有能力的劳动者的户外救济被禁止。这一变化()A.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B.顺应了社会转型需要
C.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 D.缩小了福利国家规模13.观察如图,解读正确的有()
①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下降
②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
③美国大量劳动力从生产线上退下来缘于它最先建立“福利国家”
④两国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得益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1962年,美国总统肯尼迪要求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必须阅读《8月的枪声》,该书叙述了萨拉热窝事件后发生的一系列很小的、不重要的事件,最终导致了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军事冲突。肯尼迪想让国家安全委员会重视()A.维护美国的核垄断地位 B.管控危机应对战争风险
C.遏制苏联在东欧的扩张 D.收缩美国海外军事力量15.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B.减缓老龄化进程 C.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D.缩小贫富间差距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特点。四川广汉出土的三星堆青铜人头像在五官、工艺等方面,与同一时期中原人和中原青铜器完全不同,体现出中华文明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B项正确。连续性与三星堆青铜人头像“不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不符,排除A项;三星堆青铜人头像和中原青铜器明显不同,不能说明中华文明具有统一性特点,排除C项;凝聚性与世俗性在三星堆青铜人头像身上无从体现,排除D项。
2.【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贡品为古代臣民或属国向帝王进献的物品;依据材料,各部落向王室缴纳的贡品呈现增多趋势,体现出各方部落对殷商王室的畏惧;商王占卜也是神化王权的体现,C项正确;
分封制度的大规模推行是在西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
B项的“皇权”表述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对方国的控制情况,D项与材料的后半部分不相吻合。
故选:C。
本题考查夏商的政治制度,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中提及的商朝加强国家王权的掌握。
本题考查夏商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中提及的商朝加强国家王权的解读分析能力和对选项的辨识区别能力。
3.【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不仅《豳风七月》等民歌包含了丰富的农事信息,而且祭祀用曲……统治者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关注”可见《诗经》中这种对农事、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关注,蕴含了朴素的民本思想,C项正确;
礼乐制度的实施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
开创了浪漫主义风格文学的是屈原的《离骚》,《诗经》是现实主义风格作品,排除B项;
周王的中央集权无法通过材料主旨信息来印证,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古代文学的发展,需要结合古代文学发展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古代文学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上农除末”,“因娶了商人的女儿为妻,竟受到戍边四年的严厉处罚”,可以看出秦朝通过这些措施来强化对农业的重视,是重农措施的表现,A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对农业的保护,未涉及皇帝权威,排除B项;
材料侧重的是对农业的保护,排除C项;
材料和商业无关,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重农抑商政策,要求学生结合重农抑商政策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重农抑商政策,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5.【答案】A【解析】依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秦朝交通状况图。秦朝修建的驰道更加有利于中央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故①正确。
五尺道是云南与蜀的重要商道,因此五尺道便于中原与西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故②正确。
直道没有直接沟通秦朝都城与草原丝绸之路,故③错误。
构成以咸阳为中心遍布全国的驿路交通网,而不是洛阳,故④错误,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秦朝的统一,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图示信息,结合秦朝统一后的交通状况及其影响分析。
本题通过考查秦朝的交通来考查秦朝统一的措施,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伴随着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政府越来越意识到言论、文化等因素对国家统治的影响,由私人修史转向政府官修史书体现了史书修撰的政治性,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到官修撰史书的真实性,排除A项;
私家著述和官修史书仍然可能产生错漏,看不出评价历史的公正性,排除B项;
官修史书和私人撰写史书,都不能够准确把握和保障解释历史的客观性,本身具有主观性,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史料实证,需要结合史学研究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来解答。
本题考查史料实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郡国地方自贝到年底要进行‘上计’,向中央报告生产、税收、财务、户口、刑狱等事宜,并接受考课”可知,汉代中央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管理,故A正确;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郡县制的设立,与题干不符,排除B;
材料涉及的是官员考核与管理,与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无关,排除CD。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古代官员考核制度,解答本题需理解掌握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发展演变。
本题考查了古代官员考核制度,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以希腊——马其顿联军统帅的身份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亚历山大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已有,希腊文化成为凌驾于当地文化之上的强势文化。同时,他还把东方大量的学术资料带到希腊”可知,亚历山大对外扩张中,一方面把希腊文化传播出去,同时还把东方文化据为己有,这表明不同地区文明相互借鉴吸收,A项正确;
材料只是强调了亚历山大的一些做法,还不能说明东西方文明的主动开放,排除B项;
材料未体现反思本土文化,排除C项;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隔绝状态被打破,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文明交流,需要结合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文明交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而公民权意味着占有土地的权利和机会且具有排他性”可知,罗马公民权具有排他性,材料“使得意大利人在拥有本土权利的前提下,可以获得罗马公民权”则意味着罗马公民权的日益开放性,使得罗马人之外的人也可以获得罗马公民权,这有利于激发意大利人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利于罗马的强大,有利于推动罗马帝国的形成,故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给予罗马之外的人以公民权,强调的是罗马和外邦人之间的关系,而非贵族和平民的关系,排除A项;
C项说法过于绝对,因为外邦人获得罗马公民权的前提是“拥有本土权利”,这就意味着一些在本土没有权利的人如奴隶会依然不能享有罗马公民权,排除C项;
D项与材料无关,材料不涉及罗马法,而且早在公元前5世纪颁布的《十二铜表法》就已经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故选:B。
本题考查罗马帝国。
10.【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阿拉伯翻译整理其他地区文明成果的同时吸收了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文明的成果推动了自身文化的发展,D项正确;
阿拉伯帝国之前就有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排除A项;
整理和翻译其他文明书籍的目的并非保存古代希腊文化,排除B项;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为整理和翻译其他文明书籍提供条件,而非整理翻译书籍推动阿拉伯帝国扩张,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阿拉伯文明的发展,需要结合阿拉伯文明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解答。
本题考查阿拉伯文明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源于亚洲的蔗糖,通过不断的贸易,最终成为国际商品,体现了新航路开辟促进早期全球化发展,A正确;
物种的传播是双向的,排除B;
材料不涉及殖民地经济结构的改变,排除C;
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市场以谁为主导,排除D。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7世纪以来,英国的济贫院可以在院外对流浪者、失业者提供救济,老弱病残和失业壮汉都可以获得救济。19世纪30年代末以后,英国停止了济贫院外的救济活动,对有能力的劳动者的户外救济被禁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30年代末正属于工业革命蓬勃发展时期,失业者、流浪者中会有劳动力人口,取消济贫院外的救济活动,济贫院变成慈善机构,有助于让劳动力转归工厂就业,从而解决工业劳动力问题,适应了工业革命需要,顺应了社会转型需要,B项正确;
取消济贫院外的救济活动,不一定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排除A项;
流浪者、失业者不能有效得到救济,实际上会加剧阶级矛盾,排除C项;
福利国家的建立始于二战结束后,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结合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农业和工业人口比重都在下降,服务业人口比重增加。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促使社会结构变化,①②④符合材料,B项正确;英国最早建成“福利国家”,③错误,排除ACD项。
14.【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时间“1962年”和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古巴导弹危机时期,美国总统肯尼迪要求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必须阅读《8月的枪声》,其目的是应对古巴导弹危机,避免美国与苏联的核战争,即管控危机应对战争风险,故B项正确;
材料中肯尼迪的做法是为了应对古巴导弹危机,不是维护美国的核垄断地位,也不是遏制苏联在东欧的扩张,故AC项错误;
当时美国并没有收缩美国海外军事力量,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美苏争霸,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古巴导弹危机的影响分析。
本题考查古巴导弹危机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5.【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明显可以看出德国政府要减少对福利制度的开支,减少公共财政的负担,A是正确的;
BCD选项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试查找西方国家的福利政策,要求学生结合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试查找西方国家的福利政策,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6.【答案】【小题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小题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西方思想文化的比较。第一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第二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西方思想文化的比较,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17.【答案】【小题1】(1)同: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
异:汉朝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罗马帝国行省权力较大;汉朝实现了文字统一,罗马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汉朝强调教育、教化和伦理规范的作用,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作用;汉朝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罗马帝国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小题2】(2)意义: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解析】1.
本题考查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主要考查罗马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措施。相同之处根据“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可知是都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根据“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地砖铺装与室内外防水保温合同
- 体外诊断用生物试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申请备案
- 2025年度自来水安装工程合同纠纷解决机制合同
- 2025年度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同范本
- 2025年啶虫脒原粉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4-2025学年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 2025年度人工智能教育培训打磨协议合同范本
- 中国冷鲜鸡肉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度玉石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管理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大米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合同
- 幼儿园案例分析 意大利贝纳通托儿所
- 2024年小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 【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1 知识点默写小纸条(答案背诵版)
- 航司旅游业智能化客户服务与管理系统方案
- 00015-英语二自学教程-unit1
- 2024天津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国家电网招聘之财务会计类题库及完整答案(各地真题)
- 2024版中山二手住宅交易合同指南2篇
- 2024年度中国宠物行业研究报告
-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升级与维护服务合同
-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