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管理研究(论文)】_第1页
【防震减灾管理研究(论文)】_第2页
【防震减灾管理研究(论文)】_第3页
【防震减灾管理研究(论文)】_第4页
【防震减灾管理研究(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震减灾管理研究目录TOC\o"1-2"\h\u4758防震减灾管理研究 116380摘要 113187一、引言 18504二、新体制下基层防震减灾工作现状分析 233142.1工作进程 2169372.2工作特征 2134442.3存在问题 330177三、新体制下基层防震减灾工作管理体系框架的构建 5156633.1国家和省级政府层面 617903.2基层政府层面 617560四、对加强基层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建议 831124.1完善3个体系 8104.2提升3个能力 986054.3增强3个保障 928268五、结论 1014301参考文献 11摘要把预防作为主要工作,建立预防、抗灾和救助体系,制定统一的常态和特殊状态下的抗震救灾系统,将灾后救助工作后移,突出灾前预防的重要性;将某种灾害应对措施转变为多种灾害应对措施;将灾害减损工作转变为灾害风险降低工作,通过建立综合的防范体系来提高国家的自然灾害抵抗力。本文主要探究新时代下我国是如何部署和实施基层防震减灾工作的,探究过程引用了文献法、比较法和实地考察法等,收集了天津市灾害预防和救助机构的运作特征、创新状况和优缺点等信息,以实际工作性质为参考,设计出新制度影响下的底层抗震减灾管理体制构成图;将工作细化为若干个执行流程,提出合理改善建议,为新制度下的基层地震灾害管理工作提供指导,以提高类似机构的应急管理能力。一、引言盾特征,敢于挑战和斗争,不畏险阻,敢于吃苦耐劳,敢于应对所有挑战。”国家安全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防震减灾是我国公共安全事业的核心内容,可为民族复兴梦想和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坚持习近平党中央的领导,严格贯彻国家应急管理部门的实施政策,我国地震管理局党组织以习近平总书记灾害预防、减免和救助重要讲话为指导,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地,部署防震救灾事宜,号召地震管理体系的所有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讲话内涵,并将其转换为推动防震减灾工作有序开展的动力,以促进新体制下的防震减灾安全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二、新体制下基层防震减灾工作现状分析2.1工作进程中共中央(2018.3)颁发了有关国家机构和党组织职能优化的政策文件,提出国务院是应急管理总指挥部,对传统的十一个管理部门和十三项应急管理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并根据协调类型建立五个国家级统筹指挥部。文件阐述了中国地震局和国务院应急管理指挥部在抗震减灾过程中应尽的责任。同年11月,天津市颁发了有关当地行政机构和党组织改革的政策文件,提出组件市级应急管理机构和区级应急管理机构。天津市十六个区实施改革政策后,由应急管理部承担静海地区应急和援助职责,由区域技术管理局承担常态化防震减灾职责;另外十五个区域,由应急管理部承担防震减灾职责。区应急管理部成立了专门的防震减灾指挥部,统筹管理辖区内的防震减灾工作。经过体制改革,天津市所有辖区均设有应急管理部,建立了火灾、地震等综合灾害应急救助和预防体制,明确了地震灾害预防和救助管理主体的工作职责,职能结构更完善,运行效率更高,有效改善了传统体制下的重复管理、管理混乱等问题,建立了多种灾难统筹管理机制,形成统一的调配和管理标准,提高了国家灾害应对能力。2.2工作特征笔者实地考察分析出天津市防震减灾统筹管理工作的三种特征。2.2.1职责重大1)国家颁布了有关防震减灾的法律,天津市也出台了有关防震减灾的条例,从中可知,天津市辖区内的防震减灾管理部门需履行的职责有五十二条。另外,地震等灾害防治部门不但要做好防震减灾管理工作,还负责火灾防治、安全管理、自然灾害预防和管理等工作。2)防震救灾管理机构的职责范围较广,既要做好地震相关的技术性工作,又要做好行政管理和宏观规划工作,涉及领域广,跨越多个行业,需要管理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政策领悟等能力。2.2.2需与多个部门协作1)防震减灾是一项复杂、持续时间长的工作,管理过程中需财政部、应急管理部、住房建设部、教育部、农业部、技术部等四十多个部门的协作,区级防震减灾管理部在防震减灾体系中起到领头作用,需做好组织与协调工作。2)区级防震减灾管理部由市级抗震减灾统筹管理部管辖,是抗震减灾的直接参与者。目前我国应急救助管理体制的特征是分级管理,权力主体为属地防震减灾管理机构,一旦突发地震,辖区内地震管理部门拥有统筹管理权,可组织其它部门共同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并协调各方资源。2.2.3社会管理难度大1)区级防震减灾管理机构负责防震减灾工作的部署和实施,是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因为当前的防震减灾管理机构并未在乡、镇等地域设置,所以区级防震减灾管理机构直接参与各类社会管理工作,协调防震减灾相关的部门,综合配置社会各界的资源。2)我国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关注地震相关的知识,地震防范意识增强。从天津市民众调查报告可知,民众比较关注居民房抗震能力比较感兴趣,其中仅57.01%的民众低房屋的抗震性比较满意,有51.77%的民众对当地的地震宣传工作比较满意,说明基层防震减灾管理部门的职能需进一步优化。2.3存在问题2.3.1工作机制不科学1)没有完善的经济保障制度。天津市颁发的防震减灾文件中的第三项提到,市、区及县行政管理机构在制定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计划时,需将防震减灾工作放在首位,防震减灾所需费用均计入当地财政预算支出,并根据防震减灾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但对防震减灾经费在公共预算经费中的占比多少并未规定,因此常会遇到防震减灾费用超过预算的情况,导致防震减灾工作缺少经济保障。2)防震减灾运作体系不完善。实地考察发现,大多数地区并未对防震减灾工作进行部署或规划,且在社会经济宏观规划中涉及的内容并不多,没有形成统一的防震减灾体系,存在某个事项多种处理方式的现象。3)没有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防震减灾部门的配合度不高,凝聚力不高,各部门横向联动不明显,纵向联动效果不理想。2.3.2基层执法不规范1)基层执法项目少,应对措施单一。主要对地震检测、抗震性能评估、环境保护和抗震防御等事项进行管理,执法以符合行政检查标准为准,没有合理运用行政处罚措施,且监督执行不到位。2)执法主体模糊,防震减灾部门缺乏执法能力,普遍存在疏于执法的现象,没有和其它协作部门划清权责,没有长期有效的部门联动制度。3)执法人员数量少。有数据显示,天津市从事防震减灾的执法者不超过24人,而辖区内的地震检测难度越来越大、抗震设施不齐全,使防震减灾工作很难开展。且基层应急管理机构是新设立的部门,人员配置经验不足,当前天津市防震减灾执法者大都是基层干部,普通员工无法参与,导致行政执法效果较差。2.3.3基础设施不全1)地震应急规划不合理,常出现多种灾害采取特定的应对措施,没有针对特殊的或重大的地震类型制定营应对预案,且预案实用性不强,没有长期有效的预案演练机制。2)应急服务设施不齐全,应急处理能力较低。天津设立的地震应急避难所仅有七十八个,而日本东京地区的普通应急避难所超过2397个,其中规模较大的有197个,可见两者有明显差异。3)住房抗震技术不高,抗震性能较差,如农居房和老旧建筑房。而日本从1985年开始建成防震房屋月九千栋,且抗震性能良好。4)不注重地震知识宣传工作。天津市共有16个行政区,每个区建成的防震减灾科教机构较少,平均不超过0.2座,防震减灾院校不超过三所,覆盖范围有限,缺乏影响力。2.3.4工作队伍亟需加强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对其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当前天津市的防震减灾工作部门中的正式员工数量有346人。虽然在职人数较多,但与防震减灾工作所需要负责的工作相比,人数还是较为缺乏。与此同时,一些地区在人员配备方面,并未按照既定的要求配备相关的工作人员,有些地区虽然设立了两个部门,但实际配备的人数却只有一人。2)整理员工的能力与素质不足,在防震减灾工作中,该部门的一些工作人员大多数是由其他部门转到该部门来临时参与工作的,个人在防震减灾工作中所具备的经验与专业能力不足,在人员招聘与考核方面所设定的招聘要求与考核内容也与其专业性关联较弱。3)在人员培训的过程中,基层人员所接受到的知识培训较为单一,与防震减灾有关的各项培训工作开展不够到位,大多数的人员在培训过程中都是现用现学知识的积累较为薄弱。2.3.5社会力量参与不够1)政府部门在防震减灾工作方面所投入的精力较多,而社会力量与社会组织在其中的参与度较少。大多数的管理方式都是以被动管理为主,比如在建立地震宏观观测之恋时,该地区所建立的站点只有81个,每个地区的站点数量只有五个,并且大多数的站点都建立在,事业单位学校等地区,没有发挥出社会力量在其中的作用与优势。2)在宣传工作方面的落实力度不够,社会对该项工作的认识与了解较为片面,在示范点建立方面,还需要加大建造力度。三、新体制下基层防震减灾工作管理体系框架的构建根据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最新要求,依照天津基层防震减灾工作在落实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发展现状,特提出如图3-1中所搭建的防震减灾工作管理体系构架。图3-1基层防震减灾工作管理体系框架3.1国家和省级政府层面这一方面主要是从法律方面,对防震减灾工作进行工作指导与管理。政府在参与的过程中,主要是负责行政部门的划分,地方法律法规的建立,各项标准的制,大型防震减灾规划的设计等。根据各个地区防震减灾活动的开展,对其各项工作进行指导通过制度的制定,为这些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保证。3.2基层政府层面这一方面主要是对防震减灾法律体系的具体实施,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基层在开展日常防震减灾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分为日常管理和应急救援两个方面。负责的工作内容不同所属的指挥小组也不同,日常管理工作主要由本级防震减灾工作组对其进行领导,而应急救援工作则是由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对其进行引导。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为使各项工作都能够顺利有序的落实,必须建立日常考核体系,并依照具体内容对其进行考核,具体如下。1)法律法规的宣传。制定与防震减灾有关的各项制度,对当前已有的法律法规制度进行宣传,对已经在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2)防震减灾规划。依照上级所给出的重大防震减灾的具体要求,进行实际规划,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制定出与之对应的发展规划。3)相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教育。在特定的地点召开民众进行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与培训,提高他们的灾害意识,教会他们一些基本的自救知识。4)监督与防范工作。依照国家所制定的要求,对地区进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设计,保证各个大型场所和公共场所的建筑设备的抗震等级,为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5)地震监测预警。依照相关政策与地区和国家相配合,建立地震监测台网,安装地震监测设备,提高对地震的预测能力。6)调动民众参与其中。号召社会居民积极参与到防震救灾工作之中,使各个地区所发生的地震的情况,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送到世界各地。壮大地震志愿者队伍,与此同时,提高人们的这种防范意识。在救援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以应急预案体系作为关键,通过对预案的制定,编辑,落实以及最后的监察四个方面工作的开展完,成应急抢险工作。详细工作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各级预案编制。对当地大型公共场所,医院,学校等进行应急预案的编辑。2)应急物资储备。建立物资储备中心,负责物资的生产,储备,调拨,运送以及更新。3)应急队伍建设。成立相关的志愿者团队并与专业队伍相配合,在发生地震时能够实施紧急救援。4)避难场所建设。借助各大公园,广场作为资源在这些地区设置地震紧急避难场所,用于震时避难。5)应急演练培训。不定期进行防震工作的演练,对有关部门和社会民众展开对应的应急救援培训。6)应急工作检查。在既定的时间内,对学校,医院以及公共场所进行地震应急预案的检查。7)应急救援抢险。在地震发生时,对其积极抢险,救助,指挥等,在地震发生后,对该地区进行重新的规划与建设指挥。根据上文的描述,在构建到防震减灾管理体系中我们首先要从法律的层面为其提供保障,在国家政府与相关部门的引导下,完成各项制度的制定。基层部门在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以所制定的各项条例作为基础,完成日常工作。为保障各项法律制度在现实中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政府与相关部门在日常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监督。通过考核制度的建立与应急预案的设立,将日常工作与应急救援工作共同纳入管理范畴中,从灾害的预防、伤害程度、灾害发生时的救援以及最后的抗灾工作等各个环节中,为机制的完善提供保证。四、对加强基层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建议4.1完善3个体系4.1.1完善基层防震减灾法律体系在防震减灾条款设计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从国家和省级两个方面对相关的条款进行完善,以保证基层防震减灾工作的有序开展。在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重点围绕灾前预防,相关设施的建立,应急方案的设置,以及知识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开展,明确各个部门应当尽到的职责,将各个工序明确出来。与此同时,要结合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与优势,对这些条例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在天津地区所开展的防震减灾活动中,将国家所制定的各项政策与地方政策相结合,为基层防震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双重保证。与此同时,在执法力度方面,要学会与其他部门之间相互合作,建设专业团队、对执法行为与主体进行规范,使执法力度在合规的情况下呈现出来的力度最大。4.1.2完善基层防震减灾考核体系在政府责任的整体考核中,将基层防灾减灾工作作为考核内容之一,通过各项标准考核制度的建立与内容的设定,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职能,任务以及各自的职责进行考核。并且要以政府作为带头,带领民政局,发改委、教委等部门联合参与到考核工作中,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等方式,对具体工作进行考察,并将最终的结果以通报的形式展示出来。此外,在对地震部门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对其他相关部门也进行同样的考核,形成社会、政府部门三方联动的考核局面。4.1.3完善基层地震应急预案体系这项企业,学校,医院等一些公共场所的预案编制。建立横纵一体的紧急预案体系,并通过日常化的训练,将这些应急方案纳入到常规训练中。加强对应急部门的管理与指挥,使他们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具备较强的应急能力,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检测所制定的预案是否可行,对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及时改进。4.2提升3个能力4.2.1提升基层防震减灾业务基础能力提高基层在地震检测以及预防报警方面的能力,注重地震观测网络的建立,将应急管理网络的预警性质发挥出来。借助互联网的作用实现信息之间的交流与共享,借助数字传输技术,实现区域间灾种信息的交流与分享,合理利用各项资源。4.2.2提升基层防震减灾社会管理能力重点落实“放管服”改革,根据国家所制定的相关要求对抗震设防进行依法监管。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对其进行监管,加强城乡抗震防设水平的建立与提高,使各部门之间形成友好的横向联动,将社会力量与部门力量相结合,注重志愿者团队的建设,形成三方合力的局面,为抗震减灾工作作出各自的贡献。4.2.3提升基层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将人民作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与发展的核心,当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作为防震减灾工作开展的重点。注重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设备的建设,增加服务范围,倾听民声。重点从建筑抗震等级的提升,健康诊断、地震预警等方面着手。4.3增强3个保障4.3.1增强基层防震减灾经费保障政府部门在对基层防震减灾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注重资金与人力的投入,加大该项工作在公共财务中的比例,保证各项工作的投入占比能够与该地区财政收入的增长趋势保持同步。成立专项资金,为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保障。4.3.2增强基层防震减灾队伍保障在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根据专业化,能力,素质以及学历等方面的要求对人才进行选择。各个区域在组建人才队伍的过程中,可以与邻近区域之间相互合作,进行优质人才的共享与推荐。制定综合性较强的培训机制,寻找在地质,气象,水利、应急管理方面的优质人才,并对其进行专项的知识培训,使团队中每位人才的专业能力与素质都能够持续提升。4.3.3增强基层防震减灾宣传保障注重防震减灾文化的推广与宣传,将其纳入全民科学素质培养计划中,让防震减灾知识能够走进学校,走进社会。设置防灾减灾宣传的课程内容,成立宣传日,号召社会民众积极学习有关的知识。在科普阵地建设的过程中,可成立示范学校、示范点加大科普力度。五、结论1)在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过程中,基层防灾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其管理工作中的关键部分。它对提高地区地震灾害防御能力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与此同时,国家在各项体系与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对该项工作所提出的要求日益增高。但与实际相比,基层防震减灾工作的能力,机制以及资源的分配等方面与制度要求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2)对当前的评论减灾工作体制进行调整与改革,借助我国所制定的相关法律作为前提,在对其法律进行不断补充与完善的前提下,通过考核体系的建立以及紧急预案的制定作为主要方面,分别带动13项工作的发展,为基层灾害防御工作的法律职责落实,打下良好的基础。3)对基层人减灾工作在落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